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爱祖国,爱人民,民族团结一家亲,立足岗位做奉献,学习创新展青春 演讲稿
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年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团委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在学校团委、学院党政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迎评”中心工作,继续实施团的“五大工程”,不断增强我院团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二、主要工作
(一)思想教育、组织建设倡导核心价值理念、打造优秀人才摇篮
围绕“构建和谐校园,争当迎评先锋”、“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的工作重点,全面抓好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养、日常行为规范的建设,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使共青团成为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积极地为党组织输送人才。我们主要通过以下载体加强了团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
1、加强团员的思想政治建设,继续开展时事政治理论学习、贯彻落实主题团日活动制度。今年的理论学习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有关内容、“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重点。我们按照团委与团支部的两级理论学习制度组织学习,学院团委结合时事政治发给相应的学习资料,对团支部的学习加强指导,各团支部利用每周三政治学习时间组织全班团员开展学习讨论,认真完成了工作计划中安排的理论学习任务。结合迎评的主题,广大团员围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宣传手册,通过政治学习、班会交流等形式展开大讨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学习热潮。此期间,不少同学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互相提问,也有同学自成小组进行讨论。为了使全院学生充分领会本科教学评估知识,学院先后两次组织全体学生进行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宣传手册知识考试。从同学们的认真态度来看,此次学习取得的效果还是十分显著的。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宣传手册的认真学习,以及学院各个宣传平台的舆论导向,为团员们以积极的精神状态迎接评估做了强有力的发动。
“3、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是我院团学工作成功开展的重要因素。在党政领导的直接关心下,团委、学生会班子配备齐全,工作职责分明,考核评优严格规范,在团学工作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学生会干部经竞选与学院考核产生,采取部长负责制的工作机制,学院对学生会工作的指导管理注重策略,让团学干部有充分的自主发展和锻炼空间,以利于学生干部全面提高能力素质。关心学生干部的专业学习,帮助他们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做到相辅相成。与此同时,积极推荐优秀学生参加校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学生组织的工作,将我院师生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对外展示。我院学生会被评为2006年度南通大学“优秀学生分会”,徐杰等5名同学被评为2006年度南通大学“优秀学生会干部”名单。
为了将我院团学组织打造成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从理论和精神层面更好地对广大团学干部加以引导,2007年我们分别以“构建和谐校园,争当迎评先锋”和“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为主题,举办了两期青共校暨团学干部培训班,帮助团学干部进一步明确在“构建和协校园、争创优良学风”的工作中自身所应肩负的责任,以便通过他们带动广大团员青年发挥好“迎评”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明确团员青年的努力方向。还邀请专家带领大家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加强团学干部的党性理论修养;邀请教科院丁锦宏院长就当代大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公民素质进行分析和辅导,激发团学干部不断提高自身公民素质的积极性,从而积极组织广大同学进行公民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更好地为广大同学起表率和引导作用;为了塑造团学干部良好的仪行风范,邀请学校团委副书记李清湘老师进行基础礼仪培训;在学院青共校培训班上还安排了团学工作的主题研讨,让团学干部们结合工作实践进行交流切磋。
4、认真完成“组织推优”工作,严把“推优”工作质量关,为党组织输送优秀人才。本年度团支部推优155人,被党组织吸收的优秀团员114人,有1名优秀的团学干部经过组织部门的严格考察后入选选调生,另有1人已被列入为选调生的候选名单。在各级团学评优中,我们教科院的许多集体和个人受到表彰:小学教育042班被评为江苏省先进班集体、教育技术专业蔡晓彤同学被评为江苏省“三好学生”、小学教育许娟同学被评为南通市优秀学生干部、小学教育吴怡英、张时玉同学被评为南通市“三好学生”;在2006年度南通大学“五四评优”中,应用心理041班团支部被评为“五四红旗团支部”,吴一成等4名同学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干部”,胡秋萍等30名同学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陈佳等17名同学被评为2006-2007学年度南通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团的各类评优表彰公开、公正,极大地激发广大团员的进取热情。认真做好团员证管理、团组织关系接转和团的组织统计、足额收缴团费等工作。新团员发展按照有关规定规范操作。各类团学工作档案材料记录完整。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团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5、继续实施“公寓建团”团建创新的工作模式,在我院学生居住的公寓楼完善团总支和团支部建设,选派优秀团员担任公寓团干部,注重团员的“公德、守纪、关爱、自尊”素质的培养,组织广大团员加强理论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与艺术活动。为了发挥公寓团组织在学风、校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给我院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增添更多的欢乐,展现同学们创新进取、多才多艺的青春风采,我们举办了“美在通大”教育科学学院“公寓文化嘉年华会”。活动分“我型我秀”服饰赛、“谁与争锋”棋类挑战赛、“我爱我家”演讲比赛等环节。其中,我们举办的服饰比赛充满了时尚与创意,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服饰比赛分为“清新校园风”、“引领夏风时尚”、“晚装风情”和“花样年华”等系列,同学们穿着自己设计制作的服装,在舞台上挥洒自如地表现着青春时代的才情与活力;“我爱我家”演讲比赛围绕大家的公寓生活,健康清新,诙谐幽默,促进了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锻炼了同学们的口才和表达能力。“公寓文化嘉年华会”给同学们带来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也进一步为大家营造了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氛围。目前,我院开创的“公寓文化嘉年华会”这一系列活动已被学校公寓建团工作所吸纳,这也是我院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实践为学校团建工作做出的贡献。我院广大团员积极参与公寓建团的各项工作,他们的实践得到了学校的高度肯定,在2006-2007年度南通大学特色公寓团小组的表彰中,我们教育科学学院获得表彰的“学习先锋”团小组有6个,“青年先锋”团小组有10个,“创新先锋”团小组1个,“文艺先锋”团小组5个,“志愿先锋”团小组有7个。在2006年南通市的“五四”表彰中,我们教育科学学院团委获得了南通市“五四红旗团委”的荣誉称号。
(二)科技文化、社团活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拓宽学生发展空间
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统揽,以提高我院青年团员综合素质为主线,以高品位、多层面的学院文化艺术活动为载体,倡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推进品牌项目建设,积极营造具有教育科学学院风格和气派的校园文化氛围。
1、积极参与学校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为主题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加强我院学生的科研实践,继续深化以“挑战杯”为龙头、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组织优秀作品参加了学校“挑战杯”的选拔赛,以及学校第二、第三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的立项,促进了我院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有序开展。在学校第二、第三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立项工作中,我院选送的19件作品全部获得立项并得到学校专项基金的资助。选送四件作品参加学校第二届创业计划大赛,其中一项作品进入决赛。选拔学生参与我院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优秀学生,提高我院人才培养的层次。
2、配合学院“三五”人才培养计划,组织学生听取各类学术报告,并开展了一系列读书交流和读书征文活动。本年度组织学生听取了二十多场学术讲座,如南京师范大学博导赵志毅教授的《品格结构的多维思考》、江南大学艺术学院徐湘教授的《华彦钧作品的本体之美》,南通大学副校长、博导彭怀祖教授的《榜样与偶像》等等。系列学术讲座为学生们打开了大学生活的另一扇门,展示了教师别样的风采,开拓了同学的视野,成为了大家在大学学习、生活的导航灯;“读书交流”系列活动旨在让学生们“以书会友”,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同学们交流的书籍包括时政文集、中外经典名著等等,读书交流会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交流读书心得的平台,大家既分享了知识,又增进了友谊。读书征文比赛的举办则是让同学们把读书的感受流淌于笔尖,融入感悟、怡养性情,提高人格修养。征文比赛共收到作品近50篇,作品有阅读教育名著的体会和评论,有品评书籍、感悟人生的散文,征文比赛评出了学前041陶萍的《布瓜的世界》等20个获奖作品,学前041、小教061、学前051班获得了优秀组织奖。还结合学生生活、时事学习,举办了07级新生“我的军营生活”征文比赛、教育科学学院“一封家书”征文比赛、“学习十七大精神”征文比赛,学生们热烈参与,好作品迭出。
