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制度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规范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工作的管理,促进安全生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武高院(华瑞集团)内所有特种作业人员。
3 职责
3.1 各用人单位负责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内部考核和管理。
3.2 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
a)组织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和取证工作;
b)收集与特种作业人员有关的法律法规,并组织落实相关的规定;
c)对特种作业人员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d)建立全院特种作业人员台帐。
3.3 人力资源部负责发放电工作业人员、电路板焊接内部操作证书。
4 工作程序
4.1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a)年龄满18周岁;
b)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c)初中(含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相应工种的安全技术知识,参加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并成绩合格;
d)符合相应工种作业特点需要的其它条件。
4.2 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和发证
4.2.1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按国家规定的本工种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接受过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的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可不再进行培训,直接参加考核。
4.2.2 培训由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各用人单位每年年初提出需求,纳入院年度培训计划。
4.2.3 用人单位对特种作业人员应进行日常的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应经安全技术考核后,取得了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4.2.4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分为安全技术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具体考核内容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制定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标准执行。
4.2.5 内部考核发证和外部考核发证。
4.2.6 内部考核发证,内部考核发证的人员仅限于武高院(华瑞集团)内电力专业本科以上,从事电气产品开发设计、生产、调试、试验的电工作业人员,电路板焊接工,人力资源部组织安全规程考试,用人单位进行技术考核,考核合格后,由人力资源部发证。
4.2.7 除上述内部考核发证人员外,其余均为外部考核发证人员。外部考核发证是指到湖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委托有资质的培训考核机构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发放相应的操作证书。
4.2.8 同时承担多个特种作业岗位的人员,应取得相应岗位的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4.2.9 外聘员工已经具有特种作业证书并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到人力资源部认可资格,并登记备案。
4.3复审
4.3.1 持有外部颁发的操作证的特种作业人员其复审每2年一次,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
经用人单位进行知识更新后,复审时间可延长至每4年一次。复审内容包括:
a)健康检查;
b)违章作业记录检查;
c)安全生产新知识和事故案例教育;
d)本工种安全技术知识考试。
4.3.2 经复审合格,由复审单位签章、登记、予以确认;复审不合格的,可由原复审单位申
请再复审一次;再复审仍不合格或未按期复审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失效。
4.3.3 持有内部操作证的特种作业人员每2年复审1次,复审内容是安全生产新的知识、安
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考核。
4.3.4 需复审的人员每年初,用人单位填写“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计划”人力资源部安排进行。
4.4 用人管理
4.4.1 用人单位需建立本单位特种作业人员的档案和台帐,填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登记注册表”,报人力资源部建立全院特种作业人员的台帐。
4.4.2用人单位要做好本单位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复审、申报等工作及日常的检查工作。
4.4.3 人力资源部要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的有关事项的要记录在案,
监督其整改。
4.4.4 离开特种作业岗位1年以上(或6个月)又重新上岗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由用人单
位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
4.5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复审所发生的费用,由各用人单位支付。
5 相关支持性文件
5.1 《记录控制程序》
6 记录
6.1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计划
6.2 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登记注册表
2. 怎样建立和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交流与培训制度
对技术的评价要侧重环境的影响
3.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是什么
1、采用新来技术时,要对操作人员自进行新岗位技能培训,掌握安全操作的技术要领。
2、凡事新工业进入现场内,项目部就要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学习和现场实地操作,在作出推广,进行实施。
3、凡事从事厂家进来的新设备经检查合格试车,再行投入生产中使用,实际操作者掌握好他的性能,随时检查保养,纺织机械事故发生。
4、凡是进行新材料入场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有无毒害,在实际操作中按有关说明,大家集思广益后作出施工方案,精心操作。
4. 深化职业技能培训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是建立技能提升多渠道激励机制以及什么
深化职业技能培训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是建立技能提升多渠道激励机制以及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发展机制,建立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建立职业技能培训质量评估监管机制。
深化职业技能培训体制机制改革
一、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发展机制。
