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确定企业的培训需求
在企业管理咨询的过程中,接触到大量的企业,发现很多企业的培训需求都不明确,不知道从何处
提取培训需求,下面就如何识别企业的培训需求结合笔者的管理实践经验和管理咨询经验谈一下自己
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1、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确定培训需求——提炼相应的课程
培训需求的确定,必须考虑与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相对应,因为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为公司的业务服务的,而不是脱离战略目标,只为培训而培训。根据公司战略确定培训需求80%的中小企业不太重视。
2、根据岗位胜任要求确定培训需求——提炼相应的课程
这种培训需求大部分公司比较重视,但遗憾的是大部分公司缺乏对岗位胜任能力的细化,所以培训也很难做到位。
3、根据员工绩效考核情况确定培训需求——提炼相应的课程
这部分的培训需求有的公司比较重视,有的公司根本就不重视,把绩效考核当作例行公事,更谈不上绩效结果的应用了。
4、根据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确定培训需求——提炼相应的课程
这部分的培训需求几乎95%的企业都欠缺或者说重视但不知道如何提炼,所以给员工的培训失去
方向,员工也觉得自己年年一样,没有长进,积极性受挫,企业也缺乏后备人才,当员工离职了才发 现竟然没人可替代,严重影响公司的品质和业绩。
5、根据政策变化的情况确定培训需求:比如政策法律变更——提炼相应的课程
这部分都比较重视。一般通过外培的形式。
6、根据突发事件、紧急情况确定培训需求:如工作事故发生等——提炼相应的课程
有的企业重视,有的企业不重视,一阵风过来了,就完事了,缺乏反思和对员工的教育。
⑵ 谁知道如何确定员工的培训需求
1.确定岗位知识和技能由于不同岗位所从事的工作不同,所以每个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也不相同,即便是同一个部门,各岗位对知识和技能要求也有较小或较大的差异。了解岗位知识和技能可以从分析该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入手,但有些企业以前的工作分析不够细致,或者企业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都会造成信息失真。所以与该岗位的直接上级进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该岗位的岗位人员了解到相关知识和技能,但这样做可能更容易出现一些偏差。因为岗位人员有时会过高或过低地估计本岗位在组织中的功能,或者误将自己的特长或发展动机看成岗位本身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完全准确地确定各岗位所需的所有知识和技能是非常困难的。一般来讲,我们可以要求岗位的直线经理列出他所认为最重要的六项(或者更多)岗位知识和技能。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岗位知识和技能应该是与本岗位工作有直接关系的,而不应该是一些泛泛而谈的内容。比如,对于软件开发工程师这个岗位,熟悉使用C语言就可以作为一项技能要求,而″工作努力认真″就比较空泛。2.员工工作区域划分明确了各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之后,就要以此为参照找到现有员工的差距。培训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不符合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的员工通过培训后符合要求。但是,并不是员工接受培训以后,就一定有所收获,因为这和员工的主观意愿有很大关系。如果他压根就没有接受培训的欲望,或者不愿意做好本职工作,培训对他是没有意义的。为了使培训有的放矢,真正对员工有所帮助,对员工进行区分是有必要的。根据员工工作态度和工作技能这两项要求,可以把员工划分在四个区域内。第一区:工作态度好,岗位知识和技能符合要求;第二区:工作态度不好,岗位知识和技能符合要求;第三区:工作态度好,岗位知识和技能不符合要求;第四区:工作态度不好,岗位知识和技能不符合要求。对于第一区的员工,他们已经是(或者很快会成为)公司的骨干员工。对于这些员工,公司应该积极地考虑他们的职业发展问题,并为这些员工规划一条在公司成长的道路。基于成长的考虑,公司要安排一些相应的培训,协助员工成长,并达到激励的目的。他们是培训的重点。对于第二区的员工,他们的岗位知识和技能已经符合了公司的要求,所以要解决的是工作态度问题。工作态度问题可能是由于员工个人对公司的组织文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不认同,或者是没有将自己的未来发展与公司相结合。公司可以通过座谈或单独沟通的形式,及时地了解第二区员工的想法,如果是属于公司管理的问题,应该及时解决。如果是属于个人发展的问题,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施展才华的机会。第二区的员工主要参加公司的常规性培训。对于第三区的员工,他们也是公司培训的重点。与第一区不同的是,对他们主要侧重于保健性培训,培训的目的是使他们尽快地适应岗位的要求。由于他们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所以公司有理由相信通过培训,他们能够更好地为公司工作。对于第四区的员工,公司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才能让他们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一般来讲,企业很难容忍这种员工在工作岗位继续存在下去。对于第四区的员工,
