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培人员 > 兰州理工大学教师培训

兰州理工大学教师培训

发布时间:2021-03-16 06:43:56

Ⅰ 关于兰州理工大学自动化方向研究生

兰州理工大学坐落于古丝绸之路重镇、甘肃省省会兰州市,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理工科大学。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19年的甘肃省立工艺学校,1958年,在组建兰州工学院的基础上,将甘肃交通大学并入,同年10月1日正式定名为甘肃工业大学。1965年学校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同时将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和北京机械学院的水力机械、化工机械、石油矿场机械和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成建制全部迁入,并从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抽调一批教师来校工作。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院校。2003年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
经过90余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工科实力比较雄厚、理科水平不断提高、文科具有一定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理工科大学,具有完整的含博士、硕士、学士在内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对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学校具有较高的学科层次,是我国首批学士、硕士学位授权高校,是甘肃省第一所工学博士学位授权和设置工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现有12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并设有17个工程硕士、64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和1个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授权点。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3个,其中,热能与动力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土木工程、自动化等5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外专业,风能与动力工程为教育部少数高校试点目录外专业,功能材料专业为教育部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优势学科为依托,努力打造品牌和特色专业,培育和形成优势学科,重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坚持“扬优、支重、改老、扶新”的建设方针,加大专业调整力度,学科水平不断提升,办学层次不断提升,学科结构不断改善。本科教育涵盖了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6个学科门类,研究生教育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法学、医学7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布局。学校设有17个学院和1个教学研究部,各类在校学生4万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3300余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8万余人。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确立了“稳定现有人才、培养关键人才、吸引高层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用好各类人才”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方针,着力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近年来投入4000余万元专项,推进“四项工程”(名师培育工程、教师高学历工程、教师出国进修工程、学科基层组织建设工程),实施“三个计划”(科研启动计划、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学术梯队及特色研究方向资助计划),推行“四项制度”(中青年教师外语培训制度、数学工具强化制度、岗前培训制度、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制度),设立“四项基金”(学术交流基金、专利基金、专著基金、学科交叉基金),建设“两个团队”(学科团队和教学团队),有力地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506人,其中与中国科学院共享院士1人,国家和省部级专家11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6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95人,甘肃省领军人才36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27人,甘肃省“333”科技人才23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博士生导师59人,教授、副教授697人。学校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283人。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基础理论实、专业口径宽、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保障体系,重视工程能力培养,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是国家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现有1个国家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工科人才培养基地。近三年,学校承担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9项,建设省级精品课程29门,出版教材138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英语竞赛、机械设计竞赛、机器人设计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43项98人次,省级奖308项636人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稳居甘肃高校第一,学校多次荣获甘肃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建校以来累计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13.1万余人。
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贡献求支持,以特色争优势,以创新促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地方主导产业,加强学研产合作,形成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发研究与成果推广相协调的科技创新体系。学校高新技术成果推广中心是首批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现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5个,省级研究机构15个,校企合作工程技术中心22个。近三年累计承担包括国家“973”、“863”项目在内的各类科技项目1632项,取得科技成果近20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0余项;申报专利306项,授权109项,专利授权数量连续七年位居甘肃高校首位,并进入全国高校前60名,多次获得“甘肃省企事业专利工作先进单位”。学校以科技成果作为无形资产入股,促进校办企业发展,现有科技型企业18家。
学校学术水平不断提升,近三年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5977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EI收录论文分列全国高校第90位和第75位。出版学术专著100余部。学校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先后获得“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和“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等称号。
学校积极开展学研产合作,是甘肃第一所、全国第27所设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办公室”的地方高校,与兰州市、温州市、青岛市等21家省内外城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24家企业建立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65家企事业单位联合成立了董事会,在省内外企业建立了179个人才培养和教学实习基地。与国内420余家用人单位签订了长期友好合作就业协议,在省内外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基地390个。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大学建立了学术合作和师生互派交流关系。每年接待访问学者100余人次,出国访问120余人次。具有留学生招收资格。
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基础条件,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430亩,校舍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78万册,电子图书10000GB。固定资产11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5亿元。学校建立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教学平台,实现了网上办公、网上教学、网上管理、网上服务。学校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内涵的“红柳精神”,努力推动以“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学高身正、教书育人”为主的教风建设,以“诚于态度、谨于理论、勤于实践、志于成才”为主的学风建设,以及以“勤政高效、文明和谐、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为主的机关工作作风建设。学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成绩喜人,先后荣获“全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等殊荣。
学校确定了在建校100周年之际,将学校建设成为具有一流的工科、坚实的理科、特色的文科的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

