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眼里的教师应该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教师的知识越深湛,视野越宽广,科学素养越全面,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位教师,而更是一位教育者。”思想政治不仅与历史密不可分,与天文、地理、语文、艺术、科技等也有着极大的联系。例如,《文化生活》中“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这一单元内容,就与历史和语文分割不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那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四海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华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等,都是历史的积淀;那充满哲理的格言警句,古典诗词也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学和语文功底。可见,广博的综合文化素养是政治教师从教的前提。同时,我们政治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也会引发学生的钦佩和尊敬,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此,作为我们政治老师必须树立大阅读观,不断拓宽学科视野。平日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坚持看新闻联播,知晓天下事;读教育报刊,研究教育教学和新课改,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读教育经典,以史为鉴;读专业刊物,学习专业知识,厚积薄发广博摄取。不仅要读有关教育的书籍专著刊物,还要博览群书,丰富内涵。在读书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让学习,为我们政治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保驾。
其次,要躬身教学实践,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杜威说过:走出教室一点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要更新观念,突破传统教学僵化封闭的模式,大胆拓宽政治教学的渠道,从形式到内容都要为学生搭建成长的新舞台,引入生活活水,精心设计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感受政治学科的魅力。为此,我们政治教师要摒弃同学科教师之间及不同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陋习,积极参加辩论会、研讨会、报告会等各种教研活动,加强交流和合作,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视野,改变知识结构。如我们政治教师经常听听理科教师的课,如网络管理、通用技术等,看看理科的探究实验室,了解一些专业知识,同样能起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
常言说: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政治教师只有在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在与学生生活的互动中切身体验,用人文的观点理解教材、运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用人文的方法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多给学生一点关怀、一点理解、一点宽容,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那么,我们政治教师的人文素养将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最后,要注重教学反思,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华东师大叶谰教授认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的教学随笔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出现新的困惑,“教然后而知困”
,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使自己不断完善提高。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思想政治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和课本上,还要让学生带着课本上所学的理论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自己的所学在活动中得到实际的应用。从思想政治课学科角度看,我们应思考:我能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站在新课标的高度,究竟什么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最重要的东西?课堂上,有多少学生能经历学习过程,获得学习体验而得到发展等等。我们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地调整教学目标和完成目标的手段,才能使我们的教适应学生的学,使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思维,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每一次教学设计、每一次课堂教学,都有不完美的内容,之后需要我们不断的反思、实践、创新。
总之,专业素养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苦的工作。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教师要从更高层次、更高境界中塑造和把握自己,使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展,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自己的创造能力,在教育实践中实现人生理想的升华
2. 如何构建有效英语课堂
一、有效课堂的基本理念
有效课堂,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教学。
有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有效课堂要在有限时间内使学生的发展达到最大化,做到优质、高效、低负、低成本。有效课堂的生命是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和生命的共同生长。有效课堂的价值取向是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手段是互动——包括师生、生生互动;通过互动明确目的,发挥主动;通过互动进行交流,共享经验;通过互动进行研究,深化思维。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习来评价教师的教,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效课堂的发展动力是教师的不断反思与创新——教师要具有主体意识,富有创新精神,进行反思探究,不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二、有效课堂的基本标准
1.教学设计精当。准确解读教材和学生,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
2.授课精炼有效。要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彻底改变“满堂灌”、“一讲到底”的落后教学方式,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
3.主体作用彰显。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性学习转换为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中自主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时间应不少于20分钟。
4.落实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
5.学习环境宽松。教师要努力使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教师的亲和力和教学艺术要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90%以上的学生喜欢学科教师并对这一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6.学习形式多样。教师要努力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其他技术、组织手段,让学生尽可能利用多种学习方式,通过多种感知途径,在集体与个别学习中,在思辨、操作、争论、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有效学习。
7.学习评价包容。课堂教学评价要坚持发展性评价原则,以学生学习发展为本,为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服务。学习评价的包容性,强调对学生学习状况、学习能力、学习成果的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师生发展的手段。
8.教学目标达成。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两基”落实,作业与练习当堂完成率100%,正确率90%以上;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成功喜悦的学生达95%以上。
三、有效课堂关注的问题
1.学习的参与度。包括学习活动参与的广度、深度与自觉程度。参与的广度指班级中积极投入学习活动(观察、思考、提出或回答问题,探究合作等)的学生数量。参与的深度指提出或回答问题有依据、有深度、有创意,活动、计划体现自主性,讨论、探究活动具有实效性。参与的自觉程度指学生参与目的明确、积极主动,在碰到困难障碍时,参与积极性的保持程度。
2.学习的效度。一是关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学习任务解决数量及质量。二是关注投入产出比。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在有效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获。
四、有效课堂的评价
1.
