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家园共育听后感500字
下午去听了一场讲座,“立德树人,家校共育”。一进入大厅便有
端庄的义工老师毕恭毕敬的接待,进入会场也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安排座位,对待每一位来宾
的就座也都是双手做出“请”的手势,这场讲座还没开始便给人营造了一种和谐,自然,并被人尊重的心境。
14:30分讲座准时开始,首先是主持的老师带我们大家起立唱国歌,那么熟悉的旋律再
次唱起,心情无法言说。接着主讲的吴丹珺老师上场,整场讲座围绕:穷养,富养,不如教
养;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百行孝为先;国学经典不求甚解但求背熟终生受益这
样的几个话题,并且带我们一起读了《易经》《老子》《弟子规》等的一些段落,给家长们
谈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老子的故事来阐述了家庭教育承传一个民
族、承传一个家、成就一个人的人生。 吴老师还给大家分析了目前家庭教育的偏失,家庭
教育的偏失主要是伦理道德教育的偏失,体现在宠溺、急功近利、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家庭
暴力等几个方面,指出了家庭教育中容易出现的误区,并从独生子女教育、成功人士子女教
育、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青春期教育、后进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引导家长建立正确的教
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巧,通过生动的例子诠释了国学经典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
意义,总结出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等教育格言,建议家长教育子女要严爱
结合,言传身教,要从《朱子家训》入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孩子的道德修养和品格
塑造,建立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长们认真聆听,时而作着笔记,时而以热烈的掌声赞同吴老师精辟的高见。两个小时
讲座结束后,很多家长还留下来向吴老师讨教教育孩子的方法。用专家的一句话来说:有教
就有,没有教,就一辈子都没有。此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让诸多家庭受益。
⑵ 要写一份重视家园共育,培肓优秀孩子的感受怎么写
谈起怎样教育和培养自己的孩子,可能是每位父母都十分愿意谈论的话题。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也都说“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我培养和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是为单纯追求分数高,学习成绩好,而是和学校的要求一致,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她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心理素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生活能力的孩子。下面我就谈谈自己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一、重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从孩子懂事起,我就让他懂得谦让,要大方,要关心和帮助别人,要热爱学习,多学知识,做社会有用的人,要热爱劳动,勤俭节约,要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平时我从学习和生活上多关心他,做好榜样给他看,如:讲话注意文明礼貌、有事多征求他的意见、敬爱长辈、勤俭持家、乐于助人等。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唯分数是论。要培养孩子爱学习,要给孩子创造条件,给他买喜爱看的课外读物,增强他阅读的兴趣,有时侯做完作业后,也让他看一些有益的动画片,增长他的课外知识。孩子做作业时尽量不去打扰,做完作业后,让他先自己检查一遍,我再帮他检查,要求做作业一定要认真,字体写得工整等。我还要求他上课认真听讲,多举手发言,不懂的大胆请教老师。平时还要做好温习功课,每次的测验卷发下来,我是一看分数,二问情况,三是进行分析,对考得好进行表扬,考得差也不打骂,而是和孩子一起分析,哪些是粗心大意做错的,哪些是不会的,一定要弄明白,防止下次测验再错。鼓励孩子胜不骄败不馁。当看到他洋洋得意时,我就适地时给他泼点冷水,告诉他如果骄傲自满,稍有松懈,你就会落在别人后面,而且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有新的目标,不断进取。三、要教育和培养好孩子,只靠家庭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家庭与学校、父母与老师之间的双边教育互相配合才行之有效。孩子每天大部分时都在学校,“亲其师而信其道”。老师的品德、老师的言行成了孩子们学习的目标。也成了孩子不可替代的“临时家长”,不管是学习还是常规生活习惯,都由老师来帮助她完善和形成。可见老师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是多么重要。四、多鼓励、多引导,面对困难树立信心。当他遇到困难,受到委屈时或情绪低调、不开心时,要给他温暖,让她向我诉说所受的委屈,哭出心里的难过,同时告诉他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挫折、有欢笑、也有痛苦。我们要自信,面对困难要想办法解决,学会调节自己。平时和同学搞好团结,互相帮助,处处有爱心,有集体观念,多帮集体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等等。五、对于孩子的闪光点,家长要善于观察,从而去挖掘和培养,学会赏识、鼓励。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对于孩子的一些进步和闪光点予以肯定。让他们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这对于提高孩子动手动脑的协调发展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六、注重和孩子沟通,做孩子的朋友。我们家吃晚饭时候是大家交流的时间,我经常问孩子,“你今天做了一些什么?”引导他把学校、班级的事告诉我们,高兴的事和烦恼的事,我们大家一起分享,有时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做孩子的参谋。 以上是我教育孩子的点滴体会及做法,我想;如何教育孩子是家长一生的功课,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才能做好这门功课,使自己成为一个好家长。以下是另一篇,希望楼主能够自己组织一下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作为父母就没能尽到教育的职责。 道德不靠教导英国中小学校里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称“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称“社会化过程”。