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先分别与员工和直接上级进行一次谈话,全面地了解实情。如果情况属实,可以要求员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岗位要求,否则要进行转岗或辞退处理。第四区的员工主要参加公司的常规性培训。3.明确员工差距通过对员工进行工作区域的划分,可以确定出重点的培训对象(第一区和第三区的员工)。对于每一个重点培训对象,我们都要明确其与目标的差距。对于第一区的员工,直线上级要与员工讨论在公司中的职业发展问题,确定出本年度的职业发展目标。目标与现有能力的差距就是培训的需求。对于第三区的员工,要明确其知识和技能的不符合项具体有哪几项,这个差距就是第三区员工的培训需求。由于每个员工的岗位或具体工作能力不同,所以在明确员工差距方面应该单独进行。人力资源部门要将每个员工的差距记录下来,以便在下一步制定培训计划时进行参考。4.编写培训需求调研报告人力资源部门将所有的信息收集完整以后,要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分析时,要注意对普遍存在的培训需求进行合并。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编写《培训需求调研报告》。报告最好以部门为单位进行编写,报告中一般应涉及各岗位知识与技能要求、各员工与要求的差距、部门员工及经理对培训的建议等。
⑶ 如何进行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为企业培训工作提供了运作的基础,它是在企业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由培训部门、主管人员等相关工作人员采用各种方法与技术,对各种组织及其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其是否需要培训及需要培训哪些内容的一种活动或过程。
(一)培训需求产生的原因
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是建立在对培训需求成因有效性的分析这一基础之上的,对培训需求形成的原因进行客观的分析直接关系到培训需求分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需求产生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由于工作变化而产生的培训需求
企业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之中,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培训需求随之产生。
2.由于人员变化而产生的培训需求
无论员工原来从事何种工作,当他们进人一家新的企业或踏入新的工作领域时,为了尽快地进人工作状态,实现较好的工作业绩,培训都是他们的首要选择。
3.由于绩效变化而产生的培训需求
实现既定的或更优异的绩效是企业所希望的,但部分员工因各种原因,在其现有状况和应有的状况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距,由此也产生了相关的培训需求。
(二)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
培训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需求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行培训需求分析,除了以上对培训需求的形成原因的客观分析外,还要着重从培训需求的不同层面、不同方面、不同时期来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1.培训需求的层次分析
(1)组织层面分析
培训需求的组织分析主要是通过对组织的目标、资源、特质、环境等因素的分析,准确地找出组织存在的问题与问题产生的根源,以确定培训是否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
由于企业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随着政治、经济等因素的不断发展变化,企业发展的经营战略、组织所处的宏观环境和发展趋势、组织现有的资源储备都会影响员工的培训需求。(2)职务层面分析
工作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与绩效问题有关的工作的详细内容、标准以及完成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工作分析的结果也是将来设计和编制相关培训课程的重要资料来源。
通过对现有职务要求与担任此工作的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绩效等方面进行比较,可以确定员工的培训需求。
(3)员工个人层面分析
员工个人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工作人员个体现有状况与应有状况之间的差距,来确定谁需要接受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其分析的重点在于评价工作人员实际的工作绩效及工作能力。
2.培训需求的阶段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分为目前阶段培训需求分析和未来阶段培训需求分析。目前阶段培训需求分析是为了了解员工目前最需要培训的内容,以解决其目前的实际问题。未来阶段培训需求分析是为了了解员工未来一段时期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训。
三、如何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从层次上来划分,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组织层面分析、职务层面分析及员工个人层面分析。如何对每一个具体的层面进行需求分析?从哪些方面来进行需求分析?
