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朱志明老师究竟是做哪一方面培训的
朱志明主要做酒类企业、快消费品企业营销实战方面的培训。
主要培训课程如下:
《基层业务:基本技能提升》
一、培训对象:酒类企业或经销商的基层业务、销售主管、一线经理等。
二、培训目标:使酒水营销人员全面、快速的了解和掌握中国酒水渠道模式以及操作规律,快速学会运用酒店、名烟酒名店、团购、商超等渠道系统化操作技能与方法,提升业务人员酒水终端开发、铺货、拜访、客情维护等方面基础技能和实战技巧,为了企业快速打造高效率销售团队。
三、培训效果:快速提高酒水业务员、业务经理、区域经理的营销理念和工作技能,掌握渠道与终端实战操作技能,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客户难题,快速在市场上创造优势,提升营销效率。
四、课程目录
1、中国酒水渠道模式与操作规律
2、餐饮终端系统化运作工程
3、名烟名酒渠道系统化运作工程
4、专卖店渠道系统化运作工程
5、团购渠道系统化运作工程
6、商超渠道系统化运作工程
7、终端促销活动系统化操作工程
8、终端生动化系统化运作工程
9、终端铺货系统化运作工程
10、终端拜访维护系统化工程
11、终端客情系统化操作工程
12、销售人员基本素质和能力培养
《中层经理:核心能力打造》
一、培训对象:酒水企业或经销商的片区、省级、大区经理;市场部经理/总监;营销部经理/总监等中高级营销管理人员。
二、培训目标:针对酒类企业营销管理者在营销管理、团队打造、市场规划、业绩提升、品类操作、品牌塑造等方面实战技能培训,全面打造酒水企业中高层营销管理者高效市场运作与团队管理的能力,使中酒类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区域运营能力、团队打造能力获得实质性的提升。
三、培训效果:使酒水企业中高层营销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水平提升到整合应用的阶段,与企业的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相适应。
四、课程目录
1、高端酒市场系统化运作方略
2、中高端酒市场系统化运作方略
3、中低档酒市场系统化运作方略
4、区域市场精准布局与快速招商工程
5、区域市场精细化运作工程
6、经销商开发与系统化管理工程
7、三四级市场系统化运作工程
8、区域品牌业绩增长规律与运作实务
9、新品上市与样板型市场打造工程
10、快速打造高效冠军团队
11、快速打造团队高效执行力
12、卓越营销经理人的十项修炼
《高层领导:战略能力塑造》
一、培训对象:酒水企业或经销商的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监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二、培训目标: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与管理;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有效运营的公司组织
结构设计;企业高层人员如何成功领导下属。协助酒水企业制定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战略,并学会在实际执行中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竞争战术;使企业高管掌握成功的领导艺术,形成企业凝聚力,从而实现企业持续性的高成长。
三、培训效果:使企业高层对企业的竞争战略达成共识;认识到企业组织架构中存在的问
题,并及时优化组织;使企业高管掌握成功的领导艺术。
四、课程目录
1、解码中国酒业实战营销规律与法则
2、剖析中国酒业格局现状与未来趋势
3、中国区域品牌崛起路径与发展模式
4、解析中国酒类经销商快速成长密码
5、中国酒类经销商有效转型与赢利模式
6、高效能组织打造与高效领导力艺术
B. 骨干教师培训对象推荐表怎么填写
骨干教师培训对象推荐表主要包括两部分:1 、自己的相关信息{你要认真填}2、教学经历及教学成果,“经历”就是哪年至哪年你在何地做何工作,“成果”包括教学评比情况,论文发表情况等
C. 学习后的感想和收获
每次带着激动的心情来学习,学习时也兴致勃勃满怀热忱,我要回去改变,要把所学到的东西分享给身边的人,对于家长,我要呈现最好的自己,所以父母课堂是拖拉了半年才开启,直到开始第一节课,发现原来开始了就这样,难免会出现一点小状况,同时在开课过程中发现不断在激发自己内在的潜能,给予的同时也是收获。
唯有坚持才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想学习可以排除一切万难,不想学习可以找一万个理由,坚持了肯定有不一样的收获,每天早上这一个小时的学习,感恩生命多了一份期待。
加强沟通与协调,熟练工作方法。要学会沟通与协调,要善于与领导、职工、相关服务单位进行沟通,要学会尊重别人,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要经常反思工作、学习和生活,把反思当成一种文化,通过反思,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是要敢于吃亏、吃苦、吃气,弘扬奉献精神。“三吃”是一种高尚的自我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是社会的主流风气。就是要为人处世要心胸开阔,宽以待人。要多体谅他人,遇事多为别人着想,即使别人犯了错误,或冒犯了自己,也不要斤斤计较,以免因小失大,伤害相互之间的感情。
要树立奉献精神,树立“吃苦、吃亏、吃气”的思想。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做别人做不了的事,忍别人忍不了的事,严格要求自己。
D. 28岁的单身女性适合去培训机构当老师吗呵呵,会不会影响找对象啊【因为周末要上班】
不会影响,如果仅此就影响了爱情,那就算你没有去工作,遇到了ta,没缘分,也不会长久!
