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精准扶贫户今年有补贴吗,能领多少钱,什么时候可以领
农村精准扶贫总体划分,包括9大扶贫项目:即教育扶贫、医疗健康、危房改造、创业就业、保障兜底、基建设施、财政金融、特困群体、基层党建。其中和农民息息相关的主要有以下补贴。
一、国家对农村住房扶贫补贴项目
1、危房改造:农民申请补贴必须要本人写出书面的申请材料交到村里然后进行公示,在此期间如果没有人有异议村委会就可以向上级申报通过批示后,农民就可以拿到危房改造补贴。最高补助1万元,重建最高补助4万元。
2、易地搬迁:每户住房建设人均补助3万,人均住房面积25平米,原住房将被收回,政府进行统一复耕或退耕还林等规划。
3、长期无人居住的老房子:有很多农村人都将户口迁往城市,在城里买了房,而留在农村的老人家已经去世,对于这种无人居住的农村老房子,地方政府将按政策进行整合,具体整合办法各地规定有所不同。
二、有关部门给予贫困农民的扶贫补贴项目
1、教育补助: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孩子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可享受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贴。小学生每人每年补贴10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补贴1250元。
2、医疗健康补助:主要针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民和五保户,此项补贴为专项补贴。贫困户或者低保户,县财政代缴30元医疗救助金,五保户180元全部代缴。低保户、五保户新农合报销后再报销百分之七十。
3、就业补贴:为解决贫困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国家给予就业性的扶持,帮助农民就近就业。
三、农村项目发展扶贫补贴
1、到户增收:对有发展愿望和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政府将给予扶持资金5000元的补贴。主要用于设施建设,购买苗种及生产资料等补贴。
2、雨露计划:发展职业教育,每人每年补助2000元。短期技能培训,每人每年补助1500元,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等。
3、光伏扶贫:对于有光伏发电自然条件的地区,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自发自用、多余上网”。也就是说,农民可以自己使用这些电能,并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利用光伏发电来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4、小额信贷贴息:对有就业创业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政府将提供5万元三年内免担保免抵押的贴息贷款。
5、产业化扶贫贷款贴息:主要补贴能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农村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
⑵ 如何干好基层扶贫工作
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1、统一思想认识。
中央总书记在与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指出,扶贫工作要只争朝夕,绝不能让贫困地区群众掉队,也不能让“平均收入”掩盖了“不平均”。因此,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中央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促进“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切实措施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2、推进产业发展。
通过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开辟新的增收渠道,来实现农民增收。围绕工业集中区,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明确产业导向,重点培育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纺织等主导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依托九十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扶持和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强农民素质培训,狠抓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创业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增收技能。
3、推进增收致富。
把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完善帮扶规划,着重针对全镇1500户低收入农户,制订和实施好分年度的帮扶计划,逐步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通过挖掘帮扶潜力,立足镇、村实际,做大做强服装加工、特色种植、养殖业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全镇更多群众实现就业、增收致富。同时,严格落实帮扶责任,将帮扶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并严格落实奖惩措施。
4、强化要素保障。
加强资金保障,加大扶贫资金投入,积极向上争取各类扶贫资金,使农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扶持资金;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整合,统筹安排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加强机制保障,不断健全帮扶工作机制,主动做好区级有关单位与我镇贫困村的结对帮扶工作,坚持“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完善扶贫开发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扶贫开发成果,更好地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⑶ 如何依托精准扶贫,搞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开展贫困地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目的,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