有效课堂的评价原则。坚持发展性原则。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用发展观点评价教学过程。把评价重点从教师的作为转到学生的作为上,把教师的作为联系到学生的活动上来。
2.
有效课堂的评价要素
(1)教学任务、目标
教学任务、目标具体、明确、科学,要有意义、有价值的,要合理、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2)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身心需要。要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与自觉度;要关注实现有效学习学生的数量及有效程度;教师重点讨论、讲解的问题符合学生需要的程度;要关注学生与教师提问、讨论、作业等活动表现出的精神状态与价值追求。
(3)教学活动的氛围
有效课堂要有和谐、活跃、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每个学生都有安全、亲切、归属感。
(4)教学效能
有效课堂是使学生有所收获的学习活动,评价的重点是学习效能。具体有三项指标,一是问题的解决程度;二是问题解决的投入产出比;三是学习的意愿激发程度。
(5)教学特色
有效课堂要体现出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特点。
五、有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1.启动“构建有效课堂行动”。启动“构建有效课堂行动”,学校的教学研究、质量管理及队伍建设等均围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效益、构建有效课堂这个重心来进行。组织全体教师通过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等形式进行有效课堂培训,内容包括有效课堂的基本理念、基本标准、实施策略和典型案例等。学校扎实推进“构建有效课堂行动”,做到计划周密、人人参与、重点突出、效果显著。每学期组织一次“有效课堂创新成果展示”活动。
2.开展“构建有效课堂”的教研活动。学校把“构建有效课堂”做为教学工作重点,定期开展培训、教研活动。通过校本研修、网络教研、外出学习教研、跟进教研等方式,采取建模打样、典型推动等手段全方位推进“构建有效课堂行动”的实施。
3.推进“五步式”集体备课模式。学校围绕“构建有效课堂”这一目标,积极推行以学科组为单位的分单元或教学周的“五步式”集体备课模式,其基本流程是:教师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专业引领——课案生成——个性设计。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独自钻研教材,善于发现、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构建有效课堂的最佳路径。教师不得以现成的教学辅导资料代替个人研究,不得将一成不变的老教案搬进课堂,不得完全依赖他人的研究成果来实施教学。教师授课后,要写好教学反思笔记。
4.开展“有效课堂新模式”的创建活动。学校全面开展“有效课堂新模式”的创建活动。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有效课堂新模式的研究和岗位练兵活动。创建活动要瞄准一个目标——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贯穿一条主线——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三个转变——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传授知识为三维并重;摒弃四个无效——无效提问、无效讲解、无效讨论、无效训练。每个教师每学期在学校至少上一节有效课堂的展示课。通过创建活动,使90%以上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达到“教的灵活、学得轻松、当堂学会、当堂巩固”。
5.构建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学校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控与评价,建立一个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程度,评价方法是以教师自我诊断与同伴互助为主的发展性评价。学校为每个教师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档案,每学期组织一次有效课堂评价展示活动。研究制定“有效课堂评价标准”量化表,学校每年进行一次随机抽样测评,并通报测评结果。
3. 求问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如何让自己在教学中快速成长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一直都能保持一种饱满的工作状态。为了自己更好的工作,并在学习工作中得到成长。特制定教师自我成长计划,并在计划实施中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高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一、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首先,在理论学习中成长: 1、主动关心国内外英语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 2、通过多种途径吸取教育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 3、进一步学习课题研究方法,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 其次,在实践中成长: 1、有计划的积极参加各级专业学习培训和教研活动。积极参加研训中心组织的各项活动及培训 2、尊重学生、走进课堂,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感染每一个学生。 3、探索适合农村英语教学的新方法,寻找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4、学习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每周记录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反思。 5、认真做好教学和阅读笔记,积累自己一些学习或工作上的经验。 6、在校本教研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积极参加网络教研,多听取专家同行的建议,多向专家同行学习,力争成为网络教研的活跃分子。 二、重视师德修养 1、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点滴成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树立起“一切为学生”“一碗水端平”的教学思想。 2、为人师表,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加强自身修养,为孩子做表率。 3、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团结协作,进一步提高自己为人处事的能力。 