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什么在国内没有进行普及
袁隆平因杂交稻而走上人生颠峰。我对杂交稻比较了解,因为我也是农业科技员。先回说说杂交稻答,水稻分常规水稻与杂交稻两种,前者占中国70%,后者占中国30%,可见杂交稻的市场并没有象报道的大。常规水稻有化肥、农药的作用,产量也很大,能达每亩500公斤,农户还能自行留种,米口感好、价也高,有扩大的趋势。而杂交稻只在中国长江以南耕地较少地区,土地贫瘠的省份种植较好,因为杂交稻耐化肥力比常规稻耐化肥力高很多,在施用了超量化肥后亩产才比常规稻要高,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地获起最高产量。但杂交稻的缺点是农户不能留种,每年购买种子需额外增加高成本,口感有点差而价格要低几毛。不管号称杂交超级稻亩产有几千斤,到了农户手上也就亩产600公斤到顶,有夸大宣传。袁隆平生产的是杂交稻种子,并没有象宣传的那样高产,农户们很清楚。而且袁老团队研制出来的杂交稻也不是无偿地为农民服务,科研成果全部转化成了自身的经济效益,象隆平高科等制种企业。而且买过杂交稻种子的农民都知道,杂交稻制种行业绝对是个暴利行业。一斤杂交种子最低几十元最高上百元,种了之后才知道效果远没有象宣传报道的那么神。
2. 超级杂交水稻的培育过程
为了满足21世纪所有中国人的粮食需求,农业部于1996年提出超级杂交水稻培育计划。其中一季杂交稻的产量指标是:第一期(1996—2000年)700公斤/亩;第二期(2001—2005年)800公斤/亩。
2000年,我国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品种达到了第一阶段单次水稻产量标准,即每公顷产量超过了10.5吨,一些品种已用于商业生产。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介绍,2005年5月,他和同事们的努力集中在培育第二阶段的超级杂交水稻,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其中最近开发出来的一些杂交水稻品种有每公顷13吨的潜力,最好的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已连续两年都达到了每公顷12吨的水平。
科研人员已经取得了三个鼓舞人心的结果,即使用野生水稻中的优良基因、利用谷仓草中的DNA创造一个新的水稻来源、克隆玉米里相关基因并成功置入水稻里。正是基于这些技术进展,袁隆平等专家提出了第三阶段的超级杂交水稻计划的产量目标。 2005年5月,在江西南昌召开的杂交水稻产业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称,根据目前的技术发展进度,由他主持的我国超级杂交水稻培育计划已提出了第三阶段的超级杂交水稻计划目标,将在2010年之前实现每公顷13.5吨的产量目标。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于2006年开始组建攻关研发团队,按照“良种、良法、良态”配套的原则,选育出了一批单产具900公斤潜力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
从2010年开始,袁隆平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联合长江大学、湖南省水稻所等单位,在湖南浏阳、醴陵、隆回等地广泛开展杂交水稻亩产900公斤攻关试验田。
2011年,中心组织在湖南省5个县实施攻关,5个百亩攻关片均获高产,其中隆回县羊古坳乡雷锋村百亩片平均亩产达926.6公斤。
2012年9月18日,由袁隆平研制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正式进行收割、验收。农业部委派的专家组成员到场进行现场监督验收,并进行产量测定。专家组按照严格的测产验收规程,测得隆回县羊古坳乡雷峰村百亩片亩产达到926.6公斤。
2012年9月20日,溆浦县横板桥乡兴隆村的百亩片,种植品种组合Y2优8188,再度实现平均亩产超900公斤。专家组随机抽取了3块攻关田验收,经烘干去杂后,加权平均百亩片平均亩产917.72公斤。
2012年9月24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表示,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三期亩产900公斤攻关”日前通过现场测产验收,以百亩片加权平均亩产917.72公斤的成绩突破攻关目标。袁隆平表示,连续两年百亩片平均亩产突破900公斤,标志着我国已成功实现该攻关目标。
3.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提高产量的原理究竟是什么~~~急~~~
杂交水稻是通过不同稻种相互杂交产生的,而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对配制杂交种子不利。要进行两个不同稻种杂交,先要把一个品种的雄蕊进行人工去雄或杀死,然后将另一品种的雄蕊花粉授给去雄的品种,这样才不会出现去雄品种自花授粉的假杂交水稻。
可是,如果我们用人工方法在数以万汁的水稻花朵上进行去雄授粉的话,工作量极大,实际并不可能解决生产的大量用种。因此,研究培育出一种水稻做母本,这种母本有特殊的个性,它的雄蕊瘦小退化,花药干瘪畸形。靠自己的花粉不能受精结籽。
为了不使母本断绝后代,要给它找两个对象,这两个对象的特点各不相同:第一个对象外表极像母本,但有健全的花粉和发达的柱头,用它的花粉授给母本后,生产出来的是女儿。
长得和母亲一模一样,也是雄蕊瘦小退化,花药干瘪畸形、没有生育能力的母本:另一个对象外表与母本截然不同,一般要比母本高大,也有健全的花粉和发达的柱头,用它的花粉授给母本后,生产出来的是儿子,长得比父、母亲都要健壮。
(3)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扩展阅读:
主要价值
营养
收获的稻粒称为稻谷,有一层外壳,碾磨时常把外壳连同米糠层一起去除,有时再加上一薄层葡萄糖和滑石粉,使米粒有光泽。碾磨时只去掉外壳的稻米叫糙米,富含淀粉,并含约8%的蛋白质和少量脂肪,含硫胺、烟酸、核黄素、铁和钙。碾去外壳和米糠的大米叫精米或白米,其营养价值大大降低。
4. 中国杂交水稻和袁隆平的贡献!
