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企业文化的演讲稿
企业文化讲稿
企业文化本身包括了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可以使新进员工对公司的各个方面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另外企业文化是公司员工长期积累并得到公司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体系,将公司的文化传授给新进入者,可以使他们快速融入公司。
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提升企业绩效和管理水平为目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包涵两个要素:一是核心理念是否正确、清晰与卓越,二是这种理念是否够宣传贯彻下去,让每个员工认同并且体现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其实并不缺乏优秀的文化理念,比如“以人为本、追求卓越、诚信、创新”等,核心理念在不同企业间没有本质差别,只是体现在工作方法与行为上,却有本质的区别,这就需要通过构建完整的培训体系来使全体员工了解企业理念是什么,如何将企业理念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主要目标
公司文化是一种资源,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素质。
凝聚作用--以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了内部的摩擦与消耗,增强了内聚力。
导向作用--用共同的价值观产生的内在号召力,引导员工朝共同方向努力。
内容要求
一、内容要求层次性
很多企业在进行文化培训,恨不得所有的人都来听,有时一个教室有一两百人,企业各个层级和部门的人都有,讲师也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不分对象,跟谁都是一个内容,这样往往没有好的效果,在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的初期,需要对企业文化理论有基本了解的时候,可采用这样的培训I方法,但如果进行深入的文化建设,显然这种方法是不够科学的。在进行企业文化培训时,需要针对不同层级和职能的人,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形式。比如着名的HP公司,他们的培训非常的优秀,从员工进行公司开始,就要接受各种不同内容的培训,基本的思路是根据员工的工作内容和成熟度,培训过程是由“硬”到软“的,课程从技术业务知识到沟通技巧再到文化、思维,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从企业的层级别来看,高层需要了解企业文化的本质、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与战略、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如何实施文化变革等内容中层的侧重点在于如何在领导下属、实施考核、团队建设中体现企业文化,即企业文化与管理技能的结合,没有优秀的领导技能就无法传扬公司的文化,而基层人员则更需要理解本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以及如何把在工作中体现出企业文化;新进人员需要认识公司的历史和文化、先进人物事迹、行为规范等。由此可见,如果没有针对性,实行大锅烩式的企业文化培训,往往没有效果。
从企业职能别来看,不同部门对企业文化的需求也不一样,营销部门需要了解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促销推广、广告公关等内容;人力资源部门需要了解企业文化与招聘、培训、考核、薪酬、激励、奖惩、任免等工作的有机结合;生产部门需要了解企业文化如何体现在工艺设计、质量控制、流程改造、操作规范等环节;财务部门则需要了解企业文化在投融资、预决算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其他部门的文化培训也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
二、形式要求生动性
企业里的培训与我们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有显着不同,一方面在于作为成年人,对单纯的知识教育兴趣度很低,吸收困难,另一方面在于企业培训讲求投资回报率,即必须能够提升员工的能力和素质,对企业业绩有贡献。企业文化培训也不例外,传统的讲授式的培训方式效果很不理想,没有针对成年人学习的特点,也没有针对企业的具体管理问题和经营特色,因此,往往让人觉得企业文化培训不能立竿见影。
诚然,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比较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以凝聚人心、提升管理水平为目的,他的重要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但由于企业文化缺乏统一的操作办法,所以往往让大家觉得很“虚 ”。实际上,企业文化的好坏并不是学来的,而是“悟”来的,需要高层管理者具备优秀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以身作则,大力推行;中层管理者能够理解并贯彻实施;基层人员则能够把企业文化的各种理念体现在自己的工作中。由此看来,采取什么样的培训形式也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分层级和部门进行,否则就不会有好的效果。
采用各种硬性的规章制度可以让企业管理严谨,但只能达到“不落后”,要成为“卓越”的企业,就必须靠文化来进行管理,要让员工自觉自愿地遵从和维护企业的制度和文化,这就需要员工的感悟。感悟是一种境界,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培训方法,包括讲授式、案例学习式、研讨会、活动、游戏、拓展训练、团队训练等,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点,要根据培训内容和对象来选择,比如讲授式一般适合针对高层的比较理论的课程,而活动、游戏式的培训方式则适合需要感悟和体验的课程,研讨式更适合需要员工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形成共识的课程。
三、组织要求完整性
企业老总往往比较重视企业文化培训,一般把企业文化的培训工作放到人力资源部或者党委办公室这样的部门,但老总往往对培训的组织工作很不满意,缺席率高,员工兴趣不大,花了钱却看不到效果。
企业文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不但需要企业上下对文化的内涵达成共识,还需要调用一定的人员和资源进行企业文化培训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很多优秀的企业都构建了完整的企业文化培训体系,比如GE公司的前总裁杰克。韦尔奇不但自己定期亲自在GE培训学院对各级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而且要求中高层管理者都能够结合自己的工作,设计专门的培训课程,其中企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摩托罗拉公司的培训体系也很健全,员工从进入公司的一天起,就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并且能够自觉自愿的遵从和维护公司的文化。
主要内容