三、多学习。 1、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准确定位自己,用先进的理论充实自己、武装自己、提高自己。 2、学习身边老师的宝贵经验,提高执教学水平,使自己的课堂真正成为生动、高效的课堂,教学上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特色,在教育科研、创新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有所建树。 3、学习专业知识,用渊博的知识、个性的教学风格吸引学生,用真诚的态度吸引家长,让自己尽快成长为学生满意、社会信赖的合格人民教师。 无论是一个优秀的教师还是管理者,都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今后地工作生涯中,我将利用教学实践、业务研修、校本培训等不同的学习机会,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习惯,使自己发展成为具有多种业务知识、多种职业情感、多种教学技能的复合型教师。唯有如此才能做到:给学生一杯水,我不仅有一桶水,而且有长流水。 四、多反思 自我反思是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活动方式、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授课后及时进行反思、总结、改进,向“教研型”的教师转型 1、不断进行师德自查,反省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2、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时刻做到三个反思:教学前反思,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着手,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教学中反思,及时自动地在行动中反思,培养反思和自我监控地习惯;教学后反思,随时审视,随时修正,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五、多实践 1、努力探索、大胆实践,用新的教学艺术充实课堂教学。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尊重、赞赏、宽容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对话交流,力争完成从教学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转变。 2、积薄发、开拓创新,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整合资源、为我所用,在课堂教学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努力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授予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六、多总结 定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通过及时总结,有所沉淀,不断为今后的工作积累。我始终相信一句话:用心,没有做不好的事!只要我用心,有不足就学习,有困难就探索,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好每一件事情!
4. 小学校本研修需要做什么
校本研修计划
一、校本研修的指导思想
校本研修是立足学校教学实际,以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为本,以学科组为单位,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中心,注重教育理论学习,以以合作交流为渠道,针对学校实际、教学实际、个人实际,促进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英语学科成绩。在反思中成长,在研究中提高,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益,营造浓厚的校本研修文化,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校本研修的目标
1、坚持以校为本,加强英语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成绩。努力建设一支专业知识扎实、有特长、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手段、有创新精神的高质量师资队伍。
2、积极探索听力教学模式。
3、进一步宣传和确立校本研修的新理念。加快教师的角色转变。树立新型的师生观、科学教学观、终身的学习观、和谐的职业观。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由单纯的教学执行者转变为文化知识的优选者、教学的研究者;由教人者转变为学习者;由说教者转变为生活示范者。
4、做好现有课题的研究工作,着手规划下一轮课题研究。
三、校本研修的保障及措施
校本教研要着眼于课堂教学,以集体备课活动为重要载体。坚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集中教学智慧,形成学科教学资源库,实现整体优化,促进共同提高。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将努力探索出一条全新的、适用的校本研修之路。校本教研的主要是学校大力支持,保障研修。采取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学校成立监督小组,组织教研,提供所需的听力设备。
1、自我反思
教师在研究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中,应加强教学反思及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重视案例的积累。为了使教师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我认为应该:A、每期撰写一篇教育叙事、教学经验总结;B、每月完成一篇经课后反思重新调整的教学设计;C、强化完成每节课的教学反思;D、每期完成一篇自己满意的典型案例;E、认真作好读后反思。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了一体,使教师逐渐成长。
2、同伴互助
倡导教师对教学中的问题、反思、案例及时交流。在校本研修活动时间里共同研讨、集思广益,探讨解决办法,发挥同伴互助作用,实现经验共享。充分利用集体教研时间,开展同组同伴互助。每次活动各组、各教研协作区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反思、案例、困惑、示范课、研究课、优秀课或集体备课中涉及问题作为研讨内容,要指定中心发言人,大家集思广益,平等交流,求异求新,互相启发,实现经验共享。
3、专业引领
学校业务指导小组采取业务指导。学校组织听课、评课、参加研讨,评价案例、反思,帮助指导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引领作用。
四、研修活动安排
