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技能课程 > 英语培训专家引领

英语培训专家引领

发布时间:2021-03-13 13:19:08

『壹』 福州外国语学校的教学研究

2011年12月22日上午八点,北京西城区的英语教研专家徐雨玲老师和北京市英语学科带头人叶权老师按照福州市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处的部署第三次来到该校,进行专家引领模式下的校本培训基地校的教研指导。
按照日程安排,两位专家上午分别和四位即将向全市开“同堂异构”公开课的初高中外语老师进行观看录像与磨课。叶权老师观看该校初中部的肖艳老师、蔡超老师的公开课的录像。她边看边记,认真翔实地记录老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而后和肖艳老师、蔡超老师就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进行探讨,指出亮点和不足,并对课件进行适当的修改。徐雨玲老师观看该校高中部的黄薇老师和蔡双娇老师的公开课的录像。在与黄薇老师磨课的过程中,就作文题的设置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降低难度,使学生有话可说可写,建议在教学输入的环节增加铺垫,使学生能水到渠成地输出,教学设计的可预测性得到最大化。在与蔡双娇老师磨课的过程中,专家指出在最后输出的环节,设题太难,不能以高考的模式来设题,人为增加学生审题的难度,要考虑学情适当降低难度。磨课结束后四位老师就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马上进行消化与修改。
下午2:00,肖艳老师和黄薇老师开始上第一节,蔡超老师和蔡双娇老师上第二节,初中听课地点在学校活动中心、高中听课地点在初二5班。听课的老师涉及55所学校、400多人次,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第三节,在初二(6)班听完该校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张影老师的讲座《探索高中词汇记忆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后开始评课。徐雨玲老师不顾疲劳进行点评,她肯定了两位教师的公开课,“从早上磨课到下午上课这么短的时间内,两位老师的基本功和应变能力非常强,我非常欣赏。”两位老师还能结合学校市级课题《高中英语写作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进行大胆尝试,效果不错。在学校活动中心叶权老师结合自己的记录对开课老师的有关教学环节进行探讨,她一边分析这些教学步骤的合理与不合理的地方;一边给出自己的设计。在整个探讨的过程中,叶老师始终是商榷的语气,平易近人,在场的老师无不点头折服。叶老师始终都是围绕着从学生的具体学况出发的,考虑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的。
随后北师大培训中心郑海勇主任,福州市教育学院黄耀荣副院长、继续教育处林志琳、兰芳主任以及该校领导班子、部分中层干部在学校会议室再次开会,首先由该校陈飞舟副校长汇报了该校专家引领模式下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其次该校林鸿校长指出了在系列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专家引领模式大大增强了该校外语教师的自信心,深入引领了该校教师从教学向教学研究的转变,也带来了一定深度的教学实践,教师们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由此也提高了教师们的实践水平。林校长还指出我们在专家引领模式下存在时间短、接触面窄、主动与专家联系少、磨合时间不够等问题与不足。为此我们将继续努力创设更多的机会让更多一些老师走出去跟着专家到北京听课、观摩与学习。希望在专家的引领下在理念、实践、反思中不断完善该校的校本培训制度。随后北师大培训中心郑海勇主任在发言中肯定了该校领导重视、学习氛围浓厚、教师勤奋有内驱力的优势,提出了要持续跟进,让学员成名成家;要有长远规划并由此及彼地推广到其他学科,创造出社会效益,打造成名校的要求。福州市教育学院黄耀荣副院长在讲话中希望该校教师在摸索专家如何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的基础上做到“三个带动”:一是要带动全市的校本研训工作,二是带动学校教研组建设,三是带动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并希望该校外语教师要走在福州市的前列、要超越其他一级达标校、要打造研训一体的模式和品牌。最后继续教育处林志琳主任希望该校与四所实验校加强沟通,不停地做好各项工作并提出了下一阶段专家引领模式下的校本培训的具体工作要求与建议。
23日,两位专家又再次来到该校。上午叶权老师和初一年级集备组老师、徐雨玲老师和高一年级集备组教师进行集备教研;下午叶权老师和初二年级集备组教师、徐雨玲老师和高二年级集备组教师又一次进行集备教研。与会老师就教学中的困惑、教学瓶颈、教学设计、一标多本和教研课题等一一向专家讨教,专家认真聆听并做出让老师们满意的回答,专家从北京四中的一节研究课谈起,说明他们的成功之处,告诉我们要认真研读“英语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理念,不是别人的课都能适合自己的学生,备课要备出自己亮点先让自己感到满意,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创设不同的情景来教授单词,对话等,可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去培养学生,老师们都感到他们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受益匪浅。
本次两位专家深入教师、亲临课堂、精心点评,给老师们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同时也开设了一系列的讲座,分析北京一线教师优秀案例,让参加此次校本活动的教师体验了一段更新理念、重新审视自我、收获与提高的过程,感受到了什么是高效、生动的课堂,收获了从教以来更大容量的信息。本次培训让参加此次校本活动的教师深深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教学观念需要一个深刻的转变,从单纯教学生“考”,到教会学生“用”。在备课时大胆整合教材,从学生现状出发,不盲目照搬,教学设计中关注教学有效性;在实际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知识运用情况。
通过这次活动,参加此次校本活动的教师更深刻的认识到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教师需要在长期实践、观察、分析、反思和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对课程理念、对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再认识,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与收获,教学设计中关注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贰』 关于“如何有效改善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现象”的一点尝试