同时我们组织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各类学术文化竞赛活动中去,如,南通大学第二届“读书、理想、人生”系列活动中,小教061班的朱茵获得“我为迎评作贡献”演讲比赛三等奖,施丹红在“读书、理想、人生”征文比赛中获得二等奖;2007年校学工部主办的“我的青春,我主笔”征文比赛,我院王康慧等6名同学分获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3、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同学的专业技能水平,也为广大学生展示专业素养提供平台,我院举办了“桃李争春”首届学生专业技能大赛。本次大赛设公共技能和专业技能两大项目,公共技能项目设有“三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一话”(普通话朗读与英语演讲)、课件制作和说课比赛。专业技能项目充分体现了各专业的特色,如学前教育专业设置了唱歌、舞蹈、手工作品创作、讲故事等;小学教育专业设置了讲课、写教案等;应用心理学专业设置了理论知识竞赛、个案分析、实验操作等;教育技术专业设置了摄影作品、FLASH制作和DV作品等;音乐专业设置了声乐、钢琴演奏、新歌视唱、器乐等。大赛在一至三年级的同学中展开,参赛人次超过了全院学生的一半,同学们认真准备、踊跃参与,大赛的举办在全院营造了“练好技能、立志成才”的良好氛围。大赛中,精彩不断、好戏连连。说课比赛中选手们各显风采,将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娓娓道来,思路清晰,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课件制作既要求凸现本学科的专业学养,更是对同学们计算机应用水平的综合考验,许多参赛作品设计新颖,颇具教学价值;“三字比赛”中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书法作品。在专业自选项目的比赛中,选手们更是各显魅力,将不同专业学生应有的技能水平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在11月中旬我们还举办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展示会,并且邀请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以及教育部评估专家组赵国祥教授的参观指导。展示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学前教育、小教教育专业学生的绘画和“三笔字”、应用心理专业心理知识解读、学生自办刊物《心语》期刊展以及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多媒体课件、DV作品、Flash制作演示等。同学们的成果展示体现了他们扎实的基本功和较高的专业素养,专家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平时付出的勤奋努力让同学们在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时能够从容面对,屡获佳绩。2007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我院小学教育专业的董辛辛、董浩、叶小艳同学分别获得C类二、三等奖,;由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北京中外民间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等组办的“中华魂”青少年艺术风采国际展示活动全国展示活动中,我院音乐042班的张晓晓同学获青年组民乐比赛古筝金奖;全国首届艺坛新星艺术盛典江苏赛区选拔赛中,我院孙斯宇、刘浩同学分获青年组声乐类金奖、银奖,曹海粟同学获得青年组器乐类银奖;在“天籁之声”南通大学第四届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专业组比赛中,音乐系陈琦等5名同学分获特、一、二、三等奖,其中3名同学被授予“校园十佳歌手”称号;在南通大学“我的校园生活”DV大赛中,我院教育技术专业的刘飞、王冬艳等7名同学的作品分获二等奖、优秀奖,“我眼中的南通大学”摄影大赛中,教育技术专业费铁玫等3名同学的作品获得了三等奖、优秀奖。
4、用丰富的课余文化生活、浓郁的文学艺术氛围来培养学生美好情操、陶冶人格是我院共青团工作的一个重要追求。为此,我们围绕不同时期的社会热点、校园旋律组织了许多主题活动。比如,为了迎接08年奥运会的到来,我们组织了“奥运知识大擂台”活动,来自不同专业的五支参赛队经过充分的准备在“中国与奥运”、“展望2008”等五个比赛环节中展开激烈角逐,展现了他们雄厚的实力,现场观众组成的“智囊团”也是摩拳擦掌、热烈参与,比赛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发扬奥运传统、践行奥运精神的热情;为庆祝党的“十七大”隆重召开,激发广大同学的爱国热情,我们举办了“向十七大献礼——爱国情·学子心”赛诗赛歌会,06、07年级的各班发动全班同学组队,参加了大合唱和集体诗朗诵的竞赛,各班围绕“爱国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主题,用诗词和歌声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对党的颂扬,他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精彩的演出博得现场阵阵热烈掌声。赛诗赛歌会的圆满举办,也让广大的同学展示了才华,体会到了创作的喜悦、团结的力量,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更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也为我院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添上精彩的一笔。
为了锻炼学生健康体魄,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我们与北大青鸟电脑培训中心进行了篮球友谊赛,举办了我院第二届趣味运动会。篮球友谊赛中,我院一、二年级四支队伍参加了。在比赛过程中,大家都挥洒着汗水,努力地拼搏,用一个一个的灌篮与投球,展现着我院的篮球水平,体现着我院每支队伍的凝聚力。同时,大家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相互认识,相互了解,成为了朋友。而趣味运动会的举办旨在让大家在闲暇之余,能够彻底地放松自己,积极地投身到运动中去。活动包括三人四腿跑、慢骑自行车、对踢毽子、跳绳跑和猪八戒背媳妇儿这五个单项,以及团体跳长绳、集体快递和拔河比赛这三个团体项目。广大学生踊跃参与,活动中团结协作,尽情欢娱。
此外,我们还举办了教育科学学院“我为迎评做贡献”演讲比赛、院“科技与人文”辩论赛、院“校园歌手”比赛暨“南通大学十佳歌手”选拔赛、“11·9”消防安全知识宣传作品比赛、首届心理情景剧大赛、“红丝带”防艾滋病知识手抄报比赛,等等。在南通大学首届大学生心理小品、情景剧大赛中我院荣获了二等奖、优秀组织奖,南通大学第三届青春风采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大赛我院获得了二等奖,南通大学第四届“金话筒”主持人大赛中,我院李莹、周岩同学分获二等奖,南通大学“才智T型台”比赛中张叶叶等4名同学荣获二等奖、王莉等5名同学荣获三等奖奖。
5、学生社团是学生自行组织的群众团体,对于学生的社会化和多方面的能力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我院对各个学生社团的组建和良性运作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并且认真选高职称教师担任指导老师,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季学军老师也亲自担任指导工作。目前,我院有“情系村小”爱心助教社、“第二课堂”社、梦舟艺术协会、影评社、家政社5个学生社团,各个社团一直正常地开展活动,还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在会员心目中赢得了良好的信誉。比如,“情系村小”爱心助教社在他们新建立的实践基地——南通市雁滨小学开展的义务支教活动就广受好评,他们举办的“风华少年训练营”涵盖了艺术、体育、计算机运用、心理健康等诸多内容,他们举行的“心系村小”活动,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融于游戏之中,得到学校的肯定与孩子们的积极参与。还多次举办小学生素质教育汇报成果展,邀请我校教育理论教授、雁滨小学教师、小学生家长共同观摩,交流讨论,为改进该校的教学水平、优化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出谋划策。该社团还经常开展会员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为师范生提高教学技能提供了实践机会,让广大会员从中收益,“情系村小”爱心助教社被评为南通大学A级社团、优秀学生社团,并且受到了南通市的表彰,获得了南通市第29次文明新风典型的荣誉称号。我院的其他学生社团也在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充分发挥他们在活跃校园文化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中的作用。第二课堂社、“梦舟艺术协会”被评为南通大学B级社团,并分别被评为2006年南通大学优秀学生社团、创优学生社团;“情系村小”爱心助教社的“参观110指挥中心”活动、第二课堂社的“英语角-Happy English”、梦舟艺术协会的“王抒俊校园歌友会”活动被评为2006年南通大学优秀学生社团活动;孟娟等3名同学被评为2006年南通大学优秀学生社团干部,孙莉等5名同学被评为2006年南通大学学生社团活动积极分子。
学生社团工作的开展不仅为我院学生锻炼专业技能、促进专业学习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创造了机会,更为广大会员接受文化艺术熏陶、发掘个人潜能提供了舞台,我们将一如既往,对此项工作常抓不懈。
(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提升团员人格层次、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在组织好寒暑期社会实践的同时,积极拓展各班级各专业的社会实践和服务基地,加强“莫文隋”志愿者队伍建设,使广大青年团员投身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的系列活动更加深入化、持久化地开展下去。
1、不断完善志愿者服务活动体系和志愿者注册管理制度,提倡“每周奉献一小时”,做到了班班有基地、月月有活动,拓宽了服务领域,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进社区”工作,形成多专业合作的工作态势。以“情系村小”爱心助教社的工作成绩为示范,不断壮大我院志愿者队伍,建立了一支“莫文隋”志愿者行动的示范群体。做好无偿献血、救灾捐献的组织工作。做好西部计划、苏北计划我院大学生志愿者的宣传发动与组织报名工作。加大对特殊困难学生的关怀力度,发挥基层团组织作用,采取“一(人或集体)帮一”方式,开展扶贫帮困工作。
2、组织“爱心使者在行动”青年志愿者服务系列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系列社会实践、社区共建、志愿服务。比如,音乐学042、音乐师范061班的同学分别到市区郭里园、千禧园开展文明交通宣传活动。同学们以展板、宣传单、海报等形式向广大社区居民宣传文明交通的理念、文明交通需要做些什么;“情系村小”爱心助教社在助教的同时还采取“一帮一”的形式为来自安徽的一对姐弟进行义务家教,使他们在异乡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增强社会归属感、树立了自信心;小教051班全体同学定期前往南通辅读学校,开展了“大手牵小手,情系你我他”的爱心支教活动,使那里的孩子感受到来自南通大学大哥哥、大姐姐们的关怀;我院“莫文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应用心理041班小分队,到南通西藏民族中学为藏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解决他们因长期远离故乡、远离亲人而带来的某些心理问题,同行的音乐小分队还给西藏民族中学的师生们带去了艺术的盛宴,使藏族学生在“汉藏一家亲”的氛围中健康、快乐的成长;心理健康教育061班的同学们开展了爱心净网活动,一方面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我校同学上网情况,另一方面深入社区,向广大居民介绍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危害和戒除网瘾的方法;学前06班、应用心理学051班的同学分别到三里墩幼儿园、钟秀校区宿管办公室、教学主楼打扫卫生,为南通市的“创卫”工作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音乐061班团支书带领十多位优秀团员,在通大钟秀校区校园内风风火火地开展了“共铸诚信”宣传活动,他们将红色的宣传海报张贴于学校各个布告栏,并向过往的学生发放传单,向广大的同学发出了“诚于心,信于行”的呼吁。同学们耐心细致、认真周到,在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过程中提升了道德层次,增强了为人做事的责任感。
