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落实语文要素的实践研究心得
5月26日,我们通过网络平台聆听了武凤霞老师对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的落实例谈,此次线上培训,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把握新教材、深入理解单元要素内涵、把握小语教育的风向标。武老师围绕着统编教材的语文要素展开讲解。语言通俗易懂、逻辑清晰流畅,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和启发。
首先,教师需要深刻理解单元的语文要素。因为即使是同一个语文要素,在不同的学段也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学生掌握的程度不同,教师应根据学段进行拔高或降低。
第二,教师需要抓住重点解读单篇课文。每篇课文可以解读的资源都很多,教师要围绕语文要素找到重点内容展开讲解,讲课才能详略得当。
第三,教师要学会分析课文练习和提示,因为教材不只是由课文组成的,课后的练习和提示也很重要,借此可以把握重点。第四,教师要理清课文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学方式才能灵活多变,传递给学生学习方法。
这一点给我了很深刻的感受,一堂好的课应该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当下学习程度的充分把握上展开的。根据学生当下的学习程度给予适当的指导,才能带给学生“稍微跳一跳,就能摘到的知识果实”,激发起他们最大的学习兴趣。
最后,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不能把所有的教学重心都放在课文上,要给予其他内容的充分重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单元语文要素最主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是建立在学生能够理解语句意义,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表达效果的基础上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课文的方法。是教师对不同学段教学任务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是对教学设计的不断打磨。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教师对单元语文要素的深刻把握和灵活教学将使学生在不同的学年段依次能掌握预测、提出问题、提高速度的学习方法。另外,深入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价值夯实基础,然后认真研读课后练习,才能把握教学重点,从而将各个学年段的教学任务落实。通过武凤霞老师两个多小时的精彩授课,让我们更好更快地解读新教材,把握语文教学的中心主旨,也更加明白今后教学的方向,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贰』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落实听说读写的训练
1、听的能力的培养。听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接受知识的手段,听是说读写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听的能力的训练。要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排除干扰。要循序渐进、经常训练。
2、说的能力的培养。叶圣涛把说的能力培养提高到“枢纽的地步”,认为它能带动整个语文教学的进行,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要强化说话训练,做到读说结合。听说结合,看说结含,想说结合,做说结合。写说结台,评说结合,使说的训练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3、读的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书写、计算、观察和表达总称为学习技能的五把刀子。阅读能力的高低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关键。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要教会阅读方法,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要培养阅读速度。在训练中,从时间上要课课有读的训练,从形式上要朗读、默读、背诵等互相交替。从质量上要注意速度、理解和记忆。
4、写的能力的培养。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训练。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处理好几个关系:①读与写的关系——由读写脱节,读多写少转变为多读多写。以读带写。以写促读。②写与改的关系——不是多改少写,而是由学生多写。教师少改,发展到学生多写自改,培养自改能力。命题作文与多种形式作文的关系——命题作文是一种写作形式,不是唯一的形式。写作训练形式应当灵活多样。如命题作文,非命题作文(仿写、改写、扩写、续写、整理材料写、写日记、写j立用文等),分解写作练习(写景、写人物外貌、写场面、写对话等)。
『叁』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探究学习的听说读写能力
探究学习的听说读写能力 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并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紧紧抓住这四个环节,对学生加强训练,才会使学生的综合性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以加强。同时,我们要优化学习环境,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的教育体系。在丰富多彩的综合活动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前几年,有语文老师曾感慨:语文教学怎么了,我们教出来的学生连最简单的与人交流都不会,语文已经走进死胡同。时代迫切呼唤语文改革,于是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大家的视线,并且势头强劲。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呢?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呢?这些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此谈谈看法。所谓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全面素质的综合发展为目标,通过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整合语文学习资源,构建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发展的活动。它具有以下特点。 1.实践性。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实践,学会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综合性学习命题的中心是活动。题目大多会设置特定的情境,考查学生开展语文活动完成实际任务的能力。实践经验是学生解题的主要依据。 2.语文性。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是基于“生活处处有语文”这一“大语文观”的。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论述,我们可以找到对于“语文”这个关键词的解读。