加大政府、企业、社会等各类培训资源优化整合力度,提高培训供给能力。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建设培训中心、职业院校、企业大学,开展职业训练院试点工作,为社会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
鼓励支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行业人才需求发布、就业状况分析、培训指导等工作。政府补贴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全部向具备资质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开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国总工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建立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
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相衔接、与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相适应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评价方式,促进评价结果有机衔接。
健全技能人才评价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对评价质量的监管。建立以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以国家和行业竞赛为主体、国内竞赛与国际竞赛相衔接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大力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积极参与世界技能大赛,拓展技能人才评价选拔渠道。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国残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建立职业技能培训质量评估监管机制。
对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项目实施目录清单管理,制定政府补贴培训目录、培训机构目录、鉴定评价机构目录、职业资格目录,及时向社会公开并实行动态调整。建立以培训合格率、就业创业成功率为重点的培训绩效评估体系,对培训机构、培训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管。
结合国家“金保工程”二期,建立基于互联网的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技能培训和鉴定评价信息化水平。探索建立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档案,实现培训信息与就业、社会保障信息联通共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建立技能提升多渠道激励机制。支持劳动者凭技能提升待遇,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指导企业不唯学历和资历,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机制,强化技能价值激励导向。
制定企业技术工人技能要素和创新成果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推动技术工人享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关政策,鼓励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实行技术创新成果入股、岗位分红和股权期权等激励方式,鼓励凭技能创造财富、增加收入。
落实技能人才积分落户、岗位聘任、职务职级晋升、参与职称评审、学习进修等政策。支持用人单位对聘用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比照相应层级工程技术人员确定其待遇。
完善以国家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公务员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技术培训制度扩展阅读
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汤涛指出,职业技能培训与劳动者素质的提升与劳动者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它是提高就业质量、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一个根本举措。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同时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技能扶贫也是个非常有效的措施。
“同时也是职业技能培训改革工作的迫切需要。”汤涛指出,“目前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职业技能覆盖面还不够广泛;二是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供给不足;三是培训针对性、有效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四是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能力仍需要加强。这四个问题要解决好,才能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一步做好。”
《意见》提出“建立并推行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汤涛表示“终身”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培训对象的覆盖上是全体劳动者,包括就业人员和准备就业人员。
二是就业培训的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有政府补贴培训,这个补贴要覆盖终身职业生涯,你只要是在岗、在职劳动或者工作,就可以接受这个培训。
三是技能评价激励的活动要覆盖培训的全过程,这样才能使大家有更高的积极性。
《意见》对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深化职业技能培训体制机制改革、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及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提出要求。汤涛指出,《意见》明确了促进普惠均等、坚持需求导向、创新体制机制、坚持统筹推进的基本原则,这将有利于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建设知识性、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提供强大支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职业技能培训迎来政策利好
5. 《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有什么内容
根据复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制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从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看出,加强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中心一直积极与高等院校、专业技术机构、用人单位开展合作,现发展成为提供测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多体系的认证、推广、培训、咨询服务;以及提供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宣贯和便捷的职业培训信息、人才需求信息服务。其最终目的,就是为广大职业技术从业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不断响应政府的号召,承担社会责任,促进价值实现,成就大家的梦想
6. 人员培训制度
转载
下面是某酒店的培训部制度,仅供参考!
