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农机推广体习培训学习总结
各省辖市农机局、省直管试点县(市)农机局:
按照农业部有关通知要求,为了解掌握农机化技术推广和教育培训工作落实情况,请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总结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大行动、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实施示范推广项目等工作的成效、经验,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下步工作的意见建议。有关要求如下:
一、认真开展有关工作的验收考评
一是做好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绩效考评。要按照《2013年河南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豫农财务〔2013〕46号)和《2013年河南省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绩效考核方案》的要求,认真完成考评工作。二是开展好保护性耕作、水稻育插秧机械化、花生生产机械化项目的验收考评。保护性耕作项目的验收考评以《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规范><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要点>的通知》(农办机〔2011〕36号)为依据(中国农机化信息网“保护性耕作”专栏查阅),省局将于11月下旬起,组织考评组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随机抽查考评,同时听取2014年项目实施准备情况的汇报。请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和花生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验收总结要以项目申报书为依据开展。
二、按要求上报总结报告和相关材料
(一)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总结。承担2013年基层农机推广体系补助项目的县(市、区)按照《2013年河南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对基层农机推广体系补助项目实施情况和实施成效进行认真总结。
(二)农机教育培训大行动工作总结。省辖市及直管县(市)按照《2013年河南省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工作方案》(豫农机科文〔2013〕24号)要求,对教育培训大行动工作开展情况、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和建议进行总结。
(三)农机化技术推广情况报送。省辖市及直管县按照《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情况报送工作的通知》(豫农机科函〔2013〕4号转发)要求,报送《2013年农机化技术推广和教育培训情况统计表》(见附件1),并对推广情况进行分析。
(四)保护性耕作项目总结。
1、省辖市及直管县(市)提交2013年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总结、《2013年保护性耕作开展情况统计表》(见附件2)。各省辖市及直管县要对照省局安排部署的2013年保护性耕作目标任务,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情况进行认真总结,总结内容包括:①2013年保护性耕作推广目标任务完成情况;②主要做法(包括工作部署、政策资金支持、培训宣传、技术服务保障、机具配备及应用等情况,要有数据支撑);③主要成效(包括项目产生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效果和数据);④主要经验(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体会、创新机制等);⑤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及有关建议等。同时请对当地推进保护性耕作的进程作出判断,得出阶段性结论(如:不适合在当地示范推广,适合在当地示范推广,仍处在“四大”传统技术的试验示范阶段,应进入开展持续高产高效技术体系创新阶段,等等)。判断结论要以对下面情况的分析为支撑:实施范围、面积大小、技术路线成熟度、机具(施肥、播种、镇压、深松、秸秆处理机等)成熟度、项目区和非项目区农民认识程度、三减四保一增(减少投入、减少污染排放、减少作业时间,保土、保水、保稳产增产、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效果。
2、2013年正在实施的部、省级保护性耕作项目县(市、区)需提交《2013年保护性耕作项目执行情况统计表》(见附件3)、2013年项目工作总结报告、2013年项目技术总结报告(格式见附件4)、
(五)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和花生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工作总结。
2013年部、省级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和花生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市、县需提交2013年项目工作总结,并填报《2013年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实施情况表》(见附件5)。工作总结应包括以下内容:①基本情况(包括项目立项、经费安排等情况);②主要做法(包括工作部署、资金使用、项目内容、机具配备及应用等情况,要有数据支撑);③主要成效(包括项目产生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效果和数据);④主要经验(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体会、创新机制等);⑤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及有关建议等。
三、总结上报时间要求
请各省辖市及省直管县(市)农机局于11月20日前,按要求将总结报告报送省局科教处,同时发送电子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B. 农机系统 学法心得体会
