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培人员 > 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发布时间:2020-11-29 04:31:02

⑴ 急需一篇小学英语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汇报

英语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英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功的关键,是需要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搞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是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2012年秋季,我县很荣幸地率先成为全市的省级课改实验区,我校作为实验区先进学校之一,在县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等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凝心聚力,扎扎实实做好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确保师资培训工作与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并适当超前,使教师与新课程同行,焕发出新的生命。

一、平等交流、讨论、对话、合作,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而以教师为本体,则是我校开展校本培训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在培训中,主要采用平等参与的方式,让教师自己对新课程的理念和做法进行探究。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教师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

师资培训的形式力求多种多样,激发教师参与的热情,促使教师全身心参与培训工作。1、专题讲座。我校在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骨干培训、县课改通识培训、县新课程学科培训的同时,扎实开展好校本培训,请专家、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经过培训的辅导员主讲,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培训者将学习内容制成幻灯片,图文并茂,提纲挈领,突出重点,使教师能很好地领悟其精髓,深入了解各学科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的实施建议等,从而指导教学实践。2、观看录像。放映能引起争议的录像片断,录像中教师的行为反映出教师有尝试新课程理念的愿望,但不够完善。观看后组织教师分组讨论,对一些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及其对学生的影响进行反思,明确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新要求。3、教学观摩。强化“三课”(研究课、汇报课、示范课)管理,积极开展“假如我来上这一课”讨论,同时,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听课,并以上课、写体会等方式汇报学习所得,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4、案例分析。精心搜集一些教学案例,定期组织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并作点评,帮助教师从感性的经验中生成理性的认识。5、经验分享。根据课改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如“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何在一年级课堂中让学生主动探究”“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做好安全工作”等),以及教师在课改工作中的疑惑和困难,定期组织教师沙龙,让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畅谈自己的想法,交流各自积累的经验,把自己的看法与做法和大家分享。6、教学反思。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促进其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对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和教师从教学中学会什么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校把教学反思作为培训的一种形式,要求每位教师经常对自己教学中的课堂结构、教材处理、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法设计、提问和练习设计等方面进行回顾与反思,写成心得,并定期在教研组中交流。不少教师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方案在省、市、县级的杂志或评比中发表或获奖。

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因为他们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经过一次次的“头脑风暴”,我校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不再是只知“教书”的匠人,而是一批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我校的课改实验教师在课堂上,将4的加法寓于孙悟空分桃的活动,使识字与生活、游戏紧密联系,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我校的课改实验教师在今年的县级优秀课的评比中,获得了语文、数学、艺术学科的第1名。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校扎扎实实进行师资培训是分不开的。

二、边培训、边实验、边开发、边研究,加强培训资源建设。

由于我校采用的是平等参与的培训方式,因此,培训者与参与者的角色发生很大变化。培训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标准答案的发布者或核实者,也不再是传递上级行政命令的“二传手”,培训者成了参与者的“协助者”、“协作者”。“受训者”也发生了角色上的变化,他们成了“参与者”,是培训者的“合作伙伴”,是培训内容和形式的主动创造者,因而,他们也就成了非常丰富的培训资源。给一定压力,予一方舞台,教师就能将积累的能量释放出来。我校举办了“走进新课程”系列竞赛,在演讲、备课、上课等竞赛中,教师互相探讨,团结合作,在活动中共同提高。我校青年教师对省市专家上课改汇报课、对县上课改示范课都获得好评,在县课改学科优秀课评比中夺魁,课改实验骨干教师向城区教师汇报培训学习所得,这些都是充分调动了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性,使其也成为师资培训资源之一。

由于教育经费紧缺,我校的办学条件并不够好,但在师资培训方面却在逐年加大投入。受场地限制,我校图书室不大,但图书数量多、内容新、品种齐全,为教师获取有关新课程的信息创造了条件。我校教师人均每月借阅图书三册,每月业务摘记、心得两千字。此外,我校还加强了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教师上网了解外地课改信息、课改动态,积极撰写课改论文。我校还拟将建立自己的网站,各教师自制网页,交流实验体会,展示实验成果。

三、加强对培训的科学研究工作,形成良好运行机制。

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为本体开展培训,这种校本培训模式有如下特点:1、培训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师边学习、边反思、边提高。2、培训与教研活动相结合。培训与教研融为一体,在培训活动中进行教研,在教研活动中培训学习。3、个体学习与团队研讨相结合,既有个体的自学自练,又有集体活动。只有通过教师自觉地、主动地、自主学习与研究,并积极参加集体培训活动,在集体培训活动中交流、研讨,在集体中共同提高,才能真正实现“人人参与”,使培训活动落到实处,使培训工作收到实效。4、培训时间安排和培训形式灵活方便,可以安排大块时间培训,也可随时随地利用零散时间学习、交流;既可集中培训学习,又可分散学习、交流和研讨。在培训中,我校采用了平等参与的方式,这种方式能使教师亲自体验新课程所追求的新理念,从而促进他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创造性地使用此类方法。如我校一青年教师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引导学生交流最后一个音节时,让愿意领读的同学上台读,学生“哗”地一下子全上去了,看着空空的座位,老师索性坐在学生的座位上,说:“老师来做学生,你们做老师领我读……”,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师资培训中,我们还尽可能使用一些具体的学科实例,对有关问题进行更具情境化的阐释。比如,如何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如《低年级诗文赏读》阅读指导教学片断,《到小熊家里去》一课的节奏练习片断等),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我们努力使师资培训工作走上科学化轨道,进一步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实效。

四、加强对培训的有效管理,建立良好的保障机制。

没有严格有效的管理机制,培训就会流于形式,师资培训目标、任务就得不到落实,完善的严格的有效的管理是使师资培训系统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因此,我校首先成立了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师资培训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并组织制订了一系列相应的管理和建设制度,针对新课程制订了相应的考评办法和激励机制,同时领导小组合理分工,加强对师训工作的检查、督促和考核。定期聘请省、市、县教育局领导来校,对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进行评估、跟踪指导和专题研究。2012年9月初,县教育局领导评估我校师资培训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我们的培训工作提出了加强系统性及学科间融合性的要求,我们在师资培训工作中努力实践着这些要求。同年省教育厅专家到我校调研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况时,在审阅师资培训计划、培训记录,对教师调查问卷,与教师进行座谈后,专家对我校的师资培训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宝应就使教师的教学理念迅速提升,教学方式迅速转变,真正出乎我们的意料……”

成绩属于过去,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随着课改的深入,对教师的要求越高,师资培训任务就越艰巨。我们将进一步努力探索、研究和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新的培训形式和培训手段,形成“实验、培训、管理、研究”一体化的良好运行机制,推动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让教师在新课程中成长,在新课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

