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哪里能找到刑侦资料啊
介绍了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原理,,测试方法,和国内外使用概况。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用多道心理测试仪对犯罪心理痕迹的验证。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与其他司法鉴定技术的区别在于它是用一种物质手段作用于精神对象的鉴定,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正确认识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充分发挥该技术的先进性,纠正以往怀疑或否定这项技术的观念,用科学审慎的态度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技术理论和方法的开发及应用技巧的研究,从而服务于司法实践。
关键词 犯罪心理测试 测试原理 测试方法
测试原理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中的测试仪器即多导生理测试心理描记器(Polygraph),简称心理生物测试仪或心理测试仪。Polygraph这类仪器,被广泛地运用于侦察部门、高等院校、医院、体育心理训练等领域,是一项实验心理学的测试手段。当它被运用于公安、司法、检察、海关等部门的时候,就被人俗称为“测谎仪”。事实上,Polygraph仅仅是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人机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依据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三大学科基础和神经生理学、生物电子学、计算机应用、侦查学、物证技术学等学科知识,通过专用心理测试仪硬件和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同时同步记录被测人对测试人员言语问题的多项心理生物反映变化,进而评判心理痕迹对映相关度的犯罪心理鉴定技术。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65个国家在使用这项技术,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有广泛的应用,美国每年有大约一百万人次通 过心理测试,拥有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培训学校13所,7000余名测试人员,其中大部分是警务工作者。在西方,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测试准确性很少有人怀疑,到1976年,美国已有30个州的法院允许使用犯罪心理测试结果作为证据,而最大争议在心理测试是否侵犯人权。目前,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公安、检察、部队保卫等有侦查权的部门配置了近200台(套)犯罪心理测试系统,参与测试疑难重特大案件5000多起。举办了9期全国性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与应用专业人员培训班,培训各地技术人员500多名。
从技术原理上阐释,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绝非测评被测人主观口供是否说谎,而是客观地检验被测人是否有经历违法犯罪特殊事件的心理痕迹。心理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对外界的感知信息,都会留下一定的痕迹,其主要表现为心理痕迹即记忆。人记忆痕迹的深浅,长短,主要取决于事件对大脑的刺激强度(如:对个体生命,生活有重大意义的事件等)和神经细胞的状态。对于案件的作案人或知情人,尤其是对于那些实施了杀人、爆炸、抢劫、贪污、贿赂、诈骗、强奸、纵火、投毒、特大盗窃、涉枪、涉毒、绑架人质、破坏铁路等严重犯罪的作案人或知情人而言,他们对自己所实施或目睹的犯罪行为的记忆是相当清晰的,作案人还可能对自己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终生不忘,大脑里不时地浮现作案过程和行为细节。出于逃避法律追究的心态,作案人或知情人在心理上对案件事实极端敏感,会极力回避“旧事重提”。实际案件测试表明: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相关阶段所形成的“言语唤起”作用的影响下,作案人或知情人对犯罪事实的心理痕迹,会在大脑记忆区域恢复起来,复活重现并引起被测人相关的情绪记忆、动作记忆、视觉记忆等。这种大脑记忆区域的复活兴奋性变化,必然会引发临近的情绪中枢的心理生物反应——皮肤电阻、血压、呼吸、肌肉颤动等指标的变异。人的情绪中枢的心理生物反应,一般难以受人的意识调控,而是受制于人的植物神经系统。因此,在犯罪心理测试中,无论被测人保持沉默,始终不回答问题,还是回答“是”“不是”,在相同的言语唤醒作用下,作案人或知情人的心理生物指标的变化反映,比起无辜者会非常显著,并被适时同步地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可以这样说,中国目前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应用过程,是心理测谎专业人员在准确把握疑难案件的客观情况后,经过犯罪心理分析阶段,心理测试编题阶段,测试前心理访谈阶段,测试提问、观察和同步评图阶段,测试后图谱综合评判阶段,测试后谈话和讯问阶段等六个必不可少的技术阶段,以鉴定报告形式协助调查、侦查、审判部门鉴别人员和事实,区分涉案人和无辜者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具体体现。实践证明: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刑事案件侦查审讯中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它有助于及时,正确地排除无辜者,从根本上杜绝冤假错案;有助于克服唯心主义和经验主义,根绝刑讯逼供;有助于在法定的时限内节省人力、财力和物力,提高预审案件的效率;有助于继续发现侦查线索,揭示犯罪过程的真相;有助于依据现场勘查及时调查,揭露犯罪动机及犯罪人数等,进而瓦解犯罪嫌疑人的抗拒心理;有助于侦讯疑难案件和“无头”案件,对于痕迹物证欠缺或久侦未破但嫌疑人范围比较清楚的案件有特殊效果;有助于深挖余罪及把握有无其他犯罪,其“测试后效”可使犯罪嫌疑人主动彻底忏悔并供述。
测试方法
怎样进行犯罪心理测试?正如大家正在电影《蛇》中看到的那样,测试前,测试人员根据案情编制一套问题,测试时,先给被测人带上传感器,传感器的一端通过多道心理测试仪(Polygraph)同计算机相连,逐个询问被测人,被测人只能用“是”或“不是”两个词来回答,仪器检验回答问题时的生理反应。一般而言,犯罪心理测试方法主要有:准绳测试法(CQT),犯罪情节测试法(GKT)、搜寻紧张峰(POT)等方法。准绳测试方法主要由三类测试题目组成:R(相关问题):即和案件有关的问题;I(中性问题):即和案件无关的问题,又被称为不相关问题;C(准绳问题);即明知被测人会说谎或很可能说谎,且与相关问题无关但相似,并且准绳问题能够造成被测人一定的心理压力,用以确定谎言准绳。然后用R问题的生理图谱和I问题(诚实)与C问题(谎言)的生理图谱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出被测人和案件的关系。犯罪情节法的目的在于鉴别无辜和罪犯。案件发生以后,如果警方没有向外界公开,那么,现场反映出来的一些作案情节就只有警方和作案人知道。由此用这些只有警方和作案人知道的情节来测试被测人,罪犯和无辜的生理反映就有所不同。因为,无辜者个罪犯之间的心理差异在于:当案件发生时,罪犯必定在现场,他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无辜者却一无所知。测试人员通过“言语唤起”,使罪犯记忆起案发当时情景时,必然会产生生理反映,而无辜者却不会。搜寻紧张峰的应用范围是,已知被测的对象是罪犯,要进一步确定其犯罪的具体情节或程度时。如:在一次盗窃案件中,侦查主体需要了解罪犯盗窃的具体情节,如进入现场的入口,作案人数,赃款下落,使用的交通工具等,可用该方法。中国目前的刑侦体制非常适合使用GKT、和POT方法,而在美国,记者常常将案件的许多情节在发案后公诸于众,所以使用CQT方法较多。