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要件。然而,实践中源源不断的各类大学生犯罪现象,频频向我们告示:一年一度的“法制教育”课并未让学生们真正懂法,传统的法制教育模式走到了非改不可的尽头。鉴于此,本文拟将从教育学和法社会学视角对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合理性改革予以多维度探索。
一
从社会学角度讲,我国正在融入法治社会。对置身于未来社会的任何一个人,是无法摆脱法律而生存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加入WTO,所有市场主体都得遵循统一的规则或制度,在这种高度规则化的社会里,“法制手段”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现实社会关系中。这意味着,从个体人的日常生活行为到丰功伟业之创造,均离不开一定的法律知识或法律技能。当我们以审思发展和关切生活的态度来判断实践视域时,自然会发现,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学生们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要件。
何为法律素养,简言之,是指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或素质。一个人的法律素养如何,是通过其掌握、运用法律知识的技能及其法律意识表现出来的。法律知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制定法中关于规则的知识,即所谓的法律条文体系;二是法律学问中关于原理的知识,即所谓的法律原理或法律理论。一般意义上的学法、懂法,就是要求既熟知一些基本的法律条文,同时又掌握一定的普遍适用的法律原理。而法律意识,它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 [1] 良好的公民法律意识能驱动公民积极守法。公民只有具有了良好的法律意识,才能使守法由国家力量的外在强制转化为公民对法律的权威以及法律所内含的价值要素的认同,从而就会严格依照法律行使自己享有的权利和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就会充分尊重他人合法、合理的权利和自由;就会积极寻求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和争议,自觉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就会主动抵制破坏法律和秩序的行为。另外,良好的公民法律意识能驱动公民理性守法,实现法治目标。理性守法来自以法律理念为基础的理性法律情感和理性法律认知。法律意识,一般由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理论、法律信仰等要素整合构建,其中,法律信仰是法律意识的最高层次,也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核心。
所谓法律信仰,就是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之为行为的最高准则。“一个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生成相当重要,它是一个国家法治化的关键性要素。正因为如此,伯尔曼的至理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才会广为流传,成为所有崇尚法治的人们确信的一条真理性原则。[2]”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一种认同和依归,其实质是追求法律至上和法律统治。只有信仰法律,才可能守法。法律作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守法仅是法信仰的外在表现形式,守法精神才是法信仰的灵魂。守法精神要求的是主体不仅遵守法律,更重要的是把守法内化为道义上的一种责任和义务,变被迫守法为自愿守法,由强制守法到良心守法,由他律守法到自律守法。
综观人类社会发展史,越是民主化和秩序化的社会,该社会场景下的市民对法律的崇尚和需求就越强。这些市民之所以追求法律(规则)至上,首先是他们习惯于信赖法律规则;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条件通过法律规则来保障自身权利实现的最大化和对政府权力控制的具体化。这是因为“法律规则是一种普遍、稳定、明确的社会规范,是一种公共权威,而非人格权威、特权威严及亲情,在调整社会向高层次发展中,能自动地排除或抵制偶然性、任意性及特权的侵害,使社会在严密的规范化、制度化的良性运动中,形成一种高度稳定有序的秩序和状态;其次,法律规则对人们的生活安排方面,它要求个人之间、个人与政府及组织之间有一种默契,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这种‘默契’和‘调节机制’经法律的确定性配置后,能促成人类生活的高度和谐,予以人的自由与尊严最大化保障,让人有绝对的权力,不依赖于阶级或国家,设计的是一幅自由自在的充满人性关怀的生活模型。”[3]因此,要提升一个国家公民整体的法律素养,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传授给公民法律知识和培育其法律意识乃至法律信仰;二是大力推进社会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
二
勿容置疑,作为造化育人的高等学府,主导性培育和快速提升青年学生的法律素养,是其参与社会现代化进程和塑造“现代型人才”不可推卸的职责。然而,近年来一升再升的大学生犯罪数据,频频向我们告示:校园并不平静,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还十分贫瘠。广州市司法局的吴云南等同志对广东全省49所普通高校进行了调查,结果念人震撼,1981—1998年,这49所普通高校曾有违法和犯罪的学生626人,约占同期在校学生总数的干分之二。浙江嘉兴市秀洲区人事劳动保障局两名公务员2003年4月3日下午在办公室里遇刺。警方确认,犯罪嫌疑人周一超时年22岁,是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应届毕业生。原来,他在该区公开招考公务员中,已通过笔试、面试,但健康检查不合格,未被录用。因情绪悲观,产生报复念头,遂迁怒于人事部门的招考人员,最终导致行凶杀人。2003年3月28日,在南京市浦口区检察院挂牌成立了全国首家大学生犯罪预防中心,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南京10所高校成为首批中心成员。之所以要建立这个“大学生犯罪预防中心”,是因为该院通过调查分析发现,2001年该区在校大学生的犯罪率比上年上升300%,2002年比2001年上升120%,并且还得出结论,大学生犯罪大多是因为不懂法。[4]
