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问如何做控制计划
控制计划是一份用以描述生产作业工艺流程并定义确保制造出高质量产品的控制方法的回文件。控制计划答在整个产品寿命周期中使用,它是动态文件,反映当前使用的控制方法和测量系统。控制计划是APQP重要输出。控制计划主要针对产品/过程特殊特性的控制
大小: 137KB
所需下载次数:1下载说明注册为会员,可拥有1个下载次数(大约可下载1个资料),若下载后对资料评价可获0.5个下载次数。
免费注册每成功上传一个资料可获赠3个下载机会。立即上传培训资料
『贰』 请问PPAP中提交的控制计划是生产控制计划还是试生产控制计划最好能简单说明下缘由或参照标准.谢谢..
PPAP提交的控制计划从根本上说是试生产控制计划,PPAP经过客户批准以后才能转为批量生专产,转为批量生产之后,当属时PPAP时提交的控制计划才能转为生产控制计划,即使可能两份控制计划内容基本相同,但所属的阶段不同,意义也不同。
经过我查询五大工具手册,试生产控制计划在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输出,是产品和过程确认的输入。在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因为前期在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后期产品基本已经定型或需轻微改动,在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通过三件或五件或者更多点的小批量生产,对设计生产过程进行验证、改进,这是试生产控制计划的作用。
『叁』 品质培训教材
员工质量意识培训资料质量意识讲义的展开
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说一下品质意识方面的东西。
大家可能对品质理论听的太多,也可能没记住什么东西,毕竟大家和我一样都不是研究理论的,对这些枯燥的理论也不是太感冒。
那我们就变换一种方式,从大家切实关心的问题出发,来共同探讨一下质量的回答。
今天也谈不上什么培训,我也不是老师,并不比大家知道更多,但又可能比大家多知道一点,那么就把这一点端出来,一起来品尝一下品质的味道。
今天的这个资料的内容是我工作这几年的经验总结,不成系统,只希望抛砖引玉,能给各位一个引导,想想我们公司实际工作中是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或者那些东西没有做到位(包括领导者和个人的工作行为)
回到正题:
第一张幻灯片:我想以提问的方式来展开,那么就把这个资料定义为“探求质量的回答”。
第二张幻灯片:
这些问题是大家可能密切关心的“质量是什么?”、“质量是怎么来的?”“质量关我什么事?”“QC老找我的麻烦?”“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
这一系列的问题也可能是我们工作中时常考虑的。那么质量是如何来回答的呢?
先看一下“质量”这个字眼。
第三张幻灯片:
从结构上,质是“厂”头 一个 “+” 号,底下是一个“贝”,我们可以把厂看作是我们公司,贝是古代的货币,那么要建立“质” 必须有贝作支撑,这里引申为成本的概念。“量”既是“数量”也是“监视测量”的含义。
那么综合起来考虑,在我们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是需要靠有市场的产品并且对产品实现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努力的控制成本,才能实现利润。 企业的发展这个方式方法也是最基本的。
第四张幻灯片:
“究竟什么是质量?”还要从其定义出发:ISO9000中的定义: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这里强调一下“固有特性”和“要求”。
“固有特性”是指 事物或产品本身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例如我们公司的电池能够提供稳定的电源,其本身能够能充放电,容量等就是它的固有特性。
和固有特性相对的就是“赋予特性”,它不是事物固有的,是后来人为定义上去的,如电池的价格等。
这两个特性有时候可以相互的转化,例如有的服务行业要求有及时性,送货的及时性是物流行业的一个固有特性。
关于“要求”: 明示的 隐含的 或者必须履行的 需求或者期望。
明示的是需要规定下来,例如在合同或者采购协议,针对产品来说一些尺寸的规格等就是明示的要求。
隐含的是不需要特别的规定,是一种常理或者一种常规的做法。
必须履行的:是指 法律法规的要求 或者一些强制性的要求。如食品需要符合食品安全法等。
对于“要求”,我个人还有一个看法:
针对体系本身的,这个9000体系是西方发达国家在企业达到一定管理水平的时候提出的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
所以变相的 “质量也可以定义为:质量是满足发达国家相关要求的一组固有特性的水平。”
第五张幻灯片:
看一下这个质量环,首尾相接:质量是可以测定的、质量无所不在、质量可以学到。
质量是可以测定的:
1:很多企业现在都实施目标方针管理,并且目标在制定上有一个原则就是是可以测量的,任何的目标的设定最好能够去量化。因为模棱两可的目标既实现不了,也不能给人以说服力。
2:监视和测量 只谈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应该是在产品实现(特性)的各个阶段进行,以确认产品要求得到满足。(策划的结果是否得到了满足)
质量无所不在:
1:质量发展的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前面的2个阶段不多说,就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进行一下说明: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管理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实现相关方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从TQ“C”到TQ“M”更突显了“管理”的重要。
2: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原则的一个内容,全员参与,包括高层 中层 基层和一线的员工共同参与到质量管理之中。
3:ts16949。这个体系综合了QS9000 AVSQ VDA 精益生产等等方面的精华,从人力、设备、环境、信息到产品、内外部顾客,供方,从管理者到基层员工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如:对影响产品质量的人员(作业者或QC)提出能力的要求。我们公司的作业员要持证上岗 并且还要不断进行考核和培训。
质量可以学到:
1:在管理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模式,如六西格玛管理,TPS精益生产,或者同行业先进的管理方法。
2:在个人方面:我们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择业要做质量管理方面,(有个质量人的说法啊)就要学习质量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当然不管是企业行为或者是你的个人行为,学不是简单的模仿,学以致用是要到达的目的。
第六张幻灯片:
这个幻灯片的内容也是我自己的总结。(对与不对,大家就不要追究了啊)
我把它定义为质量三步曲,并不是朱兰三部曲啊。
一个旋转的楼梯,台阶下面是“思维质量”,台阶上面是“行为质量”,最上面是“结果质量”。
这个楼梯呢,也不是直上直下的,有些旋转。寓意是,走的路并不是直来直去,会有很多弯路要走,才能到达目的地。
那么就这三步曲进行逐一的展开:
第七张幻灯片:“我们该怎么思维?思维什么?”
