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作业问题!)急急急急急急!!!!
金水数学资源论坛
金水数学资源论坛
B. 某市举行一次数学新课程骨干培训活动,共邀请15名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数学教师,具体情况数据如下表所示:
(1)从15名教师中随机选出2名共C
又∵a+b=5,且a>b,解得a=3,b=2 (2)由题意得ξ=0,1,2 P(ξ=0)=
P(ξ=1)=
故ξ的分布列为 故数学期望 E(ξ)=0×
|
C. 能不能帮我找找这个题目的答案:如何理解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思路
还是自己查查吧
我也不知道你要求的标准是什么
下面是我帮助你找到的
前两个是网上论文 最后一个是下载以后才能看到地
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吧
http://www.yae.net/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875
http://www.jiaoshiwang.com/lunwen/chuzh/shuxue/200605/29293.html
http://www.gjgx.com/lunwen/lzhenghe/lzhenghe1/200605/11841.html
D. 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是从课程内容结构、课程目标到教育理念都与传统高中数学课程很大的不同,对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将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对教师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课标的实施中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一线的老师是起作关键的作用。在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老师要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对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要有深刻的理解与领悟。在一年多的新教材的教学中,在新课程教学理念逐渐的深入人心的氛围之中,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实施中困惑也随之产生。
一、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实施存在的问题
1、教材的问题。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之一。北师大版新教材存在着以下问题:
(1)知识的顺序编排不合理。近年来,中学数学教材作了一些删减,并调整了一些内容的顺序。例:未学解不等式,就学指数函数、对数函数,造成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集合的运算等等问题难以解决。
(2)知识的删减不科学。新教材大量增加了现代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新教材不同与旧教材,最突出的部分是增加了“研究性课题”的学习。但是也存在着一定漏洞的问题。如:立体几何常用几何体的性质删减后,学生对几何体的交线在底面的交点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这是老教材没有的事。
(3)与其它学科的协调没有做好。我国设置高中数学课程的出发点,是为广大的高中学生提供进一步的数学基础,使之能适应现代化生活,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由于受西方数学等因素的影响,高中数学偏重于思维训练价值,而忽视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也出现了与其他学科脱节,不协调等现象。例如:人教版高一下学期生物必修2中要用到概率计算问题,而数学却把概率放到了高二上学期必修3当中。高一第一学期物理要学力学,会用到三角函数向量等知识,但数学却把这部分内容放在必修4才学,造成学科之间知识脱节。
(4)教材内容与习题搭配有不合理之处。如人教版高一下学期生物必修2课本第28页的B组题,第49页的7题(个人所得税问题)等难度过大。
(5)函数应用问题设置过难。我认为高中数学内容不应该只强调知识、内容等更要注重方法和过程,这样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如高一上学期必修1课本第108页的例2,解答繁长,计算量大,达不到使学生对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的体验。
(6)很难做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使用计算机作函数的图象。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计算器,函数应用的教学中学生不能体会算法的思想,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初高中知识内容的衔接存在脱节现象。初中所学知识是高中知识的基础,高中知识则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和延伸。如果初中知识和高中知识存在着知识的脱节的话,学习高中知识就会有一定的困难。根据一年多的新教材的教学,我发现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存在着初高中知识内容的衔接存在脱节现象。主要表现在:
(1)部分应用知识要求降低。如:乘法公式只有两个(即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没有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在多项式相乘方面仅指一次式相乘,会影响到今后二项式定理及其相关内容的教学;因式分解的要求降低。初中只要求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而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新课标不作要求,但高中要经常用到这两种方法;反证法:课标只要求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要求不高;但在高中遇到“至多”“最多”“至少”“唯一”等字词的证明题,需要用反证法。例如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一章经常出现。
(2)知识衔接方面。例如: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无理方程、二元二次方程都已不作要求,会影响到今后学数列有关计算(往往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根式的运算明显淡化,如不加强根式运算,以后求圆锥曲线标准方程会受到影响。初中没有“轨迹”概念,高中讲解析几何时会讲到,学生对有关求轨迹问题很困惑,有无从下手之感;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在初中新课标不要求。在高中教直线与圆锥曲线综合应用时常常要用到,在涉及到函数图象交点问题也常用到,这无疑是一个障碍;平行线线段成比例定理初中没有,这样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空间的线面平行等问题受到影响;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初中没有。因此,高中学立体几何时会受影响。
(3)知识删减问题。在新课标中,圆的垂径定理、弦切角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被删去了,在高中必修2的解析几何中常常会用到;相切在作图中的应用初中不作要求,在高中有相切问题;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