⑵ 北师大培训寄语及心得

我作为名师工作室的一员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本次培训多为青年骨干教师,来自开发区的不同学校,彼此互不相识,而现在大家一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讨论交流,仿佛又回到了十几年前的学生时期。授课专家们从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势出发,利用生动鲜活的事例,诙谐幽默的语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理论论述,对我们进行了一次高水平的理论引领。认清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拓宽视野,反思工作中的不足。真正让我们领略了教育专家们的大家风范,也让我们的头脑经历了一次教育理论的大脑风暴。短短五天的培训,虽紧张忙碌,但也让我们快乐的收获着,现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一、 从“教书”到“育人”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现代小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梅玲教授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人啦,但在我们的培训课堂上精神饱满、意气风发,一连讲解几个小时都不休息,这不是对我们这些青年教师职业素养的一次熏陶吗?教育叙事《泰迪的故事》(插课件)在张教授的口中娓娓道来,故事中的泰迪不就是我们课堂上的所谓问题生吗?而我们只做了前面那个只关心阅读、写作和灌输知识的汤普森老师。汤普森老师的成功在于从“教书”转而“育人”,从一个孩子的身上让她明白了教育的真谛,不是一味地知识灌输而应关注有活力有感情的孩子们。教师的幸福在于学生比你成功,教师的快乐是孩子们的牵挂,是学生把你埋在心底。而学生有了老师的信任,也会变得格外自信。我们的学生在智力和能力上是有差异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差异,了解学生的心理,培养出适合社会的各种人才。他们不一定将来都能考上大学成为杰出的人才,但只要我们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了自信的种子,不管他们将来走到哪里,都将开出灿烂的成功之花。作为一个教师,要留给学生的不光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素质。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是能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张教授还把课堂的真谛解释为“你把学生带到哪里?你怎样把学生带到哪里?你怎么知道学生已经到了那里?”指导我们有目的的教学,满足学生的自由度与他们的心理需要。尊重学生、尊重差异,静下心来学会倾听。面对差异的学生实施差异的教育,达到有差异的发展。张教授举例杜郎口和洋思中学的实验,进一步说明了这些学校之所以能够有突出的成就是因为他们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关注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多的关注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结合我们平时的教学,我感到自己在这方面的缺失,平时满腔热血为了学生,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他们,让每个学生都能考一百分,学生不学时还很生气,但却很少去想学生心里在想什么,我的做法他们能不能接受,我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了吗?我教了六年的学生毕业时我留给他们了什么?想到这些,我不得不用心反思我的教学行为。面对差异的学生我们应当实施差异的教育,已达到有差异的发展,也就是说我们课前要备学生,准备弹性教案,学案与教案合一,让学生做选择性的有层次性的作业以及多元的作业评价方式等等。老师要学会放手,放是要引导,对学生要严要求但别苛求,学生自己能会做的题坚决不讲,学生做错的题要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错,反思的过程比正确的结果更重要,这就是反思的智慧,要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只要进步就有希望,对你拥有的要十分珍惜,对没有的不要抱怨。老师要把这种阳光的心理传递给学生。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对话,用老师独有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我们也能让我们的学生更多的把知识转化为智慧和素质,为学生的一生奠基。
二、 学会等待也是爱
赵希斌博士提到教师这个职业是最难从事的职业,因为它不但需要老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有一颗博爱的心。从某一方面讲,我们当老师的要取悦于学生,这是别的职业不用考虑的因素,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喜欢这个老师,他这科的功课肯定就好,不喜欢老师这科的成绩就会很差,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也都明白的道理,也可以说是“爱屋及乌”。当然悦纳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包括不以粗鲁的方式在身体和情感上攻击学生;以公平、关心、体谅的态度对待学生;特殊情况下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照顾学生的体面和尊严,静下心来等一等,学会等待也是爱,你的等待,你的宽容比指责更能打动学生的心。教育是传播文明,爱学生是期望,尊重学生是需要。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学生的有些方面有可能一生都难以改变,也不需要改变,我们只能珍视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但千万不能歧视学生,要学会等待。他可能没有马上学会我们教授的知识,但老师的尊重已经深深的影响了学生。就像我们班的吴官路同学,他是一个脑子发育迟缓的学生,虽然已经9岁,个子也比别的同学高,但他的智商却只有4岁或者5岁的样子。学习只喜欢背诵,我们读得多的课文他也能背一部分,但每次班会的德育教育,当别的孩子都抛之脑后的时候,他却记在了心里。班里第一次发放学生奶,别的同学都迫不及待的想把奶喝掉,而他却把奶攥在手里,我很好奇,问他为什么不喝?他一句稚气的回答:我不喝,我回家让妈妈喝,老师说要孝敬妈妈。这句话让我的内心为之一震。也为了这句话,我针对全班学生进行了一次德育教育,号召他们像吴官路同学学习他的孝心。正是基于我一次次的表扬,同学们慢慢发现了吴官路身上的闪光点,从心里开始喜欢他,也就不再欺负他了,而上课过程中他不时爆发的小插曲也不再是同学们的嘲笑而是一个善意的微笑。老师的爱是什么?是尊重,是宽容,更是等待。身教胜于言教。身教教的是什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及其感染力,人格是一种无言的力量,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学生从中也会受益无穷。
三、做有价值的老师
北京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的高金英老师年过六十,却散发着阳光般的味道,她所做报告的主题是《做有价值的老师》。听着高老师的报告我就想:如果我是学生,能有这样一位老师一定很幸福。如果我是老师,能像高老师这样今生无憾。高老师以鲜活的案例阐述理论,时而温情感人催人泪下,时而犀利深刻发人深省,时而诙谐幽默惹人发笑,教育的智慧尽显其中。
“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最初看到这句话时,内心莫名的激动:原来自己从事的工作竟如此神圣。对贵人的理解不言而喻。在现实生活中“贵人”的一点点帮助能让即将干枯的小树瞬间生机盎然。反问自己是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吗?我自认为自己认真、负责、呵护学生,自认为自己是一名合格的班主任。然而听完高老师所举的案例故事后,觉得自己相差甚远,没有真正全心全意地去关注学生。宏志班的每个孩子身后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他们的家庭是那样的贫穷,而他们的自尊心又是那么的脆弱,呵护着这些孩子的是他们眼中最美的高妈妈,高老师用大爱寓教于无形,这难道不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吗?
听高老师的报告更像是听她的单口相声,教室里笑声不断。高老师的讲座之所以讲的如此收放自如,得益于她那一个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那一段段让人捧腹的笑话和简单的小魔术。而那不仅仅是一个小故事,一则笑话,它们都被高老师赋予了教育意义,而且还是那么的“润物细无声”。我印象深刻的是“驴与马”的故事:一匹马随玄奘大师西天取经,回来后对老朋友驴说:其实这十七年来你和我走的距离差不了几步,不同的是我和大师有一个目标,我们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去奋斗过,你却被人蒙住了眼睛,在一个地方一圈一圈的打转。在教学中,我们是不是也会因为某个原因而被蒙住了那双原本可以展望未来教育曙光的眼睛,或是繁忙的生活、琐碎的事情,或是追求的不同、利益的冲突等等,让我们只在一个地方“打转”?这,实在值得令人深思。高老师将一个个普普通通的道理讲得那么生动,那么真切,那么让人信服,让这些枯燥的大道理瞬间变得鲜活而充满生命力,并像烙印一样深深地印入人心。高老师说一个老师至少会说二百条笑话,还当场给我们表演了小魔术,这些在大人看来的小伎俩足以赶走学生课上的瞌睡,也足以让学生对老师充满期待。由此,我认为教师也要与时俱进,用心学习,用心积累,用心赋予一个笑话于新的内涵也是一种学习,有底蕴的老师才有魅力!
高老师的魅力还在于教会了我们要有一颗随喜心,面对繁重的工作以及家庭所带来的压力,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去化解,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当我们无力改变环境的时候,我们就试着改变自己。有理想,有追求,踏踏实实做事,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应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高老师的讲座给我的感触太多,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很多的机遇,同样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要耐得住寂寞,能够沉下心来,去读一些书,一些有用的书。“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老师!”博览群书,取之所长,为我所用。用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教师的教育工作会如虎添翼,更上一层楼。
下面和大家分享几句“高老师物语”:
1、我们的教师队伍现在需要的是一股静气,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
2、把学生看做魔鬼,您会生活在地狱里;把学生看做天使。您就会生活在天堂中!
3、我们的学识、我们的人品,我们的态度,直接决定我们的事业的成败;直接决定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的成败。
4、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
5、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6、读好书,交高人,乃人生两大重要事。
7、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
四、着手常态的教育科研
一提科研,老师们都觉得特别难做,高深的理论知识和我们又相距太远,这次听了王立军主任的报告才知道,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科研不是让老师们去总结高深的理论,而是我们平时工作中的一种习惯,简而言之,教育科研就是老师在教学工作中长时间思索的一个小问题,在思索的过程中调研、记录、创新。比如语文学科的扩词练习、古诗配乐朗读,数学中的分数识记,音乐中的听音乐绘画,美术中的黑板涂鸦等等,这些只是我们平时教学中的一个个小的课例,但如果能够长时间的研究思索、可持续,就会成为了不起的课题。同时也为我们的专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静下心来,研究着、思索着必定也会收获着。
总之,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遇。社会发展局和教育管理中心的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平台,使我们不仅收获了丰盛的知识还提高了业务素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建立终身学习的观点,通过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我定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完善自己,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教学中真正起到带头作用,力争做一名让社会认可、家长满意、学生喜欢、领导赏识、让自己无悔的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无愧于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成为一支真正的领头雁。

