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提高师资力量:将“教师培训”升级为“教师培养”
培育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重大举措,涉及教师培训的制度化、体系化、标准化、规范化等方面,目的在于改进教师培训的实效,提升教师队伍的发展质量。
但是,教师培训经历了全面展开、广泛覆盖、专业协同、实践体验的历史性跨越后,出现了普惠不易、后劲不足、统筹不够、精准不易的瓶颈,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培训的目标设计不到位。把培训作为教师成长的梯子或垫脚石固然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但也容易造成各地教育管理部门过分迷信教师培训,忽略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制度创新与发展激励;同时,教师对培训产生了依赖,继续教育或终身学习主要依靠计划内培训,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相对滞后。
第二,教师培训的任务设定不先进。培训理论主要是解决职业操守的态度与专业发展的观念问题,实践则主要是解决教师的技能与方法问题,但对教师的核心素养以及精神、品质、情怀诸方面的提升作用有限。
第三,教师培训的投入产出成效不突出。各级培训经费投入可观,但整体效能难以令人满意;国家、省、市、区县和学校都在做教师培训,但都是各做各的,相互之间没有统筹协调,导致热门培训争着做、一般培训重复做、分类培训不会做、紧缺培训不想做的现象普遍存在,制约了教师培训的成效提升,也使得教师发展质量打了折扣。
新时代党中央十分重视教师教育,2018年初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前不久,教育部等五部委又印发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再次强调培育高质量教师队伍的紧迫性。这就要求我们紧紧把握教师队伍高水平成长的历史机遇和崇高责任感,与时俱进、创新路径,把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为此,我们要突破教师成长主要依赖培训的做法,把教师培养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形式,使之增强动力、激发活力、形成压力、培植续力,让教师发展更加自觉、自主、自强,真正实现大国良师、强国优师的教师队伍成长目标。具体举措如下:
一是创新教师培育方式,以培养为主,培训为辅。培养与培训只一字之差,但含义大不相同。前者被定义为“按照一定目的长期开展的教育和训练,使之成长”,而后者却无此义。培育大国良师,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可能零打碎敲,而应系统设置、长期展开、有机合成、精准发力,将教师成长的目标落实到教师培养的系统中,使教师培养从短期实施变为长期自觉,从节点演变为链条拉动,从碎片生成到整体设计,切实解决教师培养的实效问题。
二是创新教师培养目标,以素养为主,能力为辅。教师素养包括教师的禀赋与才能,更能体现教师的信仰、修行、思维诸方面的品质,更能体现新时代对教师的价值要求。当然,教师素养提升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期修炼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将培训转化为培养,以终身学习、分段实施贯穿教师的职业生涯,让教师有奔头、有来头、有劲头,大大激发教师内心的原动力,为成为“四有”好老师而砥砺前行。
三是创新教师的学习体系,以自主为主,外力为辅。以“培养”作为教师培育的主旋律,必定要求统整教师职业生涯的学习环节,明确教师从入职、上岗、熟练、骨干、名师、专家各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要求教师自我追求学习质量、自我设计学习方式、自我提升学习成效,并在教师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各培训机构与所在学校给予必要的扶持和帮助。这样,将使教师成长具有更突出的自主性、多样性、特色性。
四是创新教师培训模式,以个性需求为主,区域统筹为辅。针对每个教师设计终身培养计划,并且配备导师、选择课程、供给资源、配置实践条件等,使每个教师有合适的培训时间、地点、任务、目标,从而减少培训课程重复、无效培训等弊端,也有利于各级培训机构统整培训力量、精心设置培训课程、理性选择培训对象、科学制订培训方案并加以实施,对于增强培训的绩效是十分有利的。
总之,将短期转化为长期,将碎片转化为整体,将被动转化为主动,将模糊转化为确定,是培训向培养跨越的有力“脚桩”。只有我们坚定地打好、打实这些“脚桩”,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培育才会有新面貌。
❷ 教师培训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包括:
(一)参加进修班、培训班或者研修班;
(二)专到教学、属科研、生产单位进修;
(三)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
(四)出国(出境)进修、考察、培训;
(五)单位组织的学习和有考核的自学;
(六)接受现代远程教育;
(七)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