4、探索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机制,高年级同学社会实践着重与就业创业相结合,低年级同学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主要目标。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方法,进一步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性,推动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化、规范化。目前我院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已建立了近二十个社会实践基地,各个基地的实践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在锻炼学生专业技能、拓宽学生发展空间、提升人格层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会实践一直是我们教科院人才培养工作中高度重视的一环。“紧扣学生专业成长,搭建实践服务平台”。基于这样的认识,07年暑期我们组织了建院以来规模最大的实践团队,其中校级团队2支、院级团队10支。学院选派了高职称的教师担任指导,划拨了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各支团队结合专业特色,关注社会热点,带动了全院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我们的校级团队“情系村小”爱心助教社,在南通郊区的雁滨小学举办了“欢乐暑期夏令营”,为他们延续了七年的光荣历程书写了新的篇章。他们的活动受到了中国共青团网站的关注。另一支校级团队,“心系奥运,共建和谐”文艺宣传实践服务团,同学们的演出深受群众喜爱。各支院级团队也是紧扣专业开展社会服务,进行就业前的实战训练。音乐专业学生去南通德民花苑进行音乐普及、心理学专业学生赴南通戒毒所开展心理辅导,学前专业的学生则来到观音山中心幼儿园进行支教,实践服务提高了大家的专业技能;还有学生结合教育理论开展社会调查的,如:苏北留守儿童学业现状调查小分队,小学生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小分队,“第二课堂社”暑期“探路”小分队,调查与走访让同学们了解了国情,体味了创业的甘苦;另外,我们还有着全校人数最多的一支团队,那就是由音乐系120名同学组成的艺术实践团,大家冒着高温酷热返校半个多月,参加了迎评晚会节目的排练以及南通市纪念建军八十周年“军歌嘹亮”大型歌会的演出,同学们的辛勤付出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我院的实践活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四十多篇宣传报道被团中央网站、南通各家媒体以及学校网站录用,众多的实践单位,有的寄来感谢信,有的写下赞许的评语。同时,我们还制作了三部专题电视片,编印了十四本成果集,将活动的体会和感悟加以总结交流。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我们教育科学学院被评为2007年南通大学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情系村小”爱心助教社实践小分队被评为南通市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南通大学先进集体,缪绿青同学的《戒毒人员性格、职业倾向分析及团体辅导技术在其职业指导中的应用》被评为南通市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查报告,我们的实践基地南通市雁滨小学被确定为南通大学社会实践基地,钱文晶等8名同学被评为南通大学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周寰寅同学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回顾2007年的工作,我们感到还存在着诸多有待进一步努力的方面:
1、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力度有待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探索精神与科研实践还不够,学院的引导和扶持还需要再上一个台阶。
2、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校期间的创业研究和实践与学生就业前途的关系已愈益密切,加大这一方面的工作投入不仅体现着共青团组织对广大青年学生的真切关爱与帮助,更是能够促进共青团组织提升自身能力层次、不断提高威望的必要举措。今后,我院将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研究和实践方面作出新的努力与尝试。
如今,所有的成败得失都成为记忆,当然也成为我们执著前行的不竭养料。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将在学校上级部门、学院党政的领导下继续努力、继续探索,为我院共青团工作取得更大成绩、为实现南通大学的跨越发展而作出不懈奋斗。
共青团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委员会
2007年12月28日
Ⅱ 青校学习心得5000字
2009年3月3日星期二,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了信阳师范学院第39期青年共产主义理论学校的开学典礼。典礼上校党委副部长李晓老师和校团委副书记耿敬忠等各位老师都作了重要讲话,表达了他们和校领导对我们这第39批青共校学员的殷切关怀和寄托在我们身上的希望。通过两位老师带着浓浓的鼓励的讲话,作为已经跨入大学校门的大二学生,就能够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信阳师范学院学院第39期青共校的学习,我感到更加的荣幸了,也更加坚定了我认真学习共产主义思想的决心。
开学典礼结束后,我们上了第一节课——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丁少锋老师主题为“党的先进性问题”的讲话,令我受益匪浅。
党的先进性问题,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是党能不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据,是党能否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还关系到它所领导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党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又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措施。要把这项教育活动搞好,首先必须正确理解党的先进性,充分认识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性。
党的先进性,首先是走在人民的前列、走在工人阶级的前列。这是党的先进性的最基本的含义。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进部队。所谓先进,同时也指走在历史和时代潮流的前列。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先进性,根本上就在于能够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制定科学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切实履行人民赋予的职责,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任务。党的先进性,既要由党的整体来体现,也要由党员个人的表现来体现。坚持党的先进性,不仅需要我们党,也需要我们每一个党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节课是由物电学院党总支书记雷前友老师作了题为“中华和合文化与和谐校园构建”的主题报告。
雷书记首先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和谐文化建设这一突出亮点讲起,重点阐述了中华和合文化重整体、重社会、重道德、重家庭四大特点,解读了中华和合文化的三大内容,即生生不息的精神、世界主义精神和博爱和平主义;接着,他深入剖析了中华和合文化的历史渊源,并结合中外著名人物、学者对“和合文化”的认同,对比20-21世纪中西文化发展水平,强调了和谐之必要;之后,雷书记针对和谐校园的构建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内心和谐。他说,和谐校园是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是宽松、协调、包容的校园,是师生员工的乐园、生活的家园、精神的花园。 最后,雷书记用“发怒时要疏导,过喜时要收敛,忧愁时要释放,悲伤时要转移,恐惧时要寻求支持” 五情调节法作结,建议大家调整身心,团结一致,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个性和心态”,为和谐校园的构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报告会上,雷书记引经据典,巧妙比喻,密切联系实际,穿插图片展示,他生动形象的语言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校园和谐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人的和谐与否,决定了校园和谐的成败。校园中的人,主要由领导干部、教师、学生三类人构成,而其中领导班子的和谐是关键中的关键,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基础。校园是否和谐,首先就看这个学校班子是否和谐,这是由领导班子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没有领导班子的和谐,肯定就没有干群关系的和谐;而没有干群关系的和谐,一般就没有师生关系的和谐。如何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应当说领导干部和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一个校园是不是和谐,除了要看领导班子的和谐、看干群关系的和谐、看师生关系的和谐以外,还要看是不是抓事业,树正气。事业发展兴旺,师生心气很足,正气蔚然成风,这极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如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萎缩萧条,前景堪忧,前途无望,家长投诉多,社会意见大,上级追究严,肯定是人心惶惶,人心思散。连生存和发展都成问题的学校,肯定是无和谐可言的。
由此不难看出,事的和谐是校园和谐的核心所在,校园的和谐也是通过校园内大小事体现出来的。
校园的中心工作无疑是教书育人。所有的事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工作进行的。岗位的设置、人员的安排、德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设计落实、校园建设与后勤服务的保障、教职员工的考核评价等大小事无一不关系到校园的和谐,而所有的事均靠人来组织落实,因此,学校的事业要兴旺发展、要充满活力与生机,关键在人。
和谐的人际关系、干事办事的良好氛围,没有物的和谐肯定是难以为继的。这里的物既指显性的客观物资条件,又包含隐性的规章制度、管理措施。物的和谐既表现为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配置的和谐、教职员工福利待遇的和谐,更表现为学校规章制度、组织管理的和谐。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配置是否和谐,关键看其是否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如有的学校班额数超过七十人,课室挤得水泄不通,前排的学生桌椅顶在黑板前,是为不和谐;有的学校为更多地容纳学生而将功能室改为课室,学生动手实践的活动空间几乎没有,是为不和谐;有的学校教学区与运动区、生活区功能不分或混杂一体,是为不和谐。
