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技能课程 > 车间质量培训课程

车间质量培训课程

发布时间:2021-03-06 00:40:56

❶ 工厂管理培训的课程有哪些

在这里给你推荐一些,5S、目视管理、绩效管理、PMC运作管理、现场改善管理、三E卡管理、执行力提升管理、横向管控等,以上这些课程仅供参考,想要系统了解工厂管理培训课程可以参考朗欧的。

❷ “车间主任”培训的课程有哪些

车间主任培训的课程内容有:
一、车间主任基本知识
1.车间主任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及时代要求
2.车间领导工作特点
3.车间领导必备观念
4.车间领导管理素质
5.车间基本领导方法
二、车间主任车间生产过程管理
1.车间生产技术准备的任务和内容
2.工艺方案和工艺文件的准备
3.工艺装备的准备
4.车间生产进度、在制品占用量、生产调度过程控制
5.车间生产管理内容
6.车间生产运行调度
7.看板管理及其应用
三、车间生产现场控制与管理
1.车间主任如何打造靓丽的现场
2.抓现场的主线
3.设计最佳的生产流程
4.管好现场的每一个过程
5. 车间主任效率管理
6.车间主任现场效率管理
7. 车间主任现场组织控制
8. 车间主任现场氛围管理
9.车间主任现场环境管理
四、车间质量管理和控制
1.产品全面质量管理
2.车间质量管理内容
3.车间质量管理方法
4.车间计量管理
5.严格执行工艺规程
6.全面坚持技术检验及质量检验的控制
7.强化不合格品管理及不合格品的控制
8.车间质量改进
9.物资供应质量管理
10.工具购置质量管理
11.设备维修质量管理
五、车间主任的生产监督与作业控制
1.生产监督与作业控制的内容
2.生产监控的程序
3.现场巡视的内容、方法及技巧
4.车间生产数量和进度控制
5.车间主任生产方法控制
六、车间技术管理
1.车间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
2.车间的产品和工艺工装管理
3.工艺管理工作过程及原则
4 工艺纪律与文明生产
5 车间技术资料的保管与发放
七、车间成本管理
1.车间成本的构成及其因素分析
2.车间成本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3.降低车间成本的途径
八、车间设备工具管理
1.设备现代化管理的内容
2.设备运行管理要求
3.设备技术状态的完好标准
4.设备的使用管理
5.设备的维护管理及润滑管理
6.设备维护情况的检查评比
7.设备故障与事故管理
8.工具的分类和编号
9.工具的检验、修理与翻新
九、车间安全管理
1.安全生产的任务和要求
2.安全生产的实施方法
3.机械设备安全
5.电气安全
6.特种设备安全
7.防火、防爆、防尘、防毒
8.劳动保护工作
9.伤亡事故的调查与分析
十、车间运作与管理规范
1.车间主任规范要求
2.车间主任规范内容
3.车间劳动群体管理
4.车间岗位职责管理
5.车间绩效综合评价
6.生产管理控制
7.车间生产实施计划
8.车间安全管理控制
9.车间生产设备管理
10.车间产品质量控制
11.车间生产运行标准
十一、车间主任领导力和执行力提升