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大学生犯罪数据,能够予之以较为恰当的解释是:现行的学校“法制教育”课,根本没有让学生真正懂法。正如“硫酸伤熊”案当事人刘海洋(清华大学学生)所言:“我们上大一就学了《法律基础》课,学了民法和刑法等,但我只知道猎杀野生动物违法,但用试剂烧伤动物园里的动物是不是违法就不清楚了……”[5]从这段心语中,也许会让我们得到比“事件”本身更富有检讨意义的启示,我国高校的法制教育模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也正是基于诸类现实而重大问题的近忧和远虑,笔者将进一步谈谈几点近期形成的关于“法制教育”合理性改革的思想积淀。
第一、法制教育的认识定位要变革。
根据我国官方的有关文件精神及实践做法,学校的“法制教育”从属于“德育教育”,并没有自身独立的地位。“法制教育”次第于“道德教育”的认识及定位是不大合理的,把法制教育视同为道德教育,事实上按照道德教育的套路来开展法制教育课,不仅难以达到法制教育的教育性,由此还将至使“法制教育”遭受埋没。正是受这种不合理认识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大大小小的高等学府里,很难看到独立的法律教研室,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德育教研室,其结果是法制教育工作很难得到切切实实的开展。
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均系属于社会价值教育范畴,它们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从联系上讲,两者的目的同一的,都是为了培养适宜社会需求的“合格公民”;从区别上讲,道德教育重在净化人的内心世界,法制教育重在规范人的外在行为。我们说提升人的品质,应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塑造,益于采用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但不存在法制教育从属于道德教育或道德教育从属于法制教育的问题。所以,法制教育的教育性发挥,需要建构一个属于法制教育本身的体系完整且地位独立的法制教育安排。
第二、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要优化。
法制教育是一项政治性、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教育,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规范的内容和相对稳定的教育渠道,而且必须有受过正规培训、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法律教师队伍。现行的所谓“法律教师”,不少为“半路出家”,甚至是从未接受过法律专业教育的政工干部,此番情景下“出炉”的“弟子”会有多少法律素养也就可想而知了。
高等学校的法律教师不仅要深谙学校教育规律和青年学生成长规律,而且要具备比较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质。不同的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形成一支具有相当水平的精干的专职教师为主体,同时聘请部分长期从事司法实务或法学教育工作的兼职教师为补充,整合组建地道、高质的法制教育师资队伍。
第三、法制教育的内容设置要调整。
高等学校的“法制教育”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信仰)和法律知识(法律技能),主要应包括法学基础理论、基本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教育。通过法学理论教育,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在思想上树立起法律权威;要通过讲解和介绍宪法,使学生了解宪法是民主制度的产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树立国家主人翁意识;结合不同专业,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部门法,培养学生守法、护法、用法的知识技能和自觉意识。
目前,不同类别的所有高校,强行划一地以开设一门《法律基础》来应付“法制教育”,由于课时少,内容庞杂繁多,教授者,犹如蜻蜓点水,匆忙赶进度,只能是简单地进行一系列知识罗列和堆积;学习者,往往疲于应付,死记硬背,应付过关考试,师生都苦不堪言。这显然有悖于“法制教育”的真实目的。法制教育的内容选择上,比较合适的做法是在不同类别的学校开设不同层次的法制教育课。根据学生所在的学校类别、所学的专业及各校的侧重点需要,除进行宪法、刑法、民法等大法的一般性普及外,还开设一些与各校专业(行业)相关、与各类学生受体相通的法律课程,使“法制教育”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融入大学生的内在性需要。
第四、法制教育的实施方式要要改进。
高校法制教育,首先要遵循法制教育的特有规律。法制教育是“认同”规范、“接受”规范和“消化”规范的教育,是培养自觉、自愿的守法精神和塑造体现民主、正义、效率、公平等现代法治理念的教育,依靠传统的枯燥无味的“课堂说教”事实上很难奏效,较适宜的是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实践活动中感受为什么要遵守及如何遵守这些规范。法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没有经过法律实践是无法真正学好法律的,适当沿用英美法系国家的“实践性法律教育模式”也无不可。比如: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得出最佳的答案,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引出各种可能性,引导学生发现有关的法律规范、事实材料、及其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思索,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就会更为牢靠、更加深入;又比如运用角色扮演、模拟案件等多样化安排,对真实或模拟的案例进行课堂分析和讨论,让更多的同学通过观察、评论、角色转换和辩论等方式,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其优点是能让更多的同学参与案件的分析,容易从群策群力的多种方案中,鉴别、筛选、产生最佳方案,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使课堂的案例分析深入、实用,而且使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老师不再是单纯教育者和大案提供者,而是平等的案件参与者和学生的帮助人;再如打破课上与课下的界限,书本与现实的分割,开辟第二课堂教学,经常性参观监狱,旁听有关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案件的审判活动,让学生在面对面的亲临感受和事实分析中自觉获得价值判断,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待人的态度和处理有关问题的方法……,等等。