Ⅱ 杨青古琴培训,想学琴,请问杨青古琴培训怎么样

如果确实是杨青老师本人亲自教的古琴培训班,应该是很好的。杨青老师曾担任2009年度及2012年度全国CCTV民族器乐大赛古琴组决赛评委。多年来在全国各大高校及文化机构讲座、展演古琴艺术,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烟台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沈阳音乐学院、广西音乐学院、国家大剧院等。2015年9月,杨青老师又一次应邀去清华大学,在清华大学时代论坛成功举办古琴讲座。

杨青老师曾受邀在北京、厦门、深圳、南宁、宁波、杭州、海口等多个城市开办古琴艺术传承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培养的人才有很多已经在各地开办琴馆独立开展教学。杨青老师还为专业院校培养了优秀人才,他的学生关永琪、吴雪盟、梁惠凝等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被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及本科录取。长年的教学经验使杨青先生总结出一套独特、高效的古琴教学方法,开创了当代少儿古琴教学之先河,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古琴学生——在由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等九部委联合指导的2004年首届全国古琴大赛中,一人获少年组金奖(肖硕),八人分获儿童组金奖(蔡晓萌)、银奖、铜奖、优秀演奏奖。2006年4月,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成长在线》栏目播出“古乐童心”节目,专题采访杨青先生和他的学生。2006年8月,在首届中国古琴“幽兰·阳春”艺术节会琴演出活动中,由业内权威人士组成艺术委员会对在演出中成绩突出的琴人进行奖励,杨青老师的五名学生分获少年组金奖(幽兰奖)、银奖(漪兰奖)、铜奖(佩兰奖)和青年组银奖、铜奖。2008年在北京由共青团中央、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教育部联合主办的“星星火炬--中国青少年艺术英才推选活动”全国总决赛,杨青先生的数位学生获特别金奖(最高奖)。2012年全国首届网络古琴比赛中杨青先生的学生获儿童组金奖。 2016年7月首届“敦煌杯”中国古琴艺术展演暨古琴学术研讨会在江西南昌完美落幕,500多位来自海内外参赛选手及指导老师的积极响应,其中,杨青老师的学生孙宁伯获得非职业儿童组金奖第一名。吕佳璇、吕香凝姐妹获得非职业成年组金奖,吴雪盟获得职业青年A组银奖。 杨青老师演奏水平也比较高,多次与李祥霆、龚一等名家同台演出,在网络新闻里一搜“琴汇—中国古琴大师雅集”音乐会就知道了,都是人民网等正规媒体的报道,这是每隔一两年就举办一次的系列古琴名师音乐会。CCTV《故乡》栏目2014年3月曾播出过半个小时对杨青老师的专访《此心安处是我乡》。CCTV新闻频道等不同栏目也多次采访过杨青老师和他的学生。

Ⅲ 甘肃医学院录取三本文史类学生吗

甘肃医学院录取三本文史类的学生。近几年分数线在 450分左右。

甘肃医学院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优良办学传统的全日制医学普通本科院校,学院位于甘肃省平凉市,钟灵毓秀的天下道教第一名山——崆峒山东麓,泾水河畔,是经国家教育部备案,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医学本科院校,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甘肃省平凉地区卫生,学校2003年升格为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医学本科院校。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4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62人,副高级职称213人,博士10人,硕士150人。同时,学院还从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等国内知名医学院校聘任了10名院士和49名博士为我校兼职教授,定期来校开展讲学,进行学术交流。教师中有184人分别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省级“教学名师”、“园丁奖”、“师德先进个人”、“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近5年来,有120人次担任教育部规划教材的正副主编和编委,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438篇,获省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36项。