ok,算几个数字先。
有据可查的资料显示,袁先生及其弟子们培育的:两优与两优6326两个品种最高产量可达834.3千克/亩、和781.9千克/亩(当然再高的神仙数字也有但是缺乏有效的文献支持),即使在大面积种植情况下亩产也可维持在700千克以上;
就我手头掌握的2005农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当年全国水稻(包括早中晚稻等)播种面积达到28,378.7千公顷;
那么假设所有面积的水田全部种植高产稻,那么当年的水稻产量就是:28378.7公顷*1000*15*700千克(若平均亩产按700计),然后这数字再除以人均年消耗273.75千克(假设一个成人日均消耗0.75千克),解决10.9亿人吃饭问题绰绰有余。
虽然这个数字计算时变数较多不十分精确(当然也不可能把所有水田都种植高产杂交稻),但较原先水稻亩产比确实多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问题。
所以我认为袁先生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在特殊年代从一定程度上保障许许多多国人不被饿死。而他也因此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但是我个人认为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衡量标准。在科学技术和物质生活水平飞速发展的现今,追求高产以外更应注重农作物品质的要求。举个不很恰当的例子:1对夫妇仅1个孩子,或者有10个孩子之多做对比,则他们对孩子花费的精力和财力肯定是有所差异的。作物栽培也是如此,由于一块地的地力一定是有限的,追求过高产量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放弃主要品质。就像人们总说现在的番茄没有番茄味了,因为种植者看重的是产量,一个植株的果实干物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多余部分仅是水分,口感必定要差。特殊时期鸡米能解决温饱但现今(起码城市)已不多见;籼稻普遍高产,尝鲜尚可,常食实则味如嚼蜡;而用于出口的都是东北、华北等特殊地区一年1季精耕细作的粳稻品种...那么很遗憾,楼主想把剩余高产稻换汇理念实则难以实现的。
5. 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要掌握哪些技术要点
两系法是利用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作母本,恢复系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以获得杂种优势的方法。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基本上与三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相同,但由于两系杂交水稻所用的不育系属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其育性的稳定性受控于光温条件,在长日照高温下,表现为雄性不育,可以制种;在短日照低温下,不育系的育性发生转化,自交结实,繁殖本身,不能制种。因此,在两系制种时,要根据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特点,抓好以下几个技术环节:
(1)确定好不育系育性敏感安全期和抽穗扬花安全期。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最关键的技术是选择安全抽穗期。父母本抽穗扬花期的安排,不仅要考虑天气的好坏,而且必须使母本处在稳定的不育期内抽穗扬花。为了掌握不育系稳定的不育期,首先必须明确导致该不育系不育的起点温度(如培矮 64s为 23.3℃,香 125s为 23.1℃),然后根据历年气象资料分析,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敏感期必须日平均温度高于24℃,日最低气温不低于20℃,光照时数必须长于14小时,从而保证其育性安全转换为不育。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如在6月底至7月上旬抽穗,易受到低温的影响而导致制种失败,如果在8月下旬抽穗,则大多数光温敏核不育系已进入转换期。因此,在稳定的不育期内再选择最佳抽穗扬花期,然后根据安全抽穗期来确定父母本的播种期。培矮64s和香125s在长沙的安全抽穗期如表1。
表1 培层64s和香125s的安全抽穗期
(2)培育壮秧,建立高产群体结构。一是要秧田施足基肥,培育多蘖壮秧。每公顷秧田播父本种子150千克,母本112.5千克,秧田与大田比为1∶5;二是要插足基本苗,母本225万/公顷以上,父本60万/公顷以上。父母本行比为2∶16,尽量增加母本苗数,使有效穗达到300万/公顷;三是要合理施肥。前期重施基肥,一般施尿素150千克/公顷,碳酸铵300千克/公顷,氯化钾75千克/公顷,过磷酸钙375千克/公顷。中期一般在插后1周追施复合肥促分蘖,分蘖期父本再偏施一次肥,后期喷施壮籽肥。