❸ 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类培训课件

生产车间现场管理 课程内容,主讲 陈鹏老师
第一部分、如何做好现代管理
◆认识现代管理的精髓
◆80\90后的管理
◆现代现场管理工作重点
◆认清制造业发展的四个方向
◆现场的信息管理的技巧
◆信息管理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在实际操作中搜集信息
◆信息管理在物料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管理的广泛应用(举例)
第二部分、实现现场管理规范化与作业标准化
◆通过标准化获得稳定作业
◆现场管理作业的标准化
◆认识标准作业与非标准作业
※案例分析:VCD欣赏
◆标准化作业的三要素
◆如何设定标准化作业
◆作业标准化与标准工时管理
◆运用标准工时确定人工用量
◆运用标准工时进行绩效考核
◆现场作业标准维持和改进
◆建立并应用生产工序标准化
◆作业标准书之构成要素
◆作业标准化及标准文书的重要作用
◆运用好OPL
※案例分析:五百强企业OPL应用
第三部分、员工培育与现场工作教导
◆学习型环境的创造
◆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成立专项俱乐部、项目小组及相关协会
◆定期经验交流会
◆养成现场OJT教育习惯
◆个人学习与班组学习
◆如何成为学习型员工
◆团队学习的技巧
◆案例:丰田公司现场OJT教育
◆案例:现场OJT教育室VCD欣赏
◆班组学习的活力激发
◆建立配套的激励制度
◆指导员工的误区及技巧
◆多能工的训练
◆正确的员工培育四阶段法
◆教导前的准备事项
◆时间表和工作分解表的制作
◆工作就是培训
◆持续的OPL教育
◆案例:VCD欣赏
◆工作教导应有的理念
第四部分、现场质理管理与控制
◆品质管制的时代的观念与态度
◆强化管理者的品质意识
◆产品质量零缺陷管理
◆产品品质变异的来源
◆防止品质变异的关键要素
◆如何预防不合格的产生
◆品质管制时代应有的观念与态度
◆品质管理的六个三认识
◆戴明循环PDCA应用
◆如何引导所属员工树立质量意识
第五部分、夯实管理基础7S持续与升华
◆正确认识现代7S活动
◆7S推行的误区与推行技法
◆现代7S推行的三个原则
◆如何正确使用7S工具
◆成功推行7S要领和有效技巧
◆现代7S活动的开展实战指导
◆使企业7S活动不再流于形式
◆实例分享:7S推行图片展示
◆现场7S持续、深入与升华
◆实景拍照及摄像前后对比法
◆案例:7S在企业难点分析对策
第六部分、现场目视管理技术的运用
◆全面目视化管理
◆目视化管理的范围
◆目视管理的水准
◆目视管理工具的应用
◆彻底目视化管理的实施方法
◆图片:著名企业目视管理图片
◆图片:著名企业目视化管理图片
思考:结合企业实际,想一想哪些方面运用目视化管理?
◆看板管理与现场
◆看板管理的三大原则
◆看板在不同企业现场中的应用
◆看板制作和设计要点、技巧
◆稳健推进看板管理
◆自已动手做做看
◆现场演练:自已动手做做看
第七部分、发掘问题与系统解决问题
◆如何发现问题
◆问题的发生类型
◆问题分析与解决的正确程序
◆基本分析工具
◆两图一表工具的应用
◆找出主要原因的方法
◆问题系统分析解决方法
※ 案例: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
◆问题5Y分析手法应用
◆PDCA应用
◆东西方工作问题挖掘与改善对比
◆问题处理四步法
◆搭建解决问题平台
※ 案例:丰田公司 现场OJT教育
◆从游戏中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八部分、角色认知与良好心态
◆角色认知—基本能力与定位
◆管理人员职责的5个要求
◆态度决定一切
◆正确的理念与认识
◆现场管理人员基本的工作认识
◆现场管理人员必备的五个条件
第九部分、高效沟通技巧和PAC沟通心理
◆沟通的种类及形式
◆沟通的方法,步骤
◆沟通的方向及途径
◆常见的沟通的障碍
◆沟通中的常见误区
◆同事、上司、平级、下级间沟通
◆造成沟通障碍的常见原因分析
◆如何下达指令
◆如何批评你的下属
◆沟通的PAC心理分析