❸ 教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培训
随着教师培训力度的不断加大,国培、市培、区培以及校本培训的次数、人数不断增多,一种“厌培”现象随之产生,表现出教师缺乏参加培训的内驱力,不想、不愿、不乐于参加培训,甚至逃避培训。反思其现象的背后,我们认为,现在的教师培训存在培训课程理想化,“好听不中用”;培训师资学术化,“能上天下不了地”;培训形式单一化,调动不起参训者的学习主动性;培训反馈延时化,起不到评价促进质量提高的作用。怎样使教师培训更具魅力与实效?为此,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在业已开展的“教师行动研修”的基础上,实施“研训合一”,尊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成人学习的心理规律,丰富研训课程,精选研训师资,创新研训方式,活用反馈机制,开展“浇根式改善型”的教师研训新模式。
“三贴近”:重培训愿景的指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平台在课堂,主要方式是上课,所以,他们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适切融合。教师培训,只有贴近学校,才能突出“以校为本”的问题意识,增强教师培训的现实性;只有贴近课堂,才能凸现“以教为本”的专业意识,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只有贴近教师心灵,才能彰显“以师为本”的发展意识,增强教师培训的发展性。
“三为主”:重培训课程的选择。在培训课程的选择上,要充分理解一线教师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和真实需求,就必须很好地贯彻“三为主”的思想。即:构建以更新教育理念,追求教育智慧为主的“创造型”课程;二是深化以提高教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体验型”课程;提倡以读书反思、课题研究、经验提炼为主的“反思型”课程。
“三结合”:重培训方式的创新。从“问题+课例”的基本培训方式出发,灵活运用任务驱动式、课例研讨式、协作互动式、课题引领式、展示辐射式等多种培训方式,很好地实现了“三个结合”。即“圈养”、集中培养与“放养”、自主发展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关注个性发展与追求阶段发展相结合。从而,使每一位参培教师都能在解决“真问题”中得到“真发展”。
❹ 如何构建高效的教师培训体系
基层教师的职后培训是基础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推动力。缺乏公平性的教师培训场域关系、形式单一的教师培训产品供给机制、反馈机制缺乏的单向信息传递机制直接导致我国教师培训实际培训质量差、培训效率低下,构建高效的教师培训体系迫在眉睫。增加农村教师参训名额,依据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进行受训教师、培训组织机构的选择,结合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权利分配、采用教师自主选学机制、充分利用市场竞争的激励作用丰富培训产品供给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系统性的交互式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平台,转变观念,构建高效、科学的教师培训体系,为我国基础教育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❺ 国外怎样开展教师培训
国外不同国家的教师培训方式也是不同的。
日本:政府大力度“教育投资”效果显著
日本极为重视新教师进修。日本要求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新教师用10天时间学习教师须知的一些内容,例如,教师的使命、教育宗旨、学校的各项制度、学校的经营以及教师福利等等。另外,还要用10天时间进修教学方面须知的内容,例如,熟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懂得如何做学期教案、月教案、周教案和日教案,学习教学方法的原理和使用教具,如何上好道德教育课和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以及学习如何做好教学实习工作等等。
此外,日本为了开阔教师的“国际视野”,增长见识,“增强对教育事业的自豪感和自觉性”,从上世纪70年代起每年派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职员出国进修,已持续了20多年。
英国:通过远程方式开展教师培训
在英国,通过高校与相应的培训机构提供教师远程培训迅猛发展,比如英国开放大学、莱斯特大学和诺丁汉大学等都用远程教育的形式开展研究生层次的在职教师培训。
此外,英国东部高质量教师培训中心专门开设了在线学习网站,为教师教育者、培训人员和受训教师提供大量网络培训资源,以便将教师教学经验广泛传播,在整个东部乃至国家层面形成有效的交流和传播框架。
波兰:教师在职培训考核灵活