命里有时终须有,
命里无时莫强求。
E. 问下我今天已经报了育婴师证了,但是我对象说怕不好做,因为今天培训我的那个老师说我
这个行业真的不是那么好作,你不觉得像个下人一样低人一等,各方面的压力很大,特别是心里,雇主的刁难,你是否能受不受得了
F. 幼儿教师 信息技术培训个人目标及计划 怎么写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快幼儿园素质教育进程,提高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我县把教师培养的工作当作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努力使教师了解前沿理论动态,拓展新的教育基础理论,扩大人文与科学领域知识面,学习并掌握最新的幼儿教育研究成果,研究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增强专业技能。形成园本化的课程特色和自身教育教学专长。 二、培养目标和任务: 结合《幼儿园指导纲要》,从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教育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通过多种途径使教师迅速成长成熟起来。通过一年的培训,力争使每位教师在政治思想、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和教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达到合格水平。在此基础上,培养一批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培养对象:( 散文阅读:www.sanwen.net ) 全县幼教工作人员,坚持政治上高标准,严要求;业务上压担子、放手使用;生活上热情关怀,为他们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他们上一个台阶。 四、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全体教师的思想建设,把师德修养放在首位。 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规程》、《纲要》、《幼儿园管理规范》、《幼儿教师行为规范》等教育、德育纲领性文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等,用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激励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幼,安心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的思想观念。 (二)通过以老带新结队子,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因此,我们把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作为培训重点。 在培训中,将用“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等方式,牵动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整体提高。开展“师徒结对”试点工作,签定“师徒结对”协议,用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的方式发展教师队伍。我们将通过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跟踪培训,即指导备课——听课——评课——总结等环节,推进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三)加强教科研培训,提高教科研能力。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引导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开展教科研活动,展开教育教学的研究,学期结束围绕这一方面撰写论文和教学心得。 (四)狠抓教学常规,在备课与上课、听课与评课等方面着重指导。 (五)做好其他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 后勤组做好保健医生、保育员、厨房工作人员的在岗培训工作,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将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水平作为重点,力争使人员素质得到提升。 月份工作安排(主要安排培训内容) 2月 制定新学期幼儿教师培训活动计划 3月 组织幼儿教师优质课展评, 培训教师如何组织教育活动,备课、上课、评课。 指导青年教师活动(听课、评课) 走出去、请进来教学观摩活动。 4月 幼教校长、园长培训 5月 幼儿教师舞蹈培训 6月 幼儿教师业务培训 7月 幼儿教师活动设计、论文评比。 8月 参加市暑期教科研培训 9月 保健医生、保育员、厨房工作人员的在岗培训 专家讲座或外出参观学习。 10月 幼儿教师技能技巧比赛 11月 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开展教学观摩活动 12月 教师教学心得交流。
G. 党校教师如何上好主体班的专题课
党校是教育培训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而主体班教学又是教学的中心,它集中地体现了党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怎样搞好主体班教学,是我们每一位党校教师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作为一名年轻的党校教师,深感上好专题课之难,结合自己的一点教学实践,总结名家、大家的经验,就如何讲好党校主体班专题课,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加强理论学习是基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厚重的知识积淀,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广博的跨学科知识是讲好专题课的基础。现在,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曾有人说,在农耕时代,读几年的书,可以管用一辈子;到了工业经济时代,读十几年的书才能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只有终身学习,才能够用受用。知识更新速度如此之快,作为吃“知识饭”、与知识终生相伴的党校老师,必须不停地学习,才能使我们的信息量不断扩大,知识面不断拓宽,才能始终保持知识的前沿性和创新性,才不会老化。为课堂教学储备足够知识能源。
