Ⅰ 垃圾分类活动的感想
垃圾分类活动的感想
我来答
热心网友
2019-09-01
经过参加这次垃圾分类活动,我感受到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垃圾排放量与日俱增,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学校。每天都在制造垃圾,如:各种废纸、塑料瓶、废电池、瓜果皮等。这些绝大部分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资源。自参加垃圾分类活动后,我还感受到垃圾分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环保意识,树立垃圾分类观念。
2.各班加强宣传培训,普及垃圾分类方法。
3.介绍经念,强化推广。
4.制定措施,落实到位。
垃圾分类,举手之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垃圾分类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垃圾增加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有利于进行资源再利用,还可以培养大家环境保护的意识。
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全面推广和落实完善垃圾分类处理政策,建设一个绿色、环保、和谐、节约型的家园。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Ⅱ 防灾减灾的心得体会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气候脆弱区”之一,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损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的观测事实已表明,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直接危及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因此,我认为,现在应该非常重视防灾减灾的问题。在防灾减灾中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把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并高度重视和做好面向全社会,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预警信息发布。 气象灾害是可以有较长预警时效、较高预测预报准确率的一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工作,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是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采用与推广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并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科技水平。
政府与社会团体应组织和宣传灾害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庄”行动,使最基层的社区居民、广大中小学生、企业员工、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民、社会弱势群体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基本的避灾、自救、互救技能,达到减灾目的。防灾减灾需要从娃娃抓起,把灾害、灾害应急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 有关部门应编写自然灾害防御宣传手册与宣传材料,广泛宣传与普及灾害知识、应急管理知识、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基层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与自救能力。
会公众要充分认识灾害预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类预警信息含义,在收到灾害预警信息时,根据不同预警信息、不同的预警级别,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需要建立广泛、畅通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利用广播、电话、手机短信、街区显示屏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发布预警信息,重要预警信息在电视节目中能即时插播和滚动播出。有关部门能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在有效时间内到达有效用户手中,使他们有机会采取有效防御措施,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自然灾害风险指未来若干年内可能达到的灾害程度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开展灾害风险调查、分析与评估,了解特定地区、不同灾种的发生规律,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对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短期和长期变化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行动,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减少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包括灾情监测与识别、确定自然灾害分级和评定标准、建立灾害信息系统和评估模式、灾害风险评价与对策等。
Ⅲ 工会宣传联络员培训班心得体会
新闻宣传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9月3日-4日,我有幸参加了由 X X 区委宣传部举办的‚2011年 X X 新闻宣传联络员、通讯员培训班‛,与各乡、街、区直各众多创造单位的新闻宣传联络员、通讯员共230余人一起,系统的了解、学习了新闻迅速腾达写作的一些要点和技巧,使我受益匪浅,获益良多。
作为一名宣传战线的新人空间,我是第一次参加这类培训,给我的触动非常深刻。短短两天的培训,虽然不能从写作水平和写作方式上使自己有飞跃式的提高,但是它却极大的开拓了自己的视野,让我的眼界豁然开朗。
这次‚新闻写作‛培训,几位老师结合自身的写作体会、经验心得,用独特的方式向我们讲解了新闻写作的要点和技巧。如X X 讲的‚抓题材要恪守新、奇、特、独,做稿子要讲求精、准、狠、美‛、‚用散文的手段讲述新闻‛、‚写稿子要犯‘偏头风’‛,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就是要求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平时要多观察生活,从小处入手,从大处着眼,找准新闻写作的着力点、切入点和结合点,写有深度、有思想的东西去吸引读者。特别是他提到曾写的一篇新闻报道《云溪今天无新闻》,其对新闻超强的敏锐感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对新闻工作的热爱、执着让我感到很震撼,有如此态度、有如此精神,想不写好新闻稿件都很难。而X X 讲的‚新闻要以策划为先‛、‚网络新闻的力度不可估量‛等,又从另一个角度对新闻写作特别是网络新闻的写作有了一个新的诠释,新闻报道不仅仅是告诉人家发生了什么事情,更要在注重真实的前提下做好新闻的策划
Ⅳ 求参加新闻宣传报道培训班之后的心得体会。