目的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核心道德观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英国人还有个观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它体现在英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里,那就是不要求孩子们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但是,要求孩子们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伦理道德。小孩不是白纸我们小时候背毛泽东语录:“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后来,大家以为小孩子也跟白纸一样,大人教什么,小孩子将来就长成什么样子。一位英国朋友说,西方人过去也有“白纸”论。认为小孩子都是“TABULARASA”(拉丁文,即空白状态),但现在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先天就已经部分地继承了父母的脾气、性格等心理基因,因此,“白纸论”是把事情过分简单化的观点。诚实不是孤立的品德英国学校一般不设专门的道德教育课,但开设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内的各种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课供选修。这门课被认为是对孩子品德和良知培养十分重要的一门课。不仅如此,多数英国学校每周都组织班级讨论,选取一些学校里或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让孩子们发表看法,共同讨论,自己去领悟和判断对错与是非。集体游戏也是一种重要方式,让孩子懂得顾及与体谅别人,懂得如何与同伴合作。英国学校还普遍鼓励孩子饲养小动物,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为慈善组织募捐及参加其他公益或环保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在英国教育工作者看来,诚实不是一种孤立的品德,而是与自重和尊重别人,与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不淡泊输赢,但更要享受过程老师并不是教学生去学老庄的超脱,淡泊输赢结果;相反,英国学校里,“输赢”二字总被挂在嘴上,因为各种比赛名目繁多,充满学生的学校生活,但正因为比赛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领略到老师所要传达的信息:你会赢,但不会每次都是你赢,每个人都有赢的时候,也有输的时候,要紧的是享受参与的过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少移居英国的中国移民感触最深的是,英国人对人生的选择往往是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即使这事儿不合潮流,也不时髦。不要妨碍别人英国的社会道德教育,还有一点令人印象至深,那就是从小教育小孩子要学会照顾自己,同时注意不要妨碍他人。这其实就是公德与私德的分水岭,也有人称为“对陌生人的道德要求”。英国小学很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个人清洁卫生、学习用具收拾整齐等都在道德教育范围之内。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方其实有很相似但也许更为积极的说法: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就要照这样对待别人。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到处渗透这一思维方式。就拿交规来说,为什么可见度良好时不能打开车尾雾灯?别人超车时为什么要把远光灯改成近光灯?开车时如果考虑别人的处境,考虑可能会给别的道路使用者带来的危险,也就意味着考虑自己行车的安全。一部英国交规,处处体现着这个并没有明说的道理。允许父母体罚孩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对孩子道德意识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英国的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对儿童的没有理由的娇宠,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父母们往往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束,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以为所欲为。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父母体罚孩子,至今许多学校仍保留着体罚学生的规矩。在一般的家庭当中,5岁以下的孩子都不准与大人同桌吃饭,不允许挑吃挑穿,到了该做什么的时候,一律按规矩办事,故意犯错误和欺负幼小,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不管是对什么人,孩子必须懂礼貌,说话客气,对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言谈举止符合标准,对人彬彬有礼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基本要求。反之,孩子将受到父母的训斥,包括身体的惩罚。只有懂事而有礼貌的孩子,才会受到父母的夸奖。花钱“培养”孩子顽皮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总是以某个孩子从来不出去乱跑为榜样来教育我们。可是在英国,孩子们永远顽皮或者说父母是花钱培养他们顽皮。每个周末都有活动,不是到某个朋友家吃饭(往往是全家一起去,父母辈的聊天,孩子辈的玩耍),就是有某个小朋友的生日派对,或者是去游泳、踢球。总之,差不多就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日,很少待在家里看电视之类的。最看重的是友好在英国人的眼睛里,看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是不是友好,和他的职业、性别、收入、教育、私生活都无关。他们教育孩子从小要善待一切生命,包括动物、植物等。天气好的时候,他们会带孩子到农场去看看大自然,或者在自家的花园。即使像蚂蚁这样的小生命,即使在夏天厨房爬满了蚂蚁的时候,他们的妈妈一边消灭蚂蚁,一边告诫他们的孩子,绝对不能玩弄蚂蚁,不能让它们死得太痛苦。而且只要打一两个就可以了,这样其他的蚂蚁会发出警报,让其他的同伴不要到这里来了,或者把蚂蚁捉到小瓶子里,然后拿到花园去放生。有次孩子们养的金鱼巴里死了,对一条养了快三年的金鱼来说确实不容易了,每天欣赏摇滚乐能活那么久也该安享天年了。孩子的妈妈让他们打电话告诉正在上班的爸爸这个坏消息,第二天还在附近的教堂举办了个简短的葬礼。上周,安格斯居然还夸张地做了个噩梦,说梦到巴里了,妈妈对他们解释说,生命总有结束的时候,但是巴里活得很开心,因为大家都爱它。我不知道孩子们能明白多少,不过,至少我知道这样的教育虽然在我们看来有些傻得可爱,却并没有错。最重要的品质是勇气英国人给世界的印象就和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中的主人公菲利亚·福格一样,是个一板一眼、严格遵守规则的英国绅士。