世界性的犯罪心理测试机构美国测谎协会,对6个国家80年代文献报道统计,共3030起案件,结果都经侦查、审讯核实,该技术的准确率为98%。(·《中国刑侦测谎大揭秘》)而中国从实际部门应用情况来看,犯罪心理测试系统技术排除无辜准确率可达100%,知情相关、作案相关认定准确率98%,测试后讯问使案件取得突破占办理案件的80%。(·《中国刑侦测谎大揭秘》)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一项以心理科学原理为理论依据的心理鉴定技术。但它同其他刑事技术如:指纹鉴定、血痕鉴定、笔迹鉴定、足迹鉴定等又有所不同。刑事技术鉴定是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个体遗留下的物质痕迹进行同一性认定,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则是用科学技术手段对人的心理活动痕迹进行鉴定。前者是一种物质手段作用于物质对象的鉴定;而后者是一种物质手段作用于精神对象的鉴定。所以,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也带有自身的局限性和必需条件。从测试对象上看,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进行心理测试。从心理测试的可信性和效率上看,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受许多心理实验中的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如:犯罪心理测试人员的专业素质(包括心理学、物证、侦查、预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及政治素质)、实验环境中的无关变量等。所以,我们既要充分认识这项技术的先进性,纠正以往怀疑或否定这项技术的观念,又要用科学审慎的态度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技术理论、方法的开发和应用技巧的研究工作。
典型案例:
·1981年7月6号凌晨,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的章草营乡七里台村,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凶杀大案:村民乔司徒一家5口人被人杀死在家中。案发后,公安机关根据现场痕迹排查了1----5号五个犯罪嫌疑人,但是因为证据不足,在后来的很多次严打斗争中,这些嫌疑人抓了放,放了又抓,时间长达15年,累计投入办案经费80多万元,出动警力数百人次,消耗的汽油,损耗的车辆无法估计。1996年,随着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在司法领域不断取得的良好破案成绩,公安厅领导想对此案使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但是,发案时间距离当时已经15年了,仪器还能不能测出15年以前的案件?测试专家武伯欣,张祖丰等心理没有底。8月15日,武伯欣,张祖丰在认真分析案情,科学严谨测试之后,得出结论:死者乔司徒的女婿李仓禄是凶杀疑案的作案嫌疑人。
·1992年元月14号早上7点钟左右,山东昌邑县下营镇机关的镇长曲健被害。警方根据案情性质,与被害人有矛盾点,以利害关系为主线,对计划生育,渔船回归,查补税款,干部任免,农转非,男女关系,劳改劳教等使十几种矛盾进行了排查,从245人中排出重点嫌疑人三人,最后确定该镇计生办临时工李甲有重大嫌疑,但李甲交代不出杀害曲健的细节,作为本案重要证据的凶器也一直找不到,侦查陷入僵局。山东省公安厅向公安部报告欲使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应用于本案,获准。经测试,李甲作案嫌疑被排除。而该镇经委主任孙某被犯罪心理测试确定为作案人,孙某妻子张作证,孙某没有作案时间,后对孙妻张某测试,张被判定为案件知情人。在突审中,孙妻张某5小时后承认自己作伪证,并供出凶器下落。“1·14”杀人案件真相大白。
⑵ 犯罪心里学的常用量表有哪些
主要有5种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它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犯罪人的各种行为表现来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观察法的依据是人的心理活动必然与人的行为相联系。犯罪人的心理尽管隐蔽,总要通过其言语、表情(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等)以及行为动作表现出来,我们通过观察可以收集到大量的行为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就可以了解犯罪人的心理特点。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察法吸取了情报学、控制论、系统论等现代科学思想,采用录像、录音、摄影、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观察技术不断提高,从而使观察法收集的资料比较客观、全面而准确。但是,由于观察材料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观察者本人的能力水平、心理因素的影响,主观性相对较强,并且应用观察法只能了解某些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所以,观察法常常与其他研究方法综合运用。
根据观察地点的不同,可以将观察法分为实验观察法和自然观察法。前者是指在备有各种观察设施的实验室内,对被干预和控制的被试的观察。后者是指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对未加控制和干预的对象的观察。如在日常的监管环境中对罪犯行为的观察。
根据观察中观察者所采取的角色,可以分为非参与观察和参考观察。在非参与观察中,观察者处在被观察群体之外,完全不参与其活动,尽可能不对群体或环境产生影响。在一项研究的初期,可以采用这种观察方法了解最基本的情况,以帮助形成问题的焦点或者研究的假设。参与观察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实际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过程中进行的观察。如研究者假扮罪犯进入监管环境中对罪犯人际互动的情况进行观察。研究者带着问题到实地去寻求资料和“理论性的解答”。
使用观察法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研究者在观察前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第二,观察中的记录要详细、准确与客观,尽量避免掺杂观察者自己的希望与偏见;第三,对同一类行为,要尽可能做多次重复观察,尽量减少偶然因素的影响。
观察法的优点是能对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获得的材料真实可靠。在研究对象不配合的情况下,访谈、问卷法等的实施有很大困难时,可采用观察法收集资料。
观察法的局限性在于:①研究者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被动地等待所需现象的出现,因此在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要研究的现象却没有出现;②在自然情境中,影响某种心理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用观察法得到的结果,不易作量化处理,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③观察者本人的能力水平、知识经验、兴趣、愿望以及观察技能对观察资料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观察者所收集到的资料可能差别很大。
2.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有关犯罪人的资料,研究犯罪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在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中,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法、访谈法等,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1)问卷法