民创业能力,是国家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帮助贫困地区农民
增收脱贫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⑷ 不是贫困户没有建档立卡能不能办雨露
不可以。
“雨露计划”是国家专门针对农村贫困人口而实施的一项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脱贫工程,按照“政府推动、学校承办、市场运作、部门监管、扶贫到户、农民受益”的原则,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是扶贫必扶智的关键举措。
扶持对象
凡是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在校学习,并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学籍管理系统注册正式学籍,均可申请。中等职业教育包括全日制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院校;高等职业教育包括全日制普通大专、高职院校、技师学院等。
(4)广安区实用技术培训助农民脱贫扩展阅读
“雨露计划”的对象主要有四类:
1、扶贫工作建档立卡的青壮年农民(16-45岁);
2、贫困户中的复员退伍士兵(含技术军士,下同);
3、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村干部和能帮助带动贫困户脱贫的致富骨干。
4、建档立卡贫困子女参加中等职业教育(全日制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院校)和高等职业教育(全日制普通大专、高职院校、技师学院等)的。
实施“雨露计划”,要根据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总体要求,采取因地制宜、分类区别对待的方法组织落实。
青壮年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主要采取各级扶贫部门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公开认定培训基地,由各培训基地组织培训、就业和维权服务的办法实施(具体实施指导意见后发)。
复员士兵就业培训、村干部和致富骨干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工作,将分别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商后,分类下达实施方案,按照统一规划、分工负责的办法组织实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雨露计划
⑸ 某地区为了进一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一、切实提高农民素质。
文化水平较低、素质不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有部分农民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特别是与新农村建设提倡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差距较大。为此,我们村党支部一定要采取一切措施,千方百计地提高农民素质。
一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基础教育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民文化素质的高低。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使一部分因贫困而失学或辍学的中小学得以完成基础教育,做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个都不能少。
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目前很多农民子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难以继续深造,而是步入社会加入到劳动力大军之中。针对这一现状,村党支部积极鼓励他们继续参加一结职业技术学习,为其日后求职打下一定基础。同时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三是积极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开展经常性的“三下乡”活动,多渠道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为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二、充分挖掘内部增收潜力。
在国家扶持农民增收的前提下,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我们在这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方向是正确的,成效是明显的。但总的看,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深度还不够,水平还不高,还大有文章可做,前景十分广阔,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要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继续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
二是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农村经济组织创新的有效形式,又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力量;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又是推进农业区域化、专业化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三是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不能单纯地依靠数量增长、外延扩张,要转变增长方式,注重可持续发展。
三、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降低农业成本。
