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作为街道党工委可以召开党代表会议吗
可以参考你的第2条:地方党委授权的机关工委可以召开,街道工委可以类比机关工委,毕竟现在党的规模和人数都极度膨胀,党组织的管理很多地方都不规范,一些特殊情况可以借鉴和参考相应的情况处理
⑵ 如何发挥党代表的作用 发言材料
要发挥好党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必须抓住强化代表素质、提高代表履职能力这个根本,把握党委高度重视、积极搭建平台这个关键,打好制度建设这个基础,营造党内良好民主氛围这个条件,上下联动,齐心协力,才能更好地推动党代表桥梁纽带作用的发挥。
1、完善体制机制,为党代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供制度支持。党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是在履职过程中发挥出来的,我们必须要围绕党代表的履职建立一个相互衔接、相互呼应的制度体系,为党代表履行职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供政策上的依据和制度上的支持,以确保党代表履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中央《暂行条例》和甘肃省的《实施办法》都对党代表的履职作了原则性的规定。目前要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暂行条例》和省委《实施办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相应的配套制度,把《实施办法》中的原则性规定具体化、制度化、规范化。不仅要尽快建立提案提议制度、质询询问制度、调研视察制度、联系党员群众制度、列席会议制度等党代表履行职责的程序性制度,还要建立健全党代表履行职责的保障机制。不仅要保障落实党代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还要为党代表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提供组织保障,切实解决党代表的后顾之忧。
2、强化代表素质,为党代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供能力保障。党代表的能力素质是党代表发挥作用的关键。发挥党代表桥梁纽带作用,必须要从强化代表意识,加强履职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入手,切实加强党代表队伍的能力建设。一是要强化代表意识。通过教育宣传,引导党代表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责任,把参与党内事务,履行代表职责,行使代表权利作为一项神圣使命,找准角色定位,树立责任意识,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二是要加强代表培训。针对当前部分党代表履职能力不强的问题,采取多种途径,有针对性地对党代表进行培训。要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参观交流与自我提高相结合、竞争激励与宣传引导相结合,组织党代表认真学习理论政策、党内法规以及履职知识等,增强党代表对党的政策和参与决策的步骤和方法的认知水平,提高党代表的理性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三是提高自身素质。作为党代表来说,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学习,自我加压,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建议献策能力。
3、搭建活动平台,为党代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供组织保证。党代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需要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和支持,积极为党代表履职搭建活动平台,提供服务。一是要高度重视党代表的活动组织。要把组织党代表开展活动作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促进本地本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列入党委重要工作日程,积极为党代表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党代表开展调研、视察、列席会议等重要活动。二是要切实提高党代表活动的质量。组织党代表开展活动,要把讲求实效放在突出位置。无论是组织调研视察,还是开展民主评议,都要从发挥代表作用,扩大党内民主,提高党委决策水平,促进各项工作落实的角度出发,保护和调动党代表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吸收和采纳党代表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确保党代表的活动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三是要认真做好党代表活动的组织协调。既要注意衔接好党委工作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又要注意与人大、政府、政协进行必要的协调,尤其是在组织党代表开展调研视察时,要与人大、政协沟通,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尽量避免选题上的重复。
4、加强舆论宣传,为党代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供环境支撑。党代表任期制工作刚刚开始,社会的认知程度还不是很高,对党代表发挥作用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模糊认识。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对发挥党代表作用的认识,为发挥党代表桥梁纽带作用创造良好条件。一是要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党内有关会议和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引导,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党代表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正确导向。二是要突出典型带动。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典型,对那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比较突出的党代表要进行表彰奖励,总结宣传,充分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三是注意总结交流好的经验和做法。对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党代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发现,善于总结,并通过党报、党刊等途径相互学习交流,努力形成党代表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
