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重庆巴蜀中学是属于贵族学校还是属于其他的
重庆巴蜀中学是公立中学,由渝中区教育委员会管理。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Chongqing Bashu Secondary School)毗邻黄花园立交,作为重庆市重点中学、全国德育先进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教育部信息化试点学校、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优秀示范学校。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创办于1933年;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学校交重庆市教育局直管;1955年8月,巴蜀学校一分为三,中学部改为重庆市第四十一中学校;1978年,学校被确定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1991年恢复更名为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15年7月16日,重庆巴蜀中学下划渝中区教育委员会管理。
(1)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扩展阅读
巴蜀中学“逆向办学”
巴蜀中学从2000年前后开始探索城市知名中学走向乡村“逆向办学”,实施教育精准扶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全方位输出办学模式、办学队伍和对乡村学校教师进行定岗帮带等,巴蜀中学整体帮扶了渝东北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的永安中学、渝东南武陵山腹地少数民族地区的黔江民族中学等多所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办学基础较为薄弱的乡村中学。
巴蜀中学在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搭建了教师双向交流成长平台:“名校教师去乡村”和“乡村教师访名校”。巴蜀中学坚持选派优秀教师到巴蜀渝东中学任教,全程指导、示范常规教育教学和科研。初中各年级和主要学科,每学期要选派约10名骨干教师到奉节“送教”。
B. 甘肃省深化教育改革的主要动因是什么
一、甘肃省深化教育改革的主要动因如下:
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力助推精准扶贫。充分发挥教育在精准脱贫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精准对接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实际,实施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的多元举措,创新思路,积极探索,依靠教育“拔穷根”,突出“精准”保公平,积极为脱贫致富奔小康贡献力量。
二、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
甘肃省委、省政府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任务,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主攻方向,提出了“六个精准”的要求:对象精准、目标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考评精准、保障精准。省委、省政府对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和任务举措。甘肃省教育厅聚焦贫困群众对接受教育最迫切、最关键、最突出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了教育精准扶贫的突破口、着力点和路线图,出台实施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乡村教师队伍、民族教育、学生资助、高校招生等7个方面的专项支持计划和《支持革命老区教育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等“7+1”教育精准扶贫政策体系,以此来提高教育扶贫的精准度,打好教育扶贫“组合拳”。
三、甘肃省主要从以下十个方面抓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落实:
1、准识别,着力建设教育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
甘肃省下大功夫建设教育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把好“对象精准识别关”,为各项扶贫政策的精准落实提供依据、搭建平台、建立窗口。教育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汇集了各受教育阶段的扶贫对象、扶贫现状、扶持措施、扶贫效果等综合信息,具有查询、统计、分析、筛选等多种功能,能够准确反映教育精准扶贫的工作进展情况和政策实施效果,真正实现了教育领域扶贫工作“精准建档,精准入户,精准录入,精准审核,精准分析,精准施策”工作要求,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精准度和科学性,为教育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提供了有效支撑。
2、补短板,着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
实施《甘肃省精准扶贫学前教育专项支持计划(2015—2020年)》,抓住农村教育发展“短板”,按照“四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利用小学富余校舍和师资、有利于方便幼儿就近入园、有利于乡镇分级管理、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重点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行政村延伸。通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建成乡镇幼儿园1616所,实现集中连片贫困县乡镇幼儿园全覆盖;
2015年建成行政村幼儿园939所,实现集中连片贫困县2000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较2011年提高33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3%。力争2017年实现革命老区、藏区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2020年实现全省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同时,制定了农村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和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为新建改扩建农村幼儿园配齐保教设施、配足保教人员,真正使农村孩子接受良好启蒙教育。
3、兜底线,着力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
实施《甘肃省精准扶贫义务教育专项支持计划(2015—2020年)》,确保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学、活动、生活等设施基本符合教学、安全和生活需要。精心实施“全面改薄”工作,通过引入“第三方”督查、向市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致信等方式,督促落实县级政府责任,加大地方投入,加快项目进度。2014-2015年共落实资金103.17亿元,占五年规划总投入的48.21%。实施土建类项目10016个,完工项目8328个;完成设施设备类项目2970个。
已实施项目惠及7574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88万名学生,分别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数的79.37%和在校生数的69.33%,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同时,制定《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施意见》,加强义务教育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管理。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保障百人以下小规模学校正常运转,确保农村孩子就近入学。推进信息化优质资源共享,在贫困地区中小学和教学点建设“班班通”教室8.4万个,3930个教学点享受到优质数字资源。