学习是多途径的,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从书本上获取知识。要善于从书本上找知识,读书是学习最基本的方法。书籍是文化知识成果的结晶,党校教师虽然书本知识较多,掌握理论较为系统,但不应该满足于已有的知识,而应当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力争成为当地的理论权威、才识出众的教学工作者。除了读专业书籍和相关的学科书之外,为了拓宽知识视野,每年都应该重点精读几本著作。既要泛读,也要精读。如果每年能精读两本书,收益就不会是一点点,而是很大。向书本学,从书本上找知识,这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2、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古人说“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对提高教学水平大有裨益。通过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才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善集优者成大家,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应该打开门户,一个人也是如此。为此一要多向同行的名家、大家学习,学习他们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学习他们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技巧,学习他们对理论和现实真灼独到的见解;二要向身边的成功者学习。要注意学习周围有理论见底的同行,他们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有丰厚的生活阅历。备课时拿不准、弄不懂的地方,多请教他们。平时和他们多讨论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多听他们的见解和观点。多听听他们的课,在听中多体会、多领悟、多琢磨,从中发现党校教学的规律。三是向新生代学。向年轻一代特别是优秀的青年教师学习,他们有新思想、新观点、新创意,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聚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将会使你在课堂上更加耀眼。
3、从学员处得到补充。川流不息来党校学习的学员,是流动的智力资源库,这是党校的一大优势。主体班学员一般都是各级领导干部,来自实践第一线,是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不少同志还是某个方面的专家,他们实践经验丰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也比教师强。教师要善于利用学员这一智力资源,“取之于学员,用之于学员”。一要尽可能不放过任何一个参加学员小组讨论和专题研讨的机会;二要带着问题向学员调研请教,同他们促膝谈心,虚心学习学员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三要在每期学员中争取交几个知心朋友,并通过他们同社会实践保持联系。教师如果熟悉学员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所愁所盼,就可以根据所选专题,有针对性地设计讲稿、内容及重点;就可以把从学员那里吸收来的真知灼见,经过消化、综合和提炼,再返还给他们,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学员最容易接受的,也就容易讲到心坎里面去。
4、用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充电。在知识信息席卷而来的今天,信息通过各种媒体、电视和网络蜂涌而至。现在学员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较之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老师所拥有的知识和信息可能还不如学员丰富。作为教师,我们的信息来源渠道几乎和学员一样,如果党校教师在信息资源的拥有上没有优势,要在课堂上能吸引学员就是空谈。而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无疑是我们党校教师接受新信息的特殊渠道,远程教学网上的课都是中央党校和全国各省市的优秀教师精心准备的,这些课无论是在内容、方式方法和表达艺术方面都具有借鉴意义,非常值得深入研究。
二、了解培训对象是前提
1、了解学员的特点。要讲好一堂课,自己必须搞清楚授课对象的特点。党校的主体班次多,干部来自不同领域和不同岗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学员的基本特点。我们的主体班学员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文化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对理论学习的兴趣高低不一,工作事务和家庭生活干扰较多等等。只有深刻了解教育对象的特点,才能“知己知彼”、“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调动教师和学员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主体班教学质量。
2、了解学员的需求。要讲好主体班课还要了解主体班学员的需求和理论水平。作为教员,必须要了解培训对象他们最想学什么,急需搞懂哪些问题,目前最缺什么,有什么要求。专题内容设置要以学员的需求为导向,准确把握学员的思想疑虑和心理需求,紧紧抓住大家渴望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真正解开思想扣子。使授课内容更好地适应学员的思想需求和工作实际,让学员解渴,增强学习兴趣。
三、精心备课是基础
要把课讲好必须先认真备课,专心备课是讲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备课大体要注意几个环节:
1、构筑好理论框架。备专题课首先要明确课题的中心是什么,要抓住理论阐发和联系的重点。怎样的结构,怎样的逻辑关系,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每个问题之间怎样衔接过渡,在备课时应精心准备,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阵临不慌。要有严谨的逻辑结构,但又不能开中药铺,层次太多。好的讲座,环节不要弄得太多,不要大一二三、小一二三,还有甲乙丙丁,abcd。一般应以“三段论”为宜: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者地位作用、原因背景、办法措施。
2、广泛收集和积累教学素材。主体班专题课,没有固定教材和参考资料,主讲教师只有围绕所选专题,学员的特点和特定班次的具体要求去广泛收集教学素材。一要平时多积累,常更新,备课时还要“临时抱佛脚”,围绕论点搜查相关资料。广泛采集,系统搜寻,全方位取材。二要应搞清楚专题的理论前沿,要收集新信息,新资料和最新动态。三要做一个有心的人,学会积累生活、观察生活,学会思考,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想和理解记下来,运用到教学中去,这是最鲜活的东西,也是最能打动和吸引学员的东西。
3、围绕论点选取论据例证。有了好的观点,还需要强有力的论据来证明。理论课首先是以理服人,也要以情感人。丰富的资料、详实的数据、真实生动的例子是支撑理论观点的重要支柱。如果没有例证,再新颖有力的观点也可能是绣花枕头、纸糊的灯笼,没有说服力,经不起推敲,顶不得风雨,见不得世面。论据要为论点服务,所选例子一定要有的放矢,所举例子应贴切、典型、准确、有针对性,最好是亲身所历,叙述起来有情有景,易于打动吸引人。切忌哗众取宠,一味迎合个别学员的低俗口味。