1、公司如何对待员工的主要思想与配套措施,如公司如何对待员工,有哪些福利措施,为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创造了哪些环境,个人在公司的发展前景等。
2、突出公司的文化愿景、战略及核心价值观。
3、发生在企业的有名的故事与案例,让大家在一种身临其境的过程中学习公司的文化。
4、文化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及与公司文化保持一致的方法与重要性。
5、公司员工的行为准则。
主要办法
1、突出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建设的重点,让大家在第一时间就对公司的文化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并树立一种必须在行动、思想上与公司保持一致的意识。此项工作必须由一个比较了解公司发展历程、战略思想及企业文化的精髓的资深员工来完成,包括公司的发展历程、公司文化的核心及形成的一些行为、制度文化和有效的文化建设方法与载体。
2、很多大中型公司的员工上班了两三年还不知道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的模样,更无从了解公司高层对员工的态度与思想。如果让员工在进公司的第一天就与公司高层领导见面,会让新进者对公司及公司领导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亲切感,在第一时间树立一种为公司服务的意识。
3、准备一份优秀的学习性文本,最好有一份全面介绍企业各方面情况的员工手册等,让员工可以进行随时随地学习,对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进行调整和约束。
4、为每一个新进的员工指定一个合适的入职指导人,加强对新员工入职的指导。
5、动态信息掌控。每隔一段时间对新入职员工进行一次互动交流,如部分员工的座谈会,问卷调查等,了解员工在融入企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教育。
注意事项
(一)突出个性
企业文化对于任何企业而言都是个性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企业文化是没有个性的企业文化,即使落实到具体实际中去,也变成了“形而上学“ 的模式。建设企业文化不能模仿,否则就像影子一样显现不出来。所以,企业文化必须分析整台不同的价值观念,精心提炼出最适合本企业发展、最有价值的精神。在进行企业文化培训时,也需要形成个性,要针对不同层级和职能的人,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从企业的层级来看,高层需要了解企业文化的本质、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与战略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如何实施文化变革等内容;中层的侧重点在于如何在领导下属、实施考核、团队建设中体现企业文化,即企业文化与管理技能的结合,没有优秀的领导技能就无法传扬企业的文化;而基层人员则更需要理解本企业的企业文化理念,以及如何在工作中体现出企业文化:新进人员需要认识企业的历史和文化、先进人物事迹、行为规范等。从企业的职能来看,不同部门对企业文化的需求也不一样,人力资源部门需要了解企业文化与招聘、培训、考核、薪酬、激励、奖惩、任免等工作的有机结合生产部门需要了解企业文化如何体现在工艺设计、质量控制、流程改造、操作规范等环节:财务部门则需要了解企业文化在投融资、预决算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应用;营销部门需要了解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促销推广、广告公关等内容的关系;其他部门的文化培训也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由此可见,如果没有针对性,实行 “大锅烩”式的企业文化培训,往往没有效果。
(二)强化组织保证
企业文化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形成系统全面的组织保证体系。在企业文化中,管理者是企业利益的代表者,是下属发展的培养者,是新观念的开拓者,是规则执行的督导者。在企业文化培训中,企业管理者起着决定性作用,搞好企业文化培训,关键在于管理者特别是各部门的一把手。如果没有管理者的以身作则,要想培育和巩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相当困难的。这就要求企业文化的培训首先要提高企业各级管理者的素质,充分发挥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骨干带头作用,管理者的政治素质、精神状态以及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培训的作用和力度,只有把企业管理者的示范作用、主导作用和战略思考同广大普通员工参与的基础作用、主体作用、扎实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企业文化真正融入企业中。同时要建立健全系统全面的企业文化管理机制,制定企业文化培训责任制,把企业文化培训纳入到各级管理者的责任考核之中,作为对管理者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各部门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逐步形成企业内部全员参与的企业文化格局。只有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真正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企业文化培训的组织力度才可以得到加强,培训才能扎实有效地向纵深发展。
(三)形成体系
企业文化培训的目的是要让员工提高综合素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使企业文化培训能长期持续地发挥作用,就必须建立个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文化培训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应自身企业文化培训体系的基本步骤是:第一,要对本企业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把握住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第二,拟出企业文化建设的构想,组织专家论证和员工讨论第三。确定企业文化的摹本素,而后依据岗位不同分解为相应的要点,从而建立完整的企业文化培训体系;第四,广泛宣传,形成舆论,使企业文化培训体系渗透到每一位员工的头脑里:第五,编制规划,分步实施,实现管理的整体优化。
五项原则
1、目的性
这里的目的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文化自身的定位;二是企业文化考核的目标和方向。
2、开放性
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要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客户,那么企业就必须与外界接触,那么企业文化考核就需要具有开放性。
3、创新性
市场是不断进步的,企业也在不断发展,那么企业文化要想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就必须不断发展创新。
4、参与性
参与性或者说是人性化,企业文化考核的主体是“人”,企业文化的参与者也是“人”,企业文化的建设始终围绕着“人”来展开,那么企业文化的建设就必须人性化!