问卷法是采用书面问答的形式来收集被试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资料的方法。就问卷法整个研究过程来说,问卷的设计、问题的选择、问卷法的实施以及问卷结果的处理和分析等都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来进行,以此来保证问卷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和主观性。运用问卷法进行研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指导语要简洁诚恳,清晰明了;第二,问卷内容应生动有趣,题目用语要避免流露研究者的期待,题目不宜太多,回答方式应简明扼要;第三,问卷一般应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以保证其科学性。
问卷法的优点在于简便易行,可在较短时间内收集较多的资料,研究结果的处理分析方便,很适合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其局限性主要是问卷的回收率和填写问卷的质量难以保证,很难对复杂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灵活性较差,且对被试的文化水平有较高的要求。
(2)访谈法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犯罪人,犯罪人的家长、亲友,办案人员等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可以分为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结构访谈是依据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而进行的比较正式的访谈。在结构访谈中,对选择访谈对象的标准和方法、访谈中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方式和顺序、被访谈者回答的方式、访谈记录的方式等都有统一的要求。非结构访谈只按照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提纲进行访谈,对访谈对象的条件、所要询问的问题等只有一个粗略的基本要求,只围绕访谈的主题,灵活地询问和交谈。
在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中,访谈法是很重要的一种研究手段。如果研究者有经验,可以收集到很多用其他方法无法得到的资料,便于对犯罪人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情况做深入细致的分析。但是,这种方法时、费力、费财,所得资料也难以进行统计处理和定量分析,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受研究者素质的影响。
3.测验法
测验法是指使用标准化测验量表来测量犯罪人心理特点的方法。如运用“中国罪犯心理测试个性分测验(COPA-PI)”对服刑罪犯的个性进行测量。
心理测验必须具有信度和效度,这是标准化测验的基本要求。信度(reliability)是判断心理测验是否可靠和稳定的指标。效度(validity)是反映测验有效程度的指标,即测验是否较好测到了所要测量的心理品质。有效度的测验常常也有信度,但有信度的测验不一定有效度。例如,通过测量头的大小作为判断智力高低的指标,有很高的信度,但没有效度,头的大小是帽子的大小既有信度又有效度的测量。
用标准化量表测量心理特征时应注意以下方面:第一,选用的测量工具应适合于研究目的的需要。第二,主持测验的人应具备使用测验的基本条件;如口齿清楚、了解测验的实验程序、能够严格按测验手册上规定的实施程序进行测验等等。第三,严格按照测量手册上规定的方法记分和处理结果。第四,对测验分数的解释应有一定的依据,不能随意解释。
观察法、调查法和测验法收集到的资料,可以用来发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但却不能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要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必须借助于实验法。
4.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以了解心理现象因果关系的方法。
在实验中,包含着一系列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由实验者操纵变化的变量称为自变量。例如,在“人象辨认中反馈对目击证人辨认信心的影响”的实验中,实验者对目击证人辨认犯罪嫌疑人后,采用三种反馈的方式,即正反馈、负反馈和无反馈。在这个实验中,“反馈”就是自变量;因变量是由自变量而引起的某种特定反应。在上述实验中,由不同的反馈方式而导致目击证人辨认信心的变化,目击证人的辨认信心就是因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系统地操纵自变量,客观地观察和测量因变量,考察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实验法不但能揭示问题“是什么”,而且能进一步探求问题的根源,即“为什么”。实验中还有一类变量叫做无关变量,是实验时要尽可能控制的变量。
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在实验条件的严密控制下借助专门的实验仪器所进行的实验,如用测谎仪研究犯罪嫌疑人供词的可靠性。现场实验是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对实验条件作适当控制所进行的实验,如在正常的监管环境中进行“分类管教”对罪犯犯罪心理矫正的效果的实验。实验法的优点是研究者可以通过对变量的控制和操纵,引起被试心理行为的变化,主动地获得所需要的研究资料,科学性较强,并且能揭示心理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其局限性在于研究的外部效度差,难以将结论推广到日常生活情境中去。
5.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就是选择典型的各类案例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犯罪人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方法。这是一种从具体到抽象、从分析到综合、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两点:第一,选择的案例要典型,具有代表性;第二,要选择一定数量的案例,才能做出有价值的推论或提出假说。
⑶ 通过学习罪犯心理学.你对罪犯心理有什么认识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今后你打算怎么办
那么多年学心理学,要想学的透彻而保持自己心静如止水,难上加难,就像走火入魔的道理。慎之,慎之。
大多数心理学书籍和教程写的都是一些些常理及潜规则,潜规律,比如说罪犯经常回到犯罪现场。比如说一个瘾君子必须为他第二天的资金来源操心。。等等,但是,如果打破常规呢?教材没有教了吧,通常用这些教程书籍解释不了得犯罪过程,犯罪心理,人们开始叫他变态。
美国FBI的一道心理测试题目,给大家做个测试吧,看看各人感觉如何,题目是这样的:
一个连续杀人犯,人们称之为变态杀手的一个罪犯,他专门杀妇女和儿童,专找同一类型的对象下手:单身妇女及儿童家庭,在多次犯案多次杀人而警察拿他没办法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幸存者,是个孩子,孩子描述了一个血淋淋的犯罪过程:哪天晚上,戴着面罩的罪犯闯进了他的家里,当时只有他的母亲在厨房做菜,罪犯潜伏进家以后直接摸到了厨房,举起菜刀直接就劈向他的母亲,母亲应声而倒,在罪犯一刀一刀的劈向母亲尸体的时候,孩子就躲在厨房的门后目睹了这一起,他开始在思考,如果他不想点什么办法的话,那么下一个被砍死将会是他自己。孩子意识到他就是电视和报纸通缉的那个变态杀人狂。然后孩子从容的从门后走出,对着正在一刀一刀劈母亲尸体的罪犯轻轻的喊了一声,罪犯满脸惊愕的转过身来看着孩子,接着孩子对他说了一句话,罪犯马上丢下刀立刻夺门而出,跑了。
问题是这样的,孩子对着令人发怵的罪犯说了一句什么话,令罪犯丢下刀马上逃跑呢?