5、灵活选取教学方式。形势变了,对象不同了,教学手段发展了,原有的内容、方式、手段都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惯性,用起来轻车熟路,但不能让学员老听这样的课,甚至几年不变。可以根据不同的专题,不同的教学对象,灵活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案例式、讨论式、研究式、情景摸拟式等,以强化学员对某个热点问题和重点原理的感性认识,强化理解。当然,新的教学方式使用起来,麻烦事情多,工作量很大,比如研究式教学,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组织难度大,但我们是搞教学的,在教学上一定要舍得下功夫和气力。
6、合理安排时间。根据教学内容和时间,妥善分布各部分内容的时间密度,使授课内容在预定时间内完成。
四、认真讲课是关键
讲课是一门“艺术”,有了好的备课剧本,还要会表演,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大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讲授内容要少活精新。“少”,专题课不在于讲得多,而在于讲得好、讲得精。主体班的专题课不像全日制教育,要学员系统地掌握多少理论知识,而要精讲,能把问题讲透彻。主体班学员有自己的经验和价值判断,听课选择性很强。最成功的课不是把什么都说清楚讲明白,而是在听完课后回味无穷,让学员在思想上有新认识,在工作中有新方法、新思路,对学员思维有新启迪,这就是一堂成功的课。如果面面俱到,讲了一大堆,学员听了一脸茫然,如坠云里,一丝收获也没有,这堂课即使讲的再多,也是一堂失败的课。内容要“新”,就是要有新观点、新见解、新信息、新思考。一节课如果毫无“新”东西,课就没有多少价值。有新观点,有新见解,而且讲出道理,能说服学员,他们就喜欢听,容易接受,印象深刻。有新信息,学员总希望获得新信息,讲课信息量不大不新,容易使人走神。有新思考,问题提出来,应有新对策,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法,学员也是欢迎的。“活”,就是要及时根据学员课堂的反馈信息,摸准学员的疑虑和关注点,灵活调整讲解内容,多与学员的关注点碰撞。学员脸上的表情、神态、举手投足、课堂气氛等传达出来的无声信息是教学效果的“晴雨表”。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捕捉学员的疑问和感兴趣的点,灵活地使自己所讲的内容与学员的关注点结合一下,激发他们听课的热情和积极性。
2、讲授能巧妙地引入课题。俗话说“良好地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主体班学员在党校的教学对象中,层次较高,见多识广,至关重要的是一堂课的开头,要“抓住”他们,吸引他们是不容易的。可以尝试用一个典型生动的事例,或一些前沿时事,或一句经典名言,或要闻热点引入课题,效果会更好。形象、具体、引人入胜的开头,一开始就可以把教学对象推进教员预先设计的“圈套”里,使教员真正“牵着”学员走,学员真正“围着”教员转。
2、讲授过程要条理清、层次明。整个讲课内容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逐条讲解,并且要注意前后互应,强调专题课的逻辑结构和内在联系。思路一定要清晰,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前拉后扯,离题万里。
3、讲述问题要“钻进去”、“跳出来”。即一方面要钻进去,讲清基本原理,说明道理,体现理论深度,理论愈深,愈能征服人心。任何事物及其过程都含有它深刻的道理,有它的规律性,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把道理讲清楚,说充分,给学员一些震憾心灵、引起共鸣的东西,课就讲出了深度。这就要求我们把理论钻深吃透,如果我们对理论没有深入研究,似懂非懂,不懂装懂,讲起课来总觉着“理屈词穷”,底气不足,就不会把课讲好,也谈不上能感染他人。另一方面又要从理论中“跳出来”,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党校课堂的灵魂。要从理论中“跳出来”回到现实中,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员的思想。没理论则没深度,没有实际生活就枯燥无味,难以吸引学员,难以接受。总体上可尝试“三步曲”:首先亮出观点,用理论讲通讲透,概括提要;然后用鲜活事实、详实的数据等材料去证明观点,特别是有情有景的事例,更能打动人;再提升概括为有哲理的语言,最后用通俗的语言做出归纳。
5、讲授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党校学员经历不同,行业不同,理论素质和理论修养参差不齐。一堂好的专题课应当让功底深的学员不觉得浅,基础差的学员不觉得难,做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只有深入,才能浅出,关键要在吃透理论的基础上,把理论消化吸收,然后用自己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不是照着讲稿读出来,如果照本宣科就不是讲。作为基层党校专题课,尤其应该在这方面注意。厉以宁教授的报告很能吸引听众,就是因为通俗易懂,把深奥的经济理论讲活了,讲简单了。理论课要让人听下去,吸引人不容易,关键是理顺情达,使学员听得懂,吸引人,又有启发。要达到这点也绝非一日之功,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没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吃不透理论,就不能通俗地讲透理论。
6、辅助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效果。专题课的一个显着特点是“战役”型授课方法,所谓“战役”型,就是在既定的时间里,集中资料、数据观点和一切有效手段“围攻”一个命题(专题)。
H. 有没有以某个专业作为分析对象,分析对比各个学校此专业的论文
学校的发展需要一支专业化水平很高的骨干教师群体,需要优秀的、有自己教育优势和特色的骨干教师引领整个教师队伍的成长。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立足校本,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读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不应是专业发展的“被动的接收器”,教师应是自身发展的积极建构者。