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英国的教育一定也是循规蹈矩的。其实,现代的英国人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勇敢和坚忍的性格,他们深知勇气是一个人主动进取的动力。英国父母常常带着自己的孩子去探险,深入到大自然中,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就是为了锻炼孩子的意志和勇敢精神,为今后的人生做好人格方面的准备。英国的家长认为,对孩子的娇宠于孩子十分有害,所以家庭教育中特别注重对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会放手让孩子尝试去做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裤、自己整理房间等为自我服务的事情。英国的私家车的拥有量是很高的,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轿车,可以很方便地接送孩子上下学。但是,英国的家长们很少会开车接送孩子,他们都是让孩子自己背着书包徒步或乘坐校车去学校。英国人在公共汽车上遇到老人、残疾人和孕妇都会主动让座,但是,他们唯独不会给孩子让座,英国人认为孩子是需要锻炼的,应该鼓励孩子独立。英国的家庭教育不论中国孩子、英国孩子,一日三餐总是必不可少的。也许你会说,不就是吃饭么,又有什么好说的。可别小看餐桌,那上面可大有学问呢。进餐能力 鼓励孩子自己进餐。孩子长到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开始喜欢自己用汤匙喝汤吃菜。绝大多数英国家长认为,孩子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完全应给予积极鼓励。对待偏食 杜绝偏食、挑食。英国人普遍认为,一个人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是幼儿时期家长迁就造成的,因而他们特别重视幼儿时期的偏食、挑食情况,如幼儿一个劲儿地只吃某种菜而对其他菜不屑一顾时,家长往往会把此菜收起来。他们还认为,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进餐礼仪 学习用餐礼仪,英国孩子一般2岁时就开始系统地学习用餐礼仪,4岁时就学会用餐时所用礼仪了。进餐前后 让孩子帮忙做事。稍大一些(比如5岁左右)的孩子都乐于做一些在餐前摆放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杂事。这样,既可以减轻家长负担,又也让孩子有一种参与感。环保意识 重视环保教育。五六岁的孩子应该知道哪些是经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外出郊游时,他们会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制饮料,尽量少买易拉罐等现成食品,并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因为他们懂得“滥用资源即意味着对环境的侵害”。原来,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了。
⑶ 幼儿园家园交流会学习和生活怎么总结
通过家园共育的学习,我感觉受益匪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认识到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也学到了很多做好家园共育工作的好方法。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成倍的效果。家庭是幼儿更重要的成长环境,它无时不在发挥着教育的功能。而且,由于亲子之间不可替代的血缘、情感关系,以及家庭影响的先导性、持久性等特点,家庭影响力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幼儿园。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各有各的内涵,其特点、原则、方法、内容上都有所不同,但他们的教育对象是同一的,在教育目标上是一致的,即促使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目标的共同性决定了两者必须相互协调、紧密结合。只有家庭和幼儿园保持一致的教育目标和要求,才能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反之,孩子就会无所适从,从而导致教育作用的相互抵消甚至起到反作用。 目前,家园共育已成为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受到各国学前教育理论工作者的极大重视和热切关注。1984年,美国幼教协会制定并颁布了《高质量早期教育标准》。它将家园共育作为衡量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作了专门规定:“幼儿与家庭关系密切,唯有认识到家庭对孩子的重要性,并与孩子有效合作,共商教育对策,才能使教育适应孩子的需要。”1998年12月14日,日本颁布了新修订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它在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幼儿的教育要与家庭密切合作,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世界全民教育宣言》也强调,幼儿教育要通过家庭或机构做出适当的安排。我国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明确规定“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是幼儿教师的主要职责。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力军,是操作者、执行者,教师只有角色到位,才能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主动性。 那么,幼儿教师怎样做才能真正实现家园共育呢? 首先,不能将家长仅仅看成是完成幼儿园教育计划的配合者,不能将家长工作目的仅仅看成是教育家长,而要将家长视为合作伙伴和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人力资源。幼儿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沟通,共商对策,密切配合,共同育儿,从而实现家园共育。 其次,教师和家长应该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家长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家长本来就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当然,幼儿园教师受过专业训练,并经常能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研究新的教育方法,而家长从总体上说,在这方面是比较欠缺的。因此,幼儿园有责任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但家长从孩子出生后,就看着他(她)成长,对孩子的了解比教师要深刻得多,并且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又是许多教师所欠缺的。