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管建刚讲作文丨除了奖励,拿什么“哄”孩子写好作文呢
想写好作文,在我看来,无非有以下几点:
1.严谨的布局: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不过只要开了个好头,这篇作文就会很好写了。
凤头:是文章的首段,是阅卷老师首先入眼的地方,一定要做好整篇文章的中心把握,要做到下文与首段上下连贯,紧密结合,要通过开头使下文有可写之处,开头要达到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效果。例如,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且通过这些修辞手法,而统领全文主旨。
猪肚:在一篇上好的文章中,分段都会恰到好处,而当文章中只有一大段或两三段时,这篇文章即使文采再出众,也不会有太高的分数,因为阅卷老师在中考判卷时,每三分钟就要判出一份作文,工作量相当大,如果不善于分段,阅卷老师可能失去耐心,从而看不完,就会草草的给出分数。所以,在我看来,一篇文章至少要分 6-8个段,但不是一行或几行一段,而是要看起来像豆腐块,一块块整齐的排列在一起,使文章紧中有松,松弛有度。要看上去整篇文章是一个整体,而不是零散的。2014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及方法
豹尾:在文章的最后处,应当让主题更突出鲜明,升华主题思想,使豹尾抽起来!或让人感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或更进一步的特殊效果。在文章末尾,应当再次点题,紧扣中心思想,让贯穿始终的中心思想继续延伸,引人深思。特别是要在结尾处,与开头形成呼应,对比,递进等等,来引发阅读老师的共鸣!
2.细腻的文笔:不管是记叙,议论还是散文;不管是写人写事还是写景。都要用细腻的文笔呈现出来,使文章中点更突出,让阅卷老师在看试卷的过程中,有深思,放慢阅读速度和重复阅读的情况出现,让阅卷老师身临其境,从而使文章更具灵性。
3.贯穿始终的思想感情:在一篇布局格式上很得当,错落有致的文章上,还必须要有一条贯穿始终的思想路线,这条线就像鱼的脊椎一样重要,这条线一定要清晰,明确,千万不可含混不清。
把握好这几点,一篇好的中考作文已经大致成型,不过要想在中考中脱颖而出,这仅仅是开始。
❷ 管建刚的作文训练系统 他心力 什么是最大的写作技巧
暑假里,看了魏书生、管建刚等人的教育专著和励志书籍,被激励得热血沸腾,激情四溢。在慎重分析了自身处境和条件之后,立志做一名科研型教师——以写论文方式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Ah 终于挨到开学的日子,一到校,就兴冲冲地问教导处的徐老师:“学校里是否有订教育教学类杂志,好拿几本看看。”回答挺出乎意料:“学校订了很多杂志,都压在办公桌上,想看,就自己去拿吧!”末了,还不忘加一句:“咱们学校的老师都不喜欢看这些书。”E%z 赶到教导处,果然发现一大叠暂新的杂志。暗暗高兴之余,一下子就拿了好几本,因为这些书既不像借(可以不打招呼拿),又不是白拿的,(看完了得还)。不知何时的一个闪念,就专为其命名曰:拖书。l 拖来了书,就边看边开始进行教学随笔和论文的写作,感觉不错的,就往这些杂志社邮寄或投到电子邮箱里。后来的情况是越看越想写,越写就越觉到看书的重要性,于是每到月初就迫不及待地去拖书。当然,去拖新书时也顺便把上个月拖的书给还了。GWk 没过两个月,居然陆续有几篇文章发表出来,在年轻教师当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于是有纷纷有人向我“取经”。我也不做神秘,告之,秘诀仅两个字:拖书。:*+'L 过了几天,教导处的徐老师就来发布消息:“自从你的秘诀公开之后,我桌上的杂志就被一拖而光了。”又过了些日子,校长也笑开了花,市里组织各学科论文比赛,以往我们学校上交从不超过3篇,今年都超过十篇了,还有人嚷嚷“宽限”几日,好再“赶制”一篇。#=JZq 12月初,算算日子,又可以去拖书了,于是拿了旧书,打算再拖几本来,到了教导处,徐老师连忙叹苦:“我都没见一本杂志呢!其他教师都在发扬你的优良传统,争相拖书呢!”无奈,只好到各个办公室去转:金萍同志拖了《班主任之友》,小李拖了《教学月刊》。阿亚更绝,拖了两本,还很聪明地说:“《上海教育》在家里看,《班主任》在学校里看。”《教师博览》、《师道》等杂志也不知被谁拖走了。阿亚见我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大概是动了恻隐之心,就递过《班主任》,说:“这本你先看吧,不过明天要还。”还能怎样,谁叫已被别人捷足先登了呢。