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银行会计培训心得体会
银行对我们每一人都不陌生,我们每次银行都会与银行的柜台员接触或交流。但我们对银行的做账方式流程可谓是知之甚少,即使我们本身是学会计专业。这就是我当初为什么选这门课程最重要的原因,其次当然就是为了学分了。 总的说一下我对银行会计这门课程的感想就是虽仍知之甚少,但也不乏受益菲浅。 这门课程是张老师教的,张老师对我来说比不陌生。因为我以前经常有去听老师给审计方向同学上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老师给我的一个总的映像就是笑不离脸啊。 通过银行会计这门课程不仅了解到了银行的经济业务对象及其特点,而且还有我想学的:银行对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所使用的会计科目。银行会计所使用的科目对我们现在学的为企业做账的会计科目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企业的会计科目一般分为五类,即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银行会计较之而不同,它增加了一个资产负债共同类且减少了成本类。还有银行会计在与会计报表之间的关系分也有所不同... 贷款对现在很多企业来说都不陌生,因为一个能合理使用他人的资金使自己成长并变强变大的企业是一个很优秀的企业。但对银行这个经久不衰的债务人该怎么样做账。这就要讲到在银行会计课程中所学的银行业务——资产业务的核算了。银行的资产业务包括投资贷款、买卖外汇和票据贴现等。银行除了资产业务外还有前面所提的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负债业务包括吸收存款、发行债券等,中间业务包括支付结算和代理业务。在这些业务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新的会计科目,例如负债业务中的吸收活(定)期(储蓄)存款,资产业务中的逾期贷款、抵押贷款等,中间业务中的贴现资产、开出支票、汇出汇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的一些列的全新的科目。 我不奢求将来能到银行做会计,但我很高兴在我大脑里又增加了一个新知识。银行会计这门课程的学习是有趣的而又开心的,这也主要得益于张老师的“笑”。因为这笑里包含了很多内涵。
B. 做好“三社联动”需要从哪些层面下功夫
“三社联动”是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引,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民办社
工机内构)为载体,以容社会工作者为骨干,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社会组织引
入专业资源和社会力量,通过提供专业化、有针对性的服务,把矛盾化解在社区,
把多元服务供给实现在社区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服务供给方式和全新社
会动员机制。简单来说这么多吧!
C. 如何开展社区,社团,社工三社联动工作
以完成目标为中心,规定时间检查工作完成进度,这需要的是领导能力,把工作分配下去。
D. 什么是“三社联动”
“三社联动”是指通过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社会工作现代化专体制,形成资源共享、优势属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加快形成政府与社会之间互联、互动、互补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E. 做好"三社联动"需要从哪些层面下功夫
............“三社联动”是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引,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专组织(民办社
工机构属)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骨干,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社会组织引
入专业资源和社会力量,通过提供专业化、有针对性的服务,把矛盾化解在社区,
把多元服务供给实现在社区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服务供给方式和全新社
会动员机制。
F. 如何 推进政社互动深化三社联动工作
当然,这和我们时代的变迁有关,一个不断变迁的时代容易让人随波逐流、失去方向,心内灵到处游荡。容这也和我们的价值体系和内心追求有关,当一个人总是用物质和金钱作为判断社会地位和尊严的标准时,就永远失去了幸福和快乐的基因。
G. 如何通过三社联动来吸引年轻居民参与社区活动
