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蘑菇栽培技术培训班
一般举办的速成培训班大多数都是骗人的,建议去蘑菇工厂打工学习,不但可以拿到工资,还可以学到货真价实的技术。
B. 平菇养殖技术培训哪里有
平菇种植技术培训
1、品种
平菇的品种太多,也太复杂,很多品种只是换了一个名称而已,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气候、环境相差很大,根据自己的市场需要,根据自己栽培季节和气候,选择合适的品种是种好平菇的前提条件。
2、配方
合理的配方是平菇高产的基础,想要马儿跑,还不想给马儿草,这种思维是种不好平菇的。
的确,在各种食用菌中,平菇是转化率较高的一个,转化率高,但是也不是凭空而来的转化率,是在一定的营养基础上转化来的。就好比种玉米的土地,为什么东北的玉米产量在中国最高,主要就是东北肥沃的黑土地为玉米生长提供了足够的营养支撑。
因此,要想种好平菇,就要为平菇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撑,这就是一个合理的配方。
中国太大,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原材料,不同栽培方式,不同技术水平等,太多的不同,决定了配方的差异性,无法为每一位朋友提供一个最佳的配方,事实上,也没有最高产的配方,只有最合适的配方。
3、原材料
有了合适的配方还不行,配方只是构成培养基的比例而已,培养基的营养不仅是配方的比例,和构成配方的原材料关系密切。
想要种好平菇,必须保证原材料的质量,这一点很容易被菇农朋友忽视,原材料的质量表现在产地、蛋白质含量、含水量、PH值、新鲜度等,这些对于菇农朋友很难具体掌握,建议菇农朋友掌握两个原则:一个是购买大厂家的,一个是不要买便宜的原材料。
关于原材料,还有一点建议,去年棉籽壳价格上涨,很多菇农被迫在配方中放弃了棉籽壳,实际这也是错误的做法,当类似棉籽壳这种在配方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可以适当减少在配方中的用量,如果一点都不用,对配方的合理构成影响太大,掌握不好会带来不良影响。
4、灭菌方式
要想种好平菇,一定要采用熟料的栽培方式,这是最近两年一直所提倡的,事实证明,生料、发酵料栽培方式已经逐渐被熟料取代。
熟料栽培,对培养基造成的营养损失最小,也是平菇小型工厂化和采用液体菌种必须采用的方式,高压灭菌和常压灭菌都可以。
5、发菌
发菌,是平菇栽培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大多数菇农朋友认为只要是菌丝长满就可以了,对于发菌期间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管理不够重视。
发菌,就是菌丝生长的过程,是菌丝将培养基中的营养吸收转化的过程,是营养积累的过程,而发菌的环境因素直接决定了菌丝营养积累的好坏,合适的温度,合适的通风(氧气)是最重要的两个指标。
6、设施
南方的菇棚夏季要有降温措施,北方菇棚在冬季要有升温手段,如果是工厂化周年生产就要有具备环境控制设施的标准工厂化菇房,无论哪一种栽培模式,都要具备一定的设施,未来的整个农业就是设施农业。
食用菌是设施化比较早的农业品种之一,控温,控湿,控氧都需要设备,尽管平菇对于环境的适应性比较广泛,但是,毫无疑问,设施是平菇高产,稳产的保障,是种好平菇的保障。
7、出菇管理
几乎所有的食用菌品种在出菇阶段管理方法都不一样,即使最容易出菇的平菇,在出菇阶段也是需要一定的技术的,要想种好平菇,平菇的出菇管理阶段非常重要。
首先,作为一个菇农或者平菇技术员,要了解平菇出菇阶段的生物学习性,简单的说,要知道平菇干了,是什么样;平菇湿了,是什么样;平菇温度高了,是什么样;平菇温度低了是什么样?