标准答案是:孩子对着罪犯说:“还记得吗?你当初就是这样杀我的,你还想再杀我一次吗?”罪犯听了马上弃刀而逃,他以为自己看见鬼了,而孩子用心理暗示暗示着罪犯,你杀了太多相同的无辜者了,你心理同样充满了恐惧。。。
如果你直接回答正确,那么将被评定为心理不正常。
常规思维,人们总在第一时间审视自己的心理状态然后再审视周围环境最后才去思考对方的心理状态,如果在审视自己心理遇到的困境时,往往在解不开的时候会忽视一切。你当然会忽视对方的心理状态了,因为你是正常人,这是一种习惯。心理习惯。
再做个比喻,在南美丛林里,人们运用了一个方法抓当地最凶猛的野兽,美洲虎,不费一枪一弹,甚至不用挖坑用绳索设陷阱,不用弓箭毒药,而是抓住了野兽的心理,猫科动物最爱干净,虽然他凶猛。人们把大量的胶水,树上分泌的一种粘鸟胶,倒在美洲虎必经的路上,美洲虎不小心踩到胶水就会立刻停下想弄掉爪子上的胶水,结果是越弄越糟糕,直到满地打滚弄的全身都是胶水,这时候它会忽视一切躺下舔身上的胶水,直到它花一整个星期把自己身上舔的干干净净一点胶水不剩为止,它会忽视掉人们把他套上绳索拉进笼子运到别的地方的所有过程。它心里第一位的是弄掉身上那些不可忍受的胶水,不在乎周围发生了什么。
所以对待罪犯心理,我们真的要认真地去研究,去理解。罪犯心理的这些非常规性,使其很难被我们常人所理解。如果我们从自己的思维模式去理解他们的思路的话,那么往往会有很大的偏差,甚至是方向性的错误。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多看看书吧。呵呵
⑷ 犯罪心理学研究生怎么考
还有甘肃政法学院以原公安大武伯欣教授为首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中心及导师组在全国招收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研究生,原专业不限,重视个人实践能力。
⑸ 求国内所有开设了犯罪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大学名单,注意是硕士
根据《2019年硕士专业目录》,国内招收犯罪心理学专业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大学只有中国政法大学。
本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自1993年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开始招收犯罪心理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以来,应用心理学教学与研究团队在犯罪与司法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等方向开展了持续、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特点和研究方向,也在全国树立了本专业的公认优势的学术地位。
2005年7月,我校在原社会学教研室和犯罪心理学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了社会学院,并开设了应用心理学专业,这是全国政法院校中开设的第一个应用心理学专业。
犯罪与司法心理学将心理学原理与技术应用于对犯罪行为的解释、预测与控制,研究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心理现象与活动,结合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侦查学等理论和方法,提供案件侦查、犯罪嫌疑人审讯、证人证言真实性判断、犯罪心理测试、罪犯心理咨询与治疗、不良行为矫治等理论基础与实践操作的学习。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培训扩展阅读:
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外国语
③766 心理学综合
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
法律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
刑法总论。
⑹ 求犯罪心理学测试题,越难越好,还要有答案。谢了~~
一、名词解释
1犯罪心理学 2犯罪心理 3 犯罪行为 4犯罪对策 5 虞犯 6心理结构 7、犯罪心理结构 8犯罪心理结构类型 9犯罪动机 10犯罪目的
11累犯 12群体犯罪心理 13团伙犯罪 14犯罪心理矫正 15内省疗法
二、填空
1、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犯罪是广义的犯罪人,主要包括 、 、 及 、 几种人。
2、 犯罪心理结构形态的变化,一般要经历 、 、 等三个阶段的形态变化。
3、 犯罪心理结构一般分为 、 、 、 、 几个子系统。
4、 犯罪心理结构的认知调节系统的主要包括 、 、 。
5、 西方学者在研究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时,提出的犯罪原因论主要 、和 、 、 、 、 。
6、 犯罪的主体因素主要有 、 、 。
7、 犯罪的主体外因素主要有 、 、 、 。
8、 犯罪行为的发生的防御机制主要包括 、 、 、 。
9、 物欲型动机犯罪的犯罪类型主要有 、 、 、 、 。
10、绪型动机犯罪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 、 、 、 。
11、青少年犯罪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 、 、 、 、 。
12、群体犯罪心理的形成一般要经过 、&nb
sp; 、 、 、几个环节的演化
13、团伙犯罪心理具有 、 、 、 、 等特征
14、集群犯罪的行为特点集中表现为 、 、 、 。
15、审讯阶段审讯人员控制犯罪嫌疑人意向活动的心理策略主要有 、 、 。
16、犯罪心理诊断的方法主要有 、 、 、 。
17、我国监狱在矫正罪犯的犯罪心理中经常使用感化法,其具体方式主要有 、 、 、 、 。
三、简述题:
1、 研究犯罪心理的具体方法
2、 犯罪心理结构各子系统的具体内容
3、 故意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
4、 过失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
5、 宣泄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