“自觉”、“自主”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它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即教师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并能自主自觉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努力实践,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使教师的成长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可以说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师范院校直接造就出来的,优秀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必须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寻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资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书籍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当一个教师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非常渴望获得它们的时候,他就不会放弃任何—个可能通向成功的机会。他会利用、发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自觉学习,关注校内外的先进经验,举一反三,注意积累自己的实践历程并加以理论上的反思和提升。可以说,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是其成长的最关键因素。二、培训———提升理论修养一个好的教研组,必须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教研组成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以及较强的组织能力。学校各教研组要带领本组教师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专项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养成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是走出去、请进来。所有走出校园培训的教师回校后必须要在校内上一节汇报型的提高课,这样不仅使培训的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还使校内的青年教师开阔了眼界。校内培训主要渠道是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刊登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请教育专家或名师来学校讲座。学校要为教研组成员提高业务素质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广大教师自觉的参加学历进修,把理论学习内化为自觉行动。三、集体备课———发挥团队优势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原来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会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以往的备课,每个老师要备一本书的内容,不但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每个单元、每课内容都备得不是很精致。费时低效,甚至有些老师为了应付检查,就索性“抄教案”。集体备课应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酌情加减、课后反思”的原则。其一,备课时间、地点、人员制度化: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在各公室集体备课;其二,备课内容和主备人员制度化: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在课本上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并把这一单元的教案,拷贝到电脑中;其三,个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时反馈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形成习惯。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过去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能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提倡的“三级备课”:即自备、复备、完善。自备,教师分到备课任务后,根据备课要求先行备好教学设计;复备,备课组活动时,由备课教师先行说课,备课组成员就该教案的得失提出修改意见,备课教师根据成员意见修改教案;完善,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教案,使之更为完善,并在教后及时填写好“教后札记”,完成“教学反思”。这种方式有三点好处:其一,让每位老师集中精力备好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其二,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间,让每位老师有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其三,集思广益,“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群研智慧”,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由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由个人备课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的同时,集体备课还应提倡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由于备课是终身随时的感悟,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因此集体备课应由文字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的教案转变。四、集体评课———案例引领式校本培训授课、说课、听课、评课是学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规工作,集体评课也是许多学校的日常教研工作。在集体评课的教研定位上,是与校本培训接轨的。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有意义的案例引领式的培训。以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范例为载体,通过对课例的点评和分析,共同提炼出老师们平日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再合作设计突破的方案,并从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提升教研质量。每学期要召开几次全校性的教学研讨活动(包括校级评优课、开放日观摩课、青蓝工程汇报课、优秀教师示范课等),形成“众人搭台,一人唱戏,大家受益”的良好局面,为老师们集体评课提供了平台。