6月14日—16日,我有幸参加了由青岛市总工会举办的“2006年度新闻宣传师资培训班”的学习。在开班仪式上市总工会宣教部副部长从各个方面讲述了新闻宣传报道的重要性,并对我们这些参加学习的通讯报道员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告诉我们要热爱这项工作,紧紧围绕工会的大政方针,从反映基层职工生活、工作方面着手,在提高职工队伍建设、职工整体素质等方面起一定的导向性作用,充分发挥新闻宣传报道的喉舌作用。她的一番语重心长的讲话让我很受鼓舞,使我深刻了解到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及其在一个企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天的培训时间虽然不算长,但是作为在基层工会的信息员能有这样一次培训的机会让我感到非常珍惜。在这短短的三天学习中,我更深层面了解了新闻宣传在企业所起的重要作用——它是企业的喉舌。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现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大到国家间的宣传小到生活中的油盐酱醋,“包装”的重要性大家都深有体会,再香再醇的美酒,你不借力去宣传,那也是无人问津的,所以宣传对企业也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大的方面讲,公司的形象、公司的企业文化、公司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都可以通过我们一支小小的笔,一篇短短的文章把它宣传出去,达到打造公司品牌的目的,扩大公司在社会各个层面的知名度;从小的方面讲,新闻宣传的是发生在我们自己身边的事,大家喜闻乐见容易接受,可以极大的鼓舞和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作为基层信息员,只有以公司发展为己任,深刻了解公司经营发展目标,深刻领会公司各项工作指导思路,结合基层实际,才能为公司的改革、发展、稳定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
这次听课,让我学到了以前没有掌握,甚至一点没有接触过的知识。青岛日报社记者林刚讲的工会新闻宣传稿件的策划与撰稿;市总宣教部张恩刚讲的新闻宣传理论与实践;青岛日报社李学亮讲的如何拍摄好新闻照片;青岛电视台路修全讲的电视新闻的制作与宣传等等每一堂课都讲得特别实际、实用,同时也解开了工作中存在的不少不惑之解。特别是市总工会徐部长的讲课使我有很深的触动和感悟。她很有哲理的一句告诫至今仍在我耳边萦绕:做事先做人!是啊!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首先要先学会怎么做人,作为基层工会的一名信息员更是如此。要把自己紧紧融入到公司的各项工作中去,要通过自己的笔把身边发生的实实在在的反映广大职工热爱生活、热爱企业、热爱我们共同家园的人和事,把基层发生的先进事迹,涌现出的一些好人、好事、好风气等等通过我们的宣传信息反映出来,给大家以启迪。
三天紧张而有序的学习,使我受益非浅。能从另一个角度尽观自己的不足,对我来说是一种进步。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写勤练,多到现场去看、去观察,努力把身边发生的事写好写出来,我相信,就这样在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中,自己在写作方面会有所提高。同时,也是对自身的一种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感谢这次学习,使我懂得了许多,许多……
Ⅳ 消防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建筑进行有效的防火设计,是火灾疏散的最佳方法。特别是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应立足于自防自救,采取更加可靠的防火措施。
建筑总平面布局和消防扑救。控制建筑规模和防伪,如控制微信物品(可燃,易燃易爆储罐,可燃材料堆场)的容积和设置防伪,控制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物的容积和高度。控制建筑密度,控制建筑的安全距离。合理布置建筑的消防车道、消防扑救面和扑救场地、消防水源等。
建筑结构的耐火。控制盒提高建筑耐火等级(尽量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促使建筑外壁不燃或难燃化;控制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控制建筑材料、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对建筑防火分隔构件上的贯穿口、空开口采取防火封堵措施,以维持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
建筑物内部平面布置。采用防火分隔构件划分防火分区,防烟分区,控制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发生火灾时尽量把火灾、烟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阻止火势和烟气蔓延扩散。
设置建筑的疏散避难设施和外部灭火救援的进入通道设施,包括控制疏散总长度、选择疏散楼梯的形式、合理设计疏散出口、安全出口的数量、分布和宽度,设置建筑内的避难场所等,为疏散创造有利的条件,缩短逃生时间。设置消防电梯等专用通道。
合理布置危险设施、人员密集场所和贵重物品在建筑中的位置,如对有较大火灾危险性或包扎危险性的设备和物品,不宜布置在建筑的地下部位,减少对结构的破坏以及便于扑救;人员密集场所,老弱病残弱质群体的活动场所,宜布置在首层、二、三层,便于逃生;对贵重设备,贵重物品等价值高的财产进行保护,尽量远离危险物品和设施场所,尽量分隔成一个独立的防护单元等。
建筑物应设置灭火设施和便于扑救及逃生的消防设施。设置建筑灭火器、室内外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系统、砌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设施、疏散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窗口阳台等部位的辅助疏散设施等。建筑物的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电气设备和配电线路等的防火措施,以及提高工艺设备本质安全方面的措施等。
2、防排烟的基本内容:
新规范规定,排烟系统的设置部位(厂房)。全户内变电站
的火灾危险性等级为丙类。
1、丙类厂房内建筑面积大于3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人员或可燃物较多的丙类生产场所。
2、建筑面积大于5000m2的丁类生产车间。
3、占地面积大于1000m2的丙类仓库。
4、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厂房(仓库)内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其他厂房(仓库)内长度大于40m的疏散走道。
通过此次的学习,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内容得到更新,吸收新了的信息,相信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Ⅵ 防灾减灾学习心得或心得体会
一、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