(一)组织分析
1.组织目标分析明确、清晰的组织目标对组织的发展起着决定性、引领性的作用,同时也对培训规划的总体设计与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组织资源分析
培训的实施需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做基础。从财力上来说,组织提供的培训经费会影响到培训的范围、频率、执行力度等方面;从时间上来说,培训时间的合理安排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人力方面来说,在培训需求分析过程、培训实施过程及培训评估过程中,都需要人员的配合与支持。
3.组织环境分析
组织环境分析主要从组织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两方面进行分析。组织内部环境包括企业文化,企业的软、硬件设施,企业经营运作的方式,各种规章制度等;外部环境包括企业所在地的政治、经济状况及人文气息等。
4.组织人员整体素质分析
对员工进行素质结构分析,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准确地制定培训方案,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使培训收益最大化。
(1)员工所受教育水平分析
①文化教育水平。
②所接受的职业培训。
(2)专业结构分析
主要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查分析。
①中层管理者及以上人员有多少是从事自己本专业的工作。
②中层管理者及以上人员有多少是从事自己非本专业的工作。
③中层管理者及以上人员有多少是从事自己本专业且喜欢的工作。
④中层管理者及以上人员有多少是从事自己非本专业且喜欢的工作。
⑤中层管理者及以上人员有多少是从事自己本专业且不喜欢的工作。
⑥中层管理者及以上人员有多少是从事自己非本专业且不喜欢的工作。
(3)年龄结构
一般来说,年轻的员工有活力、容易接受新事物但缺乏稳重,年长的员工具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也较沉着。在进行培训时,须根据工作岗位的特点和在岗人员的年龄特点来确定培训的内容。
(4)性格结构
培训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员工工作中出现的所有问题。例如,财务部某工作人员编制的财务报表频频出错,而据同事及其上级领导反映,该工作人员工作态度良好、专业知识水平深厚且基本具备该岗位所要求的能力。经认真调查分析,得知问题原因,该工作人员办事不太注意细节,是由其性格决定的。
对员工进行需求分析时,若从性格方面考察,可就如下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某一岗位的工作特点要求岗位任职者的性格是怎样的?目前在职的人员的性格实际是什么样的?两者是否相符?公司整体的性格结构是偏向于外向还是内向?和公司的企业文化定位是否一致?等等。
(二)职务分析
1.员工所在岗位的工作特征分析
(1)一般工作内容分析
此分析的目的在于让非岗位任职人员快速了解该工作的工作性质、主要职责与权限等,是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
(2)工作的复杂程度分析
以工作的每一个工作要项为基础,分析其工作标准、特点、所需的知识技能、安全及注意事项等,为培训需求和评估提供依据。
(3)工作任务的饱和度分析
此分析主要是对工作量的大小、主要工作所消耗的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例如,行政部的工作特点是事小、多且繁杂,但是工作的时间相对都比较短;而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则是工作量相对较少,但是对工作的细致程度却要求较高。那么在对两部门人员进行培训时,其各自培训的重点是有所不同的。
(4)所在岗位的发展趋势的变化
主要是考虑随着企业的发展,该岗位所在部门或者岗位本身的工作量是否会加大、工作任务是否会变得繁重、工作难度是否会增强等。在培训时,要注重对这些问题的预见性考虑。
(5)管理权限分析
管理权限分析主要是针对企业管理类职位的分析,从而可以确定相关人员所接受培训的程度以及培训的节奏。
(6)岗位任职资格分析
岗位任职资格分析主要是依据职位说明书的信息,分析岗位必备的知识、技能并找出岗位任职者的欠缺之处,从而提取培训需求信息。
2.员工目前工作中存在的最大或急需解决的问题分析
培训主要解决的是岗位任职人员的技能和能力问题,了解员工目前工作中存在的最需要通过培训来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员工所欠缺的工作技能、知识进行培训,可以提高培训的效果,进而达到提高员工工作绩效的目的。
(三)员工个人分析
培训是针对具体的员工和具体的岗位进行的,所以,在公司整体员工素质结构分析基础之上进行的对被培训个体的素质分析,是整个培训需求分析的核心,对培训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对员工个人层面的分析主要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一是员工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二是员工个人的态度和职业素养。
1.培训对象区域划分
员工区域分析主要针对员工的知识水平、技术技能、职业素质、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明确了个人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后,应找出员工目前状态和应有状态之间的差距,从而确定培训需求。员工区域分析按照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两项指标划分,可得出四种不同的结果。
第一区域员工:德才兼备,各方面都过硬,已是或将是企业的核心员工或业务骨干。这类员工是企业重点培养的对象和培训工作的重点。