实践还表明,当今有不少幼儿家长不仅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和阅历,而且具有较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只有建立了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家园双方才能互相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共育局面----这是实现家园共育的基本前提。 家园共育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 首先,选择共育目标。为了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教师可以将班上的月目标、周计划张贴在“家长园地”中,向家长通报。教师要善于选择那些需要家园共有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采用适当的方式使家长明了,以便形成教育合力。 其次,经常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可采取多种方式。例如,召开家长座谈会、建立家园联系栏和家校网等。如设立“夸夸我的好孩子”信箱、电话沟通、“10分钟家长会”等。其中,最简便、最及时的沟通方式,是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短暂时间进行交谈。它往往以儿童进步为主要话题。 第三,重在个别化沟通。家园沟通,固然要有一些面向全体或部分家长的沟通工作,但由于儿童的发展情况是各不相同的,需要因人施教,因此,教师要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情况和问题,确定共育的目标,并与家长通过沟通取得共识,共商教育对策,相互配合教育。在共育过程中,还需要相互反馈孩子的发展情况,共同促进孩子向着目标发展。 教师除了针对孩子的问题与家庭进行沟通共有外,还需要针对家长在教育中的问题进行沟通。有的家长在教育观念与态度方法上,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沟通帮助家长转变态度,提高认识。 第四,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 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是家园共育的重要方式。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家长做旁观者,而是重在参与,发挥家长这一重要教育资源的作用。 家长参与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请各行各业、有才能和特长的家长,到园里来当“老师”----担任警察、乐手、教师、医生、厨师、演员等工作的幼儿的爸爸妈妈,均可请进课堂给孩子讲述、表演。还可以请家长来班上与孩子共同制作食品、手工,一起开展游戏、娱乐及体育竞赛活动等等。教师在引导家长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从家长处获得了有关的教育物质资源方面的支持,而且也使家长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家长的参与还提高了幼儿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丰富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这种参与能大大提高家长和教师双方的教育水平,共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第五,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 首先,幼儿教师要善于在与家长沟通和组织家长“参与”的过程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提高科学育儿水平。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组织“家长教育家长”活动。如通过家教经验交流、家教专题研讨、家长对口帮助等活动,让家长现身说法,交流认识和经验。这样,会更具说服力。 在学习中,我还学到了一些做好家长工作的小技巧,小妙招,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教师奖励孩子小贴画、五角星、小红花并指导家长保存;让幼儿展示从家里带来的作品, ,让其他孩子羡慕不已,请大家分享,可以大大提高家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一点时间向家长表演刚刚学会的各种本领,如:儿歌、歌曲、手指游戏、音乐游戏,虽很不成熟,家长却看得有滋有味。每天一到时间赶紧跑,生怕来晚了看不到。许多家长还会主动抄下老师教的内容,回去进一步指导,或者与孩子一起在家玩幼儿园教的游戏。 不变的环境会让家长熟视无睹,而经常变化又反映教学内容的环境一定能吸引家长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家长看到孩子的表演,就会激动。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孩子的进步,教师抓住家长这一心理,让家长尽可能多地了解幼儿在园活动情况,于是家长就会情不自禁地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教师的教育行为吸引家长参与到了幼儿园的活动中,家长感受到因他们的参与使孩子的进步更明显,孩子明显的进步带动了家长的积极性,家长的积极参与又激励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实现了教师、幼儿和家长之间的三方互动,形成家园共育的良性循环。 与家长沟通的方法有:一句话沟通法,引起注意法,真情感动,与家长沟通时切忌“告状”式的谈话等等。 为了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健康发展,我将把家园共育纳入我的工作重点,继续不断学习,并充分发挥我的创造性,实现真正的家园共育。
⑷ 家园共育去小学化的心得体会
家园共育心得体会
(2)采用“家长教育家长”的方法:由幼儿园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请在该方面教育有方的家长摆观点、谈经验、作骨干发言,进行传经,让家长相互交谈、相互启发、取得共识。
(3)开展丰富多采的亲子活动:如“亲子运动会”、“家家乐亲子游戏活动”、“水果品尝会”、“庆六一游园活动”等。
(4)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家长园地、家教杂志、广播等进行宣传幼儿期教育的重要性,如何教育孩子等等。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活动,更新家长教养观念,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
二、通过阶段性的开放日活动,促进家园共育工作。
开放日是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和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从而使家长具体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与方式,亲眼看到自己孩子在园内的表现,双方相互商讨、沟通,取得共识,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由于孩子的发展是不断变化、动态渐进的过程,因此这种沟通要经常性、连续性、双向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开放日活动。