减负、节本,实质上就是增收。目前由于农产品出现阶段性、结构性剩余,农产品价格走低的问题一时难以明显改善;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和效益下降,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也在减弱,农民外出打工的困难增多;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些问题使得当前农民增收十分困难,因此,要下决心减轻农民负担,下功夫降低生产成本,让农民休养生息。减少农民的不合理开支,可以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这也是增加农民收入一条现实途径。
⑹ 怎样才能帮助我省这50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搞起了种植养殖,或外出经商,或进厂做工,他们依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和科技,纷纷走上了富裕之路。然而,目前农村尚有少数农户仍难以摆脱贫困的束缚,生活依然十分拮据。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还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820万,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还有可能返贫的农村低收入人口5825万。切实解快农村贫困问题,必须首先弄清其致贫因素,并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一、当前农村出现的致贫因素2004年伊始,笔者有幸成为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到贫困、后进村任职的6000名干部中的一员,在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七岭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上任前后,我以一名选派干部的身份,对农村贫困户进行了调查,这些农户难以脱贫致富,大致有以下十个方面的原因:一、天灾人祸自然灾害和飞来的横祸是农村人口绝对贫困和返贫的一大因素。目前,我国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相当恶劣、交通极为不便、自然灾害频发的偏远地区。由于农业对气候的依赖性较强,干旱、洪涝、冰雹、霜冻、飓风、泥石流都可能造成庄稼减产和颗粒无收,甚至毁灭村庄。另外,车祸、安全事故等飞来的横祸,造成农民家庭成员残疾、主劳动力死亡等,使一个好好端端家庭陷入困境。二、子女上学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加速推进,学费日益昂贵,成为多数农民的沉重负担。我国已经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但高中和大学教育费用更让普通农民家庭难以承受。农民要供养一个大学生,往往从其上学甚至直到毕业的前几年,家庭生活都受到严重影响。但如果农民不能接受高水平的教育,则在更大规模和更深程度上积累贫困,陷入家庭收入低——没钱投资教育——子女教育水平低——子女就业机会少——子女收入低——新一代低收入者这样一种贫困代际传递而难以自拔的境地。如果贫困家庭中几个孩子都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导致家庭的贫困。如果孩子考上大学,在教育体制实行改革的今天,一个大学生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至少要一万元左右,对一个贫困家庭更是无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学,只有依靠借债,那么,这些家庭的生活肯定是走入贫困的境地。可以说,一个大学生就能导致一个中等收入的农村家庭陷入贫困状态。正因为如此,相当一些农民子弟在日益抬高的教育门槛前止步,农村辍学现象日益严重。三、疾病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负担,一年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农民在平时不注意预防疾病,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一旦得了重病,整个家庭甚至家族将面临沉重的经济压力。家庭成员中主要劳动力积劳成疾,整个家庭会立即陷入贫困。生病无钱医治,不管不问的贫困户在农村比较常见,“小病拖,大病扛,扛不过去见阎王”的情况屡有发生。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四、人多地少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要是没有耕地,也就无法生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首先在农村推进改革,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其普遍意义在于实现了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重新确立了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恢复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其结果是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使粮棉等主要农产品产量高速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度增加,农村不少家庭摆脱了贫困,现在剩下的一些贫困户基本是比较难以脱贫的贫困户,大都是分布在偏远的山区,有些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耕地、水资源少或耕地质量差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如我所下派的村人均耕地也只有0.76亩,低于“联合国人口对耕地0.8亩的生存保障线”,这么少的耕地,加上贫困地区农民文化素质差,不能适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从种植业获得的收入自然就少。五、文化素质低下中国有12亿多人口,农民占绝大多数,而广大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严重偏低。