3、关于“小组学习”的困惑。《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合作交流的学习主要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它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从我教学实践中感悟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很多时候“合作”都只是流于形式,盲目跟从,学生没有得到真正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常常是好学生机会更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小组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4、课时严重不足。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启动以后,教师普遍认为存在着课时严重不足的问题:教材越编越厚,习题越配越难,尤其是B、C组练习题。内容越上越多,感到教学如同追赶……。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的现象,更谈不上留有巩固练习的时间。要用9周36课时(每周4课时)完成数学必修一个模块的教学任务,真是难上加难。每个学期要学完两大本书,相当于过去学习一年的内容。
以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为例,初中的二次函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对数概念及其运算等内容已经压到高中,和传统的高中数学内容相比,高中数学必修1还增加了函数与方程、函数建模及其应用等内容,造成了速度快、学得浅、负担重、质量差的现象。如:“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规定2课时,“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规定1课时等等,如此编排引起了课时的严重不足,如果勉强按规定时间讲完,肯定不利于学生掌握,形成似懂非懂,“夹生饭”造成差生越来越多。
二、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实施存在的问题成因
我校在实施高中数学过程中虽然老师进行了岗前培训,学校也反复的组织大家学习,老师们也意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史命感。但课程改革推行到今天,遭遇到了种种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也有着其必然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编排问题。由于大多数教材编委基本上是大学教授,他们长时间脱离了一线教学,在编排课本时忽略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问题,以及对各科知识的交叉等方面了解不是很深,同时内容上大多注重大中城市学生的素质发展,没有考虑到边远山区孩子的实际受教育情况。综合以上几点原因,造成了高中新教材存在着部分瑕眦。
2、学生自身问题。首先大部分高一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不完善,对新知识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就会使新知识难于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无法理解新知识的实质性含义,自然而然形成了知识认知结构不完善;其次学生的思维能力达不到教学内容的要求,相当一部分学生只重视机械模仿练习,不重视探索、概括、推理、质疑、反思和总结,表现在解决一些模型化、形式化的问题,如应用题、定理证明、代数推理等能力题型,就缺乏符号化、数学化的能力,找不到解题的目标和策略。
3、教师自身问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部分教师没有灵活的处理教材,又对教材理解不透,甚至出现了照本宣科的现象,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接受知识方面的困难。如面对初中知识“十字相乘法”讲解问题,很多老师采取回避的态度,实际上可以采用数字游戏教学方法。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分必修与选修两大类,必修有5个模块,这些内容是每一个高中生都要学习的,无论是毕业后进入社会还是进入大学深造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主要注重打好数学基础,掌握基本能力。但内容的抽象性、理论性强,在能力要求方面远高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水平,这些都对老师们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出了前所末有的挑战,虽然笔者学浅,但在一年的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一点心得,给大家几点建议
1、依据课标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用教具。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国家对高中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基本素质的要求,教材则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它是依据课标而编写的。在教学中,应以课标为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只教教材。数学教材中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应认真理解课标,对教材中不符合课标要求的题目要大胆地删减;对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要作适量的补充;对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要作适当的改编。此外,还应全面了解必修与选修内容的联系,要把握教材的“度”,不应采取一步到位法,如函数性质的教学,要多次接触,螺旋上升,实行分层教学。
2、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动。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对新课程,教师应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建构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倾听学生的回答并适度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时间与空间,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领会数学思想方法,构建知识,训练技能,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同时,对于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听课理解、模仿记忆、练习作业等,仍然是当前高中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可以对传统的学习方式适当改造,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探索规律。这样既解决了课时不足问题又解决了教材编排存在的漏洞问题。
3、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而言,直观新颖,能有效利用情景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作形象化处理,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尤为重要。如: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例题解不等式(ⅹ-1)(ⅹ-2)(ⅹ-3)>0用数学软件或图形计算机作出函数y=(ⅹ-1)(ⅹ-2)(ⅹ-3)的图像,并追踪图像上的点的坐标,可以近似直观看出不等式的解集。如果没有采用这种解题方法,必须经过三步复杂的解题步骤才能完成,而且图像相当复杂。
“书越来越难教”,这是普遍基层老师的感慨。如何在新课标下运用新的理念,解决新课标下高中教学存在的问题,真正地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还需我们不断努力地摸索出新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学理念,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只有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找到更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法。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应该把握住这次机会,和学生共同进步。
