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心得总结 > 赴六安革命老区培训心得体会

赴六安革命老区培训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1-02-08 03:45:43

Ⅰ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咋样

六安职业技术学抄院是2001年6月经安袭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专科层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占地1500亩、水域面积300亩左右,在校学生9000人左右。校园面积大,环境优美。
2015年7月,学校与皖西学院、信阳师范学院、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工程学院、信阳农林学院、信阳师范学院等组建成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联盟。
校址位于六安市城北六寿路18号。学校组织机构健全,设有城市建设学院、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和思政部、基础部、中专部七个二级学院三部;教学、行政管理制度完善。

Ⅱ 皖西,六安市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求指教 特别是农业方面的信息,种植习惯等等,谢谢

皖西是安徽省西部地区大别山区一市五县的统称,即六安市与霍山、舒城、寿县、霍邱、金寨。
编辑本段地理区位
皖西地区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区位优越。西与河南、湖北两省接壤,东邻合肥,北连阜阳、淮南,南靠安庆。贯淮淠而望江海,连鄂豫而衔中原,是大别山沿淮经济区的中心地区。地处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长三角”腹地,也是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
编辑本段文化历史
皖西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鲜明。上古时,这里是偃姓皋陶部族活动和聚居地。皋陶文化的文明之光从这里播向华夏,传向世界。“成长于江汉,扎根于江淮”的楚文化在这里高度成熟。从春秋战国到西汉中期,这里一直是道家、农家和儒家学派研究和教育活跃的地区。南宋时发明的“突火枪”,是管状兵器的始祖。明末喻本元、喻本亨兄弟的《元亨疗马集》,被后世称为兽医学的“本草纲目”。伴随着如火如荼的革命岁月而产生的红军文化热情高亢,形式活泼,独树一帜。皖西文化艺术门类丰富,民歌、民舞、曲艺、灯会和民间剧目种类繁多,折射出江淮地区和大别山区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 皖西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七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相继在这里组建和战斗过。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里,六安人民为民族的解放、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30万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同时也炼就了一大批英雄杰出人物。仅在幸存的人民解放军指挥员中,就走出了108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将军,并拥有金寨、六安两个将军县。
编辑本段资源景点
皖西山川锦绣,人文荟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并以其山水兼得、名胜众多而跻身于安徽旅游大市行列,成为全省六大旅游区之一。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点(区) 17处,其中4A级风景区多处(例如天堂寨、万佛湖、寿县古城、八公山和楚文化博物馆等)。 皖西的资源丰富而独特。境内有木本、草本植物3800多种,各类水陆栖生脊椎动物500多种。盛产110多种名特优稀农副产品和1400余种中药材,粮、油、棉、麻、茶,茧、板栗、肉禽、羽绒、水产等产量多数居全省第一,六安瓜片、皖西白鹅、霍山石斛甲天下。 地质构造上属秦岭造山带东段,是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也是成矿条件较好的区域。矿产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大,品种多。已发现矿藏40多种,探明储量 30多种,石油、天然气也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目前开采利用的有金、银、铅、锌、钼、橄榄岩、明矾石、花岗岩、大理石、石英石、瓷石、膨润土、钾长石、石灰岩、磁铁矿砂、各类建筑砂石、矿泉水、温泉水等20多种。 其中特大型富矿藏有金寨钼矿、霍邱周集铁矿等。

Ⅲ 皖西学院的文化传统

校徽 校徽图案以“山”字为主图案,即表示学院地处绵延千里的大别山,又表明我院是皖西革命老区(“山”字又是“皖西”两字汉语拼音首个字母的变形)唯一一所区域性本科高校;“山”字经分段后形成三个“人”字,寓意学院“以人为本”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有深刻的导向、积聚与策示意义;“山”字展开构成的森林上空,缀以云朵和花朵的抽象形状,并以正圆环绕菱形构成五角星图案,表示身为“红色故乡、将军摇篮”的皖西学院人继承大别山革命传统和精神,弘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众志成城、自强不息”的校园“映山红”精神,努力实现对“厚德尚能、博学创新”校训宗旨的和谐完美追求。
图案下方的1918字样,表明该校始于具有“皖西革命摇篮”之称的安徽省第三甲种农业学校的悠久办学历史和深厚的传统人文脉络根基。中英文校名和图案的绿色背景及蕴涵的整体系统构思,既表示作为新升本院校的该校本固根深、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同时又喻示该校“立足皖西、服务安徽、面向全国、胸怀世界”的发展定位 。 校训 厚德尚能·博学创新
“厚德”放在首位,是要求该校教职工既要具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要顺应时代潮流,按照《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要求,朝着以德治院的方向努力。
“尚能”,是适应新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博学”是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需要,要求全院师生与时代发展同步,具备渊博的学识、广博的见闻,在实践中按照规律办事,格物致知、明理究难、科学严谨,成为学习型社会的推动者和构建者。
“创新”,是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学校永葆生机和活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