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冒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援,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文化水平低,科学知识贫乏,不但导致了生产力水平低下,而且导致了愚昧和迷信活动的泛滥,给社会平添许多不安定因素。也有个别农民人穷志短,种田怕苦,务工怕累,守在田园,不勤劳作,承包田里杂草丛生,成熟的庄稼无人收获。家里穷得叮当响,是村里统筹款的欠款大户,虽已到了“而立”之年,但整天东游西逛,到处滋生闹事。六、超计划生育在中国的人口问题中,贫困地区的人口问题更加突出。贫困地区即使生产有很大发展,但如果不能有效的控制人口,贫困的帽子是难以摘掉的。在我们调查中,由于社会养老体制还不够完善,仍以家庭养老为主,使贫困农村部分人视“生儿子”为人生头等大事,为生儿子不惜整天东躲西藏四处逃避计划生育。多个子女并不能“多福”,而是“多债”,增加了家庭负担。刚刚解决温饱的家庭,因无心经营生产,家里田地荒芜,靠打零工、亲戚朋友接济度日。加上孩子多,花销大,导致生活贫困不堪,而且因违反了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超生、弃女婴等招致数额不等的罚款,陷入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困境。少数贫困户受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影响,不顾优生优育,人口素质越差,痴呆现象较多,如我所下派村中,就见到好几例痴呆,劳力少,造成贫困。七、因建房致贫有的农户家境并不富裕,但总喜欢“打肿脸、充胖子”,建造楼房,一些特别贫困的家庭,由于生存问题,不得不建房。家庭收入少,建房后,家庭就会更加贫困。因建房致贫的,除了极度贫困户外,还有一部分是返贫户,这一部分家庭先是脱贫了,可能建房时借了一些债,后因种种原因,收入下降,而借的债又需要偿还,导致生活水平下降。调查中这部分人因此把贫困原因归功于建房。八、市场意识低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除一部分用于自己消费外,其余部分只有通过流通才能转化为货币收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民纷纷开辟致富门路,而有的农户看到人家搞某个项目发了财,便跟着“依样画葫芦”,谁知待到产品销售时,其产品在市场上早已“门庭冷落”,连投资也难以收回。近几年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产品不断丰富,形成农产品买方市场。所以虽然物价指数下降,但农业生产经营成本非但没有下降,反而直线上升,导致农业生产经营效益持续下滑,甚至造成农民生产性亏损。近年来农副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下跌,导致许多刚脱贫的贫困户返贫。同时,农村相对闭塞,信息渠道窄,很多农民尚未意识到市场中蕴藏的巨大机遇和挑战,难以及时把握市场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在选择农作物品种、种植方法以及调整产品结构等各个环节具有盲目性,往往出现一窝蜂现象,导致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有的血本无归,陷入困境。在销售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信息指导,参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流通渠道少,即使获得了好收成,也难以实现产品价值,导致丰产不丰收。九、因婚返贫贫困地区青年娶妻难是一个普遍问题。由于贫困地区一般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女青年一般不愿嫁到此处。有些农户为了给儿子娶媳妇,不惜满足女方越来越高的彩礼要求,少则几千,多则几万。更有甚者,干脆从人贩子手中买一个媳妇,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是不牢固的,结果往往是人去财空。所以贫困地区农户为娶儿媳妇尽管是省吃俭用,到儿子成亲时也免不了东挪西借,待家里娶进了新人,生活水准也重新滑到贫困线以下。十、其它原因致贫目前农村越演越烈的人情风,也严重制约着贫困农村经济的发展。结婚、生子、乔迁新居、升学、参军、拜寿、送葬、做风水等盲目攀比,大操大,均需"凑份子"。受“人情大于债”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贫困农户背着沉重的人情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有的参与封建迷信、逢年过节的大肆铺张浪费,结果债台高筑,陷进贫困的泥坑。此外,农村的文化生活普遍比较贫乏,赌博在不少乡村已成为公开的“娱乐节目”。有些农民一有空闲,便聚在一起“筑方城”,个别农民陷于“赌场”而难以自拔,输得个倾家荡产。当前,在贫困中徘徊的农户,虽然在农村中所占比例不大,但这对于农村经济和健康发展,特别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应当引起农村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基层干部的充分关注与重视。如何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笔者以为,应当注意正面引导,帮助贫困农户增强劳动致富的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消费观和生育观,破除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俗,坚持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开创致富门路,同时,要从政策、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他们必要的扶持,,促使他们早日走上富裕之路。首先,从抓村组班子建设做起。俗话说,“富不富,看支部”,新时期农村党组织的先进性、战斗力,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的重要体现就是个人有能力致富,也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目前,农民最缺的就是结构调整的信息,最需要的是干部身体力行地参与农业结构调整。村支两委干部熟悉农村、有一定的农业生产经营经验、接触的产销信息比较多,应该成为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生力军,各级组织要鼓励村支两委干部参与农业开发,引导和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村支两委干部要从习惯于安排农业生产、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向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带领农民增收转变。