校园的和谐是有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可以主观感知的,这即是校园的风景。这景是由人、事、物构成的。人是这风景的主宰,是这风景的主角。和谐的校园每一人、每一事、每一物都应该是一道靓丽的风景,都表现出校园的和谐。如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行为习惯,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布局科学合理洁净的校舍、花草树木等等,均是展现校园和谐的窗口。
这个窗口是动态的,而且是感性的。女生吊带露脐衫、男生黄毛怪装在T型台上、街头是景,但在严谨、活泼的学校决不是景;高声喧哗、追逐打闹在市场是景,但在求知务实的课堂决不是景;大型豪华音乐喷泉在星级酒店前是景,但在活动空间狭窄的校园决不是景。
校园景的基调是洁净、整齐、有序、合理、规范,并且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极具特色与表现力。透过这个窗口的任一景,就可以感知校园的文化、校园的和谐。
人的和谐、事的和谐、物的和谐、景的和谐,都是以情的和谐为基础的。人决定了事、决定了物、决定了景,人是关键;而人是有情感的人,人是情的载体,情是人的灵魂。因此,情的和谐是人、事、物、景和谐的基础。
情的和谐应该是领导干部情的和谐、教职工情的和谐、学生情的和谐的内在动力。在校园三大主流人群里,领导干部因其特殊地位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职工的 “情”,而教职工也因其工作性质与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学生的“情”。由此,领导干部情的和谐最为关键,教职工情的和谐最为重要。
和谐校园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实现学校全面和谐发展,使学校成为有文化、有内涵、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整体效应。也是学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具体实践行动。我认为,先进的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引领和推动着和谐校园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反映,校园精神文化的基本精髓应该是和谐精神。
以育人为理念,培养和谐精神。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具备和谐精神的人才。
以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和谐氛围。校园文化活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载体,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师生与学校的和谐相处。从形式上看,校园文化活动本身就是促进和谐校园的有效手段。文化活动把学生从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拉进一个群体,为形成和谐氛围提供了机会,群体活动既充满了竞争,又往往需要相互配合和协作,能让学生体会到和谐的合力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培育了学生的协作精神,这就为促进和谐创造了条件。从内容讲,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内容可以让师生受到教育和启发,增强和谐意识并外化为行动,从而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尤其在当前升学压力不断增大,师生教与学矛盾突出的状况下,更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使学生认清自己的使命,理解教师,努力学习,成人成才;教师也能针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以校园文化舆论,传播和谐声音。校园文化舆论以广播电视、宣传橱窗、校报校刊等为媒体,从不同的角度传播和谐之声,营造和谐氛围,为更多的人所获知、所接受,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认同感,能产生传播和谐的效应。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校园文化以其广泛的影响力、活泼多样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对于传播和谐精神,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是其他渠道和形式无法替代的,需要引起关注,应该大力实践。
第三节课入党培训:“什么是共产党?”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在建党理论和建党实践中,从来把保持党的先进性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对党的先进性有过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明确宣布自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党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先进的理论基础和阶级基础上,而且体现在它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推动历史的前进。 主讲老师给我们列举了很多例子,像生命无悔优秀共产党员郑捷,优秀党员赵林忠,优秀党员胡亚美,廉洁从政范匡夫,方便的是别人吃亏的是自己的李连成等优秀共产党员。从这么多活生生的实例中,我明白了共产党员应当具有的先进性,既是一种品质,又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行为,是品质、能力、行为三者的统一。要:坚持以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坚持理想信念、组织纪律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政治上保持先进性。坚持推进社会发展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工作上保持先进性。坚持开拓创新、廉洁奉公和艰苦奋斗,在作风上保持先进性。
第四节课是由历史文化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教授杜超老师主讲的“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的话题。
一个政党,有没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决定着自身,乃至于与之相联系的国家和民族的素质、面貌和兴衰存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她必然要不懈的追求和选择顺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反映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先进文化。可以说,中国共产党87年的历史,就是自觉选择、坚持和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就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历史。从建党后对马列主义的自觉追求和选择到几代领导人对文化问题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思考和论述,大量事实已经证明和继续证明着这一点。而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命题的提出,内在地反映着我党面向新世纪的文化情怀和文化创新的勇气。
第五节课是由后勤服务总公司总经理林新兰主讲的关于“诚信”的话题。
人与人交往,承诺是不可或缺的。然而,承诺能否践诺才是我们最为关心的,这也就引出了诚信这个话题。在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特别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儿,不管有多困难,总会想尽千方百计兑现自己的承诺。当时流行着一句谚语: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当上了皇帝,开始搜捕项羽的部下。季布曾经是项羽的得力干将,自然在搜捕之列。于是,刘邦便下令,赏千金捉拿季布。因为季布重信义,深得人心,人们宁愿冒着株灭三族的危险为他提供藏身之所,也不愿意为千金的赏赐而出卖他。有个姓周的人得到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家很欣赏季布对朋友的信义,冒着风险将季布保护起来,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求他解救季布。夏侯婴与刘邦是发小儿,为刘邦立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夏侯婴也非常钦佩季布的信义,便在刘邦面前求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刘邦还任命他做了河东太守。后来人们就用“一诺千金”来形容一个人很讲信用,说话算数。这个故事流传了近两千年,对我们的教化可谓深入骨髓,然而,身体力行者又有多少?倒是“狼来了”的悲剧更让我们感到触目惊心。“豆腐渣工程”、“红心儿鸭蛋”、“毒奶粉”、“瘦肉精”……诚信的缺失一次次让善良的人们感到心里拔凉拔凉的。
当诚信的缺失给我们带来伤害的时候,我们会口诛笔伐,但缺少的是一份深深的内省。我们是否也有不讲诚信的言行?假如多了这分内省,或许这世界也就多了几分诚信。我们往往要求别人的太多,而少了些许自省,所以,就时常抱怨,在抱怨声中,这世界依然是喜忧参半。在我们陶醉于古老文明的梦境中,曾经对于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深恶痛绝,恨不能踏上一万只脚,把它踩到地缝儿里。写到这里,又想起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那是在教科书上学到的,当时理解还不是那么深刻,还不甚了解鲁迅先生所说的:“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文明不分阶级,不分地域,不分种族,更不分年代。只要是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就该继承,这才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话题似乎扯得有些远,不妨再拉回到诚信上来。
我想,为什么本来只是买卖人才应该具有的这种传统美德(过去叫做“童叟无欺”),今天却成了全社会都要诚惶诚恐地自我标榜的道德底线?这是否与不绝于耳的“打假”声是因为现在假的东西太多了一样,全社会都喊要“诚信”是因为如今诚实守信用的太少了?我只是这样负责任地问问,却不敢不负责任地妄下结论。不过,按眼下一些事情的规律而言,什么时候强调什么了,也就说明这个什么已经到了非什么不可的程度了。就像强调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实际上国有资产已经大量流失;强调严格制止乱批乱占土地,实际上批不批都已经把农民的土地占得差不多了一样,“诚信”危机已经到了非讲不可的程度!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在如今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创造优良投资环境的情势下,提出打造“诚信”的战略目标是十分必要的。在“诚信”危机的严峻时刻,“诚信”就成了最可贵的东西,谁拥有了“诚信”,谁就拥有了市场;“诚信”已经成了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首要条件和基础。如果说“环境也是生产力”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毫不疑惑的说:诚信也是生产力!