------英语校本研训经验交流于红华各位领导、老师: 英语对农村小学来说,是一门新兴课程,我们复州湾小学在中心校领导的大力扶持与指导下,摸索着走过了近六个年头,在这不到六年的时间里,我们付出了辛苦与努力,也收获了成功与欢乐,尤其是“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问题”一直是我们学校领导与英语老师多年来关注的话题,我们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不断地探索与尝试,其中有成功的喜悦,也品味过失败的教训,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们热切地希望各位专家、领导能诚恳地指出我们的缺点与不足,以使我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英语学习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比较普遍,缺乏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成绩偏低,这是共性,但产生这种分化现象的原因却各不相同,我们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作了认真细致的分析: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在对待学生的爱心和耐心上有待加强;从学生角度来看,一类是 学生综合素质较好,但因为自身的学习惰性,管不住自己,没有付出努力;第二类: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或者是兴趣保持时间不够持久,思维惰性造成了成绩偏低;第三类:学生自身比较努力,但学习方法不得当;第四类:由于学生个体对英语学习缺乏悟性,加之自身的智力因素造成成绩偏低;第五类:其它原因造成,如父母离异,家庭生活困难等。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找到了问题产生的症结,就不愁找不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教训,下面我就把我们复州湾小学“如何解决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问题”向各位领导、老师作以介绍。 一、领导重视,全面扶持。 如果说我们复州湾小学的英语教学取得了点滴成绩的话,这与我们中心校领导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最初,在英语教师的配备上,中心校领导花费了很多的心思与精力,在班主任紧缺的状况下,为了搞好英语教学这门新兴学科,中心校不惜忍痛割爱,从优秀班主任中进行选取。农村小学教学条件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但对于我们复州湾小学的英语教师来说,我们是幸运的。中心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为我们配备了录音机、播放《空中课堂》的DVD影碟机、电脑、大屏幕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从教学资源的储备上也给了我们莫大的支持,为教师们订阅、购买了大量的英语教学资料,培训教师上网查询积累相关教学资源等等。就在不久前还又一次为我们更新了教学设备,为全镇各校分别配备了教学用复读机,更加方便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和教师个人研修;不仅如此,中心校领导还多次召开各村小领导会议,由校长亲自负责,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从学校领导角度狠抓英语教学,引起多方重视,中心校每学期都备车组织全体英语教师多次外出听课学习,倾听专家引领,不仅如此,我们还频繁组织镇内教研,每位教师每学期按时间段不同各上一节课,保证英语教师每个月听四节镇内公开课,这有力地督促了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心校领导及各村小领导随英语老师一起听课、评课,有的校长不懂英语,中心校在每位校长身边配备一名英语老师做“翻译”,让校长们认识英语教学,了解英语教学,从思想上重视英语教学,并认真落到实处。中心校领导为我们创设了这样的优越条件,在教学上作了这样的铺垫,我们英语教师工作起来没有了后顾之忧,工作积极性更高,干劲更大。这些都为我们有效解决"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作了铺垫与准备,为我们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培训教师,提高素质。 中心校领导不仅为我们的英语教学作了坚实的后盾,而且更加注重提高英语教师的业务素质。 要改变“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首先,要提高教师们的认识,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轻视任何一个学生,不怠慢任何一个学生。其次,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只有拥有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才可能打一场漂亮的胜仗。我们复州湾小学没有专业的英语教师,但我们有一个积极向上、齐心协力的团队。早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第一年,我们全镇只有四位英语教师,每人担负两到三所学校的英语教学任务,其工作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没有放弃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利用每周三下午学生放假的时间集中到中心校学习;后来,英语教师队伍逐年扩大,人员逐年增加,这个每周三下午必做的英语研训活动我们一直坚持了四年没有间断;随着第一批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毕业生进入中学,英语教师队伍逐渐稳定,教师们的英语教学水平也整体上了一个台阶,教学经验越来越丰富,我们由原来的每周一次培训改为每月两次,现在,我们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的研训活动也改为每月一次,至今我们仍然在坚持。除此而外,我们还多次在教师中间开展课件制作、课堂教学、课堂口语等方面的专题培训,老师象学生一样进行听力、口语、朗读、演讲、阅读等形式的竞赛,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老师们在研训、交流过程中收获了很多,知识方面、教学方面都受益匪浅。 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教师就应该准备一桶活水,中心校组织全体英语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与交流,从各方面提高教师素质,集体备课,集体评课,集体研讨,集体学习,大家在这个团队里坦诚交流,开诚布公,相互取长补短。每次的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大家都争先恐后发言,甚至进行激烈的辩论。问题在观点的碰撞中得到解决,思想在碰撞的火花里得到升华。我们还通过教师间"手拉手,结对子"等活动以老带新,大家的整体业务水平提高了,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较以前也明显改进。 三、针对学生,有的放矢。 学校重视英语教学,教师业务素质提高,这都为克服“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现象”作了必要的保证,但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在学生身上下足了功夫,才能真正改善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在这方面我们也狠下了一番功夫。 1、注重兴趣培养,更重兴趣保持。 人人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初学英语,积极性通常很高,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学生们对英语的好奇心与新鲜感,可是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新鲜与好奇会日渐减少,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不如以前那么高了,尤其是到了高年级,随着知识的加深加宽,学生们在学习上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慢慢地可能会对英语失去兴趣,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多出点子来保持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们通过做游戏、讲故事、学歌曲(甚至是学习时下流行的英文版歌曲)、师生共编歌谣(王辉老师在开课总结部分的所唱的歌曲《 The blue bag is heavy 》就是她结合本课内容自编自创的)、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我们还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如编写课本剧,表演小故事、英文小朗诵、召开英语班会等形式让学生们各显所长,学生们以个人、小组等形式分工合作、互帮互肋、集体参与,全班学生整体动起来,课堂不留死角,课余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切身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让学生们喜欢玩英语,喜欢说英语,喜欢用英语,从而保持对英语持久的兴趣,并乐此不疲。 