想我这个好几个月的拖书积极分子转眼变成了落后分子,不由得感叹世事变迁无常。b 好在校长也看出了近阶段拖书的混乱场面,于是决定腾出一间闲置房作为教师阅览室,专放各类教育杂志,并由专人管理,2006年岁末的钟声即将敲响,阅览室也准备完毕。(其实不过是扫掉了了些灰尘,然后放了个书架和一些桌椅罢了。)Q+({82 原先被拖走的杂志纷纷被回收放进了阅览室,阅览室的人气很快旺了起来,年轻人的兴致总是特别高,空课去看书,往往人未到,曲先到:山不在高,有仙则铭,屋不在大,有书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Ov 那些原来总忙于讨论今晚去哪儿撮一顿,周末哪里大减价的年轻同事们纷纷来到阅览室埋头取经,偶尔也会大谈教学方法,教育手段,出来时都感觉颇好,于是又继续吟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Rh;K{ 不自觉间学校里已是一片科研新气象,自己拖书,居然把一批年轻教师也拖入了科研田地,有时想来真觉得不可思议。s
❸ 吴勇和管建刚作文教学的不同
听管建刚老师《记一件自己做成功的事》作文讲评课有感最近,观看了管建刚老师《记一件自己做成功的事》作文讲评课,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一、课前交流接地气。管老师在课前与学生有一段对话,老师从学生名字中的“子”字入手,评价:“带个“子”的都很了不起哎!”“看,我们班带“子”的同学真多!”联系起来的潜台词就是,“我们班真是了不起!”激发学生自豪感,拉近师生距离,消除紧张感。二、鼓励学生使用时代元素的语言。管老师从学生的习作中挑出精美的句子与大家欣赏,例如“老师选身体好的打大鼓,我们班没一个,好囧。”“……我又穿上漂亮的礼服,乍一看,还真有主持人的范儿……”老师直言,他很喜欢这个“范儿”,这个“好囧”,这两个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流行语。管老师以为,首先第一步要会用这些流行的语言来习作,用了这些流行语言,人家一看就知道这篇文章是我们21世纪的少年写的,写文章,要充满我们的这个时代的元素。就这样,教师告诉学生语言发展的方向。习作中这样充满时代元素的语言的使用,使文章充满时代的气息,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三、学会使用语气词管老师通过举例子告诉学生写作文的时候,要善于使用语气词,语气词不光是放在句子的后面,也可以单独一个语气词,后面是逗号,一个语气词会让句子更亲切,更干净。甚至认为,当你写作文写不下去的时候,你就写一个语气词,你就写一个“哈哈”,你就写个“哦”,你就写个“嗯”,告诉你,语气词就是那么奇妙,你写个语气词下去,你就有话写了。换句话说,恰当使用语气词,产生的奇妙效果。管老师运用了“欣赏法”。把学生创作的好词佳句美文展示出来,让全班同学欣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导向,让大家认识到美的语言是这样的:是充满现代元素的,是恰当运用了语气词捕捉到了内心真实的心理活动。四、写作不要写空话、套话。管老师出示了套话:●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有成功的事,我也不例外。但是,在成功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下面就来听听我是怎样遇到挫折而又成功学会骑自行车的吧!●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成功了的事,就连我也不例外。在我成功的那一瞬间,我是如此高兴,在那之前我是一次也没有成功过。下面,我就和你们说说我在体育课上跨栏的一件事吧!●成功,是每个人所向往的。然而,它不是路边的石头,随处可捡;也不是田地里的小草,随意可得。想拥有成功,一定会经历一段漫长曲折的人生道路。有名话说得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又出示了令老师欣赏的学生的习作开头:★不知道什么时侯起,学校里流行悠悠球,我没什么注意,到同学们玩得走火入魔了,我才第一次接触这种玩具。(师:这样的开头多好呀!把高帽子摘掉了!写我学悠悠球,干干净净开头,多好啊!我很欣赏!)什么才是假话、空话、套话呢?我的认识一直比较模糊,没有一个完整的清晰地认识,而管老师的课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能应用于很多篇作文的开头的“万金油”式程式化语言,就是套话。一片大道理,实际上根本做不到的话,就是大话。其实以前我还曾经为这样的开头和结尾叫好,管老师的作文教学革命,让我感觉似乎认识了一个未知的世界。五、寻找内心的曲折点管老师认为,一篇文章,在自己的草稿纸上,写之前,把曲折点找出来,画出这张曲折图,画出来之后,在写之前,还需要做第二件事,找两个到三个点。管老师的习作指导,重在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在习作提纲中发现故事发展的曲线图,在故事发展中发现心理活动的曲线图。总结出“作文,寻找故事的曲折点;故事,寻找内心的曲折点”这一写作方法。并在比较中引导学生发现,故事曲折与内心曲折,吸引读者的程度是不同的,从读者的角度考虑创作,让自己的写作更富有魅力。满意请采纳