⑶ 如何履行好基层党员党代表的职责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的决定,并写入党章。2008年5月,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对全国和地方各级党代会代表的权利与职责、开展工作的方式、履行职责的保障及代表资格的终止和停止等作出规定。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地市区县的各级党委都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大力推进党代表任期制工作,结合地方具体情况,出台了地方性的配套政策和制度。取得了很多成效,如增强了代表的主体意识、强化了党内监督、提高了党委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健全了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等等。
但在制度日渐完备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的意识到,制度的出台并不等于措施的有效,更不等于可以直接产生效果。“经”有了,如何念好才是关键。毛泽东曾告诫全党,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代表任期制工作也是如此,陆续出台的政策,不断健全的制度,都不过是为了有效激发党代表发挥职能作用的充分条件,而真正能否让条件产生实效,决定因素还在于党代表。特别是广大基层党代表,他们作为最直接联系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一线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的直接收纳者和代言人,也是党和国家政策制度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如果不能充分激发他们的职能活力和履职热情,深入而有效的发挥联系服务党员群众作用,将党员群众所反映的意见和建议高质量的反馈给党组织,那之前的一切都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绣花枕头用不得。
目前,一些基层党代表在履职尽责时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面对“党代表任期制”这本“好经”时,出现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的情况,造成了“不会念,念不好”的窘困局面,对上无法将群众的呼声高质量不打折扣的传递出来,让群众产生不满情绪;对下又无法将党的政策、路线方针及时的传播出去,让好政策引不起好反响,徒徒浪费了这本“好经”。而对于这种情况出现,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氛围淡薄 。
“党代表”一词对于广大群众来说也许并不陌生,但说起党代表的职能,社会公众知晓程度往往并不高。这与当前党代表所面临的社会氛围有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群众自由活动空间日益拓展。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群众与党组织的距离和空间。对于党代表在群众中的角色塑造产生了一定的障碍。同时,党代表的党内地位虚化,在群众中形成的只是开会期间“握握手、拍拍手、举举手、挥挥手”的固有形象短时期内无法改变,造成了一定的群众阻力。让党代表在履行联系服务党员群众职能时,也常常感到障碍重重。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党组织、大众传播媒介对于党代表工作的宣传范围不广、力度不足,又加剧了群众对于党代表职能作用的陌生化程度,很多群众不熟悉党代表到底可以满足他们的何种诉求。进一步淡化了党代表发挥职能作用的社会氛围,十分不利于党代表主动开拓工作局面和创新工作方式。
第二、主观动力有限。
打铁还需自身硬。基层党代表要想打好联系服务党员群众职责这块儿铁,自身首先要硬气,有底气。但目前看来,一些党代表在履职尽责时,往往出现动力不足、自身不硬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代表职责不明。很多基层党代表对于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目标任务、工作内容、活动方式和组织制度保障没有理解透彻,没有形成有机整体,看待问题时,条条之间、条块之间缺乏有机联系。造成其对自身的工作定位模糊,任务不明,对工作所要达到的具体效果认识不清。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了自身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积极性。
二是工作方式不熟。作为任期制背景下的党代表,其在任期内都享有代表权利,而不只是在召开党代会期间才发挥作用,在闭会期间也须要发挥作用。特别是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作用,更应成为党代表在闭会期间的重要工作内容和导向。然而,这项工作对于很多基层党代表来说,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很多代表还不能熟练的运用熟悉的工作方式开展这项工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代表运用自身能力开展工作的动力。
三是投入精力有限。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是一项细致入微,需要付出大量精力和时间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代表都有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原职岗位上以原职身份履行党员的职责和义务,对于以代表身份开展的联系服务工作,没有投入或分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难以保障联系服务工作得到有效开展,甚至忽略了用党代表的身份和角色去联系服务党员群众。
第三、督促考核体系不全不严。
基层党代表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时,仅靠个体努力是不能达到基本制度目标的,还要依靠有效的督促考核体系。但就目前现有的督促考核体系而言,存在着体系不健全、落实不严格等问题,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和具体实操性。存在着考核主体不明确,惩戒措施跟不上,考核内容界定不清晰等问题。导致党代表不能把通过个体努力的良好联系效果转化为有效的推广模式,难以实现联系效用的最大化,无法体现党代表的特有职权特征和优势。对党代表联系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热情形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问题弄清了,就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激发基层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职能作用,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
第一、强化教育机制。
通过加强对基层党代表的教育工作,可提高代表的自我意识和角色认同,进而提高代表反映广大党员群众利益诉求的内在动力。
对于党代表的教育工作,主要集中在角色教育和技能教育两个方面。在角色教育中,应侧重两点:一是注重理论素养的提升。基层党代表的角色意识须要在掌握一定理论基础上形成。没有理论上的认识,就没有实践上的行动。让基层党代表熟悉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规章制度和党的建设等理论,是成为其理解代表角色的必要条件;二是注重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实践中学习。基层党代表增强自身代表意识和理解代表角色,要在实践中得到训练和实现。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才能真正深入的体悟到群众的真实需要,增强对代表角色的理解与认同。