5、独特性
不同的行业拥有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企业应结合行业的特征及自身的特点建立特色的企业文化。
五个方面
1、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游戏规则,所以始终会以“解决问题”做为自己的宗旨。
2、企业文化是被大家认为有效的而共享,并共同遵循并自觉维护的;
3、企业文化是习得的
4、企业文化是维系企业持续发展的。
5、企业文化集中反映了企业的关键价值。
考核要素
1.经营哲学
经营哲学也称企业哲学[1],是一个企业特有的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方法论原则。它是指导企业行为的基础。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多种选择,要求企业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有一套逻辑思维的程序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经营哲学。例如,日本松下公司“讲求经济效益,重视生存的意志,事事谋求生存和发展”,这就是它的战略决策哲学。北京蓝岛商业大厦创办于1994年,它以“诚信为本,情义至上”的经营哲学为指导,“以情显义,以义取利,义利结合”,使之在创办三年的时间内营业额就翻了一番,跃居首都商界第4位。
2.价值观念
所谓价值观念,是人们基于某种功利性或道义性的追求而对人们(个人、组织)本身的存在、行为和行为结果进行评价的基本观点。可以说,人生就是为了价值的追求,价值观念决定着人生追求行为。价值观不是人们在一时一事上的体现,而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关于价值的观念体系。企业的价值观,是指企业职工对企业存在的意义、经营目的、经营宗旨的价值评价和为之追求的整体化、个异化的群体意识,是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准则。只有在共同的价值准则基础上才能产生企业正确的价值目标。有了正确的价值目标才会有奋力追求价值目标的行为,企业才有希望。因此,企业价值观决定着职工行为的取向,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只顾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价值观,就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不仅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还会影响企业形象;只顾眼前利益的价值观,就会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使企业失去后劲,导致灭亡。
3.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并经过精心培养而形成的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企业精神要通过企业全体职工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因此,它又是企业职工观念意识和进取心理的外化。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整个企业文化中起着支配的地位。企业精神以价值观念为基础,以价值目标为动力,对企业经营哲学、管理制度、道德风尚、团体意识和企业形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
4.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指调整本企业与其它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以善与恶、公与私、荣与辱、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范畴为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企业。企业道德与法律规范和制度规范不同,不具有那样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但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强烈的感染力,当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后具有自我约束的力量。因此,它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是约束企业和职工行为的重要手段。
5.团体意识
团体即组织,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的集体观念。团体意识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使企业的每个职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行为都看成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使他们对自己作为企业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对企业的成就产生荣誉感,从而把企业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体和归属。因此,他们就会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自觉地克服与实现企业目标不一致的行为。
6.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被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总体印象。由外部特征表现出来的企业的形象称表层形象,如招牌、门面、徽标、广告、商标、服饰、营业环境等,这些都给人以直观的感觉,容易形成印象;通过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形象称深层形象,它是企业内部要素的集中体现,如人员素质、生产经营能力、管理水平、资本实力、产品质量等。表层形象是以深层形象为基础,没有深层形象这个基础,表层形象就是虚假的,也不能长久地保持。
7.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的行为带有强制性,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种规定。从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看,企业制度属中间层次,它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物质文化实现的保证。企业制度作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使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内外人际关系得以协调,员工的共同利益受到保护,从而使企业有序地组织起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8.企业文化的结构
企业文化结构是指企业文化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时空顺序,主次地位与结合方式,企业文化结构就是企业文化的构成、形式、层次、内容、类型等的比例关系和位置关系。它表明各个要素如何链接,形成企业文化的整体模式。即企业物质文化、企业行为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精神文化形态。
9.企业使命
所谓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是指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的理由,说明企业的经营领域、经营思想,为企业目标的确立与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企业使命要说明企业在全社会经济领域中所经营的活动范围和层次,具体的表述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身份或角色。它包括的内容为企业的经营哲学,企业的宗旨和企业的形象。
2. 在线等一篇新员工入职培训时领导讲话稿
我们有幸获得了与你们的合作,今后我们将在共同信任的基础上,度过在公司工作的岁月。这种理解和信任是愉快奋斗的桥梁与纽带。
XX公司是...企业。以它的历史使命,它需要所有的员工必需坚持合作,走集体奋斗的道路。没有这一种平台,你的聪明才智是很难发挥,并有所成就的。因此,没有责任心,不善于合作,不能集体奋斗的人,等于丧失了在华为进步的机会。
进入XX并不意味着高待遇,因为公司是以贡献定报酬的,凭责任定待遇。对新来员工,因为没有记录,晋升较慢,为此十分歉意。如果您是一个开放系统,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善于与人合作,借助别人提供的基础,进步就会很快。如果封闭自己,怕工分不好算,就需要较长时间,也许到那时,你的工作成果已没有什么意义了。
实践是您水平提高的基础,它充分的检验了您的不足,只有暴露出来,您才会有进步。实践再实践,尤其对青年学生十分重要。唯有实践后善于用理论去归纳总结,才会有飞跃的提高。有一句名言,没有记录的公司,迟早要跨掉的,多么尖锐。一个不善于总结的公司会有什么前途,个人也不是如此吗?