2、注重情境创设,结合语境教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氛围,有一个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对于学生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农村孩子极少接触到这些,为此,我们想方设法予以弥补,我们利用周边的环境,结合身边发生的事情创设语境(刚才裴秀梅老师的课就有所体现,孩子们换掉了运动服,穿上了本课所学单词的衣服,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对话,降低了学习难度),通过英语小广播、课堂小汇报、课间英语小交谈、课后英语小日记、课外英语小活动等形式来创设一种氛围,尽可能多地让孩子们多接触英语,因为有身边的环境、氛围作铺垫,所以学生们运用起来如临其境、感觉真实,对知识的掌握也比较牢固,当然对于那些待进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就结合学生对英语掌握的程度来以旧带新、以大带小,打破年级跨度,高年级带动低年级,形成学习网络,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活动,这是我们解决两极分化问题又一举措。通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我们发现这是双赢,不仅有效地解决两极分化问题,更推动了全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在学生互帮互肋的过程中, 孩子们虽然有些言语说得不够准确,甚至是不伦不类,英语中夹杂着汉语,但孩子们毕竟说了、用了、感觉了,日久天长,随着英语知识的日渐积累,接触英语时间的日渐增加,他们的词汇越积累越多,句子也越说越长、越说越完整。加之教师的正确引导、及时表扬与鼓励,那些自我感觉跟不上的学生也不再羞口,而是大胆表现,他们越说越爱说,越参与积极性越高,并从中获得了快乐,唤起了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缩短了学生间两极分化的距离,减少了两极分化现象。 3、注重课堂教学,不留课堂死角。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核心,学生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所以我们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在课堂教学上,我们教师不仅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仔细研究每一个细节,更重要的是备好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待进生,为他们老师们倾注了很多的心血与汗水,老师们在课堂上运用了众多的教学手段,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游戏、竞赛等活动,调动学生全体参与,不留课堂死角。上课过程中,老师们更偏爱那些英语学起来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机会表现自己,鼓励他们参与课堂活动,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老师在课堂活动中设置坡度,分段练习,让他们“跳一跳,勾得到”,最初让他们只参与那些极简单的语言活动,后来过渡到可以进行简单的语言描述,同时伴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助,最后教师创造机会让他们尝试独立完成相对较简单的语言表述,给他们成就感,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磨合与锻炼,这些学生较以前有明显的进步与提高, 学习积极性也高涨。每逢这时我们的教师总是不忘对这些学生大大地赞扬一翻,让他们确实感觉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全可以学好英语。老师们一句赞扬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可以成就孩子的自信心,可以给学生极大的鼓舞与成就感,甚至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每每看到这些, 我们这些教师的心里都会感到无比的欣慰。 4、课后耐心辅导,缩小学生差异。 仅靠课堂教学来解决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是远远不够的,课后我们还做了大量的工作,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建立了学生成长档案,对学生施行跟踪培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调动学习积极性,抓住课堂四十分钟远远不够,老师必须趁热打铁及时给学生以后续帮助,用著名教育家周弘教授的话说:“让孩子们尝甜头”,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课余时间老师们除了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别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分层布置(优……中……差……)学生们力所能及的作业外,更主要的是与孩子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让学生们与老师没有距离感,不对老师望而生畏,愿意把心里话说给老师听,这样老师才能真正了解待进孩子学习的真正困难在哪里,以便对症下药。心理辅导重于课程辅导,这一点我们认为至关重要,打通了心结,便会一路通畅,所向披糜。 5、设置测试坡度,成就学生信心。 扫除了心理障碍,有了学习积极性,我们老师还要小心予以呵护。无论是课堂上的练习题设置,还是阶段性的学习检测,从测试命题上,我们都针对待进生设置了一定量的他们力所能及的习题,让他们感觉练习起来不吃力,不费劲.别小看这种坡度习题的设置,它让我们老师也尝到了甜头,通过练习与测试,孩子们看到了自己的收获,树立了信心,有了成就感,因此会更进一步、更高一些要求自己,会用加倍的努力来回报老师的表扬与鼓励。 6、设计竞赛活动,鼓励共同提高。 解决学生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并不是只顾差生,忽略其它学生,而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全校师生总动员,优等生马不停蹄往前赶,中等生奋起直追有劲头,差等生超越自己不消极,人人有干劲,生生有目标,厚积薄发,奋起直追。我们设计了“英语我最棒“的尖子生赛,“我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的中等生赛,“奋起直追、超越自我”的待进生赛、“一帮一,一对红”的优带差小组合作赛,全班学生一起跑,全校学生共提高。我们让每个学生明白:超越了自己就是成功!帮助了他人就是快乐! 四、家长重视,社会关注。 社会的关注,家长的重视对有效解决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早在几年前,我们复州湾小学就开放了课堂教学,让家长走进教室与孩子一起听课学习,家长体验了孩子的校园生活,了解了孩子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待进生家长充分认识到了孩子不足,老师与家长一起想办法,针对每个孩子的弱点,从各个角度扶持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不仅如此,我们还通过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等形式来扩大影响,引起社会的关注,通过学校与家长、孩子与家长、老师与学生间的沟通,有效地解除了学困生的心理障碍,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感觉到了自己的被关注、被重视.家长与学校密切配合从根本上扭转了待进生的学习态度,重树信心,从而有效的改善了两极分化现象。 总之,要搞好英语教学,尤其是要解决好“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单靠某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共同努力,默契配合才能有效解决,我们老师尤其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做创新。以上是我们复州湾小学在改善"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现象"中的一些粗浅的做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我们瓦房店市整个小学的英语教学工作带来一些启迪与思考,欢迎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叁』 SDP学校怎么发展