Ⅳ 安徽省革命老区有哪些

安徽革命老区包括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鄂豫皖根据地和抗日战争时期的鄂豫内皖湘赣容、淮南、淮北、皖江抗日根据地现属安徽行政区划部分。

有老区分布的62个县,共有乡镇2676个,其中老区乡镇1003个,占总数的 37.48%。老区人口1459.5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1.3%。

其中苏区人口494.5万人,抗日根据地人口965万人。在有老区的 62个县(市)中,有国家定贫困县14个,省定贫困县9个。主要集中在大别山区、沿淮和皖南部分山区。

(4)赴六安革命老区培训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大别山革命老区为范围包括:安徽省六安市、安庆市全境;河南省信阳市、驻马店市全境,南阳市的桐柏县、唐河县;湖北省黄冈市、随州市全境,孝感市的孝南区、安陆市、应城市、大悟县、孝昌县、云梦县,襄阳市的枣阳市,武汉市的黄陂区、新洲区。区域总面积10.86万平方公里。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了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粮食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长江和淮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定位,以及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

中国老区网-安徽老区

网络-大别山革命老区

Ⅳ 皖西学院校徽含义

校徽
校徽图案以来“山”字自为主图案,即表示学院地处绵延千里的大别山,又表明我院是皖西革命老区(“山”字又是“皖西”两字汉语拼音首个字母的变形)唯一一所区域性本科高校;“山”字经分段后形成三个“人”字,寓意学院“以人为本”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有深刻的导向、积聚与策示意义;“山”字展开构成的森林上空,缀以云朵和花朵的抽象形状,并以正圆环绕菱形构成五角星图案,表示身为“红色故乡、将军摇篮”的皖西学院人继承大别山革命传统和精神,弘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众志成城、自强不息”的校园“映山红”精神,努力实现对“厚德尚能、博学创新”校训宗旨的和谐完美追求。
图案下方的1918字样,表明该校始于具有“皖西革命摇篮”之称的安徽省第三甲种农业学校的悠久办学历史和深厚的传统人文脉络根基。中英文校名和图案的绿色背景及蕴涵的整体系统构思,既表示作为新升本院校的该校本固根深、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同时又喻示该校“立足皖西、服务安徽、面向全国、胸怀世界”的发展定位 。

Ⅵ 六安的历史文化丰不丰富

安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发源地之一。皖西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鲜明,皋陶文化的文明之光从这里播向华夏,传向世界,“成长于江汉,扎根于江淮”的楚文化在这里高度成熟,是吴楚文化和北方文化的交汇地,是安徽汉文化的集中地。从春秋战国到西汉中期,这里一直是道家、农家和儒家学派研究和教育活跃的地区。南宋时发明的“突火枪”,是管状兵器的始祖。明末喻本元、喻本亨兄弟的《元亨疗马集》,被后世称为兽医学的“本草纲目”伴随着如火如荼的革命岁月而产生的红军文化热情高亢,形式活泼,独树一帜。皖西文化艺术门类丰富,民歌、民舞、曲艺、剪纸、灯会和民间剧目种类繁多,折射出江淮地区和大别山区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
皋陶文化:皋陶是黄帝之子少昊之后,生于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司法的鼻祖。他辅佐夏禹理政、治水和发展生产,并为融合夷夏和后来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贡献。皋陶与尧、舜、禹齐名,被孔子尊为“上古四圣”。禹根据皋陶的品德和功劳而举他为继承人,并授政于他。但皋陶未继位即去世,禹便把英、六一带封给其后裔。从禹“封皋陶之后于英、六”,到楚穆王灭六,皋陶后裔在“六”这个地方立国长达约1500年之久,是我国历史上立国时间最长的方国之一。唐玄宗李隆基以李氏始祖皋陶为荣,于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追封其为“德明皇帝”。
[古圣皋陶]