那就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这就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概念中“语文”一词的内涵,也就是说语文最终的目的就是服务生活。 3.综合性。有两个层面的综合:一是学科内的综合,即综合运用多种语文知识和能力,去解决综合性的语文问题;二是学科间的综合,即以语文学科为主,进行跨学科的渗透。语文学科是解决其他学科的基础工具,而语文综合性的学习同样需要其他学科的支持。学科渗透能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促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4.开放性。主要指题型的灵活性和答案的不唯一性。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可多角度切入,形式限制少。答案不作统一规定,鼓励有创意的设计和表达。新课程改革中添加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挑战,而且综合性学习这一板块近几年在中考中一直处于强劲态势。不少学校虽开展了综合性学习活动,但未能做到人人都有具体的工作的任务,所以有的同学无亲身感受,写不出活动的目的、主题、步骤;有的学生虽参加,也有具体的任务,但不去思考,不去探究,没有形成自己的能力。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一定要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语文学习的直接经验与感受而开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发展,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真正体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更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得到全面锻炼。 1.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听的能力,要让学生听懂说话者要表达的意思,所谓听琴听声,听话听音。要培养学生与人交往时能听懂言外之意的能力。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目:小丽很爱干净,早上进教室到座位上,拿面纸把桌子凳子擦了一遍,随手将纸扔在地上,同桌见了说:“小丽,你可真讲卫生呀。”如果你是小丽该如何回答。如果同学们在审题时就字面理解的话肯定会说:“是呀,我的优点就在这。”那就答错了。正确答案是:“对不起,我知道错了。”因为她的同桌说的是反话,要听懂言外之意。可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听是首要的。 2.说。培养说话能力就是让学生在与人交流中能够正确简明流畅婉转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地表达会让你事半功倍,反之,不正确地表达会让你功亏一篑。说是一门学问与艺术,如何让学生说得正确,说得生动,说得简明,说得流畅,说得婉转……这是不少语文老师觉得困难的事。要让学生大胆地说,就要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是一条恒之有效的途径。开展贴近学生综合的实践活动更有助于“说”,每一活动的实践,都是自己的一次努力,一次体验,一次获得,说自己心中的东西,比说什么都容易。例如学校处理垃圾就一个办法———焚烧。垃圾焚烧时那刺鼻的气味、那熏人的烟让学生深恶痛绝。对此,我就发动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深受其害的学生个个慷慨激昂,谈自己的感觉,谈环保的重要性,最后形成书面文字递交给校长,反映学生对焚烧垃圾的反感,提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应该说这个活动很成功。让学生说自己熟悉的事,才能激发学生说潜能,培养学生的说的能力。 3.“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读的能力其实就是让学生读材料,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归纳有效信息,或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思有路,路识斯真。”读一篇课文后目的就是要“识斯真”。不读是不行的。有文化的人称为“读书人”,可看出“读”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说明知识从读中来。从读中领悟归纳总结。 4.“写”。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很多写作的素材。
『肆』 如何培养孩子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
什么是语文?叶圣陶先生的说法是: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语与文密不可分,不可偏指,所以称为语文。然而语文又来源于生活,故在教学生学语文时,还要让学生联系生活会用语文。 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我国小学教育的种种弊端已日益显现。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学问题尤为突出,从小学到中学,语文授课时间最多,投入精力最大,而教学效果却不理想,少、慢、差、费一直是困扰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问题。 因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实施之际,讨论语文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是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应然取向,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为改变语文教学不良现状,一大批语文教师从素质教育要求着眼,身体力行,锐意改革,为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关于有效教学,仁者互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 现在的语文教学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少,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我认为跟教师没有语文意识,或者说没有较强的语文意识有很重要的关系,可以说教师是否有语文意识已成为制约语文教学质量的瓶颈。 什么是语文意识?它是我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谋篇布局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一句话,就是对如何运用语文的一种自觉。语文意识的养成就是正确的语文习惯的培养和形成的过程。 在平时的教学、教研实践中,我不断地提醒自己要有较强的语文意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语文教学要摈弃功利,褪尽修饰,删繁就简,回归常态。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简简单单的语文教学境界,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语文教学应该走在语文路上,将视野对准语文的本体,把握语文的实质,彰显语文的价值,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语文意识?还是以读为例。