八月:1、校本培训;2、组织教师参加远程教育; 3、加强课例和案例的研修;4、收集班级工作小结、个人研修小结。
九月:1、教研组研修计划中,制定个人研修计划;
2、校本教材编写计划;3、配合校本教材编写,组织各年级测试研讨会;6、落实课题组工作;7、组织评选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
十月:1、检查组研修工作落实情况;2、组织教师交流学习;3、全面展开研修评议活动。
十一月:1、检查研修工作落实情况;2、研修组举行示范课教学评议学习活动;3、组织教师撰写心得体会。
十二月:1、全面开展评价活动;2、研修组学期小结;3、寒假备课布置;4、读书笔记及反思日记收集汇总。
5. 急需一篇小学英语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汇报
英语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英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功的关键,是需要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搞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是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2012年秋季,我县很荣幸地率先成为全市的省级课改实验区,我校作为实验区先进学校之一,在县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等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凝心聚力,扎扎实实做好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确保师资培训工作与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并适当超前,使教师与新课程同行,焕发出新的生命。
一、平等交流、讨论、对话、合作,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而以教师为本体,则是我校开展校本培训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在培训中,主要采用平等参与的方式,让教师自己对新课程的理念和做法进行探究。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教师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
师资培训的形式力求多种多样,激发教师参与的热情,促使教师全身心参与培训工作。1、专题讲座。我校在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骨干培训、县课改通识培训、县新课程学科培训的同时,扎实开展好校本培训,请专家、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经过培训的辅导员主讲,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培训者将学习内容制成幻灯片,图文并茂,提纲挈领,突出重点,使教师能很好地领悟其精髓,深入了解各学科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的实施建议等,从而指导教学实践。2、观看录像。放映能引起争议的录像片断,录像中教师的行为反映出教师有尝试新课程理念的愿望,但不够完善。观看后组织教师分组讨论,对一些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及其对学生的影响进行反思,明确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新要求。3、教学观摩。强化“三课”(研究课、汇报课、示范课)管理,积极开展“假如我来上这一课”讨论,同时,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听课,并以上课、写体会等方式汇报学习所得,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4、案例分析。精心搜集一些教学案例,定期组织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并作点评,帮助教师从感性的经验中生成理性的认识。5、经验分享。根据课改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如“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何在一年级课堂中让学生主动探究”“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做好安全工作”等),以及教师在课改工作中的疑惑和困难,定期组织教师沙龙,让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畅谈自己的想法,交流各自积累的经验,把自己的看法与做法和大家分享。6、教学反思。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促进其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对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和教师从教学中学会什么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校把教学反思作为培训的一种形式,要求每位教师经常对自己教学中的课堂结构、教材处理、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法设计、提问和练习设计等方面进行回顾与反思,写成心得,并定期在教研组中交流。不少教师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方案在省、市、县级的杂志或评比中发表或获奖。
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因为他们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经过一次次的“头脑风暴”,我校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不再是只知“教书”的匠人,而是一批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我校的课改实验教师在课堂上,将4的加法寓于孙悟空分桃的活动,使识字与生活、游戏紧密联系,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我校的课改实验教师在今年的县级优秀课的评比中,获得了语文、数学、艺术学科的第1名。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校扎扎实实进行师资培训是分不开的。
二、边培训、边实验、边开发、边研究,加强培训资源建设。
