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蛋鸡养殖培训感受作文怎么写
蛋鸡不赚钱,你可以散养土鸡下蛋,很值钱的
『贰』 如何学习蛋鸡养殖技术
一、创造蛋鸡适宜的生活环境。要让产蛋鸡多产蛋,就必须想法尽量给鸡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和产蛋环境,要根据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而采取相应的配套的饲养管理措施。在夏季高温高湿季节,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加强舍内通风,保持干燥的环境卫生,向鸡群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并适当增加青菜的饲喂量,以提高鸡的采食能力。进入冬季,要特别注意做好鸡舍的防寒保温和人工补充光照,舍内温度应维持在13℃以上,光照15-16小时,饮水适当提温,不饮冰冷水。
二、注意节约饲料。养鸡最大的一笔开支就是饲料,饲料的费用支出约占整个养鸡费用的70%以上。若饲养管理不当,必然会造成饲料的大量浪费。减少饲料浪费的措施是:其一,饲料槽的安装高度、深度、长度要根据产蛋鸡的不同周龄和笼养密度而进行调换,饲料饲喂添加量不能超过槽深的1/3,要少喂勤添,减少槽内剩食,以产蛋率确定饲料日喂量,一般产蛋率在50%-60%时,每只鸡每日饲喂量约95-100克,产蛋率60%-70%时,日喂量105-110克,产蛋率为70%时,鸡的日喂量为115-120克,产蛋率达到80%以上时,饲料不在限量,让鸡任意采食。其二,进行断喙。由于鸡有刨食的习性,因此,在7-9日龄应给雏鸡断喙。到15周龄左右,对断喙不良者需进行修喙。其三,及时淘汰不产蛋鸡或产蛋性能不佳的鸡。在育成结束转入产蛋舍时,应进行一次淘汰。凡发育不良、太小、太肥、有病、精神不振的均应淘汰。在产蛋过程中,应随时淘汰抱窝鸡、病鸡、伤残鸡、停产鸡。进入产蛋后期,主要淘汰停产鸡,凡冠髯、脸苍白,冠萎缩的母鸡应立即淘汰。发现过肥、过瘦的鸡也应立即淘汰。
三、产蛋下降的原因
环境因素:光照程序或光照强度的变化:如随时改变光线颜色,突然停止光照,光照时间缩短,光照强度减弱,光照时间不规律,忽长忽短,忽早忽晚,忽照忽停,晚间忘记关灯等。通风严重不足,长时间不通风等。自然恶劣天气的袭击:未提前做好准备或预防,突然遭到热浪、台风或寒流的袭击。长时间断水:因供水系统发生故障或忘记打开开关,造成长时间供水不足或断水。
饲料因素:日粮中饲料成分发生显著变化或质量有问题,可引起产蛋变化。如日粮中的原料种类突然改变、饲料搅拌不均匀、饲料发霉变质、更换鱼粉及酵母粉、食盐含量高、石粉添加量偏高、将熟豆饼换成生豆饼、饲料中忘记加盐等,降低了鸡的采食量,引起消化不良。产蛋率正常,鸡的体重不减轻,说明给料量和提供的营养标准符合鸡的生理需要,没有必要更换饲料配方。
鸡群患病:急慢性传染病会使鸡群的产蛋量突然下降。如鸡群受强毒型新城疫侵袭,常使产蛋量下降50%以上;感染减蛋综合征能使产蛋率下降20%~40%,如混合感染其他疾病,产蛋率下降20%以上。另外,鸡群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霍乱、球虫病、大肠杆菌病、禽流感等,都会使产蛋率大幅度下降。
四、疾病的预防工作
减少死鸡和杜绝疫情发生,这是养鸡成败的关键。要按照科学的控制鸡病发生的卫生防疫程序,根据不同鸡的日龄,分别注射各种疫苗,同时对鸡舍、用具采取定期药物消毒,及时清除舍内粪便,鸡舍周围要做好灭鼠,防止老鼠和麻雀进入舍内带进疫情。为了减少疫情传播的机会,应尽可能减少人员的进出,不准陌生人进入鸡舍,谢绝参观,以确保鸡场安全经营。
『叁』 在农村开养鸡场的可行性报告
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不可忽视。我们谁都想致富,谁都想奔小康,可投资什么,市场究竟怎么样,是我们最关心地话题。对于广大农民群众来说,山多地广就是自己的优势。通过养鸡来致富是我们广大返乡农民工的最好选择,根据我们多年的养殖经验,农村采用圈牧放养的方式养殖生态土鸡,鸡病少,成本低,利润高,切实可行,下面将介绍关于养鸡的前景和市场。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肉鸡消费国之一,其行业的整体前景是比较明朗的,市场需求量大。但由于资金、技术和经营理念等因素的制约,养鸡业还处于小规模、少技术、低质量、疏管理的相对落后时期,我们大多数养殖户,在对鸡的饲养管理中,还欠缺技术和经验。只有改变了技术,提高质量,才可以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养鸡才能赚钱。