其次,扶贫不扶懒。因为我们是扶贫,不是养贫,更不是奖贫。不能助长少数人的懒惰思想,使之越扶越懒惰。给钱给物,解决燃眉之急,只是治标;扶人扶志,启动内在活力,才是治本。如何扶人治本?一是扶人的精神,即培养自力更生、依靠自身脱贫致富的斗志和精神;二是扶科技能人和能工巧匠,让农村人才脱颖而出,再以此为示范带动大家致富;三是重在教会捕渔,而不是单纯送鱼,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会农民技术、教会农民发家致富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发家致富的方法问题,引导其变苦熬为苦干和巧干,最终摆脱贫困。第三,改造贫困,不如走出贫困。农村贫困人口拥有的最为重要的资产就是他们自己的劳动力,这是他们的比较优势所在。对于农村贫困人口来说,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他们几乎没有其他可以用来创造收入的资产。我们只有使他们拥有的劳动力在农村变得相对稀缺,因而具有相对高的价值,否则就不可能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和地位,即通过“移动人”的法将农村一部分贫困人口转移到城镇或非农产业行业中来,这样农村总人数减少,而当地虽然土地、资源如故,但可相应提高“人均收入”。同时,当务农劳动力变为非农劳动力,他们就由农产品的供给者变为农产品的需求者,导致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内移而需求曲线外移,农产品的价格随之上升,务农的劳动力的边际产值和工资也会相应上升,这样农村劳动者的收入也就可以随着农村劳力的不断减少而不断上升。当然减少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还必须使流动出来的劳动力在城镇能够找到工作,否则,只是把农村贫困人口变为城市无业的贫困人口。第四、消除贫困,教育是根本。在实际工作中,教育应当分成两类:一类是针对未成年人的基础性教育,未成年人是农村的未来,是希望之所在,必须无条件地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另一类则是针对现有农村劳动力的再教育。再教育工作应以难度不大的实用技术培训为主,现学现用。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今后的工作重点应放在软件的配套上。第五、为尽快铲除贫困发生的社会根源,医疗卫生工作应当放到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农村医疗保险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研究与探索力度,寻求合适的突破口,逐步形成并完善农村医疗保障机制。目前,沼气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沼气建设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作为扶贫的一个具体项目,加快推广。
⑺ 请问农民个人有扶贫证借贷款需要那些手需
第一条 为了切实加强对国家扶贫资金的管理,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中发〔1996〕1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通知》(国发〔1994〕30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扶贫资金是指中央为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支持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而专项安排的资金,包括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新增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扶贫专项贷款。
第三条 国家各项扶贫资金应当根据扶贫攻坚的总体目标和要求,配套使用,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
第四条 国家各项扶贫资金必须全部用于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并以这些县中的贫困乡、村、户作为资金投放、项目实施和受益的对象。非贫困县中零星分散的贫困乡、村、户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贫困县,由有关地方各级政府自行筹措安排资金进行扶持。
第五条 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和新增财政扶贫资金,重点用于改善贫困地区的农牧业生产条件,发展多种经营,修建乡村道路,普及义务教育和扫除文盲,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防治地方病等。
“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的管理使用,按照财政部制定的《“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财农字〔1995〕10号)执行。
以工代赈资金,重点用于修建县、乡公路(不含省道、国道)和为扶贫开发项目配套的道路,建设基本农田(含畜牧草场、果林地),兴修农田水利,解决人畜饮水问题等。
扶贫专项贷款,重点支持有助于直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的种植业、养殖业和以当地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中效益好、有还贷能力的项目。
第六条地方各级政府应当根据需要和可能,增加扶贫投入。省、自治区、直辖市向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投入的扶贫资金,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应当达到占国家扶贫资金总量的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五十。其中: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广西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配套资金比例应当达到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山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海南10个省的地方配套资金比例应当达到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五十。