Ⅳ 兰州理工大学怎么样

  1. 【学校背景】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小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是"上海合作组织大学"大学成员之一。

  2. 这里来看,兰州理工大学的教学实力还是比较强的。
  3. 【历史沿革】

  4. 历史沿革甘肃省立工艺学校时期1919年5月,甘肃省署创办甘肃省立工艺学校,委任牛载坤为第一任校长。一直到2013年9月,学校在酒泉市设立新校区,与酒泉市政府共建兰州理工大学新能源学院。同时,兰州理工大学温州研究生分院在浙江成立。从这点来看,这所学校可以说是百年老校了,历史文化底蕴还是有的。
  5. 【科研成果】

    据学校官网2014年8月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国家级科研基地4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等省部级科研机构及行业中心30个。"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

  6. 【学科建设】

    截止2014年,学校有省级重点学科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博士点31个: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113个: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18个工程硕士学位、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学硕士(MPACC)和国际商务硕士(MIB)专业授权点。

    省级重点学科(16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软件工程、工商管理等

    博士后流动站(5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

以上给出的都是兰州理工大学的一些“硬货”,从这些数据上来看,这所大学还是比较强的,特别是一些特色专业,但是这所大学的地理位置比较偏,综合下来看还是一所历史背景强大,知识专业的百年学府。

Ⅳ 甘肃农业大学与兰州理工大学哪个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好一点

兰州理工大学坐落于古丝绸之路重镇、甘肃省省会兰州市,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理工科大学。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19年的甘肃省立工艺学校,1958年,在组建兰州工学院的基础上,将甘肃交通大学并入,同年10月1日正式定名为甘肃工业大学。1965年学校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同时将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和北京机械学院的水力机械、化工机械、石油矿场机械和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成建制全部迁入,并从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抽调一批教师来校工作。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院校。2003年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
经过90余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工科实力比较雄厚、理科水平不断提高、文科具有一定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理工科大学,具有完整的含博士、硕士、学士在内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对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学校具有较高的学科层次,是我国首批学士、硕士学位授权高校,是甘肃省第一所工学博士学位授权和设置工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现有12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并设有17个工程硕士、64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领域,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和会计学硕士(MPACC)专业授权点。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3个,其中,热能与动力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土木工程、自动化等6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外专业,风能与动力工程为教育部少数高校试点目录外专业,功能材料专业为教育部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优势学科为依托,努力打造品牌和特色专业,培育和形成优势学科,重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坚持“扬优、支重、改老、扶新”的建设方针,加大专业调整力度,学科水平不断提升,办学层次不断提升,学科结构不断改善。本科教育涵盖了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6个学科门类,研究生教育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法学、医学7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布局。学校设有17个学院和1个教学研究部,各类在校学生4.2万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3552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6万余人。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确立了“稳定现有人才、培养关键人才、吸引高层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用好各类人才”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方针,着力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近年来投入4000余万元专项,推进“四项工程”(名师培育工程、教师高学历工程、教师出国进修工程、学科基层组织建设工程),实施“三个计划”(科研启动计划、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学术梯队及特色研究方向资助计划),推行“四项制度”(中青年教师外语培训制度、数学工具强化制度、岗前培训制度、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制度),设立“四项基金”(学术交流基金、专利基金、专著基金、学科交叉基金),建设“两个团队”(学科团队和教学团队),有力地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506人,其中与中国科学院共享院士1人,国家和省部级专家11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39人),省级学科带头人95人,甘肃省领军人才36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27人,甘肃省“333”科技人才23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博士生导师66人,正高职191人,副高职472人。学校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283人。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基础理论实、专业口径宽、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保障体系,重视工程能力培养,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是国家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现有1个国家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工科人才培养基地。近三年,学校承担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9项,建设省级精品课程29门,出版教材138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英语竞赛、机械设计竞赛、机器人设计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43项98人次,省级奖308项636人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稳居甘肃高校第一,学校多次荣获甘肃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建校以来累计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13万余人。
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贡献求支持,以特色争优势,以创新促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地方主导产业,加强学研产合作,形成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发研究与成果推广相协调的科技创新体系。学校高新技术成果推广中心是首批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现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5个,省级研究机构15个,校企合作工程技术中心22个。近三年累计承担包括国家“973”、“863”项目在内的各类科技项目1632项,取得科技成果近20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0余项;申报专利306项,授权109项,专利授权数量连续七年位居甘肃高校首位,并进入全国高校前60名,多次获得“甘肃省企事业专利工作先进单位”。学校以科技成果作为无形资产入股,促进校办企业发展,现有科技型企业18家。
学校学术水平不断提升,近三年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60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EI收录论文分列全国高校第90位和第75位。出版学术专著100余部。学校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先后获得“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和“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等称号。
学校积极开展学研产合作,是甘肃第一所、全国第27所设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办公室”的地方高校,与兰州市、温州市、青岛市等21家省内外城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24家企业建立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65家企事业单位联合成立了董事会,在省内外企业建立了179个人才培养和教学实习基地。与国内420余家用人单位签订了长期友好合作就业协议,在省内外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基地390个。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大学建立了学术合作和师生互派交流关系。每年接待访问学者100余人次,出国访问120余人次。具有留学生招收资格。
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基础条件,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430亩,校舍建筑面积96.7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68.2万册,电子图书10200GB。固定资产13.1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5亿元。学校建立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教学平台,实现了网上办公、网上教学、网上管理、网上服务。学校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内涵的“红柳精神”,努力推动以“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学高身正、教书育人”为主的教风建设,以“诚于态度、谨于理论、勤于实践、志于成才”为主的学风建设,以及以“勤政高效、文明和谐、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为主的机关工作作风建设。学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成绩喜人,先后荣获“全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等殊荣。
学校确定了在建校100周年之际,将学校建设成为具有一流的工科、坚实的理科、特色的文科的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