❹ 有没有一种老师轻松,教学高效的作文批改系统 管建刚讲作文
让内陆城市的学生去描写大海辽阔的景象也是不现实的。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的“版凡是圣明的语文教师,他的题权目应当不超出学生的经验范围内,是学生所能写的,经过选择才定下题目来。让南方的学生描写大雪的情境对根本没有见过雪的他们来说是不客观的。二是选题要符合学生实际生活:一是与课文教学相结合。这是我过传统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实现写作教学目标。如何选题:“作文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思想和学习的实际”这是作文选题的总依据,也是情境作文教学中教师选题的总依据。在此基础上选题时还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定的题目,能体现出每次写作训练的意图,并能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写作训练。选题是由教师根据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选定题目的一种方式选题。”三是选题还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❺ 管建刚讲评作文时都从哪几个方面评价好的作文
一、 开放习作内容。 1、学会写生活作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可以把镜头瞄准光明,人间自有真情在,有的人助人为乐,有的人无私奉献,有的人自强不息……拿起手中的笔去讴歌他们的“闪光点”;我们也可以直视社会阴暗面:生活不会尽善尽美,难免良莠间杂,有以权谋利的;有贪污受贿的;有爱占小便宜的;有重男轻女的……拿起我们手中的笔去谴责这些丑恶现象,以警示世人。像这样的一些貌似寻常的“凡人小事”生活中并不少见,而文章的闪光点恰恰涵盖在这些“凡人小事”之中。当然,这些小事要能反映纷繁复杂生活中的新人新事,还能反映富有时代特征的思想与风貌。有一次,我布置了作文题《朋友》,大多数同学写同桌、小邻居等,但有一位同学别出心裁,走出“雷同区”,写了他的大朋友——父亲。文章用饱蘸激情的笔触,谱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亲情曲。 在习作内容上,我觉得不妨指导学生从下面几点考虑:其一,要从与众不同的“特殊的角度”上选材。例如《我哭了》,大多数同学单纯从“犯错误受责备”角度去思考,但能否逆向思维,从“感动、自豪、幸福”这个角度来选材,为倍受集体的温暖关爱而哭,为中国足球队冲出亚洲而哭,为我国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而哭……其二,要从“特殊的感受”上选材。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水平有差异,对待同一事物,感受截然不同。因此,要从特殊的感受去选材,这也是开放内容、选材创新的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如有一位同学写《我很烦恼》,写了经常有人请在电讯局工作的爸爸帮助安装“便宜”电话,他感到爸爸的做法不对。有一次,他壮着胆子跟爸爸说了这事。没想到,爸爸以“小孩子家懂什么”为由拒绝和他交谈。因此,他很烦恼。这种感触唯这位同学独有。其三,要从“特殊的经历”上选材。由于各个同学的经历有别,所见所闻也存在着差异。因此,选材时要把自己特殊经历或“独家新闻”写出来。如有一位同学写《我敬佩的一个人》,就从特殊的经历去考虑。他的邻居长期身体不好,又从工厂下了岗,但他自强不息,积极参加各种技术培训,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座标,走上了再就业之路。 2.尝试写儿童诗、童话、寓言。适当让学生尝试写他们喜闻乐见的儿童诗、童话、寓言等,这很符合儿童的口味。