第一章 员工培训管理制度
第一条 酒店员工培训,其一是对新招聘的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其二是对老员工进行在职培训。岗前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学习公司规章制度、基本的岗位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基本的专业知识,以便较快地适应工作。员工在职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干什么学什么,从实际出发,更新专业知识,学习新的业务和技术。
第二条 员工培训要按计划、分批分阶段,按不同的工种和岗位需要进行培训,要结合实际,注重实用性,逐步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第三条 培训内容:
1.员工培训主要应根据其所从事的实际工作需要,以岗位培训和专业培训为主。
2.管理人员应学习和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充分了解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提高市场预测能力、决策能力、控制能力。
3.专业技术人员如财会人员、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等,应接受各自的专业技术培训,了解政府有关政策,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业务操作方法,提高专业技能。
4.基层管理人员应通过培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5.基层工作人员须学习公司及本部门各项规章制度,掌握各自岗位责任制和要求,熟悉宾客心理,学会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
6.酒店的其他人员也应根据本职工作的实际需要参加相应的培训。
第四条 培训方法:
1.专业教师讲课,系统地讲授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业务知识,提高专业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
2.酒店各部门骨干介绍经验,传帮带。
第五条 培训形式:
1.短期脱产培训,主要适用于岗前培训,或某些专业性强的技术培训。
第二章员工教育培训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树立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以提高员工素质,不断为各岗位培养和输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以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教育培训体系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1.新员工岗前统一教育培训;
2.员工在岗教育培训。
三、在岗培训
第七条 在岗培训的目的:
1.提高、完善和充实员工各项技能,使其具备多方面的才干和更高水平的工作能力,为工作轮换和横向调整以及日后的晋升创造条件;
2.减少工作中失误、工伤事故和灾害的发生,降低失误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人身安全;
3.减少员工工作中的消耗和浪费,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4.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合作精神,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气氛。
第三章员工岗前培训规定
一、总则
第一条 岗前培训之宗旨系要使新进人员了解酒店概况及介绍酒店规章制度,便于新进人员能更快胜任未来工作。
第二条 凡公司新进人员必须参加本酒店举办的新进人员岗前培训,其具体实施均需依本规定办理。
第三条 新进人员的课程,人事单位应事先制定日程安排计划表,培训进度记录表及工作技能评定标准表。
第四条 新录用员工报到后应接受人力资源部组织的岗前培训,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参加。培训结果将作为今后定职定级定岗位的参考。
第五条 岗前培训的目的:
1.使员工了解和掌握公司的经营目标、各项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尽早融合到员工队伍中去,顺利开始其职业生涯。
2.使新员工尽早掌握工作要领和工作程序、方法,达到工作质量标准,完成岗位职责创造提高酒店经济效益和个人收人的条件。
3、对新进人员首先必须建立其所须知道的一切知识包括酒店的结构、目标、政策、产品及其特质、市场情况的分析,使其对酒店工作性质及进展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心理准备。
4、对新进人员应予以“程序规定”培训,培训对于时间的支配和工作的计划能力作适当的组织和配合,按一定的程序来达成工作的目标。
第六条 岗前培训的内容:
1.丁陶国际大酒店基本概况,基础设施等的介绍。
2.做酒店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及服务员服务意识等的培训。
3.新进人员态度与自信心的培训。
4.解答疑问;
5.组织撰写心得体会及工作意向。
第七条 专业技术性要求较强的岗位,由部门经理根据需要另行组织岗前专业培训。培训计划及结果人力资源部备案。
第八条 新进人员接受上述各条培训后,需给予“态度与信念”的培训。
第九条“态度与信念”培训的宗旨在于使新进人员对于酒店、顾客、工作岗位上的态度有乐观、积极、充满信心与活力的态度和热诚服务的信念。
第十条 主持酒店培训的人员,应对受训者的优、缺点做出评语提供给他未来的技术培训和实地培训负责人作为参考资料。
第十一条 新进人员在接受酒店培训之后,必须紧接着实地见习。
第十二条 关于培训纪律的补充:
1、培训期间手机等通讯工具要调成震动或关闭。
2、积极参与活动,并相互交流。
3、所有参与培训之员工,必须按时到达培训地点,不得迟到,早退或者无故缺席。、
4、所有受训人员必须参加入职培训考核评估,未能通过审核的员工须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将参加下次培训考核,并作延长试用期或者予以辞退处理。
本条例由酒店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7.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管理制度
首先得确立你的部门职责,相因做制度调整参考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决定》精神,围绕地方经济建设的重点,充分体现成教工作的特色,以“调研明思路,特色创品牌,改革激活力,开放促提高”作为工作的手段,发扬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的精神,树立良好形象,服务广大群众。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成教办学理念,从而为促进我区我镇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为新贡献。二、学校定位薛家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是我区现在唯一的一所省级重点成校,有着良好的基础设施设备和外围环境,但比起先进的成校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三年中要努力学习我省先进成校的经验,不断发展自我,使我校成为区级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职教、成教中心,具有鲜明的特色,在我区、我市乃至我省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名符其实的省级重点成校,并向国家级重点成校迈进。三、办学条件的改善根据学校的现有设施条件,把我校办成区级职教、成教以及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结合实际思考主要是从车工、钳工、电子电工及计算机专业等几方面入手,但经过分析还需改善办学条件是:1.现有钳工实习场所比较简陋,根据形势发展要求必须新添一些实习设备和扩建实习场所。2.车工实习场所必须新建,增加数控中心设备。3.