Ⅵ 河南科技大学和兰州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哪个好急急急!

兰州理工大学好。

1、从学校师资水平方面分析:

兰州理工大学有教职工2309人,专任教师1478人,其中教授297人、副教授683人、博士生导师155人、硕士生导师649人、博士学位628人。

河南科技大学有专任教师2115人,其中,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3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00人。

河南理工大学校本部现有教职工3113余人,拥有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教学团队。

2、从学校建设方面分析:

兰州理工大学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10个专业获批国家级“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获批省级“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0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省级精品课程78门。

河南科技大学有20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本科专业获批 “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拥有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5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国家级、省级各类精品示范课程57门,11个专业通过专业评估和工程教育认证现场考察。

河南理工大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7.94亿元,建有网络中心、电教中心、计算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和电工电子、物理、语言实验中心等48个实验中心(室),1座地球科学馆。

(6)兰州理工大学教师培训扩展阅读:

兰州理工大学的优点:

兰州理工大学是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设有19个学院、1个教学研究部;开设69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2309人,专任教师1478人,其中教授297人、副教授683人;有全日制在校生2.8万余人。

河南科技大学的优点:

河南科技大学坐落于河南洛阳,是国家国防科工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有开元、西苑2个校区,设有32个学院,101个本科专业;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3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00人;工程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植物与动物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河南理工大学的优点:

河南理工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校内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4亿元;设有22个教学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安全技术培训中心);79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管、经、法、文、教、艺、医九大学科门类。