不少人们都说:现在已经不是信仰危机而是信任危机了。我认为此说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样说只是说了个现象问题,并没有接触到问题的实质。我想,信任危机是个果,而信仰危机才是因;也就是说,信任危机是个表面现象,信仰危机才是根源。因为当今的许多人(包括一些从革命战争年代过来的人)已经没有了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革命理论指导下的崇高信仰,什么“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啊,什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啊,什么“雷锋精神”啊,统统被伟大的“人民币”(美圆更好)所替代;而且为了获得这些金钱,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可以造出来。试想,具有如此信仰的人们还有什么诚信可言?
在最后一节课当中,院党委副书记高建社老师也同样提出了关于“诚信”的问题。所以说,打造诚信环境,一定要先从树立崇高信仰开始,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急功近利。不然很可能会事倍功半。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实现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共产主义分子的坚定信念,共同不懈努力。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日趋稳固和提高,说明了共产主义在中国是行得通的。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在不同时期分别提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在中国,马列主义不再是本本主义,而是不断进化发展的适合国情需要的理论基础。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就应当对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理论思想有真正意义上的了解、学习和吸收,只有强化了自身的理论修养,才能有扎实的思想基础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听从党的号召,为实现共产主义贡献自身的所有才能。自觉加强课外理论修养是时代的需要,同时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也都有重要的意义。
当今世界,虽然在大体上是稳定的,但仍旧存在着各种各样可调和和不可调和的矛盾,比如美伊战争,比如巴以冲突,比如环境问题,比如贫富差距问题等等。一名合格的青年学生,必须要不断更新自己对国际形势和背景的认知,了解局势,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不局限于自己狭窄的生活圈,同时,要做到开卷有益,努力扩宽自己的视野,才能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自己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正确有效地为发展中国而努力。
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很少关心国际形势和政治军事方面的知识和新闻,这在理论修养学习的过程中,是需要加强关注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一薄弱点,我应该做到坚持每天浏览报刊新闻,将自己的目光更多地投入到这些方面,做到“与时俱进”。
理论修养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途经也很多。在学习中,我要尽可能多方面多角度多方法地提高我的理论修养,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为而努力。
实践出真知,这是被历史发展所证明的真理。在理论修养学习的过程中,切不可以光顾注重书本等平面媒介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学生,学习是实践活动中的头等任务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后,积极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丰富自己,做好各项社会工作,学会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人,即是我们需要进行的实践活动。在实践的同时提高自身,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理论修养、成为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的目标。
这次青共校的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较大的提高,也使我对学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认清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坚决为学校的迎评创优做贡献
我深信,这次的青共校的学习将给我带来深刻的影响。这是一个了解党,学习党,加入党的难能可贵的机会,我一定要好好把握它,使自己的理论修养取得长足的进步,争取以优秀的成绩从青共校毕业。
Ⅲ 青校学习心得5000字
2009年月3日星期二,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了信阳师范学院第39期青年共产主义理论学校的开学典礼。典礼上校党委副部长李晓老师和校团委副书记耿敬忠等各位老师都作了重要讲话,表达了他们和校领导对我们这第39批青共校学员的殷切关怀和寄托在我们身上的希望。通过两位老师带着浓浓的鼓励的讲话,作为已经跨入大学校门的大二学生,就能够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信阳师范学院学院第39期青共校的学习,我感到更加的荣幸了,也更加坚定了我认真学习共产主义思想的决心。
开学典礼结束后,我们上了第一节课——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丁少锋老师主题为“党的先进性问题”的讲话,令我受益匪浅。
党的先进性问题,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是党能不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据,是党能否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还关系到它所领导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党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又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措施。要把这项教育活动搞好,首先必须正确理解党的先进性,充分认识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性。
党的先进性,首先是走在人民的前列、走在工人阶级的前列。这是党的先进性的最基本的含义。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进部队。所谓先进,同时也指走在历史和时代潮流的前列。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先进性,根本上就在于能够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制定科学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切实履行人民赋予的职责,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任务。党的先进性,既要由党的整体来体现,也要由党员个人的表现来体现。坚持党的先进性,不仅需要我们党,也需要我们每一个党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节课是由物电学院党总支书记雷前友老师作了题为“中华和合文化与和谐校园构建”的主题报告。
雷书记首先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和谐文化建设这一突出亮点讲起,重点阐述了中华和合文化重整体、重社会、重道德、重家庭四大特点,解读了中华和合文化的三大内容,即生生不息的精神、世界主义精神和博爱和平主义;接着,他深入剖析了中华和合文化的历史渊源,并结合中外著名人物、学者对“和合文化”的认同,对比20-21世纪中西文化发展水平,强调了和谐之必要;之后,雷书记针对和谐校园的构建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内心和谐。他说,和谐校园是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是宽松、协调、包容的校园,是师生员工的乐园、生活的家园、精神的花园。 最后,雷书记用“发怒时要疏导,过喜时要收敛,忧愁时要释放,悲伤时要转移,恐惧时要寻求支持” 五情调节法作结,建议大家调整身心,团结一致,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个性和心态”,为和谐校园的构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报告会上,雷书记引经据典,巧妙比喻,密切联系实际,穿插图片展示,他生动形象的语言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校园和谐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人的和谐与否,决定了校园和谐的成败。校园中的人,主要由领导干部、教师、学生三类人构成,而其中领导班子的和谐是关键中的关键,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基础。校园是否和谐,首先就看这个学校班子是否和谐,这是由领导班子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没有领导班子的和谐,肯定就没有干群关系的和谐;而没有干群关系的和谐,一般就没有师生关系的和谐。如何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应当说领导干部和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一个校园是不是和谐,除了要看领导班子的和谐、看干群关系的和谐、看师生关系的和谐以外,还要看是不是抓事业,树正气。事业发展兴旺,师生心气很足,正气蔚然成风,这极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如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萎缩萧条,前景堪忧,前途无望,家长投诉多,社会意见大,上级追究严,肯定是人心惶惶,人心思散。连生存和发展都成问题的学校,肯定是无和谐可言的。
由此不难看出,事的和谐是校园和谐的核心所在,校园的和谐也是通过校园内大小事体现出来的。
校园的中心工作无疑是教书育人。所有的事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工作进行的。岗位的设置、人员的安排、德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设计落实、校园建设与后勤服务的保障、教职员工的考核评价等大小事无一不关系到校园的和谐,而所有的事均靠人来组织落实,因此,学校的事业要兴旺发展、要充满活力与生机,关键在人。
和谐的人际关系、干事办事的良好氛围,没有物的和谐肯定是难以为继的。这里的物既指显性的客观物资条件,又包含隐性的规章制度、管理措施。物的和谐既表现为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配置的和谐、教职员工福利待遇的和谐,更表现为学校规章制度、组织管理的和谐。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配置是否和谐,关键看其是否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如有的学校班额数超过七十人,课室挤得水泄不通,前排的学生桌椅顶在黑板前,是为不和谐;有的学校为更多地容纳学生而将功能室改为课室,学生动手实践的活动空间几乎没有,是为不和谐;有的学校教学区与运动区、生活区功能不分或混杂一体,是为不和谐。
校园的和谐是有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可以主观感知的,这即是校园的风景。这景是由人、事、物构成的。人是这风景的主宰,是这风景的主角。和谐的校园每一人、每一事、每一物都应该是一道靓丽的风景,都表现出校园的和谐。如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行为习惯,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布局科学合理洁净的校舍、花草树木等等,均是展现校园和谐的窗口。