波兰在职教师参加高等学校的函授学习,不需要经过任何考试,而由有关教育部门指定参加函授学习的在职教师人选,这样做有利于消除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而又没达到高等教育水平的教师参加函授学习的顾虑,为在职教师大规模地参加函授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高等学校函授学习期间,参加学习的在职教师可以不按惯例,灵活地参加期末考试。他们可以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参加考核或考试。对于年纪较大的教师,鉴于他们有比较丰富的经脸和实践知识,波兰国民教育部门创造条件,使他们接受近于高等教育有关专业水平的专门培训。一般地说,在对老教师进行专门性质的考试前要给他们一年的准备时间。
美国:教师进修与获得学位、增加工资相结合
美国不具有学位的教师只要学15个学分,就可以保持教师的资格,不至于失业。如果教师要学位,要提高资格,则需学满30个学分。提高资格可以增加工资,所以,他们进修的目的在于获得学位和增加工资。因为他们的工资是按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学位评定的,而且他们的职务没有终身保障,教员资格有效期一般是5-10年。为此,要当教师就必须不断掌握新知识,最少也要学完研究院课程的15个学分。这样,教师进修与教师的物质利益相结合,教师自学和参加进修的积极性就比较高。
加拿大:教师晋升靠自主培训
在加拿大,教师上岗实行许可证制度。教师的薪金、职位与其学历、学位一致。教师晋级需要评审,晋级的唯一途径则是自费到教育学院拿新的学位。这种制度把教师知识更新和进修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很值得我们借鉴。
瑞典:教师指导官制度
在瑞典,教师指导官制度是保证教师进修和提高师资技能的重要措施。教师指导官主要负责巡视各学校的教学工作、指导教师在职进修和能力提升。瑞典全国现有教师指导官200多名,他们一半时间担任某一学科的教学工作,每年必须参加两次由中央教育厅主持的特别讲习。教师培训机关和教师指导官在中央教育厅的直接监督下,一年内要使1万名教师受到再教育,这个数量相当于瑞典教师总数的15%。
❻ 教师培训:需要培训什么样的内容
随着教师培训力度的不断加大,国培、市培、区培以及校本培训的次数、人数不断增多,一种“厌培”现象随之产生,表现出教师缺乏参加培训的内驱力,不想、不愿、不乐于参加培训,甚至逃避培训。反思其现象的背后,我们认为,现在的教师培训存在培训课程理想化,“好听不中用”;培训师资学术化,“能上天下不了地”;培训形式单一化,调动不起参训者的学习主动性;培训反馈延时化,起不到评价促进质量提高的作用。怎样使教师培训更具魅力与实效?为此,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在业已开展的“教师行动研修”的基础上,实施“研训合一”,尊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成人学习的心理规律,丰富研训课程,精选研训师资,创新研训方式,活用反馈机制,开展“浇根式改善型”的教师研训新模式。
“三贴近”:重培训愿景的指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平台在课堂,主要方式是上课,所以,他们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适切融合。教师培训,只有贴近学校,才能突出“以校为本”的问题意识,增强教师培训的现实性;只有贴近课堂,才能凸现“以教为本”的专业意识,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只有贴近教师心灵,才能彰显“以师为本”的发展意识,增强教师培训的发展性。
“三为主”:重培训课程的选择。在培训课程的选择上,要充分理解一线教师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和真实需求,就必须很好地贯彻“三为主”的思想。即:构建以更新教育理念,追求教育智慧为主的“创造型”课程;二是深化以提高教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体验型”课程;提倡以读书反思、课题研究、经验提炼为主的“反思型”课程。
“三结合”:重培训方式的创新。从“问题+课例”的基本培训方式出发,灵活运用任务驱动式、课例研讨式、协作互动式、课题引领式、展示辐射式等多种培训方式,很好地实现了“三个结合”。即“圈养”、集中培养与“放养”、自主发展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关注个性发展与追求阶段发展相结合。从而,使每一位参培教师都能在解决“真问题”中得到“真发展”。
❼ 教师需要什么内容的培训
中小学教师中能教好书的多,但既能教好书又能做好研究的少,在“上课”“科研”与“写论文”方面,确实是“做的比说的好,说的又比写的好”,这是“你知道的”。在一些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培训中,教育科研课程是必修模块,实践经验证明,教育科研不是教会的,而是做会的。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在教师的教育科研板块的培训中,从课程设置上,采取“激发研究兴趣、跟学研究型教师、筛选一个小型课题、做中学习研究方法”的培训实践,收到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一是培训学员发现、筛选研究问题的方法。学院在教学名师培训中,以“问题发现单”的方式,从“课程标准、教科书、课堂观察、专家讲座和自我经历”五方面去发现、筛选研究问题,确定小课题。