⑶ 十月馨培训心得

一进校园,我就被他们浓浓的书卷味所吸引,室内羽毛球馆张贴了学生无数的字画,那线条,那色彩,让我忍不住为他们喝彩。不止如此,教学楼的走廊上和教室里也随处可见学生的绘画书法作品,徜徉在校园里,畅游在书画中。
惊叹二:物尽其用。
他们学校竟然有36个班级,而且每个班都有50左右,人数如此众多,学生出操就餐放学竟能井然有序。学校虽不大,但在设计上却能物尽其用,不但安排了36个班级,各种科室一应俱全,有室内羽毛球场;钢琴室,合唱教室,舞蹈教室,电子琴教室,爵士鼓教室,古筝教室,棋室,美术专用教室,电脑室等等。这些场所的配备,显示了学校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而且在旧教学楼的二楼开始,每层楼的走廊处都设计了暗橱,里面可以供他们放器材和杂物,让学校在外观上更整洁大方。
惊叹三:优秀师生多。
在海曙中心小学的两周时间内,让我们感受颇深的海小是个“藏龙卧虎”之处。学校内有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省教坛新秀、省教改之星、市学科带头人、市教坛新秀、区骨干教师等荣誉教师几十名,还有像钟亦龙(第五次全国少工委委员)等这样优秀的学生多名。为什么这样一所学校会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师生呢?原来是它们的骨干教师常常与普通教师实施面对面,一对一的指导,让他们不断成长,学校花大力气去培养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学校在培养教师的过程中,着力构建骨干教师培训网络,聘请一些特级教师作为学校师训工作的导师,面对面、手把手地培养学校的骨干教师。同时努力做好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积极为青年骨干教师搭建平台,积极为教师创造学习的机会。
在这两周期间,我听了好几节精彩绝伦的课。10月26日,第一天学习对我来说就是幸运的。那天海曙区四位高段的教坛新秀向大家展示风采,无论是教学的设计,教师的发挥还是学生的表现,都让我眼前一亮。教师在课堂上思路清晰,学生的回答让在场的老师惊叹称赞。四堂课中最大的亮点在于学生的仿写。比如:何慧儿老师执教的《秦兵马俑》,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把课堂的时间大多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模仿课文描写兵马俑的神态时,学生刻画得惟妙惟肖。“将军俑有的低头沉思,好像在思索作战策略;有的胸有成竹,好像此次战役他已稳操胜券。”他们的回答一个比一个精彩。在张员老师执教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课时,再次让我见识了学生的风采,它们的眼光是那么独特,知识是那么丰富。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是仿写。老师让学生借鉴课文4、5自然段的结构以及整篇演讲词表达上的特色,选择一个方面(森林、鲜花、山脉、矿产等),写一写西雅图还会发出怎样的呼吁?学生的回答博得了在座各位老师的阵阵掌声,我完全沉浸在这样精彩的演说中了,现在的我已无法重复学生当时的答案,在我脑海中的只有震惊两个字。怪不得,下课的铃声已敲响,教研员还舍不得学生离去,她还想多听听学生精彩的话语,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教研员她都被感染了,可想而知,学生的表现是多么出色。
唯一可惜的是,这样的课只上了四节,但我却是幸运的,因为我赶上了这样的盛会。可惜时间有限,没有评课,否则,我想一定能收获更多。
在这两周里,我时刻和实习生相处,见识了指导老师花在她们大众创造的身上的心血,一堂课下了就对她们进行指点,修改后再上再改,10月30日,她们上了四堂精彩的汇报课,那其中凝聚了指导老师和众实习生空间性的智慧和努力。语文汇报课,蔡惠英执教《长城》一课,在她上课的过程中,我只觉有些别扭,却又说不出所以然。经过课后宁波大学小语专家的迅速指点,我茅塞顿开,原来这位同学各方面都想抓腾飞,却又蜻蜓点水,变得毫无亮点,整堂课显得十分平淡。专家说:“你应该要学会取舍,一堂课只要重点抓一到两个方面就可以了。”点评时间有限,我却受益匪浅,真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聆听专家的点评,我觉得这比听一节好课更有价值,只可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太少了。