电子电工和计算机实习场所也必须进行改善,因计算机一方面过时淘汰的比较多,另一方面还没有能上互联网,这样的设施设备今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训的需要。以上办学条件的改善投入约100万元左右。四、学校管理学校牢固树立“管理理求质量,管理出效益”的思想,牢记“时时谋发展,事事出效益”的成教办学宗旨,建立完善的校长负责制,在具体的管理中采取如下措施:1.加强学习。加强领导班子对现代学校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树立与21世纪学校管理相适应的新的人性化管理理念,使领导班子人员不但懂管理,会管理,而且善管理。2.加强目标管理。对学校所有教职员工进行合适的定位,并对每位教职员工从培养学生上、教师个人奋斗上、条线管理上、以及工作开拓创新上确定明确的目标,每年初确定目标,年底对照目标进行考核。3.加强激励机制。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因素。五、领导班子建设强化整体班子建设。使每个成员办学思想端正,具有正确的的教育观念和强烈的进取心、事业性、责任感,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熟悉教育教学和管理业务,掌握并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有较强的决策和组织协调能力。人人工作务实,实事求是,作风民主,廉洁自律,关心群众。发挥表率作用。班子成员深入教育教学和实训、培训工作第一线,并能以身作则,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工作,成为教职员工的榜样,以行领人。六、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建设。围绕“敬业、爱生”,努力造就教师把教育作为事业来追求,把教师作为研究者来认识,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通过三年努力,把全体教师培养成热心爱教,优质施教,廉洁从教的优秀教师。优化业务水平。教育观念正确,基本功扎实,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根据新的世纪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改善专业课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每年组织教师到高复班听课以及与先进学校教师交流备课、上课,不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提高知识水平。到2005年学校在编教师本科率达100%,专业技术课教师的专业技能及知识水平具有较高的档次。七、班主任队伍建设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上,要求在校全校教师个个过班主任关。对现任班主任的工作多指导、多检查、多调研、多交流,每学期召开班主任和教育工作研讨会。每年组织全体班主任到先进学校进行学习,体验优秀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八、教育教学研究在全体教师中强化科研兴教和科研兴校的意识,根据我校教师人少、力弱,在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方面有一定困难的实际情况,将组织教师与有关学校协作开展课题研究。三年中要求全体在编教师均能参加一个课题研究,实实在在地搞好教育教学研究,每年有一至二篇高质量的论文发表。九、教育教学质量德育教育。增强德育教育工作在我校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针对性:针对技工生的身心发展和认识规律,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主动性:要面向技工生的实际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实效性:德育工作要体现实际效果,从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出发,使毕业生成为用人单位受欢迎的人才。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7 19:14 三年中学生无违法犯罪现象。教学质量。根据技工生文化学习的标准,为使技工毕业生今后能进一步发展自身,学校将采用普通高级中学文化基础课,开齐开足,并有选择分层次进行教学,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文化课基础知识的需要,并在教学中着重体现方法的辅导上。在专业技能上一方面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另一方面保证各个专业的毕业生能100%通过省市级劳动部门的鉴定。使我校毕业生每年就业率达100%,并受用人单位普遍好评。十、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我校是成教性质的学校,在实施新课程方面只能使我校教师的观念不断地更新,以新课程的标准和理念来不断改革成教教学,积极做到办学政策上强化法规意识,在教育教学上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在办学理念上强化创新、效益意识。十一、办学特色我校在稳定现有高复班和技工班的基础上三年中逐步向形成区内、市内有一定影响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发展,并形成具有特色的车工、钳工和电子电工及计算机专业。十二、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德育功能,具体措施:1.校园标语布置;2.校园名人、名言布置;3.校园绿化环境布置。
8. 《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的政第措施包括()
包括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深化职业技能培训体制机制改革,提升职业枝能培训础力。
《意见》指出,职业技能培训是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举措,是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迈上中高端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要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制造强国建设和劳动者就业创业需要,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意见》明确了促进普惠均等、坚持需求导向、创新体制机制、坚持统筹推进的基本原则,提出要建立并推行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现培训对象普惠化、培训资源市场化、培训载体多元化、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管理规范化,力争2020年后基本满足劳动者培训需要,努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意见》提出了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一是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和组织实施体系;围绕就业创业重点群体,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全面加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着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大力推进创业创新培训;强化工匠精神和职业素质培育。
二是深化职业技能培训体制机制改革。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发展机制、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职业技能培训质量评估监管机制、技能提升多渠道激励机制。三是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能力建设、职业技能培训教学资源建设和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平台建设。