“优质特色学校发展计划(SDP)”旨在通过区域内经过教育局和专家遴选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数量不等的(一般4--8所)实验校经过3-5年的全面打造,为教师成长提供全方位的帮助,为学校解决发展的瓶颈问题。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明显提升的同时,凸显学校办学特色,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根据多年的服务实践和大量调研,基于全国中小学的发展实际和我们的资源状况,目前主要提供以下服务:
1.学校评估诊断与发展规划服务 ;
2.教师培训与专业化成长指导服务(专题培训、专项培养等);
3.深度研修服务(国内外名校考察、挂职研修);
4.特色学校建设服务;
5.学校教育教学指导服务(专家入校系列教学指导);
6.国家级课题指导服务(参与国家级课题《特色学校建设研究》);
7.信息资讯交流服务(中高考信息交流、校际交流);
8.影响力提升服务(总结宣传推广发展成果及经验等)。
目前我们推出的“优质特色学校发展计划(SDP)”根据服务层级不同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形式的

一、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基地
1.远程直播研修
提供中心举办的各类教师校长培训同步直播培训课程;
2.北京面授培训
提供数量不等的免费参加中心举办的各类培训名额,包括班主任、校长、骨干教师培训等;
3.教育参观考察
提供学校领导教师赴国内外教育考察学习机会;
4.国家级科研课题指导
指导合作学校参与国家级课题《特色学校建设研究》;
5.教师学力提升
为学校举办“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创造条件;
6.教育教学交流
(1)参加中心举办的全国教师论文评比、课件制作竞赛等;
(2)面向合作校的师生开展各种夏令营等交流活动;
(3)参加中心举办的合作校年会;
(4)提供中高考资讯、北京名校试题等;
7.合作校驻京办事处
协助合作校来京优惠安排住宿,代购资料等,为合作校来京提供方便;
二、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学校
1.协助提升合作学校教育影响力
在交流活动中为合作校提供包括协办资格、主题演讲等展示学校的机会;
2.远程培训
提供中心举办的高端教师培训网络视频直播;
3.北京专项培训
全年提供免费参加中心举办的各类培训,包括班主任、校长、教师培训等;
4.专家入校指导
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北师大及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提供入校教学指导服务,配合学校举办大型活动等;
5. 教育参观考察
提供学校领导教师赴国内外教育考察学习机会;
6.国家级科研课题指导
指导合作学校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特色学校建设研究》;
7.教师学力提升
为学校举办“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创造条件;
8.教育教学交流
(1)参加中心举办的全国教师论文评比、课件制作竞赛等;
(2)面向合作校学生开展各种夏令营等学生交流活动;
(3)参加中心举办的年会;
(4)推荐在《中国教师》《中学教师》《小学教师》等刊物上发表论文;
9.合作校驻京办事处
协助合作校来京优惠安排住宿,代购资料等,为合作校来京提供方便;
三、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优质特色实验学校
这是合作的高级形式,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合作的可行性方案,基本合作内容如下:
1.学校诊断评估及发展规划指导
2. 教育教学指导
(1)专家引领,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策略;
(2)听课评课,促进教师反思;
(3)组织集体备课、教研,形成模式,促进同伴互助;
(4)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示范课;
(5)中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巡讲;
(6)与学校共同进行教学过程评估;
3. 教育科研指导
(1)引入国家级课题《特色学校建设研究》;
(2)“教科研”的立项与选题指导;
(3)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
(4)校本课程及活动课程的设计开发指导;
(5)校园网站设计与更新;
4. 学习咨询辅导
(1)中高考重点辅导;
(2)考前师生心理辅导 ;
(3)学生志愿专业选择指导;
5.特色学校建设及品牌宣传
(1)校本课程开发及学校文化建设指导;
(2)学校品牌和特色宣传,在网站、杂志展示宣传;
(3)协助学校办学成果、校长教育思想及学校教科研成果结集出版;
6. 教师专项培训与支持(北京或第三地)
(1)教师培训网络视频直播;
(2)参加每年暑期的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教师“放飞心情”夏令营;
(3)参加每年暑期的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骨干教师校长培训;
(4)参加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及中层干部领导力培训;
(5)参加北京师范大学骨干教师、班主任培训;
(6)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师培训(含语文、数学、英语等);
(7)学力提升(协办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博士研究生课程班);
(8)协助解决国内外名校考察、挂职研修。
7. 教育资讯与教育教学交流
(1)参加中心举办的全国教师论文评比、课件制作竞赛等;
(2)面向合作校学生开展各种夏令营等学生交流活动;
(3)参加中心举办的年会;
(4)推荐在《中国教师》《中学教师》《小学教师》等刊物上发表论文;

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肆』 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健康发展。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让幼儿得到全面发展是幼教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神圣使命。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幼儿园的改革与发展,全面客观分析本园现状,以管理创新、机制创优、特色办园为突破口,为孩子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努力打造团结合作务实开拓的优秀团队,促进幼儿园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坚持幼儿园的正确办园方向,坚持以《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党中央提出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当前的各项工作,幼儿园管理也不能例外。幼儿园管理工作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园思想,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构建和谐园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幼儿园管理追求的目标。要实现幼儿园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必须在管理工作中进行改革创新:
1、以人为本,在管理中注重与职工的沟通。
有效的沟通可以让拉近管理者与职工之间的距离,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无障碍地工作。
首先,要加强信息的传递与沟通。可以通过召开各种层面的会议,交流、反馈幼儿园的各项工作,让职工对本部们和其他部门的工作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鼓励职工就幼儿园管理工作和其他方面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并及时采纳职工提出的有效建议,增强他们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在这类形式的沟通中可以增加由职工交流工作经验的环节,根据不同的需要,请不同岗位的职工交流,如在班组长会议上请班长分享自己班级工作亮点和特色工作,在保育组会议上可以就某项工作设立话题交流自己的做法,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经验,使他们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其次,要加强人际间的交往与沟通。要加强与职工之间的非正式沟通,拉近管理者与职工之间的距离。以平等的态度、询问的方式和职工进行愉快的沟通。要尽可能让每一次谈话都能保持中心点,在交谈过程中要尽量注意对方的感受,能使对方敞开心门,愿意与你沟通,同时又能充份表达自己的观点,未激起对方的反对,这样的沟通才能促进管理者和职工的关系。
第三,要加强活动中的参与与沟通。各种积极、健康的职工活动能促进管理者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可以组织不同类型的职工活动,采用多种组合的形式让职工参与其中,如以班为单位、以教研组为单位、还可以以部门为单位的分组形式,活动中没有上下级的关系,只有一起合作的伙伴,让管理者和职工尽情地参与活动、表现自己,增进彼此的感情联系和了解,形成一种和谐、健康的园所氛围。