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全国已形成了由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分工合理、有机结合、逐级指导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体系。为了监测江河洪水,国家组建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将遥感技术在“八五”期间应用于洪灾监测。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另外,利用现代科技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如农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这些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防灾减灾发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组建了4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十五”期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由48个国家级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国家数字测震台网和由300多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20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网以及若干个流动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构成了中国数字测震系统,建立了大震警报系统和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监测预报系统,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震害预测图,确定了52个城市作为国家重点防震城市,对全国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区的工程建筑,实施综合性震害防御,对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新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完成了多条铁路干线、主要输油管线和多座骨干电厂、大型炼油厂,一批重点骨干钢铁企业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库的抗震加固。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加强了对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质灾害的勘查防治工作,采取了包括工程防御体系、生物水保防御体系、管理防护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和预测及报警体系在内的综合防御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把生态建设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田还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全国已建立了25片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实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万多条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开展了山水田林综合治理。先后确立了包括“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珠江流域防护林、辽河流域防护林、黄河中游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此外,还发射了“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卫星,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监测和科学试验等领域。
二、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缺乏综合协调
长期以来,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基本是以单一灾种为主、分部门管理的模式,各涉灾管理部门自成系统,各自为战。由于没有常设的综合管理机构,各灾种之间缺乏统一协调,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联动,造成了许多弊端,如缺乏综合系统的法规、技术体系政策与全局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规划;缺少系统的、连续的防灾减灾思想指导,不利于部门之间协调;缺少综合性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技术系统;缺少专门为灾害救援的综合型救援专家、技术型队伍;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防灾减灾科学技术体系;信息公开和交流渠道不顺畅;资源、信息不能共享;科学决策评估支持系统与财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响防灾减灾实效。
2.投入不足 资金渠道单一
全国每年投入到防灾减灾科技研发和应用的经费十分有限,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科研设备购置、防灾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基础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主要是因为我国防灾减灾科研基本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由于防灾减灾科研具有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近期经济效益,很难吸引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主动投入,造成防灾减灾科技发展和技术推广滞后。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广的中间环节与适合防灾减灾工作规律的运行机制,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一些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率不足10%,严重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进行,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 科技资源尚待优化配置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气象、地震、地质、环保等领域,由于缺乏宏观协调管理及传统的条块分割现状,一方面各领域主要关注本领域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研发工作主要局限于解决本领域存在的技术问题,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科技开发与应用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在基础地理信息、救灾设备和队伍建设方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另一方面,仪器、设备、资料、数据等都由部门、单位甚至个人所有,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共用,资源条件不能系统整合形成高效、共享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无法形成合力和整体创新优势。