本文从 三社联动 的概念界定入手, 在 阐述社区、 社会组织、 社工联动发展背景的基础上, 对我 国 三 社联动 的模式 进行了分析 概括, 继而提出构 建 三社联动 的总体思路, 并在相应理论支撑和启示下, 制定推进 三 社联动 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三社联动; 模式选择; 策略研究; 社区发展 中图分类号: C91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8263( 2010) 12- 0075- 06 当前, 社区、 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队伍已经成 为发挥社会矛盾调处功能、 服务社会功能, 促和维 稳功能 的重要载体和 动力之源。一 个和谐的社 会, 必定是社区、 社工、 社区社会组织这些社会管 理中最基础的元素作用发挥最为突出的社会。如 何区分社区、 社会组织和社工队伍各自的角色定 位, 探索建立三者之间的高效联动 机制, 并通过 三社联动 方式, 建立健全 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 社会协同、 公众参与 的社会管理格局, 形成相互 配合、 互为支持, 共同推进和开展社会管理改革工 作的良好局面。对于大力推进和加快和谐社会建 设的进程, 具有重大的理论探索和现实意义。 一、 三社联动 的发展背景与概念提出 ( 一) 三社联动 发展背景 1. 社会 管理改革 趋向社会 化。改革 开放以 来, 原来由单位提供个人衣食住行等所有资源, 包 办个人的生老病死的福利模式不复存在。单位转 移出来的各种服务, 如教育、 医疗、 后勤保障等, 转 移到社区层面, 迫切要求由社区中的各种组织来 承接, 城市管理中的社区功能不断扩大。政府通 过权力下移, 把大量的管理职能从市、 区级政府下 放给社区, 这样, 原属于社会的权力最终归位于社 会, 回落到了社区。政府、 社区、 社会组织之间的 合作和社工作用的发挥, 成为公共服务社会化的 重要内容和形式。同时, 社区的发展及社会组织 的发育, 也为专业社工服务机构承接政府职能的 剥离做好了准备。社区、 社会组织、 社工的互动基 础由此形成。 2. 群众利益需求趋向多元化。我国处在剧烈 转型时期, 社会的利益结构亟需调整, 利益需求分 化和多元化。以往政府传统的公共服务过于重视 维护国家安全, 维持社会秩序, 推动和组织经济生 产, 而忽略了民众的需求。社会的转型要求公共 服务 更加关注民生, 最大限 度地实现社会利益。 同时, 大量外来人口涌入社区, 其中既有 两新组 75 南京社会科学 织 的白领, 也有餐饮行业的服务员, 还有参加各 类工地建设的工人, 他们给社区的服务和管理工 作带来了压力, 许多社会组织及群文团队活跃在 社区, 社会组织内的从业人员思想 活跃、 流动频 繁、 需求多样。这为 三社联动 发展提供了一个 服务空间和目标市场。 3. 社工专业服务趋向职业化。随着经济社会 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居民对 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多元化、 个性化, 传统的 公共服务方式和内容已难以满足居民特别是特殊 群体的需求, 迫切需要建设一支专业的社工队伍, 用社会化、 专业化的方式提供服务, 以弥补政府社 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不足。应该说, 我国社会建 设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但社工职业化仍需进一 步发展。应该进一部强化项目开发、 岗位落实、 薪 酬设计、 财力和政策支持, 进一步提高社工的专业 水平, 营造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4. 社会组织发展趋向内源化。近年来, 各级 社会组织主动服务行业发展, 承接政府转移职能, 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其作用和影响正在不 断扩大。但社 团组织要真正发 挥其 驱动力 作 用, 还需要建立一个稳固、 强劲的动力系统, 这包 括建立健全民间组织发展体系, 形成政府与民间 组织互动、 互补的体制和机制; 建立科学的运作体 系, 制定社区民间组织发展规划, 积极探索 政府 购买服务、 项目专业化运作 等多种形式; 建立严 密的监督体系, 确保民间组织良性发展; 建立全面 的评估体系, 由社区民间组织理事会专门运作, 探 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5. 社区建设目标趋向人本化。在社会转型期 单位制解体后, 单位办社会 所负担的多元化职 能必然要回归社区, 体制外的民工、 流动人口等社 会空间急剧膨胀, 加上市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这些都对社 区安全、 服务、 环境等提出更高的要 求。更加值得关注的是, 社区矛盾呈现出主体多 样化、 表现形式多样化、 利益问题成为矛盾新焦点 等新特点。应对这些新特点, 在实践中. 社区建设 必须创新 三社联动 方式, 确立政府服务于社区 的观念, 通过有效政策引导和财政投入, 更加突出 以人为本的目标导向, 强化社区精神培育, 回归社 76 区发展本质。 ( 二) 三社联动 概念提出 2010 年第 12 期 我国的和谐社区建设正以居民需求为导向, 以社区公共利益为纽带, 以各种社会组织为载体, 以资源整合为保障, 逐步构建起政府组织与社会 组织及公民个体通体合作的社区公共管理和公共 服务体系, 初步形成了和谐文明的发展氛围。但 与此同时, 我国社区建设的发展还不平衡、 社区工 作行政化倾向仍较严重、 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的 参与程度不高、 社会组织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尚未真正融入人才工作格局中 以及社区工作者的梯队建设不合理, 等等。这些 都制约着和谐社区建设向着整体联动、 内延扩展、 系统优化的维度发展。 