2、以人为本,在管理中注重职工的“需要”。
行为科学家马斯洛,依照“需要层次理论”将人分为五个层面,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地位与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幼儿园的管理也应遵循人的心理需要,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职工需求,根据个人需求意向,制定需要方案,如可以利用增加工资、改善工作条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高福利待遇等来激励职工,满足一部分人的生理需求;对一些临聘人员而言,安全而稳定以及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等是他们最关心的,我们可以从规章制度、福利待遇、安全保障方面为他们进行考虑;还可以以奖励形式,有计划、有选择地安排人员外出培训、学习等等;注重听取和采纳职工的建议和想法,为职工提供充实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与空间,体验成就感,从而激励职工全身心投入工作,推动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3、以人为本,在管理中注重与职工的情感交流。
幼儿园的工作具体、繁琐,工作责任心强。幼儿教师不但要完成教育任务,更主要的是要实现优质教育。而教师自身情绪与个性的施展直接影响教育技能的发挥。因此,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以真挚的情感,增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使职工以“健康、积极、快乐、主动”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这也便是所有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
首先要做到了解关心职工。幼儿园女性同志多的工作者经常承受着来自家庭事务和和单位工作两方面的压力,因此,管理者要多到职工中去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并努力为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关注职工的身体和身心健康,定期组织健康检查,让职工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平时注意观察职工的情绪,发现低落、消极的情绪变化,及时询问沟通,给予引导。
其次要理解包容职工。幼儿园工作事事具体,有时难免出现差错。对职工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了解全过程,并给予正确的提醒和引导,避免因工作中的失误而增加心理压力。对待持有不同意见的包括反对自己的职工不排斥,并多与其沟通,消除误会,化解矛盾。
第三,要充分相信职工。管理者要适时的授权和放权,满足职工希望从组织中获得更大的工作自主权、参与决策、担负更多的富有责任、挑战性和多样化的工作等的心理。让有能力、有思想的职工参与一些重要工作、大型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为他们施展才华、发挥自我创造有利条件,满足他们的多元需求。过程中要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适时的给予协助和指导,以激发他们的积极动机。从而提高职工对园所管理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一体感。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教师师德水平
深入学习,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加强对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的学习和理解,通过讲座、集体研讨等多种方式积极交流,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特别是其赋予师德建设的新内涵和新要求。要用科学发展观思想武装教师头脑,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教师真正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做幼儿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全面落实,用科学发展观提升师德。着力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师德建设,进一步提升教育形象,努力打造社会满意的幼儿教育。把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师德建设的关键。要加强对教师的引导。积极引导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热爱幼儿,关爱幼儿,把教育幼儿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引导教师积极投入到日常教学和教研科研工作中去,促进孩子的健康快乐的成长。要注重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可行的、全面的、师德激励机制和考核指标体系,将评价与教师的考核、评优、职称等级结合。要树立学习榜样,经常宣传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的先进事迹和经验,通过榜样力量,引导教师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开展交流活动。组织各种有关师德建设的活动,如开展分享我的教育故事交流活动、开展“树先进,学典型”的活动。要建立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重视教研组长、班长、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使用,充分调动、发挥他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关注幼儿必须同时关注教师!”。教师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是建章立制,统一认识。良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应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之上。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适合本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既激发教师参与教科研的工作积极性、帮助教师树立信心,又能让教师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二是分层培训,整体推进。确立培养目标,对教师实施突现重点的园本培训。帮助教师明确个人发展规划,勇于正视自身的不足,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突破。为教师的补短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确保各层面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同时把青年教师的培训作为重中之重,把培训、教研、教学融为一体,打造一支年轻有为的教师队伍。
三是听课评课,专家引领。结合日常教学和教科研专题展开立足现场的听课评课活动。通过邀请专家现场听课评课、专题讲座,进行专业引领,指导教师学会观察比较孩子的发展情况,剖析教师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帮助教师梳理和总结教育教学的策。帮助教师理清研究思路,实实在在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执教能力。
四是培养名师,以点带面。师资培训是在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的同时,培养出中园内的“名师”,以点带面,从而形成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园内可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为有潜力的老师创设各种途径、搭建各种平台加以培养,激发教师钻研业务的热情和积极性。实行 “学科带头人评聘” 的工作,通过教学展示、业务讲座、师徒帮带、研究成果和实绩展示等形式,给骨干教师加压担子,培养在市、区拥有一定知名度的、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幼儿园学科带头人,从而带动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
五是教科研结合,提升研究能力。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进入教育实践,并逐步成为一个自觉对自己的实践不断反思的“反思实践者”。幼儿园根据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和教师个人发展需要,确定科研课题研究方案,制定教研活动计划,两者有机结合,采用行动研究法,提高参与课题研究、园本教研的兴趣,进行教师之间、教研组之间、教师与园长之间广泛的互动,在互动中学习,在互动中提高,共同营造同伴互助的良好教研氛围,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教师进行有效的评价。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促进教师的健康成长。注重对教师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能力相结合的评价。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知识面又要具备较强的业务、管理能力,要关注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能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教师工作量与质相结合的评价。教师不仅要负责幼儿的学习,还要管理幼儿的吃、喝、拉、撒。在对孩子进行管理的同时,每个教师需要考虑应如何提高保教质量的问题。因此,评价应是对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价,即考虑教师所用方法的科学、合理性。我们还可以通过幼儿的表现来对教师进行评价。通过孩子在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心理等各方面的变化来评价教师的工作,这样可以更加准确地、客观地评价教师的工作情况。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评价。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理论,还要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沟通的能力,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乐于学习的精神。这样多角度、多方面的评价能促进教师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创建特色幼儿园
“园所有特色,教师有专长”是幼儿园追求的理想办学境界。追求特色、打造品牌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研究幼儿园的办园历史、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方面的情况,从实际出发,加强幼儿园发展的宏观思考与研究。从管理、教学等方面积极开发特色资源,提出目标、任务。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1、营造科学主题氛围,凸显科学教育特色
科学教学活动是实施科学教育的重要手段,但目标中的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亲近大自然是天灾教学中无法真实体验的,要突出科学教育的价值和特色,我们还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园的科学资源,将幼儿园的每个角落成为幼儿发现、探究的主阵地。
种植园地,成为幼儿科学发现的自然宝库。园内专为孩子开设的种植园、饲养角,利用这些有效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观察活动,引导孩子通过实物观察来探究,直接运用多种感官了解一些动植物的形态构造、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过程,了解动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萌发他们关注周物事物、亲近大自然、爱护动植物的情感。
科学探索室,为孩子提供一个自由探索的小天地。科学探索室为孩子提供了探索事物奥妙、满足幼儿好奇心的空间。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教学需要提供可操作的、可实验、可探索的各种类型材料和仪器,让他们在反复操作、消除疑问,提出新问题的探索过程中,产生对科学更浓厚的探索热情和兴趣。
活动区角,让孩子在集体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兴趣延伸。在设置科学区角时,应考虑与集体科学活动内容的结合。教师应根据本班的教学活动内容、幼儿的需要和发展水平投放材料,让幼儿对在集体活动中感兴趣的操作活动提供继续探索的空间,也利于教师针对孩子的操作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2、创新研究思路,凸显早期阅读教育、双语教育特色
要建立适合自己园内幼儿的课程模式,为幼儿提供实际需要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是幼儿园办学特色的反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选择较适合本园优势的领域,作为科研项目,探讨此科目教育更高效的方式、方法,重方法论的研究。
开展富有特色的阅读活动。园内开展《早期阅读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课题研究,一方面通过课例研讨的形式来解决研究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探索科学的早期阅读方法与策略其,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发展幼儿的自主阅读意识与能力,为儿童成为成功的阅读者,拥有幸福的童年与美好人生奠定基础。除了组织正常的早期阅读教学活动,可拓宽思路,围绕阅读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如我最喜欢的图书交流会、我是故事大王比赛、家长推荐一本好书活动,图书漂流,通过师幼互动、幼有互动、家园互动、家长之间的互动让大家共同体验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的兴趣,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组织形式多样的双语互动。在双语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比较少,营造的英语氛围不浓,为了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园之间的交际互动,形成运用英语的意识,可采用互动的形式使幼儿接触和使用英语,从而激发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大胆表达欲望。如每天进行英语晨读、利用做操环节开展全园参与的英语游戏三分钟互动、在园内设置醒目的英语角,让幼儿自由的与英语图片、图书、玩具等互动、组织家长参与的英语沙龙、英语故事表演赛等等,幼儿在快乐的互动愿意听、乐意学、大胆说。
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各项工作,让我们看到以前没有看到的事实,看到原来没有看到或处理好的重要关系,也可以使我们解决原来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推动幼儿园工作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幼儿园工作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实施方法做认真的评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确方向,把握重点,坚定信心,更好地在实践中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把我们的各项工作推向新水平。

