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师轮岗交流效果怎么样啊
教育部将在五个方面加大推进小组教师交流轮岗的改革力度:一是提出加快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制度的目标。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资源均衡配置,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促进教育公平和择校问题的解决,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是扩大校长教师交流的范围。根据各地实践经验,明确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或任教达到规定年限的校长或教师,原则上均应交流。重点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学、教学点之间的校长教师交流。重点推进骨干教师和优秀管理干部的交流。
三是创新校长教师交流的方式方法。实行轮岗交流制度与共享优质校长教师资源相结合。鼓励采取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手拉手、教育集团、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办学模式和手段,扩大智力交流的覆盖范围。
四是强化校长教师交流的激励保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在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务(职称)晋升、聘用考核、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鼓励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或任教。
五是建立“县管校用”的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管理教师人事关系和聘任交流,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为校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提供制度保障。
成效:校长教师轮岗盘活了薄弱校促进教师发展
实现中小学校长教师“区域轮岗”,弱化教师的校籍,目的是让不同学校间的教师流动起来,打破名校对教师资源的垄断,让更多的学生分享到好的教育资源。除此之外,“教师轮岗”也是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实行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推进县域教育的均衡发展”要求的践行。
应当说,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校长教师轮岗制度的实施,不仅实现了促进教育均衡的既定目标,有力地推动了薄弱学校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校长的成长。毕竟,交流轮岗在一定程度上让校长、教师消除了职业倦怠,重新找到了职业成就感,找到职业专业成长的舞台。
好处一:促进教育均衡、改善薄弱校
下面,我们来看看浙江省嘉善县的做法,这个从2010年就开始试点教师、校长轮岗交流的区县,通过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有效地盘活了优质教育资源,不仅让薄弱校变了样,也让很多老师有了很好的发展。
嘉善县实验中学,原名魏塘中学,地处城乡交界,之前在县城3所中学里排名倒数第一。“周边乡镇、社区的好学生都去了其他学校,最多时一届就有四五十个学生转走,占招生总数的10%左右。”该校校长周建平说,“其实学校硬件设施早已完善,就因为师资薄弱,吸引不了学生。”
2011年,教师流动在嘉善县范围内正式启动。3年来,嘉善县主动报名参加流动的教师达903人,实际流动560人,占适流教师的33.1%,其中城乡互动320人。目前,嘉善县教师流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有效促进了城乡骨干教师合理分布,有效推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现如今,校长周建平敢于拍着胸脯说,“我们能跟一中、四中平起平坐了。”原来,作为2010年教师流动的试点学校,实验中学两年内共流入教师20位,占教师总人数的18%,其中3位是县级以上名师或学科带头人。周建平说,“名师流动到我们学校,学生也跟随名师回来了。我们学校是教师流动第一所受益校,也是改变最大的学校。”
好处二:让教师克服倦怠感,找到更适合的舞台
2006年参加工作的沈芳,原是县城嘉善一中一名青年教师,两年前根据组织安排,她流动到了嘉善县最西边的陶庄中学任教3年,每天往返都要花去近两个小时。当她的婆婆听说沈芳要到农村学校任教时,不无担忧地问:“你是不是犯了什么错误?”
两年来,沈芳在陶庄中学经历了从最初的重点考核对象,到后来的重点推荐对象,再到现在的重点展示对象,实现了“让自己在聚光灯下起舞”的梦想。面对记者,沈芳感慨地说:“流动为我的事业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使我在不断的历练中得到了成长,感谢流动给了我这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