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技能课程 > 农业高新技术培训计划

农业高新技术培训计划

发布时间:2021-03-12 07:25:45

⑴ 农业示范园规划的具体目标和总体目标分别是什么

(一)总体目标
园区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以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为支撑,立足于本区域蔬菜种苗、花卉、果品、农产品加工、观光旅游等主导产业的发展需求,按照农业产业化生产和经营体系配置要素和科学管理,力争用五年的时间,把园区建设成基础设施现代化、生产方式生态化、管理模式规范化、生产手段科技化、田园风光艺术化,集农业生产、生态、生活、观光、休闲、加工、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远景设计院谈到在农业技术、产品生产、运行管理模式上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接轨,成为永顺及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本、高新技术示范的基地、农民科技培训的学校、生态农业观光的胜地、品牌产业打造的平台、农业经济发展的引擎。
利用经济、科技优势,建立有机果品种植、储藏、销售基地,采取科学的、环保的、健康的生产技术实现环境安全化、生产管理无害化、科学肥水有机化、病虫防治生物化,产品有机化,最终提高果品品质,保护生态环境,使果农增产增收,推动我县有机果品发展。
(二)具体目标
1、蔬菜种苗产业。打造永顺规模最大的集约化蔬菜育苗中心,2010年园区年繁育种苗3000万株,2015年达到5000万株,2020年达到1亿株以上。
2、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建立设施蔬菜基地生产管理、检测认证、加工包装、销售服务标准化管理体系,保证蔬菜从土壤到餐桌生态安全,树立设施农业发展的样本;搞好蔬菜产品认证,到2015年完成3个蔬菜有机食品认证和5个绿色食品认证,打造品牌农业,知名农产品。
3、果品产业。建立林果示范园300亩,大力搞好名优果品的引种、驯化和技术培训。2015年示范带动全县新增名优果品面积5万亩。
4、农民科技培训。加大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研发和引进力度,建立功能完善的培训中心,切实搞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从2010年开始,年培训农民10000人次,年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30项。
5、生态观光旅游。打造湘西省最佳生态农业观光旅游胜地。进一步搞好园区农家乐、生态餐厅、温泉洗浴项目的建设与经营,丰富园区功能,提升园区品位,增强园区的吸引力。2010年园区接待游客5万人次,2015年达到20万人次。