实践改造了人,也造就了一代华为人。您想做专家吗?一律从工人做起,已经在公司深入人心。进入公司一周以后,博士、硕士、学士,以及在内地取得的地位均消失,一切凭实际才干定位,已为公司绝大多数人接受。希望您接受命运的挑战,不屈不挠地前进,不惜碰得头破血流。不经磨难,何以成才。
公司要求每一个员工,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我们这个多灾多难、刚刚开始振兴的民族。只有背负着他们的希望,才可有进行艰苦的搏击,而无怨言。我们总有一天,会在世界通信的舞台上,占据一席位子。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要做对不起祖国、对不起民族的事情。要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制度与管理。对不合理的制度,只有修改以后才可以不遵守。不贪污、不盗窃、不腐化。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坚持真理,善于利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提高自己,帮助别人。
您有时会感到公司没有真正的公平与公正。真正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您不能对这方面的期望值太高。但在努力者面前,机会总是均等的,只要您努力,您的主管会了解您的。要承受得起做好事反受委屈。没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今后如何能做大梁。其实一个人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上。
生活的评价,是会有误差的,但决不至于黑白颠倒,差之千里。您有可能不理解公司而暂时的离开,我们欢迎您回来。您更要增加心理的承受能力,连续工龄没有了,与同期的伙伴的位置拉大了。我们相信,您会加步赶上,但时间对任何人都是一样长的。
希望丢掉速成的幻想,学习日本人的踏踏实实、德国人的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真正生活中能把某一项技术精通就是十分难的。您想提高效益、待遇,只有把精力集中在一个有限的工作面上,不然就很难熟能生巧。您什么都想会、什么都想做,就意味着什么都不精通,任何一件事对您都是做初工。努力钻进去,兴趣自然在。我们要造就一批业精于勤,行成于思,有真正动手能力、管理能力的干部。
机遇偏多于踏踏实实工作者。公司建立了以各部门总经理为首的首长负责制,它隶属于各个以民主集中制建立起来的专业协调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委员来自相关的部门,组成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管理。议事、不管事。有了决议后由各部门总经理去执行。这种民主原则,防止在一长制中的片面性,在重大问题上,发挥了集体智慧。这是公司六年来没有摔大跟头的因素之一。民主管理还会进一步扩展,权威作用也会进一步加强,这种大民主、大集中的管理,还需长期探索,希望您成为其中一员。
公司永远不会提拔一个没有基层经验的人做高级领导工作。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每一个环节对您的人生都有巨大的意义。您要十分认真地去对待现在手中的任何一件工作,积累您的记录。要尊重您的现行领导,尽管您也有能力,甚至更强。否则将来您的部下也不会尊重您。要有系统、有分析地提出您的建议,您是一个有文化者,草率的提议,对您是不负责任,也浪费了别人的时间。特别是新来,不要下车依始,哇啦哇啦。要深入地分析,找出一个环节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踏踏实实地一点一点地去做。不要哗众取宠。
在公司的进步主要取决您的工作成绩,一个高科技产业,没有文化是不行的。业余时间可安排一些休闲,但还是要有计划地读些书。不要搞不正当的娱乐活动,绝对禁止打麻将之类的消磨意志的活动。为了您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受人尊重的人,望您自律。谁为谁服务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公司总的是为用户服务,但具体来讲,下一道工序就是用户,就是您的“上帝”。您必须认真对待每一道用户。
公司在飞速的发展,迫切地需要干部,希望您加速磨炼,与我们一起去担起明天的太阳
3. 从如何通过"零缺陷"管理理念创造性提高我们的学习质量,提出建设性意见个建议,撰写不少于200字竞选演讲稿
培训,也不是司空见惯的那种将员工集中起来进行照本宣科,而是先从高层管理人员开始,让高层管理人员首先接受消除错误的 “零缺陷”的质量管理指导思想。先期用4天时间对管理人员集中培训,让管理层理解“零缺陷”是一种工作态度,是质量工作的核心。同时还要让这些管理人员学习质量改进、培训的14个步骤,以及建立质量改进小组的基本程序和工作方法。经严格的培训以后,参加学习的主管就可在质量改进的14个步骤中,担任其中一项的负责人,并由这些主管组织员工参与每月开展一次的质量改进活动。 对于全体员工的培训则分10次进行,每周一次,每次2.5小时。学习的目的是让员工理解质量的内涵;掌握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方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不断改进供应者和使用者。此时的教师就是先期参加培训并得到认可的主管人员。培训方法除了讲解、分析影视案例外,还要求员工在课余时间完成有关作业。