由于我校采用的是平等参与的培训方式,因此,培训者与参与者的角色发生很大变化。培训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标准答案的发布者或核实者,也不再是传递上级行政命令的“二传手”,培训者成了参与者的“协助者”、“协作者”。“受训者”也发生了角色上的变化,他们成了“参与者”,是培训者的“合作伙伴”,是培训内容和形式的主动创造者,因而,他们也就成了非常丰富的培训资源。给一定压力,予一方舞台,教师就能将积累的能量释放出来。我校举办了“走进新课程”系列竞赛,在演讲、备课、上课等竞赛中,教师互相探讨,团结合作,在活动中共同提高。我校青年教师对省市专家上课改汇报课、对县上课改示范课都获得好评,在县课改学科优秀课评比中夺魁,课改实验骨干教师向城区教师汇报培训学习所得,这些都是充分调动了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性,使其也成为师资培训资源之一。
由于教育经费紧缺,我校的办学条件并不够好,但在师资培训方面却在逐年加大投入。受场地限制,我校图书室不大,但图书数量多、内容新、品种齐全,为教师获取有关新课程的信息创造了条件。我校教师人均每月借阅图书三册,每月业务摘记、心得两千字。此外,我校还加强了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教师上网了解外地课改信息、课改动态,积极撰写课改论文。我校还拟将建立自己的网站,各教师自制网页,交流实验体会,展示实验成果。
三、加强对培训的科学研究工作,形成良好运行机制。
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为本体开展培训,这种校本培训模式有如下特点:1、培训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师边学习、边反思、边提高。2、培训与教研活动相结合。培训与教研融为一体,在培训活动中进行教研,在教研活动中培训学习。3、个体学习与团队研讨相结合,既有个体的自学自练,又有集体活动。只有通过教师自觉地、主动地、自主学习与研究,并积极参加集体培训活动,在集体培训活动中交流、研讨,在集体中共同提高,才能真正实现“人人参与”,使培训活动落到实处,使培训工作收到实效。4、培训时间安排和培训形式灵活方便,可以安排大块时间培训,也可随时随地利用零散时间学习、交流;既可集中培训学习,又可分散学习、交流和研讨。在培训中,我校采用了平等参与的方式,这种方式能使教师亲自体验新课程所追求的新理念,从而促进他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创造性地使用此类方法。如我校一青年教师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引导学生交流最后一个音节时,让愿意领读的同学上台读,学生“哗”地一下子全上去了,看着空空的座位,老师索性坐在学生的座位上,说:“老师来做学生,你们做老师领我读……”,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师资培训中,我们还尽可能使用一些具体的学科实例,对有关问题进行更具情境化的阐释。比如,如何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如《低年级诗文赏读》阅读指导教学片断,《到小熊家里去》一课的节奏练习片断等),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我们努力使师资培训工作走上科学化轨道,进一步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实效。
四、加强对培训的有效管理,建立良好的保障机制。
没有严格有效的管理机制,培训就会流于形式,师资培训目标、任务就得不到落实,完善的严格的有效的管理是使师资培训系统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因此,我校首先成立了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师资培训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并组织制订了一系列相应的管理和建设制度,针对新课程制订了相应的考评办法和激励机制,同时领导小组合理分工,加强对师训工作的检查、督促和考核。定期聘请省、市、县教育局领导来校,对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进行评估、跟踪指导和专题研究。2012年9月初,县教育局领导评估我校师资培训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我们的培训工作提出了加强系统性及学科间融合性的要求,我们在师资培训工作中努力实践着这些要求。同年省教育厅专家到我校调研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况时,在审阅师资培训计划、培训记录,对教师调查问卷,与教师进行座谈后,专家对我校的师资培训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宝应就使教师的教学理念迅速提升,教学方式迅速转变,真正出乎我们的意料……”
成绩属于过去,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随着课改的深入,对教师的要求越高,师资培训任务就越艰巨。我们将进一步努力探索、研究和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新的培训形式和培训手段,形成“实验、培训、管理、研究”一体化的良好运行机制,推动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让教师在新课程中成长,在新课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
6. 如何打造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一、有效课堂的基本理念
有效课堂,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教学。
有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有效课堂要在有限时间内使学生的发展达到最大化,做到优质、高效、低负、低成本。有效课堂的生命是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和生命的共同生长。有效课堂的价值取向是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手段是互动——包括师生、生生互动;通过互动明确目的,发挥主动;通过互动进行交流,共享经验;通过互动进行研究,深化思维。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习来评价教师的教,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效课堂的发展动力是教师的不断反思与创新——教师要具有主体意识,富有创新精神,进行反思探究,不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二、有效课堂的基本标准
1.教学设计精当。准确解读教材和学生,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
2.授课精炼有效。要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彻底改变“满堂灌”、“一讲到底”的落后教学方式,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
3.主体作用彰显。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性学习转换为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中自主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时间应不少于20分钟。