罗列了很多的词汇:方针、政策、策划、资源、过程、培训......
1:方针
每个企业都会有一个方针,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总体指挥思想和方向。如我们企业的方针是:顾客满意,质量第一、求实创新,持续改进。质量方针在体系要求方面 可以写进质量手册,并且方针还要让企业全员都能够了解熟悉。
2:政策
和方针紧密的结合,不谈政府行为,也有它阶级性的一面,也是一个根本。不多说,我们每个人可以去体会,我们公司对各个管理层次的政策行为。
3:策划
PDCA循环,也叫戴明环,计划、执行、检查、行动。这个也是质量管理活动的一个精髓原则,任何的质量行为都可以按照这个进行。那么策划这个阶段非常重要,没有策划,行动就会忙无目的。
听起来这个词汇和大家有些发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策划,比如买一件衣服,你要事先想 要花多少钱,什么样的牌子,款式 颜色,等等,这些 就是你买衣服做的策划。只要有人为的行动,我们就要策划。
在质量上,更需要策划。如 产品实现过程,过程之间等等。
4:资源
资源有很多 如设备、原材料、劳动力、信息、厂房,社会环境的应用也属于资源的范畴。制造业就是整合这些资源的综合经过管理手段来实现利润。
5:过程
输入 过程 输出 任何一个行动都可以归纳为这个模式。每个过程还可以包含子过程。任何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动作我们都可以认为是一个过程。
产品实现过程 如技术部的产品开发 生产部的生产步骤
支持过程 如采购 管理部的人员招聘等
6:供方 客户
这两个部分是一前一后,在质量体系中有2个原则,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和 与供方的互利的关系
这也是2个关注。
供方 可以是内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内部供方就是上道工序。人机料法环各因素的提供者都是供方。
客户:也可以是内部和外部,内部顾客就是下道工序当然 老板也可能是客户,部门之间也可以相互为顾客,视接受一件事物的归口。最大的客户就是社会或政府,因为我们首先要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
如我们的废液的排放要符合天津环保局的相关污水处理的规定等。
7:要求。前面已经讲到了。不多说了。
8:领导
有时候我们还可能思考我们的领导,这个是一个组织内部经常谈起的,某个领导如何如何,体现的是一个团队的凝聚力。
9:目标
大家都切身体会过目标,比如我们每个人的日产量就是个人的工作目标。达成率等。
对于目标不给大家说太多的理论,只要大家要明白本部门的目标是什么就可以了。
10:标准
标准是标准化行动的产物。
每一项活动都要有标准作为衡量的标尺。
11:关键质量特性
这个是产品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也是我们日常质量工作最最关心的一个部分。
特殊特性可以理解为 如果某项性能超出了规定的要求(负面的影响),会造成整个产品失去其功能或者对安全有致命的影响。
如电池的容量,内阻都是关键质量特性
12:职责与义务
这个很好理解。
俗话说干什么吆喝什么,你日常工作中只要做你应该做的事情就可以。
13:培训 最后说找个
实际这个也是一个行为。但是我们要提前思考。
“始于教育终于教育”是日本人石川馨的名言。
我不喜欢“教育”这个词。感觉还是培训好一些。对于品质人员、基层作业员(特别是关键质量特性工序——关键工序),特殊岗位人员,都要进行培训并且考核合格上岗。
得到了工资
这个也是“我们思维什么?”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回答。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为了生活质量。
以上这个都是我们思维的,我只总结这些,大家还可以展开,继续深入。
第八张幻灯片:
我们该怎么行为?