当此背景, 一般认为三社联动是指通过社区 建设、 社会组织培育和社会工作现代化体制建立 的 三社联动 , 形成 三社 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加快形成政府与社会之间 互联、 互动、 互补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分层次、 分步 骤逐步推进 三社联动 发展, 从根本上使各种社 会矛盾和冲突在基层得到有效地预防和解决, 实 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 我国 三社联动 模式选择 透过梳理, 我们发现 三社联动 离不开五大 元素的互动, 分别是: 当地政府的规范引导、 社区 居民的动员参与、 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 专业社工 的指导带动以及社区体制的创新变革, 它们互为 倚生、 互为促进, 使得 三社联动 沿着既定轨迹和 技术路径不断衍生发展。社区、 社会组织、 社工联 动因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和文化差异而呈现多样化 的特点。具体是因为: 一是社区社会组织形式、 类 别多种多样, 而且我国社区社会组织处于初步发 展阶段, 良莠不齐; 二是社工介入的方式形式多 样, 介入领域众多; 三是从我国和谐社区建设的总 体水平来看, 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 呈现地域 发展的不均衡。这些从根本上制约了社会组织的 培育和社工队伍的 建设。因此, 本文将 三社联 动 类型主要归纳为五种模式: 内需驱动型、 政府 主导型、 项目引领型、 理念践行型和体制创新型。 我国 三社联动 的模式选择与策略研究 1. 内需驱动型。这一联动类型基于社区的内 在需要, 而呈现联动一体、 协调共进的局面。具体 体现在: 一是社会组织自身发展建立在社区发展 的基础上, 将组织的发展目标自觉不自觉的纳入 到社区建设和地区发展中; 二是社工通过主动以 社区为发展壮大的舞台, 从和谐社区建设的角度 开展组织活动, 比如自觉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 传 授科学知识、 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 通过专业服务 积极引导和扶持一些社区社会组织, 通过这些组 织吸引居民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三是社区社会组 织和社工的专业服务是基于居民的需求而诞生, 多渠道、 多层次地反映社会诉求, 尤其是关注容易 被忽视的弱势群体的诉求, 从而促进社区和谐发 展。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发展, 社区居民生活水 平的提高, 内需驱动型 三社联动 将成为社区社 会组织、 社工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最主要类型。 图2 政府主导型 三社联动 模式 3. 项目引领型。项目引领型参与将成为社区 外来力量参与社区建设的主要方向, 为专业社区 社会组织自我发展与和谐社区建设开辟广阔的空 间。政府向民间的社工机构购买服务, 而不是向 社工个人购买, 使政府在购买服务的过程中, 保持 高度的中立性、 自主性、 灵活性, 形成 政府购买服 务项目专业运作 的联动机制。这迫使社区社会 组织增强服务的专业性, 以获得项目的运作权, 在 项目承接后, 经历评估、 执行、 反馈的过程中, 专业 社工的有效介入, 将是项目平稳运转的必要条件。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项目型三社联动在服 务的内容、 时间和范围上有局限, 影响范围也有 限。现在这类项目比较多地集中在医疗保健、 生 态环境保护、 教育科学、 文化、 卫生、 体育等社会事 业方面。这类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服务组织 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途径与方式完全由项目的内 容、 类型、 特点和要求所决定。 4. 理念践行型。这一联动类型是社区在理念 融合层面上, 最大限度整合社区社会组织、 社工专 业服务力量、 群众参与力量、 政府资源支持而建立 的, 有助于在社区推广实践某种先进理念而参与 社区建设、 促进社区和谐。这种联动着眼共同的 目标和愿景、 凭借社区共同的运作平台和资源、 通 过共同的行动与实践, 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 感, 也由于社区居民认同提倡的理念和价值观更 容易调动各方参与组织开展的活动。理念践行型 联动的理念一般源自于专业社会组织的倡导, 甚 ? 至是国际组织对社区的援助和试点工作。 理念 图1 内需驱动型 三社联动 模式 2. 政府主导型。政府主导型的 三社联动 基 本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活动, 开展的活动很多 都是配合上级政府的任务要求或配合社会性的大 型活动展开, 以社区需求为出发点的、 日常性活动 的相对较少, 导致这类型的组织又几乎成了政府 的 腿 。由于我国现阶段鼓励社会组织发展和社 工队伍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社区中的 社团组织尚未发育成熟、 各项规章制度并不完善, 由政府直接主导, 确保了和谐社区建设的顺利进 ! 行和有序发展。 