『伍』 信息融入教学:为什么

下面笔者就学校如何依托“教育信息化”特色来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校本课程,进行阐述。
搭建信息化发展平台
2004年,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局开始逐步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在发展方向的选择上,学校认为:教育信息化,能够带来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手段;转变教师观念,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育质量;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增强学生适应未来的能力,从而推进优质、均衡教育的发展。当时,在各级政府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持续投入下,学校的信息化硬件水平处于全市中学前列,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也处于兄弟学校领先水平。基于上述事实,学校将“教育信息化”确定为特色创建主题,把“打造教育信息化立体环境,全方位育人”作为指导思想,开始了一系列探索。
为使“教育信息化”成为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抓手,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居于威海市中小学同时期前列:2002年,建设4个计算机网络教室,装备了300台学生计算机,教师人手一机;2006年,迁入新校后建设了50个多媒体教室、11个多媒体实验室和面积1500多平方米的综合电教室;2009年建设了1个全自动录播教室,2个数字探究实验室;2010年,建成了一个集影音播放为一体的法制电教馆,升级了数字化校园电视台,与有线模拟电视节目相比,它的优势在于可以与计算机网络直接连接,节目容量更大,节目质量更高;2012年,48个教室全部安装了电子白板;2013年,增设了一个120平方米、配有55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2014年,新增两个电子书包教室。这些设施和场馆的建设,为学校教学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009年,以环翠区第二轮特色建设启动为契机,结合学校特色和学校历史,通过召开校园文化建设启动大会,举行老教师座谈、师生论坛、家长参与投票等活动,经过网上投票及反馈意见,反复论证,最终确立了学校特色文化理念体系――清泉文化,进一步丰富提炼学校的精神内涵,锻铸学校品牌。在特色实施的过程中,学校采取三步走策略,即从宏观的把握(打造教育信息化的立体环境,全方位育人),到中观的设计(技能、操作、应用、创新),从而实现课堂的自主、合作、高效、创新、快乐,及至微观的实施,全面推进特色建设,在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和打造高效课堂方面,都踏上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
教师是学校赖以发展的最宝贵的资源,在“教育信息化”特色工作建设中,教师更是关键因素。针对教师层面的信息技术培训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基本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Windows的操作技能和Office的使用方法,提高教师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怎么使用”的问题;开发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工具软件,如Frontpage、Authorware、Flash、Photoshop等,主要解决信息技术“能做什么”的问题;整合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信息技术与课例研究相结合,主要解决信息技术“为什么用”的问题;技术熟练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Office中的Powerpoint、Frontpage和Flash的基本使用方法,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怎么样用好”的问题。
针对培训目标,学校采取的培训方式是“全员培训――按需培训――骨干培训――达标培训”相结合。
第一,全员培训:特色建设之初,由于教师都习惯了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培训侧重于转变教师观念,通过播放一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优秀课例,对教师的思想造成冲击。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后,开始进行全员培训。一方面把有一定基础的骨干教师派送到外地培训,另一方面请教研中心的老师为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并提出了“领导要通,骨干要精,全体教师要会”的口号,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考核档案,将培训是否合格作为教师评先选优的重要条件。培训内容都是一些基础的办公和动画软件。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后,又引导教师走优化信息技术的路子,以活动为载体,开展电子教案展评、网络多媒体操作、青年教师网页制作比赛等活动,培训采取逐一过关的方式,并按评选的等级与年度考核挂钩,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了不断提高。
第二,按需培训:这种培训方式主要是结合具体学科的特点进行培训。例如,语文组和英语组的PPT提高培训,主要让教师们掌握在PPT中插入音画效果,根据PPT的路径制作动画等,这些提高培训让PPT课件不仅仅只是文字和图片的展示,而是在立足于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2014年3月份,数学组组长张宁老师对全区中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了一次“电子白板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的培训,培训结束之后,学校进行了学科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大赛。此外,还有理化生组的数字探究实验室软件培训。这些分门别类的按需培训,使信息技术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服务于教学的作用。
第三,骨干培训:DMS(“D”develop,“M”make,“S”service)团队是学校2009年成立的一支由34名教师组成的信息技术团队,以“开发――制作――服务”为宗旨,旨在带动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向纵深推进。团队建设之初,就对DMS团队成员进行了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时,把重心放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方面,几年来,针对这个团队先后进行过网页、动画、色彩搭配以及各学科所需软件的专题应用培训,开展了“DMS团队成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展示课”活动,团队中的多名年轻教师已经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第四,达标培训:基于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不同,学校开展了针对不同年龄段教师的深化培训。例如:去年开学初,采取问卷和上机操作的方式对全体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做了一次摸底,根据摸底结果,编写了《Word、PPT和Flash三种软件的校本培训》教材,并对教师的参训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培训方式主要采取自主学习为主,之后由教导处利用活动课时间分批组织教师参加指定内容的考试。对于考试通过的教师,学校颁发证书并存入教师成长档案;对于考试不合格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分层培训,之后再进行达标考试。
依托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依托“教育信息化”,在实践中,学校一手抓课题研究,一手抓课堂教学改革,从最初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到“目标导航――自主学习――当堂检测”课堂教学模式,及至如今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四课型――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确立,课堂教学改革步步推进,每一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即一切教学活动和环节都以学生的学情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学习收获和能力的提高为落脚点,立足课堂,同研共议。
在课题研究方面,学校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在市级课题“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的研究”的引领下,要求各学科组依据学科特点,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在研究过程中,采取专家引领、榜样引领、同伴互助的方式,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帮助教师们解决科研过程的困惑,使科研成果更有成效、更有价值。各教研组的课题研究颇具成效,如语文组的“构建网络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模式”、英语组的“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个别化学习模式”、地理组的“网络环境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习模式的构建”、政治组的“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等。课题研究使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使得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激发,从而达成了教学目标。
2003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学校紧紧围绕新课改理念、素质教育三要义对课堂进行改革。“教育信息化”特色确立之后,为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模式,学校确立“先点后面,逐步铺开”的实施策略,以实验年级、实验学科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教材、集体备课、实地讲课、评课改进等环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四课型――四环节”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立足学情,注重创新,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正由于学校关注教师素质的提升,关注有效课堂的打造,仅2014年就有4位教师在国家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优异的成绩,2位教师的数学化探究实验作品在山东省创新实验比赛中均获一等奖,有50余篇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评比中获奖。
开发教材,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修订信息技术课程体系。2009年,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编写了校本课程《城里中学网络环境下的实践活动》。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今年暑期,学校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对其进行重新修订。课程内容实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线并行”的方案。必修课程分别为初一《Photoshop图像处理》,包括绘画和编辑工具的应用、图层的应用、图像处理、图像合成等;初二《Flash动画制作》,包括绘图、文本、视频与声音的处理等知识,并且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学校动漫小组,学习创作脚本、进行人物与场景的设计及完成动漫作品,其中法制类作品将择优充实到学校法制电教馆,这一做法改变了以往采购作品的状况,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也起到非常好的引领作用;初三电脑硬件维修及拆装,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技能和本领,学会处理简单的电脑硬件故障;初四几何画板,与学科教学相结合。选修课程有《电子报刊的制作》《电脑绘画》《网页的制作》《动漫制作》《理化生探究实验》等,这些课程可以通过兴趣小组的方式来完成,主要利用活动课的时间进行学习。
开发校本课程,实践中提高技能。学校一直致力于让学生在做中培养真兴趣与真性情,从而实现真探究与真学问。从最初成立兴趣小组,如航模、四驱车、机器人灭火等,到开设电脑绘画、动漫制作、网页制作、电子校刊制作、经典诵读、阅读与写作、音乐类、美术类、体育类、文明礼仪等在内的二十多门校本课程,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校本课程实行走班制,学生自愿申报,每周两课时,定时、定点、定人参加学习,学期末以展示学习成果、汇报演出等形式进行考核。此外,学校还搭建了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从2009年首届班级网页制作活动举行,到首届信息技术文化节开幕,动漫小组正式成立,再到第一期电子校刊正式出版……一项项活动,一次次创举,凝聚了师生的心血,彰显了学子的智慧。