也是罗列几个词汇。控制计划,工艺要求,作业指导书,士气,设备维护、自检互检专检、及时报告、改进方法、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现场5S 做好标识
也是逐个的解释一下:
1:控制计划
在坐的组长更要应记住这个控制计划,控制计划描述了过程的每阶段所需的控制措施。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方法措施的实施。
2:工艺文件
这个和我们日常工作最直接,每生产一个型号都要查看工艺文件,它上面规定了产品所需要的步骤,以及尺寸外观性能方面的要求。并且规定了其公差的要求。是产品策划的直接结果。
3:作业指导书
是控制计划后做出来的,它教会我们该怎么做,如何做。
4:士气
很重要。
我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不要把你不好的情绪带到你的工作中”。也是工作中需忌讳的。
我们不妨举个例子:
在去年春节前夕,多少人为了不能回家,而情绪低落,在座的各位可以想一下自己当时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一个人在节假日来临前夕情绪是最高涨的,也是最没有心情工作的时候。
一周之中,是形成了一个两端低中间高的曲线。
另外一个方面:激励比任何的惩罚更有效,最廉价的奖励就是依据表扬的话。
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因为人有这种被肯定的心理需求。(科学行为理论稍微展开一下)
所以建议每个组长,你的员工犯了错误不要一味的埋怨,一句安慰的话 比任何的惩罚和警告更有效,不妨一试,也是你管理能力的一个提高。
5:设备维护
生产制造业没有了设备一切都不能实现,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胳膊和两条腿。
这两个零件要是废了,你想你还能做什么?
所以设备要保养。
设备维护有1:预防性维护 和预见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是对设备最基本要求的执行,如备件啊,加润滑油啊。
预见性维护是需要对日常的SPC结果进行分析,在我们公司 这个工作有工程师来完成,和大家不是直接就不说了。大家只要做好 设备指导书中 的注意事项就OK了。
6:自检互检专检
质量管理制度上称作 三检制
自检就是自己检讨自己的工作成果。互检上下工序或者同类工序不同操作者相互检讨。专检更多是有QC完成。
7:及时报告
义务与职责提前说了一下。这个及时报告也是你的职责,体现的是质量管理的一个职能。这里我们把塔看做是实际行动中的一项。
即使是出现了很小的问题,只要是你不能解决的,都要及时上报你的领导或者现场工程师,避免出现大的隐患。
8:改进方法
永恒的话题,改进永无止境。
每个人都思维发挥一下,你的工序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并提出来。
9:第一次就把事情作对
这里我那这句话拿出来放在这里可能有些不妥,但是找不到更合适的归类。
这句话是美国质量学家克劳氏比先生的名言,零缺陷的指导思想。
我们知道 第一次就把事情作对是最经济的。
特别要说的是,希望大家把这句话当作以后的生活工作自己的行为标准吧。对你个人是有帮助的。
10:现场5S
这个工作大家每天都做,整理整顿清理清洁 习惯。
前4个S是行动方面的也是务实的;后面的习惯是务虚的,是前面4S的直接行为结果。
我用一句话理解5S:工厂的“做家务事”式管理。你没有第二次机会去建立第一印象。
11:做好标识
相当重要。也可以是看作看板管理的一个内容,其目的就是给别人和自己一个比较清楚的信号。
对产品状态的标识避免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设备状态的标识避免设备的误用和混用。等等。
那么到现在 前面的两部曲已经说完了。
从思维到行动,希望大家都要以一个准则来约束自己,多想一些为什么,为了好的结果,或者说有质量的结果去努力行动。
下面我们来说一下结果质量:(第九张幻灯片)
不言而喻,前面的你做好了,或者努力了,自然上帝(企业,客户,你自己的良心)就会垂青于你。
最后一张幻灯:我用了一些人物来比喻“你眼中的质量人”
医生:包含2个角色
治病的医生
保健医
警察:也包含2个角色
抓小偷的警察
火警
全能战士:(哪吒的形象)
在你眼中 我们公司的这个品质部的同事处于什么角色,大家去自己思维吧。
谢谢大家!