地方配套资金达不到前款规定比例的,中央将按比例调减下一年度向该省、自治区、直辖市投入的国家扶贫资金数额;调减下来的国家扶贫资金,将安排给达到规定比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第七条 国家扶贫资金分配的基本依据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本年度贫困人口数量和贫困程度、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比例。下一年度各项扶贫资金的安排,由财政部、国家计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提出初步意见,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平衡,提出统一的分配方案,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并于年底一次通知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扶贫资金管理部门根据统一的分配方案,分别按照程序及时下达具体计划,拨付资金。
第八条 年度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新增财政扶贫资金的具体计划,由财政部在当年3月底前下达,6月底前将资金全部拨付到省、自治区、直辖市。
年度以工代赈资金的具体计划,由国家计委、财政部在当年3月底前下达,6月底前将资金全部拨付到省、自治区、直辖市。
年度扶贫专项贷款的具体计划,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当年初下达到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3月底前将计划全部落实到项目,并根据项目进度及时拨付资金。
第九条 国家下达的各项扶贫资金,全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一安排使用,由同级扶贫开发工作协调领导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各有关部门规划和实施项目,并督促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应当及早做好扶贫开发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得让资金等项目。
第十条 实施扶贫项目应当以贫困户为对象,以解决温饱为目标,以有助于直接提高贫困户收入的产业为主要内容,按照集中连片的贫困区域统一规划,统一评估,一次批准,分年实施,分期投入。使用扶贫专项贷款的项目,应当经有关银行事前审查论证。
县级扶贫开发办事机构应当在每年10月底前,按照当年扶贫贷款计划的百分之一百五
⑻ 如何帮农民脱贫致富
农村可以靠开淘宝店、经营好人脉,认识更多的朋友、考取公务员等方式去脱贫致富。
1、农村人开淘宝店。越来越多的农村人种菜,都从网络上开始销售,销售的越多,越能得到更多网民的支持,时间久了可以赚取更多的财富,足不出户,赚取更高的利润。
(8)广安区实用技术培训助农民脱贫扩展阅读:
农村脱贫致富的技巧:
1、吃透扶贫手册,落实相关政策。
扶贫手册人手一本,里面记录了贫困户应该享受的国家政策。与扶贫对象家庭具体条件相互对应。比如有孩子在上学,没有得到助学补助。这一点在中小学阶段一般不会出现,上大学的时候往往被遗忘,那么就要帮助申请。也许这一个举措,就帮了不小的忙。
2、紧扣吃饱穿暖有房住。
这是对贫困人口的最低保障。看看帮扶对象家中的居住情况,如果房屋确属危房或者根本就没有住房。就申请危房改造资金,情况属实的话,资金很快就能下来。这就为帮扶对象解决了一个大事。
⑼ 关于扶贫政策的心得体会800到2000字
一、严格把关,提高扶贫精准度
扶贫就是要“瞄准重点、精准制导、定点清除”,实施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突出扶持重点,圈出贫困区域、划定贫困群体、制订具体帮扶措施,改“大水漫灌”为“滴灌”,提高扶持效果。
为此,根据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我乡按照“识别到人、帮扶到户、落实到位”的要求,重点做好了几项工作:那就是准确扶贫对象,建立规范档案;
量身定做扶持措施,确保扶贫效果;
帮扶责任到位,完善考核机制。
1、认真做好建档立卡工作。
按照精准度的要求,根据县核定我乡20**年贫困人口人的数量科学分配到各村、组,组织人员到村到户开展好贫困状况调查,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采取“五定”措施(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
2、加强“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
加强了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确保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保尽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扶尽扶。
让他们都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住房、医疗和教育)。
3、加快移民搬迁的步伐。
全面推行移民搬迁与新农村建设、危旧土坯房改造、生态建设、圩镇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有效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环境。
按照自愿原则,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整合生态移民、地质灾害搬迁等项目,加大移民搬迁宣传力度,强化措施,大力推进。
比如源生态移民建设项目就由我乡党委书记一把手亲自负责调度,多方奔走,还由乡政府前期垫付了万启动资金。
20**年计划实施“进城进园”搬迁移民人,实现进圩镇、中心村安置人。
切实解决深山区、地质灾害区、生态保护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从而不断减少贫困人口。
4、抓好“智力扶贫”即培训转移就业扶贫。
通过实施农民技术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的工作进程。
以贫困家庭“两后生”和进城进园安置贫困户劳动力为重点,集中扶持贫困户“两后生”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和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计划完成学历教育及劳动力转移人。
5、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