⑵ 怎么成为农业技术员

第三章 评审条件

第六条 专业理论知识要求
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熟悉本专业有关的技术标准、技术规程和技术规范等;了解《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种子法》、《产品质量法》、《江苏省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植物检疫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国内外最新科技动态和市场需求。
第七条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要求
取得助理农艺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从事作物、园艺、中草药及食用菌栽培和良种选育、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产品贮藏保鲜与加工、农业教育、农业环保、农业执法、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完成市(厅)级以上下达的项目;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承担县级下达的项目。
2.参与市以上有关法规、条例的起草或参加撰写本专业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技术规程或产品标准。
3.参加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或本专业的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年度计划、技术规范、规程3项以上。
4.参加选育当地1种以上作物优良品种,或参加1个以上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的引进、转化与推广工作。
5.参加当地1种以上作物的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
6.参加当地耕作改制、优化布局、调整种植结构或进行多种形式间套混作或立体农业栽培技术的开发研究与推广应用。
7.参加当地优化农业生态体系内资源合理利用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种植技术(模式)的开发、研究与推广。
8.参加研制、生产1种以上新产品,或在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环节中引进或改进1项以上新技术、新工艺。
9.参加1种作物较大面积的优质农产品基地产业化生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标准化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实施和技术指导工作。
10.参加县以上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农业环境检测站、种子质量检测站化验室的建设与计量认证,承担农业环境质量、农产品及种子质量检测。
11.参加2种作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
12.从事农业及其服务体系建设、科技管理、教育培训、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执法等业务技术工作。
13.参与运用信息技术在农业范围内进行数据信息综合处理、分析预测等。
(二)从事土地利用和土壤肥料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完成市(厅)级以上下达的项目;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承担县级下达的项目。
2.参与市以上有关法规、条例的起草或参加撰写本专业的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技术规程或产品标准。
3.参加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或本专业的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年度计划、技术规范、规程3项以上。
4.参加本地区土壤资源、地力普查及普查资料的分析整理总结工作。
5.参加县以上土壤肥料中心化验室的建设与计量认证、土壤肥力动态监测、土壤理化现状化验分析与肥料质量检测。
6.主持1种主要作物肥料运筹、平衡施肥及配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并提出1项有价值的复混(合)肥料的配方建议。
7.参加当地各种新型肥料及生化制剂应用技术的研制开发与推广。
(三)从事植保、植检及农药、药械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完成市(厅)级以上下达的项目;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承担县级下达的项目。
2.参与市以上有关法规、条例的起草或参加撰写本专业的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技术规程或产品标准。
3.参加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或本专业的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年度计划、技术规范、规程3项以上。
4.参加本地区主要作物病、虫、草、鼠及其他有害生物或天敌种类或植物检疫对象普查的规划、实施与材料分析总结。
5.参加当地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及迁飞性害虫和气流传播病害的监测与预测预报。
6.参加研究制定和推广1种以上作物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治配套技术或1种无害化病虫草鼠害防治配套技术或1种以上植物检疫对象的综合治理扑灭配套技术。
7.参加当地植物检疫的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及对国外引种材料进行疫情监测,或参加本地区无检疫对象种苗基地规划设计、管理和技术指导及植物检疫执法管理工作。
8.参加推广2种以上防治病、虫、草、鼠害新技术的应用,或参加对病虫测报技术或工具进行1项以上的改进。
9.参加研究开发1种以上农药新品种、新剂型的配方和应用技术,或2种以上新农药应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或对植保机械应用技术提出2种以上改进方法。
10.参加当地2种以上主要病虫草抗药性的监测工作,并进行抗药性病虫草的防治。
11.参加农药质量监测或农药生物测定或作物、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
(四)从事蚕桑专业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完成市(厅)级以上下达的项目;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承担县级下达的项目。
2.参与市以上有关法规、条例的起草或参加撰写本专业的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技术规程或产品技术标准。
3.参加制定本地区、本部门范围内蚕桑(蚕种)生产、试验示范、技术推广等规划3项以上。
4.参加本地区或本部门大规模的蚕种或蚕桑生产和技术推广工作。
5.参加选育桑、蚕新品种或引进1个以上桑、蚕优良品种的推广工作。
6.参加蚕种冷库管理和技术工作或参与较大规模的蚕茧收烘处理、技术管理和产业化经营工作。
7.参与规划、实施蚕茧或桑苗生产基地建设。
第八条 业绩、成果要求
取得助理农艺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从事作物、园艺、中草药及食用菌栽培和良种选育、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产品贮藏保鲜与加工、农业教育、农业环保、农业执法、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县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2.获本专业发明专利(发明人或主要参加者),产品经有关部门批准生产、使用,并在生产应用中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3.作为主要参加者起草市级以上有关法规、条例1项以上;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撰写国家、行业、地方企业产品技术标准1项以上,并经有关部门批准颁布。
4.参与制定的生产、技术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以及年度计划、技术规范、规程,在技术上有所创新,经上级主管部门认可,并经市级以上同行专家论证通过,在生产中发挥主要作用。
5.参加选育1个以上优良新品种或参与引进的1个以上新品种经省级以上有关部门审定通过或登记,得到推广应用,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或参与研制的1个以上新产品,获得市级以上有关部门评审认定为优质或名牌产品。
6.参加2种以上主要作物的制种基地或良种(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种(籽)、苗木批量生产的各项指标均达到规定标准或合同指标,并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的验收。
7.参与规划、设计、管理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标准化示范区经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验收合格,产品品质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增长10%以上。
8.参与开发、推广的优质、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种植技术,或省工节本、增加产品附加值的贮藏、保鲜、加工技术应用面,省、市、县、乡各级分别占本人服务范围内适用该项技术的10%、20%、30%、40%以上。
9.承担的种子、农产品质量、农业环境质量检测工作,检测样品数达到当地同类人员检测的平均数,并未出现过质量责任事故,测定误差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10.参与农业综合服务工作、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兴办服务体系、转化科技成果、管理科技档案、加强技术培训和农业教育与管理及农业执法等方面作出较大成绩,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认可或表彰。
11.参加运用计算机进行的信息综合分析处理或预测结果等,在指导生产、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通过市级以上同行专家的鉴定认可。
(二)从事土地利用与土壤肥料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县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2.获本专业发明专利(发明人或主要参加者),开发的肥料产品经有关部门批准生产、使用,并在生产应用中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3.参与制定的肥料生产、土肥技术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经上级主管部门和市级以上同行专家论证通过,并在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4.参加县以上土壤资源、地力普查的结果,经省级鉴定通过,其承担的工作对当地制定生产规划、指导农业生产发挥重要作用。
5.参加制定的本地区土壤改良、中低产田改造、耕地修复、农田保护区等规划,所提出的建议被同级政府采纳后,土壤肥力等级较改良前提高0.5~1个等级,农作物产量或农产品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6.承担的土壤肥力测试、肥料质量检测、土壤、农产品有害物质检测、土壤肥力动态监测的样品数达到当地同类人员检测的平均数,并未出现过质量事故,测定误差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或对检测、分析方法提出改进,并被上级主管部门或同级技术质量监督部门认可或采用。
7.参加研究开发各种新型肥料及生化制剂1种以上经主管部门批准取得登记证,并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或参与开发的2种以上配方肥料,经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专家鉴定通过,且推广面积省、市、县、乡各级分别占适用面积的10%、20%、30%、40%以上。
8.参加的作物肥料运筹、平衡施肥及配套技术研究,经市内同行专家鉴定通过,且推广应用面积省、市、县、乡各级分别占适用面积的10%、20%、30%、40%以上。
(三)从事植保、植检及农药、药械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县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2.获本专业发明专利(发明人或主要参加者),产品经有关部门批准生产、使用,并在生产应用中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3.参与制定的植保、植检技术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技术规范、规程,在技术上有所创新,经上级主管部门或市级以上同行专家论证通过,并在生产中发挥主要作用。
4.承担的主要作物病虫鼠害的短、中、长期预报,准确及时,无错报、漏报事故,准确率在市内平均水平以上;改进的测报技术、办法、工具经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或市级以上同行专家认证通过,并在应用中发挥作用。
5.参加研究制定和推广的病虫草鼠或植物检疫对象综合防治配套技术或新技术,新农药的控害效果、经济效益比原有技术提高10%以上,推广面积省、市、县、乡各级分别占适用面积的10%、20%、30%、40%以上,或在一个乡(镇)范围内扑灭检疫性病虫的发生。
6.承担的农作物病虫草鼠及有害生物种类、发生程度、为害等级的普查结果,或植物检疫对象、分布范围、面积的普查结果,对制定规划、划定疫区、控制扩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经上级主管部门验收认可。
7.承担的农药质量、病虫草抗药性、农药残留量及植物检疫对象监测工作,未出现质量事故,监测误差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或对分析检测方法进行改进,并被上级技术部门或同级技术质量监督部门认可或采用。
8.参加制定1种作物无害化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配套技术,应用后产品的农药残留量,经法定农药残留量测定单位抽查,在国家允许范围以内,并经同行专家鉴定通过。
(四)从事蚕桑专业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县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2.获本专业发明专利(发明人或主要参加者),产品经有关部门批准生产、使用,并在生产应用中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3.参与制定的蚕桑生产、技术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技术规范、规程,在技术上有所创新,经上级主管部门和市级以上同行专家论证通过,并在生产中发挥主要作用。
4.承担规划、实施600亩以上蚕茧生产基地、2万张以上规模制种基地或10万株规模桑苗生产基地,并达到规划设计标准要求,经上级主管部门验收合格。
5.承担生产一代杂交种累计8万张以上,蚕种质量、公斤茧制种量等指标符合国家标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或参与蚕桑生产和技术推广工作,年产茧规模达300吨以上。
6.参与蚕种冷库管理和技术工作,累计冷藏、浸酸等保护处理30万张以上,无责任事故,品质优良,并经上级主管部门认可。
7.负责组织年经营蚕茧收烘规模在300吨以上,蚕茧质量水平达省内先进。
8.在乡(镇)以上范围内或1000亩以上生产基地负责桑、蚕病虫害测报防治、新品种、新技术、新蚕药、新蚕具及先进检测方法推广、综合开发等工作,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表彰。
9.在推动乡镇蚕业产业化过程中,从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使蚕田面积、蚕茧产量有较大增长,经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认可或表彰。
10.参加总结1项以上蚕桑生产先进经验,并组织推广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认可或表彰。
第九条 论文、著作要求
取得助理农艺师资格后,论文、著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作为主要编著者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或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上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或专业文章1篇以上;或作为作者之一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或专业文章2篇以上。
(二)在市级以上专业期刊上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或专业文章2篇以上。
(三)在市级以上本专业学术会议上作为第一作者宣读、交流论文或专业文章2篇以上。
(四)撰写的有关本专业技术培训教材或手册、讲义2万字以上(公开发表或内部发行)。
(五)在市级以上专业期刊上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或专业文章1篇,以及为解决较难的技术问题而撰写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1篇以上。
第十条 外语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以上。
(二)参加国家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其应用水平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三)因公出国,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者。
(四)符合省人事(职称)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 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计算机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以上。
(二)参加国家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核),其应用能力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三)取得省人事厅组织的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
(四)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第四章 破格条件