6、 西方罪犯原因论中欲望――犯罪原因论中的主要观点
7、 犯罪综合动因的概念和基本要点
8、 犯罪心理内化机制的具体内容
9、 贪污、受贿人的心理结构特征
10、试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性与犯罪心理和行为发生的相关性
11、简述女性犯罪心理结构的认知、情感特征
12、群体犯罪的定义和类型
13、集群犯罪发生的心理和社会原因
14、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和类型
15、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的一般心理状态
16、控制犯罪嫌疑人认知活动的策略
17、犯罪心理诊断的概念
18、犯罪心理矫正的传统监狱改造的区别
19、简述犯罪心理治疗中现实疗法的主要方式
四、分析与操作题
1、 结合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试分析学习犯罪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2、 试比较和分析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心理结构的差异
3、试分析青少年犯罪心理结构特征中动机特征的具体内容
4、试比较分析初犯与惯犯犯罪行为特征的特征
5、一位刚进监狱的罪犯,出现较严重焦虑、思想混乱、极度悲观等拘禁反应。经心理诊断后,决定对其施加心理治疗方法中的支持疗法。请拟定出这种方法的使用理念和操作步骤。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以及犯罪对策心理学依据的一门科学。
2、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包括个体的犯罪心理和群体的犯罪心理。犯罪心理产生于犯罪行为之前,是为犯罪人提供动力支持的主观内在因素。
3、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他人和社会的、触犯刑法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4、犯罪对策是指预防、揭露、惩罚犯罪和娇治犯罪的各种策略、方法手段的总称。
5、即有可能犯罪的人。1、经常与有犯罪习性的人交往者;2、经常出入不良场所者,3、经常逃学或离家出走者;4、参加不良组织者;5、无正当理由携带凶器者;6、人格有严重缺陷者。
6、心理结构,也叫人的心理现象结构,心理的反应系统。是运用系统理论和科学的结构观来看待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并将这些现象放到人的整体心理系统中认识而形成的理论。心理结构包括心理过程、自我意识、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等亚结构。
7、所谓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它是行为人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8、指不同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具有区别的样式(或模式)。指不同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具有区别的样式(或模式)。可以反应不同类型的犯罪所具有的不同犯罪心理状况的特点。
9、犯罪动机是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在起因,是犯罪心理结构中的重要动力因素。
10、指犯罪行为人主观上希望实施犯罪行为后希望达到的结果。
11、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故意犯罪。
12、群体犯罪心理是指在犯罪群体或落后群体以及副文化群体中,个人与群体的意向、动机和目的相互影响而形成的适合犯罪的共同心理倾向。
13、是一种以青少年犯罪人为主体,以纠合性的松散结构为特征的违法犯罪群体的总称。
14、是指在掌握罪犯犯罪心理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监狱常见矫治手段,促使罪犯的犯罪心理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使其在出狱后能自觉抑制不良的心理冲动,成为守法的公民。
15、让犯罪人与外界隔绝,面壁思过、反省罪错、思考犯罪的原因,进而达到顿悟与转变心理的治疗方法
二、填空
1、犯罪人 一般违法人 虞犯者 刑满释放人员
2、潜在 恶变 衰减
3、犯罪动力结构 犯罪认识 调节系统 心理特征系统 不良的心理状态结构 潜意识系统
4、不成熟的歪曲的自我意识。扭曲的道德意识和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错误的法律意识。
5、生物学原因论 精神病学原因论 欲望-犯罪原因论 社会学习理论原因论 多元性原因论
6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行为因素
7、社会宏观环境因素 微观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情境因素
8、合理化作用 投射作用 认同作用 反向作用
9、抢劫罪 盗窃罪 诈骗罪 贪污罪 受贿罪
10、盲目性 冲动性 情绪化 残暴性
11、模仿和易受暗示性 情景性 戏谑性 冲动性 反复性
12、犯意表达 犯意交流 犯意的沟通 犯罪决策
13、团伙意识的整合作用 团伙情感的感染作用 暗示与模仿的诱发作用
权威与服从的统制作用 依附与安全的催化作用
14、自发性 狂热性 非常规性 短暂性
15、自由交谈法 声东击西法 四面出击法。
16、生活史调查 行为观察 面谈 犯罪事实判断 心理测量
17、情感交流 情感转移 冷处理 启发内省 角色置换三.简述题…………
1、(1)归因分析法。从犯罪人的犯罪行动出发,推论和寻找犯罪行为原因。(2)观察法,在自然状态下,有意识的观察犯罪人的行为、表现、表情了解犯罪人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3)问卷法,通过设计一系列书面问题来征询犯罪者的书面回答,以获取相关心态的方法。(4)谈话法,通过与犯罪人及相关人面对面的交谈,获取多方面的信息资料。(5)个案研究法,研究者对某一具有典型意义的犯罪主体和案例,进行纵向地追踪了解,以获得有关犯罪心理和行为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的了解。(6)心理测验法,利用心理量表,如卡特尔十六项人格因素量表等,对犯罪人进行测验,以广泛了解犯罪人的智力水平、心理特征。