4.落实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
5.学习环境宽松。教师要努力使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教师的亲和力和教学艺术要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90%以上的学生喜欢学科教师并对这一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6.学习形式多样。教师要努力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其他技术、组织手段,让学生尽可能利用多种学习方式,通过多种感知途径,在集体与个别学习中,在思辨、操作、争论、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有效学习。
7.学习评价包容。课堂教学评价要坚持发展性评价原则,以学生学习发展为本,为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服务。学习评价的包容性,强调对学生学习状况、学习能力、学习成果的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师生发展的手段。
8.教学目标达成。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两基”落实,作业与练习当堂完成率100%,正确率90%以上;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成功喜悦的学生达95%以上。
三、有效课堂关注的问题
1.学习的参与度。包括学习活动参与的广度、深度与自觉程度。参与的广度指班级中积极投入学习活动(观察、思考、提出或回答问题,探究合作等)的学生数量。参与的深度指提出或回答问题有依据、有深度、有创意,活动、计划体现自主性,讨论、探究活动具有实效性。参与的自觉程度指学生参与目的明确、积极主动,在碰到困难障碍时,参与积极性的保持程度。
2.学习的效度。一是关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学习任务解决数量及质量。二是关注投入产出比。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在有效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获。
四、有效课堂的评价
1. 有效课堂的评价原则。坚持发展性原则。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用发展观点评价教学过程。把评价重点从教师的作为转到学生的作为上,把教师的作为联系到学生的活动上来。
2. 有效课堂的评价要素
(1)教学任务、目标
教学任务、目标具体、明确、科学,要有意义、有价值的,要合理、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2)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身心需要。要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与自觉度;要关注实现有效学习学生的数量及有效程度;教师重点讨论、讲解的问题符合学生需要的程度;要关注学生与教师提问、讨论、作业等活动表现出的精神状态与价值追求。
(3)教学活动的氛围
有效课堂要有和谐、活跃、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每个学生都有安全、亲切、归属感。
(4)教学效能
有效课堂是使学生有所收获的学习活动,评价的重点是学习效能。具体有三项指标,一是问题的解决程度;二是问题解决的投入产出比;三是学习的意愿激发程度。
(5)教学特色
有效课堂要体现出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特点。
五、有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1.启动“构建有效课堂行动”。启动“构建有效课堂行动”,学校的教学研究、质量管理及队伍建设等均围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效益、构建有效课堂这个重心来进行。组织全体教师通过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等形式进行有效课堂培训,内容包括有效课堂的基本理念、基本标准、实施策略和典型案例等。学校扎实推进“构建有效课堂行动”,做到计划周密、人人参与、重点突出、效果显著。每学期组织一次“有效课堂创新成果展示”活动。
2.开展“构建有效课堂”的教研活动。学校把“构建有效课堂”做为教学工作重点,定期开展培训、教研活动。通过校本研修、网络教研、外出学习教研、跟进教研等方式,采取建模打样、典型推动等手段全方位推进“构建有效课堂行动”的实施。
3.推进“五步式”集体备课模式。学校围绕“构建有效课堂”这一目标,积极推行以学科组为单位的分单元或教学周的“五步式”集体备课模式,其基本流程是:教师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专业引领——课案生成——个性设计。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独自钻研教材,善于发现、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构建有效课堂的最佳路径。教师不得以现成的教学辅导资料代替个人研究,不得将一成不变的老教案搬进课堂,不得完全依赖他人的研究成果来实施教学。教师授课后,要写好教学反思笔记。
4.开展“有效课堂新模式”的创建活动。学校全面开展“有效课堂新模式”的创建活动。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有效课堂新模式的研究和岗位练兵活动。创建活动要瞄准一个目标——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贯穿一条主线——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三个转变——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传授知识为三维并重;摒弃四个无效——无效提问、无效讲解、无效讨论、无效训练。每个教师每学期在学校至少上一节有效课堂的展示课。通过创建活动,使90%以上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达到“教的灵活、学得轻松、当堂学会、当堂巩固”。
5.构建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学校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控与评价,建立一个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程度,评价方法是以教师自我诊断与同伴互助为主的发展性评价。学校为每个教师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档案,每学期组织一次有效课堂评价展示活动。研究制定“有效课堂评价标准”量化表,学校每年进行一次随机抽样测评,并通报测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