⑷ 作文-给语文老师的几点建议~400字

时光匆匆,岁月无痕。不知不觉间,从教已有十几个春秋;不知不觉间,在语文教学的
讲台上,
一站就是十几年。
我挚爱我的事业,
我热爱我的专业。
总感觉做老师的收获,

“春
种一粒籽,秋收万棵粟”
;总感觉做语文老师的味道,就像窖藏的老酒,愈久愈醇香„„

收获是醇美的
,
但醇美的背后也许是迷醉。迷醉了就会少几分清醒„„

十几年前
,
刚参加工作不到两年
,
我就有幸在市语文评优课活动中获奖。
那时候
,
对语文教
学的新奇和热爱是我孜孜不倦研读教材教法的十足动力。
记得有一次从别人手里借来一本板
书设计
,
爱不释手。但无处可买又无法据为己有,就在假期里趴在床上整整忙活了三天,图
文并茂的竟抄了将近
100

!
后来
,
这本手抄版的板书设计在案头陪了我好多年。
那时候
,
备一
节课舍得花费许多心血
,
讲一节课愿意听取很多意见
.
记得有一次讲公开课《苏州园林》
,
事先
已经精心准备了好几天,一堂课下来自我感觉良好
,
但还是捧着本子挨个儿向各位听课老师
虚心讨教
,
一圈下来居然又记了四十多条意见
!
而今再想想那时候的收获
,
真是日进斗金啊
!
但不知从何时起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理性多了
,
热情少了
;
经验多了,
创新少了。
总感觉自己
对教材内容已成竹于胸
,
总认为驾驭课堂已轻车熟路
.
殊不知事物的发展规律有时是会发生逆
转的
,
多次的教训经过总结的确会变成宝贵的经验
,
但如果把多年的经验奉为经典而一味因循
守旧
,
这也许又会成为新的教训
,
成为超越自我时无法逾越的障碍
,
也会成为新时期语文教学
发展的瓶颈
.
实践证明
,
固步自封的结局只能是裹足不前
!
“瞻前顾后”
,
我的确是需要清醒了!

感谢我市教育局与市
27
中联合举办的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活动
.
让我有幸参加并在听

27
中几位青年语文教师的精彩讲课后
,
能与来自全市的
50
余名骨干语文教师畅所欲言
,

同交流探讨教材教法及心得体会
,
欣喜之余我深受触动和启发。我开始深深反思自己在教学
中存在的问题
.
回来后认真罗列了一番
,
发现这些问题其实也是我周围好多老师,尤其是有多
年教学经验的老师颇有共性的问题,我就把对自己的几点要求写了下来
,
算是对自己语文教
学工作的警示
,
也顺便给与我有同样问题的同仁提个醒儿
.
有则改之
,
无则加勉啦
!