Ⅶ 我想学焊接但是找不到学校,请问都有那些学校比较好。

Ⅷ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的实践教学

教育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从2003年开始,学院积极与外单位联系建立学生实验实习基地。至2006年,学院已在深圳亿利达公司、浙江永嘉泵阀集团、甘肃省测绘工程院等4个单位建成教育教学实习基地,使实践教学和工程有机结合,通过实际工程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SIEMENS工业自动化实验室简介
SIEMENS工业自动化实验室是采用德国SIEMENS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全套产品,用“工厂”“工作现场”这种现场化的教学模式,建立的代表当今先进生产力,具有较强实际操作性的实验室。
实验室拥有25套完整的S7-200型控制系统,其中包括CPU224、电源模块、输入输出模块、调制解调器模块、以太网模块、Profibus-DP模块、ET200S模块、温度控制模块、变频器和三相异步电机等。可用于本、专科学生的教学实训,目前,以开设 “位逻辑指令与定时器计数器指令的编程实验”、“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的编程实验”、“节日彩灯控制系统的编程实验”、“循环控制程序的编程实验”、“温度控制的的编程实验”等实验课程。
此外,还拥有一套完整的S7-300型控制系统,其中包括CPU314C-2DP、电源模块、输入输出模块、以太网模块、电子凸轮模块、电子定位模块、两套伺服系统和一套步进电机系统等。可用于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工程项目开发的实训以及教师的科研工作。
透明仿真教学电梯系统,可以培训专业电梯维修人员,对电梯的原理、性能、特点、控制和运行有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同时,配有多媒体电脑、多媒体投影机和无线麦克风等现代化教学工具,使这些系统均可用以对外培训服务。
整个实验室的设备可以单独运行,又可以任意相互联网组合成为系统或子系统,为学生的科技制作提供平台,使学生开拓眼界、增强动手能力,突出了学院技术工程教育的办学特色,具有高起点、高水平、网络、多媒体、各种软硬件平台融为一体的综合型、开放性的特点。从而缩短和国内外一流工科院校在教学设施、设备上的差距,让每一位进入学院学习的学生,在“工厂”“工作现场”化的实验室中接受最新、最前沿技术环境的模拟训练。
ATM实验室
学院建成专业课实验室三个,包括工程测量实验室一个,工业自动化实验室一个,ATM实验室一个。以上实验室的按期建成和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学院的办学条件,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节约了办学成本,对学院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物理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语音实验室随着学院规模的迅速发展壮大,学校基础课实验室的满员,加之特色化办学模式的需要,学院从2005年开始分期分批建设各种实验室,现已建成包括现代化新型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及多媒体语音实验室在内的基础课实验室三个。
截止2014年3月,学院共有29个实验室投入使用。实验室如下表: 序号 实验室名称 隶属部门 备注 1 化工原理实验室 工学一部 正常使用 2 化学实验室 工学一部 正常使用 3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室 工学一部 正常使用 4 工程图学模型室 工学一部 正常使用 5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实验室 工学一部 正常使用 6 金相实验室 工学一部 正常使用 7 电工实验室 工学二部 正常使用 8 电子实验室 工学二部 正常使用 9 电机与拖动实验室 工学二部 正常使用 10 工业自动化实验室 工程训练中心 正常使用 11 计算机实验室 教务处 正常使用 12 微机原理实验室 工学二部 正常使用 13 工程测量实验室 工学三部 正常使用 14 力学实验室 工学三部 正常使用 15 土木工程与给排水模型室 工学三部 正常使用 16 物理实验室 理学部 正常使用 17 逆向工程实验室 工程训练中心 正常使用 18 数字化设计制造室 工程训练中心 正常使用 19 液压综合实验室 工程训练中心 正常使用 20 食品实验室 工学一部 正常使用 21 微生物实验室 工学三部 正常使用 22 物理化学实验室 工学一部 正常使用 23 流体力学实验室 工学三部 正常使用 24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 工学三部 正常使用 25 物联网实验室 工学二部 正常使用 26 土力学实验室 工学三部 正常使用 27 给排水实验室 工学三部 正常使用 28 通信工程实验室 工学二部 正常使用 29 ERP实验室 人文体育部 正常使用
工程测量实验室由于新购设备先进,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下,学生的实训能力得到了展示和提高,使该专业应届毕业生受到了社会各界及用人单位的广泛青睐,在2006年11月初就已同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学院通过举办毕业生就业双向洽谈会,邀用人单位来校洽谈,与毕业生面对面进行交流。现场有多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协议,成功签约。