(3)适量、适时喷施九二〇。提高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种子质量的关键是适时适量喷好九二〇,将母本穗层拉高至低于父本10~15厘米,提高异交结实率。当不育系始穗5%左右时,选择晴天上午喷施九二〇,用量视各个不育系对九二〇的敏感程度而定。如培矮64s属钝感型,需300克/公顷左右,甚至750克/公顷;香125s属敏感型,只需150克/公顷,连续2~3次喷完。
(4)去杂去劣,确保种子质量。两系制种除注意生物学混杂、机械混杂外,还需特别注意自身混杂(即同一植株上产生杂交种和不育系种子)。在采用三系制种的防杂保纯措施外,对不育系自身混杂还应采用下列防杂保纯措施:一是若不育系在幼穗分化期由于遇低温所引起育性波动,应采用化学杀雄法控制自交结实;二是要高标准培育“早、匀、齐”的壮秧,做到早分蘖,分蘖齐,抽穗齐,避免抽穗不整齐而造成自身混杂;三是适时收割,避免由不育植株的地上节长出的分孽苗正常结实而造成自身混杂。
6. 杂交水稻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一、培育带蘖壮秧:
1、秧田整理:冬季农闲时翻挖、晒垡,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通气性,结合深翻地,亩施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公斤,反复翻挖,使土块细碎,撒种时要求达到墒面平整,无杂草杂物,不干不烂无积水,种子撒下能半粒入泥,不跑不跳。
2、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2~3小时,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泡种时每10㎏谷种用施保克5克药剂浸种48~72小时(2~3天),可防治种传病害尤其是恶苗病(公秧)。
3、精量播种:杂交稻每分秧田播种2~2.5㎏,育秧一定要做到减种不减秧田,约3~4㎝2(火柴盒大小)秧田播一粒种子为宜。
4、种子覆盖:盖种必须使用腐熟细碎的农肥,杜绝使用生粪、鸡粪、尿灰,种子一定要盖严,覆盖厚度0.5~1㎝以不露种子为宜,盖膜前每分秧田用15毫升30%扫弗特乳油兑水10~15㎏喷雾进行秧田除草。应分墒盖膜,墒宽1.7米,膜上加盖少许覆盖物,秧田四周开好排水沟,保持排灌通畅。
5、加强秧苗管理:(1)播后至揭膜前应保持墒沟里有水墒面湿润,并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晴天及时通风避免烧芽烧苗,雨天及时清除膜上积水;(2)待秧苗第二片真叶展开时揭膜,揭膜后保持苗床上有一层薄水即可,并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在大幅度降温前应灌水护苗;(3)揭膜时每平方米床面喷洒1000—1500倍敌克松药液3—5公斤防治立枯病;(4)及时追肥,2叶期施断奶肥,每分秧田施尿素0.5千克,移栽前7~10天施送嫁肥,每分秧田施尿素1千克;(5)近来嵩明水稻秧田期以蚜虫为代表的刺吸式害虫危害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应搞好防治,拔秧前喷施一次杀虫剂和杀菌剂,以免将虫卵和病菌带人大田。易发青苔的秧田每分可用硫酸铜0.5~0.8㎏拌细土8~10㎏撒施进行防治。
二、规格化移栽:采用定点拉线移栽,株行距4×6寸,每亩栽2.5万丛,戴蘖多的栽一粒谷秧、分蘖少或不戴分蘖的栽两粒谷秧。
三、科学肥水管理:
1、培肥大田,每亩施优质农家肥1000千克、普钙30千克、尿素10千克、硫酸钾10千克作底肥;
2、追肥:秧苗移栽后5—7天,亩施尿素10千克(可带除草剂);
3、水分管理:移栽后适当深水护苗,分蘖期浅水管理,自然落干,分蘖苗达到预期有效穗数撤水晒田至开裂。
四、做好以防治稻瘟病为核心的防治病虫草鼠害工作。
7. 三系杂交水稻制种要掌握什么技术要点
水稻杂交制种是指以不育系(A)为母本、恢复系(R)为父本,按一定行比相间种植,使不育系接受恢复系的花粉受精结实产生杂种第一代(杂交种子),以供水稻大田生产用种的种子生产过程。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较为复杂,要使水稻杂交制种高产优质,必须抓好以下关键技术:
(1)安全隔离。安全隔离是保证种子纯度的关键措施之一。杂交种子的纯度,直接影响杂交水稻所制种子的质量,因此,在整个制种过程中,必须认真落实安全隔离措施。隔离的方法有:
①空间隔离。隔离距离一般丘陵区为50米以上,平原区100米以上。
②时间隔离。使制种田周围的非父本品种与制种田父本的抽穗开花期错开20~25天以上。
③屏障隔离。因地制宜利用山岭、村庄、林带、果园等自然屏障,阻挡外来花粉的传入。
④父本隔离。即在制种田规定隔离范围内种植同一恢复系,不仅可以起到隔离作用,而且扩大了父本花粉的来源,有利于提高制种产量。