这个窗口是动态的,而且是感性的。女生吊带露脐衫、男生黄毛怪装在T型台上、街头是景,但在严谨、活泼的学校决不是景;高声喧哗、追逐打闹在市场是景,但在求知务实的课堂决不是景;大型豪华音乐喷泉在星级酒店前是景,但在活动空间狭窄的校园决不是景。
校园景的基调是洁净、整齐、有序、合理、规范,并且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极具特色与表现力。透过这个窗口的任一景,就可以感知校园的文化、校园的和谐。
人的和谐、事的和谐、物的和谐、景的和谐,都是以情的和谐为基础的。人决定了事、决定了物、决定了景,人是关键;而人是有情感的人,人是情的载体,情是人的灵魂。因此,情的和谐是人、事、物、景和谐的基础。
情的和谐应该是领导干部情的和谐、教职工情的和谐、学生情的和谐的内在动力。在校园三大主流人群里,领导干部因其特殊地位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职工的 “情”,而教职工也因其工作性质与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学生的“情”。由此,领导干部情的和谐最为关键,教职工情的和谐最为重要。
和谐校园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实现学校全面和谐发展,使学校成为有文化、有内涵、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整体效应。也是学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具体实践行动。我认为,先进的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引领和推动着和谐校园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反映,校园精神文化的基本精髓应该是和谐精神。
以育人为理念,培养和谐精神。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具备和谐精神的人才。
以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和谐氛围。校园文化活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载体,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师生与学校的和谐相处。从形式上看,校园文化活动本身就是促进和谐校园的有效手段。文化活动把学生从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拉进一个群体,为形成和谐氛围提供了机会,群体活动既充满了竞争,又往往需要相互配合和协作,能让学生体会到和谐的合力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培育了学生的协作精神,这就为促进和谐创造了条件。从内容讲,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内容可以让师生受到教育和启发,增强和谐意识并外化为行动,从而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尤其在当前升学压力不断增大,师生教与学矛盾突出的状况下,更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使学生认清自己的使命,理解教师,努力学习,成人成才;教师也能针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以校园文化舆论,传播和谐声音。校园文化舆论以广播电视、宣传橱窗、校报校刊等为媒体,从不同的角度传播和谐之声,营造和谐氛围,为更多的人所获知、所接受,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认同感,能产生传播和谐的效应。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校园文化以其广泛的影响力、活泼多样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对于传播和谐精神,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是其他渠道和形式无法替代的,需要引起关注,应该大力实践。
第三节课入党培训:“什么是共产党?”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在建党理论和建党实践中,从来把保持党的先进性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对党的先进性有过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明确宣布自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党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先进的理论基础和阶级基础上,而且体现在它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推动历史的前进。 主讲老师给我们列举了很多例子,像生命无悔优秀共产党员郑捷,优秀党员赵林忠,优秀党员胡亚美,廉洁从政范匡夫,方便的是别人吃亏的是自己的李连成等优秀共产党员。从这么多活生生的实例中,我明白了共产党员应当具有的先进性,既是一种品质,又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行为,是品质、能力、行为三者的统一。要:坚持以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坚持理想信念、组织纪律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政治上保持先进性。坚持推进社会发展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工作上保持先进性。坚持开拓创新、廉洁奉公和艰苦奋斗,在作风上保持先进性。
第四节课是由历史文化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教授杜超老师主讲的“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的话题。
一个政党,有没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决定着自身,乃至于与之相联系的国家和民族的素质、面貌和兴衰存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她必然要不懈的追求和选择顺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反映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先进文化。可以说,中国共产党87年的历史,就是自觉选择、坚持和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就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历史。从建党后对马列主义的自觉追求和选择到几代领导人对文化问题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思考和论述,大量事实已经证明和继续证明着这一点。而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命题的提出,内在地反映着我党面向新世纪的文化情怀和文化创新的勇气。
第五节课是由后勤服务总公司总经理林新兰主讲的关于“诚信”的话题。
人与人交往,承诺是不可或缺的。然而,承诺能否践诺才是我们最为关心的,这也就引出了诚信这个话题。在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特别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儿,不管有多困难,总会想尽千方百计兑现自己的承诺。当时流行着一句谚语: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当上了皇帝,开始搜捕项羽的部下。季布曾经是项羽的得力干将,自然在搜捕之列。于是,刘邦便下令,赏千金捉拿季布。因为季布重信义,深得人心,人们宁愿冒着株灭三族的危险为他提供藏身之所,也不愿意为千金的赏赐而出卖他。有个姓周的人得到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家很欣赏季布对朋友的信义,冒着风险将季布保护起来,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求他解救季布。夏侯婴与刘邦是发小儿,为刘邦立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夏侯婴也非常钦佩季布的信义,便在刘邦面前求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刘邦还任命他做了河东太守。后来人们就用“一诺千金”来形容一个人很讲信用,说话算数。这个故事流传了近两千年,对我们的教化可谓深入骨髓,然而,身体力行者又有多少?倒是“狼来了”的悲剧更让我们感到触目惊心。“豆腐渣工程”、“红心儿鸭蛋”、“毒奶粉”、“瘦肉精”……诚信的缺失一次次让善良的人们感到心里拔凉拔凉的。
当诚信的缺失给我们带来伤害的时候,我们会口诛笔伐,但缺少的是一份深深的内省。我们是否也有不讲诚信的言行?假如多了这分内省,或许这世界也就多了几分诚信。我们往往要求别人的太多,而少了些许自省,所以,就时常抱怨,在抱怨声中,这世界依然是喜忧参半。在我们陶醉于古老文明的梦境中,曾经对于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深恶痛绝,恨不能踏上一万只脚,把它踩到地缝儿里。写到这里,又想起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那是在教科书上学到的,当时理解还不是那么深刻,还不甚了解鲁迅先生所说的:“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文明不分阶级,不分地域,不分种族,更不分年代。只要是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就该继承,这才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话题似乎扯得有些远,不妨再拉回到诚信上来。
我想,为什么本来只是买卖人才应该具有的这种传统美德(过去叫做“童叟无欺”),今天却成了全社会都要诚惶诚恐地自我标榜的道德底线?这是否与不绝于耳的“打假”声是因为现在假的东西太多了一样,全社会都喊要“诚信”是因为如今诚实守信用的太少了?我只是这样负责任地问问,却不敢不负责任地妄下结论。不过,按眼下一些事情的规律而言,什么时候强调什么了,也就说明这个什么已经到了非什么不可的程度了。就像强调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实际上国有资产已经大量流失;强调严格制止乱批乱占土地,实际上批不批都已经把农民的土地占得差不多了一样,“诚信”危机已经到了非讲不可的程度!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在如今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创造优良投资环境的情势下,提出打造“诚信”的战略目标是十分必要的。在“诚信”危机的严峻时刻,“诚信”就成了最可贵的东西,谁拥有了“诚信”,谁就拥有了市场;“诚信”已经成了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首要条件和基础。如果说“环境也是生产力”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毫不疑惑的说:诚信也是生产力!
不少人们都说:现在已经不是信仰危机而是信任危机了。我认为此说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样说只是说了个现象问题,并没有接触到问题的实质。我想,信任危机是个果,而信仰危机才是因;也就是说,信任危机是个表面现象,信仰危机才是根源。因为当今的许多人(包括一些从革命战争年代过来的人)已经没有了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革命理论指导下的崇高信仰,什么“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啊,什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啊,什么“雷锋精神”啊,统统被伟大的“人民币”(美圆更好)所替代;而且为了获得这些金钱,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可以造出来。试想,具有如此信仰的人们还有什么诚信可言?