第十二条 破格申报条件
取得助理农艺师资格后,业绩显著,学术或技术上有较大突破,年度考核至少有1次为优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申报。
(一)取得中专学历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助理农艺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二)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第十三条 破格评审条件
取得助理农艺师资格后,在符合第三章规定的评审基本条件的前提下,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市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或市级以上表彰的学科带头人、先进工作者。
(二)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三)县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2项以上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四)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承担完成市级以上下达的科研或推广项目,成绩显著者。
(五)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中,为推动某一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有突出贡献者(产品开发研制者、工艺设计者、标准制定者),产品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证书或被评为市级以上优质产品,并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
(六)在新品种培育或专业技术的发明开发、改造推广及牵头创办、经营农业产业化企业中取得重大突破,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⑶ 农业园区内的农民培训通知怎样写

对农民进行农业技能培训,有利于提升农民对生产原料和化肥等辅料的鉴别能力,提高农民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对于农作物生产安全、农民增产增收、新农村建设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此次培训,我会按以下步骤展开:

第一,组织此次农业技能培训之前,我会确定培训工作组的工作人员,先对农民朋友所关注或者急需的农业技能先行了解,根据农民朋友的信息反馈,再与领导进行深入沟通,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和安排培训内容

第二,根据实际情况,对于农业技术培训我会选择农闲时在村委会活动中心与试验田地、农场等地展开。我会联系农业技术学校的老师,根据本地生产特点以及农民朋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定实用的培训内容,并将培训内容制订成册,以备发放。培训方式选择理论辅导与实地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以提升农民朋友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在确定了上述内容后,我会将之写成详细的计划书,估计出培训的预算,向领导进行汇报,并根据领导的意见对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修改。

第三,在培训计划审批通过之后,即可准备培训活动的相关组织。我会通过张贴海报、村委会广播、走户入户等方式对此次农业技术培训的重要性和具体培训内容进行宣传,希望更多的农民朋友能够了解此次培训活动,鼓励他们积极踊跃的报名参加。

第四,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作为此次培训活动的组织者,我应全程跟踪,确保培训组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并且及时与培训老师、参与培训的农民朋友以及培训工作组的工作人员保持联系,了解老师在培训过程中需要配合的地方、农民朋友存在的问题以及工作人员在组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为他们解决问题,保证此次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每天培训结束之后,我应抽时间组织农民朋友对于当天学习的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争取做到当日知识当日消化,提升农民朋友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保证此次培训活动的效果。