不论是写“真实的生活”,还是写“生活的真实”,只要是真正反映少儿对生活的体验、感受,表现童真、童趣就行。 3.加强交际应用的作文训练。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这方面率先垂范,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我在教学中,也尝试让学生给自己的照片、图画写文字说明;为自己的科技小作品写解说词;为某工厂的产品(如粉笔、钢笔)写广告词;为“西新桥小学”设计一句创省实小口号;给班级创作歌词、班训;为班里开展文艺活动撰写小品、相声、短剧。此外,还让学生写寻物启事、招领启事、招聘启事、竞选报告、广播稿、主持词、建议书、介绍信等。 4.重视学生写想像作文。对成人而言,写实作文往往要比想象作文容易些,学生却恰恰相反,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们常常想到月球上的境界,想到地下面的情景,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到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学生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的幻想,喜欢天马行空地想象,这正是他们的天性。想像作文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生也特别喜爱写这类文章。前些天,我让学生每人命一个自己最喜爱的作文题,73%的学生命的是想像作文题,如《二十年后的我》、《2008年的奥运会》、《假如我是布什总统》、《假如地球的寿命只剩三天》、《如果我会七十二变》、《我想像中的王国》…… 此外,还可以经常进行一些不拘形式的小练笔活动,让学生写一点见闻,谈一些看法,叙一段情绪,记一次活动,真正开放学生的习作内容。 5、初探多媒体网络作文。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一个以多媒体网络教育为标志的现代教育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它必将为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注入新的内涵。多媒体网络作文的形式上可以灵活多变,教学中我把网络作文分为以下几种: (1)主题作文。就是针对某一主题进行网络创作。例如,学生曾经写过的“关于海”的主题作文,学生根据“海”这一事物从网络中找到各种各样海的资料,在网络上进行讨论后展开写作。有的写看大海,有的写海的童话,有的写海底世界,有的写关于海洋环保的论文。 (2)无主题作文。这里所说的无主题,主要指教师并不给学生定主题,学生可以自由从网络中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创作,老师不做任何限制,是一种休闲式的写作。例如,一位学生在一次课间,从网上下载了一幅图片,整个图片是蓝色的背景,地面上是一层厚厚的白雪,雪地里有一辆落满白雪的自行车。他就此展开想象,写了这辆自行车如何为爸爸提供方便,想到爸爸工作如何辛苦,又想到爸爸是如何爱他,想到这些,他就想把这辆自行车搬回家去,怕冻坏了爸爸不能上班。可见,一幅富有感情色彩的图片,也能激起学生创作的灵感。 另外,网络作文之所以在前边加上“多媒体”是因为作文的创作并不一定只局限于文字,学生可能通过欣赏一段优美的音乐,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继而写成一篇散文,或者可能是通过观察一幅乃至多幅精美的图片或动画,了解一个现象,更有可能是进入虚拟社区,通过动手操作了解企业生产、销售的过程,从而为企业起草一份可行性营销计划书等等。可以说,多媒体网络作文关注社会,注重实用。 二、开放思维方式。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对“人”的塑造和完善,这必须使学生敞开自己的心灵,成为有灵性、有鲜明个性的人。在教学中,学生敢于质疑、坚持己见、敢说敢想、标新立异……这些都是学生灵性的具体表现。开放思维方式,让内涵的多层次性,内容的丰富性,引发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多向性发散,培养学生回旋喷涌的思辨力和创造力。 有这么一个案例:老师让学生写一篇以《小草》为题的作文。在写作中,学生大多是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或表现小草默默美化环境的无私奉献精神,这当然好。但有一个学生却是批判小草,认为小草软弱,没有骨气,风吹两边倒。