❹ 企业内部质量培训程序

1. 目的
确保从事影响产品质量的工作人员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需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阶层员工所从事岗位要求的管制。
3. 职责
3.1. 各部门负责评估岗位能力达成情况,并采取适当措施满足岗位要求;
3.2. 人事负责编制和监督实施培训计划,保存员工人事档案。
4. 工作程序
4.1. 人员配置:
4.1.1. 由人事招集各部门负责人确定各岗位工作人员所需的能力形成《工作岗位任职要求》,包括教育、培训、技能、经验的考虑。
4.1.2. 因扩大生产、人员流失、人员调动、人力不足等原因有人员需求时,各部门负责人需向人事提出需求状况及原因,并呈报经总经理批准。人事依据《工作岗位任职要求》招聘相应人员,招聘方式根据需要可到人才市场招聘或到相关合格的中介机构招聘。
4.1.3. 应聘人员经人事和部门负责面试合格后,填写“员工履历表”,留本公司试用并接受本公司的相关培训和教育。
4.2. 新进员工培训
4.2.1. 岗前基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厂纪厂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安全、质量意识,产品常识及ISO9000基础知识,由人事在员工进厂一个月内招集培训;
4.2.2. 岗位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应在现场主管的监督和指导下进行,作业指导书/规程可作为培训教材,包括安全、质量意识以及技能训练,使新员工尽快达到要求,保证工作质量。
4.2.3. 试用期满后,所有新进员工均需经过人事及部门负责人鉴定合格后,正式上岗作业,否则辞退并重新招聘。
4.3. 岗位能力的评价
4.3.1. 评价时机
a. 生产工艺的调整、相关方的不良信息反馈、公司业务发展变化。
b. 质量体系有重大变化、员工的工作范围扩大、新工艺、新设备的采用。
4.3.2. 人事和部门主管依据《工作岗位任职要求》对在岗员工的工作能力进行评价。
4.3.3. 评价合格后,考虑员工是否需进一步培训提升其管理能力或作业速度或作业技能。
4.3.4. 评价不合格的,如需再培训者,由负责人编制培训课题进行培训,如需转岗或采取其它措施,部门负责人应向人事提出申请,经核准后方可实施。
4.4. 培训管制
4.4.1. 培训计划
a. 人事根据公司发展趋势、岗位培训需求及各部门反馈意见,每年编制一份“教育训练计划表”,经管理代表批准后分发各相关部门。
b. 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对象、时间、内容、讲师及考核方式等内容。各部门主管根据计划适时安排培训,如需调整应通知人事。
c. 计划外培训,由申请部门主管向管理代表说明训练目的,内容及受训名单,经批准后转交人事安排实施。
4.4.2. 培训准备:
a. 选择教员如主管或有经验的专业人员,确定适合的培训方式,如操作示范或授课;
b. 确定培训内容、时间、场所,如车间或教室;
c. 收集相关培训器材,如电脑、投影机、白板、书写笔、道具;
d. 必要时,做好培训费用预算。
4.4.3. 培训实施
a. 受训人员如有训练课程的经历或技能,且能提供充分的证据,经培训讲师认可后,可免去相应的培训项目,人事负责将相应的材料放入员工档案。
b. 人事根据培训计划要求,负责组织及协调公司的培训工作。
c. 培训讲师和人事应组织受训人员在“教育训练记录表”签到,并记录学员出勤情况。所有员工培训记录由人事负责保存。
d. 外部训练课程由人事根据培训计划通知受训部门主管安排外训人员准时参加培训,培训取得的有关资料或学历证明文件的复印件应交人事保存。
e. 通过培训,应确保员工意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公司质量目标做出贡献。
4.4.4. 培训有效性评估
a. 员工培训可通过课堂提问、书面考试,或实际操作评估其有效性。
b. 书面考核:由培训讲师拟定考核试卷(满分为100分),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考核,达70分以上者,列为合格。
c. 课堂提问:课堂上随机抽问相关课程内容,当场回答正确后,列为合格。
d. 实际操作:培训前后比较,通过培训有较大进步并能胜任岗位要求,列为合格。
e. 考核成绩由培训讲师记录于 “教育训练记录表”中,课堂提问及实际操作考核,可用“合格”或“不合格”标注。
5. 相关文件与资料
5.1. 《工作岗位任职要求》
6. 使用表单
员工履历表 教育训练计划表 教育训练记录表

❺ 生产车间员工培训内容

车间员工培训方案

为了车间机台的合理使用和正确保养,加强车间的生产管理,全面提高车间员工的操作技能水平,提高车间的生产产量和产品品质,现制定以下培训方案:

一、 公司基本规章制度的培训:

要求车间的员工牢记公司的基本规章制度,遵守公司的相关制度,在制度要求范围内做好自己的工作。

二、 员工岗位职责:

1、目的:让员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全面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力,提高整个车间的团队生产能力。

2、培训方式:通过车间的日常生产,在班前会和机台现场进行讲解和要求,学习车间优秀员工榜样,通过书面文字学习等。

3、评价:学习后要进行反馈检验,通过员工在日常上班的工作表现,主管及同车间员工的评价、试卷问答等形式进行评价考核。

4、效果:要求车间每位员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 车间产品质量要求:

1、目的:全面了解车间的产品类型及相关产品的质量技术要求,在日常的开机生产中严格把关自己所开产品的质量,做到产量高、质量好,最大限度提升车间的基本生产能力。

2:培训方式:通过师傅及技术人员的讲解说明、质检员在检验产品时候的质量要求、在实际机台操作中学习产品质量要求、员工之间的相互学习探讨及书面文字等。

3、评价:员工所开出产品的质量检验、主管及质检的检验结果、试卷问答等形式评价考核。

四、基本操作技能及常见的生产故障解决:

1、目的:全面提高车间员工的技能操作水平,在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下提高车间的整体生产水平,要求员工熟练的操作机台,熟练的解决一些常见的生产故障,在日常开机中提升自我的能力。

2、培训方式:通过生产实际的操作锻炼及相关经验的总结,主管负责人员、师傅及相关人员的讲解和操作演练,车间优秀员工的带头作用,书面文字学习等。

3、评价:一方面是员工的个人讲解说明(或问卷调查);另一方面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和现场实际操作,预防并及时发现解决一些生产故障。

五、车间生产设备的操作使用及保养:

1、目的:要求员工熟练操作机台,懂得一些生产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如何对生产设备进行保养,最大限度的减少车间生产设备的损坏次数,真正做好生产设备的保养工作。

2、培训方式:通过车间主管、师傅及车间优秀员工的讲解和实际操作演练、机修电工的说明及讲解、专业人员的指导及文字资料等。

3、评价: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师傅及相关人员的检验监督,生产设备的使用及维修记录等。

说明:

以上是员工培训的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的详细培训内容参见各个方面的细节。要求每位员工要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习的相关准备,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自己各个方面的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个人价值。

在日常生产中,严格按照各相关方面的要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华内的生产做出努力,全面提升我们车间生产一线的技能水平,在车间形成优秀的工作团队。