第五,培训结束之后,我会将此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制定成知识手册,当农民朋友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相关问题时就能够及时查阅和解决;我还会定期举办培训老师与农民朋友的交流会,在培训之后集中解决农民朋友们的具体问题;此外,我还会跟踪采访参与培训的农民朋友,了解他们对于此次培训的满意度,收集意见反馈,为以后组织类似培训活动积累宝贵经验。

最后,我会对此次培训组织活动做一个全面反思和总结,对于经验教训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并形成工作总结上报领导,使领导掌握此次农技培训的具体情况和效果。

在组织农民农业技术培训的活动中,我认为需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培训内容的设置以及师资的选择应该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农民朋友的生产需求;

其次,在培训的过程中了解农民朋友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且及时解决能够提升大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并且真正起到帮扶的作用;

最后,培训结束之后应该进行信息跟踪,对于农民朋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形成长效机制,有利于此次农技培训取得实效。

⑷ 谁有加强农机农艺融合促进现代农业科学发展的培训课件

党中央,国务院下发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持续改进,以确保有足够的农产品供应的若干意见”(全文)
2011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一起工作,扎实工作,克服了许多困难的挑战,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粮食生产稳定到一个新的水平,可喜的成效,农民收入显着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农村民生不断改善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农业和农村形势好,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力支持,切实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在2012年,与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并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关键共赢的战略,推动全局工作的主动性。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是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中国的短缺,耕地的土地和淡水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增长显著,以巩固和发展的良好形势在农业和农村发展领域是更艰巨的任务。整个党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不能是多年增加生产和思想麻痹,乡村景观的改善不能削弱了农村发展的投入,不断提高松懈的工作,必须加倍努力,在困难,开拓进取,努力实现新的突破的起点,走向新的成功。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稳定的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学与技术,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突破资源和环境约束的支持的基础上,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力量,具有显着的公共基础社会。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的历史机遇,世界科技革命,坚持振兴的农业科学和技术把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确定以打破通过结构性和体制性障碍,一个大幅增加的投资在农业上的策略科学和技术,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和技术跨越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了强劲动力。
了2012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会议的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次全会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保持高的伟大旗帜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雄厚的技术力量保发展,强大的生产保证供应,强民生,维护稳定,进一步加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努力赢得了良好的收成,农业,快速的工作,共同促进农民增收,并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提高投资强度和力度,继续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1。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保障有效供给,农产品,首先要稳定粮食生产,确保有没有滑坡。省长负责制,要认真落实“米袋子”,继续开展稳步提高粮食产量的行动,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扩大的稀缺品种生产,努力提高产量和质量。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新的10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快提升产能的800个粮食生产大县(市,区,场)。继续落实粮食高产工程,超级稻育种的新品种,示范项目。支持的种植棉花,油料,糖生产基地,以进一步加强优化布局,主攻单产和效率。进一步推进粮食,棉花,积极扩大规模,选择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的县,乡,大力开展创建整建制。技术指导和生产服务,开展防灾减灾,大力支持,在关键农时,重点领域,加快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主要害虫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支持政策。
2。狠抓“菜篮子”产品供应。抓好“菜篮子”,你必须建立菜园,管好大排档。要加快区域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养殖,以提高“菜篮子”产品的整体供应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继续开展标准园的园艺作物,牲畜和水产养殖示范场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建设的整体推进。 “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支持加强竞争力的区域菜地基础设施建设。生猪生产稳定发展,支持肉牛肉羊生产的标准化养殖大县和原良种场建设,启动实施振兴乳品苜蓿发展行动,促进大型养殖小区建设猪和牛。制定和实施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的两个规划和重大疫情的及时处置。环境整治试点开展水产养殖,支持远洋渔船的改造,加强建设和管理的渔业。充分发挥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活跃在生产和流通的“菜篮子”。加强查验系统和跟踪系统,开展风险评估的质量和安全性的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大力推广高效,安全的肥料,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规范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实施“菜篮子”市长负责,充分发挥应急保障功能的都市农业,大,中型城市应坚持保留某些蔬菜和其他新鲜粮食自给。
3。增加农业投入的补贴力度。继续增加财政支出“三农”,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继续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进行了改进。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农业科学和技术的投资,在农业科学和技术的金融投资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逐步提高农业R&D投资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按照总量的增加,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扩大范围,完善机制,新的补贴的主产区,大型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完善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水平。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及时增加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农机购置补贴的规模和范围,进一步完善补贴机制和管理办法。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以增加粮食生产大县奖励资金(油),和加大对生猪调出大县的奖励力度。探索和完善的森林,草原,水土保持及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研究建立公共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提高湿地的保护力度。加快转变畜牧业和牧区,牧民,牧区确定由国家半牧区县(市,旗)的模式发展草地畜牧业,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覆盖范围,加大支持力度。关于一议财政奖补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投资“三农”,提高村级公共建设。国家投资的有效整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农”投资,切实加强财政补贴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坚决制止截留挪用和虚报冒领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
4。加强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在农村信贷,涉农贷款比全部贷款的平均增长速度更快,以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健全的金融机构,县域金融服务评估方法,引导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农村信贷服务。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信用评价机制。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稳定的县(市)农村信用社的法律地位。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在农村地区,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县设立村镇银行,支持商业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有序发展,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进行信用合作。完善符合的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企业特点的差异化监管政策,适当提高涉农贷款的风险承受能力,实行温和,宽松的市场准入,灵活的贷款对存款比率的政策。小额信贷业务将继续发展和加强努力,把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县小微企业信贷。增加技术为基础的农村企业,科技特派员农村信用社支持,企业积极探索农业技术专利质押融资业务。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增加贷款农业科技。鼓励农业企业资格进行直接融资,积极向涉农金融租赁业务的发展。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和覆盖面,设施农业保费补贴试点,扩大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范围,支持发展渔业互助保险,鼓励地方开展农业生产保险的优势。健全的农业再保险体系,逐步建立中央财政支持下的重大农业灾害风险转移分散机制。
5。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政策。速度?了完善相关的法律,执行政策,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维持很长一段时间。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转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各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商业模式的创新,引导。加快农村地籍调查,基本完成了各项土地覆盖农村集体所有权确权登记证明在2012年和确权,促进了农民的宅基地,包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和发证工作,稳步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财政适当补助工作经费。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完善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体系。速度?了土地管理法的,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征用的有关条款和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快牧区草原承包工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定林地家庭承包关系的基本完成,2012年的改革,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在国有林区,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的做好。进一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