结果,老师判这位学生的作文不符合要求,理由是离题。我认为,这篇作文应给高分,因为他的思维与众不同,有独创性。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追求的是答案的唯一性,思维的同一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挥与思维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具有不同思维方式的人才。我们的作文教学,为什么不开放些,允许有不同思维方式存在呢? 1、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我对思维有独创性的学生特别欣赏。一次写作文,《我的妈妈》,学生大都是歌颂妈妈,而有一个学生却通过两件事写出了妈妈的自私、小气。对这篇文章,我大加赞赏。因为他能认识到妈妈的不足,写的角度与别人不同。 2、保护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思维方式表述见解,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写“雪”,既可写它的纯洁,也可写它的虚伪。因为它掩盖了一切肮脏的东西。写一件事,既可从这个角度写,也可从另外的角度去表现。千万不要追求千篇一律,要真正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笔表我心”。 3、激活学生的多向思维。可以从材料或题目的内容多方面去阐述,注意对事物的正面、反面、侧面、纵横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察,从而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也可以把思维从自己思考的领域推向别的领域,再从别的领域得到有益的启示,获得信息再反馈回来解决本领域的问题。例如面对《夜》这个题目,可引导学生想到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昼伏夜出的动物,加班加点的工人、撬门入室的小偷,街道巡逻的警察等等。 三、开放表达形式。 只要稍稍翻一翻书店成灾的什么《作文指导大全》、《名师教你写作文》、《同步作文指导》、《作文成功秘诀》,你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吓人!这些书的内容无不是些“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如何照应”;或是“审题五法”、“立意六招”、“选材七条”、“布局八要”。过多的条条框框、规矩法则把刚开始习作训练的学生吓住了。 我们提倡小学生写“放胆文”。所谓“放胆文”,就是让学生放开胆量去写作文,事情是怎么样就怎么写,怎么想的就怎么表现,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像表达出来。试想,一个刚学走路的孩子,你给他讲走路的技巧行吗?只有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不断训练、把文章写得文通字顺了,才有可能谈及技巧。也许有人会问,这是否太放纵了?其实不然, 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只有给学生充分自由,让其真正自由自在地在作文天地里驰骋,他们心中才会有说不出的快感,从而产生欲望,对作文萌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有强大的内驱力,当他们不再满足低层次表达练习时,这种内驱力就会驱使他们向着更高、更好的看齐。而此时,老师再施以理性指导点拨,就成了一种有效的催化剂,事半而功倍。 现在的作文教学过多地强调作文的程式与字数,一写作文就严肃起来,“审题-立意-选材-剪材-列提纲-起草”,还不成文地规定字数:四年级不少于 400字,五年级不少于500字,六年级不少于600字。于是,学生写作文时就挖空心思写“大事”,越写越枯竭,越写越没灵性。其实,随感而发,随情而抒,不管章法,不论首尾,“喜笑怒骂皆成文章”不好吗?至于字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看看少儿习作期刊,有多少儿童的优秀习作是长篇大论的? 四、开放习作时空。 作文是一种兼容性很强的综合性训练,是开放的教学体系。如果局限于每周的两节作文 课,拘泥于学校、教室里进行作文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作文训练的时间和空间应该是开放的,时时、处处都可以让学生进行作文训练。 1、校内外结合。