⑸ 结合个人经验谈谈语文教师应如何获得自身专业成长,实现人生价值。

苏联时代出了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就是苏霍姆林斯基,他以自己30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写下了一本伟大的教育专著——《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结合生动的教学实例,娓娓道来,从侧面恰如其分地透露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感同身受,发人深省。那么,时代发展,社会推移,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在整个教育系统也在改革的过程当中,作为语文老师,怎样适应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呢?笔者认为,只有靠扎实的语文专业水平,才能屹立于改革的浪潮之中。
敢问语文教师扎实的专业成长之路在何方?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培训、学习、进修、座谈、参观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近几年来,我们学校敢为人前,另辟蹊径,一直探索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之路。经过实践探寻,把自觉读书、备课思考、务实科研定为立足点,三足鼎立,三为一体,以促进不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现表述如下:
立足点之一:自觉读书,夯实语文教师的专业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以读书作为自己人生成长的一笔重要“财富”:“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图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但与他一丝不苟的读书态度极不协调的是,一些中小学有相当一批教师却很少有时间去读书。根据统计,在图书馆的人群当中,去得少的竟然是语文教师!更有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国民一年的阅读书量是0.7本,而邻近的韩国是7本,日本则有近40本。俄罗斯每20人拥有一套《普希金全集》。试想,如果一个学生一年读一本书的话,那么有着50个学生的老师又该读多少书才能满足学生求旺盛的知欲呢?实际上,语文教师每年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00万字。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语文教师要自觉读书更是责无旁贷,首当其冲,一个语文教师的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读书的习惯、读书视野的宽窄和读书积累的厚薄。“腹有诗书气自华”,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也叹言:“让读书成为我的一双慧眼,真正地读书,内化成为我们内在的东西。”可见,读书是每位语文教师生活和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自觉是读书的基本前提,是内在的潜动力,读书才会常读常新,常读常活,犹如一股源头活水,不断冒出鲜活的泉水。语文教师通过自觉读书,不仅获取信息、增长知识,还提升了个人的人文底蕴。知识面广了,底蕴深了,教学起来驾轻就熟,事半功倍。
我们学校每周一次的语文业务学习,通过深入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强化语文老师的语文底气。以《大学》、《中庸》、《论语》等儒家经典书籍为主,集体诵读,部分交流,个别作专题分析,全面提高学校老师的听、说、读、悟各方面能力。这样的科组学习也是读书的一个的重要环节,营造良好的愿读书、好读书、乐读书的氛围。天道酬勤,凭借三年的读书历程,我们学校的师资水平得到长远的进步,一人获本地区“名教师”和多人成长为本地区的“骨干教师”,成绩斐然。
立足点之二:备课思考,踏实语文教师的专业内涵。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掷地有声的警言,告诉我们,如果读书不思考,往往进入宝山而空手而回。读书是汲取别人的智慧,而思考才是自己的智慧。对文本的积极思考又是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必由之路。当代语文教育专家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王崧舟等,他们专业成长的共性中,除了勤奋读书外,对文本进行有价值的思考,形成个人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教材是载体,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开放的课堂当中,在知识来源广泛的层面上,就看老师的思考能力水平的高低了。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教师一定要一丝不苟对待,特别对教材进行备课思考,应包括三方面:课前预设的思考、课中组织的思考、课后反馈的思考。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课前预设的思考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学会解读文本是必备的素养,是一种专业知识、言语技能、伦理情操和审美价值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我们除了学会解读自己,对自身的知识、能力,自己的情感、心智等的解读外,还要学会解读学生。当然,最为重要的是,作为教师要学会解读文本。在解读文本这一环节时,我们最能够见出一个教师的思想修养,学理结构和他的文化视野。
有了良好的课前预设,还要求教师有出众的课堂调控能力,因此,语文老师必须对课中组织进行严密的思考,掌握两种能力,一是对教材的驾驭能力,二是对学生的驾驭能力。教材是静止的事物,课堂上老师可以调控,可以分重难点进行割舍,旁敲侧击,有的放矢;而学生是动态的个体,需要老师的洞悉察觉,教育机智,还要有口若悬河的口才,敏捷的思维,以应对课堂中的千变万化。在不同的情况下,对课前的预设,教师灵活变通,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从构思到实践的过程以后,教师也要进行必要的课后思考,我们叫做“反思”。反思的意识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如“吾日三省吾身”、“反求诸己”、“扪心自问”、“人贵有自知之明”等,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效能和素养的过程。教师的课后反思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对所教的文本进行反思,看看自己有没有抓住文中的重点、脉络,思想等;二是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反思,看看自己有没有因材施教,学习效率状况;三是对自身的教学得失进行反思,教学中,自己有没有充分发挥,教学质量如何。通过三方面的反思,检讨成败,查漏补缺,取长补短,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师上课的基本功和课堂效果显著,促进语文老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立足点之三:务实科研,充实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能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只是一个教书匠,要想真正在语文专业之路上走得更阔更远一些,就要走上科研兴教的道路,以大胆务实的科研能力,充实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的成长为我们作出了表率,科研能力突出,教育专著丰富。科研能力不但要求语文老师要有理论水平作为基础,更要有扎实的写作基本功,以流畅的文笔,精练的语言和严谨的结构转化成文字,叙述自己的教育观点,把理论水平联系实际情况,阐明教育的理念。写作是语文教师自我成长、专业自我的发展阶梯,这个过程是我们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丰富自我、不断实现自我的过程。语文教师写作的方式是多元的,可以写教育随笔、教育论文、教育札记、教育反思、教育博客等,多种的写作渠道,无非也是殊途同归,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写作时,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写身边的教育实例,这样的写作才有生命力。
同时,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语文教师不但是教学的实施者,还是教学的研究者,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的规律一脉相承,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教什么,怎么教,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这就需要认真研究,探索语文教学规律。要知道语文教师是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有教学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经常思考有关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到理论上来认识,就是进行研究。语文教师在这方面有足够的发言权,应该成为教学研究的主力军。进行语文教学科学研究是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指引语文教学规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在这个方面,我校因地制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让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教师沙龙”上,分享他们的科研成果、成长心得、细节处理等,使年轻的教师有收获,少走弯路,缩短成长期,教学更快走上正轨。
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里也一针见血地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一语道破天经的至理名言,同样也适合我们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真正的专业成长之路是自我成长”。是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语文教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豁然开朗,而自觉读书、备课思考、务实科研定则是专业成长的厚实的立足点,必定会支持我们坚定地走下去。

⑹ 骨干教师工作总结

骨干教师工作小结
光阴似箭,一晃两年的骨干教师生涯已悄然而过。回首两年来走过的路,虽然很艰辛,但更多的是欣喜、是快乐、是成熟。2001年闵行区实行了骨干教师制,这为教师成长搭建了展示自我、体现自身价值的舞台。我有幸被批准为首批校骨干教师,这是学校老师、领导对我前几年工作的肯定与鼓励,我深知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压力与责任。于是,我把压力化作动力,做好每样工作,不辜负老师、领导、家长、学生对我的厚望。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 理论引领,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我清楚地认识到:当今是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落后于这个社会。为此,我仔细阅读了新基础教育的黑皮书、二期课改大纲纲领,利用节假日认真研读《上海教育科研》、《上海教师》、《教育发展研究》、《教育参考》、《教育科研新视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等等书刊杂志。认真学习了“公民道德行为规范”、反复翻阅了叶澜教授提出的“三观十性”、仔细阅读了二期课改的行动纲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为人之师,必须德高为范”。每次阅读、聆听叶澜教授等专家的报告,总会在我的心灵深处引起一种震撼: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必须要用创造智慧敢于面对现实、敢于面对问题、敢于抓机遇,不断地追求自我的超越。只有博大的爱心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爱自己的祖国和民族,乃至爱人类,这样才能教育人。为适应数字化革命给教育带来的变革,我放弃休息,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学习充实了我的精神世界。
二、立足课堂,在实践提升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课堂蕴涵着生命的资源,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乐园。于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研究课堂,研究学生。课前我积极与教研组中的老师共同钻研教材,课上凭着“关注每位学生的生命成长”、“让每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使所带班的学生乐于阅读。面对学生的差异,我常上门家访,征得家长支持,对一些弱势群体及时补缺补差。为提高每位低年级的学生学习母语的能力,我与教研组的老师合作将全册教材进行分类,以课题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努力将课本知识和生活中的教育资源紧密联系起来,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创设条件互相交流;课内课外相结合进行读读画画写写系列练习;同时开设“启明星”专栏搭建成功舞台。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期课改的试验为我的教学实践又提供了一个机会,于是我积极参加学校二期课改教育教学研讨活动,自报互助研究课,展示自己的课堂,甘做“靶子”让教师、家长剖析课堂,在浓浓的研究氛围中,使我迅速成长。在繁忙的教学中,我不满足校内的听课,只要有机会,区内的研究课,市内的研究课甚至外省市的观摩课都少不了参与,沿途奔波的汗水洒向了东西南北中,两年来,记下的听课笔记达十二本。所上的校级语文研讨课《不倒翁》、区级《品德与社会》研讨课《我居住的小区》受到听课老师、家长得好评。我虚心向同行学习,参与听课、评课次数两年来达一百多次。
三、取得的成绩:
辛勤的耕耘也换来可喜的成绩。两年来,本人所取得的成绩如下:
1、 所撰写的论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全国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
2、所撰写的论文《从积累入手,让学生善于表达》在上海市小学语文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3、所撰写的论文《入情入境,自悟自得》在荣获上海市《上海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一等奖。
4、所参与研究的课题《小学生学习情绪调控的实践研究》获上海市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
5、所撰写的论文《整合有效资源,在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尝试少先队工作的实践》荣获上海市《上海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二等奖。
6、所撰写的论文《小学生耐挫心理品质的培养》获上海市首届心理健康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
7、本人获闵行区第二届《小学生拼音报》知识竞赛活动优秀辅导奖。
8、2003年被评为七宝镇特色一等奖