4、拔穷根,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水平。
实施《甘肃省精准扶贫职业教育专项支持计划(2015—2020年)》,促进优质职教资源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倾斜,通过多种途径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加快建设兰州新区职教园区,以推进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国家级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培养贫困地区产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努力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发挥“农”字头中职学校、农林类职业院校和涉农专业点作用,广泛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增强“造血”能力。在贫困地区开办涉农专业教学点49个,2015年面向贫困县招收“两后生”6万余人。大力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培训和劳务品牌培训,年培训规模达到20余万人次,有效促进转移就业。
5、建机制,着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甘肃省精准扶贫乡村教师队伍专项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完善“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把贫困县乡村幼儿园教师纳入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范围,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每月享受不低于500元的生活补助。2016年,甘肃将把乡村教师周转房纳入保障房建设计划,已被省政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大贫困地区师资补充力度,按需设岗、按岗招聘、精准补充,2015年全省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7781人,其中乡村教师7461人。
重点加强乡村教师培训,扎实推进“三计划两工程”(陇原名师助力贫困县优秀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百千万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万名乡村校长能力提升计划和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和“精准扶贫教师培训三行动”(网络与校本研修“薪火网研行动”、乡村微规模学校教师全员访名校“微访行动”、乡村学前教育教师素质提升“千千树行动”),采取送培下乡、专家指导、校本与网络研修等形式,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5年累计培训教师13.93万人次,其中乡村教师占85%。
6、缩差距,着力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实施《甘肃省精准扶贫乡村教师队伍专项支持计划(2015—2020年)》,优先重点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实施支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教育跨越发展行动计划,制订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专项规划、藏区教育发展攻坚计划和支持藏区教育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改善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全面改薄”资金按在校生数的120%向民族地区倾斜支持,向民族地区1142所学校安排资金16.47亿元。加大人才培养支持力度,近五年累计招收藏区1.23万名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实现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全免费,藏区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由生均1950元提高到2168元,甘南州等12个高寒阴湿地区取暖费标准按其他地区两倍标准拨付,农村中小学生全部吃上免费营养餐。持续开展大学生藏区顶岗支教,每年选派300余名大学生赴藏区农牧村幼儿园实习支教。
7、全覆盖,着力健全学生资助保障体系。
实施《甘肃省精准扶贫学生资助专项支持计划(2015—2020年)》,把各项免费和资助政策精准到人,建立了不让一名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的资助体系。在省级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按照每生每学年1000元的标准,免除所有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保教费。免除所有中职学生的学费,为贫困家庭学生每学年发放2000元中职助学金。对进入省内高职院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学生按照每学年5000元标准免除学费和书本费。为贫困家庭大学生提供每学年最高8000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015年落实各类学生资助经费17.47亿元,99.35万名贫困生受益;发放助学贷款12.22亿元,21.06万名贫困生受益。2016年,我们进一步扩大资助范围,对全省在园幼儿免除(补助)学前教育保教费,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免除(补助)学杂费和书本费。
8、重倾斜,着力落实各项招生扶贫政策。
实施《甘肃省精准扶贫高校招生专项支持计划(2015—2020年)》,增加面向贫困地区的高考招生专项计划。2015年新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考生专项计划、革命老区专项计划。同时,省属高校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地方高校农村生源专项招生计划也精准到贫困县,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贫困家庭子女。开展省内高职(专科)院校面向贫困县单独测试和推荐免试招生试点,单独面向贫困县安排农村定向全科医生招生计划。今年,各类扶贫专项共录取贫困地区学生2.23万人,扩大了农村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的机会。
9、保优先,着力促进老区教育跨越发展。
实施《甘肃省教育厅支持革命老区教育跨越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倾斜支持革命老区教育事业发展。努力扩大革命老区学前教育资源,2015年优先下达资金5.69亿元,计划在革命老区建设1072所行政村幼儿园,支持革命老区到2017年率先实现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优先改善革命老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全面改薄”资金按在校生数的120%向革命老区倾斜。优先支持革命老区实现所有中小学和教学点宽带网络全覆盖,所有班级“班班通”全覆盖。优先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每市重点办好1-2所国家中职示范校,每县重点建设1所有特色的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
10、多关爱,着力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将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校为阵地,多措并举、家校联动,着力抓好三方面工作:
①建档立卡有台账。
在认真摸底的基础上,全面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切实做到一人一档一卡,重点掌握留守儿童年龄、监护人、学习生活状况等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关爱和帮扶。
②改善条件重资助。
结合学前教育向行政村延伸和“全面改薄”项目,加快农村幼儿园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建立留守儿童用餐登记台账和营养状况档案,满足留守儿童用餐需求。落实留守儿童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教科书免费等政策,有效减轻学生学习、生活负担。
③建章立制重对接。
建立中小学校排查解忧制度,协调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实际困难;建立代理家长关爱制度,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生活帮助和心理抚慰;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动员教职员工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从情感、生活、学业等方面给予关怀和照顾。我们还通过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天一条短信、每周通一次电话、每月手写一封信,促进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交流。
C. 乡村教师访名校要写培训心得吗
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心得体会汇编
范文已传附件,请参考,望采纳
D. 如何缩小城乡学前教育的差异
近日,“国培计划(2017)”乡村教师访名校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培训班结业典礼在郑州市金水区举行。来自南阳、商丘、邓州、滑县等县市的100多名基层骨干幼儿教师参加了结业典礼。
希望城乡教育的差异和进一步的缩小!
E. 2015年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实践与研修方式与内容
教师厅〔2015〕2号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http:// sxzxwxyz2015.e.px.teacher.com.cn/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
为进一步推动教师培训综合改革,提升培训质量,现就做好2015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实施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明确工作重点,做好整体设计
2015年起,“国培计划”主要面向乡村教师,采取顶岗置换、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有效方式,对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各省要按照“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分批遴选项目县,分步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工作。
各省要组织力量深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和乡村中小学幼儿园一线,采取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座谈与访谈等方式进行全面细致专项调研,重点把握本地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状况、乡村教师培训工作开展情况、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水平、乡村教师学习方式和乡村教师发展路径等。通过专项调研,明确乡村教师培训工作的薄弱环节,找准乡村教师发展短板,摸清乡村教师培训需求,明确2015年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幼儿园教师培训的覆盖范围、培训规模、重点任务、推进步骤、管理举措和保障措施等,做好项目整体设计。
二、优化项目设置,精心研制规划方案
“示范性项目”以培训团队打造、骨干教师高端研修、紧缺领域教师培训为重点,创新培训模式,加强优质资源建设。“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主要针对乡村中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需求,实施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送教下乡培训、教师网络研修、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乡村校园长培训等五类项目。要加强紧缺领域和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开展书法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校园足球师资培训。
各省要根据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分培训对象,细化项目设置,精心研制项目规划方案。明确各子项目的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实施要求等内容,规范指导院校(机构)及区县的项目申报、实施和考核评价等工作。
三、择优遴选培训机构,提升培训实效
为确保项目落地,由高等学校、具备资质的公办民办教师培训机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优质中小学幼儿园协同申报国培项目。高等学校须整合校内培训资源,建立与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优质中小学幼儿园的合作机制。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应实现与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和电教等部门的整合。改革完善项目招投标机制,将周期招标与年度报审相结合,对绩效考评优良的单位实行2-3年周期招标制,同时实施年度末位淘汰,调整比例原则上不少于20%。
培训任务承担院校(机构)要科学诊断教师培训需求,分类、分科、分层设计递进式培训课程,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重点,开展主题鲜明的培训。将师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信息技术应用作为培训必修内容。有效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切实推行集中面授、网络研修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促进教师学用结合。
四、加强监管评估,确保培训质量
国家完善国培机构资质标准,采取大数据评估、学员网络匿名评估、专家抽查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各地项目实施过程及成效进行监管评估。各地要依据相关标准,细化培训方案与培训课程评审,严把入口关。依托现有资源,建立项目实施过程监管与绩效评估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监控培训过程,有效开展培训绩效评估。建立培训绩效公开制度,将评估结果作为项目县和培训机构遴选及调整的重要依据。
要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合理配置“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经费。加强经费使用监管,完善项目预决算,严格经费报销,确保专款专用。培训食宿安排要厉行勤俭节约,要切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严禁使用培训经费安排与培训无关的参观考察活动。各地要落实工作经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于本通知印发后30天内在教育部网站教师工作司网页发布招投标通知。相关省(区、市)应在60天内完成“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规划方案研制、培训院校(机构)及项目县遴选工作,按相关要求报送教育部、财政部评审。对经核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培训组织管理不力、参训学员满意度低、培训经费使用不当等类似问题的省份,中央财政将核减该省份当年“国培计划”专项经费。
