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何要统一组织编写三科教材
郑富芝介绍,第一,这是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教材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提出
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要健全国家教材制度,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统筹指导管理教材工作,强调要重点编好中小学三科教材,实行国家统编、统审、统用。第二,
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
学生们的价值观直接受着三科影响,所以很重要。
2. 三科统编教材中的三科是指什么学科,为什么是这三科
三科统编教材中的三科指的是思想政治,历史和语文,这三科教材更突出了育人导向,系统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既传承经典又富有时代气息,既遵循学科规律又贴近学生实际,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实现了有机结合。
三科教材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语文教材还注重国家主权教育;初中历史教材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国家主权和海洋意识教育、国际理解教育;思想政治教材注重法制教育。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结合教育。
3. 三科教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专家介绍,语文教材采取“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两条线索相结合的方式编排教材内容。“语文素养”重在听、说、读、写基本知识和能力,“人文精
神”重在选文的思想性,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以文化人。道德与法治教材按照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原则,从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生
活场域逐步拓展,选取学习素材,突出德法兼修,强化实践体验,全面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教材按照“点”“线”结合的方式编排教学内容,“点”
是具体生动的重大历史事实,“线”是社会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唯物史观,了解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
义信念。
三科教材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教材编写注重结合学科特点和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特点,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的原则,专门研
制了三科教材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方案和实施图谱,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精选相关学习内容,设计栏目活动,采用多样的呈现方式,促进学生
学思并举、知行合一,力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教材一方面强调逻辑严谨、观点科学,另一方面也十分关注观点得出的思维过程,力求设计开放的情境,引发思想碰撞,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例如,归还失物要求物主‘请客’的活动,引导学生围绕‘拾物归还,索取报酬该不该’展开讨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敬波介绍。
注重价值观,塑造好学生。
4. 义务教育阶段统编三科教材如何编用
从2017年9月1日起,全国所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起始年级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专三个科目使用教育属部统编教材。
新编三科教材更突出了育人导向,系统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既传承经典又富有时代气息,既遵循学科规律又贴近学生实际,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实现了有机结合。
5. 什么是教育部统编教材
教育部统编教材亦称“通用教材”、“部编教材”,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编辑,通用于全国各地学校的教材。
从2017年秋季学期起,全国数百万就读于起始年级的小学生和初中生,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3个科目将统一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现行的人教版、粤教版、苏教版、北京版等版本教材将逐步被取代。
根据中央对三科教材统编统用、三年实现全覆盖的要求,教育部历时五年,统一组织新编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2017年秋季学期起,全国所有地区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统编教材,2018年覆盖小学初中一、二年级,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统编教材。
(5)甘肃三科统编教材培训总结扩展阅读
1902年中国政府颁布《京师大学堂编书处章程》,始正式筹划统一编辑教科书。三十二年学部设编译图书局,有部编教材面世。以后数十年间,教材兼采国定制和审定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 80年代初,教育部先后委托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 7 套中小学各学科的通用教材。1987年 10月,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工作章程》,规定在统一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领导、有计划地实现教材的多样化;教材实行审定制。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材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教材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提出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要健全国家教材制度,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要重点编好中小学三科教材,实行国家统编、统审、统用。
6. 三科统编教材指什么
三科统编教材,是指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
根据中央对三科教材统编统用、三年实现全覆盖的要求,2017年秋季学期,全国所有地区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统编教材,2018年覆盖小学初中一、二年级,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统编教材。
(6)甘肃三科统编教材培训总结扩展阅读
三科教材的主要特点
语文教材采取“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两条线索相结合的方式编排教材内容。“语文素养”重在听、说、读、写基本知识和能力,“人文精神”重在选文的思想性,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以文化人。
道德与法治教材按照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原则,从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生活场域逐步拓展,选取学习素材,突出德法兼修,强化实践体验,全面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历史教材按照“点”“线”结合的方式编排教学内容,“点”是具体生动的重大历史事实,“线”是社会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唯物史观,了解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7. 统编教材事件是怎么回事
自去年9月1日义务教育阶段三科统编教材投入使用,与教材相关的讨论就此起彼伏,一直没有间断过。比如“卫青、霍去病为什么从历史教科书中消失了”“小学一年级为什么要先学识字后学拼音”“古诗文篇目增加是否增加了学生负担”……
近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和教材编写的多名专家接受了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独家采访,在答疑解惑的同时,引导人们对教材有更加理性的思考。
为什么教材一点“风吹草动”都会成热议焦点?
众所周知,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培养学生的重要载体,国家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的目标都在课程教材中集中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对中小学教材的建设非常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教材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并且明确提出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要健全国家教材制度,于去年7月4日正式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组织了一流专家进行教材的编写。据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三科教材“组建了140多人的庞大编写团队,主编领衔,集体创作”。
国家对教材如此重视,又花了这么大力量组织编写,为什么教材中的一点“风吹草动”会立刻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专家们普遍表示,社会公众讨论教材的变化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大家对教材总会有一些已经固化的理解,现在新教材跟以前不一样了,一定会去探讨这样变化的合理性。”义务教育历史统编教材执行总编、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叶小兵说。
教育部教材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其实近期社会上对教材的讨论动机是好的,都是希望教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也要注意有些讨论只关注了教材知识点的变化,而没有考虑到每个知识点背后的内容。“每个学科都有核心素养,这是编写教材的前提,因此教材的某些变化正是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素养的培养。”这位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