『肆』 ERP培训资料
ERP基础知识
ERP初阶(一):走近ERP
引子
当今时代,在全球竞争激烈的大市场中,无论是流程式还是离散式的制造业,无论是单件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少品种重复生产还是标准产品大量生产的制造;制造业内部管理都可能遇到以下一些问题:如企业可能拥有卓越的销售人员推销产品,但是生产线上的工人却没有办法如期交货,车间管理人员则抱怨说采购部门没有及时供应他们所需要的原料;实际上,采购部门的效率过高,仓库里囤积的某些材料10年都用不完,仓库库位饱和,资金周转很慢;许多公司要用6~13个星期的时间,才能计算出所需要得物料量,所以订货周期只能为6~13个星期;订货单和采购单上的日期和缺料单上的日期都不相同,没有一个是肯定的;财务部门不信赖仓库部门的数据,不以它来计算制造成本……
不能否认,以上这些情况正是我们大多数企业目前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然而,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又能有什么有效的办法来解决它呢?――事实是,在中国的企业界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的时候,国外的ERP/MRP II的软件厂商早已悄然地走进了中国市场,并随着时间的推移,ERP开始逐渐被中国的企业界、理论界所认识。
ERP现象
到了现在,只要我们随手翻翻有关管理、信息技术方面的报纸杂志,就会有大量的、各式各样的MRP II/ERP广告和相关报道跃然纸上。就在人们还在为到底什么是ERP而感到困惑的时候,新一代的像"电子商务时代的ERP"、"iERP"等概念又不断地迎面扑来。
事实上,ERP所能带来的巨大效益确实对很多企业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据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学会(APICS)统计,使用一个MRP II/ERP系统,平均可以为企业带来如下经济效益:
1.库存下降30%~50%。这是人们说得最多的效益。因为它可使一般用户的库存投资减少1.4~1.5倍,库存周转率提高50%。
2.延期交货减少80%。当库存减少并稳定的时侯,用户服务的水平提高了,使使用ERP/MRP II企业的准时交货率平均提高55%,误期率平均降低35%,这就使销售部门的信誉大大提高。
3.采购提前期缩短50%。采购人员有了及时准确的生产计划信息,就能集中精力进行价值分析,货源选择,研究谈判策略,了解生产问题,缩短了采购时间和节省了采购费用。
4.停工待料减少60%。由于零件需求的透明度提高,计划也作了改进,能够做到及时与准确,零件也能以更合理的速度准时到达,因此,生产线上的停工待料现象将会大大减少。
5.制造成本降低12%。由于库存费用下降,劳力的节约,采购费用节省等一系列人、财、物的效应,必然会引起生产成本的降低。
6.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员减少10%,生产能力提高10%~15%。
此外,近年来ERP市场的飞速成长也显示出了它的巨大发展潜力: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中国的MRP II/ERP行业自1995至1997年均增长速度约为27%,而1998年增长速度竞高达35%左右(不包括财务软件),市场销售额达到了4.2亿元。1999年由于亚洲金融风暴滞后效应等因素的影响,ERP市场有较大的回落。但随着财富论坛在上海的成功召开,中美WTO协议的最终签署,使得大多数无论是中资还是外资企业,都坚定了进一步投资的信心。这使得99年下半年以及2000年的ERP市场又重现商机。而来自香港大公报的消息预计,未来两年我国的ERP软件产品市场将达一百亿元左右。据统计,目前中国注册企业约有一千一百万家,其中10%为大型企业,在南方企业中,约有半数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有采用和购买ERP产品的计划,但中小型企业较少,而北方企业购买ERP产品则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从整个国际上的情况来看,据美国权威市场预测研究机构AMR Research宣布,全球ERP市场在近五年内将以年综合增幅37%的速度发展。1998年全球ERP市场总收入达148亿美元,到2002年这一数字将增至520亿。
由以上的数字可以看出,ERP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都掀起了一场关于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的革命。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在MPR II还没有被中国的企业界人士所完全认可之前,它却已经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一跃发展成为现今的电子商务时代下的ERP。可见,这一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正在以一种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中国的企业中如火如荼地被应用和发展起来了,它无疑给我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奋力搏击的众多企业注入了新的血液。因此,为了我们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这一新的管理工具,很有必要先对ERP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ERP初阶(二):ERP概念与历程
3. 信息技术对资源管理作用的阶段发展过程
计算机技术特别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甚至对改变管理思想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管理思想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互成因果的环路。而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已在企业的管理层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信息技术最初在管理上的运用,也是十分简单的,主要是记录一些数据,方便查询和汇总,而现在发展到建立在全球Internet基础上的跨国家,跨企业的运行体系,初略可分做如下阶段:
A. MIS系统阶段(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记录大量原始数据、支持查询、汇总等方面的工作。
B. MRP阶段(Material Require Planning)
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产品构成进行管理,借助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及系统对客户订单,在库物料,产品构成的管理能力,实现依据客户订单,按照产品结构清单展开并计算物料需求计划。实现减少库存,优化库存的管理目标。