在最后一节课当中,院党委副书记高建社老师也同样提出了关于“诚信”的问题。所以说,打造诚信环境,一定要先从树立崇高信仰开始,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急功近利。不然很可能会事倍功半。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实现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共产主义分子的坚定信念,共同不懈努力。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日趋稳固和提高,说明了共产主义在中国是行得通的。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在不同时期分别提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在中国,马列主义不再是本本主义,而是不断进化发展的适合国情需要的理论基础。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就应当对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理论思想有真正意义上的了解、学习和吸收,只有强化了自身的理论修养,才能有扎实的思想基础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听从党的号召,为实现共产主义贡献自身的所有才能。自觉加强课外理论修养是时代的需要,同时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也都有重要的意义。
当今世界,虽然在大体上是稳定的,但仍旧存在着各种各样可调和和不可调和的矛盾,比如美伊战争,比如巴以冲突,比如环境问题,比如贫富差距问题等等。一名合格的青年学生,必须要不断更新自己对国际形势和背景的认知,了解局势,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不局限于自己狭窄的生活圈,同时,要做到开卷有益,努力扩宽自己的视野,才能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自己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正确有效地为发展中国而努力。
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很少关心国际形势和政治军事方面的知识和新闻,这在理论修养学习的过程中,是需要加强关注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一薄弱点,我应该做到坚持每天浏览报刊新闻,将自己的目光更多地投入到这些方面,做到“与时俱进”。
理论修养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途经也很多。在学习中,我要尽可能多方面多角度多方法地提高我的理论修养,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为而努力。
实践出真知,这是被历史发展所证明的真理。在理论修养学习的过程中,切不可以光顾注重书本等平面媒介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学生,学习是实践活动中的头等任务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后,积极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丰富自己,做好各项社会工作,学会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人,即是我们需要进行的实践活动。在实践的同时提高自身,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理论修养、成为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的目标。
这次青共校的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较大的提高,也使我对学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认清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坚决为学校的迎评创优做贡献
我深信,这次的青共校的学习将给我带来深刻的影响。这是一个了解党,学习党,加入党的难能可贵的机会,我一定要好好把握它,使自己的理论修养取得长足的进步,争取以优秀的成绩从青共校毕业。
Ⅳ 青共校学习心得
2009年3月3日星期二,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了信阳师范学院第39期青年共产主义理论学校的开学典礼。典礼上校党委副部长李晓老师和校团委副书记耿敬忠等各位老师都作了重要讲话,表达了他们和校领导对我们这第39批青共校学员的殷切关怀和寄托在我们身上的希望。通过两位老师带着浓浓的鼓励的讲话,作为已经跨入大学校门的大二学生,就能够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信阳师范学院学院第39期青共校的学习,我感到更加的荣幸了,也更加坚定了我认真学习共产主义思想的决心。开学典礼结束后,我们上了第一节课——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丁少锋老师主题为“党的先进性问题”的讲话,令我受益匪浅。党的先进性问题,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是党能不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据,是党能否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还关系到它所领导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党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又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措施。要把这项教育活动搞好,首先必须正确理解党的先进性,充分认识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性。党的先进性,首先是走在人民的前列、走在工人阶级的前列。这是党的先进性的最基本的含义。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进部队。所谓先进,同时也指走在历史和时代潮流的前列。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先进性,根本上就在于能够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制定科学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切实履行人民赋予的职责,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任务。党的先进性,既要由党的整体来体现,也要由党员个人的表现来体现。坚持党的先进性,不仅需要我们党,也需要我们每一个党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第二节课是由物电学院党总支书记雷前友老师作了题为“中华和合文化与和谐校园构建”的主题报告。雷书记首先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和谐文化建设这一突出亮点讲起,重点阐述了中华和合文化重整体、重社会、重道德、重家庭四大特点,解读了中华和合文化的三大内容,即生生不息的精神、世界主义精神和博爱和平主义;接着,他深入剖析了中华和合文化的历史渊源,并结合中外著名人物、学者对“和合文化”的认同,对比20-21世纪中西文化发展水平,强调了和谐之必要;之后,雷书记针对和谐校园的构建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内心和谐。他说,和谐校园是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是宽松、协调、包容的校园,是师生员工的乐园、生活的家园、精神的花园。 最后,雷书记用“发怒时要疏导,过喜时要收敛,忧愁时要释放,悲伤时要转移,恐惧时要寻求支持” 五情调节法作结,建议大家调整身心,团结一致,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个性和心态”,为和谐校园的构建贡献自己的力量。报告会上,雷书记引经据典,巧妙比喻,密切联系实际,穿插图片展示,他生动形象的语言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校园和谐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人的和谐与否,决定了校园和谐的成败。校园中的人,主要由领导干部、教师、学生三类人构成,而其中领导班子的和谐是关键中的关键,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基础。校园是否和谐,首先就看这个学校班子是否和谐,这是由领导班子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没有领导班子的和谐,肯定就没有干群关系的和谐;而没有干群关系的和谐,一般就没有师生关系的和谐。如何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应当说领导干部和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一个校园是不是和谐,除了要看领导班子的和谐、看干群关系的和谐、看师生关系的和谐以外,还要看是不是抓事业,树正气。事业发展兴旺,师生心气很足,正气蔚然成风,这极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如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萎缩萧条,前景堪忧,前途无望,家长投诉多,社会意见大,上级追究严,肯定是人心惶惶,人心思散。连生存和发展都成问题的学校,肯定是无和谐可言的。由此不难看出,事的和谐是校园和谐的核心所在,校园的和谐也是通过校园内大小事体现出来的。校园的中心工作无疑是教书育人。所有的事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工作进行的。岗位的设置、人员的安排、德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设计落实、校园建设与后勤服务的保障、教职员工的考核评价等大小事无一不关系到校园的和谐,而所有的事均靠人来组织落实,因此,学校的事业要兴旺发展、要充满活力与生机,关键在人。和谐的人际关系、干事办事的良好氛围,没有物的和谐肯定是难以为继的。这里的物既指显性的客观物资条件,又包含隐性的规章制度、管理措施。物的和谐既表现为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配置的和谐、教职员工福利待遇的和谐,更表现为学校规章制度、组织管理的和谐。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配置是否和谐,关键看其是否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如有的学校班额数超过七十人,课室挤得水泄不通,前排的学生桌椅顶在黑板前,是为不和谐;有的学校为更多地容纳学生而将功能室改为课室,学生动手实践的活动空间几乎没有,是为不和谐;有的学校教学区与运动区、生活区功能不分或混杂一体,是为不和谐。校园的和谐是有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可以主观感知的,这即是校园的风景。这景是由人、事、物构成的。人是这风景的主宰,是这风景的主角。和谐的校园每一人、每一事、每一物都应该是一道靓丽的风景,都表现出校园的和谐。如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行为习惯,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布局科学合理洁净的校舍、花草树木等等,均是展现校园和谐的窗口。这个窗口是动态的,而且是感性的。女生吊带露脐衫、男生黄毛怪装在T型台上、街头是景,但在严谨、活泼的学校决不是景;高声喧哗、追逐打闹在市场是景,但在求知务实的课堂决不是景;大型豪华音乐喷泉在星级酒店前是景,但在活动空间狭窄的校园决不是景。校园景的基调是洁净、整齐、有序、合理、规范,并且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极具特色与表现力。透过这个窗口的任一景,就可以感知校园的文化、校园的和谐。 人的和谐、事的和谐、物的和谐、景的和谐,都是以情的和谐为基础的。人决定了事、决定了物、决定了景,人是关键;而人是有情感的人,人是情的载体,情是人的灵魂。因此,情的和谐是人、事、物、景和谐的基础。情的和谐应该是领导干部情的和谐、教职工情的和谐、学生情的和谐的内在动力。在校园三大主流人群里,领导干部因其特殊地位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职工的 “情”,而教职工也因其工作性质与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学生的“情”。由此,领导干部情的和谐最为关键,教职工情的和谐最为重要。和谐校园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实现学校全面和谐发展,使学校成为有文化、有内涵、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整体效应。也是学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具体实践行动。我认为,先进的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引领和推动着和谐校园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反映,校园精神文化的基本精髓应该是和谐精神。以育人为理念,培养和谐精神。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具备和谐精神的人才。 以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和谐氛围。校园文化活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载体,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师生与学校的和谐相处。从形式上看,校园文化活动本身就是促进和谐校园的有效手段。