古圣皋陶
皋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兴“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定“五礼”,即“吉、凶、宾、军、嘉”。吉礼即祭祀之礼,凶礼乃丧礼,宾礼系部落与部落联盟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以及与联盟之外的友好部落之间的聘享之礼,军礼为组织氏族、约束大众成军之礼,嘉礼为“饮食、男女”之礼。创“五刑”,即“甲兵、斧钺、刀锯、钻笮、鞭扑”。甲兵,即对外来侵犯和内部叛乱的讨伐;斧钺,系军内之刑,属军法;刀锯,系死刑和重肉刑;钻笮,是轻肉刑;鞭扑,是对轻罪所施薄刑。皋陶在习惯法的基础上整合为“五刑”,无疑是一大进步,创我国刑法之始。立“九德”,即“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皋陶制订的“九德”,内涵包括人的秉赋、气质、品德、才干等许多方面,是目前所知的我国历史上最早考察、选拔公职人员的标准。亲“九族”,即部落联盟核心的亲属部落。部落联盟是一个松散组织,联盟的权威没有可靠力量作后盾是维持不下去的,所以亲“九族”亦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一项重要的政治策略。
皋陶生活的年代是我国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最后阶段,正处于文明时代的门槛。皋陶对联盟制度和文化方面的改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那时,部落林立,号称“万国”,信仰、习俗不一。他倡导并施行的“五教”、“五礼”、“五刑”、“九德”、“九族”,对于加强部落、部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和融合,促进国家的产生,都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法兽獬豸(xiè zhì)]

法兽獬豸(xiè zhì)
皋陶思想是儒家学术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皋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遗产。为了纪念皋陶,后人修建了皋陶墓和皋陶祠。皋陶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六安城东,顶有黄栗树一株,形若伞盖,前有石碑一方,上有清安徽布政使吴坤修书“古皋陶墓”。唐代诗人皮日休和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苏轼等曾为皋陶墓赋诗、撰文。皋陶祠位于墓北35米,系清乾隆年间修建,咸丰年间毁于大火,光绪年间重建。为了进一步弘扬皋陶文化,开发旅游资源,目前正在兴建中华皋陶文化园。
寿春楚文化:我国先秦时期的楚文化光辉灿烂、博大精深,是古代中华民族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楚文化是古中原文化与楚蛮(今江汉一带)区域性土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内容丰富多彩,基本要素是:青铜冶铸工艺、纺织和刺绣工艺、老庄哲学、屈原诗歌和庄子散文、美术音乐舞蹈等。
寿春楚文化是淮夷文化与楚文化互相影响、渗透、融合而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古文化。其繁荣鼎盛时期,是公元前241年至公元前223年,历时19年。这时寿春是楚国最后一个都城,是楚后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这段时期,楚王室经历国势衰败及其“逃跑主义”的动荡过程,贵族随同动迁所携物品一次比一次贵重、精细,最终形成一种聚积。从目前考古情况来看,寿县是一座楚文化的“地下博物馆”,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有楚大鼎、鄂君启金节、郢爰等。楚文化以其底蕴深厚、遗存丰富、特色鲜明而名闻遐迩,影响后世。
六安汉文化:六安是吴楚文化和北方文化的交汇地,是安徽汉文化的集中地。西汉六安国体现了西汉诸侯王国家形态已发展到较高和完美的程度。六安双墩一号汉墓的出土文物与墓葬形式规格,对研究吴楚文化融合发展、西汉历史与古代的墓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六安王陵位于金安区三十铺镇双墩村。双墩村,因南北向并列的两座突出地面的“土墩”而得名。2006年初,为配合国家重点工程合(肥)武(汉)高速铁路的建设,安徽省考古所受省文物局的委托,例行考古勘探,发现沉睡千年的“双墩”其实是并列的两座西汉时期大墓。
虽然这座汉墓在唐代就曾被盗掘,但墓室周围仍清理出大量遗物。完美精湛的“黄肠题凑”王室墓制构造,出土的部分漆木器残片、玉器、金银箔、玛瑙及22件青铜器、300余件木俑、木车、木马等,仍让我们感受了2000多年前汉家王朝的辉煌和荣耀,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西汉中晚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状况,对研究中国西汉时代工艺美术、葬俗、葬制、服饰、雕塑、制玉、冶炼工艺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双墩一号汉墓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此。六安双墩一号汉墓的发掘,还为我们揭开了汉代六安国王陵的神秘面纱。
《史记》和《汉书》记载:元狩二年即公元前121年,汉武帝设六安国,封胶东康王刘寄的小儿子刘庆为六安王,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六安之名由此而来。刘庆和他的继承者镇守的六安国,从此国泰民安130余年。但史书记载的六安国是什么样子,王陵和都城在何处,一直是千古之谜。现在六安双墩一号汉墓部分出土的文物上有了六安国或六安王有关文字。考古专家根据该地地望、规制、出土文物和相关文献记载综合分析,初步推断墓主就是第一代六安王刘庆。
双墩一带大大小小20余个墩子,即为西汉六安王建置的国王陵墓区。它们和北面位于开发区内的东古城也就是六安国王都所在地遥相呼应。据专家初步勘探,在六安双墩一号、二号汉墓四周,还有3对封土巨大、左右并列的连体双墩,大致可以判断是其他3任国王和王后的墓。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西汉时期、中国唯一保存较完整的诸侯王王室墓葬群,核心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左右。六安国王陵保留下来的文物与蕴涵的信息是我国罕见的珍贵文化遗产。
红军文化:皖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早在1920年,以辛亥革命老战士朱蕴山为代表的六安进步知识分子,就组织了“中国革命小组”,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反帝反封建活动。1923年,寿县小甸集成立中国共产党特别支部,直属党中央领导,是安徽建立最早的党组织。1929年,相继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诞生了红十一军三十二、三十三师,创建了皖西革命根据地。皖西是红军的摇篮之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2年3月,徐向前在这里指挥了历时48个日日夜夜的苏家埠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三次围剿”,取得了鄂豫皖苏区空前的大胜利。抗战初期,六安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一度成为安徽省首府,国共两党的重要机构设驻于此。1938年2月,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在六安成立,董必武曾在这里指导和推动抗日救亡运动。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成为中国革命战争中的重大转折。
[大别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大别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里,六安人民为民族的解放、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30万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同时也炼就了一大批英雄杰出人物。仅在幸存的人民解放军指挥员中,就走出了108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将军,并拥有金寨(59名)、裕安(32名)两个将军县和“一镇17将”的独山镇。
皖西苏区的红军文化,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生动地展现了如火如荼的革命生活,教育、宣传广大红军官兵和苏区人民投身于火热的革命斗争。皖西苏区红军文化的主要艺术形式有歌谣、戏剧、绘画等。《皖西苏区文化史》中记载的歌谣有300多首,包含了皖西苏区军民斗争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旧社会的苦》、《反国民党歌》、《送郎当红军》、《党是我的亲爹娘》、《红军都是英雄汉》等。皖西苏区的戏剧,都是围绕革命斗争中心任务新编的,演出形式活泼多样,或以话剧,或以地方戏,或以活报剧,或载歌载舞,不受剧种限制,都为时装剧,设备简单。皖西苏区的绘画,多见于画报、报刊插图、大型宣传画、漫画、壁画、小型木牌画等。