2、 犯罪动力结构、犯罪调节结构、犯罪个性特征结构、不良心理状态结构、潜意识等五个子系统的畸变心理因素构成。它是行为人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3、 意识清醒状态下,有目的、有预谋的犯罪心理结构。以犯罪需要为驱力,以消极的性格特征、歪曲的自我意识及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能力为条件,并在意识推动下形成的由犯罪意向到犯罪动机再到犯罪行为的心理活动过程。
4、缺乏犯罪需要动机作驱力,或缺乏自我意识的有效调控,或是情景之下的应急反应状态下形成的犯罪心理结构和犯罪活动。
5、 情绪发泄占主导地位,理智感减弱或丧失,缺乏权衡得失的正常判断,缺少预谋的犯罪心理和犯罪活动。
6、 认为犯罪来源于人的欲求本能。通过对个体内在本能欲望与犯罪相关性的分析,形成了侵犯性说、利欲性说、性冲动说、权欲说等几种观点
7、 指个体犯罪原因是一个由若干相互联系和作用的主体内外因素多层次、多角度构成的整体结构。整体性、层次性、结构性、动态性是基本的要点。
8、犯罪内化机制包括以下几个子机制。①不良的认知的择与加工机制,犯罪人在不良心理基础上选择外界消极因素进行加工整合,吸收环境的消极信息的过程。②模仿学习机制,主体自觉不自觉地效仿犯罪榜样的言行,引起自身与之相同或相似的犯罪行为活动的过程。③角色扮演机制,个体通过在犯罪群体内的角色学习或群体成员间的心理互动。将社会的消极影响通过违法尝试内化为自身犯罪心理的过程。④自我强化机制,即犯罪行为实施获得的需要满足的愉快体验带来的自我肯定和自我赞赏的过程。犯罪人从犯罪活动的成功中感到了自己的能力和快慰,进而强化犯罪的动力,并逐渐形成违法犯罪的行为习惯。犯罪心理的内化达到深入骨髓的程度。
9、(1)认识特征。多有贪婪的欲求和以权谋私的观念,拜金主义的意识,看重物质利益。(2)复杂的动机斗争特征。多数都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但在物欲动力及以权谋私心理的驱动下,犯罪动机变得十分强烈,以至把自尊、恐惧、名誉等压抑下去了。在动机斗争的过程中,明显地表现出不安、心理不平衡。(3)职业人格的消极特征。在教育和监督缺乏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权力不受限制的态度取向。(4)职务优越感。贪污受贿的犯罪人多是国家工作人员,有一种职务优越感,以为有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高人一等。
10、(1)辨别是非能力差与不良外界影响的矛盾。青少年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差,因而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是一些少年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2)个人需要的强烈性与难以满足之间的矛盾。少年的物质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显著的增加,但少年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行为能力又使他们的需要很难得到满足,因此容易产生挫折感,当挫折和不满在某种不良客观因素刺激下增强时,就特别容易引发犯罪行为。(3)独立性意向增强与社会约束的矛盾。少年有了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管束自主和独立行为的强烈要求。但家长对其独立的意向还不能接受,由此造成尖锐的矛盾,不可化解时,容易导致青少年的违法行为。(4)追求理想与客观条件的矛盾。少年是富于理想的年龄,期待比较高,比如上一个好大学,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但由于受到客观因素制约较大,理想与现实矛盾非常突出,失望之下容易产生过激犯罪行为,
11、(1)认识特征。首先表现为评价事物常常以自己的低级需要和直接经验为标准,容易被小恩小惠所诱惑。其次表现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差,很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再次表现为看问题往往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局限性。(2)情感特征。首先,情感丰富、细腻,容易动情感,容易在激情状态下实施伤害、杀人等突发性犯罪行为。其次,情绪波动大。细微的情境变化常常引起巨大的情绪起伏,在情绪不可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犯罪行为。
12、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通过相互交往,在犯罪目的一致或暂时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联合实施的犯罪行为。犯罪类型主要有共同犯罪、团伙犯罪、有组织犯罪、集群犯罪等四种类型。
13、(1)社会矛盾的聚集和社会心理的躁动。社会矛盾在社会公众心中产生的普遍不平、不满、失望是引发集群犯罪的直接原因。(2)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法制观念。部分人存在着“法不责众”的心理是导致行为失控,酿成集群犯罪的心理原因。(3)发泄与求表现。参与集群犯罪的大多数人的犯罪目的在于发泄心中的不满,求得暂时的心理平衡。(4)对传播媒体中消极因素的模仿。在不满形态下,对电影电视中的行为的模仿。(5)人口密集等客观因素。特别容易发生在球场、学校、工厂等人口密集地。
14、是指以从事有计划的犯罪活动为宗旨,有严密、固定的犯罪组织,与正常的社会生活及法律秩序相对抗的集团犯罪。有组织犯罪的主要类型是:(1)走私与贩毒犯罪组织;(2)独霸一方的流氓、恶势力犯罪组织;(3)贩卖人口犯罪组织;(4)开设赌场、强迫妇女卖淫的犯罪组织;(5)制造贩卖淫秽书刊、视听制品和非法出版物的犯罪组织;(6)盗窃、窝赃、销赃的犯罪组织。
15、(1)畏罪,犯罪嫌疑人害怕罪行被揭露而受到惩罚的一种心理状态。(2)侥幸,是犯罪嫌疑人自认为可以逃避罪责,躲避刑罚的心理状态。(3)恐慌,惊恐不安的心理。(4)悲观,犯罪嫌疑人自知惩罚较重,而对自己的前途丧失信心的一种心理状态。(5)戒备,是犯罪嫌疑人为防备罪行被揭露和害怕不能得到公正处理的一种防御反应。(6)抵触,这是犯罪嫌疑人对采取强制措施和讯问人员的讯问表现出强烈不满和敌视的一种心理状态。