关于技能教育,主要在于帮助党代表提高发现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个环节要求负责联络党代表的相关机构,建立完善的党代表技能教育体系,如举办代表培训班、研讨会、座谈会和项目参观等方式,结合社会信息化媒介平台,提升基层党代表的工作沟通技巧、问题发现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表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必要的技能素质。
第二、建立激励机制 。
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对基层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工作状况进行有效监督,并对党代表形成一定的制度性约束,激励其更有效的反映群众的利益诉求。
(1)建立社会监督制约机制。对于党代表的监督,不仅需要体制内的监督,还需要引入多元化的社会监督。负责联络党代表的相关机构应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群众公开党代表的身份和联系方式,将党代表置于社会公众和媒介监督之下,让党代表在社会目光下开展联系服务工作,并对其形成一定的外在压力,促进代表们更积极主动的关注群众利益诉求。
(2)建立成效评估机制。对于党代表联系服务工作的成效,应形成全面而详细、清晰可量化的评估机制。依据评估结果,联络党代表的相关机构可对党代表实施一定的奖励或惩戒手段,如每年组织党员评代表,对表现突出的党代表进行表彰和宣传;对表现较差的党代表,在一在范围内进行通报等。激发党代表的内在动力,提高其反映群众利益诉求的积极性。必要时,还可将评估结果定期向社会公众及大众媒体进行发布。
(3)建立成效宣传机制。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成效,一方面是对党代表工作的检验,另一方面是对党代表表达、实现群众利益诉求的价值肯定。通过建立广泛的宣传渠道,将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典型案例,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媒体等媒介平台,向社会广泛宣传,或经常性地对一定范围的群众进行深入宣传。让更广泛范的群众或特定领域的群众,充分了解党代表的职能和价值,增加对党代表的信任和认同。进一步激励党代表投入到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实践中去。
但在进行成效宣传时,需要特别注意宣传风格的选择与运用,既要体现组织的严肃性,也要适当的结合当前社会文化的流行趋势,避免生硬说教。最大限度的让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众发自内心的接受与认可。
第三、创新专业特长服务机制
基层党代表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拥有不同的工作背景、知识结构、专业特长和特性特质。可以从代表自身特长、特性出发,与联系服务方式相结合,形成相对固定的工作模式,产生事倍功半的积极效果。
(1)以工作岗位联系服务党员群众。基层党代表来自各行各业,大多数都处在各类工作岗位上,并且在岗位上拥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代表可以结合自身的岗位工作内容探索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方式。这不仅便于代表在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域开展联系服务工作,又能迅速的与群众建立联系渠道,有效的保障工作服务质量。
(2)以业余爱好联系服务党员群众。广大基层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主要场所在居民社区。代表可主动依托社区中的公益组织、志愿者协会和群众团体,以业余爱好为纽带开展联系服务工作,在达到工作实效的同时,又与党员群众打成一片,增进了情感,深入了群众。
(3)以个人特质、特性联系服务党员群众。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是基层党代表群体的重要工作职能与目标,但在这个目标之下,每一名代表作为个体,又有着不同的个人特质和特性。因此,在开展联系服务工作时,还应从代表自身特质和特性出发,做到以人为本,展开工作。
如有些党代表在基层工作时间久,群众经验充足,具有丰富的沟通交流技巧,懂得如何与广大党员群打交道,在工作中形成了亲近群众、关心群众的人格魅力。因此,具有这一优势的党代表,可充分发挥其亲近群众的特质、丰富联系服务的方式,促进联系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再如,有些党代表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可将身边组织协调能力不强的党代表联系起来一同开展工作,或将社区内的群众有序组织起来,形成一定的意见反馈模式,提高联系服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基层党代表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同特性、特质,但只要是能与联系服务工作职能相一致,都应给与鼓励,使其产生积极作用。
好的机制还要有好的保障做支撑。创新党代表专业特长的服务机制,作为一种制度创新也不例外,为了确保此项机制形成有机整体,产生链条作用。必须要求党代表联络机构做好“三要”工作。
首先,要激活基层党代表发挥专业特长的内在动力。党代表联络机构要充分尊重基层党代表专业特长的多样性,承认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在此基础上,党代表联络机构要积极推动代表专业特长与联系群众的方式相结合的制度建设,把党代表的个体差异性和优势性转化为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制度性成果。认同和褒扬党代表的主动性,使其成为有效的激励因素。
其次,要加强基层党代表发挥专业特长的组织管理。基层党代表的专业特长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零散的优势不能够形成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强大力量。这就要求党代表联络机构对党代表的专业特长进行准确地统计、动态地整合与项目式地管理。一是收集党代表专业特长信息。党代表联络机构要建立党代表专业特长的收集机制,收集、整合党代表的职业身份、擅长技能、个人特长等,建立详细的党代表特长信息库;二是整合党代表专业特长。党代表联络机构要依据专业特长相似性,整合专业特长信息,创新组织党代表的方式,实现党代表专业特长的有机融合与互补结合;三是管理党代表专业特长。针对党代表专业特长不突出的情况,党代表联络机构可以对党代表做出导向性的培训和教育,增强党代表利用专业特长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实际能力。
最后,要提供基层党代表发挥专业特长的服务保障。鉴于基层党代表精力和资源的有限性,在发挥基层党代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可能出现持续性不强、力量不足等问题。如果要更好地发挥党代表专业特长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作用,那么就需党组织提供相应的服务保障。党代表联络机构可以结合党代表的专业特长,安排统一的服务活动,并提供相应的保障条件,例如活动场所、活动经费、后勤人员等。值得注意的是,为党代表提供的服务保障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避免陷入形式、落入空套。
