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学习文言文的感想。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但刚刚接触古文的时候,我困惑极了。古文太难了,与现代人写作、说话的方式完全不同,通篇“之乎者也”,我费了很大的劲,才读了个一知半解,甚至觉得比读英文还难。比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到底是在说什么呀?不过当我真正学会读懂一篇古文后,我又深深被它吸引,不禁惊叹老祖宗的智慧,他们用字这么节省精炼,往往只用几个字就表达了现代人几句话才能讲清楚的意思和道理。像我们课本里有一首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里面只一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只10个字,就把一个自然、宁静、有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山村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古文多简练;“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懂不要装懂,这才是真懂。”这句话跟古文比起来,既累赘又没意思。我以后要努力学好古文,把自己的汉语表达得更准确。
读古文,读诗词、曲的感受,就如同走在山荫小道上,扑面的美景让你目不暇接。曾几何时,我独坐书桌前,手捧一卷古文诗书,把自己融入到千年前的唐风宋雨,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曾几何时,我放飞我的思绪到江南水天连接处,听渔舟唱晚,想那半夜的钟声是否在迎接客船;曾几何时,我也曾想,多读书,学真本领,也要仰天大笑出门去,高唱我辈岂是蓬蒿人。
『贰』 学习文言文的特别感受,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学写文言文之感受
有人认为学写文言文是不可能的事,但我认为这种想法是错误。文言文不仅能读,而且可以写。
因为在学习文言文的一开始,就存在了一个错误的观念-文言文和古文划上了等号。由于存在这样一个错误的想法,在学写文言文的时候往往偏向古代的格式、字义、词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有一些东西已经不为我们所知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写出来的文言文无疑达不到标准。
要是想写出当代出色的文言文,必须改变文言文等同与古文的观念。换句话说,学会创作文言文的关键,就是必须摒弃古代的东西。因为就算现在还在使用的字、词的意思,也与古代的意思不同。比如虽然的虽字,在古代有只有的意思(虽有明君能决之中的虽字就不能解释为但有明君,应该解释为只有明君的意思)。
要是我们把类似这样的古字古词写出来,有谁会看的懂呢?因此我要说要想学写成功的文言文必须结合当今的东西,来创作现在的文言文。此外在创作文言文时不能老是向古代靠拢,因为毕竟过了这些年一些东西已不被人所知了。要是强求这些东西的话,文言文将会陷入一种十分尴尬的处境。
在创作文言文时,不能乱用“之、乎、者、也,……”这些字。我们有些为了能让写出来的文章看似象文言文,就把之、乎、者、也,……这些字。其实之、乎、者、也在古文中的地位,就相当于现代文章中的啊、呀的作用。乱用一气只能破坏文章紧密性,从而降低整篇文章的质量。
我认为文言文并没有那样可怕,只要功夫下的多一些就能写出属于自己的文言文。
『叁』 学习文言文的感想300字
从上小学起,我们就开始接触并学习文言文。由于年代久远,对于白居易的所谓“老婆婆都能读懂”的诗文,我们读来都难免有些晦涩难懂。但一路学来,收获和意义还是不自觉地显现了出来。
从牙牙学语我们就开始背诵<三字经>,读“人之初,性本善”,听爸爸妈妈讲“犬救幼女”“黄香温席”的故事。读《文徵明习字》,深深为他“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的学习精神而感动。
进入高中,我们学习了越来越多的文言文名篇。我越来越感受到,作为中华儿女,作为想进步的青年,学习文言文是多么的必要。
读《增广贤文》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们清楚地懂得了要孝敬父母。读《后汉书》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我知道了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读《公孙龙子》见侮而不斗,辱也。它教会了我们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读《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读《庄子》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读《左传》,读《中庸》,读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通过学习文言文,我直接了解了历史以及古人的思想。很多中国人不可不知的知识都来自于文言文。三山五岳,三皇五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面对古人的思想观念,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理解,但是它带给我们的借鉴作用是绝不可否认的。
古为今用,继承发展。中医是起源于形成于中国的具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特点的医学。它无疑很好地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即使在文革期间,中医仍作为“古为今用”的医学实例得到党和国家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发展。现代,中医在中国仍然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文言文一直是中医考试的必考科目。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仅对于医学方面,文言文中就包含着怎样丰富的智慧啊!
中华民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都凝结在了文字典籍之中。文言文中有无限丰富的凝结着古人智慧的材料。当然,学习这些经典文章将对我们修养内涵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身为中华儿女,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身为中学生,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又可以增加我们谈吐的魅力,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肆』 学习文言文心得
1、学文言文虚词。
2、努力把生活中常用的话翻译成文言文,天天讲
『伍』 学习文言文的感想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但刚刚接触古文的时候,我困惑极了。古文太难了,与现代人写作、说话的方式完全不同,通篇“之乎者也”,我费了很大的劲,才读了个一知半解,甚至觉得比读英文还难。比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到底是在说什么呀?不过当我真正学会读懂一篇古文后,我又深深被它吸引,不禁惊叹老祖宗的智慧,他们用字这么节省精炼,往往只用几个字就表达了现代人几句话才能讲清楚的意思和道理。像我们课本里有一首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里面只一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只10个字,就把一个自然、宁静、有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山村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古文多简练;“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懂不要装懂,这才是真懂。”这句话跟古文比起来,既累赘又没意思。我以后要努力学好古文,把自己的汉语表达得更准确。
读古文,读诗词、曲的感受,就如同走在山荫小道上,扑面的美景让你目不暇接。曾几何时,我独坐书桌前,手捧一卷古文诗书,把自己融入到千年前的唐风宋雨,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曾几何时,我放飞我的思绪到江南水天连接处,听渔舟唱晚,想那半夜的钟声是否在迎接客船;曾几何时,我也曾想,多读书,学真本领,也要仰天大笑出门去,高唱我辈岂是蓬蒿人。
『陆』 学习 感悟 用文言文写
作者:弗朗西斯·培根
王佐良 译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
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
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
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
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读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须
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
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做笔记者须记忆力特强,不常
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
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
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
读数学,盖演题需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辩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
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
缺陷,皆有特效可医。
『柒』 写一篇关于学习文言文的心得
去买几本书看吧《古文观止》《孙子兵法》……什么的多看就会了
『捌』 求一篇用文言文写的文章 关于学习的感受 150字左右
分不在高, 及格就行, 学不在深, 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 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 杂志翻得勤, 琢磨下围棋, 寻思看电影.可以写情书,想女人, 无书声之乱耳, 无复习之劳形, 虽非跳舞场, 堪比游乐厅,心里云: 混张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