(2)安排好适宜的抽穗扬花期。不育系必须依靠恢复系的花粉,才能受精结实,所以,制种田的不育系和恢复系能否安全抽穗扬花,花期是否完全相遇,是制种成败和产量高低的前提。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选择安全抽穗扬花期。安全抽穗扬花期是指制种田开花期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异交结实。杂交水稻制种亲本抽穗扬花最适宜的气候条件为:日平均气温在23~30℃,相对湿度70%~90%,昼夜温差8~9℃、天气晴朗并有微风。如果有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3℃或高于35℃,或连续3天以上的阴雨天,或在盛花期有长时间的暴雨天气,将影响传粉授精。一般来说,长江中、下游各省最适宜的扬花期是:平原、丘陵地区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注意避过7月份的“火南风”和9月中下旬的“寒露风”;山区为7月底至8月初,要适当安排早播,抢高温,避低温,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华南双季稻区春、秋两季均可安排制种,但要注意安排春季制种扬花期在5月中旬,以避过雨季;秋季制种扬花期在9月中旬。海南岛南部以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为开花的良好季节。北方粳稻制种区开花期以8月中、下旬为宜。
②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我国杂交稻制种所用野败型不育系大多从我国长江中、下游感温性的早稻品种中转育而成,生育期短。而所用恢复系都是来自东南亚品种或由东南亚品种转育而来的品种,生育期长。两者生育期相差很大。因此,通过调节两亲的播种期,使生育期不同的父母本花期相遇,是制种成败的关键。
生产上确定父母本播种差期的方法主要有生育期法(时差法)、有效积温法(温差法)和叶龄差法(叶差法)三种。这三种方法在推算父母本播种差期时各有特点,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条件、季节、经验选择适宜的方法综合运用为好。
③搞好花期预测和调节。制种田亲本生育期的长短,除由亲本遗传特性决定外,还受到气候、土壤、栽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比预定的日期提早或推迟的现象,影响花期相遇。因此,必须搞好花期预测,发现有花期不遇的情况,应及早采取措施予以调节。
预测杂交水稻父母本花期是否相遇的方法很多,比较准确可靠的方法有幼穗剥检法和叶龄差法等,可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分析。
经过花期预测,如果父母本花期相差3天以上,就要采取促控措施进行调节,以促进发育较慢的亲本,抑制发育较快的亲本,达到花期相遇。在措施上以促为主,促控结合,早促早控(以幼穗分化三期以前促控效果最好),力争主动。具体调节措施有肥调、水调、化调等方法。
(3)确定好合理的苗穗结构。合理的群体结构是制种高产的基础。建立制种高产群体结构的主要措施有:
①培育适龄分蘖壮秧。适龄壮秧是提高有效穗的基础。坚持在秧田培育适龄分蘖壮秧,大田靠插不靠发,依靠主茎和低节位强势蘖组成基本苗是增加单位面积基本苗数、达到足穗多穗的重要措施。
②安排适宜行比。扩大行比是增加母本有效穗数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制种夺高产的主要技术。行比依制种亲本生育期长短和分蘖力强弱而定,一般早、中熟组合为2∶12~14,迟熟组合为2∶16~18。近年来,各地在大力培育父本壮秧的基础上,将双行父本改为单行,行比改为1∶12或1∶14,进一步提高了母本的比例。
③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既可增加单位面积的基本亩数,保证合理的群体结构,获得足够的有效穗数,同时,又可抑制无效分蘖,使植株生长整齐,抽穗集中,有利授粉。合理密植的规格一般为:母本行株距10~11厘米×13~16厘米,父本插2行,行株距13厘米×16~20厘米。
④加强田间管理。田间管理前期主攻父母本群体的早生快发,以及早获得足够的分蘖苗数,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早施重施分蘖肥,浅水勤灌促分蘖,缺蔸死苗要补齐,父母本管理要并重,迅速搭起高产苗架。中期主攻父母本稳健生长,争取根旺、秆壮、中穗、短叶。施肥采取中控的原则,特别要控制氮肥的施用。同时,要适时排水晒田,以水调肥,抑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复水后适施磷、钾肥,使植株叶直秆壮,提高群体通透性,并加强病虫害防治。后期主攻提高每穗粒数和粒重。在施肥技术上要补施壮尾肥,即在抽穗前5~7天施速效氮肥,使后期生长不早衰。按照“足水抽穗,落干黄熟”的技术进行水分管理。同时结合喷施九二〇做好叶面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提高异交结实率和增加粒重。