二是典型引路。跟研究型教师学研究,如初中数学教学名师培训班的一个小组,到巴蜀中学跟随特级教师余志渊学习2周,看余老师如何以教学案例、教学日志、教学随笔记录教学中的困惑,如何巧妙地把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结合,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等,跟学后的5位学员后来慢慢地都做起了研究。
三是在研究中学习研究方法。课例研究与文献研究是学院每个长班都必须贯穿始终的。如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阅读与写作专项培训班,在边观课边讲课堂观察方法、撰写课例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每组学员以“文本解读方法”为题,围绕一篇文章进行解读,或对整篇文章、或选择一个点(如结构、手法)、或关注一个片断,形成研究的“小课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开展研究。又如初中数学教学名师培训班学员、涪陵第十五中学校熊知龙说,自己在当地教书还是有名气的,抓升学率也是一把好手,但是就怕教育科研。他到了培训班,跟随了影子教师,学习了研究方法,觉得自己是可以做研究的,于是,他不知不觉沉浸到了文献研究中,他结合课例所做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指导策略研究述评》和《教师该为学生的思维探究提供怎样的问题支持——“积的乘方”课例研究》,发表于《教育研究与实验》和《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上。还主持了市级课题“主体参与式生命课堂”的子课题“五环六步教学法”的研究,也经常被长江师范学院等邀请授课。访谈中,他笑着说,这一培训前后的变化,有时,连我自己都不太相信。
❽ 如何设计教师培训方案设计
案例: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快素质教育进程,提高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我县把教师培养的工作当作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努力使教师了解前沿理论动态,拓展新的教育基础理论,扩大人文与科学领域知识面,学习并掌握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研究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增强专业技能。形成课程特色和自身教育教学专长。
二、培养目标和任务:
结合指导纲要,从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教育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通过多种途径使教师迅速成长成熟起来。通过一年的培训,力争使每位教师在政治思想、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和教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达到合格水平。在此基础上,培养一批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培养对象:
全县幼教工作人员,坚持政治上高标准,严要求;业务上压担子、放手使用;生活上热情关怀,为他们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他们上一个台阶。
四、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全体教师的思想建设,把师德修养放在首位。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育、德育纲领性文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等,用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激励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幼,安心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的思想观念。
(二)通过以老带新结队子,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因此,我们把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作为培训重点。
(三)加强教科研培训,提高教科研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引导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开展教科研活动,展开教育教学的研究,学期结束围绕这一方面撰写论文和教学心得。
(四)狠抓教学常规,在备课与上课、听课与评课等方面着重指导。
(五)做好其他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后勤组做好保健医生、保育员、厨房工作人员的在岗培训工作,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将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水平作为重点,力争使人员素质得到提升。 月份工作安排(主要安排培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