❻ 求生产车间质量培训资料

如何建立有效的员工培训体系 一、员工培训:人力资本再生产的重要方式 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T.W.Schultz)在20世纪60年代依据大量的实证分析得出一个突破性结论:在现代社会,人的素质(知识、才能和健康等)的提高,对社会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比(物质)资本和劳动(指非技术性劳动)的增加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而人的知识才能基本上是投资(特别是教育投资)的产物。按照这种理论,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而且人力资本投资不再符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而是边际收益递增的。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焦点不仅是资金、技术等传统资源,而是建立在人力资本基础之上的创新能力。同时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使得企业间的竞争范围更加广阔,市场变化速度日益加快,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企业必须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追踪日新月异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思想,才能在广阔的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于是,增加对人力资源不断的投资,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提升员工素质,使人力资本持续增值,从而持续提升企业业绩的和实现战略规划,成为企业界的共识。 强化员工培训,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另一方面将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满足了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增强企业凝聚力。充分发挥培训对于企业的积极作用,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 二、有效员工培训体系的特点 培训体系是否有效的判断标准是该培训体系是否能够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有效的培训体系应当具备以下特征: 1、 有效的培训体系以企业战略为导向 企业培训体系是根源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体系之下的,只有根据企业战略规划,结合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才能量身定做出符合自己持续发展的高效培训体系。 2、 有效的培训体系着眼于企业核心需求 有效的培训体系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救火工程”,而是深入发掘企业的核心需求,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预测对于人力资本的需求,提前为企业需求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3、 有效的培训体系是多层次全方位的 员工培训说到底是一种成人教育,有效的培训体系应考虑员工教育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训练技法,针对具体的条件采用多种培训方式,针对具体个人能力和发展计划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在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层次的构建培训体系,达到全员参与、共同分享培训成果的效果,使得培训方法和内容适合被培训者。 4、 有效的培训体系充分考虑了员工的自我发展的需要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而最高需要是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按照自身的需求接受教育培训,是对自我发展需求的肯定和满足。培训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同时也要与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实现员工素质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匹配。这个体系将员工个人发展纳入企业发展的轨道,让员工在服务企业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同时,也能按照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通过参加相应层次的培训,实现个人的发展,获取个人成就。另外,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也使员工认识到,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才是其在社会中立足的根本。有效的培训体系应当肯定这一需要的正当性,并给予合理的引导。 三、建立有效培训体系的基本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 员工培训要坚持针对性和实践性,以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与职位的特点紧密结合,与培训对象的年龄、知识结构紧密结合。 2、全员培训与重点提高的原则 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在职的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全员素质。同时,应重点培训一批技术骨干、管理骨干,特别是对中高层管理人员。 3、因材施教的原则 针对每个人员的实际技能、岗位和个人发展意愿等开展员工培训工作,培训方式和方法切合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 4、讲求实效的原则 效果和质量是员工培训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必须制定全面周密的培训计划和采用先进科学的培训方法和手段。 5、激励的原则 将人员培训与人员任职、晋升、奖惩、工资福利等结合起来,让受训者受到某种程度的鼓励,同时管理者应当多关心培训人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四、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 1、培训需求分析与评估 拟定培训计划,首先应当确定培训需求。从自然减员因素、现有岗位的需求量、企业规模扩大的需求量和技术发展的需求量等多个方面对培训需求进行的预测。对于一般性的培训活动,需求的决定可以通过一下几种方法: (1)业务分析(business analysis) 通过探讨公司未来几年内业务发展方向及变革计划,确定业务重点,并配合公司整体发展策略,运用前瞻性的观点,将新开发的业务,事先纳入培训范畴。 (2)组织分析(organization analysis) 培训的必要性和适当性,以及组织文化的配合是及其重要的前提,否则培训后,如果造成公司内更大的认知差异,就得不偿失了。其次,对于组织结构、组织目标及组织优劣等也应该加以分析,以确定训练的范围与重点。 (3)工作分析(job analysis) 培训的目的之一在于提高工作质量,以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表为依据,确定职位的工作条件、职责及负责人员素质,并界定培训的内涵 (4)调查分析(opinion survey) 对各级主管和承办人员进行面谈或者进行问卷调查,询问其工作需求,并据实说明训练的主题或应强化的能力是什么。 (5)绩效考评(performance appraisal) 合理而公平的绩效考核可以显示员工能力缺陷,在期末绩效考核完成后,反映员工需要改善的计划,能够激发其潜力,因此绩效考核成为确定培训需求的重要来源。 (6)评价中心(assessment center) 员工提升过程中,为了确保选择人选的适当性,利用评价中心测定候选人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且可以兼而测知员工培训需求的重点。 对于特殊性的培训,可以利用自我申请的方式,以符合工作专业的需要和时效。 培训需求反映了员工和企业对培训的期望,但是要将这些需求转化为计划,还需要对需求进行评估。对培训需求的评估通常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培训需求是否和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只有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培训需求才会得到满足。培训需求至少应当满足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和态度的转变其中任何一个目标。 (2)培训需求是否和企业文化一致 如果某种培训需求与企业文化相冲突,会造成企业文化的混乱,其结果是得不偿失。 (3)培训需求所涉及到的员工数目 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培训需求,对于企业大多数员工的培训需求,应当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 (4)培训需求对组织目标的重要性 如果通过培训能给组织带来巨大的效益,这样的培训应该得到优先满足。 (5)通过培训业务水平可以提高的程度 通过培训业务水平能够得到大幅度提高的需求,应当得到优先满足。 培训需求评估可以界定培训需求是否应当得到满足,将需要按轻重缓急组成一个序列,为设计培训体系创造了条件。 2、如何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 员工培训体系包括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和培训管理方式等,培训管理包括培训计划、培训执行和培训评估等三个方面。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需要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1)培训机构 企业培训的机构有两类:外部培训机构和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外部机构包括专业培训公司,大学以及跨公司间的合作(即派本公司的员工到其它企业挂职锻炼等)。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则包括专门的培训实体,或由人力资源部履行其职责。 企业从其资金、人员及培训内容等因素考虑,来决定选择外部培训机构还是企业内部培训机构。一般来讲,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培训机构,如摩托罗拉公司的摩托罗拉大学和明基电通的明基大学等。规模较小的公司,或者培训内容比较专业,或者参加培训的人员较少缺乏规模经济效益时,可以求助于外部咨询机构。 (2)培训对象 根据参加培训的人员不同,可分为: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普通职员培训和工人培训。应根据不同的受训对象,设计相应的培训方式和内容。一般而言,对于高层管理人员应以灌输理念能力为主,参训人数不宜太多,采用短期而密集的方式,运用讨论学习方法;对于中层人员,注重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和引导,参训规模可以适当扩大,延长培训时间,采用演讲、讨论及报告等交错的方式,利用互动机会增加学习效果;对于普通的职员和工人培训,需要加强其专业技能的培养,可以大班制的方式执行,长期性的延伸教育,充实员工的基本理念和加强事务操作。 (3)培训方式

❼ 管理生产车间,应该学习哪些课程

管理一个生产车间应该学习哪些课程?工厂管理**主要的是生产管理,其他所有部门都是为生产服务的:

生产管理得以有效实施的必须具备:

前提---相对健全的公司管理体系

主导---主管人员带领的一批敬职的一线管理人员

辅助---其他非生产部门的积极配合,部门间的相互配合

现在就处于主导位置的基层管理人员,评论如下:班组的现场管理水平是企业的形象、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班组的现场管理水平是企业的形象、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是衡量企业素质及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搞好班组生产现场管理,有利于企业增强竞争力,改善生产现场,消除“跑、冒、漏、滴”和“脏、乱、差”状况,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提高职工素质,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搞好班组建设、提高班组现场管理水平,应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提高对加强班组生产现场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素质的集中表现。**现场管理的好坏,即可判断出企业的广大职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产品质量的可信赖程度,企业可协作程度。而班组又是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前沿阵地,所以,提高企业的班组生产现场管理水平,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为班组建设奠定基础。良好的工作氛围包括整洁的作业现场、安全的工作环境、融洽的人际氛围,团队的合作精神。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能有效保证员工的思想稳定,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更加有利于班组凝聚力、战斗力的生成。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关心职工。领导和职工之间应融洽相处,关心职工生活和工作,为职工办实事,改善职工生活水平,增强企业凝聚力。

加强6S管理。在班组生产现场管理中,**导入“6S”管理活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形成以班组管理为活动平台,以人的素养为核心因素,以整理、整顿、清扫和清洁为环境因素,以安全、环保为目标因素的生产现场动态管理系统,从而为职工创造一个安全卫生舒适的工作环境。

发挥班组长的作用。作为班组长,在企业中充当的是一个兵头将尾的角色,**合理运用手中的权力,调动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班组充满活力,为此必须:做好班组长的选拔、培训、考核、激励等工作。班组长要做好表率。在班组建设中表率是指班组长的“自治”行为,在班组做表率不仅是让组员效仿,还是衡量班组长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

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加强教育培训,主要是指对班组进行技能、安全生产、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同时将培训成绩记入个人档案,与个人的工资、奖金、晋级、提拔挂钩。

开展班组达标管理工作。企业应制订可操作性的达标标准,标准内容力求系统考虑,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同时应把班组达标工作的总目标分解到每个职工,**强化考核,细化管理,确保企业总体工作目标的完成。为配合企业推进达标工作,企业还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先进班组和个人。

健全组织、权责分明、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证班组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应成立班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行使指导和监督的职能。领导小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为组员。在班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成立班组建设工作考核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班组达标管理等班组建设工作的检查督促和考核奖惩工作。

健全班组生产现场管理体制。班组不管大小, 要建立以班组长、。另外还要建立“工管员”制, “工管员”一般包括质量管理员、考勤员、工具材料员、文明生产员、劳保生活员, 管理落实到人头, 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

建立一套现场管理制度(标准)和检查考评制度。要对班组生产现场进行规范化管理,使班组工作进入有序管理的状态,就要制订相应的管理标准,包括:

生产现场管理标准化。生产现场管理必须从基础抓起,即从制订工作标准、完善工作标准和真正贯彻执行及考核工作标准着手。生产现场的工作标准可以分解成三个有明显区别的部分:一是管理工作标准,二是工作程序标准,三是工作人员工作标准。建立健全班组生产现场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围绕生产、安全、技术和思想政治工作所制订的各种规章制度、条例、程序、办法等,如巡回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工作票制、岗位责任制度、安全责任制度、技术培训制度等,并且要规范统一,落到实处。

总之,搞好班组的现场管理,一是要从班组实际出发,选择好突破口,有计划地解决现场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要针对班组生产现场的各种作业进行分析,寻求**经济、**有效的作业程序和作业方法;三是定期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不断推动班组工作的步步深入。

❽ 我想管理一个生产车间,应该学习哪些课程

管理一个生产车间应该学习哪些课程?工厂管理**主要的是生产管理,其他所有部门都是为生产服务的:

生产管理得以有效实施的必须具备:

前提---相对健全的公司管理体系

主导---主管人员带领的一批敬职的一线管理人员

辅助---其他非生产部门的积极配合,部门间的相互配合

现在就处于主导位置的基层管理人员,评论如下:班组的现场管理水平是企业的形象、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班组的现场管理水平是企业的形象、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是衡量企业素质及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搞好班组生产现场管理,有利于企业增强竞争力,改善生产现场,消除“跑、冒、漏、滴”和“脏、乱、差”状况,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提高职工素质,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搞好班组建设、提高班组现场管理水平,应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提高对加强班组生产现场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素质的集中表现。**现场管理的好坏,即可判断出企业的广大职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产品质量的可信赖程度,企业可协作程度。而班组又是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前沿阵地,所以,提高企业的班组生产现场管理水平,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为班组建设奠定基础。良好的工作氛围包括整洁的作业现场、安全的工作环境、融洽的人际氛围,团队的合作精神。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能有效保证员工的思想稳定,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更加有利于班组凝聚力、战斗力的生成。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关心职工。领导和职工之间应融洽相处,关心职工生活和工作,为职工办实事,改善职工生活水平,增强企业凝聚力。