(3)采用综合措施,提高母本异交结实率。在一定苗穗范围内,制种产量主要决定于母本结实粒数。影响异交结实率的因素很多,如制种田间花粉密度小,不育系穗粒外露率不高(包颈)、父母本花期不遇等。提高异交结实率的技术措施主要有:
①科学使用九二〇。制种田喷施九二〇既可使母本穗颈伸长,解除母本包颈,提高穗粒外露率,又可增加种子的千粒重。施用九二〇方法上要做到“适时、适量、适法”。“适时”,即要求在达见穗指标(5%~10%)时,选择晴朗的天气,在上午9时前或下午4时后喷施最好。“适量”即制种田用九二〇75~150克/公顷,对水喷施,分3次喷,每天一次,连续喷3天。3次用量分别占总施用量的20%、30%、50%。“适法”,要求田间有6厘米左右的水层,使用手持式电动微型喷雾器喷施,喷头距离穗层30厘米左右。
②促使父母本花时相遇。由于父本开花早而集中,母本开花迟而分散,应采取措施,促使父母本花时相遇。调整花时的方法有:
A.赶露水,赶母不赶父。即在晴天早晨,赶去积存在母本叶面上的露水,可以降低穗层湿度,提高温度,并使穗部松散,促使母本早开花。
B.喷冷水,喷父不喷母。在每天下午 4~5时,给父本穗部喷冷水 375千克/公顷,以增加父本穗层湿度,降低温度,延迟父本开花时间。
C.喷施调花灵或硼肥。给母本喷施调花灵,可提早花时,在抽穗40%和80%时,每公顷用 0.45千克对水600千克对叶面各喷一次。喷施硼肥在母本始穗起,每隔 3天喷一次,浓度为0.15%~0.20%,有利于提早母本开花。
③人工辅助授粉。人工辅助授粉能促使花药开裂,扩大散粉范围,从而提高异交结实率。采用竹竿赶粉,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较好。要做到轻压、重摇、慢放。轻压就是沿风向轻压父本植株中部,使穗倾向母本引散粉;重摇就是连续振动稻株,促使花药开裂散粉,飞落母本行;慢放就是为了防止花粉往回飞落。一般在母本抽穗达50%左右时开始,每天在父母本开花时进行,连续3~4次。要坚持有花就赶,直到终花为止。
(4)防杂保纯,确保种子质量
①严格去杂去劣。为保证纯度,除搞好隔离外,还要认真做好除杂工作。要求分别在秧田期、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进行,把杂株劣株全部拔除。特别要注意把可能混在不育系中的保持系拔除干净。
②严格按生产规程操作。在整个制种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机械混杂。浸种催芽、播种育秧、拔秧运秧、插秧和收割,都要有专人负责,分系分期进行。特别是收割时,最易造成机械混杂,要先收母本,后收父本。单收、单打、单晒、单藏。仓库要指定专人管理,种子晒干后包装,做到种子与标签相符,处处把好防杂关。
8. 袁隆平为什么要培育杂交水稻
他当时是一个安江民校的教师,但面对当时严重饥荒,他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从事水稻雄性不育试验。
1964年7月5日,他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
1965年7月,袁隆平又在14000多个稻穗中逐穗检查到6株不育株,并在此后两年播种中,共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彻底推翻由传统经典理论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并推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
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8)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扩展阅读;
袁隆平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为国际上发展杂交水稻的首席顾问。他30次赴国际水稻所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10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菲律宾、孟加拉等国指导发展杂交水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在境内外举办了50余期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培训了来自40多个发展中国家约2000名政府官员和农技专家。学生有邓华凤研究员, 黄培劲。
1980年5月,袁隆平应美国邀请赴美进行杂交稻制种技术指导。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共同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举办杂交稻技术国际培训班,袁隆平作为主讲人给来自10多个国家的专家讲授杂交水稻方面的主要课程。翌年9月,又连续举办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