二,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支持现代农业建设领导
6。农业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着眼于长远发展,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技术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对于工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科技与经济问题联系。在中国的基本国家条件的基础上,遵循农业科技的法律,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提高生产效率和尝试支持种子良好的法律,农机农艺生产生态协调的基本要求相结合,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和管理的信息化,建立适应高产量,高品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农业技术体系的要求。
7。突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农业为基础,前沿性,非盈利性的科学和技术研究的稳定支持。大力加强农业的基础研究,农业生物技术和分子育种,农业,林业,动物和植物抗逆性机理的基因调控,农田有效地利用资源,农业,林业,生态修复,病虫害防治,生物安全和安全农产品突破了一些重大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加快尖端技术,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准农业技术,抢占制高点的现代农业科技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努力突破农业技术的瓶颈,具有重大的现实技术在育种中的,本节减少消费的节水灌溉,农业机械和设备,新型肥料,药物,疾病预防和控制,处理,存储和运输的循环农业,海洋农业,农村民生的结果。
8。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打破部门,区域和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促进科研,农业,科技紧密结合。按照机构改革的要求,深化农业科研院所,健全的现代机构的改革,扩大机构自主权,努力创造一个政策环境的研究人员潜心研究。提高农业科研的项目机制,实行定向委托的和独立的主题,结合稳定的支持和适度竞争相结合。提高农业的研究和评价机制,坚持分类与评价,并专注于解决实际问题,改变“重论文轻发明,重数量轻质量,结果光的应用现状。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改善新的农业技术为导向的工业需求为单位,以农产品为主线的产业链,综合试验站的资源组合模式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和解决技术问题生产,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试验和示范,辐射带动的积极作用。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的R&D成本加上扣除,高新技术和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加强研发和升级,鼓励企业承接各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提高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与农业相关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农业技术的转让和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农业,农业技术市场的稳定发展。
9。为了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条件。倾向于增加国家科技计划向农业部门和水平的提高,良好的科研机构运行,以确保资金的扶持力度。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基金的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信贷,风险投资和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和创业精神。继续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重大科技,以提高农业相关的非营利性行业的研究和特别的努力来实现。促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分享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加大农业相关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支持部门开放实验室和中试示范基地。加强市农业有关的研究和机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纳??入省级科研机构管理。加强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强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加强农业气象研究和试点工作,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和技术能力建设的影响。
10。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农业上,通过科学和技术的第一颗种子。增加的基本种子产业,非营利性科研投入,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创新方法的育种理论和技术,提高育种材料,加快发展的一些突破性的新品种。繁育推一体化的种子公司的主要繁殖研究项目的支持,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的业务,培育新的机制。优化调整种子企业布局,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推动种子企业的兼并重组,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种业。种子产业发展基金,培育一批繁育推一体化的大型企业与科研优势,支持企业建立育种平台,鼓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大学的研究人员和企业共享。提高植物和动物育种工程实施力度,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的优势,在西北,西南,海南,鼓励种子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引进新品种中棉石油生产大县??建设示范农场。进行了种子生产保险试点工作,对符合条件的种子储备增加经济援助的努力。改善物种鉴定,保护和退出制度,加强种子生产,经营行政许可管理,打击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套牌侵权,抢购对冲及其他非法活动。
第三,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11。加强基层非营利性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充分发挥各级农技推广人员的作用,把重点放在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促进家庭经营转向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手段的。一般的声音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预防和控制动物和植物病害,农业监测质量的公共服务机构,明确公共利益的定位,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建立的公共服务岗位。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严格的工作条件下进行的工作职责,县部门负责的??乡镇政府,农民三方评价计划的实施。扎根农村服务农民,艰苦奉献给农技推广人员,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水平,实现性能的政策相衔接岗职工的工资收入和平均工资收入的基层机构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倾斜和支付。进一步完善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的管理体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有形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条件,安排资金,促进种植规模和服务性能。县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项目,基本上涵盖了农业县(市,区,场),建设项目覆盖所有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条件。稳定生产的关键技术,良好的法律赋予农业防灾减灾大幅增加。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操作功能,加快以市场为导向的方式,各种方式探索公益服务的分离操作。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手机和其他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提供高效,便捷的农民,简洁,直观,双向互动服务。加强乡镇或小流域水利,基层林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并完善农业服务体系的标准化。扩大农业和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的科技水平。
12。指导研究和教育机构积极参与农业服务。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成为一个非盈利性的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重要力量,提高服务“三农”的职责,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基层科研和教学人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承担农技推广项目绩效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专业技术职称和岗位评价,并实施推广教授,推广研究员制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农业试验示范基地,专家大院实施学校所在城市,联建,院县共建服务模式,整合,抗老化,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村地区的科技特派员行动的领导的科学和技术企业和技术合作组织,鼓励创造,大力实施科技企业家。
13。培育和扶持新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政府的命令,指示,委托招标,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社会力量,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应用先进的技术,在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作用,加大支持力度,加强辅导服务,促进建设的模特经纪公司行动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运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参股龙头企业。的农村集体经济的增长,并探索有效的服务能力,增强了生产经营的农民集体组织的形式。鼓励有条件的主站成立了农化服务为导向的企业,企业试点实施方案的科学,工业和服务业的融合,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支持综合服务中心,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专注于提高农业生产,管理,质量和安全控制,市场上流通的信息服务水平。综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快速通道建设信息服务的三网融合。加快国家农村示范省建设,重点加强面向基层的农业信息服务站点和信息示范村的建设。继续实施星火计划,以促进科学和科技富民强县行动科技惠农村规划工作。
,加强教育和科技培训,培养新的农业和农村人才
14。农业教育的振兴和发展。促进部和部,省部共建高等农业院校,农业和林业卓越教育培训计划的实施,运行与农业相关的学科,在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农业科技和教育合作。进一步完善农业相关学科(专业)的学生分配标准。学院涉农专业倾斜力度,增加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涉农专业学生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力度招收高等院校和农村地区,特别是在贫困地区。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学费补偿和国家的高等院校,以满足的条件下,实施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根据当地条件,实施“三个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速度?中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补贴,以鼓励农业相关的行业成立职业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储备劳动力在农村地区必须掌握一门技能。
15。速度?的农业科技人才的培训。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想农业领域倾斜,继续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和农业科研和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加快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科研人才激励机制,独立
18。