总之,发挥基层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职能作用,是实施党代表任期制工作的关键,但除此之外,我们也要看到,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工作还是一个多元化的有机整体性工作。需要各级党委、联络机构、社会公众以及党代表群体一起努力,落实制度、启迪智慧,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和运行体系。才能真正的做当让制度落实,好事办好!
⑷ 党代表“围绕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等方面议案怎么写
南 京:关于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和谐社区标准)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实现和谐南京的总体目标,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牢把握和谐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性。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没有社区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随着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加快,社区服务覆盖面的不断扩大,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区日益成为城乡社会管理的重心、人民群众生活的家园、基层民主政治的舞台、社会稳定和谐的载体,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凝聚力;有利于实现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的互动,激发内在活力,调动群众民主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新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的完善,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南京市的社区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自1986年在全国率先开展社区服务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提高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把社区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改革社区管理体制,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强化社区服务功能,社区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走出了一条具有南京特色的社区建设之路,荣获“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称号。但与构建和谐南京的要求相比,我市的社区建设仍然存在社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经费不足、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亟待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和谐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以提高服务水平、深化居民自治为主线,坚持政府主导、共建共享、城乡并举的原则,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健全社区服务体系,真正把社区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幸福家园,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夯实和谐南京建设的基础。
(三)和谐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保障有力、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特色明显”为目标,以打造全国社会文明进步的品牌为标志,到“十一五”末,实现全市社区建设在管理体制、服务水平、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始终领先全省、示范全国;全市90%以上的社区达到和谐社区标准,一批区跨入全国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区行列,确保建成全国首批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市。
二、改革体制、创新机制,进一步完善社区组织建设
(四)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的领导。始终坚持社区党组织作为社区组织和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地位,努力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健全完善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切实加强党员服务站、党员义工组织等工作载体建设,组织协调驻社区单位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进一步形成加强社区建设的工作合力。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使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实践中保持党的先进性。
(五)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完善社区管理体制。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在保持稳定和便于服务的前提下,对规模过小的社区进行适当调整,使全市社区平均规模保持在2500户左右。以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支持和指导社区居委会依法履行组织、管理、监督职能,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自治活动。整合社区工作资源,提高社区工作效率,社区工作者要一岗多责,一专多能,原则上不设置与政府部门垂直对应的专职队伍。切实减少机关、部门交办事项,减轻社区工作负担,避免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由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牵头负责、统一扎口,全面实行组织机构、工作任务和评比考核进社区的申报准入制度。对于经批准进入社区的工作,要严格落实“费随事转、权随责走”的要求。理顺社区工作体制,广泛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站”和培育社会组织,承担机关、部门进入社区的工作。