组织由下至上的集体评课,即先由备课组交流评议,再以“宣讲”或“沙龙”及“培训”等形式组织全体老师集中评课,为老师们集体评课创设对话、民主、具有指导意义的研讨氛围。在集体评课的过程中,对于每位参与的老师均要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学习层的教师做课堂实录的记录,由资深教师整理、宣讲评课稿或案例分析,并尽可能由专家教师提炼有指导意义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困惑,参与的所有老师讨论交流。集体评课应达到以下目标:其一,评出方向。以教学为媒介、课例为载体的集体评课聚合老师们的视野,提出并解决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帮助老师找到教学研究的方向;其二,评出进步。有人说:“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师们在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集体讨论中时常迸发出教学灵感,还有的从交流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问题的法,这就能加快老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评出团结。每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分享,会促使老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团结。目前,集体评课还停留在“示范教学———对话反思”的被动式阶段。为了促进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既要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导老师们开辟包含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课前,先提炼教师真实的教学困惑或问题,带着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中,以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课后,选取多方对话、自我反思的话题,力争引入视频案例的技术,从而引发教师思维碰撞,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产和教师理性思考的深度。五、尝试走班———创建更广泛的交流平台学校尽管一直推行群体学习、组内教研、校本培训,但依据班级个体,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师仍会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因此,学校要努力为老师搭建一个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为老师的教育教学提升、班级管理自我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变的,但是在目前相对封闭的教室里,学生要满足享受所有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至少是与本年级的所有老师交流的愿望都是很难达成的。那么,学校就要着力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欢迎本年级老师走进我们班”的机会,先满足孩子们小小的愿望,让他们在与本年级老师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学会适应不同的老师,获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基于这两个需要,学校可试行教师走班制。措施可以课改为龙头,年级为试点,由各课题组的老师们先行做走班实验;或者由试点老师介绍走班经验及教训,然后推广先进经验,并建议教研组实施全员走班制。每位老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每节课的训练侧重点也不同,每一节走班课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精心设计的,可以说一次走班课就是一次公开课。与不同的老师合作上一次走班课,从学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对不同老师的适应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同时体会到不同老师上课所带来的新鲜感,满足了孩子求新求变的愿望,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同的班、不同的特点,对老师的组织教学、教学机制是一次极好的训练和考验,提升了老师针对不同的学情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作为走班的施教者,体会到了不同班级的学生思维、学习习惯、语言素养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发现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忽视的问题,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完成教学后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听课老师的收获。作为同年级的听课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更能发现自己在本班教学、班级管理方面的不足与欠缺。通过走班课,听课教师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班,而是一个年级、一个整体,从学生、教师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横向比较,发现的不再是个别的、特殊的现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现象。从而,对年级组的教研水平、团队共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学校要达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仅仅立足于本教研组的走班尝试还远远不够。因此,还可以筹划和实现年级大课走班尝试、跨年级走班、跨学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实施,就是为了促使老师从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经验,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校有效的管理制度的规范,离不开教研组和备课组平台的合作交流,离不开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更离不开自身的奉献精神和努力,只有上述四个条件的和谐统一,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