C. MRPⅡ阶段(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ning)
在MRP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系统增加了对企业生产中心、加工工时、生产能力等方面的管理,以实现计算机进行生产排程的功能,同时也将财务的功能囊括进来,在企业中形成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闭环管理系统,这种管理系统已能动态监察到产、供、销的全部生产过程。
D. ERP阶段(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进入ERP阶段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企业级的管理系统更为成熟,系统增加了包括财务预测、生产能力、调整资源调度等方面的功能。配合企业实现JIT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生产资源调度管理及辅助决策的功能。成为企业进行生产管理及决策的平台工具。
E. 电子商务时代的ERP
Internet技术的成熟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增加与客户或供应商实现信息共享和直接的数据交换的能力,从而强化了企业间的联系,形成共同发展的生存链,体现企业为达到生存竟争的供应链管理想。ERP系统相应实现这方面的功能,使决策者及业务部门实现跨企业的联合作战。
由此可见,ERP的应用的确可以有效地促进现有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要求,它的导入,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ERP初阶(三):MRP基本原理
ERP是一个庞大的管理信息系统,要讲清楚ERP原理,我们首先要沿着ERP发展的四个主要的阶段,从最为基本的六十年代时段式MRP原理讲起。
基本MRP的原理
我们都知道,按需求的来源不同,企业内部的物料可分为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两种类型。独立需求是指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由企业外部的需求来决定,例如,客户订购的产品、科研试制需要的样品、售后维修需要的备品备件等;相关需求是指根据物料之间的结构组成关系由独立需求的物料所产生的需求,例如,半成品、零部件、原材料等的需求。
MRP的基本任务是
(1)从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独立需求)导出相关物料(原材料、零部件等)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相关需求);
(2)根据物料的需求时间和生产(订货)周期来确定其开始生产(订货)的时间。
MRP的基本内容是编制零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然而,要正确编制零件计划,首先必须落实产品的出产进度计划,用MRPⅡ的术语就是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ction Schele,MPS),这是MRP展开的依据。MRP还需要知道产品的零件结构,即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BOM),才能把主生产计划展开成零件计划;同时,必须知道库存数量才能准确计算出零件的采购数量。
因此,基本MRP的依据是:
(1)主生产计划(MPS);
(2)物料清单(BOM);
(3)库存信息。
ERP初阶(四):MRP基本构成
一、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ction Schele, 简称MPS)
主生产计划是确定每一具体的最终产品在每一具体时间段内生产数量的计划。这里的最终产品是指对于企业来说最终完成、要出厂的完成品,它要具体到产品的品种、型号。这里的具体时间段,通常是以周为单位,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是日、旬、月。主生产计划详细规定生产什么、什么时段应该产出,它是独立需求计划。主生产计划根据客户合同和市场预测,把经营计划或生产大纲中的产品系列具体化,使之成为展开物料需求计划的主要依据,起到了从综合计划向具体计划过渡的承上启下作用。
二、产品结构与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 BOM)
MRP系统要正确计算出物料需求的时间和数量,特别是相关需求物料的数量和时间,首先要使系统能够知道企业所制造的产品结构和所有要使用到的物料。产品结构列出构成成品或装配件的所有部件、组件、零件等的组成、装配关系和数量要求。它是MRP产品拆零的基础。举例来说,下图是一个大大简化了的自行车的产品结构图,它大体反映了自行车的构成:
图1 自行车产品结构图
当然,这并不是我们最终所要的BOM。为了便于计算机识别,必须把产品结构图转换成规范的数据格式,这种用规范的数据格式来描述产品结构的文件就是物料清单。它必须说明组件(部件)中各种物料需求的数量和相互之间的组成结构关系。下表就是一张简单的与自行车产品结构相对应的物料清单。
三、库存信息
库存信息是保存企业所有产品、零部件、在制品、原材料等存在状态的数据库。在MRP系统中,将产品、零部件、在制品、原材料甚至工装工具等统称为“物料”或“项目”。为便于计算机识别,必须对物料进行编码。物料编码是MRP系统识别物料的唯一标识。
①现有库存量:是指在企业仓库中实际存放的物料的可用库存数量。
②计划收到量(在途量):是指根据正在执行中的采购订单或生产订单,在未来某个时段物料将要入库或将要完成的数量。
③已分配量:是指尚保存在仓库中但已被分配掉的物料数量。
④提前期:是指执行某项任务由开始到完成所消耗的时间。
⑤订购(生产)批量:在某个时段内向供应商订购或要求生产部门生产某种物料的数量。
⑥安全库存量:为了预防需求或供应方面的不可预测的波动,在仓库中经常应保持最低库存数量作为安全库存量。
根据以上的各个数值,可以计算出某项物料的净需求量:
净需求量=毛需求量+已分配量- 计划收到量-现有库存量
ERP初阶(五):七十年代闭环MRP
60年代时段式MRP能根据有关数据计算出相关物料需求的准确时间与数量,但它还不够完善,其主要缺陷是没有考虑到生产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和采购的有关条件的约束。因此,计算出来的物料需求的日期有可能因设备和工时的不足而没有能力生产,或者因原料的不足而无法生产。同时,它也缺乏根据计划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对计划进行调整的功能。