《意见》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公共财政保障,多渠道筹集经费,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机制,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大力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8)技术培训制度扩展阅读
基本原则。
促进普惠均等。针对城乡全体劳动者,推进基本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普惠性、均等化,注重服务终身,保障人人享有基本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全面提升培训质量、培训效益和群众满意度。
坚持需求导向。坚持以促进就业创业为目标,瞄准就业创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加强对就业创业重点群体的培训,提高培训后的就业创业成功率,着力缓解劳动者素质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的问题。
创新体制机制。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改革,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培训资源优化配置、培训载体多元发展、劳动者按需选择、政府加强监管服务的体制机制。
坚持统筹推进。加强职业技能开发和职业素质培养,全面做好技能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激励等工作,着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发展的制度体系和社会环境,促进技能振兴与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
9. 如何建立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促进就业、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手段。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速培养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对于更好更快地推进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现就建立城乡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以促进就业为宗旨,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坚持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建立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全职业生涯、全过程衔接的终身职业培训制度。完善培训政策,健全培训体系,进一步提升培训层次,扩大培训规模,促进劳动者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为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提供大量技能人才。
二、工作目标和要求
统筹城乡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调动社会、企业以及劳动者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面向城乡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让每位新成长劳动力享受一次技能培训,在劳动者职业生涯中能享受多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劳动者整体技能素质,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全市每年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4万人,其中新成长劳动力1万人,培训合格率达95%,培训后就业率达85%。
三、工作措施
1、健全培训制度。健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在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战略新兴产业、公共公益服务等相关岗位,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落实职业资格准入。鼓励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推行企业新录用人员先招用、再培训、后上岗的岗前培训制度。建立现代企业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以企业为主体,紧密结合岗位实际需求,实施在职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探索培训资金直补企业和劳动者的办法,促进职业技能培训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2、完善培训政策。建立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全职业生涯、全过程衔接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让城乡每一位劳动者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都能得到政府提供的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技能培训。城乡劳动者在劳动年龄段可参加专项能力、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6个等级职业培训,享受6次培训补贴。获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和初、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分别按照300元/人、600元/人、1000元/人和1200元/人的标准各补贴一次;参加高级技能培训取得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按照政府购买高技能人才培训成果补贴政策,分别给予2000元/人或2500元/人的补贴。对于转型升级需要和产业发展需要的紧缺型工种,劳动者可以每年参加一次培训。
3、健全培训体系。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功能定位,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各类培训资源,建立需求导向、覆盖广泛、形式多样、管理规范、进退有序、保障监管到位的职业培训体系,通过改造一批、提升一批、联合一批,优化职业技能培训资源配置,形成竞争有序的职业技能培训市场,构建企业为主体,公办职业培训机构为主导,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抓好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培养示范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平台支撑,不断优化技能人才发展环境。
4、创新培训模式。建立培训形式多样化、培训内容模块化、培训时间自主化的适合城乡劳动者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一是针对新成长劳动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加大现代制造业、医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所急需工种的“订单式培训”,引导其掌握技能、技能就业、素质就业。 二是针对空岗资源开展技能人才“储备式”培训。针对滞留在低端、低效、低薪岗位的劳动力,通过了解培训需求、空岗信息,及时掌握潜在的岗位资源信息,提前做好技能人才培训储备,从而更好地实现技能培训与岗位资源的有效对接。三是加快在职职工技能提升培训。针对技能岗位需求,开展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级的技能提升培训,通过提升在职职工的技能水平促进其职业发展,推动企业技术革新和转型升级。四是针对初高中不再继续升学的毕业生开展“定向委托式”培训,经企业面试合格的,委托技工院校进行1-3年技工教育,企业、学员、院校三方签署就业和委托培养合同,毕业后直接入职委托培养企业,在指定岗位工作,有效缓解当前职业教育与产业用工需求脱节的矛盾。