一般说来,农村养一只土鸡从出壳到出栏大概需要7-8个月。农村养鸡,不仅周期长,出栏期慢,而且成本也高,利益却是微乎其微。依照传统养鸡的方法,是不可能致富的。怎样才可以降低成本,让养殖户获得可观得经济利益呢?对于这些问题,新民生态养鸡这一技术就非常适用于各广大农村养殖户。相对农村散养土鸡来说,新民的生态链养土鸡、虫子鸡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一、成本低。新民生态养鸡通过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以物养物来减少废品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成本。新民养鸡可以充分利用鸡粪养殖蝇蛆、蚯蚓,蝇蛆、蚯蚓反过来又可以作为鸡的高蛋白饲料,而且蝇蛆粪、蚯蚓粪还可以拿来种植牧草(如:皇竹草),皇竹草可以作为鸡的添加饲料。
二、周期短,出栏快。农村养鸡一般需要7到8个月才能出栏,而用我们的新民链技术养殖农村传统的土鸡,只需3到4个月就能出栏上市,达到2.5到3斤。
三、利润高。一只鸡苗的价格在4元左右,从雏鸡到上市需要成本15元左右,除去本钱,一只鸡的纯利在10到20元不等。
养鸡业的前景和市场是非常广阔的,需要广大养殖户来挖掘和开拓。成功和失败只是在于你一念之间,新民生态养鸡更是你致富的一个好途径,相信自己,成功离你就不远。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蛋、奶需求量不断增加,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养殖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农村养殖业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不少农村养鸡场鸡舍简陋、设备落后、养殖人员技术低下、疫病防疫意识不强、综合管理差,出现了养殖效益不高,甚至亏损的现象。如何搞好农村养鸡业,提高农村养鸡业的经济效益,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一、 品种的引进、推广、改良是提高养鸡业效益的前提
在农村,大部分农户饲养的基本上都还是土杂劣种鸡,这种鸡产蛋量、蛋重、个体重等各方面都无法与优种鸡相比,再加上农村饲养条件粗放,有啥吃啥,不讲营养,有些鸡连维持生命及生长发育的营养都不够,可想而知,这些鸡的年创效益如何?几年来,种鸡场孵化室从外引进的新品种,孵出的小母鸡出售难,只是觉得公鸡的价格便宜而已,由此可知,广大农民并没有尝到养优种鸡的甜头。如果稍加分析就会知道,优种母鸡每只2.30元,杂鸡0.50元(不分公母),多1.80元,开产后多产1斤蛋就什么都有了,而优种鸡比土杂鸡产蛋率高出一倍多,到底养什么鸡盈利多,是显而易见的。为此,只有通过大力宣传,使广大农民认识到饲养优种鸡的好处,才能进一步普及良种,提高农民收入。
二、 搞好疫病预防是促进养鸡业发展的关键
随着农村养殖规模的逐步扩大,养鸡业的不断发展,鸡病也随之越来越多。为此,防病治病就成为养殖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每年损失的鸡群中,约有三分之二左右的鸡与病害有关。目前,最主要的鸡病有禽流感、新城疫等多种烈性传染病,对此,一是要搞好鸡舍及周围的环境卫生、及时清扫、定期消毒,使周围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减少到最低限度;二要搞好疫苗的接种工作。据了解,农村大多数养殖户对疫苗的接种认识不够,即使工作人员把疫苗送到家,他们也不会注射,怕影响产蛋率及鸡的生长发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据调查,当前农村鸡患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都是没有注射疫苗。近年来,鸡的多种疾病不断发生,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直接影响经济效益,所以要让广大养殖户真正认识到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减少疾病发生、保障鸡群健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使鸡的死亡率降低到最小限度;三要科学饲喂,配合全面的饲料喂鸡,以提高鸡的营养水平,增强抗病能力。
三、 加强技术培训,进行科学管理是促进养鸡业发展的保障