只有做到对平菇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才能种好平菇。
C. 平菇种植技术培训
1、栽培季节
主要根据平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对温度的要求确定。具体时间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异,一般在自然气温下,从当年8~9月至次年3~5月都可栽培平菇。
2、培养料及其处理
可用于栽培平菇的培养料很多,如稻草、蔗渣、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等都是。但在栽培前要进行消毒处理,方法是用0.5%的石灰澄清液浸料一夜后,用清水冲洗至PH6.5~7;或用沸水浸泡半小时;然后加入麦皮、石膏粉等辅助料拌匀上床播种。
也可将培养料混合堆积3~5天,使料温上升倒65℃时趁热上床,待料温下降到30℃以下时再行播种。
3、铺料播种
栽培前一天先把菇房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把培养料搬入菇房上床,铺7厘米厚、压实,撒播一层菌种(也可点播以6×7厘米在床面上打穴播种),然后按同样的方法铺第二层料和播第二层菌种。第一层用种量为三分之一,第二层为三分之二。
播种后用木板压实,使菌种与培养料紧密相贴;覆盖上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培养,以利菌丝恢复生长和蔓延。
4、管理
菌丝生长阶段:播种后2~3天菌丝开始萌发,经15~20天菌丝迅速蔓延床面,这阶段应尽量避免揭开薄膜,温度控制24~28℃之间;若温度过高,可适当掀动塑料薄膜,通风降温。出现床面有黄、绿、黑等霉菌感染,要及时夹除或撒石灰、多菌灵混合粉控制。
发现床面和薄膜积水过多,要用布把积水吸干,并抖动薄膜,甩去水珠。当菌丝长透床底,料面开始形成原基时,立即揭去薄膜,喷些雾化水保持料面湿润。同时加强通风换气,促进原基分化和子实体的形成。
出菇阶段:当床面出现黄水,说明菌丝即将扭结产生小菌蕾,室温要降到20℃以内,并加大昼夜温差,刺激早出菇,多出菇。喷水量随着子实体的长大和增多而增加,一般晴天早晚各喷水一次,主要向空间和地面喷水,使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左右。
切忌床面大水浇灌,造成菇蕾枯黄死亡或使培养料积水影响菌丝生长和出菇。如料面板结,菌丝长成老皮,难以出菇,应及时用小铁耙在床面进行浅层抓菌,深度不超过0.5厘米,以促使菌丝尽快扭结出菇。
5、采收
出菇后约7~10天,小菇蕾由白色转为灰黑色,菇体逐渐分开,并迅速长大,颜色转为青灰,最后菌盖充分展开呈淡黄褐色或浅灰白色就可采收。
每批采收后,要及时整理床面,捡去残根和死菇,并将料面整平压实,停止喷水2~3天,然后恢复喷水,约7~10天,又可长出第二批菇,一般可采4~6批菇,每百公斤培养料产鲜菇60~100公斤。
(3)秀珍菇技术培训扩展阅读
平菇孢子形成以12℃~20℃为好,孢子萌发以24℃~28℃为宜,高于30℃或低于20℃均影响发芽;菌丝在5℃~35℃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4℃~28℃;形成子实体的温度范围是7℃~28℃,以15℃~18℃最为适宜。
平菇属变温结实性菇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昼夜温度变化越大,子实体分化越快。所以,昼夜温差大及人工变温,可促使子实体分化。
D. 想做蘑菇,从哪里可以学习技术
可以在当地问一下蘑菇的种植户。看看他们是否能够帮您。如果找不到的话。石家庄有这类的食用菌技术培训机构。
E. 请问四川哪里有蘑菇技术培训中心和菌种提供的
请问四川哪里有蘑菇技术培训中心和这个俊总提供的素材哪里有啊,四川成都那里就有啦,有这种恶提供这个方面的。
F. 哪有蘑菇种植技术培训基地我想去学习
河北石家庄有蘑菇种植技术培训机构。如果方便的话。可以学习。
G. 我想学习蘑菇种植技术,去哪里可以学习到真技术
国内很多地方都可以学习到真技术。不知你是什么地方的。最好说明。以便给你推荐适合你的。
H. 大棚香菇种植技术培训湖北省哪个地方
在湖北省武汉市传授:平菇/蘑菇/香菇/黑木耳/金针菇/茶树菇/秀珍菇/鸡腿菇/杏鲍菇/草菇/灵芝/猴头菇/蛹虫草等市场上所有热销和珍稀食用菌品种的菌种制种和出菇栽培全套新技术。
具体包括母种.原种.栽培种生产、菌袋生产培养、出菇管理、菇房规划、大棚搭建、选种育种、分离保藏、提纯复壮、病虫害防治、加工储藏、野生菌驯化等食用菌新技术,还有销售技巧和销售渠道等。
专业老师进行技术讲解与学员实际动手操作相结合,学员亲手配料、装袋、灭菌、消毒、接种、培养、出菇管理等,每个学员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各种食用菌技术。
目前各种食用菌销售潜力大,利润空间高,可以随到随学,技术通俗易懂,短期都可学会,发教材、送菌种,包吃住到学会为止,终身技术支持。