⑺ 浅谈如何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引领作用

学校领导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引领作用,依托骨干教师本身的优势,发挥他们对周围的辐射作用,促进广大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一、努力提高师德修养,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以端庄的仪表,脱俗的谈吐、娴雅的举止、美好的姿态去面对每个人。罗曼.罗兰说: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我时时刻刻要求以自己为人师表,身体力行,用良好的品质、知识水平、教学态度和作风在学生中树立优良的教师形象,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教育和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与孩子进行心底的、智慧的对话,使孩子在兴奋、投入、惊奇和愉悦张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时时刻刻装着学生,珍视孩子在校的每一天,保护孩子的每一次发现,关注学生的关注,惊奇孩子的惊奇,感受孩子的感受。智慧引导每一位孩子的成长。宽容地对待孩子,欣赏每一位孩子,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在获得成就感中扬起自信的风帆。二、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人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注意时时对自己的素质保持提升和完善的趋势。所以,我会在以后的日子中,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吸取先进的理论观点,掌握语文学科中相关的新知识,关注教育教学中的新思路、新办法、新内容和新趋势,善于将这些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敢于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是自己的课堂教学独具特色,让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堂,喜欢上语文。作为一名骨干教师,要进一步完善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体系,细化工作措施,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备好每一节课,辅导好每一位学生,切实“让每一个孩子成才”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教师的心中。要真正起到优秀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成绩只属于过去,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勤奋学习、善于学习、勇于学习,才能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绩,无愧于骨干教师这一称号。三、更新教育观念 对许多老师而言,如果没有新形势的要求,她们只能安心于现状,按早已熟悉的又已习惯、不变的老路行事,不会主动去思考,主动去改变教学观念。为此,我们认真分析教师的现状,从抓骨干着手,发挥骨干教师、科组长的作用,在他们引领下,让教师们在各种平台上展示自我,在取得成功的喜悦中去理解教育观念到教育理论,在实践中探讨一些问题,特别是探讨行为的转化问题。、体味教育不断提升自我更新能力。如在校本培训中,首先培训骨干教师和科组长,再培训全体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各年级在教导处、科组长的策划、引领下,对专题进行讨论、对话,对骨干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观摩,然后进行集体反思和评价,教师们就是在这活跃的研究气氛中感受新理念,在广阔的空间中专业得到发展。 四、骨干教师要支持,发挥其示范作用骨干教师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学识广博的学科带头人乃至名师名家,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拥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努力办好教师培训工作。学校还应根据培养对象的学科类别、研究方向、个性特点的需要,以骨干教师为指导教师,并让培训对象与骨干教师结师徒对子,签订师徒合同,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做到教育资源共享。在教师集中培训和分散研修的过程中,对培训对象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进行定期辅导或跟踪指导,充分发挥名师效应及引带作用,使培训对象从骨干教师的教书育人和教育科研的经历及他们成长的心路历程中,受到启迪和感悟,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而增强其敬业、乐业的职业意识,树立其勤业、精业的师德风范。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精华,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师团队中的示范与引领作用,放大骨干教师在教师团队中的榜样与教育作用,鼓励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构建以教师实践反思、教学创新、科研创新为核心的学习型组织,从而有效地推动学校学科教学改革,有效地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的骨干教师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正在发挥着他们的作用,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三小的教育成为文昌市第一做出应有的贡献。

⑻ 浅谈怎样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冯坡中心小学 潘叶丹能有幸参加这次的骨干教师培训,我感到非常高兴,这意味着我以往的工作得到了肯定,也意味着今后的担子更重了。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在以后的教学路上我还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在学校教学以及生活中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具体做法如下:一继续做研教型的老师平日里,我喜欢在教学之余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喜欢那些精彩的教学案例与实录,喜欢特级教师写的教学心得,喜欢那些班主任工作中的感人的爱的教育故事。在这些故事与教学案例中,我学到了不少的教学方法,教育的理论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虽然不能侃侃而谈,但是对于工作起到了指航的作用。特别是新课改的今天,在摸索之中,我们更要多读书,只有多读,多思,在实践中去验证,去探索,才能真正提高自己。今后我还将继续把这样的爱好发扬下去,在与同事的交流中向新教师推荐一些好的书刊,共同阅读,甚至可以就一些文章谈自己的看法,在理论上一起提升。在日常工作中,一名骨干教师应该多到别的教师课堂里听课取经,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又要积极承担一些公开课,把自己的一点好的教学方法展示出来,让新教师学习与参照。在与新教师的交流中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他们早日熟悉教学业务,早日站好讲台。做到“带头学习,带头研究,带头实践”。通过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加强说课,评课的质量,形成更为浓厚的教学风气。不管到哪里去,都要带着目标,想法去,带着办法,体验回,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才能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二提高自身修养彰显人格魅力作为一名老师,我们都知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那么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在仪表,行为,语言等方面做到“身正为范”。在言传身教中为学生树立榜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在与同事的相处中,做到团结与合作,加强组织的纪律性,听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少计较个人得失,默默奉献,甘为人梯。用骨干教师的宽大的胸怀感染一些爱占蝇头小利的同行,创造和谐校园。三 提倡爱的教育,实现骨干辐射。小学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面对的是刚刚起步的孩子,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犯错与烦恼?我们应该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进步,因材施教,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让爱的教育渗透到每一个老师的心中,才能真正起到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四学校支持,提供施展的舞台为了能更好地开展教学观摩活动,让骨干教师真正发挥作用,学校应该对骨干教师给予一些权力,比如语文组长或者年级的语文小组长等小职位,带领学科组成员学习教育理论、教学经验,负责备课、听课、作业检查等日常教学工作,并让骨干教师承担专项研究任务,组织老师们开展课题研究。每一年都会有新的青年教师走进校园,他们虽然有种种优势,但他们的教学经验不足,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要让他们能够独当一面,至少需要三至五年时间的锻炼。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就应该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让骨干教师作为他们的导师,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做到教育资源共享。五珍惜机会,完善自我我们是农村小学,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并不多。到文昌,海口去听课是我最开心的事,每一次我都会认真听课,做笔记,写感受,并把一些适合我们农村小学的教学方法带回到我的课堂上,为我的课堂注入新的血液,加进时代的气息。记得上次的海口听课,当学校领导通知我去的时候,我激动万分,从教多年,第一次能到海口去听课,听特级教师,教坛新秀的课那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啊。以往在同事们的口中听到他们去海口听窦桂梅的课与讲座别提多羡慕了,老是让他们与我讲当时的情景,甚至名师的一些幽默的话也能让我欣喜。当晚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可是清晨的一场大雨让我沮丧万分。从冯坡到海口顺利坐车也需要一个半小时,到会场还要打的士,还不知要多久。看看眼前的电闪雷鸣,倾盆大雨,我们心中打鼓了,可是我们最终还是打着伞,冒着大雨来到车站,尽管雨水打湿了我们的头发和衣服,可是挡不住我们追求的脚步。当我们赶到会场的时候,正是《匆匆》教学开始之时。那一刻,我的心无比平静,找个位置坐下,认真倾听,认真记录每一个细节,特级教师上课时,那娴熟的技巧,使我感到不枉此行。下午我们也是听到讲座结束才离开会场,路上我们三人交流着体会与心得都感到受益匪浅。回到学校,当同行们知道我们冒着大雨去海口听课时,很多老师都说“你们仨真有劲头!”骨干教师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校教师的教学与生活起到模范与带头作用。