5、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技能培训促进职业发展和提高岗位待遇的激励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健全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薪酬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在企业薪酬中充分考虑技能所做贡献的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技能人才薪酬制度,使高技能人才与其他相应专业技术人才在工资福利方面享受同等待遇。企业在聘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可与本单位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工资福利待遇。技工院校高级工班毕业生试用期、见习期工资待遇及定级工资,均参照大专学历毕业生待遇确定。建立高技能人才政府津贴制度,按照《关于在市区企业实施技师政府津贴制度的通知》(泰人社发[2013]101号)文件,企业技师、高级技师分别按每月100元/人、200元/人发放政府津贴,引导劳动者向更高技能等级目标努力。完善劳动力市场价位机制,定期发布本地区不同岗位、不同技能等级的工资价位,形成社会重视技能人才、积极参与职业培训的良好环境。
四、责任保障
1、政府引导,部门配合。建立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筹协调,发展改革委、教育、科技、财政、住建、农委、国资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总工会、团委、妇联等社会团体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全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对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和总结,推广先进工作经验,及时解决、协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优秀集体进行表彰。
2、企业为主。企业是职业技能培训的主体,也是使用技能人才的主体。要突出企业培训的主体地位和主要作用,落实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责任机制,指导各类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将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列入企业发展规划,建立内部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完善职工培训机制。强化行业、企业与社会培训机构的紧密联系,适应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全面推行校企联合的基地化培训模式,建立不同行业、不同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实施多形式、多层次、多对象的基地化培训。
3、资金保障。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渠道筹措资金的职业技能培训投入机制。调整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加大失业保险基金对职业培训的支持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完善和落实各项补贴政策,合理提高培训补贴标准。鼓励企业成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征收和使用管理。强化对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监察,促进政府、企业应投入的职业教育培训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对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培训标准制定、教材题库开发、师资培训、质量督导、职业技能竞赛、评选表彰等基础工作给予资金支持。
4、构建城乡均等化的培训服务体系。制定相关制度,在政策上保障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与城乡培训服务均衡发展。依托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系统,完善市、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网络,全面推行职业技能培训实名制管理,提高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信息化水平。探索培训服务新模式,积极发挥网络优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为载体的开放灵活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资源配置、职业分析、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能力开发五位一体的信息共享应用服务。
五、监督管理
1、完善技能培训与岗位有效对接机制。策应转型升级需要,精选培训专业,确保培训与意向相吻合、培训与就业相挂钩、培训与技能相联系,补贴政策向转型升级、产业发展需要的工种(专业)倾斜。健全校企合作制度,加强培训学校与合作企业的有效对接。在培训专业设置方面与企业用工需求对接。提升培训质量,加强技能培训与技能鉴定对接。培训机构积极推荐培训学员就业,加强学员与企业对接。
2、严格职业培训考核体系。积极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大力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严格规范考核发证程序。健全以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为重点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完善“统一标准、自主申报、社会考核、企业聘任”的考评机制,进一步突破比例、年龄、资历和身份界限,拓宽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完善多层次职业技能竞赛工作机制,每年举办行业、地区性职业技能竞赛。
3、构建三位一体监管防控体系。切实规范民生资金运行,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技能劳动者。一是对培训过程实施第三方监管,人社部门委托第三方监管机构随时随机抽查课堂授课情况,第三方不与培训机构直接接触,监管结果作为申请补贴的主要依据。二是对培训过程进行全程录像,加强对培训管理机构监管,对培训授课真实性进行审查,控制管理漏洞。三是加强考核发证管理,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按照鉴定规范和工作流程严格考核发证,财政部门和培训管理机构对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过程进行不定期巡查。加大对参培人员的管理力度,参培人员恶意旷课、旷考的不再享受我市相关培训政策。
4、加强资金拨付审核。规范培训补贴资金审核拨付,建立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资金用途、申领拨付程序和监管措施,形成内部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财政部门事中、事后对职业技能培训监管,确保培训效果和资金使用效率及安全。进一步加大对培训机构的指导力度,规范培训机构的业务和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