作业的解答必须结合员工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进行。可以说作业的解答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的答案的,员工只有在理解并消化接受了质量管理学说,加上热情地投入才能完成作业。完成的作业还要交员工的主管审阅、交流,以加强主管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也从中检查员工对所学质量管理学说的接受与否,接受的程度及运用的情况,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继续改进、提高,主管看后还需签字认可。专家则每月来公司一次,先找主管了解当月的活动状况,随后指出需要改善、提高的几个方面,然后召开全体质量改进小组成员会,对本次活动作出小结。 培训后,公司员工把“零缺陷”作为一种工作态度、工作理念,树立起为用户的成功而制造、安装的观念。对于用户提出的需求、要求,公司在不计成本予以满足的同时,也总是找出问题的根源,以避免同类缺陷的再次发生。例如,一次有一兰州的用户购买两台移动式产品,在兰州地区使用一直不正常,公司为解决该用户的问题,先后10余次派员工到现场服务、排除故障、查找根源。经不断分析、排查,最后终于找到了根源,原来是该类型号的机器难以适应高原的环境,随后为用户调换了适应高原环境的相应机器。为此公司共计支出达60余万元。事后,公司对生产制造的机器均注明使用的海平面高度,还要求销售人员在签订合同时先了解用户的要求、使用环境条件等,避免此类不符合要求的事再次发生。 对于像上海英格索兰公司这样有两亿元产值的企业来说,要把好产品质量关,通常需要设置20~30位专职检验员,而在上海英格索兰公司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将检验员的职责分解到过程的每个环节,把质量检验工作向两头延伸,每个制造人员同时也是“检验员”,既不让不合格品在自己这一环节进入过程,也不让不合格品移到下一环节。 公司员工从培训中知道了,不符合要求的代价不是超过质量成本允许的指标与否,而是消除不符合需要增加多少支出。为不断减少缺陷,公司于1994年确定由技术、生产、服务、物资采购等部门共同实施质量成本的计算。到1997年为止,不符合要求的代价已从1994年的产值绝对值3.3%降到了2.4%。 质量理念的牢固确立,对公司内部的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带来了明显而有力的保证。对于内部审核、管理者评审、外审中找出的不符合项,能及时地进行改进。上海英格索兰压缩机有限公司确定还要继续降低不符合要求的代价,同时将实施质量成本计算的范围扩展到所有部门,要做到价值、服务上去,价格下来。 几年来的实践,使公司的员工感到,引进的不仅是教材,而且更重要的是还有质量思想、理念,使员工确立了质量意识、质量观念、质量价值观、顾客(包括内部顾客)满意的观念,而这些是难以用数万美元来交换的。企业文化的建立,使上海英格索兰公司不论市场怎样变化,每年都能以良好的经济增长率向顾客提供不断完善的产品。这一切充分证明,花7万美元引进的教材,不,更确切地说是引进了质量理念,并营造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是非常值得的。 经过一年的培训,员工明确了作为一个过程的工作,首先要明确用户的要求,在保证符合要求的输入下,通过控制(设备、工具、培训、程序、质量要求等)使输出能满足用户要求。 在这需要员工积极参与、热情投入的培训中,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也培养了起来,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有了根本的改变。 管理人员的观念也有了根本的改变。原来把员工作为部属来看待,工作中有了问题,往往想到的是应从员工方面寻找,然后就是批评、教育、帮助。现在,是将员工作为“内部顾客”来对待,努力为员工提供服务,满足他们工作成功所需要的要素。员工在工作中出现了问题,不是一味地批评,而是帮助员工寻找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改进工作,杜绝以后再次出现同类的工作问题。 管理者和员工都明白,公司的每个员工,到公司来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公司的成功以及个人的成功,工作中有了过失,需要共同的努力来加以克服。首先是了解问题的状况,然后确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及要求。在过程中,不是去责怪因过失造成问题的人,而是发挥团队精神,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寻找出造成问题的根源,并从根本上予以解决,最后经评估确认解决的效果,实施PDCA循环。由此也达到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处罚责任人的目的。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员工也知道了过失及消除过失所要付出的代价,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员工问题的思路和树立起不向缺陷妥协的观念。员工是企业成功的的一个因素,公司与员工互相依存的关系也就确定下来,追求共同成功,不断满足用户需要的企业文化也就在这过程中逐渐建立了起来。
4. 求一份银行的,中年员工通过培训成功转岗、适岗的体会和感受的演讲稿,急急急!