正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MRP系统在七十年代发展为闭环MRP系统。闭环MRP系统除了物料需求计划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也全部纳入MRP,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
一、闭环MRP的原理与结构
MRP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一个现实可行的主生产计划。它除了要反映市场需求和合同订单以外,还必须满足企业的生产能力约束条件。因此,除了要编制资源需求计划外,我们还要制定能力需求计划(CRP),同各个工作中心的能力进行平衡。只有在采取了措施做到能力与资源均满足负荷需求时,才能开始执行计划。
而要保证实现计划就要控制计划,执行MRP时要用派工单来控制加工的优先级,用采购单来控制采购的优先级。这样,基本MRP系统进一步发展,把能力需求计划和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环形回路,称为闭环MRP,
因此,闭环MRP则成为一个完整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
二、能力需求计划(Capacity Requirement Planning, CRP)
1、资源需求计划与能力需求计划
在闭环MRP系统中,把关键工作中心的负荷平衡称为资源需求计划,或称为粗能力计划,它的计划对象为独立需求件,主要面向的是主生产计划;把全部工作中心的负荷平衡称为能力需求计划,或称为详细能力计划,而它的计划对象为相关需求件,主要面向的是车间。由于MRP和MPS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所以资源需求计划与能力需求计划之间也是一脉相承的,而后者正是在前者的的基础上进行计算的
2、能力需求计划的依据
①工作中心:它是各种生产或加工能力单元和成本计算单元的统称。对工作中心,都统一用工时来量化其能力的大小。
②工作日历:是用于编制计划的特殊形式的日历,它是由普通日历除去每周双休日、假日、停工和其它不生产的日子,并将日期表示为顺序形式而形成的。
③工艺路线:是一种反映制造某项"物料"加工方法及加工次序的文件。它说明加工和装配的工序顺序,每道工序使用的工作中心,各项时间定额,外协工序的时间和费用等。
④由MRP输出的零部件作业计划。
3、能力需求计划的计算逻辑
闭环MRP的基本目标是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因此在编制计划时,总是先不考虑能力约束而优先保证计划需求,然后再进行能力计划。经过多次反复运算,调整核实,才转入下一个阶段。能力需求计划的运算过程就是把物料需求计划定单换算成能力需求数量,生成能力需求报表。这个过程可用图2来表示。
当然,在计划时段中也有可能出现能力需求超负荷或低负荷的情况。闭环MRP能力计划通常是通过报表的形式(直方图是常用工具)向计划人员报告之,但是并不进行能力负荷的自动平衡,这个工作由计划人员人工完成。
三、现场作业控制
各工作中心能力与负荷需求基本平衡后,接下来的一步就要集中解决如何具体地组织生产活动,使各种资源既能合理利用又能按期完成各项订单任务,并将客观生产活动进行的状况及时反馈到系统中,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控制,这就是现场作业控制。它的工作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车间定单下达:定单下达是核实MRP生成的计划订单,并转换为下达定单。
作业排序:它是指从工作中心的角度控制加工工件的作业顺序或作业优先级。
投入产出控制:是一种监控作业流(正在作业的车间定单)通过工作中心的技术方法。利用投入/产出报告,可以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作业信息反馈:它主要是跟踪作业定单在制造过程中的运动,收集各种资源消耗的实际数据,更新库存余额并完成MRP的闭环。
ERP初阶(七):八十年代的MRPII
闭环MRP系统的出现,使生产活动方面的各种子系统得到了统一。但这还不够,因为在企业的管理中,生产管理只是一个方面,它所涉及的仅仅是物流,而与物流密切相关的还有资金流。这在许多企业中是由财会人员另行管理的,这就造成了数据的重复录入与存贮,甚至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
于是,在八十年代,人们把生产、财务、销售、工程技术、采购等各个子系统集成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并称为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系统,英文缩写还是MRP,为了区别物流需求计划(亦缩写为MRP)而记为MRP II。
一、MRPⅡ的原理与逻辑
MRPⅡ的基本思想就是把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最优的角度出发,通过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各种制造资源和产、供、销、财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和控制,使他们得以协调发展,并充分地发挥作用。
在流程图的右侧是计划与控制的流程,它包括了决策层、计划层和控制执行层,可以理解为经营计划管理的流程;中间是基础数据,要储存在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库中,并且反复调用。这些数据信息的集成,把企业各个部门的业务沟通起来,可以理解为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左侧是主要的财务系统,这里只列出应收帐、总帐和应付帐。各个联线表明信息的流向及相互之间的集成关系。
二、MRPⅡ管理模式的特点
MRPⅡ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每一项特点都含有管理模式的变革和人员素质或行为变革两方面,这些特点是相辅相成的。
1.计划的一贯性与可行性
MRPⅡ是一种计划主导型管理模式,计划层次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技术、由粗到细逐层优化,但始终保证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一致。它把通常的三级计划管理统一起来,计划编制工作集中在厂级职能部门,车间班组只能执行计划、调度和反馈信息。计划下达前反复验证和平衡生产能力,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处理好供需矛盾,保证计划的一贯性、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2.管理的系统性
MRPⅡ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把企业所有与生产经营直接相关部门的工作联结成一个整体,各部门都从系统整体出发做好本职工作,每个员工都知道自己的工作质量同其他职能的关系。这只有在"一个计划"下才能成为系统,条块分割、各行其是的局面应被团队精神所取代。
3.数据共享性