⑸ 怎么设计一个农业技术推广方案

2004年发展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方案

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农业部关于发展2004年粮食生产的总体部署与目标任务,制订以下“2004年发展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方案”。
一、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全国特别是粮食主产省区农技推广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较多、专业覆盖面较广和推广体系较健全等优势,积极配合农业部有关司局,围绕“一个目标”(确保粮食总产不低于9100亿斤),狠抓“三项工作”(推广主导品种,配套主推技术,开展主体培训),服务“五大行动”(夏粮增产行动,春夏播面积恢复行动,大秋作物增产行动,科技提升行动,标准农田建设行动),举全系统之力,为实现2004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二)目标任务
在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四大粮食作物的10个优势产业带的15个主产省区,建立良种良法示范点26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13个)(附件1),示范推广新品种50个、关键技术15项。围绕发展粮食生产“五大行动”,为四大粮食作物主产省区和重点县培训技术骨干、乡村农技员、示范户、种粮大户500万人次。通过示范与培训活动,辐射和带动15个省区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
(三)技术路线
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为对象,以优势产业带为单元,以品种为主线,组装综合配套技术。在每个优势产业带设立若干个示范点,每个示范点确定1-2个主导品种,推广1-2项关键技术,辐射和带动良种良法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根据统一部署、分头实施和广泛发动、多方参与的工作原则,组织相关省区各级农技推广部门的力量,积极投身发展粮食生产的各项科技行动。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信息发布、技术示范、逐级培训、服务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措施,切实提高技术的到位率和普及率。
二、主要内容
(一)水稻
在华南地区、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等3个优质水稻产业带,设立示范点9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6个),示范主导品种18个、主推技术4项。
1.华南地区优质水稻产业带
(1)主导品种(4个):博优235、博优998、丰华占、矮秀占。
(2)主推技术(1项)
水稻抛秧和免耕抛秧技术。技术要点:选用塑料钵体软盘育秧;旱育秧培育适龄壮秧;抛秧的大田施足有机肥,免耕抛秧的大田采用秸秆还田;亩抛基本苗6-7万株;适时施用分蘖肥和化学除草;中期适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适时施用穗粒肥,间歇灌溉;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2.长江流域优质水稻产业带
(1)主导品种(12个):丰川三号、D优13、金优463、先农16号、两优培九、绵Ⅱ优838、丰两优1号、中优448、T优207、金优117、丰优香占、扬两优6号。
(2)主推技术(2项)
抗药性稻螟虫综合治理技术。技术要点:调整播期,避过一代螟虫产卵高峰期,降低害虫在水稻上的落卵量,减少虫口基数;做好田间清理工作,有条件地区实行深水封灌减少害虫越冬场所,降低虫源数;集中秧田防治,重治一代,压低二代基数;停用高抗性的药剂,换用抗性较低的药剂,实施混合、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
稻瘟病综合治理技术。技术要点:应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包衣和种子消毒处理;栽插前使用药液浸秧;通过调节播期、田间密度、田间湿度和施肥量,增强抗逆性;系统监测病情,适时采用喷药防治。
3.东北地区优质水稻产业带
(1)主导品种(2个):辽粳9号、辽粳294。
(2)主推技术(1项)
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旱育秧培育壮秧;施足有机肥,精细整地;稀植或超稀植;中期露田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及时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
(二)小麦
在黄淮海强筋冬麦、长江中下游弱筋冬麦和大兴安岭沿麓春麦等3个产业带,设立示范点5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3个),示范主导品种10个、主推技术4项。
1.黄淮海强筋冬麦产业带
(1)主导品种(6个):郑麦9023、豫麦34、8901、9409、济麦19、洛麦20。
(2)主推技术(2项)
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对中筋、强筋小麦,选用肥水条件较好的高肥地块和单株生产力高、抗逆性强的品种;将底肥和追肥的比例由7:3改为5:5,追肥时期由原来的起身期推迟到拔节期,地力较好的地块可推迟到拔节与挑旗之间。
节水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足墒播种;选用早熟、耐旱、容穗量大的品种;增加磷肥施用量并全部底施;春季控制用水,实现亩产350-400公斤目标,只需在拔节期浇1水,实现亩产400-450公斤目标,最佳浇水时期为拔节期和开花期。
2.长江中下游弱筋冬麦产业带
(1)主导品种(2个):扬辐麦2号、扬麦13号。
(2)主推技术(1项)
稻茬麦少免耕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选用越冬期抗寒抗冻害力强的矮秆、半矮秆紧凑型品种;适期播种,共生期一般掌握在10-15天,不宜超过20天;精确套播,基本苗一般比常规耕播高产栽培法增加10%-30%,确保全苗齐苗。
3.大兴安岭沿麓强筋春麦产业带
(1)主导品种(2个):龙麦26、垦大6号。
(2)主推技术(1项)
保优与节本标准化生产技术。技术要点:在轮作的基础上,选用大豆茬(避免甜菜茬);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适时播种,边播种边镇压;在3叶期采用顺垄法压青苗2次;合理肥水运筹。
(三)玉米
在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和黄淮海专用玉米2个产业带,设立示范点5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2个),示范主导品种9个、主推技术3项。
1.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产业带
(1)主导品种(4个):龙丰二号、益丰10、四密25、平安18。
(2)主推技术(2项)