(一)小班阶段:做好孩子入园前的心理准备工作
http://www.oh100.com/a/201309/203239.html
1、家访:保教人员进行优化组合,对每家每户的幼儿进行家访工作,了解不同孩子在家的生活表现、成长过程、个性发展情况等,让家长填写幼儿调查问答卷,和孩子们认识、交流、做游戏成为朋友等。
2、召开新生家长会:由家长带幼儿一起来园,认识幼儿园各方面的环境,和保教人员再次接触,做游戏、玩大型玩具、和家长做亲子游戏等,为孩子做好入园前的心理准备;同时,教师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概况、教育教学情况、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家园共育,为孩子做好入园前的心理准备及物质准备,以此缩短幼儿园与家庭的距离、老师与孩子的距离,也缩短了孩子适应新环境的时间。
3、开放半日活动: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适应情况、学习生活情况,真实在再现孩子的发展水平,幼儿在进园2个月的适应期后,开放半日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课堂,参与观摩老师是如何组织孩子做游戏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将集体教育活动从不同的侧面展现在幼儿家长面前,使家长看以了孩子在园的生活,了解到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发展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活动之后,安排时间让保教人员与家长座谈、交流、探讨,然后每个家庭填写一份《家长参与半日活动的记录表》,最后让家长给幼儿园留下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促进家园共育。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研究证明,在学前阶段家庭对儿童发展的贡献大大高于幼儿教育机构,因而,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形成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育的大环境,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一致、互补的关系,对幼儿的成长教育起到同步、共育的作用,实现家园共育是建设高质量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然而,对于身处在农村的家长来说,文化程度低,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职业、思想、状况,对孩子的期望各不相同,千姿百态。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可以说有多少个家庭就有多少种家庭教育,所以农村幼儿园如何开展家园共育尤为重要。
一、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提高科学育儿水平。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亿万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是幼儿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保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应放在首位。而目前,经调查表明,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本文来源于百分网(http://www.oh100.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谢谢!
1、不少家长对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认为上小学后才是教育的开始。
2、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存在着重知识技能(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与智力发展),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良好的性格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3、绝大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娇纵,过度保护,样样事情包办代替等等,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要转变教养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亲子观、成才观等),只有这样家园在教育上才能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还应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使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内容、原则和方法,提高科学育儿水平。
⑸ 如何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学习心得
一、从细处入手,取得家长信任,是开展家长工作的关键。
充分利用接送孩子时间,灵活与家长沟通,是建立家园密切关系的重要环节。
二、“家园互动”,提高家园共育的有效性
提高家园共育的实效性 为了达到家园同步地配合教育,家园双方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联系、相互沟通情况做到家园相结合”。
家园共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家庭教育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当然,这也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在探索家园共育新举措的过程中,不仅更新了家长的育儿观念,提高了他们科学育儿的知识与技能,促进了孩子的各种能力的发展。
⑹ 幼儿园弄了个家园共育,每期都要写心得体会,请问怎么写
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儿专园单方面的进属行教育工作。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就要经常沟通,那么,如何与孩子的老师沟通,就成了父母们必做的功课。家长和教师应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多交流沟通,不要等到孩子有了问题才去找老师。在轻松气氛下互相认识的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问题交换看法时,相互之间很少保留意见。老师和家长经常交换意见有助于双方更好地了解孩子,教育好孩子,但要注意不宜作长时间的交谈,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请家长们不要忘记,老师负责的不是一个孩子。凡是对这种情况表示理解的家长从一开始就会赢得老师的好感,老师会认为这种家长是通情达理的,也喜欢和这种家长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