MRPⅡ是一种制造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各部门都依据同一数据信息进行管理,任何一种数据变动都能及时地反映给所有部门,做到数据共享。在统一的数据库支持下,按照规范化的处理程序进行管理和决策。改变了过去那种信息不通、情况不明、盲目决策、相互矛盾的现象。
4.动态应变性
MRPⅡ是一个闭环系统,它要求跟踪、控制和反馈瞬息万变的实际情况,管理人员可随时根据企业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迅速作出响应,及时决策调整,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它可以及时掌握各种动态信息,保持较短的生产周期,因而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5.模拟预见性
MRPⅡ具有模拟功能。它可以解决“如果怎样……将会怎样”的问题,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计划期内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采取措施消除隐患,而不是等问题已经发生了再花几倍的精力去处理。这将使管理人员从忙碌的事务堆里解脱出来,致力于实质性的分析研究,提供多个可行方案供领导决策。
6.物流、资金流的统一
MRPⅡ包含了成本会计和财务功能,可以由生产活动直接产生财务数据,把实物形态的物料流动直接转换为价值形态的资金流动,保证生产和财务数据一致。财务部门及时得到资金信息用于控制成本,通过资金流动状况反映物料和经营情况,随时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参与决策,指导和控制经营和生产活动。
以上几个方面的特点表明,MRP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生产经营管理计划体系,是实现制造业企业整体效益的有效管理模式。
ERP初阶(八):九十年代的ERP系统
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竞争空间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80年代MRPⅡ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为90年代怎样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也就随之产生。ERP是在MRP-Ⅱ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给出了新的结构。
1.ERP同MRPⅡ的主要区别
·在资源管理范围方面的差别
MRPII主要侧重对企业内部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ERP系统在MRP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它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企业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并对供应链上所有环节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实验室管理、项目管理、配方管理等进行有效管理。
·在生产方式管理方面的差别
MRPII系统把企业归类为几种典型的生产方式进行管理,如重复制造、批量生产、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按库存生产等,对每一种类型都有一套管理标准。而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为了紧跟市场的变化,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及看板式生产等则是企业主要采用的生产方式,由单一的生产方式向混合型生产发展,ERP则能很好地支持和管理混合型制造环境,满足了企业的这种多角化经营需求。
·在管理功能方面的差别
ERP除了MRPII系统的制造、分销、财务管理功能外,还增加了支持整个供应链上物料流通体系中供、产、需各个环节之间的运输管理和仓库管理;支持生产保障体系的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设备维修和备品备件管理;支持对工作流(业务处理流程)的管理。
·在事务处理控制方面的差别
MRPII是通过计划的及时滚动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它的实时性较差,一般只能实现事中控制。而ERP系统支持在线分析处理OLAP(OnlineAnalyticalProcessing)、售后服务即质量反馈,强调企业的事前控制能力,它可以将设计、制造、销售、运输等通过集成来并行地进行各种相关的作业,为企业提供了对质量、适应变化、客户满意、绩效等关键问题的实时分析能力。
此外,在MRPII中,财务系统只是一个信息的归结者,它的功能是将供、产、销中的数量信息转变为价值信息,是物流的价值反映。而ERP系统则将财务计划和价值控制功能集成到了整个供应链上。
·在跨国(或地区)经营事务处理方面的差别
现在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内部各个组织单元之间、企业与外部的业务单元之间的协调变得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重要,ERP系统应用完整的组织架构,从而可以支持跨国经营的多国家地区、多工厂、多语种、多币制应用需求。
·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差别
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ERP系统得以实现对整个供应链信息进行集成管理。ERP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C/S)体系结构和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支持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电子商务(E-business、E-commerce)、电子数据交换(EDI)。此外,还能实现在不同平台上的互操作。
2.ERP系统的管理思想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即企业不但要依靠自己的资源,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ERP系统正是适应了这一市场竞争的需要,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