『陆』 如何有效落实德育常规

下面是摘自某学校的校长发表的讲话,希望能帮到你!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社会合格公民的起点。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德育为魂、以服务为根的育人管理体系,努力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天地。借此机会,我给大家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目前我校德育教育的现状

现在我校的德育教育已经碰上了尴尬场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程度不够。从招生制度方面讲,绝大多数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不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多年来,我只听说有因分数不够而被拒之门外的,极少听说有因品德缺陷而不被录取的。正是因为这,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也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一门心思抓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只要成绩好就一好百好,其他方面即使不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也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毕竟考核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评价一位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无论是看前百分之二十,还是看后百分之三十,多以分数论英雄。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比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衡量子女是否有出息,就看他每次考试考了多少分。而且现在考大学,有时差一分就是几千甚至是几万块钱,这怎么不让家长和老师一门心思去抓成绩呢!

2、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由于我们的招生范围很大,学生的学习基础、行为习惯、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等差异也很大,将这些学生编在一个班里,首先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其次非常容易造成两极分化。

3、家校沟通难度大。现在的孩子,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常年外出务工,孩子往往托付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代管,这样进行隔代教育,效果是很差的。一方面由于现在只有一两个孩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非常宠爱,甚至于过分溺爱,疏于管教;另一方面由于老人家年纪大了,精力不比往昔,监督起来力不从心;第三他们的管理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需要,只能让孩子穿暖吃饱,其他的就无能为力了。因而这样的家庭教育形同虚设,根本别指望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虽然现在的通讯发达,很多家长在班主任那都留有电话号码,但远水解不了近渴,鞭长莫及,有的家长就是没有外出务工,班主任请他,也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4、单亲家庭多。现代社会,许多家庭都面临着婚姻危机。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中学生,父母的离异在他的心里肯定会造成负面影响,留下阴影,如若沟通疏导不当,可能就会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压力。

5、外面的诱惑多。衡阳市二中座落在市中心,学校周围有很多的网吧和游戏厅,对学生有着无比的诱惑力。而那些地方只要去过一次,尝到滋味,就难以自禁。

二、如何落实德育常规

目前,虽然我校的德育教育面临着比较尴尬的境地,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积极应对,要改变这一状况还是极有可能的。

(一)用新途径提升教师师德修养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应重视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倡导“正己、敬业、爱生、奉献”,树立“学校无小事,事事关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师德意识。