大垄双行覆盖栽培技术。技术要点: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生育期稍长的品种;适时化除覆膜;选用长效碳氨或涂层尿素作底肥;及时放苗补苗。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技术要点:适期放蜂,防治一代玉米螟在产卵初期为第一次放蜂适期,产卵始盛期第二次放蜂;防治二代玉米螟,于8月初及8月12日左右放蜂两次;保证亩放蜂量为1-1.5万头,总数2次,每亩设放蜂点2-4个;根据当时当地的主风向和风速安排放蜂和各点蜂量,将蜂卡撕成小块,在放蜂点附近选择一株玉米,将蜂卡用秫秸皮或针线别在中部叶片背面叶脉基部的三分之一处,如遇大雨,须延期放蜂,并将蜂卡放在阴凉黑暗处暂时保存;配合使用菌剂消灭幼虫。
2.黄淮海专用玉米产业带
(1)主导品种(5个):郑单958、浚单20、登海3707、鲁单984、蠡玉16。
(2)主推技术(1项)
夏玉米免耕覆盖栽培技术。技术要点:根据玉米用途选用优质专用玉米品种;麦收时麦秸直接粉碎还田;确定底施化肥量,调整施肥深度,将全部磷、钾肥和少量氮肥做底肥,施肥深度在8-10厘米为宜;适时进行化学除草及害虫防治;在定苗后及早追肥,促幼苗早发。
(四)大豆
在东北内蒙古高油大豆和黄淮海高蛋白大豆2个产业带,设立示范点7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2个),示范主导品种13个、主推技术4项。
1.东北内蒙古高油大豆产业带
(1)主导品种(8个): 铁丰31号、辽豆11号、吉育45、吉育43、黑农41、东农434、吉林35、吉林47。
(2)主推技术(3项)
“垄三”栽培技术。技术要点:对土壤进行深松,深松的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宜;分层深施肥,化肥做种肥时,施肥深度要达到种下5~6厘米处,化肥做底肥时,施肥深度要达到种下10~15厘米处;采用机械在垄上进行双行等距精量播种,播量每公顷保苗20~35万株。
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技术要点:选用矮秆、半矮秆抗倒伏品种,并选用合适的播种机械进行精量播种,按平窄密、大垄密和小垄密三种方式确定行距;增加肥料投入,重点是增施有机肥,搭配施用化肥,施用量要较常规垄作增加15%以上,还要因地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搞好播前或播后苗前的化学除草,根据当地杂草群落,选择效果好、污染小的除草剂,实现一次性的彻底除草,以防草荒。
重迎茬控制技术。技术要点:合理轮作,尽量避免重茬、减少迎茬;选用抗孢囊线虫或抗逆性强的品种,进行种子包衣,并适当增加播种密度;采用松、翻、耙、旋相结合的深松耕法;推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加强田间管理。
2.黄淮海高蛋白大豆产业带
(1)主导品种(5个):冀豆12、徐豆9号、豫豆25、鲁豆10、豫豆22。
(2)主推技术(1项)
高蛋白大豆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技术要点: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抢墒免耕播种,采用条播或点播,争取五苗(早、全、齐、壮、匀);中耕灭茬,及早间、定苗;科学施肥,采取前茬重施磷肥(施足底肥),花期追施氮肥,后期根外喷施;在大豆分枝期或初花期,对旺长的大豆施用多效唑进行控制;出苗20天后要灌水防旱,同时中耕松土保墒;及时防治病虫草害,苗期主要防治地下害虫、草害,中期防治好蛴螬,后期要防治大豆食心虫。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研究制订《2004年发展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方案》,每个主要粮食作物成立1个技术推广督查指导组,中心领导任组长,相关省区农技推广站(总站、中心)及中心有关处室人员为组员,具体组织实施每个作物的技术推广方案(附件2)。
(二)发布技术信息
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四大粮食作物良种良法实用技术手册,按作物、产业带介绍主导品种及其优质高产配套技术,免费印发各示范点。在四大粮食作物生长关键季节,利用《农民日报·中国农技推广周刊》、《中国农技推广》和《中国植保导刊》及“中国农技推广网”发布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资(肥料、农药、农膜等)以及粮食政策、市场供求等信息。组织相关省、地、县农技推广部门在广播、电视、期刊、报纸等传媒开辟专栏或专题节目,按照农时及时发布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技术信息。通过在农民活动集中场所举办宣传栏、墙报,利用送科技下乡、热线电话咨询和发放明白纸、信息卡等多种形式和途径,传播粮食生产实用技术。
(三)组织技术示范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有关省区、县农技推广部门建立13个标志性良种良法示范点(一个业务处室负责一个示范点)(见附件),其余13个示范点由相关省区农技推广部门会同有关地、县农技推广部门建立。各粮食主产省区要组织县农技推广部门在重点县、乡村设立集中连片的示范点,做到1县1个示范区(面积万亩以上)、1乡1个示范片(面积千亩以上),形成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示范网络。在生产关键季节逐级组织现场观摩或实地培训,利用示范点带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资大面积推广应用。
(四)开展逐级培训
围绕发展粮食生产“五大行动”,组织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开展技术培训。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培训粮食主产省区和重点县农技骨干(1000人次),相关省、地级农技推广部门负责培训县级和重点乡镇农技人员(20万人次),相关县级农技推广部门负责培训乡镇农技推广员、示范户和种粮大户(480万人次)。
(五)狠抓服务指导
加强与农业科研、教学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在生产关键季节,组织科研、教学、推广系统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现场咨询指导。组织各级农技推广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苗情、墒情、虫情、病情系统调查和监测,研究提出适合本地实际的技术对策,并进行现场指导。组织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开展技物结合配套服务,推进农资产品连锁经营与配送服务,因地制宜提供统一机耕、统一植保、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收获等社会化服务。协助有关部门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的农资产品。
(六)强化督促检查
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用“与时俱进”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责任到人”的方法切实将本方案落到实处。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在每个粮食作物生产的前、中、后期要向上一级农技推广部门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每个作物的关键生产季节要派员实地督查指导。各地工作进展及督查情况将通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工作简报》和“中国农技推广网”予以通报。