Ⅸ 关于兰州理工大学的会计学专业

会计学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通过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受到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毕业生主要面向工业经济和工业企业管理领域从事会计实务、财务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等方面工作。

(9)兰州理工大学教师培训扩展阅读

兰州理工大学(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国家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基地、“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前身是1919年创立的甘肃省立工艺学校;1958年,在组建兰州工学院的基础上,将甘肃交通大学并入,定名为甘肃工业大学;1965年,学校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同时将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和北京机械学院的水力机械、化工机械、石油矿场机械和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成建制全部迁入,并从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抽调一批教师来校工作;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院校;2003年,正式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

Ⅹ 兰州理工大学的办学条件

据学校官网2016年4月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总数为2309人,其中专任教师1568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享院士3人,国家和省部级专家16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6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95人,甘肃省领军人才35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27人,甘肃省“333”科技人才23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博、硕士生导师636人,教授、副教授等副高级以上职称840人,入选国家和甘肃省各类人才工程的高层次人才129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胡文瑞
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谭建荣、胡文瑞 质量工程 据学校官网2016年4月官网显示,学校有7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37门,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焊接技术与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土木工程、自动化。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电气与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技术工程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力学实验教学中心、设计艺术实验教学中心等。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电工电子教学团队(张爱华)、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团队(朱彦鹏)。
省级教学团队(5个):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教学团队(杨军虎)、工程材料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杨瑞成)、电气与控制工程教学团队(李战明)等。
省级精品课程(37门):房屋建筑钢结构设计、液压元件、通信原理、冶金物理化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数控技术及编程、无机及分析化学、结构优化设计、管理会计学、材料力学性能、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材料科学基础、工程流体力学、数据库原理、化工原理、流体机械原理、过程设备设计、金属学与热处理、结构力学、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自动控制原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电路、物理化学精品课程、CAD/CAM技术及综合训练、思想道德修养、工程材料、钢结构设计原理、大学物理、机械原理、电工电子、高等数学、工程力学 (系列课程 )、工程制图。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6个):热能与动力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教学成果 2007-2015年,学校承担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3项,建设省级精品课程42门,出版教材118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英语竞赛、机械设计竞赛、机器人设计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43项98人次,省级奖308项636人次。
学校是国家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高校,在2006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获得“优秀”。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7%以上,被教育部授予“2009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 截止2016年,学校有省级重点学科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博士点31个: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113个: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18个工程硕士学位、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学硕士(MPACC)和国际商务硕士(MIB)专业授权点。 重点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16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软件工程、工商管理等。 硕博士学位授予 博士后流动站(5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共5个) 学科门类 学科名称 所属学院 批次 备注 工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学院 10(2005) 工学 机械工程 机电学院 2011增列 第28次会议 工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能动学院 2011增列 工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电信学院 2011增列 工学 土木工程 土木学院 2011增列 二级学科博士点(共26个) 序号 学科 所属一级学科 学科、专业 所属学院 批次 1 工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学院 10(2005) 2 工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学 材料学院 9(2003) 3 工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学院 7(1998) 4 工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先进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材料学院 自设(2007) 5 工学 机械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电学院 9(2003) 6 工学 