E.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具体分为哪几个方面
高中数学新课标和大纲的比较
一、课程目标与数学目的的比较
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两部分,比以往数学目的内容更丰富,更具体。下面从总目标、基础知识、能力、数学观四方面对数学目的和课程目标进行比较,从而说明课程目标的发展进步。
1.关于总目标。
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指出“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学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其实这是数学教育的首要和基本的目的。对于数学教育只有明确了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我们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制定出支持它的具体目标。相比之下,以往数学目的没有这种总分式的结构,这是课程目标的一个特色。而且总目标中的“满足个人发展”体现了数学教育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响应了“大众”教育的口号,这应当是课程目标的进步之处。
2.关于基础知识。
数学教育要传授数学基础知识,这是有史以来的一个共同目的,也是一个最根本的目的之一。1996年和2000年的教学目的指出基础知识是:高中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作为数学知识精髓的思想方法,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两年教学目的将其列入基础知识的范畴,是个好现象。可是近年数学教育偏重于形式化,教学目的没有强调要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如此“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想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
课程目标没有规定哪些是“基础知识”,但我们通过研读可以发现他们蕴涵于“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数学思维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继学习中的作用”之中,可见课程标准重视基础知识的实用性及数学思想和方法,强调其本质、来源和实际背景与大纲相比,这是一大进步。
仅仅知道数学基础知识的内容是不够的,必须进一步恰当地把握各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1996年和2000的教学大纲在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中,用“了解”、“理解”、“掌握”等用语来描述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不同层次。而课程标准除了在“内容和要求”中使用上述用语,一开始在课程目标中就提出:“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如此,在课程目标的宏观指导下,“内容标准”才能对各项基础知识作定性的规定,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指明方向。这是教学目的与课程目标的区别之处,这是课程标准的一个优点。 数学科学是不断发展前进的,数学基础知识的范围还将会有新的变化。课程目标不仅吸收教学目的的优点——将数学思想和方法作为基础知识,而且更关注基础知识的本质和来源,同时也指出各项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程度。
3.关于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基本能力是现代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1963年教学大纲首次提出三大能力,能力的出现是一个进步,反应了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的要求,体现了教育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可是,自60年代提出三大数学能力,尤其是80年代以来,我国的数学教育把能力的培养放到了首要位置。一些学校受升学应试教育的影响,出现了削弱基础知识教育的趋势,为培养三大能力搞题海战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对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96年和2000年教学目的中将“逻辑思维能力”中的“逻辑”去掉了,也就是说,思维能力不再只注重逻辑思维了。但目的仍旧将三大能力放在重要地位。相比之下,课程目标没有沿用旧大纲的三大能力的提法,而是提及了多种能力,如“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
1/3
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它们蕴涵着三大能力,同时内容又有所丰富。其中“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出是跟上时代步伐的,因为在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社会里,数据、符号日益成为一种重要信息,为了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人们必须学会处理各种信息,尤其是数字信息。
对于能力,目的中还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提法无疑是进步的,对于这种能力的实质是什么,1996年和2000年的教学目的都作了详细说明。关于“能力”,教学目的和课程目标都很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数学交流”能力。目的中的“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和目标中的“发展数学应用意识”都体现了数学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但前者只是处于“形成”阶段,而后者是要“发展”这种能力。此外,2000年的教学目的和课程目标都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上是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能力要求——创新能力,这贯彻了21世纪创新教育的思想,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上述这些能力都是各国数学教育目的的共同趋势,反应我国课程改革抓住时代的脉搏。
进一步我们发现课程目标提出“逐步地发展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体现出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对人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在学校不可能学到他们今后一生所需的知识,而且知识是不断
F. 高中数学学科组主要开展哪些活动
教研工作是学校教学的灵魂工作,也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工作。在新课标理念全面深入课堂的今天,我认为教研工作应当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认真学习有关新课标理念、以全新的思维、积极开展特色教学研讨,协助校领导打造一流教学品牌。因此,要抓好学校教研工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教师专业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思想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的专业知识要求也越来越广。因此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刻不容缓!也只有理论水平确实提升了,我们的思想认识才跟得上去。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1、充分运用有效时间,多读一本书。