16、(1)允许编造谎言和制止撒谎。以期从中发现犯罪人极力回避的问题。(2 )顺水推舟、将计就计。在恰当的时候,顺着犯罪嫌疑人的谈话,把谈话引向到实质性问题上。(3 )形成错觉,改变认识。通过给犯罪嫌疑人提供某种信息,使其产生错误判断,以改变不愿供述的认识。(4 )加强暗示、引而不发。不直接出示证据,但给以有力暗示,使犯罪嫌疑人处于犹豫动摇的心理状态。(5 )连续使用证据。针对拒供意识较强的犯罪嫌疑人,讯问人员有选择地连续出示一系列强有力的证据,配合强有力的讯问攻势,给犯罪嫌疑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其丧失拒供信心,形成供述的心理动机,促使其彻底交代。
17、犯罪心理诊断,是指通过对犯罪者的社会化过程、犯罪经历的考察,检查与判断其人格特征、揭示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障碍与缺陷等内在心理因素的过程。
18、(1)区别:传统的改造手段运用严格的监视,灌输式的政治思想、文化、技术教育和强制性的劳动等措施,改造罪犯旧的思想意识和不良行为习惯,属于执法行为。犯罪心理矫正的手段则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通过管教人员与罪犯的心理相容与沟通,实现罪犯犯罪心理结构的良性转化,属于矫正与治疗行为。(2)联系:罪犯心理矫正作为一种改造罪犯的手段,不可能独立存在,需要与传统的改造手段密切结合,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19、现实疗法是以培养犯罪人养成现实、负责和正确的行为方式为目标的方法。其步骤为:首先再犯罪人与治疗者之间建立起一种真诚的关系;其次,向犯罪人说明,只要他愿意,就能学会新的被社会接受的方式,最终被社会接纳。再次交给犯罪人再现实条件下满足需要的更好的方法。制定成功适应生活的行动计划。
四、分析与操作题
1、(1)有助于把握犯罪人犯罪心理和行为形成发展的规律。(2)有助于提高刑事司法活动的水平,(3)有助于提高改造罪犯的质量。(4)有效地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2、故意犯罪心理结构是在意识清醒状态下,有目的、有预谋的犯罪心理结构。它以犯罪需要为驱力,以消极的性格特征、歪曲的自我意识及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能力为条件,并在意识推动下形成的由犯罪意向到犯罪动机再到犯罪行为的心理活动过程。而过失犯罪心理结构,则是缺乏明确的犯罪动机推动,缺乏自我意识的有效调控,或是对情景应急反应状态下形成的犯罪心理结构和犯罪活动。两者存在很大差别。
3、 少年犯罪动机是一个复杂的动机体系,除了膨胀的物质需要,不当的性欲求,“哥们儿义气”,嫉妒,逞强好胜,自我显示,好奇心等。少年犯罪动机具有以下特点:(1)犯罪动机的产生易为外界诱因引起。少年本身具有喜欢模仿,在外界强烈刺激的作用下,容易迅速产生犯罪动机。如不良影视和网络信息引发犯罪动机等。(2)犯罪动机易变化、不稳定,随机性强。能偷则偷,能抢则抢,预谋性不强。(3)犯罪动机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情绪型。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强烈,且自控能力弱,犯罪动机容易在情感和情绪的影响下发生。(4)犯罪动机未被意识的特征比较显著。由于少年意识水平还不成熟的缘故,许多时候受本能冲动的支配性较大。有时不能进行有意识的控制。
4、 初犯的行为特征主要有:(1)犯罪行为的预谋性。(2)犯罪行为的幼稚性,容易留下破绽。(3)作案手段简单。作案工具比较原始。(4)共同犯罪较多。惯犯的行为特征则主要为:(1)犯罪行为的习惯性。(2)犯罪行为计划的周密性。(3)犯罪行为的类似性。包含有模式化和习惯化的特点。(4)犯罪行为的狡诈性,反侦查的行为明显。(5)犯罪行为的连续性。(6)犯罪行为的坚决性。
5、 支持疗法,是通过支持有鼓励,解释欲指导,帮助罪犯有效地适用环境,度过心理危机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思想混乱、悲观绝望,极度焦虑的罪犯。手段包括:消除顾虑;说服劝慰;启发建议;激励鼓励等手段。
⑺ 在中国拥有犯罪心理学的大学有哪些
截止至2019年8月,只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开设。
为满足公安政法机关以及社会对犯罪学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于2005年开办了全国高校唯一在办的犯罪学专业本科,在校生约320人。犯罪心理学系有犯罪学与刑事司法、犯罪心理学、公安学基础理论3个博士研究生方向以及犯罪学、犯罪社会学、犯罪心理及测试、警察心理学、比较警察研究5个硕士研究生方向,在校研究生约160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系下设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安学基础4个教研室,承担着犯罪学专业本科以及五个硕士研究方向、三个博士研究方向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
(7)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培训扩展阅读:
犯罪心理学学习要求规定:
1、为研究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做出贡献,为预防和惩治犯罪以及矫治罪犯的实践服务。为让社会认识犯罪发生的机制,并使之配合有关人员帮助犯人走上正途。
2、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警察基本素质和技术技能,既有较高的执法能力和管理水平,又有强烈的公共服务意识。
3、能在公安保卫部门从事犯罪预防、犯罪分析与预测及罪犯矫治等业务工作和在检察、法院、司法行政部门从事相关工作以及在相关领域从事犯罪学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⑻ 扬州哪里看抑郁症好
老年抑郁症患者是不建议送到扬州精神医院的,老年人 抑郁症的主要病因就是孤独,寂寞,人体机能的下降,建议要多陪陪老人,给老人多一点的关注,效果会好很多。