附件:1.“国培计划(2015)”——示范性项目
2.“国培计划(2015)”——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2015年4月7日
附件1
“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
2015年“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以培训团队打造、骨干教师高端研修、紧缺领域教师培训为重点,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大力推行混合式培训,着重推进跨年度递进式培训,加强优质资源开发建设,积极探索教师常态化培训机制。
一、推进综合改革
设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端研修和优秀青年教师成长助力两个项目,分别面向2000名特级教师和2000名发展潜力大的优秀青年教师,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诊断测评、行动研究、总结提升和成果推广等阶段,进行跨年度递进式培训,帮助优秀教师提炼教学经验,塑造教学风格,凝练教育思想,生成标志性成果,提升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和培训本地骨干教师的能力,为各地培养一批教育教学改革的引领者和培训专家。
二、注重紧缺领域骨干教师培训
对500名法治教育、3000名体育美育、1900名特殊教育、2000名学前教育、1000名班主任和1300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紧缺领域的骨干教师,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项培训,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能力,示范引领各地加强紧缺领域教师队伍建设。
三、创新网络研修
在各省遴选项目县,建设示范性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分级组建培训者团队,推动专家指导校本研修,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对80000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在各地建立示范性教师工作坊,将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培养400名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引领40000名地市和区县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工作坊研修,打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
四、加强培训团队建设
主要面向7000名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的专职培训者、担任兼职培训者的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专职培训者培训重在提升培训需求诊断能力、方案设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师工作坊主持能力和绩效评估能力等。兼职培训者培训重在提升培训课程开发能力、活动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师工作坊主持能力等。通过专项培训,为各地建立省级教师培训团队奠定坚实基础。
五、开展骨干校园长培训
主要面向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校长、中小学骨干校长、幼儿园骨干园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等,采取集中培训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项培训,帮助校长更新办学理念,提高治校能力,为各地培养一批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带头人。
附件2
“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
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省级教育、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按年度分批遴选项目县,主要面向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进行2-3年的周期性培训,持续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一、项目设置
实施置换脱产研修,建立乡村教师培训团队;实施送教下乡培训和教师网络研修,建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形成区域与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实施短期集中培训,支持村小和教学点教师、乡村幼儿园教师和乡村校园长培训。
(一)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
遴选培训成绩突出的高等学校、网络研修绩效居前的国培远程培训机构、能发挥示范作用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校本研修特色明显的中小学幼儿园协同承担,组织高年级师范生顶岗支教,置换出拟承担送教下乡和网络研修培训任务的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为期4-6个月的脱产研修,各地可跨年度分段实施。培训主要包括院校(机构)集中研修、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幼儿园“影子教师”跟岗实践、返岗培训实践和总结提升等四个环节,跟岗实践时间不少于1/3。须建立工作坊,将网络研修贯穿始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统筹设计课程,合理配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系统整合网络研修课程,坚持教研类课程与培训类课程并重,培训类课程须涵盖送教下乡培训、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的实施方法与技能。通过研修,全面提升骨干教师教研员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指导能力,打造一支“用得上、干得好”的县级教师培训团队。
(二)送教下乡培训
省级统筹,项目县组织,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乡镇片区研修中心协同承担,以本地教师培训团队为主体,整合全省(区、市)专家资源,分学科组建送培团队,开展送教下乡培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项目县建立完善的送教下乡培训模式,将送教下乡与校本研修指导并重,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按年度分阶段实施主题式培训,应包括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等阶段,切实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原则上同一乡镇同一学科每年送培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2天。县级教师发展中心要将送培课程及生成性成果进行再加工,形成培训资源包,支持乡村学校开展校本研修。
(三)教师网络研修