对一个具有高度语文意识的教师来说,教授一篇课文,就不仅要使学生搞清楚课文写了什么,而且要搞清楚它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么写有什么好处,换一种写法行不行,效果有什么不同。有没有这个语文意识,语文学习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有这个意识,语文学习的效果就好,进步就快。没有这个意识,收获就少,进步就慢。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偷,这些名言都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阅读过程是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阅读给人以智慧,给人创造力。著名美术家吴为山说过:读书的宗旨是使自己进步,恰如聆听大智大哲大贤教诲。教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加以方法上的指点。在教师指导和推荐下,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阅读就仿佛是一粒火种,只要时机适当,足以点亮人们心中的那一盏灯。因此,我们要注意鼓励学生。难以想象,一个只读课本的学生长大了会怎么样,至少他的心灵之河不会有丰沛的水源。所以,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力争读透适合自己的优秀书籍。 我们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文字,掌握技巧,从而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使鉴赏活动成为他们的自觉修养过程。
作为一名学生,能独立阅读非常重要。而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和家长问卷调查,我了解到中高年级学生阅读现状不容乐观。经过反复构思,我设想了一套量化表格,由阅读规划表、阅读摘抄卡、天天阅读登记表等组成。动员家长参与, 适时给学生布置具体的阅读任务,开展读书竞赛活动、诵读活动等,制订有效的奖励机制。
三、注意作文教学的过程性指导 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应该是构思、起草、修改和成文的过程。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比较注重写作前的启发和写作成文后的评价与反馈,对于写作过程中的其他环节的指导还不深入。学生作文兴趣普遍不高,作文的质量不够理想,从教师这一块来看,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即过程性指导。因此,要改变现在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要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也就是说,作文,要把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与学生的写作实践进行面对面的碰撞,在学生的思维上产生影响。那么,这其中有哪些可以运用的方法呢?举例如下: (1)注重两记。坚持让学生写好两记,即日记和读书笔记,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并积累写作素材。 (2)现身说法。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以下水作文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学生交流自己在写作过程中获得的感受和体会,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得到教训。 (3)典型展示。让学生在和别人交流写作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中形成对写作过程的正确认识。注重评优激励,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4)放大细节。对写作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进行铺演和解剖,让学生在放大的镜头中发现问题,在反复的历练中揣摩要领,领悟规律。 (5)现场提升。让学生在修改和调整中获得过程性的体验,在动态比照中获得强烈的学习刺激,鼓励合作,提高作文质量。 总之,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想真正地发挥效用,发挥老师的导师功能,就一定要想办法去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而不能只是讲孤立的知识,悬空的技巧。
四、持之以恒抓写字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培养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从修订大纲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写字,强调打好基础,包括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画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体现了加强写字,提高写字质量的指导思想。同时我个人认为美好的字体可以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 现代人不可能像汉朝书法家张芝那样天天洗砚台,把池塘水洗黑了,更不可能像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单身居寺楼一练就是三十年。眼下的孩子几乎全是独生子女,教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坚持有效地练字,至关重要。而练字比较枯燥、乏味。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为了让学生学好,必须使他们好学。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充分说明了兴趣的地位和作用,本人尝试了以下几种激趣法,效果较好: (1)天天书法展评。利用教室墙壁,精心设计一片学生作品展评空间。统一用田字簿纸张,学生每天张贴一张,字数不作要求。 (2)设立优秀榜,进步榜。采用自评、集体评价的方式,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并奖励作业本、钢笔等。 (3)目标预设与评价。每周学生结合实际,给自己制定短期目标,如写好基本笔画、写端正字、调整好字的大小等,一周结束作总结评价,从而制定下周目标。坚持下来,学生就能体验到这种过程的快乐,并收获成功。 全力推进教育改革,大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新世纪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实践证明,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听说读写能力,遵循教学规律,加强学法指导,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正确的语文观是理解与落实《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标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实践中,要真正做有心人。把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作为自身教学的目标,在读写之间寻找结合点,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为母语的传承、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