另外,法律意识的自觉养成和法律技能的娴熟掌握,不是通过学一门《法律基础》课所能及的,也不是凭给某年级的某部分人上某门课程能做到的,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学习期间,不能断线,并且在不同年级要有不同的任务和重点。当然,这要遵循一般的学校教育规律,不可能大学几年都开法律课,而要充分利用校园这一特定的文化传递空间,发挥各有关专业课程在进行法制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功能,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事实上,专业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内在性”地消化与专业知识密切关联的、在学生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中真正用得上的法律知识,进而增加学生学法的实效性
C.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何获,意见和建议
今年以来,新宾县农业信息培训中心认真贯彻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项目为主攻点;以提升农民的从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突破点;以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着力点;整合各类媒体信息资源,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
一、总体完成情况
申请报名培训学员:260人;实际参加培训学员200人。
专业划分:食用菌、中药材(刺五加)、山野菜为、优质稻米,每个专业50人。
基地(教学班)划分:红升乡、永陵镇、苇子峪镇、红庙子乡四个基地(教学班)。
认定情况:完成职业技能鉴定300人,中专招生考试296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300人。
二、采取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相关政策。
首先,成立以主管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县财政局、农发局、人社局、农机局、县供销社、信用联社及有关乡镇分管乡镇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其次,起草制定《新宾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试点方案》(新农发[2013]27号)及《新宾满族自治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及管理办法》(新政办发[2013]47号)。两个文件同时发到全县十五个乡镇政府及县直有关部门。
第三,以农发局名义召开全县十五个乡镇分管领导、农业站长及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人员参加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动员大会,公布了《新宾满族自治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及管理办法》,解读了《新宾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试点方案》。
2.结合“特色产业”、抓好“五个落实”。
一是落实培训专业。依据新宾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现状,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特点,以从事食用菌、中药材(刺五加为主)、蔬菜(山野菜为主)、优质稻米(富硒大米为主)等为依托,落实四个专业。
二是落实培训基地。选择永陵镇、苇子峪镇、红庙子乡、红升乡农业站分别作为中药材、山野菜、优质稻米、食用菌培训基地。
三是落实培训学员。按照《新宾满族自治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及管理办法》标准要求:种植食用菌、山野菜5亩以上;中药材50亩以上;优质稻米100亩以上的产业大户自愿报名参加培训。通过县、乡、村三级把关筛选,最终选定200名学员,按四个专业划分,每个专业50人。
四是落实培训场所。通过调查对比,最终确定系统知识培训内容(专业必修课)利用抚顺特产学校封闭式授课的优势,把学员集中培训8天,完成系统知识授课任务。《模拟操作》和《现场指导》两个环节在乡镇教学基地、示范基地进行。
五是落实培训教师。采取省、市、县三级专家、教授联合授课的培训方式进行,以省级专家、特产学校的教师为主,同时还有县级乡土专家共同参与,让培训学员从不同角度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3.完善“规章制度”,有序实施培训。
首先,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的制定,是依据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系统培训规范,结合新宾县设置专业情况。培训的内容包括农村信息化应用、农村政策法规、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每门课培训两天。
其次,明确职责分工,公布组织机构成员名单,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如:教学班职责;班主任职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名单;教学班班级组织成员名单;班级学员名单。基地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考试考核制度。上述“职责”、“名单”、“制度”按照县农广校统一标准、统一样式、统一制作,分别发放到县农广校和四个教学基地公开、公示。
新宾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每期开始及结束,即有开班典礼,又有结业仪式,开班之初,给所有学员发相关书籍。系统培训200名学员,分两期(每期100人)到抚顺特产学校学习,时间从9月9日——9月24日结束。10月份,结合不同专业,按照农业生产季节有序开展模拟操作及现场指导,十月末全部完成职业技能模块(模拟操作)及专项技术模块(现场指导)。
三、主要经验及特点