加强6S管理。在班组生产现场管理中,**导入“6S”管理活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形成以班组管理为活动平台,以人的素养为核心因素,以整理、整顿、清扫和清洁为环境因素,以安全、环保为目标因素的生产现场动态管理系统,从而为职工创造一个安全卫生舒适的工作环境。

发挥班组长的作用。作为班组长,在企业中充当的是一个兵头将尾的角色,**合理运用手中的权力,调动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班组充满活力,为此必须:做好班组长的选拔、培训、考核、激励等工作。班组长要做好表率。在班组建设中表率是指班组长的“自治”行为,在班组做表率不仅是让组员效仿,还是衡量班组长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

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加强教育培训,主要是指对班组进行技能、安全生产、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同时将培训成绩记入个人档案,与个人的工资、奖金、晋级、提拔挂钩。

开展班组达标管理工作。企业应制订可操作性的达标标准,标准内容力求系统考虑,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同时应把班组达标工作的总目标分解到每个职工,**强化考核,细化管理,确保企业总体工作目标的完成。为配合企业推进达标工作,企业还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先进班组和个人。

健全组织、权责分明、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证班组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应成立班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行使指导和监督的职能。领导小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为组员。在班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成立班组建设工作考核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班组达标管理等班组建设工作的检查督促和考核奖惩工作。

健全班组生产现场管理体制。班组不管大小, 要建立以班组长、。另外还要建立“工管员”制, “工管员”一般包括质量管理员、考勤员、工具材料员、文明生产员、劳保生活员, 管理落实到人头, 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

建立一套现场管理制度(标准)和检查考评制度。要对班组生产现场进行规范化管理,使班组工作进入有序管理的状态,就要制订相应的管理标准,包括:

生产现场管理标准化。生产现场管理必须从基础抓起,即从制订工作标准、完善工作标准和真正贯彻执行及考核工作标准着手。生产现场的工作标准可以分解成三个有明显区别的部分:一是管理工作标准,二是工作程序标准,三是工作人员工作标准。建立健全班组生产现场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围绕生产、安全、技术和思想政治工作所制订的各种规章制度、条例、程序、办法等,如巡回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工作票制、岗位责任制度、安全责任制度、技术培训制度等,并且要规范统一,落到实处。

总之,搞好班组的现场管理,一是要从班组实际出发,选择好突破口,有计划地解决现场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要针对班组生产现场的各种作业进行分析,寻求**经济、**有效的作业程序和作业方法;三是定期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不断推动班组工作的步步深入。

❾ 工厂现场管理的培训课程有哪些

1、5S管理是工厂复现场制管理的基石,建立你组织培训;

2、班组长综合技能培训也是关键之一;

3、公司的基本制度的宣达同样关键;

4、品质方面的基本品质流程、作业知道书、不良品处理等;

5、设备点检和TPm等;

❿ 车间一线新员工培训项目有哪些

新员工入职可从车间概况、车间文化、HSE、规章制度、工艺流程、产品介绍、个人管理和发展等方面设计课程。有条件可组织拓展或座谈,让新员工尽快融入

阅读全文

与车间质量培训课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办春考培训学校 浏览:734
九江船员培训中心 浏览:5
台州绘墨艺术培训有限公司 浏览:207
非科级后备干部集中培训总结 浏览:419
东北舞蹈艺考培训机构 浏览:427
民营企业家培训班结业式 浏览:59
2017入党培训内容 浏览:828
顺德驾驶员培训中心 浏览:125
姜堰市三水培训中心网站 浏览:263
电动汽车维修培训视频 浏览:737
机关党务干部培训内容 浏览:423
企业培训为自己工作心得体会 浏览:512
线上培训工作 浏览:303
泉州舞蹈培训招聘 浏览:709
礼仪培训三年计划书 浏览:926
税务学校培训个人总结 浏览:508
专业技术人才初聘培训小结 浏览:980
是实验室设备安全培训 浏览:54
北京砂锅米线培训学校 浏览:127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建议 浏览: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