全国农技中心办公室 2004年3月22日印发

⑹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类别

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开展国家农林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改革招生方式,招收和选拔优秀学生;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效衔接,实施导师制,探索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教学;改革教学组织方式,突出因材施教;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研究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依托国家级研发平台,强化学生的科研训练,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农林业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和科研能力;积极引进国外优秀教育资源,加强双语教学,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参与国际农林业科技交流合作能力。改革课程、学业评价考核方法,建立健全有利于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
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应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体系。利用生物、信息等领域的科技新成果,提升改造传统农林专业;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设立“双师型”教师岗位,遴选与聘用1000名左右的“双师型”教师;促进农科教合作、产学研结合,建设500个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探索高等农林院校与农林科研机构、企业、用人单位等联合培养人才的新途径;鼓励学生参与农林科技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创业教育,建立健全有利于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
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深化面向农林基层的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招生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订单定向免费教育,吸引一批热爱农林业的优质生源。根据农林业基层对实用技能人才的需求,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和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与现代农林业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实践技能培训体系;按照农林生产规律,探索“先顶岗实习,后回校学习”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改革课程、学业评价考核方法,建立健全有利于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

⑺ 农业规划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三大原则:在总体上坚持“科技先导、创新思路、可持续发展”原则
四个比重:在产业布局上,在当前优势产业布局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绿色、无公害、有机、特色产品”的四个比重
四个方法:在资金筹措上,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多元投入、滚动开发”四个方法
五个平台:在园区组织建设上,搭建“招商引资、农业高新技术转化、现代农业展示示范、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推广、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营销”五个平台
八大体系:在项目选择上,全面构筑“特色主题种植、设施蔬菜、花卉苗木、良种繁育、特种养殖、休闲观光、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等八大产业体系
七个结合:
1、农业经营与绿色食品生产相结合
2、农业经营与康体健身相结合
3、农业经营与农业体验相结合
4、农业经营与农业文化展示相结合
5、农业经营与别墅建筑要求相结合
6、静态项目与动态项目相结合
7、农业发展与基础建设相结合

阅读全文

与农业高新技术培训计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办春考培训学校 浏览:734
九江船员培训中心 浏览:5
台州绘墨艺术培训有限公司 浏览:207
非科级后备干部集中培训总结 浏览:419
东北舞蹈艺考培训机构 浏览:427
民营企业家培训班结业式 浏览:59
2017入党培训内容 浏览:828
顺德驾驶员培训中心 浏览:125
姜堰市三水培训中心网站 浏览:263
电动汽车维修培训视频 浏览:737
机关党务干部培训内容 浏览:423
企业培训为自己工作心得体会 浏览:512
线上培训工作 浏览:303
泉州舞蹈培训招聘 浏览:709
礼仪培训三年计划书 浏览:926
税务学校培训个人总结 浏览:508
专业技术人才初聘培训小结 浏览:980
是实验室设备安全培训 浏览:54
北京砂锅米线培训学校 浏览:127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建议 浏览: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