⑼ 吴忠豪语文到底教什么怎么教学习心得

吴忠豪: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初等教育系原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上海师范大学“国培计划”语文骨干教师培训首席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教材(实验本)主编。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主讲教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学科教学关键问题实践研究》项目语文学科指导专家。
语文到底教什么怎么教
现代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教学形态就是教师带着学生一篇一篇讲读课文。语文课的主要活动是阅读课文,严格意义上说是听教师分析讲读课文。然而,讲读课文效率不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批评指责,因此我们一直在研究如何提高讲读课文的有效性。其实发达国家母语课程并不采用“讲读课文”的方式,许多国家的母语课程是以学语言为主。比如美国和法国等国家母语课程的主体是英语课、法语课,主要是学习语言知识的运用以及训练表达能力。当然,他们也开设阅读课、文学课,但是阅读课也不是讲课文,而是让学生自己阅读。据了解,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阅读课就是让学生到阅览室里读书。日本国语教材每学期只有3~4篇课文,国语课60%以上时间用于听说、写作和语言知识学习。观照发达国家的语文课程,我们发现“讲读课文”其实不是语文教育唯一的形态,更不是最佳形态。因此,我国的语文教学改革应该跳出讲读课文的思维定式,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探索中小学语文教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高投入、低产出”的被动局面。
语文课应该用课文学语文
现在,语文课程的一大问题是混淆了“课文内容”和“教学内容”两个不同的概念。什么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就是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语文教材中一篇篇课文给出的是“课文内容”,然而它们只是学习语文的例子。用这篇课文教学什么语文知识,学习哪些方法,训练何种语文技能,需要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自行选择并确定。这就给语文老师带来极大的困难,并且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学内容选择的混乱。当下很多老师就是把课文内容误当成语文教学内容,因此语文课上完,学生留下的印象多是课文内容的痕迹,而不是语文教学内容的痕迹。
其实,除了少量的古诗词等流传千古的经典篇目,语文课本中的绝大部分课文内容基本不属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指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这些知识、方法和技能是相对稳定的、不可替代的。
为什么课文内容不等于语文教学内容?因为课文内容是可替代的。我们可以用这一篇课文教这些语文知识、方法,也可以换一篇课文来教。在课堂教学中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文本内容的梳理和思想情感的感悟上,这样的语文往往就没有语文味。上《月光曲》就讨论月光曲是怎么谱成的;上《鸟的天堂》就讨论鸟的天堂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称之为“鸟的天堂”;上《蝙蝠和雷达》就讨论科学家是怎么发现蝙蝠探路的秘密、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等等。这就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思品课、科学课,这样的课怎么会有语文味呢?
造成“课文内容”与“语文教学内容”混淆的原因,从语文课程内部分析,一是由于这门学科综合性特点所致。语文课程不仅承担着培养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任务,还承担着思想品德、情感审美和多元文化教育等诸多任务。因此,课文中所包含的思想道德等价值观教育内容也是语文教学内容,教师须处理好这两项任务的关系。二是语文教材没有明确给定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凭经验选择。这使得部分教师直接将课文内容当成教学内容。从课程外部分析,是因为受到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期里,语文课程片面强调思想道德教育任务,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放到了极不恰当的位置。其直接后果是异化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干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
以本体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组织教学
按照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功能的阐述,语文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划分成本体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教学内容两大类:所谓语文本体教学内容就是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这类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程必须承担的本职任务,反映出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特性。完成这些教学内容,能为学生学习各门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也能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所谓语文非本体教学内容,包括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教育,多元文化的学习,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这类教学内容不是语文课程一科独担的,而是由基础教育各门课程共同承担的,并且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所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了语文课程发挥的作用。
本体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教学内容的提出,能够让我们非常清晰地区分语文课程的本职工作和兼职工作。作为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课程性质的语文课程,毫无疑问应该将本体教学内容作为教学每篇课文的主要目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国文教学的重心在于语言文字。虽然国文教学富有“教育意义”,但不是它的“专任”。然而在常态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还是将课文思想内容理解当成了一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将非本体教学内容作为主要目标,造成本体教学内容与非本体教学内容的错位。请看下面这个课例: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一、揭示课题,创设爱的氛围;
二、品读“栽花赏花”,感悟父子情深;
三、品读“写信教子”,感悟信的内涵;
四、拓展升华,理解伟大的父爱。
老师再送两句高尔基先生的名言,希望能伴随你们长大!
很明显,这堂课的主要目标就是在营造爱的氛围,感悟父子情深,让学生接受爱的教育。教师围绕这个目标组织课堂教学,其优势是能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最大化;但缺陷也非常明显,这堂课主要不是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而是在感受父爱,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其结果就是改变了语文课的性质特点,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作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课,理所当然地应该以完成语文课的本职任务,即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并且围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组织教学过程。下面我们再通过于永正老师执教《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教学环节,来认识语文课应如何正确处理本体性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
一、学习感情朗读;
二、学写批注;
三、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封信。
这堂课于老师是这样教的:首先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开始,学生能够朗读正确、流利,但没有感情。于老师让学生听自己朗读。于老师读得声情并茂,学生不由自主鼓起掌来。学生醒悟:是呀,这就叫“感情朗读”。接下来,于老师让同学模仿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切磋,让学生充分展示。接着,于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这篇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让学生把这些语段或词语画出来,然后在旁边写批注。学生写完后,他先让同桌之间交流,然后进行全班评点。然后,于老师出示自己的评点,让学生体会好的评点应该是什么样的。最后,于老师让学生根据这篇课文内容,以“儿子”的身份给“父亲”(高尔基)写一封信。这样,每个学生就有了一次写作练习。