(六)加强社区民间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各类组织作用。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围绕居民物质文化需求,大力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优先发展服务类、重点扶持慈善类、规范引导活动类,充分发挥民间组织促进社区体制创新、提高社区自治水平、服务居民群众、承接政府职能的作用。进一步放宽登记条件,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程序。实行备案制度,完善政府购买服务、部门对口培育、社区牵头组织、居民广泛参与的培育发展体制。逐步建立社区民间组织内部自律诚信、信息披露和绩效评估的机制。到“十一五”末,每个社区都要有10支以上的社区服务类民间组织。要进一步理顺社区居委会与物业管理企业、业主委员会的关系,充分发挥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委员会的作用,社区居委会要加强对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积极开展各类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三、整合资源、拓展领域,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七)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购买岗位、项目管理等多种形式,推进公共服务手段创新,促进公共服务社会化。推进社区就业服务,积极为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再就业咨询、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等服务,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和服务等。推进社区救助服务,加强对失业人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健全扶贫帮困长效机制。推进社区卫生和计生服务,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的社区卫生和计生服务网络,整合设施资源,提高服务水平。推进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充分发挥社区的市民学校作用,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法制意识、科学知识、青少年素质等方面教育,培育群众性体育组织,提高全民素质。推进社区安全服务,深入开展创建“平安社区”活动,整合社区综合治理的人才资源和组织力量,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健全完善社区应急反应机制。
(八)积极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动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加入志愿者队伍,壮大志愿服务力量。整合各类志愿服务资源,指导志愿组织和志愿人员开展社会救助、优抚、助残、老年服务、再就业服务、维护社区安全、科普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推出社区志愿组织和志愿人员典型,营造重视、支持社区志愿服务的氛围。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使志愿者服务他人的同时,在需要时也能够得到其他志愿者的服务。
(九)充分调动驻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的积极性,推动社区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发挥驻社区单位和居民在社区中的主体作用,提高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相互衔接、优势互补、项目齐全的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拓展服务领域,鼓励并支持社区居委会组织动员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休闲娱乐及其他服务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推动社区商业体系建设,加大对社区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对非营利性社区服务项目要降低门槛、简化审批手续,对营利性商业社区服务项目要落实工商、税务等优惠政策。
四、抓住关键、加大投入,全力做好和谐社区的基础工作
(十)加强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服务群众能力。按照每300户配备1人的标准选配专职社区工作者,每个社区的专职社区工作者不得少于6人(含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公共服务站专职人员)。2010年前,每个社区至少有一名社工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一名达到本科学历,70%以上的服务类民间组织负责人要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扎实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由市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管理评估制度。切实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由市劳动部门牵头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十一五”末,全市专职社区工作者工资达到上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含按规定应缴纳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退养的居委会主任生活补贴标准达到全市退休职工平均养老金水平。所需经费由区县财政承担。
(十一)强化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由市建委牵头,全面落实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和公建配套项目。新建小区的社区居委会办公和服务用房必须与开发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已建成小区居委会办公服务用房未达标的,通过购买、租借、置换、改造、扩建、新建等办法解决。社区居委会办公和服务用房应具备服务居民、开展活动、为民办事的基本功能。要充分发挥社区基础设施的作用,确保社区用房2/3以上的面积用于公益性服务,不得用于营利性服务;公益性服务项目占全部服务项目的50%以上。2008年全部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用房达到300平方米,2010年全面达到每百户20平方米,50%以上社区达到每百户30平方米;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面积不少于1500平方米,50%以上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各区县都建有5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服务中心。
(十二)加快数字社区建设,提高社区信息化水平。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为目的,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原则,由市发改委牵头、民政局配合,制定社区信息化规划及技术标准,建设覆盖城乡所有社区的信息共享平台。建成市、区、街、居四级管理和服务网络,建立“南京市市民服务呼叫信息中心”,开通有线电视社区服务频道,促进社区居民自治和社区服务创新。建立健全信息采集、数据维护、系统安全、科学使用等工作制度,完善社会管理、社区服务信息化运行机制。到“十一五”末,在社区层面实现各类传输网络、实体服务和数据资源的互联共享,构建一体化的政府公共服务和居民自我管理信息平台。