就训练的空间而言,除了要在校内让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外,尤其要重视让学生走出校外,亲身去观察、感受、思考生活,继而自由表达。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工厂、社区;安排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做适量的家务事;开展“手拉手”互助互访活动;游览名胜古迹……这样就拓展了学生习作的空间。 2、课内外统一。作文教学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比如写“家乡的变迁”,就要求学生课后去调查访问;写“环境保护”方面的作文,就要求学生查找资料。我们更提倡学生坚持写日记。日记要围绕某一个重点进行小范围、短篇幅的自由表现,可以描写一个小物品,刻画一个人的外貌,叙述一次见闻,烘托一处场面等,只要积少成多,作文水平就能逐步提高。 3、学科间互动。大语文观告诉我们:处处是语文,时时是语文,事事是语文。我们要重视学科间的互动,把作文教学渗透到各学科之中。一节精彩的自然实验课,一次激烈的拔河比赛,一堂难忘的手工劳动课,一段刻骨铭心的舞蹈音乐欣赏,无不是作文的好题材。语文老师要善于与各科老师协调,让学生在学习各科知识的同时,得到作文的训练。 五、开放评改途径。 作文的批阅、讲评,以前是老师的专利,这对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不利。叶圣陶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现在老师已注意了让学生尝试修改自己的作文,但是力度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开放作文评改的途径,让学生真正参与评改。 1、师评生改。作文后,老师对本次作文总的情况进行评价,然后提出要重点注意的地方让学生自己修改。学生根据要求和修改作文的方法,认真地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2、小组评改。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组织学生评改作文。先由小作者朗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听;听后再由组长组织组员对小作者的文章进行修改、评判。 3、学生讲评。让学生来讲评作文,方式可以是学生上讲台,推荐自己认为优秀的作文(包括推荐自己的),先朗读这篇优秀习作,再谈习作的成功之处,也可谈要改进的地方。 4、结对互改。俗话说,旁观者清,修改习作也是这样。除了可以采取发到谁的就改谁的习作方法外,还可让学生结对互改互批。老师把修改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很有新鲜感,他们怀着好奇心,以主人翁的态度当“小老师”,因此,审视同班同龄人的作文来,格外认真投入。这样,既训练了批改作文的能力,又体验了批改作文的艰辛,还培养了认真负责的精神。 5、一文多改。任何能力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奏效的。“文章不厌百回改”,我要求学生一文要多次修改,反复进行“深加工”。学生随着知识的拓宽,认识的提高,对自己的习作也会产生不满足感,会不断给自己的习作修改、雕琢、润色。 6.旧作新改。学生升上六年级后,要求他们以现在的认识水平去修改各自在三、四、五年级写的作文。学生在看自己旧作时,惊喜地发现自己的作文素质提高了。这时,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积累和修改能力,所以改起旧作来得心应手。 评改要注意尊重习作的原意,要以激励为主。通过长期的努力,逐步实现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作文是开放性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再进行封闭式教学。只有开放,作文教改才有出路。
❻ 从这位老师的教学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作文
去年11月有幸去衢州听课,其中管建刚老师执教的作文课带给我的震撼很大。
主要过程如下:
1:课前:布置题目让孩子回家写,然后批改,在批改中教师做两件事:选出优秀的片段;针对全班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选出具代表性的片段。最后将选出的内容制作成PPT。