4.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缓慢
一是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发展与应用水平很不平衡;二是各灾种的应急研究和操作水平差别较大,低水平重复研究较多;三是技术手段和装备落后,监测能力不强,短期预测预报能力还较低;四是缺乏各类灾害的科学评估模型和方法,灾害信息共享应用和评估的技术急需完善;五是对一些重大灾害的认识与防治技术,长期徘徊不前;六是现有科研结合国情实际不够密切,科技整体支撑能力有待提高等。
5. 防灾减灾高水平科技人才匮乏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专业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中,基层防灾减灾机构普遍缺少技术应用人才,与我国防灾减灾工作重点结合不密切,特别缺乏防灾减灾领域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工程技术应用人才。另外,研究经费、待遇等方面条件较差,影响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6. 科普宣教力度不够
缺乏统一的防灾减灾科普规划,没有固定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也缺乏经常性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使防灾减灾科普缺乏系统性、连续性,致使我国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知识、防灾减灾意识的科普教育水平较低,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差,最终影响我三、我国防灾减灾科技支撑的对策建议
1.建立统一综合的防灾减灾组织保障体系
设置统一的具有危机管理性质的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大政方针做出决策,逐步实现从部门为主的单一灾种管理体制向政府和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的综合应急管理体制转变。
加强科技主管部门与涉灾管理部门的协同,形成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多层次、分布式的协同管理职能和机制。
成立集合各灾种、各专业及相关管理部门专家的顾问团体;建立防灾减灾决策的专家咨询系统,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2. 完善防灾减灾科技进步政策与创新机制
制定科技支撑防灾减灾办法与政策,增加科技投入,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人才培养选拔等方面给予支持;将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工作计划,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在大中小各级学校教育中适当引入防灾减灾课程及读物。
建立高效、合理的防灾减灾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科技投入机制、成果转化机制、政策激励机制与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推广应用。
3. 多渠道增加对防灾减灾的科技投入
将防灾减灾发展所需投入纳入每年科技经费预算,按照一定的使用比例,支持研究开发工作、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参加国际交流等。并使防灾减灾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不低于科技经费增长的总体水平。
建立社会防灾减灾基金,吸收企业、社会团体、公民及海外人士对防灾减灾的捐赠,按比例将部分基金用于科技投入。
用给予引导资金的方式,促进地方政府增加防灾减灾科技投入,引导技术开发机构与企业投资防灾减灾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4. 促进防灾减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借助全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整合全国各灾害管理部门的分类灾害信息资源,全天候运转监测网;以网络技术为纽带,积极推广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控系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建设覆盖至全国各乡村的主要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及网络技术,综合集成防灾减灾各单位上报的灾情信息,构建包括灾害应急响应、灾害信息分析、灾害救援决策、救援信息反馈等在内的防灾减灾技术及信息资源平台。
5.加强防灾减灾科技能力与科技队伍建设
通过科研体制改革和现代院所制度建设,进行课题制、首席专家负责制和科研经费预算等防灾减灾科技机构科研管理制度建设;鼓励科研与地方防灾减灾需要紧密结合,开展自然灾害综合研究和治理;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研发防灾减灾技术和装备,实现产业化;与管理部门合作,尝试推广先进的防灾减灾技术和管理方法,探索区域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模式;参与重点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试验示范区建设。
在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大力培训一线工作的防灾减灾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改善基层技术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通过科研项目、激励措施、分配制度、考核选拔等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培育有竞争力的研究群体,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培养防灾减灾后备人才,逐步在我国高校中开办防灾减灾专业教育。
6. 加强国内外防灾减灾科技交流与合作
鼓励防灾减灾科研机构、管理部门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获得先进的应用技术及管理经验,追踪最新技术。在跨国、跨区域的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中,政府应积极协调,为项目实施提供帮助和保障。
Ⅶ 请大家帮我写一篇宣传软文,内容为放暑假在培训班里学习高一数学课的感受
文字里复因为有阳光,冷却制的心才倍加温暖,少了忧伤和惆怅。生活中不是每一片云彩都会下雨,种一片阳光在心里,何惧悲伤?人世间的悲喜聚散,顺其自然:生活的病痛苦难,笑着面对,以一颗快乐的心,面对阳光,潇洒乐观地生活。喜欢踩着一地的阳光,阳光轻撒霓裳,让风雨掩藏在时光的背后,让往事如云烟飘散,让一纸心情落满纸笺,让阳光温暖心房,流年会似水而过,岁月会如水穿尘,让那些小情小意滋生在阳光灿烂,时光静好里。展一脸笑魇,过每一天的好日子。
一个不常联系的朋友对我说:“好久不见,你还好吗”简单的一句问候,让心生温暖,一股暖流撞击着心房。生命里会遇见很多人,熟悉的或陌生的,都在以我知道或不知道的方式,关心惦记着我。他们就像生命里的阳光,温暖着我那脆弱的生命,旅途中,因他们的存在不再孤单,不再寂寞:风雨中,因他们的同行更加坚强,更加自信。相信,阳光正好,我亦会很好!
沧桑过后是笃定,惆怅过来是坚强,一缕阳光无法照亮全世界,却可温暖心房。轻捻一颗种子植入春天,有风徐来,微凉,盈盈如心:有花盛开,淡香,蝶舞芳菲:有流光跃动,阳光正好,我亦很好,那么你呢?