Ⅶ 六安金寨革命老区的精神是什么

老一代共产党员为国家为民族而谋的探索、献身精神。
在革命早期,专共产主义不是属既成的,不是执政的权威理论,而是中国革命一步步发展,外国革命的成功理论被中国的先进份子借鉴而来的。
今天的共产党人,发扬这种革命精神就是要不但继承和坚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还要站在时代的前沿,站在今天的时代主题——经济的改革和发展——面前,锐意进取,打破陈规,吸取国际前沿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应用于中国实际,那种只坚持“原则”,固步自封,患得患失的作法不是革命精神,不是老一辈革命家的作法。
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勇于思考、奋发进取的开拓精神,不畏艰险、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为社会主义事业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

Ⅷ 六安历史文化的发展是什么

方文化的交汇地,是安徽汉文化的集中地。从春秋战国到西汉中期,这里一直是道家、农家和儒家学派研究和教育活跃的地区。南宋时发明的“突火枪”,是管状兵器的始祖。明末喻本元、喻本亨兄弟的《元亨疗马集》,被后世称为兽医学的“本草纲目”伴随着如火如荼的革命岁月而产生的红军文化热情高亢,形式活泼,独树一帜。皖西文化艺术门类丰富,民歌、民舞、曲艺、剪纸、灯会和民间剧目种类繁多,折射出江淮地区和大别山区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
皋陶文化:皋陶是黄帝之子少昊之后,生于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司法的鼻祖。他辅佐夏禹理政、治水和发展生产,并为融合夷夏和后来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贡献。皋陶与尧、舜、禹齐名,被孔子尊为“上古四圣”。禹根据皋陶的品德和功劳而举他为继承人,并授政于他。但皋陶未继位即去世,禹便把英、六一带封给其后裔。从禹“封皋陶之后于英、六”,到楚穆王灭六,皋陶后裔在“六”这个地方立国长达约1500年之久,是我国历史上立国时间最长的方国之一。唐玄宗李隆基以李氏始祖皋陶为荣,于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追封其为“德明皇帝”。
[古圣皋陶]