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模式,争取国务院扶贫办的政策支持,以乡源头生态保护及县饮用水源地为基点,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如源村毛竹、基田村茶叶及毛竹和花卉苗木、大小湖岽村藏香猪、牛、羊特色养殖,胡屋村兔子养殖,黄陂村蜜蜂养殖等等。
6、夯实基础设施基础。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
面对全乡70%的小组路未硬化的难题,我乡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今年开工建设公里小组路面硬化,2013年向上申报6个扶贫项目,争取资金万,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水通电,个校安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二、我乡扶贫攻坚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落实领导责任制,层层抓落实。
我乡党委、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十分重视,扶贫攻坚工作由党委书记一把手负总责,并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乡、村层层签订责任状。
党委、政府对扶贫攻坚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加强完善组织领导,以实现扶贫开发的高位推动。
按照“书记负总责,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总要求,充实完善监督体系,定期检查,形成制度,长期坚持。
2、县乡联动,县级对扶贫工作的参与性增强。
当前,重点村的村干部和群众对挂点扶贫工作都很支持,迫切希望挂点单位能办好事、办实事。
全乡6个扶贫重点村已有了县直单位挂点帮扶,并已全部到村开展工作。
以“三送”为载体,制订了《乡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实施方案》,实现对贫困户帮扶全覆盖,为每户帮扶对象指定一名党员干部作为帮扶责任人,并将帮扶情况和帮扶成效作为明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帮扶责任人和帮扶实施情况建立电子档案,以便随时查询。
3、正确引导产业转移,大力扶持特色产业,积极鼓励外出务工,帮助贫困农民增加收入。
在加大黄龙病防控工作力度的同时,大力宣传我县产业转移扶持政策,引导农民加强土地流转,特色产业成规模,应对黄龙病带来的蜜桔脐橙产业收入的急剧减少,积极引导和鼓励贫困户就近就地开展二、三产业,并结合当地实际,帮助并组织农民搞劳务输出。
我乡结合招商引资工作,采用引导贫困户到我县工业区就业的办法,增加贫困户收入。
4、加大培训力度,依靠科技提高扶贫攻坚的效益。
以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劳务输出岗前培训为载体,以提高农民应用果业生产先进技术水平、提高农民谋生手段为主要内容,整合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职业教育“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等培训资源,为帮扶对象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使每户扶贫对象至少掌握1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促进稳定就业、增收脱贫。
乡里今年举办各类针对农民的培训已达20余次,参训人次达500多。
5、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建立运作激励机制。
我乡在扶贫工作中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在政策、步骤、批此上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不搞“大锅饭”。
对于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要集中力量优先扶持,让这一部分贫困户先脱贫致富。
对于无劳动能力、因残疾、因疾病致贫的,纳入社会民政救济体系。
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懒惰酗酒致贫的,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
以此激发、激活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通过勤奋劳动,自我脱贫,走向富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从而最大限度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使贫困户把压力变为动力,把动力变为活力,带来了贫困户从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劳动能力、生产方式到收入水平的一系列变化。
三、扶贫攻坚工作遇到的难题及建议
1、乡群众经济基础薄弱,果业开发晚,加上近年为加强源头保护及县城饮用水源地保护实行了全封山政策及退果还林,在增加群众收入方面遇到非常大的难题,特别是现在果业遭受黄龙病的肆虐,产业转移工作还在起步阶段,无经验可借鉴,特别是对于贫困家庭,小规模种植养殖户,抗风险能力更弱。
建议加大产业转移工作调研,由县统筹作出更加合理的指导性意见。
2、基础设施薄弱,群众经济基础差,筹款能力弱,相对而言却是物价、人工上涨,补助标准偏低,通组路路面硬化的交通补助只补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资金缺口巨大,补助杯水车薪,造成“要致富先修路,要修路先借钱”,陷入了越修路要背的债越多的怪圈,建议加大基础设施扶贫补助标准。
3、在智力扶贫方面,一方面存在资料过老导致贫困户兴趣降低,另一方面培训知识不够专、精,对提高工作竞争力帮助不够大,加上大部分贫困户本身学习兴趣不大,知识层面过低,对培训知识接受消化有难度。
建议在加大智力扶贫力度的同时升级知识库,多提供先进、专精知识培训,并根据贫困户需要制定培训计划。
4、对贫困家庭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大,面对现在的生活成本、物价压力,扶贫资金杯水车薪,加上经济条件差申请贷款更是难上加难,“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建议提高补助标准并加大对贫困户的贴息贷款发放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