政府还是和谐社区建设中最有 能力和实力的组织, 社区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参与, 社会组织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适当放权, 社工队伍 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资助, 政府主导是社区建设 顺利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 这一联动类型在很 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 践行型联动中的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服务往 往凝聚着许多高层次优秀的社会志愿服务人员, 通过组织开展各种社 会志愿服务和 专业服务活 77 南京社会科学 动, 对增强社区内居民和各种社会组织的社会责 任感有引导和榜样作用。 求、 强基础、 全覆盖及开放性; 2010 年第 12 期 # # # 联动导向上, 加快建设 三社联动 发展 的基础行动能力。着力加强 三 社联动 发展平 台、 机制及环境建设, 引导和支持各级各类社会组 织、 社工专业人才参与社区建设, 积极探索有效的 合作发展途径, 形成由下而上、 内外互动的联动形 势。通过社区建设、 社会组织、 社工人才的联动发 展, 为提升社区综合服务水平注入活力, 从而进一 步提升社区居民生活水平; 图3 理念践行型 三社联动 模式 5. 体制创新型。当前日趋 行政化 和 单向 指挥 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无疑难以 适应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要求, 社区管 理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 不仅仅是实现城市的行 政管理功能, 而应成为调节国家与社会关系, 充分 调动社区资源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一条途径。因 此, 城市社区管理新体制的基本原则应该是: 实行 政企分开, 政事公开, 政社分开, 建管分开, 行业管 理与市场运作分离。在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带动 下, 三社联动容易使得社区发展目标导向、 社会组 织运行机制、 政府社会管理机制、 居民参与机制、 社 工介入机制形成合力。这样一种类型比较适合公 民意识发展较为成熟、 社区基础建设较为完善、 社 区服务开展较为活跃、 社工素质相对较高的社区。 # # # 联动路径上, 大力倡导 政府主导、 行业 管理、 民间运作、 社工服务、 义工参与 的工作思 路, 围绕社区需求, 积极培育民间组织参与社区建 设, 拓展社工服务的介入渠道, 充分发挥民间组织 种类多样、 分布广泛、 门类齐全的资源优势, 充分 发挥专业社工提供多元化、 多层次、 高质量的服务 优势, 实现社区建设、 社会组织、 社会工作人才共 发展的互动模式。 ( 二) 我国构建 三社联动 的理论支撑 如何推动我国 三社联动 发展, 产生持续、 稳 定、 长期的联动效应, 取得较大效益, 需要吸收各 种理论观点 和思想的精华, 从认识 层面思考、 借 鉴、 奠定我国 三社联动 的认识基础和理性架构。 1. 公共治理理论启示: 广泛动员参与和有效 制度供给, 提升 三社联动 的运行效能 公共治理理论认为, 在政府管理和公共部门 中引入市场和社会力量, 弥补政府管理成本高、 效 率低的不足; 实现政府服务以社会民众为导向, 增 强对社会民众需要的响应能力; 根据服务内容、 性 质、 社会需求不同, 采取相应供给方式, 提高政府 公共服务质量; ? 将治理理念引入社区管理体制 和机制的创 新实践中, 形成社区治 理, 是一种政图4 体制创新型 三社联动 模式 府、 社会组织、 居民及辖区单位、 赢利组织、 非赢利 组织等基于市场原则、 公共利益和社区认同, 协调 合作, 有效供给社区公共物品, 满足社区需求, 优 % 化社区 秩序的过程与机 制。 社 区、 社区 社会组 织、 社工是参与基层社会建设、 促进社会良性运转 三、 我国构建 三社联动 的策略分析 ( 一) 我国构建 三社联动 的总体思路 # # # 联动内源上, 按照 边推进、 边研究、 边调 整改善 的方针, 发挥政府强有力的引导、 激励和 推动保障作用, 通过政府的有力推动, 广泛吸纳社 会力量参与 三社联动 , 彰显 三社联动 的高要 78 的重要力量。在社区治理理论视角下, 政府应鼓 励社会组织、 企业、 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 并提 供参与渠道, 充分发挥其作用。 2. 社会资本理论启示: 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 我国 三社联动 的模式选择与策略研究 社区资产, 培育 三社联动 的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理论认为, 国家与社会的协作是互 补与嵌入的结合, 互补创造了国家与社会进行富 有成效的互动基础, 而嵌入则使两者通过合作实 & 现双赢的潜能得以实现。 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 展、 项目化支撑、 专业化导向 的五大战略。 1. 多维协同的组织化拉动战略 三社联动涉及多方协调, 仅仅依赖政府或者 社区、 社会组织和社工一方的力量单打独斗, 尚不 足以产生持续、 稳定的联动效益。从可持续发展 角度, 需要坚持政府主导, 广泛吸收社会资源参与 联动, 采取市场化运作和激励方式, 以充分调动社 会各界力量为出发点, 实现三社联动的可持续发 展。基于我省社会管理的实际情况, 政府在多维 协同中应当承担主导推动的作用, 要联合各方创 造三社联动的资源和信息可以畅通流动的技术基 础、 制度平台和运营环境, 共同探索和制定 三社 联动 的新机制和新模式, 实现社区发展、 社会组 织、 社工队伍的一体化联动发展。 