提高农民饲养管理水平,科学饲喂。要经常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养鸡专业户培训班,向他们讲解饲养管理、环境卫生、疾病防疫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及鸡的常见病的防治。要不断组织乡镇兽医人员经常到农户进行技术推广指导,以提高养鸡者的饲养水平,拿近几年卖母鸡来说,不少农民是这样认为的,一只母鸡两元多,死一只怪可惜的,一只公鸡几毛钱,死一只不心痛,这就说明广大农民缺乏养鸡技术,对雏鸡的成活率没有保证。当前,农村用老母鸡孵化小鸡的几乎没有了,普遍成了人工孵化。因此,过好育雏关就显得很重要,这关键是温度。总结几年来的经验,高温育雏能有效控制雏鸡白痢病的发生和蔓延,对提高育雏成活率有明显的效果。育雏期的温度,第一周34—35℃,第二周32—33℃,以后逐渐降低。温度是否合适可以从小鸡的行为表现和分布情况来看,如小鸡分散良好,运动自如,说明温度适宜,如小鸡往一块儿挤,说明温度偏低,此时应及时提高鸡舍温度,如小鸡翅膀张开,张嘴呼吸,说明温度过高,此时应逐渐降低鸡舍温度。育雏室的温度应尽量保持恒定,使用营养全价、适口性好的配合饲料喂小鸡,改变过去只喂小米的做法,以提高雏鸡的抗病力。
四、 改变饲养方式是促进养鸡业向现代化过渡的条件
目前,广大农村由于饲养管理条件粗放,为此,丢失、打压、冻饿、兽害等因素造成死亡的约占损失总数的35%以上。因而应尽量实行圈养或笼养,减少各种损失。通过改变饲养方式,使科学饲喂变成现实。把不同龄期、不同批次、不同品种的雏鸡分开饲养,做到各批次全进全出,以防相互传染疾病。进一步可对饲养场地、用具等全面消毒,减少接触性传染病。同时圈养、笼养也可使兽害降低到最小限度。再者,还可减少饲养浪费,饲料占养鸡成本的70%以上,从而也降低饲养成本。据调查,兽害造成鸡死亡的达到饲养量的6%左右,其中以鼠害尤为严重。老鼠不仅偷吃饲料,还偷吃雏鸡,骚拢鸡群,传染人畜疫病,通过加固鸡舍,清除周围杂物,保管好饲料,就会使其无机可乘。
五、 严防不必要的损害是发展养鸡业不可忽视的因素
有些养殖户养殖技术掌握不够,用药不慎,发生中毒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还随意有药或延长用药时间。这样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一般情况下,鸡苗应尽量不喂或少喂药,切不可把药物当成养鸡中必不可少的添加剂。确需用药时,应在兽医指导下,对病选用,疗程适宜,不可超量,尤其是用磺胺类药物等更应慎重,如用痢特灵时,预防量混饲浓度为0.01%—0.02%,混水浓度为0.01%,治疗量混饲浓度为0.03%—0.04%,混水浓度为0.01%,疗程一般不超过7天,确因需要,应暂停几天后再服另一疗程,任何一种药物在用量适宜的同时,还要注意拌匀,将药物充分研细后与饲料逐级分次扩大搅拌,使其与饲料充分混合,以免有些鸡令食药过量引起中毒,为此建议养鸡户多参考养鸡书刊,全面了解各种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和几种药物的相互作用。合理选用药物,不仅可以节省开支,而且还可以收到好的效果,提高养鸡业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只要广大农民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饲喂,精心管理,就一定能养好鸡,使农民走上致富道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从而推动我县农村养鸡业的蓬勃发展。
『肆』 养殖蛋鸡的技术
一.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要点
开产前数周是母鸡从生长期进入产蛋期的过渡阶段。此阶段不仅要进行转群上笼、选留淘汰、免疫接种、饲料更换和增加光照等一系列工作,给鸡造成极大应激,而且这段时间母鸡生理变化剧烈,敏感,适应力较弱,抗病力较差,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极易影响产蛋性能。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应注意如下几方面。
1.做好转群上笼的准备工作
鸡舍和设备对产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有较大影响。转群上笼前要检修鸡舍及设备,认真检查喂料系统、饮水系统、供电照明系统、通风换气系统、排水系统和笼具、笼架等设备,如有异常应及时维修;对鸡舍和设备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其步骤是清扫干净鸡舍地面、屋顶、墙壁上的粪便、灰尘和设备上的污物,再用高压水冲洗干净鸡舍和设备,待干后喷洒消毒药液进行消毒,同时也要对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另外,要准备好所需的用具、药品、器械、记录表格和饲料,安排好饲喂人员。