Ⅷ 消防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学校,老师们强调得最多的是安全问题;在家里,家长们说得最多的也是安全问题。可见,安全问题早已深入人心。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我们只有加强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才能体现出生命的价值,才能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拥有这样的防范意识呢?一支未熄灭的烟头便让无数的生命结束了。其实人人都知道吸烟是有害健康的,可为什么我国的 烟民 还是在不断的增多呢?有多少人知道, 烟民 的增多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发生火灾的频率又增多了。有的人只为争取那一点点的时间,便不遵守交通规则,就那么一点点的时间又让多少年轻的生命死于车祸;就那么一点点的时间让不计其数的富有朝气,活力的生命停止了呼吸,离开了亲人,也永远的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在电视上看见这样一则消息:在一所幼稚园里,因一盘檀香引燃了从床上掉下来的棉被,让13名无辜的小生命在睡眠中悄然的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么多的小生命都还没来得及过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没来得及向生他们的父母告别一下,便离开了人间,多么让人遗憾啊!他们可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啊
诸如此类的事情经常都在我们身边 上演 ,可为什么就不能使活着的人们引起注意呢?难道在他们眼里,生命真的就那么不重要吗?难道非得等到失去以后才知道生命的可贵
最近我们都在学习安全知识,通过学习,让我学到了更多的安全知识,比如:在家用电时,应注意安全,家里没人时应关闭所有电源;炒菜时,应注意用气安全,若起火,不能往锅里倒水,应用锅盖盖住,防止火势蔓延;在过马路的时候,应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在拨打报警电话时,应按电话里的提示把问题说清楚,说具体,等等。
其实,只要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多用一点心,做每件事都多想想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这样,这些事故的发生频率将会大大降低,才能使我们的和谐社会真正的和谐、安宁。多用一点爱心对待任何事,就像这首歌唱的一样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
Ⅸ 学习国发30号文件心得体会
学习国发〔2012〕30号《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
安全工作的意见》心得
通过近段时间以来大队组织的对国发〔2012〕30号《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的学习,我深深领悟到了《意见》就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做出全面、系统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指导和推进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科学发展、长远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现将我在学习中的心得简述如下:
这一《意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我们今后在交通安全管理中起着方向性的意义:一是《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发展方向。明确了以防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为核心,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全面加强人、车、路、环境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执法,推进交通安全社会管理创新,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协调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格局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平安出行创造良好环境的总体目标,为适应道路交通大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指明了工作思路和方向。
二是《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发展政策。《意见》主题鲜明地提出了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四大基本原则,强调坚持安全第一、协调发展,使道路交通安全融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强调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夯实道路交通安全基础;强调坚持落实责任、强化考核,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政府及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强调坚持科技支撑、法治保障,不断提高道路交通科学管理与执法服务水平,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科学发展和决策,具有重大的政策指导意义。
三是《意见》在解决道路交通安全的机制性、保障性、发展性问题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意见》从10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28项重大政策措施。对于稳定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有效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我对《意见》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意见》概括起来,重点在10个方面实现了制度创新,在4个方面完善和强化现有工作措施:
(一)实行道路交通安全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进一步强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责任