2. 借势扩张的社会化运营战略 三社联动 的社会化运营是新时期城市社区 建设工作的一个新发展,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机制 的必然要求。三社联动要运用市场方式引入社会 性资源, 广泛吸收行业企业、 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 的参与, 促使社会各方利益攸关者、 社会第三方组 织、 公众等参与需求确定、 资源投入和政府管理评 价等诸多联动环节, 实现增加社区资源供给、 改善 社区 管理效能、 节约有限社 区财政资源的效果。 通过建立健全社工队 伍专业服务市 场化运营机 制、 社会组织发展市场化培育机制、 社区建设投入 资本化运作机制, 实现基于社会参与的社会化运 营, 形成社会服务的 政府 # # # 市场 # # # 社会 三 元模式, 并成为党和政府解决社会问题、 舒缓社会 矛盾、 增进社会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力量。 3. 聚类突破的多元化发展战略 三社联动 的多元化发展是社区事务纷繁复 杂、 社区问题各式各样、 社会需求千差万别、 利益 关系错综复杂等特点所决定的。在载体建设上, 随着产业结构、 职业结构、 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的 不断调整和更新,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明显加 快, 涌现了不少各具特色的新型社区, 呈现多元化 发展的特点; 在社工队伍建设上, 社工的发展不一 定只是依靠社会工作者或者是学习社工的学生本 身, 它需要的是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而这种意识的 调动需要的却是社会工作者本身, 社工的发展需 79 个人之间通过合作、 互惠、 参与集体社会行动, 产 生社会信任, 形成社会资本, 促进有效的公共管理 ? 以及较高的制度绩效的产生。 当前, 影响 三社 联动 的因素: 一是社会资本的缺失, 二是对社区 的社区社会组织、 专业社工等现有资产整合不足。 之所以造成以上两个问题主要由于宏观层次的社 会环境变迁, 中观层次的社区治理体制缺乏创新 及社区内微观基础活力不足等因素所造成。 三 社联动 应在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社区资产基础 上培育社区社会资本, 尤其是要根据社会公众需 求, 不断衡量和调整政策目标, 循序渐进的改善政 策和纠正制度, 控制和减少社区运行成本支出, 改 善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 3. 社会系统理论启示: 形成共同参与、 主动关 联的新型服务网络, 激活 三社联动 的系统势能 社会系统理论认为, 应将社区作为社会大系 统中的子系统, 注重城市社区发展与社区系统的 整体优化、 社区发展与社区结构功能的耦合、 社区 发展与社区内部调节机制的关系。此理论向实践 者强调平衡正式的组织需要和组织成员的需求如 同重要, 而且指出人员及组织需求间互动和关系 的复杂性。因此, 我们可以充分整合党委政府组 织、 居民自治组织、 企业与非政府组织以及居民群 众个体的资源, 形成共同参与、 主动关联的多层架 构、 网状联结、 功能融合、 优势互补的新型服务管 理主体, 为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发展、 社工人才建设 以及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坚强的保障, 从而通过社 区体制改革为推进 三社联动 提供理论指导。 ( 三) 我国构建 三社联动 的战略抉择 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呈现社会阶 层多样化、 生活方式多样化、 工作形式多样化、 人 员组成多样化、 利益主体多样化、 分配方式多样化 等六个多样化的趋向以及转型期各种利益诉求相 互交织、 博弈导致社会矛盾增多的特点, 三社联 动 应该坚持 组织化拉动、 社会化运营、 多元化发 南京社会科学 要多元化的道路, 除了专业化道路以外, 更需要的 是要走本土化、 市民化道路; 在社会组织建设上, 由于人群在年龄结构、 经济收入、 职业地位、 人口 来源、 文化程度等背景的不同, 对社区服务有着不 同的需求, 社会组织服务供给应该适应这一多元 化后现代社会人的需求, 积极引入专业社工服务, 同时拓宽社会组织服务社区发展的途径。 4. 重点倾斜的项目化支撑战略 通过重点对一些民众需求旺盛、 专业性要求 高的服务进行项目化运作, 可以趁此培育和扶持 一批社会组织, 引导和规范社会组织的朝着有利 于提升社区建设和社 区服务水平提 高的方向发 展。
H. 做好“三社联动”需要从哪些层面下功夫
“三社联动”是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引,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专(民办社
工机构属)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骨干,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社会组织引
入专业资源和社会力量,通过提供专业化、有针对性的服务,把矛盾化解在社区,
把多元服务供给实现在社区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服务供给方式和全新社
会动员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