2.转群上笼
(1)入笼日龄。现代高产杂交配套蛋鸡一般在17周左右见蛋,因此必须在16~17周龄前上笼,让新母鸡在开产前有一段时间熟悉和适应环境,形成和睦的群序,并有充足时间进行免疫接种和其他工作。如果上笼过晚,会推迟开产时间,影响产蛋率上升;已开产的母鸡由于受到转群等强烈应激也可能停产,甚至有的鸡会造成卵黄性腹膜炎,增加死淘数。(2)选留淘汰。现代高产杂交配套鸡,要求生长发育良好,均匀整齐。如果参差不齐会严重影响生产性能。入笼时要按品种要求剔除体型过小、瘦弱鸡和无饲养价值的残鸡,选留精神活泼、体质健壮、体重适宜的优质鸡。
(3)分类入笼。即使育雏育成期饲养管理良好,由于遗传和饲养管理等因素,鸡群中仍会有一些较小鸡和较大鸡,如果都淘汰掉,势必增加成本,蛋鸡舍内笼位不能充分利用,所以上笼时把较小的和较大的鸡留下来,分别装在不同的笼内,采取特殊措施加强管理,促使其均匀整齐。如过小鸡装在温度较高、阳光充足的南侧中层笼内,适当增加营养,促进其生长发育;过大鸡则应适当限饲。按鸡笼容纳的鸡数,每个单笼一次入够数量,避免先入笼的欺负后入笼的鸡。
3.免疫接种
开产前要进行免疫接种,这次免疫接种对防止产蛋期疫病发生至关重要。免疫程序合理,符合本场实际情况;疫苗来源可靠,保存良好,质量保证;接种途径适当,操作正确,剂量准确。接种后要检查接种效果,必要时进行抗体检测,确保免疫接种效果,使鸡群有足够的抗体水平来防御疾病的发生。
4.驱虫
开产前要做好驱虫工作。110~130日龄的鸡,每千克体重用左旋咪唑20~40毫克或驱蛔灵200~300毫克,拌料喂饲,每天一次,连用2天以驱除蛔虫;每千克体重用硫双二氯酚100~200毫克,拌料喂饲,每天一次,连用2天以驱绦虫;球虫卵囊污染严重时,上笼后要连用抗球虫药5~6天。
5.光照
光照对鸡的繁殖机能影响极大,增加光照能刺激性激素分泌而促进产蛋,缩短光照则会抑制性激素分泌,因而也就抑制排卵和产蛋。通过对产蛋鸡的光照控制,以刺激和维持产蛋平衡。此外,光照可调节后备鸡的性成熟和使母鸡开产整齐,所以开产前后的光照控制非常关键。现代高产配套杂交品系已具备了提早开产能力,适当提前光照刺激,使新母鸡开产时间适当提前,有利于降低饲养成本。体重符合要求或稍大于标准体重的鸡群,可在16~17周龄时将光照时数增至13小时,以后每周增加20分钟直至光照时数达到16小时,而体重偏小的鸡群则应在18~20周龄时开始光照刺激。光照时数应渐增,如果突然增加的光照时间过长,易引起脱肛;光照强度要适当,不宜过强或过弱,过强易产生啄癖,过弱则起不到刺激作用。密封舍育成的新母鸡,由于育成期光照强度过弱,开产前后光照强度以10~15勒克斯为宜,开放舍育成的新母鸡,育成期受自然光照影响,光照强,开产前后光强度一般要保持在15~20勒克斯范围内,否则光照效果差。
6.饲养
开产前的饲养不仅影响产蛋率上升和产蛋高峰持续时间,而且影响死淘率。
(1)适时更换饲料。开产前2周骨骼中钙的沉积能力最强,为使母鸡高产,降低蛋的破损率,减少产蛋鸡疲劳症的发生,应从17周龄起把日粮中钙的含量由0. 9%提高到2. 5%;产蛋率达20%~30%时换上含钙量为3. 5%的产蛋鸡日粮。
(2)保证采食量。开产前应恢复自由采食,让鸡吃饱,保证营养均衡,促进产蛋率上升。
(3)保证饮水。开产时,鸡体代谢旺盛,需水量大,要保证充足饮水。饮水不足,会影响产蛋率上升,并会出现较多的脱肛。
7.减少应激
(1)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少应激。转群上笼和免疫接种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捉鸡、运鸡和入笼动作要轻。入笼前在蛋鸡舍料槽中加上料,水槽中注入水,并保持适宜光照强度,使鸡入笼后立即饮到水、吃到料,尽快熟悉环境。
『伍』 蛋鸡 养殖技术
1、蛋鸡的光照管理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产蛋性能,控制现在有全自动光控定时开关,不用人工控制了。
2、饲料饮水比例大约是1:2
3、关灯时间不是固定的,要看鸡的日龄的
4、大概是早上,中午,下午名喂一顿
『陆』 蛋鸡养殖技术
做好防疫工作,是重中之重。其次是饮料的合理转化。把握这两大点,是十分必要的。
『柒』 养殖实习心得总结,蛋鸡养殖一个月的体会!
抱歉,我只能建议你去专业频道了,我对这方面不擅长,不能给你一个特别满意的答复很遗憾
『捌』 (作文)培训学员学习养鸡心得体会
我在养殖学校培训,个人培训心得,怎么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