遴选具备“国培计划”远程培训资质的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专业机构承担网络研修任务,组织实现网络研修任务承担机构与项目县对接,每县对接1家机构,支持双方协同开展2-3年周期性培训,建立县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形成区域与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项目县要建立网络研修任务承担机构与本地教师发展中心、中小学校的协同机制,有效利用“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开展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和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安排网络研修经费50%左右。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重在遴选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教师工作坊研修重在依托本地培训团队,分学科(领域)建立骨干引领全员的教师常态化学习机制。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依托网络研修社区,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对具备网络学习条件的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每年开展不少于120学时的专项培训,第一年应进行不少于50学时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网络研修任务承担机构要为每个学员开通“个人空间”,为每个培训者成立“教师工作坊”,建立“学校社区”,形成“区域社区”。项目县要建立县级和校级培训团队。网络研修任务承担机构要与县、校密切合作,系统设计培训课程,坚持整体规划与突出特色相结合,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分类设计培训者培训、区域研修和校本研修课程,有机整合线上与线下研修课程,预设丰富适用的优质课程,加工汇聚生成性课程,建立本地课程资源库,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工作坊研修。依托教师工作坊,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诊断测评、实践反思、总结提升和成果推广等阶段,进行跨年度递进式培训,建立教师常态化学习机制。统筹设计两级培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工作坊研修方式,重点遴选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项目县专职培训者和教研员进行专项培训,培养成为工作坊主持人并不断提升其培训能力。集中面授每年不少于15天(分2-3次进行),网络研修每年不少于60学时。项目县依托工作坊主持人,利用县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分学科(领域)组建教师工作坊,遴选具备网络学习条件的乡村教师进行工作坊研修,不断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每坊学员原则上不少于50人,集中面授时间每年不少于4天(分2次进行),网络研修每年不少于80学时。
(四)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
分批组织本省(区、市)教学点教师到一线或东部中心城市高水平院校,村小教师到本省(区、市)省会(首府)或东部中心城市高水平院校,进行为期10天左右的集中培训,针对教育教学突出问题,采取专题讲座、案例研讨与名校观摩等方式,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提升能力。组织“特岗教师”到城市优质中小学校进行为期15天的跟岗实践研修,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乡村学校足球教师培训。
遴选高等学校和城市优质幼儿园,采取集中研修和跟岗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面向乡村新建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园转岗教师,开展为期15天左右的专项培训,其中,跟岗实践不少于10天。通过培训,提升乡村幼儿园教师保教能力,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五)乡村校园长培训
遴选高等学校和城市优质中小学幼儿园,采取集中培训与跟岗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乡村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进行为期15天左右的专项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乡村教师发展政策、校本研修设计与实施、乡村教师发展支持策略与方法等,全面提升校园长专业能力。
二、有关要求
(一)加强项目统筹管理
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要根据国家总体要求,重点做好项目规划设计、项目县与培训院校(机构)遴选、项目实施过程监控和培训绩效考核评估等工作;推进项目规范化管理,以落实项目县管理责任和推动各方协同为重点,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建立专家全程指导机制,进行项目设计,跟踪项目实施,强化项目指导,做好项目评价;全面推进项目精细化管理,依托专门机构做好项目协调管理的具体工作,确保项目有序实施。
(二)做好项目县遴选与管理
要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采取材料评审和专家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择优遴选项目县,进行2-3年的周期性支持。申报县(区、市)应具备以下条件: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实现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和电教等部门整合,县财政足额落实本级培训专项经费,学校按不低于公用经费5%列支培训经费。制订评估标准,切实做好对项目县乡村教师培训工作的考核评估,重点评估培训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本地教师培训团队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区域与校本研修运行机制建设等工作,综合工作成效,实行年度末位淘汰,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0%。
(三)建立乡村教师培训团队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教师培训团队建设,按照专家与本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比不低于1:500建立省级教师培训专家团队;指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培训者与本地乡村教师比不低于1:30建立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建立两级培训团队的管理机制,统一认定,强化激励,细化考核,动态调整。
(四)推进项目信息化管理
要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完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项目申报、项目评审、学员选派管理、培训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依托信息化管理系统,落实国培学分认定登记制度,建立参训学员电子档案,有效记录学员学习过程及参训成效,激发学员参训动力。信息化管理系统应与项目县、培训任务承担院校(机构)和中小学幼儿园对接,实现信息便捷有效查询。
F. 2015乡村教师访名校国培总结
强调培训的重要性。
没有范文
以下供参考,
主要写一下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绩,最后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工作总结就是让上级知道你有什么贡献,体现你的工作价值所在。
所以应该写好几点:
1、你对岗位和工作上的认识2、具体你做了什么事
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动脑子去解决的。就算没什么,也要写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你如何通过努力解决了
4、以后工作中你还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实哪些知识