机械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能动院) 能动学院 2011增列 7 工学 机械工程 机械设计与理论 机电学院 2011增列 8 工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流体机械及工程 能动学院 8(2000) 9 工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机械及工程 能动学院 2011增列 10 工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制冷及低温工程 石化学院 2011增列 11 工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化工过程机械 石化学院 2011增列 12 工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可再生能源与环境工程 能动学院 2011自设 13 工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电信学院 9(2003) 14 工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电信学院 2011增列 15 工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系统工程 电信学院 2011增列 16 工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电信学院 2011增列 17 工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 电信学院 2011目录外 18 工学 土木工程 结构工程 土木学院 9(2007) 19 工学 土木工程 岩土工程 土木学院 2011增列 20 工学 土木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土木学院 2011增列 21 工学 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制造业信息化系统 计通学院 2011自设 一级学科硕士点(共18个) 序号 学科门类 学科名称 所属学院 批次 备注 1 工学 机械工程 机电学院 10(2005) 2 工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学院 10(2005) 3 工学 冶金工程 材料学院 2011增列 4 工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能动学院 10(2005) 5 工学 电气工程 电信学院 10(2005) 6 工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计通学院 10(2005) 7 工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电信学院 10(2005) 8 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通学院 10(2005) 9 工学 土木工程 土木学院 10(2005) 10 工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工学院 2011增列 11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经管学院 10(2005) 12 管理学 工商管理学 经管学院 2011增列 13 理学 数学 理学院 2011增列 14 理学 物理学 理学院 2011增列 15 工学 力学 理学院 2011增列 16 工学 软件工程 计通学院 2011新增 学科点对应调整 17 工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 石化学院 2011新增 学科点对应调整 二级学科硕士点统计表(共95个) 序号 学科门类 所在一级学科 学科、专业 所属学院 批次 1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人文学院 10(2005) 2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学院 10(2005) 3 教育学 教育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部 10(2005) 4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外语学院 10(2005) 5 理学 数学 基础数学 理学院 10(2005) 6 理学 数学 计算数学 理学院 2011增列 7 理学 数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理学院 2011增列 8 理学 数学 应用数学 理学院 9(2003) 9 理学 数学 运筹学与控制论 理学院 9(2003) 10 理学 物理学 理论物理 理学院 2011增列 11 理学 物理学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理学院 2011增列 12 理学 物理学 原子与分子物理 理学院 2011增列 13 理学 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 理学院 9(2003) 14 理学 物理学 光学 理学院 2011增列 15 理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命学院 10(2005) 16 理学 系统科学 系统分析与集成 电信学院 10(2005) 17 工学 力学 固体力学 理学院 10(2005) 18 工学 力学 流体力学 能动学院 9(2003) 19 工学 力学 工程力学 理学院 7(1998) 20 工学 机械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电学院 2(1984) 21 工学 机械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能动学院 4(1990) 22 工学 机械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电学院 6(1996) 23 工学 机械工程 车辆工程 机电学院 10(2005) 24 工学 机械工程 工业工程 机电学院 2011 25 工学 机械工程 工业设计 设计学院 2011 26 工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机电学院 9(2003) 27 工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学院 8(2000) 28 工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学 材料学院 6(1996) 29 工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学院 4(1990) 30 工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先进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材料学院 2011 31 工学 冶金工程 冶金物理化学 材料学院 9(2003) 32 工学 冶金工程 有色金属冶金 材料学院 9(2003) 33 工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工程热物理 能动学院 10(2005) 34 工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热能工程 能动学院 10(2005) 35 工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机械及工程 能动学院 10(2005) 36 工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流体机械及工程 能动学院 1(1981) 37 工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可再生能源与环境工程 能动学院 2011 38 工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制冷及低温工程 化工学院 9(2003) 39 工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化工过程机械 化工学院 4(1990) 40 工学 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信学院 9(2003) 41 工学 电气工程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信学院 4(1990) 42 工学 电气工程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电信学院 10(2005) 43 工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物理电子学 理学院 10(2005) 44 工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路与系统 