⑼ 想问一下关于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警察基本素质和技术技能,既有较高的执法能力和管理水平,又有强烈的公共服务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犯罪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公安保卫部门从事犯罪预防、犯罪分析与预测及罪犯矫治等业务工作和在检察、法院、司法行政部门从事相关工作以及在相关领域从事犯罪学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文理兼收,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犯罪学原理、西方犯罪学、刑事政策学、犯罪被害人学、犯罪预防学、犯罪心理学、罪犯矫治学、犯罪评估导论、犯罪学研究方法、犯罪统计学、公安学概论、刑事侦查学、治安管理学、刑事科学技术、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
当前位置 : 主页>考研资讯>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应用心理学
来源:人人考研最后更新:2010-04-25
课程
类型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时
学分
课程承担单位
考核
方式
学位课 公共
学位课 基础外语 1,2 180 4 涉外系 考试
自然辩证法 54 3 马列部 考试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2 36 2 马列部 考试
计算机信息检索 3 30 理科部 考试
专业外语 2 42 2 公基部 考试
专业
学科
基础课 犯罪心理研究 2 54 3 信息系 考试
警察心理研究 1 54 3 理科部 考试
非学位课 犯罪心理及测试研究方向课 犯罪心理测试生物学原理 2 42 2 公基部 考查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研究 2 42 2 公基部 考查
犯罪心理分析与画像研究 3 42 2 公基部 考查
警察心理学研究方向课 心理学基本问题研究 1 42 2 公基部 考查
警察心理健康与** 3 42 2 公基部 考查
警察心理选拔与训练 2 42 2 公基部 考查
选修课 第二外国语 1-4 42 2 涉外系 考查
犯罪心理测试实案分析 3 36 2 公基部 考查
认知心理与犯罪心理 1 36 2 公基部 考查
行为学习与犯罪心理 2 24 1 公基部 考查
精神分析与犯罪心理 1 36 2 公基部 考查
生理心理与犯罪心理 1 36 2 公基部 考查
心理危机与干预 3 36 2 公基部 考查
问卷设计与处理 3 36 2 公基部 考查
实验心理学 1 36 2 公基部 考查
社会心理学 1 36 2 公基部 考查
心理学 1 36 2 公基部 考查
心理学史 1 36 2 公基部 考查
教育心理学 1 36 2 公基部 考查
管理心理学 3 36 2 公基部 考查
警察访谈技术 3 36 2 公基部 考查
发展心理学 2 36 2 公基部 考查
公安人力资源研究 3 36 2 公基部 考查
心理测量学 2 36 2 公基部 考查
补修课 社会学专论 2 36 公基部 考查
警察学概论 1 36 公基部 考查
刑事侦查学 3 36 侦查系 考查
其他必修环节 教学实践 4 公基部 考查
专业研究前沿课程 1-6 公基部 考查
警体训练课 1-3 战训部 考查
社会实践 4 公基部 考查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4 1 公基部 考查
学术活动 至少三次/学期,1学分 考查
专业文献检索与研究方法课 2 30 管理系 考查
人文科学素质教育 4 四篇读书报告 文学系 考查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文章来自:人人考研网(www.rrky.com)更多详情请参考:http://www.rrky.com/html/kaoyanzixun/201004/25-42368.html
⑽ 犯罪心理测试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吗请说明原因
不能。心理测试只是一种犯罪动机的心理实验,是公安机关常用的一种技术侦查手段,这种测验结论具有主管随意性,在没有其他任何案件事实佐证的情况下不能作为犯罪主观要件的构成。
对犯罪嫌疑人实施心理测试,其结果与测试人员的经验与能力、侦查环境以及犯罪嫌疑人身体状况等方面具有密切联系,主测人员对犯罪心理痕迹的描绘对检测科学性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测试结束后要对结果开展科学的评价,对于在犯罪心理测试中获得的结果并不能作为完全准确的结论,只能作为参考依据,要对其进行客观分析。一些地区公安机关过于信心理测试结果,以测试的结论定性,反过来刑讯逼供逼迫嫌疑人自己承认犯罪行为,造成了冤假错案。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俗称测谎技术,是由专门测试人员和侦査技术人员通过现场勘査,分析犯罪活动的特点、过程,并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痕迹进行描绘后,运用综合编埋技术进行心理学实验,并通过多道心理测试仪,对被测人在测试过程中所接受的各种刺潋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映进行描述记录,进而评判被测人员与犯罪活动的关系的一项实验心理技术。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性质以及效力尚未得到法律的明确认可。
我国现行法律尚无针对犯罪心理测试的定性或定位,未对测试结果的适用以及效力问题予以明确规定。在实践中,有的侦查机关把犯罪心理测试的结论作为侦查线索,以增强办案人员的信心,作为攻破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线的“证据”使用,或者根据犯罪心理测试的结论来判明赃款赃物、作案工具的去向,为侦查指明方向;有的侦查机关将犯罪心理测试的结论作为审查判断证据和识别犯罪嫌疑人口供真实性的一种手段,起到某种意义上的“证据补强”作用;有的办案单位甚至把犯罪心理测试的结论作为犯罪嫌疑人是否作案的鉴定结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