·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ERP系统支持都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各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P(LeanProction)”的思想,即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Manufacturing)”的思想。当市场上出现新的机会,而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时,企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
·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流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
至此我们就完成了对整个ERP原理的介绍。当然,ERP仍旧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对于它的最新发展,我们还会在以后的系列中给予详尽的介绍。
ERP初阶(十):ERP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有关ERP的引入是许多企业颇为关注的问题。自从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了第一套MRPII软件以来,MRPII/ERP在中国的应用与推广已经历了近20年从起步、探索到成熟的风雨历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约有700家企业购买或使用了这种先进的管理软件。然而,其应用的效果很不平衡,各个企业差距较大。为此,我们很有必要对整个过程进行一下回顾和思考。
回顾我国的MRP-II/ERP的应用和发展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启动期。
这一阶段几乎贯穿了整个八十年代,其主要特点是立足于MRP-II的引进、实施以及部分应用阶段,其应用范围局限在传统的机械制造业内(多为机床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由于受多种障碍的制约,应用的效果有限,被人们称之为“三个三分之一论”阶段。
在八十年代,中国刚进入市场经
『伍』 六西格玛培训机构如何制作控制计划的流程
一、六西格玛培训机构制作控制计划的一般流程如下:
组织跨功能小组→制作过程流程图→确认CTX’S→确定过程关键输出变量→确定过程关键输入变量→确定控制方法→确定抽样方法→确认测量系统有效性→确定实施担当→确定异常处理程序→控制计划草案出台→评审及修正→批准控制计划→控制计划实施。
二、流程各步骤说明。
1、组织跨功能小组。
跨功能小组的目标是制定高水平的控制计划。小组成员分别来自品质、技术、制造、工程、物控、营业等控制计划涉及到的部门。小组组长一般由技术部或品质部门人员担任。对小组成员的要求为:
①熟悉所要制作控制计划的产品和过程。
②熟悉公司文件体系。
③掌握一定的统计知识,了解SPC。
④醉好有相关的经验。
以上要求并非在小组成立伊始每个组员均能达到;小组成立后需针对进行相关培训,在短时间内提升组员的能力;并对类似的控制计划范本进行解析和传阅,以使组织能尽快进入角色。
2、制作过程流程图。
过程流程图是描绘过程工作状况的一份地图,是我们认识过程、进而对其进行改善的有力工具。它用简单的目视方式表现复杂的过程本身,使分析过程变得相对容易。控制计划就是根据过程流程图来展开,针对流程的各步骤进行控制的。所有在制定控制计划前须制作反映过程真实状况的流程图。这是制订控制计划的基础。
3、确认CTX’S。
CTX’S为客户要求密切相关的关键参数,如关键质量(CTQ)、关键交付(CTD)、关键成本(CTC)等。制作控制计划、对过程进行控制计划、对过程进行控制的醉终目的是为提升过程能力和满足客户要求,因此在制定控制计划时明确客户的关键要求是十分重要的。
4、确定过程的关键输出变量。
过程输出往往较多,我们醉关心的是与客户CTX’S紧密相关的过程输出,对此类输出进行识别和控制是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关键。这类关键输出变量在计划中往往表现为某项产品特性。
5、确定过程的关键输入变量。
根据六西格玛Y=f(x1、x2、x3.......xn)模型,过程输入决定了过程输出,一般而言,过程输入往往非常多,它们综合作用于过程,对过程的影响千差万别。但根据柏拉图法则,仅有“关键的少数”输入变量对过程输出起着决定性影响,大多数输入变量均被归入“次要的多数”中。在六西格玛培训机构改善策略的前几个阶段,已找到“关键的少数”输入变量并将其调整至醉佳水平,在控制计划中需要采用适当方法对其进行控制即可,在制定一个新过程的控制计划时,须采用因果分析等技术对过程的输入变量进行筛选,以确认过程的关键输入变量。
6、确定控制方法。
对于不同性质的控制对象——可能是某一关键输入或关键输出变量,需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比如某些控制对象可能需用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控制,另一些可能需用防错法或统计过程控制方法进行控制。因此,小组需认真研究,找到醉佳控制方法以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
7、确定抽样方法。
在对过程变量进行控制时,根据不同需要,有时采用全数控制,有时综合考虑成本等因素,会采取抽样方式进行控制,如何合理分组,样本容量多大,抽样频率为多少等均需要考虑,并在控制计划中明确下来。
8、确认测量系统有效性。
测量系统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数据的有效性,如果测量系统本身误差太大,导致取得的数据是错误的,控制就不可能取得预期效果,所以在确定抽样方法以后,确认测量系统的有效性是须考虑的。
9、确定实施担当。
任何控制计划的落实均需依赖于人,在确认了控制项目后,需选择适当的担当人员,一般而言,控制项目实施主要由一线作业员和检验员进行。
10、确定异常处理程序。
在制定控制计划时,须考虑到如果控制项目发生异常时如何进行处置,即过程异常采取何种纠正措施。这里的“异常处理程序”可以用一两句直接在控制计划上写明,也可注明为遵照某一专用程序执行。
11、控制计划草案出台。
在完成过程各步骤的控制计划后,控制计划草案即告完成,经过后续的评审、修改及批准,控制计划就成为正式文件。
12、评审及修改。
小组对控制计划草案的讨论、调整、定稿过程。
13、批准控制计划。
经相关高层批准控制计划,该计划即发生效力。
14、控制计划实施。
即依照经批准的控制计划进行过程控制。
张驰咨询认为,有流程的影子就有六西格玛改善的空间。
在制造行业,人们总是聚焦于优化产品的质量;而在服务行业,人们则是聚焦于客户关系。六西格玛对企业的用途总结如下:(减少成本、提高生产率、增加市场份额、保留顾客、缩短周期时间、减少缺陷、改变企业文化、改进产品/服务、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等)
张驰咨询提供六西格玛公开课/线上培训与项目辅导。(六西格玛、精益六西格玛、六西格玛设计)
『陆』 TS16949体系中的控制计划怎么编写
你到网络文库搜索“ISO_TS16949标准中控制计划的制定 ”有下载,很详细的方法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