2:课中:PPT上,先出示优秀段落,让孩子欣赏点评。再出示具有问题的段落,引导孩子找出问题所在。
3:课后:重写作文。(也许还有再次讲评)
我注意到了以下几个细节:
1.课前管老师不做任何指导,孩子的写作呈现最原始的状态,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也因为这样,课前老师要做的工作很多,要仔细去翻学生的作文,挑出好的习作并不难,难的是要看完全班的作文后,诊断出这次习作普遍出现的问题,并且想办法在课上让孩子自己去改掉这个问题。
2.管老师的安排颇有水平,出示优秀片段时,会在后面出示作者的名字,还会让作者站起来,让全班齐读他的文字。而出示问题段落时,不会提到作者,让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到片段上。这样的区别,最大地调动了孩子写作的积极性,写得好的孩子自然万众瞩目,管老师还会随机采访他们,让孩子像大明星一样讲讲自己的想法,而写得不好的孩子,管老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他们。这一种师与生的和谐,自然会让孩子在写作上敢于犯错,乐于改错。
3.管老师出示问题段落,会让孩子先去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引导孩子去发现问题所在,说准说对了,再把这种病的名字郑重其事地写在黑板上,这些病名也好记有趣,如“心想病”、“关联病”,孩子一听,哎呀,这是病,我的作品绝对不能得这种病。这种设计确实很符合孩子的心理,这种发现不是教师强加给孩子的,而是孩子自己通过阅读思考发现的,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将小小的问题讲成“大病”,也让孩子更重视自己的文章健康与否。
课后,管老师还有一个短短的讲座,主要是关于他“以写定教”、“以评促导”的作文教学主张。他说:“以指导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就是教师跑在前头,跑啊跑,学生在后面拼命跟啊跟,这样下来,学生很累;以讲评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就是学生在前面一路欢快地小跑,教师在后面跟着、看着,看到美好的表达方式,告诉学生,写得真好,大家一起来分享。看到学生的表达出了点问题,或没把握好火候,过了头,摔了跟头,就喊停,包扎一下,调整一下。”确实,这样的方法,保护了学生习作的个性,又能做到从学生的作文实际出发、准确号脉,这种指导最能发展学生。
回来以后,我阅读了管老师的书籍,对他的观念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最赞成的一点就是:真正的讲评课,是一次性的,是班本性的。只能在一个班上一次,不能在另一个班复制。
这个学期刚开始,我就在自己班级开始尝试,布置好题目,第一批交上来的文章参差不齐,我仔细看下来,选出优秀的片段,做成PPT。并且挑选了三篇范文(来自于网络)。这个过程我没有任何指导,只是收集作品、分析作品。
讲评课上,我一一出示优秀段落,让小作者站一站,再让其他孩子读一读,欣赏一下,让他们说说喜欢哪句,为什么喜欢。这样的过程,学生是很轻松的,没有任何压力,就跟平时看课外书一样,所以课堂上也充满了笑声和活力。就像喝下午茶一样,悠闲得很。
在出示完本班同学的片段后,再出示范文,三篇范文各有各的长处,照顾了不同孩子的喜好。有人喜欢这篇文章的写法,有人喜欢那篇文章的安排。
这一部分的筹备花费了我很多时间,但是在课上,15分钟不到就结束了。剩下来的时间就是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写的文章,去改一改。我认为,给孩子留的写作时间应越多越好,这个过程必须保证。
再次交上来,孩子的作文丰富了很多,他们汲取很多他人习作的长处,运用到了自己的文章里。孩子是善于模仿的,平时他们的写作过程是孤立的,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写,教师批改,学生看评语。一个冷漠的循环,学生没有机会去过问他人的作品,他们也许接触到了许多优秀的课外书,但是这些课外书的作者是见不着面、高高在上的,他们也只是单方面地欣赏。现在教师给他们设置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上你和作者有了交流,可以欣赏到同班同学的写作,就这样生活在你身边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同学,他能写出这样的作品,为什么你不能?最有意思的是,如果你认真写,写得好,你的作品,可以被出示到PPT上或者打印出来,能让别人去阅读去欣赏,这对孩子的诱惑和触动是很大的。