I. 关于蘑菇种植培训
蘑菇种植这个东西其实简单,经过他们的培训,基本的操作是会的。然而他们的培训收钱几千元,我觉得不值。这行业的钱其实没有传说的那么好赚,非常辛苦。
搞这个行业的基本都是大字不识的农民。
我都自己种植了许多,在家里或者小规模的生产。
当然我不是培训出来的,我是视频学习,加上我亲自到大棚种植的农民那里参观、看他们如何管理。
你要是有心,可以跟个种菇农民交朋友,给他几百元或者请客吃饭、几条便宜香烟就够了。你学到的东西(包含市场的情况)比去学习班要多得多。呵呵 祝好运
J. 广东省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有三种,即纯培养法、选择性培养法和优势培养法。
一、 菌种制作的基本设备 1、 食用菌菌种制作的工艺流程 培养料的贮备和预处理------- 容器、工具的洗涤------ 配料、培养基制作------ 灭菌------ 冷却------ 接种------ 培养------- 贮存 2、 基本设施 ① 厂房:② 原料库③原料预处理场地④ 洗涤室:5配料室⑥ 灭菌室⑦ 接种室⑧ 化验室 ⑨ 培养室⑩贮存室 二、 纯种分离 菌种的分离方法主要有: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基内菌丝分离法和土中菌丝分离法。 1、 孢子分离法:属有性繁殖。对于香菇、平菇异宗结合的菇类,为避免产生单孢不孕现象,必须采用多孢分离法。单孢分离法主要用于杂交育种的研究。 ⑴ 种菇的选择和处理 种菇选择的标准:必须纯正,具有本菌株性状,发育健壮,无病虫害,成熟度适当。种菇选定后,首先除去附着在菇体表面的杂物,如蘑菇、草菇可用0.1%升汞浸泡消毒2-3分钟,然后用无菌水漂洗3次,以洗除表面附着的药物,最后用无菌纱布吸干水分。香菇、平菇可用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 (2)多孢分离法 ① 整菇播种法② 钩悬法③ 贴附法 4菌褶上抹取孢子法⑤ 孢子印分离法 ⑥ 空中孢子捕捉法 (3)单孢子分离法 一般采用方法:平板稀释法、连续稀释法、毛细管法等。 2、 组织分离法 (1) 子实体分离法(2)菌核分离法(3)菌索分离法:对一些不易找到子实体及菌核的菌类 3、基内菌丝分离法 对于子实体只有在特定的季节下出现,平时不易采到,或子实体小而薄或呈胶质状态(1)菇木(或耳木)分离法 在食用菌繁殖旺盛期 (2) 代料基质分离法 分离前,选择一批子实体发生早、产量高、菇体尚幼嫩且生活力强而无病虫害的栽培袋,待子实体将近成熟时,去掉子实体,然后用75%酒精将培养袋进行消毒后,在培养料下1.5cm处挑取0.3cm的培养料小方块组织,接入试管培养基的中央,置于恒温下培养。 3、 土中菌丝分离法: 用于采集生长在土中的菇类菌丝体 三、制种技术 采用孢子分离、组织分离和基内菌丝分离等方法分离培养而获得的纯菌丝,经过原种的扩大培养和母种、栽培种的制作,即可作为食用菌生产用的菌种。 1、 菌种的类型 母种、原种、生产种 2、 培养基的种类 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 3、 原种制作 从担孢子或菇体组织直接分离培养获得的原种或引进的原种 4、 母种及生产种制作 将原种菌丝体移植到由粪、草、木屑、棉籽壳或麦粒等原料配制成的培养基上,而制成的菌种称母种。将母种再扩大繁殖制成的菌种,称栽培种或生产种。 5、 培养基灭菌 (1)高压蒸汽灭菌法 琼脂培养基采用1.05kg/cm2 压力,温度121℃ ,灭菌45-60分钟;母种和栽培种固体培养基采用1.2-1.5kg/cm2 压力,温度123-129℃ ,灭菌1-1.5 小时。 (2) 常压蒸汽灭菌 6、 接种室消毒灭菌 熏蒸消毒法:甲醛与高锰酸钾混合熏蒸法 (2)紫外线消毒:(3)石碳酸灭菌 7、 接种 在无菌条件下,将原种或母种菌种移接到经过严格灭菌的培养基上,称为接种。 8、 菌种培养 (1)原种培养 接种后的试管原种,置于25℃左右的恒温箱中培养,经过2-3天即可检查生长情况,纯洁菌种经过7-15天的培养,原种菌丝即可长满斜面培养基。 (2)母种及栽培种培养 栽培种接种后置于25℃左右的培养室内培养。当菌种瓶中菌丝体伸入培养基的1/3时,培养室内的温度可降低2-3℃,以避免菌丝生长代谢加强,料温上升而引起高温障碍。培养室内保持60-70%的空气相对湿度。一般经过20-40天的培养,菌丝即可扩散生长到整个培养基,再经过7-10天即可培养出优质的菌种。 四、菌种保藏方法及复壮技术 1、 菌种保藏方法 菌种保藏的基本手段是采用低温、冷冻、干燥、减少供氧量等方法,终止其繁殖,降低其代谢强度,使之处于休眠状态。 (1) 斜面低温保藏法:保藏时间不长。(2) 液体石蜡保藏法:保藏期限可达3-5年。 (3)滤纸保藏法:保藏期限可达2-5年。(4)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保存时间可达数年(5)液态氮超低温保藏法:近年国际流行的新技术。 2、 菌种复壮技术 提纯复壮。主要有组织分离法及菌丝体复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