大姐(大哥)啊,我也在找啊!
5. 楷模家具厂家培训新员工准备演讲稿
今天,我要讲的是:提高员工素质!
谈到如何提高员工的素质,认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个问题只是一种表象,在们这个行业中,现阶段员工素质的提高固然重要,但是,更深层和更重要的觉得在于决策者和经营管理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有一个事实不能回避,那就是们的经营者,特别是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并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创业者,在过去特定的行业环境中同样为生存而适应这个行业,在们身上也带有部分行业的思维习惯和行为特征,这一点需要们认识并重视。同时要尽可能的摆脱某些消极的习惯在决策和管理中的出现,用现代工商管理思想的方法全面武装和充实自己。因为“此时非彼时。”其次,在管理理论中有一种说法,一个企业就象一个人一样,同样有性格,个人的性格类比于企业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决策者的思维和行为特征将直接决定和影响下属和企业在公众中的行为印象。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企业的决策者或管理者的性格在平时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急躁的成分,那么,们可以想象,这个企业的各级管理层和执行层的特征和行为表象会出现稳重的特征吗?再者,想必们都知道,“一只虎带领一群羊”和“一只羊带领一群虎”的含义。这些都直接说明,提高员工素质的前提必须是们的决策者以及经营管理者首先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决策者自身素质提高的同时,觉得提高员工的素质和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关系最为密切。们平时听得较多的是如何提高“顾客满意度”,然而,片面的追求“顾客满意度”很容易导致对“员工满意度”的忽视,要知道,企业市场行为的全部过程自始至终都体现着员工参与的主导作用。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把激发员工的忠心和进取心放在首位,给大家营造出一个快乐舒心的工作环境,进而产生最佳的工作成果,已经成为企业长远竞争并取得优势的首要因素。但时,现实是在一些企业的决策者看来,中国现在是一个人力资源严重过剩的国家。他们认为中国什么都缺,惟独人才不缺,因为一方面市场上有大量“伺机而动”的熟练员工可供挑选;另一方面,企业如果对员工投资培训,员工长了本事就远走高飞,企业岂不成了其他企业的培训部?于是,很多企业只希望从别处挖来能人,却不愿自己培养顶梁柱,而能人既然可以从别处挖来,或迟或早也很可能被别人从自己手中挖走。与企业对人才缺乏信任相对应的,必然是造成人才对企业缺乏忠诚。在欧美高GDP国家的企业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是怎样留住人才,亚太地区的一些低GDP国家的企业,则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招聘人才上。们的企业太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在留住员工方面的投入十分不足。比如,很多企业的员工没有交流的平台,企业的信息缺乏透明度,员工很难参与决策,很难将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相结合。
根据们熟知的“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原理。企业人力资本投入指数与企业效益成正比,说明企业通过对人力资本的加大投入,最终促成了一个“企业人力资本投入加大——员工素质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贡献率提高——企业效益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投入继续加大”的良性循环。反之,如果企业都担心成为其他企业的培训部,又都巴不得把其他企业变成自己的培训部,整天只想着怎么把其他同行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挖过来,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个“企业人力资本投入不积极——员工素质提升不快——对员工缺乏忠诚和贡献率低——企业效益低——对员工缺乏吸引力——企业患上人才投资恐惧症”的恶性循环。
那么,在具体培训员工素质方面,认为需要从员工的价值观、人生观、文化素质、技术素质、思想素质、创新素质、道德水准、沟通能力、行为规范、团队精神以及们这个行业特有的艺术素养等方面进行全面而卓有成效的培训,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营造积极的企业文化,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强大和持久的竞争力。
我们常常说一家公司有没有发展的前途,要看三样东西:“一是有没有一个好的产品,应是它一切运作的最终结果是否能够让市场接受;二是有没有一个好的领导,这意味着这家公司难否在以后的日子中保持一个稳定的发展;三是有没有一批好的员工,这是公司能否在竞争中取主动,在发展中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基础。”