华南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曾说:“你再忙,也要留给自己一定空间多读一本书”。而 “读一本好书,就是给世界做了一件美丽的事。”这也是台湾著名儿童作家方素珍说的。我们应该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对读书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学校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广泛地阅读教育理论专著和文化底蕴深厚的书。我们校长曾多次在教师大会上强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多读书,多学习,不断更新自己思想认识,才能把我们的学生教好。还记得,我们十多位科组长参观海口市英才小学时,一走进学校大门便洋溢出浓浓的书香味!一楼运动场的几根柱子刻着许多书籍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影响人一生道德行为的,如三字经等等。我们从教学楼一楼至四楼,每个角落都存放着许多书籍。书籍种类多,随手便可供师生翻阅。我按捺不住打开《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从书籍中读到:做一名阳光的教师确实不容易。教师要散布阳光到孩子的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阳光的教师用理想和激情教书、用爱心和细心育人,从这里便可领悟到海口英才小学的特色,也让我们久久不愿离开。我们的数学科组的成员们,在教研活动时,可要多阅读些书籍,例如:刘良华的《教师专业成长》,吕炳君的《有效教学,和谐课堂》,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等等。读书应当成为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部分。
2、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课题研究,是新课程培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教研活动的重要部分。在教研工作中,教师要根据本地区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研讨主题。例如,我校近年来确定的课题有:“教师如何评价一堂数学课”“新课标下教师如何用好课堂40分钟”、 “中年级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思考”、 “低年级课堂有趣教学” 、“高年级立体图形的讲解”等等,这些课题都安排在每周的数学课组活动进行。活动时,老师们准备的材料较为充分,气氛较为活跃!发言的教师能畅所欲言,或提出问题,或发表见解,从而解决了我们在平时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确实提升我们的专业水平。
3、“走出去,请进来”,加快教学前进的步伐。
我国自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搞改革开放至今,所取得的成效令世人瞩目!学校的教研活动也应当搞改革!多让年轻的教师们“走出去”,再把名师们“请进来”。这应当是教师们专业水平提高最便捷的一种学习途径。例如这几年来,我校先后派出的几位有潜力的年轻教师前往南京、上海跟班学习。她们有机会零距离地接触最前沿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了解当前课程改革的进程和方向。学习满载而归后,她们对学校贡献凸显出来了。通过她们的展示课,我们全体教师都能感受到新课堂的新面貌,让我们受益匪浅!通过她们的汇报,让我们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通过她们的师带徒,快速提高我校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很好地激活学校的教学氛围!在我校她们是老师们学习的榜样,在我市她们名气更是响当当!这也是“走出去”的最好回报!
“请进来”,我认为也是教研活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这几年来,我省培训院请进来的外省和省内专家不少,质量较高。他们所做的专题报告辐射很大,效果也很好!例如,海口市教研室张国红老师所做的《关于听课评课的思考》一课,对教研工作帮助很大!他从当前教学实际出发,先指出我们教师对听课、评课的一些粗浅认识,再提出怎样听课评课,报告一结束便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正是张老师的精彩报告让我们再做的省骨对听课、评课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不就是“请进来”的效果吗?
二、继续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G. 新课改的高中数学都增添了哪些内容
一我们知道函数是数学的非常重要的一条主线。在新课程中增加了幂函数和函数与方程,对于定义域、值域的要求则比以往降低,尤其是人为的过于技巧化的训练。对于反函数,只要求知道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是互为反函数。另外还将复合函数概念放到导数那章中。降低对指数与对数函数的要求,而增加并重视二分法在函数中的应用,加强了函数作为重要数学模型的应用,充分注意到学生对于函数概念真正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容易的,是要经历一个反复熟悉由浅入深的过程的。二新课程中立体几何内容的体系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以前是从点线面开始,再研究由它们组成的几何体,遵循部分到整体的原则;现在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感受入手,再研究组成空间几何体的点、直线和平面。这种安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降低立体几何学习入门难的门槛,提高学生学习立体几何学习的兴趣。由于没有点线面的有关知识,本章的学习不能建立在严格的逻辑推理的基础上,这与以往教科书有相当大的区别。三新课程增加了三视图、算法初步,流程图与结构图、统计案例和函数模型等。这些知识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紧密,同时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分析、判断、理解、推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这些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教学时要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重视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关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关心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新课程在课程内容和目标上都有新变化。要把握好这些变化应做到以下几点⑴知识领域:要求学生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要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胍,体会其中的思想方法。⑵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培养数学意识方面,强调提倡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独立获得数学知识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求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对数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思考、探索创新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