培训部的职责就是督促这些员工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并安排一些提升培训,不断引导,使其从操作层向执行层、管理层发展。
第二区域员工:知识和技能过硬,但工作态度不好,职业素质不高。
针对这类员工的培训要解决的是其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问题。培训部可以安排其参加企业文化培训、团队协作精神训练、职业素养提升培训等,并加大绩效考核的力度。
第三区域员工:知识和技能不符合岗位要求,工作态度也不好。
一般来说,企业很难容忍这类员工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干下去。人力资源部可以与其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其想法;向其直属领导了解实情,要求这类员工在有限的时间内适应岗位的要求,否则予以转岗或辞退。企业可以安排这类员工接受各项培训,当然,这会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第四区域员工:"次品"式员工。知识和技能不符合岗位要求,但工作态度好。这类员工在企业不少见,是企业培训工作的重点。
培训部需要安排这些员工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和技术操作训练,使其尽快达到岗位的硬件要求,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2.培训需求对象分析
不同工作性质的人员,其培训需求是不同的,按进入组织先后划分,可以把员工分为新员工和老员工(即在职员工),而在职员工按其从事的岗位级别可分为基层员工、中层主管人员、高层管理人员。(解决企业管理问题:鹭佳)
⑷ 如何确定员工的岗位知识和技能培训需求
1.确定岗位知识和技能 由于不同岗位所从事的工作不同,所以每个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也不相同,即便是同一个部门,各岗位对知识和技能要求也有较小或较大的差异。了解岗位知识和技能可以从分析该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入手,但有些企业以前的工作分析不够细致,或者企业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都会造成信息失真。所以与该岗位的直接上级进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该岗位的岗位人员了解到相关知识和技能,但这样做可能更容易出现一些偏差。因为岗位人员有时会过高或过低地估计本岗位在组织中的功能,或者误将自己的特长或发展动机看成岗位本身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完全准确地确定各岗位所需的所有知识和技能是非常困难的。一般来讲,我们可以要求岗位的直线经理列出他所认为最重要的六项(或者更多)岗位知识和技能。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岗位知识和技能应该是与本岗位工作有直接关系的,而不应该是一些泛泛而谈的内容。比如,对于“软件开发工程师”这个岗位,“熟悉使用C语言”就可以作为一项技能要求,而″工作努力认真″就比较空泛。 2.员工工作区域划分 明确了各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之后,就要以此为参照找到现有员工的差距。培训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不符合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的员工通过培训后符合要求。但是,并不是员工接受培训以后,就一定有所收获,因为这和员工的主观意愿有很大关系。如果他压根就没有接受培训的欲望,或者不愿意做好本职工作,培训对他是没有意义的。 为了使培训有的放矢,真正对员工有所帮助,对员工进行区分是有必要的。根据员工工作态度和工作技能这两项要求,可以把员工划分在四个区域内。 第一区:工作态度好,岗位知识和技能符合要求; 第二区:工作态度不好,岗位知识和技能符合要求; 第三区:工作态度好,岗位知识和技能不符合要求; 第四区:工作态度不好,岗位知识和技能不符合要求。 对于第一区的员工,他们已经是(或者很快会成为)公司的骨干员工。对于这些员工,公司应该积极地考虑他们的职业发展问题,并为这些员工规划一条在公司成长的道路。基于成长的考虑,公司要安排一些相应的培训,协助员工成长,并达到激励的目的。他们是培训的重点。 对于第二区的员工,他们的岗位知识和技能已经符合了公司的要求,所以要解决的是工作态度问题。工作态度问题可能是由于员工个人对公司的组织文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不认同,或者是没有将自己的未来发展与公司相结合。 公司可以通过座谈或单独沟通的形式,及时地了解第二区员工的想法,如果是属于公司管理的问题,应该及时解决。如果是属于个人发展的问题,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施展才华的机会。第二区的员工主要参加公司的常规性培训。 对于第三区的员工,他们也是公司培训的重点。与第一区不同的是,对他们主要侧重于保健性培训,培训的目的是使他们尽快地适应岗位的要求。由于他们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所以公司有理由相信通过培训,他们能够更好地为公司工作。 对于第四区的员工,公司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才能让他们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一般来讲,企业很难容忍这种员工在工作岗位继续存在下去。对于第四区的员工,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先分别与员工和直接上级进行一次谈话,全面地了解实情。如果情况属实,可以要求员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岗位要求,否则要进行转岗或辞退处理。