(十三)树立公共财政理念,加大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把社区建设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情况逐步增加投入。区县财政要安排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有关经费,确保社区工作正常运行。其中,对社区工作经费(不含人员经费),区县要按每个社区每年5-8万元安排。市政府根据社区规模大小、社区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给予补助和奖励。其中,对社区工作经费按2-3万元予以补助;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2007年、2008年两年内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新达到300平方米以上的,每个社区奖励8-10万元;设立500万元和谐社区建设奖励资金,对达到和谐社区示范标准的社区进行奖励,对向社区居民稳定开放服务资源的驻社区单位给予奖励。上述经费安排,适用于六城区、栖霞区和雨花台区,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县、高淳县可结合本地实际参照标准自行确定。建立健全社区工作经费使用和审计制度,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专款专用。
五、健全组织、加强领导,着力打造和谐社区建设的特色品牌
(十四)充实组织领导,完善社区建设组织体系和政策体系。成立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全市和谐社区建设的规划、协调和督查,并对和谐社区建设实行目标管理。具体是:市委办公厅牵头负责“社区准入”工作,市政府办公厅牵头负责和谐社区创建评审工作,市委组织部牵头负责社区党的建设和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市发改委牵头负责社区服务业建设,市建委牵头负责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市民政局牵头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建立健全和谐社区建设责任制,市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职,为社区建设提供指导和保障。对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纪委(监察局)负责进行督查。市委、市政府每年不少于一次专题听取指导委员会工作汇报,研究重大问题。区县、街镇是和谐社区建设的责任主体,各区县要切实加强和完善组织领导体系,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街镇负责、社区主办、社会参与的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意见精神制定相应政策措施,细化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确保社区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积极组织社区内的联系对象,围绕社区工作,开展各种健康、文明的社区活动。
(十五)落实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全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推动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明确农村社区的定位,理顺政府、基层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探索完善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经费投入机制,增强农村社区建设的活力。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着重建立健全救济救助、卫生计生、治安警务、环境卫生等工作体系,使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村社区。积极开展农村社区互助服务,组织动员村民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加强农村社区规划,加大基础平台建设力度,每个村委会办公用房和服务用房不少于600平方米,并满足工作要求。探索加强农村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政府购岗的形式,力争到“十一五”末为每个村引进一名具有本科学历的专业人才。积极争创“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区)”,建成一批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
(十六)加强舆论宣传和理论研究,积极开展和谐社区标准化建设和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和谐社区建设与居民群众息息相关,是一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工作。要通过新闻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典型、推广经验、扩大影响、提高认识,在全市形成人人关心社区建设、人人支持社区建设、人人参与社区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要严格执行《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南京市和谐社区评价细则》,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准,指导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命名和表彰一批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示范社区,并实行动态管理。要把建设和谐社区与创建文明城市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要把和谐社区建设与满足群众多元利益诉求结合起来,完善利益协调机制,畅通诉求表达渠道;要把和谐社区建设与加强矛盾纠纷调处结合起来,减少不和谐因素,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同感。要加强社区建设理论研究,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社区建设的最新成果,不断探索和谐社区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及时总结和谐社区建设的新鲜经验,使南京市社区建设始终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各区县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制订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意见贯彻情况的监督检查。
⑸ 如何提高党代表履职能力
当前抄,如何更好为党员袭服务、为群众服务,如何更好的发展经济、促农增收,如何调动基层党组织工作积极性,做到工作有保障,干好有希望是党代表们思考的问题。