5、上级喜欢主动工作的人。你分内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备,即事前准备工作以下供你参考: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评价、总分析,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
总结的基本要求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主要内容。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产生的,都应写清楚。
3.经验和教训。为了便于今后工作,必须对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并形成理论知识。
总结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基本不夸大,缺点基本不缩小。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语句通顺,容易理解。
3.要详略适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突出重点。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
总结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正文
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落款
署名与日期
G. 乡村教师访名校是一种什么样的培训
必须的好政策啊 是一种国家扶持贫困教育的好政策 可以通过教育资源的交流互动 提高乡村教育的水平 好像我们河南新华电脑学院的老师也要到优秀院校学习呢
H. 幼儿园教师访名校是干吗的呀
关于做好2015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教师厅〔201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 为进一步推动教师培训综合改革,提升培训质量,现就做好2015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实施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明确工作重点,做好整体设计 2015年起,“国培计划”主要面向乡村教师,采取顶岗置换、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有效方式,对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各省要按照“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分批遴选项目县,分步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工作。 各省要组织力量深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和乡村中小学幼儿园一线,采取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座谈与访谈等方式进行全面细致专项调研,重点把握本地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状况、乡村教师培训工作开展情况、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水平、乡村教师学习方式和乡村教师发展路径等。通过专项调研,明确乡村教师培训工作的薄弱环节,找准乡村教师发展短板,摸清乡村教师培训需求,明确2015年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幼儿园教师培训的覆盖范围、培训规模、重点任务、推进步骤、管理举措和保障措施等,做好项目整体设计。 二、优化项目设置,精心研制规划方案 “示范性项目”以培训团队打造、骨干教师高端研修、紧缺领域教师培训为重点,创新培训模式,加强优质资源建设。“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主要针对乡村中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需求,实施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送教下乡培训、教师网络研修、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乡村校园长培训等五类项目。要加强紧缺领域和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开展书法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校园足球师资培训。 各省要根据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分培训对象,细化项目设置,精心研制项目规划方案。明确各子项目的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实施要求等内容,规范指导院校(机构)及区县的项目申报、实施和考核评价等工作。 三、择优遴选培训机构,提升培训实效 为确保项目落地,由高等学校、具备资质的公办民办教师培训机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优质中小学幼儿园协同申报国培项目。高等学校须整合校内培训资源,建立与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优质中小学幼儿园的合作机制。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应实现与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和电教等部门的整合。改革完善项目招投标机制,将周期招标与年度报审相结合,对绩效考评优良的单位实行2-3年周期招标制,同时实施年度末位淘汰,调整比例原则上不少于20%。 培训任务承担院校(机构)要科学诊断教师培训需求,分类、分科、分层设计递进式培训课程,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重点,开展主题鲜明的培训。将师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信息技术应用作为培训必修内容。有效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切实推行集中面授、网络研修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促进教师学用结合。 四、加强监管评估,确保培训质量 国家完善国培机构资质标准,采取大数据评估、学员网络匿名评估、专家抽查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各地项目实施过程及成效进行监管评估。各地要依据相关标准,细化培训方案与培训课程评审,严把入口关。依托现有资源,建立项目实施过程监管与绩效评估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监控培训过程,有效开展培训绩效评估。建立培训绩效公开制度,将评估结果作为项目县和培训机构遴选及调整的重要依据。 要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合理配置“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经费。加强经费使用监管,完善项目预决算,严格经费报销,确保专款专用。培训食宿安排要厉行勤俭节约,要切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严禁使用培训经费安排与培训无关的参观考察活动。各地要落实工作经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于本通知印发后30天内在教育部网站教师工作司网页发布招投标通知。相关省(区、市)应在60天内完成“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规划方案研制、培训院校(机构)及项目县遴选工作,按相关要求报送教育部、财政部评审。对经核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培训组织管理不力、参训学员满意度低、培训经费使用不当等类似问题的省份,中央财政将核减该省份当年“国培计划”专项经费。 附件: 1.“国培计划(2015)”——示范性项目 2.“国培计划(2015)”——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2015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