1、学理论,练身心。

教育工作者必须提升自身的政治思想素养,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用自己完美的人格去教育好学生。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为此,我们将重点围绕“扬师德新风范,塑教师新形象”的主题,开展师德修养系列教育活动。组织教职工学习《教师师德修养读本》,让每一位教师在思想上认同师德修养的内容,并在工作切实践行;重温学校现代管理制度,让每一位教职工清楚知道学校的现代管理制度,重实绩、重岗位、重细节、重表现、重创新,只要在平时的工作岗位上有作为,你一定在自己的事业上有地位。

2、铸师魂,营氛围

今年,我们将在全校大力实施“三三工程”。第一个三——“三个耐”即: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耐得住挫折;第二个三——“三个和”即:和蔼可亲对学生,和气热情对家长,和睦相处对同事;第三个三“三个心”即:上进心,责任心,事业心。为了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我们将从机制上营造“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氛围,学校除了采取校长巡查的方式外,还将采取行政值班,学生值日检查的方式来进一步规范教职工的职业行为。同时我们将还制定“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评价机制,把它纳入教职工月考核之中。通过这种评价机制使得学校德育工作真正做到全员参与、时时育人,形成良好的育人机制。

3、抓培训,促发展

班主任是德育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在抓全体教师育人的同时,我们还将重点抓班主任育人水准的提高。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深化班主任校本培训的研究,内容上我们注重体现时代性、实效性,通过专家引领、读书研讨、案例分析来促进班主任理论修养和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形式上我们采取亲身体验、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外出取经等方式,为班主任开拓育人新思路;机制上我们将通过加大对班主任的考核力度,完善班主任月考核内容、班主任学期考核条例以及增加班主任的津贴来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和管理积极性。

(二)用新理念加强学科德育融合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注重各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不仅要求各学科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精心的备课、亲切的教态、精湛的教艺、端正的板书、耐心的辅导,给学生爱的感受、美的熏陶。为此,我们将着力抓好“三个点”,发挥课堂教学德育主渠道作用。

1、瞄准关键点——更新观念

充分挖掘各学科德育资源,使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学校将定期开展学科校本培训,邀请专家引领新课程理念,使每一位教师在思想上更新观念,树立德育意识,并把认知能力、道德情感、品德能力和行为规范等多种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找准着力点——精心备课

学科德育因素的体现也需要备好课。教师首先要研读教材,全方位审视,多角度剖析,明确体现德育的着力点。比如:语文课的着力点,除了要让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更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英语课的着力点,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感受语言语调的韵律美、字母书写的线条美。为了让每一位教师在学科备课中体现德育的着力点,我们将加大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和评课说课力度,通过集体备课,明确学科中的德育因素,并把它贯穿于教学整个过程;通过评课说课,让教师进一步了解新课堂评价标准,是否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否体现德育因素。

3、选择突破点——感情投入

实践证明,较好地在学科教学中融合德育,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投人情感,倾注爱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在学科德育融合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品德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以自身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比如:课堂的导入语,精心设计的板书,悦耳的朗读等会给学生创造共鸣气氛。第三教师要善于进行知识的诱导,突破单纯注重智力的局限,诱导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科德育的效率。

(三)用新思路拓展德育新天地

认真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是实施德育常规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德育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德育资源,让德育教育收到实效。

学校将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体验活动。

行规体验:细节决定成败。本学期,我们将注重从细处入手,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加强校门执勤,规范学生进校礼仪;加强课间管理,开展课间快乐小游戏;加强用餐教育,形成文明用餐;加强放学巡视,强化文明离校行为。

活动体验: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能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体验成功。学生处和团委每月要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实践活动,如:“扬民族精神,做可爱的二中人”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老师们,德育常规的落实是一项意义重大,并且任重道远的事情,只要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并且认真配合,我相信我校的校风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谢谢大家!

『柒』 论新时期英语教师应如何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从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还停留在起跑线上,别人已经取得成功的经验,但更多教师对别人的成果处于观望态势,别说运用到我们的课堂中去。这就需要更新教师观念,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
1、以专业成长与创新精神为核心,在教师中大力倡导“四种精神”。即忠于事业的奉献精神、不断开拓的进取精神、团结奋进的协作精神、勤奋踏实的实干精神。同时,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有主题的培训并留相应的培训作业(反思、案例、读书心得等);要通过现代化工具如博客与教师进行更广泛而自由的讨论;通过征集教学的论文和课案促进教师思考等等,使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尽快的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尽快地站稳讲台,逐步成长为教学骨干。
2、通过专家引领,夯实教师教学教研教改的基石。学校应定期邀请校外专家来校开展教育教学辅导及学术讲座,使教师能面对面的与专家进行教学探讨和学术交流;或者组织教师集中观看名家的教育讲座光碟,从中感悟和不断吸收教改和教学实践前沿的新理念。
3、开展教学比武,为教师搭建砥砺技艺的平台。开展教学比武能使授课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情况、选择教法,吸取学科组成员的智慧,展示了一节节鲜活的、高效的、人文的、智慧的课堂。教师们积极听课,虚心学习,课后进行评课,就自己的所思所悟进行广泛交流,提出可供借鉴之处和今后课堂教学的努力方向,能营造学校教学研讨的浓郁氛围,能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注入了新鲜的源头活水。

阅读全文

与英语培训专家引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办春考培训学校 浏览:734
九江船员培训中心 浏览:5
台州绘墨艺术培训有限公司 浏览:207
非科级后备干部集中培训总结 浏览:419
东北舞蹈艺考培训机构 浏览:427
民营企业家培训班结业式 浏览:59
2017入党培训内容 浏览:828
顺德驾驶员培训中心 浏览:125
姜堰市三水培训中心网站 浏览:263
电动汽车维修培训视频 浏览:737
机关党务干部培训内容 浏览:423
企业培训为自己工作心得体会 浏览:512
线上培训工作 浏览:303
泉州舞蹈培训招聘 浏览:709
礼仪培训三年计划书 浏览:926
税务学校培训个人总结 浏览:508
专业技术人才初聘培训小结 浏览:980
是实验室设备安全培训 浏览:54
北京砂锅米线培训学校 浏览:127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建议 浏览: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