在这里我们主要谈一谈员工对于公司发展的作用。
在很多人的心里,一家所谓的成功企业主要是由于该企业有一个很好的领导,也就是现在我们常常看到的诉诸报端的那些人物头像的大照片,然后这些人士也应会在一些场合大谈自己作为“VIP”的心得与体会,但是应该看到的是他的身后往往站着一大批的人,这批人有的显山露水大踏步,有的默默无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的能力高低,士气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以及公司的发展。
我们的一些经理人,领导人往往对自己的下属士气时高时低感到不解,在这里我们要讨论一下员工士气的问题。
一般而言,员工缺乏士气与生产力水平低,病态和上升的人员流动率有关。因此,提高士气能增加员工的生产力和工作满足感,减少压力和降低人员流动率。
以下是几个途径:
曾经有一位大仙说过环境对人的心理有着不可你估量的影响,这里的环境不仅仅是指自然的办公环境,还应该包括人为的“心理环境”。
建议每一个公司的经理都应该向室内装饰师征讨意见,看看家具应如何摆设,何种家具可创造合适的公司形象和悦目环境,应用哪种地板或地毯,如何处理窗户。并且考虑墙纸或油漆的颜色是否理想,众所周知颜色搭配会影响心情。
接下来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解决“心理环境”的问题了。
第一是降低噪音,在自然环境的改变上,专家们认为噪音容易引起紧张,降低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减轻噪音的最佳方法是安装隔音板。提高注意力将实现更大的创造力和更多的革新。
同样的对于“心理环境”的建设而言,噪音指的是一些不利于内部团结,不于利于员工进步的不同的声音,比如说在一段人员的频繁流动后,公司内部出现的“是不是要倒闭”,是不是要“变动”之类的传言,对于这种噪音,领导人要做的应该是清除一些,对目前出现的现象进行一些有力的解释,所谓的“安定人心”应是这样的。
提供足够的空间给每一位员工工作这一点很重要。
狭窄的空间让人紧张,引起心跳加速,血压上升,个别人甚至心脏病发作。如果改变每个人周围的空间地方是不可能的,但至少可以尝试保持一些地方宽阔、不喧闹,设些让员工喘喘气的公开地方。
注意,提供公开空间很重要,这些公开地方至少应有一些小椅子,让员工在休息时加强沟通,这个设置的目标是防止同事间和整家公司的孤立和分离。
从“心理环境”的建设上来讲,一个良好的空间也能够使得员工对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变化,有一些公司认为员工只是一些无意识无思想的“干活的”,于是在一些公司的决策上进行独断专行,尤其是在一些与员工利益相关的事件上进行一些“说了算”的行为,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好的做法,至少在对于员工的士气的影响上起了一个不好的作用。
空间的建设在一定的意义上还包括给员工一个良好的工作空间,:各个必要的设施是不是已经齐备;是否有一个好的发展空间:在各人的发展过程当中是不是会有一个好的机会与进步的机会;是否有一个好的建议空间:你对公司有用的建议是不是会采用。
一个好的空间说起来很容易,但真正要做好却并不容易。
发出感谢表示你注意到员工对工作的贡献。这种投资并不昂贵,就可拥有忠心和有生产性的员工,如果不能够在物质的利益上有所体现,至少在精神是,搞一些成就证书颁发给杰出的员工,它们可成为你的员工自豪的源泉。我们看到有一些公司的领导对于一些肯定的话往往不愿意出口,不知道他们的想法是什么,其实有时候一句叫好的话往往比几十块的奖励更能够让员工士气高涨。
同时,作为一个领导人要切记:不要做统治者。经理们的统治者形象会引起员工的不满。委派任务更为有效的方式是营造“我们一起干”的形象。你可以在一些适当的时机派发不署名的意见征询表,请求写入新见解和目前让人不满的地方。并从中取得一些可用的东西。充当积极的聆听者,这是最重要的素质,可以防止招致大损失的错误,有助他人知道你理解他们的忧虑。
6. 济南力诺光伏新员工培训的5分钟演讲稿
很高兴来到力诺光伏,谢谢大家。今后在力诺我会付出我的青春,为力诺争光。
勤勤恳恳,奋斗不懈。
7. 在线等一篇新员工入职培训时领导讲话稿
我们有幸获得了与你们的合作,今后我们将在共同信任的基础上,度过在公司工作的岁月。这种理解和信任是愉快奋斗的桥梁与纽带。 XX公司是...企业。以它的历史使命,它需要所有的员工必需坚持合作,走集体奋斗的道路。没有这一种平台,你的聪明才智是很难发挥,并有所成就的。因此,没有责任心,不善于合作,不能集体奋斗的人,等于丧失了在华为进步的机会。 进入XX并不意味着高待遇,因为公司是以贡献定报酬的,凭责任定待遇。对新来员工,因为没有记录,晋升较慢,为此十分歉意。如果您是一个开放系统,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善于与人合作,借助别人提供的基础,进步就会很快。如果封闭自己,怕工分不好算,就需要较长时间,也许到那时,你的工作成果已没有什么意义了。 实践是您水平提高的基础,它充分的检验了您的不足,只有暴露出来,您才会有进步。实践再实践,尤其对青年学生十分重要。唯有实践后善于用理论去归纳总结,才会有飞跃的提高。有一句名言,没有记录的公司,迟早要跨掉的,多么尖锐。一个不善于总结的公司会有什么前途,个人也不是如此吗? 实践改造了人,也造就了一代华为人。您想做专家吗?一律从工人做起,已经在公司深入人心。进入公司一周以后,博士、硕士、学士,以及在内地取得的地位均消失,一切凭实际才干定位,已为公司绝大多数人接受。希望您接受命运的挑战,不屈不挠地前进,不惜碰得头破血流。不经磨难,何以成才。 公司要求每一个员工,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我们这个多灾多难、刚刚开始振兴的民族。