古圣皋陶
皋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兴“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定“五礼”,即“吉、凶、宾、军、嘉”。吉礼即祭祀之礼,凶礼乃丧礼,宾礼系部落与部落联盟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以及与联盟之外的友好部落之间的聘享之礼,军礼为组织氏族、约束大众成军之礼,嘉礼为“饮食、男女”之礼。创“五刑”,即“甲兵、斧钺、刀锯、钻笮、鞭扑”。甲兵,即对外来侵犯和内部叛乱的讨伐;斧钺,系军内之刑,属军法;刀锯,系死刑和重肉刑;钻笮,是轻肉刑;鞭扑,是对轻罪所施薄刑。皋陶在习惯法的基础上整合为“五刑”,无疑是一大进步,创我国刑法之始。立“九德”,即“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皋陶制订的“九德”,内涵包括人的秉赋、气质、品德、才干等许多方面,是目前所知的我国历史上最早考察、选拔公职人员的标准。亲“九族”,即部落联盟核心的亲属部落。部落联盟是一个松散组织,联盟的权威没有可靠力量作后盾是维持不下去的,所以亲“九族”亦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一项重要的政治策略。
皋陶生活的年代是我国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最后阶段,正处于文明时代的门槛。皋陶对联盟制度和文化方面的改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那时,部落林立,号称“万国”,信仰、习俗不一。他倡导并施行的“五教”、“五礼”、“五刑”、“九德”、“九族”,对于加强部落、部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和融合,促进国家的产生,都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法兽獬豸(xiè zhì)]