《意见》将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责任作为重点,并首次提出实行道路交通安全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二是结合实际科学规划,有计划、分步骤逐年增加和改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三是通过加强政策引导,逐步解决在用的“超标”电动自行车问题。四是建立完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治理措施和治理资金,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五是统筹城乡公共交通发展,着力解决农村群众安全出行,严格落实县级人民政府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主体责任。六是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组织体系建设,落实乡镇政府安全监督管理责任。七是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应急救援机制,依法加快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建设。八是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九是严格责任考核,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作为有关领导干部实绩考评的重要内容,并将考评结果作为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十是研究出台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发展的相关保障政策。
(二)创新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是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关键。因此,《意见》中进一步突出强调了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见》中的“企业”,既包括道路运输企业,还包括机动车生产企业和道路施工、建设、经营管理单位等,其中,道路运输企业尤为关键。为切实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依法严格加强企业安全管理,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意见》规定:
(三)创新完善客运安全监管制度,着力解决长途客运疲劳驾驶和夜间客运安全问题
客货运驾驶人疲劳驾驶是导致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许多长途客运班线横跨多个省份,长达数千公里,驾驶人昼夜连续驾驶,得不到有效休息,疲劳驾驶问题突出。为有效解决长途客运问题,《意见》提出了4条创新完善的新举措:一是严格客运班线审批和监管,加强班线途经道路的安全适应性评估,合理确定营运线路、车型和时段。二是严格控制1000公里以上的跨省长途客运班线和夜间运行时间,对现有的长途客运班线进行清理整顿,整改不合格的坚决停止运营。三是创造条件积极推行长途客运车辆凌晨2时至5时停止运行或实行接驳运输。四是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明令连续驾驶机动车不得超过4小时、停车休息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的基础上,确保客运驾驶人24小时累计驾驶时间原则上不超过8小时,日间连续驾驶不超过4小时,夜间连续驾驶不超过2小时,每次停车休息时间不少于20分钟。
为加强夜间客运安全,《意见》也做出了突破性的规定:一是明确要求客运车辆夜间行驶速度不得超过日间限速的80%。二是严禁客运车辆夜间通行达不到安全通行条件的三级以下山区公路。三是夜间遇暴雨、浓雾等影响安全视距的恶劣天气时,可以采取临时管理措施,暂停客运车辆运行。
(四)创新管理制度和手段,强化科技装备和信息化技术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的推广和应用
《意见》对科技应用提出了具体规定。一是创新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制度,要求“两客一危”车辆和校车严格按规定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卧铺客车应同时安装车载视频装置,鼓励农村客运车辆安装使用卫星定位装置。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应在出厂前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二是创新驾驶人考试制度,推广应用科技评判和监控手段,强化驾驶人安全、法制、文明意识和实际道路驾驶技能考试。三是创新机动车生产制度,增设客运车辆限速和货运车辆限载等安全装置,提高车辆安全性能。四是创新应急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公路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对暴雨、浓雾、团雾、冰雪等恶劣天气的防范应对能力。五是创新执法管理手段,推进高速公路全程监控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整合道路交通管理力量和资源,实现监控信息等资源共享。全面推进交通违法记录省际转递工作。六是创新宣传教育手段,建立交通安全警示提示信息发布平台,加强事故典型案例警示教育。
(五)创新完善客货运驾驶人安全管理制度,严格驾驶人聘用管理
《意见》提出了创新完善客货运驾驶人安全管理的4项管理制度:一是严把客货运驾驶人从业资格准入关,加强从业条件审核与培训考试;二是建立客货运驾驶人从业信息、交通违法信息、交通事故信息的共享机制,设立驾驶人“黑名单”信息库;三是强化对长期在本地经营的异地客货运车辆和驾驶人安全管理;四是运输企业加强驾驶人聘用管理,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负同等以上责任的客运驾驶人,交通违法记满12分的客运驾驶人,以及有酒后驾驶、超员20%以上、超速50%(高速公路超速20%)以上,或者12个月内有3次以上超速违法记录的客运驾驶人,要严格依法处罚并通报企业解决聘用。
(六)创新完善驾驶培训、考试制度,提升驾驶人安全、法制、文明意识和驾驶技能
《意见》提出了6项严格驾驶人培训和考试工作的具体措施:一是进一步完善机动车驾驶人培训大纲和考试标准,并全面推广应用计算机计时培训管理系统,督促落实培训教学大纲和学时,强化驾驶人安全文明意识考试和实际道路驾驶技能考试。二是客、货车辆驾驶人培训考试增加复杂路况、恶劣天气、突发情况应对处置技能的内容,大中型客、货车辆驾驶人增加夜间驾驶考试。三是将大客车驾驶人培养纳入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四是实行交通事故驾驶人培训质量、考试发证责任倒查制度。五是提高驾驶人培训机构准入门槛,严格教练员资格管理,按照培训能力核定其招生数量。六是定期向社会公开驾驶人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考试合格率以及毕业学员的交通违法率和肇事率等信息,并作为其资质审核的重要参考。
(七)创新完善机动车生产准入制度,严格车辆安全监管
为严把机动车生产准入关,《意见》提出了创新完善机动车生产准入的6项制度措施:一是调整产品结构,鼓励发展安全、节能环保的汽车产品,加快传统汽车升级换代。二是大力推广厢式货车取代栏板式货车,尽快淘汰高安全风险车型。三是抓紧清理、修订并逐步提高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进一步提高大中型客车车身结构强度、座椅安装强度,并增强车辆行驶稳定性和抗侧倾能力。客运车辆座椅要尽快全部配置安全带。四是落实和健全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加大对大中型客、货汽车缺陷产品召回力度。五是严格报废汽车回收企业资格认定和监督管理,依法严厉打击制造和销售拼装车行为,严禁拼装车和报废汽车上路行驶。六是加强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和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严格检验检测机构的资格管理和计量认证管理。
(八)创新完善道路安全设施建设制度,强化道路安全保障