1.各级领导重视、提升培训高度。2013年新宾县被省农委确定为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县政府把此项工作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重要职责和基本任务加以落实。
2.转变培训观念、提高培训质量。依据方案要求,结合新宾县特色产业发展特点,经过认真调查、反复研究,最终决定打破以往的局限在某个乡镇或村屯培训模式,在全县范围内选择主导、特色产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带头人,以及青壮年农民为重点,努力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从而进一步推进新宾县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
3.建立联系卡片、跟踪服务到位。培训期间,县农广校为每位学员印制一张联系卡,便于学员之间保持联系。这次培训班学员都是全县特色产业发展的骨干,长期工作在农村生产第一线,平时学习的机会不多,通过培训不仅给每位农民学员圆了一个在中等职业院校学习的梦想,并为农民朋友提供了一次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崇尚科学的平台,所以大多数学员十分珍惜这次机遇,非常渴求专业知识,认真学习作好记录,有部分学员还写了心得体会。大家在学习之余加强沟通、增进了解,营造了良好的人脉关系网络,为学员信息共享、优势互补、跨越发展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学员们为表示诚意,给农广校送了一面内容为“传职业技能、创百年产业”的锦旗。
4.奖励优秀模范、推广先进典型。为了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有始有终、圆满结局,年底组织召开结业总结大会,会议在新宾镇政府会议室举行,县政府、县农发局领导都亲临现场并讲话,结业仪式举行了优秀班级、优秀教师、优秀学员颁奖仪式,利用以奖代补形式鼓励优秀学员。 5.强化信息宣传、注重舆论导向。今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过程中,县电视台记者都全程跟踪采访录制,期间不仅在新宾新闻及时播放,还定期制作了《致富之路》专题节目,由于县电视台的大力支持和全程参与,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宣传效果。是全省试点县宣传报道当中的一个亮点。
四、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过8天的系统知识学习,及3天的模拟操作、3天的现场指导,使参加培训的学员理论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操作技能有了一定幅度增强,思想观念有了前所未有的转变,特色产业有了推陈出新的发展。
一是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培训实效。在培训过程中随时根据学员需求,采取“一问一答”、“一学一看”、“一教一做”“一科一考”机动灵活、丰富多彩的培训方式进行。“一问一答”就是老师提问学员回答。“一学一看”,讲完理论马上到实地参观学习,(到沈农实验基地、食用菌基地)。“一教一做”就是手把手进行实际操作。“一科一考”就是每结束一科马上进行考试,检验培训效果,培训期间我们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培训内容,早、中、晚课余时间穿插考试及模拟操作,使培训工作丰富多彩、紧张有序,取得了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政策支持到位,培育成效显著:对于符合条件的、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由县政府选派,进入上一级大专院校免费培训学习。对符合条件者优先申报晋升高一级农民专业技术职称。对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优先申报承担涉农项目,组建专业合作社的可以优先申报省、市示范社。
三是强化认定管理、提供人才保障。截止11月末,新宾县200名学员系统培训、模拟操作、现场指导已圆满结束,与此同时县农广校积极组织四个教学班整理完善培训机构、教学班及学员培训档案,使全县200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学员建立长期的培训记录,形成永久性的技术档案,并且随着职业技能的不断提高进行动态管理。年底之前培训合格的每位学员都能获得由国家人社部、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和县政府颁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结业证》,农发局颁发的系统知识培训结业证,达到两年学制后,还将获得国家教委认证的,由辽宁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颁发的《中等专业学历证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的实施,将为我县特色产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1、指标到位时间较晚,培训具体实施滞后。错过了最佳培训时期,尤其是现场指导、参观学习错过了黄金季节。建议将培训项目转变成跨年度实施工程,或者是分二年实施,分年付款,还能达到中专两年学制。
2、培训资金不足,影响培训质量。省级培训资金每人2000元,完成14天培训内容有困难。况且培训资金到位不及时,势必影响培训项目的有效实施。
3、培育认定数量不一致,如果对没参加培训班的农民给予认定,对参加培训的学员有些不公平,对明年招收学苗的选定有一定影响。
4、个别乡镇及部门领导不重视,工作不到位,对学员的推荐不认真,影响培训效果和质量。
5、个别学员认识程度不高,参加学习不认真。建议用考核学员出勤率、听课纪律、考试成绩来兑现“以奖代补”资金,这对未来培训能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6、宣传动员不到位,存在信息死角。建议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动员力度,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D. 怎样写评农机工程师个人总结
我是一个农机工程师,以我的经历谈谈看法:
首先要结合你的实际工作写总回结,不要言之答无物;
其次,要写你的学习培训经历__你的技术成长经历;
其三,要写你解决的问题,你主导\你负责\你参与\你帮忙,这些层次是不同的;
其四,你取得的成绩\获得的荣誉(最好能有奖状等进行佐证);
其五,结尾的套路是:学校老师的培养\单位领导的栽培\同事同仁的协作,最后才是自己的努力.
你看我又讲了一大套,不知能否对你有所帮助?
E. 农机助理工程师职称个人总结
分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