法兽獬豸(xiè zhì)
皋陶思想是儒家学术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皋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遗产。为了纪念皋陶,后人修建了皋陶墓和皋陶祠。皋陶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六安城东,顶有黄栗树一株,形若伞盖,前有石碑一方,上有清安徽布政使吴坤修书“古皋陶墓”。唐代诗人皮日休和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苏轼等曾为皋陶墓赋诗、撰文。皋陶祠位于墓北35米,系清乾隆年间修建,咸丰年间毁于大火,光绪年间重建。为了进一步弘扬皋陶文化,开发旅游资源,目前正在兴建中华皋陶文化园。
寿春楚文化:我国先秦时期的楚文化光辉灿烂、博大精深,是古代中华民族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楚文化是古中原文化与楚蛮(今江汉一带)区域性土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内容丰富多彩,基本要素是:青铜冶铸工艺、纺织和刺绣工艺、老庄哲学、屈原诗歌和庄子散文、美术音乐舞蹈等。
寿春楚文化是淮夷文化与楚文化互相影响、渗透、融合而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古文化。其繁荣鼎盛时期,是公元前241年至公元前223年,历时19年。这时寿春是楚国最后一个都城,是楚后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这段时期,楚王室经历国势衰败及其“逃跑主义”的动荡过程,贵族随同动迁所携物品一次比一次贵重、精细,最终形成一种聚积。从目前考古情况来看,寿县是一座楚文化的“地下博物馆”,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有楚大鼎、鄂君启金节、郢爰等。楚文化以其底蕴深厚、遗存丰富、特色鲜明而名闻遐迩,影响后世。
六安汉文化:六安是吴楚文化和北方文化的交汇地,是安徽汉文化的集中地。西汉六安国体现了西汉诸侯王国家形态已发展到较高和完美的程度。六安双墩一号汉墓的出土文物与墓葬形式规格,对研究吴楚文化融合发展、西汉历史与古代的墓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六安王陵位于金安区三十铺镇双墩村。双墩村,因南北向并列的两座突出地面的“土墩”而得名。2006年初,为配合国家重点工程合(肥)武(汉)高速铁路的建设,安徽省考古所受省文物局的委托,例行考古勘探,发现沉睡千年的“双墩”其实是并列的两座西汉时期大墓。
虽然这座汉墓在唐代就曾被盗掘,但墓室周围仍清理出大量遗物。完美精湛的“黄肠题凑”王室墓制构造,出土的部分漆木器残片、玉器、金银箔、玛瑙及22件青铜器、300余件木俑、木车、木马等,仍让我们感受了2000多年前汉家王朝的辉煌和荣耀,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西汉中晚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状况,对研究中国西汉时代工艺美术、葬俗、葬制、服饰、雕塑、制玉、冶炼工艺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双墩一号汉墓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此。六安双墩一号汉墓的发掘,还为我们揭开了汉代六安国王陵的神秘面纱。
《史记》和《汉书》记载:元狩二年即公元前121年,汉武帝设六安国,封胶东康王刘寄的小儿子刘庆为六安王,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六安之名由此而来。刘庆和他的继承者镇守的六安国,从此国泰民安130余年。但史书记载的六安国是什么样子,王陵和都城在何处,一直是千古之谜。现在六安双墩一号汉墓部分出土的文物上有了六安国或六安王有关文字。考古专家根据该地地望、规制、出土文物和相关文献记载综合分析,初步推断墓主就是第一代六安王刘庆。
双墩一带大大小小20余个墩子,即为西汉六安王建置的国王陵墓区。它们和北面位于开发区内的东古城也就是六安国王都所在地遥相呼应。据专家初步勘探,在六安双墩一号、二号汉墓四周,还有3对封土巨大、左右并列的连体双墩,大致可以判断是其他3任国王和王后的墓。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西汉时期、中国唯一保存较完整的诸侯王王室墓葬群,核心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左右。六安国王陵保留下来的文物与蕴涵的信息是我国罕见的珍贵文化遗产。
红军文化:皖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早在1920年,以辛亥革命老战士朱蕴山为代表的六安进步知识分子,就组织了“中国革命小组”,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反帝反封建活动。1923年,寿县小甸集成立中国共产党特别支部,直属党中央领导,是安徽建立最早的党组织。1929年,相继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诞生了红十一军三十二、三十三师,创建了皖西革命根据地。皖西是红军的摇篮之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2年3月,徐向前在这里指挥了历时48个日日夜夜的苏家埠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三次围剿”,取得了鄂豫皖苏区空前的大胜利。抗战初期,六安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一度成为安徽省首府,国共两党的重要机构设驻于此。1938年2月,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在六安成立,董必武曾在这里指导和推动抗日救亡运动。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成为中国革命战争中的重大转折。
[大别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大别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里,六安人民为民族的解放、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30万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同时也炼就了一大批英雄杰出人物。仅在幸存的人民解放军指挥员中,就走出了108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将军,并拥有金寨(59名)、裕安(32名)两个将军县和“一镇17将”的独山镇。
皖西苏区的红军文化,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生动地展现了如火如荼的革命生活,教育、宣传广大红军官兵和苏区人民投身于火热的革命斗争。皖西苏区红军文化的主要艺术形式有歌谣、戏剧、绘画等。《皖西苏区文化史》中记载的歌谣有300多首,包含了皖西苏区军民斗争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旧社会的苦》、《反国民党歌》、《送郎当红军》、《党是我的亲爹娘》、《红军都是英雄汉》等。皖西苏区的戏剧,都是围绕革命斗争中心任务新编的,演出形式活泼多样,或以话剧,或以地方戏,或以活报剧,或载歌载舞,不受剧种限制,都为时装剧,设备简单。皖西苏区的绘画,多见于画报、报刊插图、大型宣传画、漫画、壁画、小型木牌画等。赞同0|评论

阅读全文

与赴六安革命老区培训心得体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办春考培训学校 浏览:734
九江船员培训中心 浏览:5
台州绘墨艺术培训有限公司 浏览:207
非科级后备干部集中培训总结 浏览:419
东北舞蹈艺考培训机构 浏览:427
民营企业家培训班结业式 浏览:59
2017入党培训内容 浏览:828
顺德驾驶员培训中心 浏览:125
姜堰市三水培训中心网站 浏览:263
电动汽车维修培训视频 浏览:737
机关党务干部培训内容 浏览:423
企业培训为自己工作心得体会 浏览:512
线上培训工作 浏览:303
泉州舞蹈培训招聘 浏览:709
礼仪培训三年计划书 浏览:926
税务学校培训个人总结 浏览:508
专业技术人才初聘培训小结 浏览:980
是实验室设备安全培训 浏览:54
北京砂锅米线培训学校 浏览:127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建议 浏览: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