开展培训强素质。详细学习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对党章的修订情况,围绕党代表如何履职、如何撰写党代表提案、如何开展党代表视察调研、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如何充分发挥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纽带作用、凝聚正能量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培训,进一步树立了党代表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和使命感,增强党性观念和大局意识。
通过开展培训,不断强化党代表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党代表的整体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为充分发挥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纽带作用、表率作用和指导下一步党代表视察调研工作夯实基础、凝聚正能量。
实地调研了祥情。充分发挥党代表参政议政作用,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党代表采取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基层针对重点工程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业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及党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视察调研,为建言献策打下了基础。
党代表们要时刻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常思考,常总结,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工作。
⑹ 街道社区内党员代表如何产生
实际是街道社区党组织派出党员代表,出席上级党代表大会或党的代表会议,选举新一届党委班子。
街道社区等基层党组织推选出席上级党的会议的代表,党的组织选举工作都有规定,一般的程序是:
1、街道社区党支部或总支,根据上级分配的代表名额、党员分布情况(包括年龄、职业、学历、性别等)和党的组织工作规定、选举办法,研究确定代表的构成比例、分配办法(主要体现公正公平性,使各层次有代表参加,一般上级都会在分配名额时给与要求和明确)。同时,还要研究提出推选办法的建议,有条件的要召开党员大会表决通过,没条件的要把代表名额、比例构成、推选办法、代表条件等予以公示。
2、通知各党小组进行提名推选代表候选人,候选人比例应不少于正式代表的20%。考虑到社区党员比较分散,推选组织难度比较大,所在党组织也可以直接提名代表候选人进行公示,但比例也不少于20%.。
3、街道党支部召开第二次会议,主要是对各党小组推选的候选人或经过提名公示的候选人进行研究,确定候选人正式名单。提出监票人、计票人建议名单,监票人有参加会议的非候选人当中产生。
4、组织召开党员大会,进行正式选举。程序是:主持人说明情况,以举手表决的办法,逐项通过代表候选人名单(表决前介绍候选人情况)、选举办法、监票人名单、计票人名单,然后,监票人检查票箱、分发选票,主持人说明选票填写办法,开始填写选票、投票,监票人报告发出选票、收回选票情况,选举合格方可进行计票,主持人宣布选举结果,鼓掌向当选者祝贺。
5、书面向上级党委报告选举情况和党代表登记表。
选举工作即告一段落。
⑺ 求一份县乡级党代表培训计划。谢谢!
正蓝旗2010年党代表培训工作方案
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和《正蓝旗党代表教育管理制度(试行)》的规定,要使我旗党代表对党代会常任制的内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明确代表参与党内事务的方式、途径,提升代表素质,增强代表履职能力。结合我旗实际,制定如下培训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不断提升党代表的代表意识、理论素养和履职能力,确保其切实发挥好参政议政作用。通过开展全覆盖、多渠道、高质量的党代表教育培训工作,更好地推动我旗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参加培训人员
中共正蓝旗第十二届党代表大会旗直党代表和基层党代表、苏木镇场党代表联络办公室负责人员。
三、培训方式
培训采取课堂教学、经验介绍、观看专题片、代表座谈等方式进行。专门聘请盟党校教师专题讲座;盟党代会常任制办公室领导指导性讲解。围绕发挥党代表作用交流心得体会,让代表们畅谈对于党代会常任制的认识体会,相互交流在履责行权方面的困惑、实践经验等,要用一种平等互动、非灌输式的培训模式进行教学。
四、培训内容
党代表培训既考虑了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的系统性,又注重了党代表在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内容涵盖我党关于试行党代会常任制的发展历程、各地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和我旗的具体举措等各个方面,同时党代会常任制的代表任期的规定、党代表提案提议等有关制度规定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五、培训要求
本期培训班无论从制定培训方案还是组织培训教学都要做到精心安排,周密计划,管理严格,服务认真。培训班实行签到签退制、有事请假制、中午定点就餐制等制度,增强了班级纪律性,增进了团队凝聚力,保证了培训的时间和质量。在课堂上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课后积极思考;使大家对于党代表任期制的认识和理解有了进一步增强。
后附:党代表培训工作安排表
⑻ 党代表培训学习后心得体会怎么写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代表,能够参加本次培训班活动,深感自豪,这也是展回示党员形象、答素质的机会。党代表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它是一个重要的职责,肩负着举足轻重的责任,加强党性认识、提高党员素质是一项重要的课程,而我党组织正好给我们安排了这一课,所以我们得珍惜这个学习机会,认真咀嚼,吸取营养和精华。
得到了相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部。**区组织部长亲自主持了这次开班仪式,***书记作了开班讲话,讲话中谈到了举办培训班的目的,推进党代表任期制,提高相关认识,第一届党代表的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还谈到了党代表应明确党群关系、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创造力等,书记的讲话非常好,听了整个头脑非常清晰,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所在、意识了这次培训的重要性。
这次培训我们学习了《国发[2012]2号文件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一届二次会议精神》、《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如何当好党代表》、《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等相关内容。
⑼ 制定培训计划的7W分别代表什么
why--培训目标什么
what--培训内容是什么
who--谁负责培训
whom--培训什么人
when--什么时候培训
where--培训场所及设施
how--如何培训(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