文化活动把学生从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拉进一个群体,为形成和谐氛围提供了机会,群体活动既充满了竞争,又往往需要相互配合和协作,能让学生体会到和谐的合力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培育了学生的协作精神,这就为促进和谐创造了条件。从内容讲,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内容可以让师生受到教育和启发,增强和谐意识并外化为行动,从而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尤其在当前升学压力不断增大,师生教与学矛盾突出的状况下,更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使学生认清自己的使命,理解教师,努力学习,成人成才;教师也能针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以校园文化舆论,传播和谐声音。校园文化舆论以广播电视、宣传橱窗、校报校刊等为媒体,从不同的角度传播和谐之声,营造和谐氛围,为更多的人所获知、所接受,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认同感,能产生传播和谐的效应。总之,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校园文化以其广泛的影响力、活泼多样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对于传播和谐精神,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是其他渠道和形式无法替代的,需要引起关注,应该大力实践。第三节课入党培训:“什么是共产党?”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在建党理论和建党实践中,从来把保持党的先进性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对党的先进性有过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明确宣布自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党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先进的理论基础和阶级基础上,而且体现在它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推动历史的前进。 主讲老师给我们列举了很多例子,像生命无悔优秀共产党员郑捷,优秀党员赵林忠,优秀党员胡亚美,廉洁从政范匡夫,方便的是别人吃亏的是自己的李连成等优秀共产党员。从这么多活生生的实例中,我明白了共产党员应当具有的先进性,既是一种品质,又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行为,是品质、能力、行为三者的统一。要:坚持以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坚持理想信念、组织纪律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政治上保持先进性。坚持推进社会发展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工作上保持先进性。坚持开拓创新、廉洁奉公和艰苦奋斗,在作风上保持先进性。第四节课是由历史文化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教授杜超老师主讲的“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的话题。一个政党,有没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决定着自身,乃至于与之相联系的国家和民族的素质、面貌和兴衰存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她必然要不懈的追求和选择顺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反映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先进文化。可以说,中国共产党87年的历史,就是自觉选择、坚持和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就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历史。从建党后对马列主义的自觉追求和选择到几代领导人对文化问题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思考和论述,大量事实已经证明和继续证明着这一点。而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命题的提出,内在地反映着我党面向新世纪的文化情怀和文化创新的勇气。第五节课是由后勤服务总公司总经理林新兰主讲的关于“诚信”的话题。人与人交往,承诺是不可或缺的。然而,承诺能否践诺才是我们最为关心的,这也就引出了诚信这个话题。在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特别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儿,不管有多困难,总会想尽千方百计兑现自己的承诺。当时流行着一句谚语: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当上了皇帝,开始搜捕项羽的部下。季布曾经是项羽的得力干将,自然在搜捕之列。于是,刘邦便下令,赏千金捉拿季布。因为季布重信义,深得人心,人们宁愿冒着株灭三族的危险为他提供藏身之所,也不愿意为千金的赏赐而出卖他。有个姓周的人得到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家很欣赏季布对朋友的信义,冒着风险将季布保护起来,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求他解救季布。夏侯婴与刘邦是发小儿,为刘邦立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夏侯婴也非常钦佩季布的信义,便在刘邦面前求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刘邦还任命他做了河东太守。后来人们就用“一诺千金”来形容一个人很讲信用,说话算数。这个故事流传了近两千年,对我们的教化可谓深入骨髓,然而,身体力行者又有多少?倒是“狼来了”的悲剧更让我们感到触目惊心。“豆腐渣工程”、“红心儿鸭蛋”、“毒奶粉”、“瘦肉精”……诚信的缺失一次次让善良的人们感到心里拔凉拔凉的。当诚信的缺失给我们带来伤害的时候,我们会口诛笔伐,但缺少的是一份深深的内省。我们是否也有不讲诚信的言行?假如多了这分内省,或许这世界也就多了几分诚信。我们往往要求别人的太多,而少了些许自省,所以,就时常抱怨,在抱怨声中,这世界依然是喜忧参半。在我们陶醉于古老文明的梦境中,曾经对于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深恶痛绝,恨不能踏上一万只脚,把它踩到地缝儿里。写到这里,又想起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那是在教科书上学到的,当时理解还不是那么深刻,还不甚了解鲁迅先生所说的:“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文明不分阶级,不分地域,不分种族,更不分年代。只要是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就该继承,这才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话题似乎扯得有些远,不妨再拉回到诚信上来。我想,为什么本来只是买卖人才应该具有的这种传统美德(过去叫做“童叟无欺”),今天却成了全社会都要诚惶诚恐地自我标榜的道德底线?这是否与不绝于耳的“打假”声是因为现在假的东西太多了一样,全社会都喊要“诚信”是因为如今诚实守信用的太少了?我只是这样负责任地问问,却不敢不负责任地妄下结论。不过,按眼下一些事情的规律而言,什么时候强调什么了,也就说明这个什么已经到了非什么不可的程度了。就像强调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实际上国有资产已经大量流失;强调严格制止乱批乱占土地,实际上批不批都已经把农民的土地占得差不多了一样,“诚信”危机已经到了非讲不可的程度!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在如今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创造优良投资环境的情势下,提出打造“诚信”的战略目标是十分必要的。在“诚信”危机的严峻时刻,“诚信”就成了最可贵的东西,谁拥有了“诚信”,谁就拥有了市场;“诚信”已经成了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首要条件和基础。如果说“环境也是生产力”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毫不疑惑的说:诚信也是生产力!不少人们都说:现在已经不是信仰危机而是信任危机了。我认为此说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样说只是说了个现象问题,并没有接触到问题的实质。我想,信任危机是个果,而信仰危机才是因;也就是说,信任危机是个表面现象,信仰危机才是根源。因为当今的许多人(包括一些从革命战争年代过来的人)已经没有了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革命理论指导下的崇高信仰,什么“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啊,什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啊,什么“雷锋精神”啊,统统被伟大的“人民币”(美圆更好)所替代;而且为了获得这些金钱,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可以造出来。试想,具有如此信仰的人们还有什么诚信可言?在最后一节课当中,院党委副书记高建社老师也同样提出了关于“诚信”的问题。所以说,打造诚信环境,一定要先从树立崇高信仰开始,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急功近利。不然很可能会事倍功半。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实现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共产主义分子的坚定信念,共同不懈努力。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日趋稳固和提高,说明了共产主义在中国是行得通的。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在不同时期分别提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在中国,马列主义不再是本本主义,而是不断进化发展的适合国情需要的理论基础。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就应当对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理论思想有真正意义上的了解、学习和吸收,只有强化了自身的理论修养,才能有扎实的思想基础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听从党的号召,为实现共产主义贡献自身的所有才能。自觉加强课外理论修养是时代的需要,同时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也都有重要的意义。当今世界,虽然在大体上是稳定的,但仍旧存在着各种各样可调和和不可调和的矛盾,比如美伊战争,比如巴以冲突,比如环境问题,比如贫富差距问题等等。一名合格的青年学生,必须要不断更新自己对国际形势和背景的认知,了解局势,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不局限于自己狭窄的生活圈,同时,要做到开卷有益,努力扩宽自己的视野,才能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自己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正确有效地为发展中国而努力。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很少关心国际形势和政治军事方面的知识和新闻,这在理论修养学习的过程中,是需要加强关注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一薄弱点,我应该做到坚持每天浏览报刊新闻,将自己的目光更多地投入到这些方面,做到“与时俱进”。理论修养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途经也很多。在学习中,我要尽可能多方面多角度多方法地提高我的理论修养,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为而努力。实践出真知,这是被历史发展所证明的真理。在理论修养学习的过程中,切不可以光顾注重书本等平面媒介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学生,学习是实践活动中的头等任务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后,积极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丰富自己,做好各项社会工作,学会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人,即是我们需要进行的实践活动。在实践的同时提高自身,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理论修养、成为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的目标。 这次青共校的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较大的提高,也使我对学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认清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坚决为学校的迎评创优做贡献我深信,这次的青共校的学习将给我带来深刻的影响。这是一个了解党,学习党,加入党的难能可贵的机会,我一定要好好把握它,使自己的理论修养取得长足的进步,争取以优秀的成绩从青共校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