《意见》提出了创新完善的6项制度措施:一是加快修订完善公路安全设施设计、施工、安全性评价等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科学设置安全防护设施。二是鼓励地方在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本地区公路安全设施建设标准。三是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工程在竣(交)工验收时要吸收公安、安全监管等部门人员参加,严格安全评价,交通安全设施验收不合格的不得通车运行。四是对因交通安全设施缺失导致重大事故的,要限期进行整改,整改到位前暂停该区域新建道路项目的审批。五是在保证国省干线公路网等项目建设资金基础上,加大车辆购置税等资金对公路安保工程的投入力度。六是强化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排查确定事故多发点段和存在安全隐患路段,全面梳理桥涵隧道、客货运场站等风险点,设立管理台账,明确治理责任单位和时限,强化对整治情况的全过程监督。
(九)创新完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机制和制度,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建设
《意见》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细化提出了6项创新完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的制度措施,对各级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单位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做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年制定并组织实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计划,加大宣传投入,督促各部门和单位积极履行宣传责任和义务。二是要求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要在重要版面、时段通过新闻报道、专题节目、公益广告等方式开展交通安全公益宣传。三是首次明确提出设立“全国交通安全日”,要求充分发挥主管部门、汽车企业、行业协会、社区、学校和单位的宣传作用,广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四是继承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措施,要求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并创新内容和要求,推行实时、动态的交通安全教育和在线服务。五是继续贯彻交通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的方针,要求有关部门督促指导中小学结合有关课程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鼓励学校结合实际开发有关交通安全教育的校本课程。六是要求以学校、驾驶人培训机构、运输企业为重点,广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推动开设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站、电视频道,加强交通安全文学、文艺、影视等作品创作、征集和传播活动等。
(十)创新完善保障制度,推动道路交通安全长远发展
《意见》提出了4项创新完善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机制的措施:一是研究建立中央、地方、企业和社会共同承担的道路交通安全长效投入机制,不断拓展道路交通安全资金保障来源,推动完善相关财政、税收、信贷支持政策,强化政府投资对道路交通安全投入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二是将交警、运政、路政、农机监理各项经费按规定纳入政府预算。三是根据道路里程、机动车增长等情况,相应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力量建设,完善道路交通警务保障机制。四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研究出台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发展的相关保障政策,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执勤执法营房等配套设施与高速公路建设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投入使用并给予资金保障,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予以配合支持。
(十一)完善和强化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及地方人民政府落实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责任
《意见》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提出了完善和强化措施,要求修订完善电动自行车生产国家标准,着力加强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和使用监督管理,严禁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强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
(十二)完善和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基础,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
《意见》提出了7项完善和强化措施:一是要求各地深入开展“平安畅通县市”和“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改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二是要求县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改善计划,落实资金,加大建设和养护力度;三是要求新建、改建农村公路根据需要同步建设安全设施,已建成的农村公路按照“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原则,逐步完善安全设施;四是要求以城市公交同等优惠条件扶持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拓展延伸农村地区客运的覆盖范围;五是要求调整优化交警警力布局,加强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管控;六是要求发挥农村派出所、农机监理站以及驾驶人协会、村委会的作用,建立专兼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队伍,扩大农村道路交通管理覆盖面;七是要求完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支持保障,积极推广应用农机安全技术,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
(十三)完善和强化法律制度,加强对严重交通违法的惩处
《意见》提出,要研究推动将客货运车辆严重超速、超员、超限超载等行为列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行为,追究驾驶人刑事责任;同时,要研究推动将公民交通安全违法记录与个人信用、保险、职业准入等挂钩。