电信学院 10(2005) 45 工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 计通学院 7(1998) 46 工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 计通学院 9(2003) 47 工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电信学院 3(1986) 48 工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电信学院 8(2000) 49 工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系统工程 电信学院 9(2003) 50 工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电信学院 10(2005) 51 工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 电信学院 2011 52 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通学院 10(2005) 53 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通学院 9(2003) 54 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通学院 8(2000) 55 工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制造业信息化系统 计通学院 2011 56 工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物联网工程 计通学院 2011 57 工学 土木工程 岩土工程 土木学院 8(2000) 58 工学 土木工程 结构工程 土木学院 3(1986) 59 工学 土木工程 市政工程 土木学院 10(2005) 60 工学 土木工程 供热、供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土木学院 10(2005) 61 工学 土木工程 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 土木学院 9(2003) 62 工学 土木工程 桥梁与隧道工程 土木学院 10(2005) 63 工学 土木工程 建筑设计与工程 设计学院 2011 64 工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 土木学院 2011 65 工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土木工程材料 土木学院 66 工学 水利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 能动学院 9(2003) 67 工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工程 化工学院 10(2005) 68 工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工艺 化工学院 8(2000) 69 工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生物化工 化工学院 10(2005) 70 工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应用化学 化工学院 9(2003) 71 工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化工学院 2011新增 72 工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工业催化 化工学院 2011增列 73 工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工程 化工学院 8(2000) 74 工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 生命学院 10(2005) 75 医学 药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生命学院 10(2005) 76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经管学院 10(2005) 77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产业决策与管理 经管学院 2011 78 管理学 工商管理学 会计学 经管学院 9(2003) 79 管理学 工商管理学 企业管理 经管学院 8(2000) 80 管理学 工商管理学 旅游管理学 经管学院 2011增列 81 管理学 工商管理学 技术经济及管理学 经管学院 2011增列 82 管理学 工商管理学 财务管理 经管学院 2011 83 管理学 工商管理学 物流管理 经管学院 2011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 领域名称 所属学院 批准时间 机械工程 机电学院 1999 材料工程 材料学院 1999 动力工程 能动学院 2000 电气工程 电信学院 2000 控制工程 电信学院 2002 计算机技术 计通学院 2003 建筑与土木工程 土木学院 2002 化学工程 化工学院 2003 电子与通信工程 计通学院 2005 环境工程 化工学院 2009 仪器仪表工程 机电学院 2010 冶金工程 材料学院 2010 软件工程 计通学院 2010 安全工程 化工学院 2010 制药工程 生命学院、化工学院 2010 工业工程 机电学院、经管学院 2010 生物工程 生命学院、化工学院 2010 水利工程 能动学院 2010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专业(首批) 学科门类 所在一级学科 学科、专业 所属学院 批准时间 工学 机械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电学院 2004 工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学 材料学院 2004 工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学院 2004 工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流体机械及工程 能动学院 2004 工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电信学院 2004 工学 土木工程 结构工程 土木学院 2004 国内交流 据学校官网2016年4月官网显示,学校是甘肃第一所、全国第27所
设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办公室”的地方高校,学校先后与兰州、酒泉、金昌、温州等20余个省内外城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酒钢公司、金川公司、兰州石化公司、兰石集团等200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金川公司联合成立了“镍钴金属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建立了“兰州新区产业发展研究院”、“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新能源学院(酒泉)”、“金川研究院”、“兰石研究院”、“白银新材料研究院”等科研教学机构。 国际交流 据学校官网2016年4月官网显示,学校先后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等40余所大学建立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合作关系;学校具有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招生资格,34个国家的186余名外国留学生来校接受学历教育或短期学习,留学生教育已初具规模。

阅读全文

与兰州理工大学教师培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办春考培训学校 浏览:734
九江船员培训中心 浏览:5
台州绘墨艺术培训有限公司 浏览:207
非科级后备干部集中培训总结 浏览:419
东北舞蹈艺考培训机构 浏览:427
民营企业家培训班结业式 浏览:59
2017入党培训内容 浏览:828
顺德驾驶员培训中心 浏览:125
姜堰市三水培训中心网站 浏览:263
电动汽车维修培训视频 浏览:737
机关党务干部培训内容 浏览:423
企业培训为自己工作心得体会 浏览:512
线上培训工作 浏览:303
泉州舞蹈培训招聘 浏览:709
礼仪培训三年计划书 浏览:926
税务学校培训个人总结 浏览:508
专业技术人才初聘培训小结 浏览:980
是实验室设备安全培训 浏览:54
北京砂锅米线培训学校 浏览:127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建议 浏览: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