就算孩子这次写得不好,他还有改的机会,改后优秀的有新意的文章,还会再次出版,贴到班级的展示栏里。这种过程传达给孩子一个观念: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要学会去欣赏自己的文章,修改自己的文章。
但我的课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比如管老师的“号诊”环节还缺乏,在今后的作文讲评课上,会找个合适的机会尝试一下。
这样的作文课,换一个班级,所有的都得重新来过(也许范文还可以再出示一次),但像管老师所说的,这样作后讲评,无法公开化,无法比赛化,无法反复演练,它的朴素决定了它的品质,它的常态决定了它的长久坚持的重要。
我希望自己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被欣赏的机会,作文能够带给他尊严和荣耀,能把写作当做一种习惯,当做倾诉内心的方式,而不是咬着笔头凑字数的奴隶。目标越大,要做的功课就越多,以管老师为榜样,愿自己和学生都能不断进步,让作文与作文教学改头换面,亲切可爱。
❼ 读完管建刚的作文教学故事有什么感受
我的抄成长故事作文袭350字每个人在人生路上都会留下一个个成长的故事,而那个故事却让我记忆犹新。它告诉我一个不巧的真理。记得一年级时。妈妈给我我报了个书法班。起初。只是为了将字练好看一些罢了;后来,老师说我有写书法的天分,要求我去参加书法考级。老师便挑选了一首“清明”,说考级就写这个,还让我在家里不停地练习。可我练了几天,兴趣开始打退堂鼓了,于是,我开始用各式各样的理由,逃避练习书法。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细心的妈妈还是发现了我的用意,语重心长地教育我:“我明白,天天练习书法字的确十分枯燥。手会酸,脚一直站着也不轻松。但你想想,假如你考级成功,伙伴们会为你喝彩;老师会为你自豪;妈妈也以你为傲;你自己更会很有成就感。既然这样,何乐而不为呢?”我似懂地点点头,拿出书法用具,大笔一挥,有苦练了起来……一张张雪白的宣纸上出现了一个个汉字,一瓶瓶墨汁露出了瓶底。但我不怕苦,一笔一划认真临摹。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书法5级被我考出来了。现在,对于妈妈的那些话,我有了更深的理解--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❽ 我为什么反对“作前指导”丨管建刚讲作文
作前指导”和“作后讲评”,作文课的两大课型。当前流行的课型是“作前指导”,它主要落在两点:一,“指导”学生“写什么”。二,“指导”学生“怎么写”。对这两点的作用和意义,我都反对。
食之无味弃之不可惜的“作前指导”
学生一看作文题,觉得有话可说、有话想写,它是教材编写的第一原则,用不着老师花多少时间指导。那些要老师指导再三,学生才有话想说、有话想写的教材作文,完全可以抛弃,它不成熟,糟糕。
“指导学生怎么写”的危害,更大。在我看来,99%的“指导”都是好心办坏事。老师的“心”是好的,想帮学生写出更好的作文,结果呢,帮的往往是“倒忙”。
你想,每一个学生的长相打扮不一样,每一个学生说话的语气与方式不一样,每一个学生对事物的看法与态度不一样,每个学生处理事物的能力与方法不一样,嘿,偏偏,老师“指导”出来的学生的文,都是一个样儿!
我不能不冒着被一线教师的唾沫淹死的危险,摸着良心说,罪魁祸首,正是老师那食之无味、弃之不可惜的“指导”。
一位语文老师偷偷跟我说了句真心话:我们的起步作文,就是“填空”,学生把我们老师的“空”填出来,就是作文:“我们不这样指导,学生怎么会写呢?”他们忘记了,学生学的是母语。哪怕不识字的文盲,对母语的表现规律也有深刻的实践性认识和把握。
填空式的“指导”,作文怎么可能还有儿童自己的生态与姿态呢?如此“指导”,学生写作的创造性、思维的灵动性,怎么不荡然无存?学生的作文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老师的“指导”的屁股后,把自我全部抛开!
老师们还忘了,只有让学生用真实的自我写出真实的水平,暴露出真实的缺陷,才能见到学生当下真实的作文状况,才能选择真实的、切中学生当下的指点和训练。
❾ 管建刚 我的作文教学系列有哪些书
在《管建刚作抄文教学系列:我的作袭文教学主张》中,作者以朴实但充满智慧的语言,提出了九大革命性的作文教学主张,它们是:“兴趣”重于“技能”;“生活”重于“生成”;“发现”重于“观察”;“讲评”重于“指导”;“多改”重于“多写”;“真实”重于“虚构”;“文心”重于“文字”;“课外”重于“课内”;“写作”重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