(十四)完善和强化了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
《意见》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针对当前重特大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从加强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联合督办、加大事故责任追究力度等方面提出了6项完善和强化措施:一是严格执行重大事故挂牌督办制度,健全完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现场联合督导、统筹协调调查、挂牌通报警示、重点约谈检查、跟踪整改落实”的联合督办工作机制,形成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监管合力。二是要求研究制定道路交通安全奖惩制度,并进一步严格检查报告制度。三是研究制定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处置规范,完善跨区域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健全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信息公开制度。四是对发生重大以上或6个月内发生两起较大以上责任事故的道路运输企业,依法责令停业整顿,并明确规定客运企业3年内不得新增客运班线、旅游企业3年内不得新增旅游车辆。对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取消相应许可或吊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五是对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单位及其负责人,依法依规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六是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依法依纪追究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责任。
Ⅹ 对开展创业培训工作的建议
一、首先要加强领导,建立完善的创业服务工作体系
做好创业培训工作首先要加强对整体创业帮扶工作的领导,健全创业服务工作体系,建立由人社局、财政局、工商局、税务局、民政局、工会、团委、妇联、银行等多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通过工作体系建设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的优势,及时研究解决创业培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创业帮扶工作的全面开展起指导作用。从组织有创业愿望人员《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办理到开展免费创业培训,以及创业培训资金的及时划拨等各项工作都能做到密切配合,互相支持,确保创业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培训中心自身建设,为创业者排忧解难。加强业务培训,开展学习政策会议,采取读政策、学政策、写心得体会,写工作总结、探讨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政策解读、政策领会,提高在岗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培养工作人员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凝心聚力,发挥团队精神,为有创业愿望者服务到家。大力表彰,激励创业培训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对在创业培训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同志给予表彰奖励,激励其他工作者以他们为楷模,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要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
要想把创业培训工作做好,需要广大有创业愿望者积极参与。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业光荣的社会氛围。定期组织召开 “创业帮扶工程”大会,组织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参加,开展就业创业大动员,邀请财政、工商、税务、银行、团委、工会、妇联、民政等部门领导到场进行政策宣传,讲解国家有关创业的优惠政策,电视台专门录像进行新闻专题报道,号召群众积极加入到这支创业大军的队伍中来。为使广大创业人员了解创业帮扶政策,积极参与全民创业活动,在当地《巨鹿晚报》开辟了《就业之路 创业故事》专栏,每周一期,宣传国家的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和创业典型的先进事迹,通过典型引路,激发其他有创业愿望的劳动者积极创业。为扩大宣传面,我们印发自行编制的《巨鹿县创业服务指南》手册,同时还设计印制有创业培训内容和咨询电话的台历、保温杯,发放给学员,便于他们了解政策,电话咨询创业方面的问题。我们把每月10日定为“创业培训宣传日”,安排工作人员上街、下乡进行政策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宣传,“参加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创业氛围,提高了社会各界支持参与创业的积极性,对创业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成功创业,创业培训是重中之重
创业培训是有利于劳动者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培训,为提高创业成功率、稳定率,搞好创业培训是重中之重。开展创业培训使用的教材是《创办你的企业》,这是由国际劳工组织开发并经世界80多个国家使用获得好评的一套培训教材,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能真正让学员通过培训转变就业观念,激发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巧,增强创业能力,有效地帮助失业人员自主创业。
我们会同工商部门有针对性的将有创业愿望的未就业劳动者进行实名登记,做好培训前期的组织工作,然后为他们安排时间地点进行免费创业培训。为节省创业人员的时间,我们不能在办公室坐等创业人员来申请培训,我们走出去主动上门了解创业者的需求,能帮办的帮办,能代办的代办,对创业者预约服务、跟踪服务,以创业人员满意为标准,为创业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做到创业培训开展的时间按学员需要设定,地点按方便学员移动,方式按学员需求改进,范围向农村基层延伸。
创业培训的广泛推广,惠及了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复员转业军人,刑满释放人员等众多群体,帮助他们创新观念,明确创业目标,掌握创业必备的专业知识,提高创业的基本能力,使他们增强创业信心,成功走向自主创业之路。创业培训不同于传统的任何培训,其课程体系,授课形式,课堂组织,政府的投资引导扶持,创业的未知性以及学员的差异性和其对创业的期望值等均具极大的挑战性,如何有效地开展创业培训,达到预期的目标,创业培训教师可谓首当其冲,肩负重任。建立富有创业指导经验的教师团队直接关系到创业培训工作的成效,我们每年组织培训教师参加省组织的培训班进行学习,提升培训教师的授课能力,他们对创业培训工作起直接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