只有背负着他们的希望,才可有进行艰苦的搏击,而无怨言。我们总有一天,会在世界通信的舞台上,占据一席位子。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要做对不起祖国、对不起民族的事情。要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制度与管理。对不合理的制度,只有修改以后才可以不遵守。不贪污、不盗窃、不腐化。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坚持真理,善于利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提高自己,帮助别人。 您有时会感到公司没有真正的公平与公正。真正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您不能对这方面的期望值太高。但在努力者面前,机会总是均等的,只要您努力,您的主管会了解您的。要承受得起做好事反受委屈。没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今后如何能做大梁。其实一个人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上。 生活的评价,是会有误差的,但决不至于黑白颠倒,差之千里。您有可能不理解公司而暂时的离开,我们欢迎您回来。您更要增加心理的承受能力,连续工龄没有了,与同期的伙伴的位置拉大了。我们相信,您会加步赶上,但时间对任何人都是一样长的。 希望丢掉速成的幻想,学习日本人的踏踏实实、德国人的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真正生活中能把某一项技术精通就是十分难的。您想提高效益、待遇,只有把精力集中在一个有限的工作面上,不然就很难熟能生巧。您什么都想会、什么都想做,就意味着什么都不精通,任何一件事对您都是做初工。努力钻进去,兴趣自然在。我们要造就一批业精于勤,行成于思,有真正动手能力、管理能力的干部。 机遇偏多于踏踏实实工作者。公司建立了以各部门总经理为首的首长负责制,它隶属于各个以民主集中制建立起来的专业协调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委员来自相关的部门,组成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管理。议事、不管事。有了决议后由各部门总经理去执行。这种民主原则,防止在一长制中的片面性,在重大问题上,发挥了集体智慧。这是公司六年来没有摔大跟头的因素之一。民主管理还会进一步扩展,权威作用也会进一步加强,这种大民主、大集中的管理,还需长期探索,希望您成为其中一员。 公司永远不会提拔一个没有基层经验的人做高级领导工作。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每一个环节对您的人生都有巨大的意义。您要十分认真地去对待现在手中的任何一件工作,积累您的记录。要尊重您的现行领导,尽管您也有能力,甚至更强。否则将来您的部下也不会尊重您。要有系统、有分析地提出您的建议,您是一个有文化者,草率的提议,对您是不负责任,也浪费了别人的时间。特别是新来,不要下车依始,哇啦哇啦。要深入地分析,找出一个环节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踏踏实实地一点一点地去做。不要哗众取宠。 在公司的进步主要取决您的工作成绩,一个高科技产业,没有文化是不行的。业余时间可安排一些休闲,但还是要有计划地读些书。不要搞不正当的娱乐活动,绝对禁止打麻将之类的消磨意志的活动。为了您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受人尊重的人,望您自律。谁为谁服务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公司总的是为用户服务,但具体来讲,下一道工序就是用户,就是您的“上帝”。您必须认真对待每一道用户。 公司在飞速的发展,迫切地需要干部,希望您加速磨炼,与我们一起去担起明天的太阳
8. 6S的起源有个故事,关于日本的,谁知道啊,我想放在给员工的培训讲义中
说起6S管理,首先得从5S谈起。
5S管理法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是日式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方法。5S即日文的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SHITSUKE(素养)这五个单词,又被称为“五常法则”。
1955年,日本的5S的宣传口号为“安全始于整理,终于整理整顿”。当时只推行了两个S,其目的仅为了确保作业空间和安全。后因生产和品质控制的需要而又逐步提出了3S,也就是清扫、清洁、素养,从而使应用空间及适用范围进一步拓展,到了1986年,日本的5S的著作逐渐问世,从而对整个现场管理模式起到了冲击的作用,并由此掀起了5S的热潮。
根据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有的企业在原来5S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安全(Safety),即形成了“6S”;有的企业再增加了节约(Save),形成了“7S”;也有的企业加上习惯化(Shiukanka)、服务(Service)及坚持(Shikoku),形成了“10S”,有的企业甚至推行“12S”,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从“5S”里衍生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