在这堂课中,老师主要不是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而是以课文为例子,引导学生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学习写批注,还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写一封信。由此可见,这堂课的教学目标瞄准的是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
有的老师可能会担心,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是否会造成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不理解?是否会造成语文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任务落空?其实这是杞人忧天。按照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应该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是结合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的训练同时完成的。换句话说,对于《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对“‘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一价值观教育,应该渗透在感情朗读、学写批注和写信的过程之中。
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教学过程
常态化的语文课文教学流程是: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分段讲读,深入理解课文思想感情——总结提升,小结收获体会。这样的教学流程是依据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这一目标设计的,不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语文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因为受制于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这一主要目标,课文中的语文知识或学习方法教学只能是零敲碎打地添加、穿插,而不能按照这些知识或方法本身的学习规律去教学。结果就是教师教过了,但学生不会运用。请看《呼风唤云的世纪》这个课例:
一、初读课文,质疑提问
二、讲读第一段
1. 聚焦第一句:比较设问句;
2. 聚焦第二句:近义词比较“发现和发明”;
3. 体会词语重复的作用: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
三、讲读二、三段,体会表达方式
1. 用什么方法表现了20世纪科学的成就?理解“举例说明”的表达方法;
2. 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上百万年”“百万年”);
四、小练笔:20世纪,人类……
应该肯定,这位老师非常注意抓本体性教学内容,因此这堂课很有语文味,但是这堂课是以课文思想内容理解为逻辑主线设计的,因此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语文知识和方法教学都是碎片化的,所教内容没有内在联系。比如设问句、近义词比较、说明方法、说明文用词特点,包括最后的练笔,课文有什么,老师就教什么。二是学生缺少实践操练。由于一篇课文可教的内容过多,教师又什么也不敢舍弃,因此只能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没有时间让学生自己实践。因此有人说,语文课上老师常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老师追求的是重要内容都“教过”了,至于学生是否学会,则往往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其实,无论是教语文知识还是语文学习方法,都应该遵循从认识到实践这一学生认识规律设计教学过程。我们都知道数学老师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每堂课就教一个数学公式,老师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教例题,然后用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做练习。因为数学老师明白,如果学生不做题,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这些公式。语文老师在这一点上要向数学老师学习,不能满足于“教过”,应该追求学生学会,严格依据“认识—实践—迁移”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流程。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因此语文教学中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练习时间。语文老师必须深刻认识到:评价一堂语文课是否有效,其核心指标主要不是看老师教了多少知识,而应该看学生学得如何。
语言积累比语文知识与方法学习更重要
重视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的学习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大进步。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方法的教学可以促进儿童语文能力的发展,这毋庸置疑,但语文知识和方法的教学必须以大量的语文积累为基础和前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关于语言结构和运用的规律,须让学生在具有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语感的基础上,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味把握”。我们必须明白,在儿童“悟性差,记性好”的年龄段,片面强化语文知识和方法教学,并因此放松甚至放弃语言积累,会对儿童一生的语言发展潜能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而这种损失在今后任何时候、采用任何方法都可能难以弥补。我们来研究下面这段课文的教学内容:
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也许,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
教学这段话,老师一般都会去抓4个“也许”组成的排比句式,或者抓特点描写动物的写作方法,好老师还会具体分析怎样通过外貌、动作、神态描写把动物特点写具体。这些都是老师备课时细读文本所发掘出来的教学内容,应该肯定。这些内容有些属于语文知识,有些属于写作方法,都是语文课程本体性教学内容。需要研究的是,这段话还有没有更值得学生学习的语文内容?有,那是文本的语言。读一读课文中描写金丝猴的一段话:“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同样是这个意思,如果换成学生的语言极有可能写成“一只金丝猴在大树上看着你”“看到树上有一只金丝猴”“看到一只机灵的金丝猴在树上看着你”——学生的语言往往就是一句话,而课文写了三句。这就是学生言语与课文语言的差异。作者是怎样用书面语言来写金丝猴的呢?他先写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金丝猴,“体态粗壮”写出了它的样子;再写这只金丝猴在哪里,“攀吊”把金丝猴的调皮写出来了;然后写金丝猴是怎样看人的,不是看,是“窥视”,它是“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写出了金丝猴的机灵、警觉。学生写的是一句,课文写了三句;学生只是写出金丝猴看人,看不出金丝猴的特点和样子,而课文写出了这是一只怎样的金丝猴,它在哪里看人,它是怎样看的,把金丝猴的调皮、机灵、警觉写得很具体、很形象。这就叫会写。
怎样把文章写具体,大多数学生最痛苦的是没有语言,遭遇的是语言痛苦,可语文老师却把教学重点放在文章的写法上。写作方法的教学固然也很重要,但对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小学生来说,语言的积累更加重要。因为语言知识和写作方法的运用必须以大量的语言积累为基础和前提,缺少一定量的语言积累,再多的语文知识和写作方法都无用武之地。就像建造房子,首先需要准备砖头、木头等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数量决定房子建造的高度。如果缺少建筑材料,再好的建筑设计都没有用。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否定语文知识和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只是想表明这样一个观点:处于语言发展关键阶段的小学生学习语文,语言积累比语文知识与方法学习更重要,对他们语文能力的提高更有效。现代语文教学过于强调语文知识与方法的教学,将其作为语文课程教学的重点,其实并不一定符合儿童语言学习的规律,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阅读全文

与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心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办春考培训学校 浏览:734
九江船员培训中心 浏览:5
台州绘墨艺术培训有限公司 浏览:207
非科级后备干部集中培训总结 浏览:419
东北舞蹈艺考培训机构 浏览:427
民营企业家培训班结业式 浏览:59
2017入党培训内容 浏览:828
顺德驾驶员培训中心 浏览:125
姜堰市三水培训中心网站 浏览:263
电动汽车维修培训视频 浏览:737
机关党务干部培训内容 浏览:423
企业培训为自己工作心得体会 浏览:512
线上培训工作 浏览:303
泉州舞蹈培训招聘 浏览:709
礼仪培训三年计划书 浏览:926
税务学校培训个人总结 浏览:508
专业技术人才初聘培训小结 浏览:980
是实验室设备安全培训 浏览:54
北京砂锅米线培训学校 浏览:127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建议 浏览: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