第四区的员工主要参加公司的常规性培训。 3.明确员工差距 通过对员工进行工作区域的划分,可以确定出重点的培训对象(第一区和第三区的员工)。 对于每一个重点培训对象,我们都要明确其与目标的差距。 对于第一区的员工,直线上级要与员工讨论在公司中的职业发展问题,确定出本年度的职业发展目标。目标与现有能力的差距就是培训的需求。对于第三区的员工,要明确其知识和技能的不符合项具体有哪几项,这个差距就是第三区员工的培训需求。 由于每个员工的岗位或具体工作能力不同,所以在明确员工差距方面应该单独进行。人力资源部门要将每个员工的差距记录下来,以便在下一步制定培训计划时进行参考。 4.编写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人力资源部门将所有的信息收集完整以后,要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分析时,要注意对普遍存在的培训需求进行合并。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编写《培训需求调研报告》。报告最好以部门为单位进行编写,报告中一般应涉及“各岗位知识与技能要求”、“各员工与要求的差距”、“部门员工及经理对培训的建议”等。
⑸ 员工培训需求分析时的主要从哪些方面分析
(一)培训需求的层次分析
战略层次分析。(对未来的分析,人力部发起版,考虑改变组织优先权的因权素。)
组织层次分析。(找出企业存在问题并确定是否培训,考察企业目标和对目标发生影响的因素。)
员工个人层次分析。(个人实际绩效与绩效标准对员工技能要求的差距分析。依据员工业绩、技能测试和个人需求调查问卷。)
(二)培训需求的对象分析
新员工培训需求分析:对企业文化、制度、工作岗位的培训,通常使用任务分析法。
在职员工培训需求分析:新技术、技能要求的培训,通常使用绩效分析法。
(三)培训需求的阶段分析
目前培训需求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未来培训需求分析。(未来发展的需要。)
能力要求
⑹ 如何确定企业培训需求
我一位做培训的朋友说过,他把60%的精力用于培训需求研究。这是一位“打单”高手,高就高在能够挠在客户的痒处,通过分析来吊客户的胃口。
那么,什么是客户培训需求分析呢?它是指在与客户的沟通当中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挖掘和整理客户信息,通过发问来引导客户思路,与客户共同领悟企业管理问题点。以点到面,建立问题主线,进而形成问题体系。这也是我在“标杆管理思维与对标管理”课程中必讲的“谱系图思维法”。关于谱系图思维方式在本文中不作介绍,那是高阶层销售人员应该运用的方法,这里还是来谈谈培训需求分析应该考虑企业哪些方面的因素吧——战略思维
没有战略的眼光,多数工作都将失败。成功的企业培训必须牢牢围绕企业战略系统进行,培训不仅本身是一个系统,还应该是企业战略下的一个子系统。只有在明确和理解企业战略,至少是企业短期目标的基础上,才能安排符合客户需要的培训课程,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培训方案。所以,如果你得知你的客户还没有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时,最好给他们安排哪怕是一天的战略课。
当然,从中国现行的企业管理机制上看,很多学院派理论家们指导的企业战略往往脱离实际,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缺乏企业高层管理实践,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体会的积淀。如果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企业战略,有还不如没有。所以,企业培训不如考虑先来一场现场研讨的咨询式培训课,当场见效!成本考虑
国际一流公司的培训总预算一般占上一年工资总额的5%,最高者达7%,而我国的许多企业都低于0.5%,甚至在0.1%以下。这样问题就看出来了,想成为一流企业,却没有一流的人员、一流的技能。这就好比中国传统以来的坐商思维,等着钱从天上掉下来。中国历史上出了张骞、郑和,这是典型的出行思维,可是大家想想看,他们的出访都是出于政治目的。而近代西方发达国家的出行思维是为的经济利益,经济的圈地、财富的扩张,这是真正为经济利益投入。
目前的借口是中国企业资金都是非常紧张的,可是哪个企业不缺钱呢?当然,现实不可回避,企业的思维通过培训慢慢去改,目前我们作为咨询机构要多为企业的成本考虑。如果是年度培训计划的预算,照着客户工资总额的1-3%这个范围,再砍砍价,应该差不多了。而且,在依据客户的意见基础上,课程安排采用“名师核心课+标准课”的搭配形式,合理安排比例,成本也可以相对降低。
“名师”指的是谁?余世维吗?呵呵,企业一般也请不起,建议买他的光盘看看吧。这里指的“名师”是在培训行业内颇有建树的培训师,他的课程被广为认可。也不是指某些有大学头衔的教授,而是有能力结合企业实际、现场解决问题的老师。这样的老师通常主打自己的几套核心课。请记住一个关键点:它们是该老师的心血,没有一个名师会在这种课程上不负责,砸自己的牌子的,因此效果是可以相信的。比如本人把“标杆管理”系列课程作为自己的核心课,讲课时有丝毫的不理想我都会很难受,赶快想办法改进。
那么“标准课”呢?一般有实力的培训公司都会有几套成体系的核心课,老师水平可能很一般,但内容是很好的,是经过团队研发的。通常价格也相对低,课程也是“走量”嘛。培训销售人员应注意多收集各培训公司的这类课程,它往往成为比较稳定的利润来源。工作分析
对客户的工作、管理手段要有比较全面的分析。它是指分析客户企业工作本身各项任务的重要程度,各种重要任务对任职人的技能、知识方面的要求。培训销售人员的手中应该有全套的各类岗位职责说明书和任职素质要求,可以通过它们和客户沟通,对照客户的不足。这也是我在“标杆管理”系列课程之一的“岗位对标与创标”课程中强调的方法。
进行工作分析的目的是对客户有关工作活动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员工执行任务和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这样看来培训销售人员是应该补充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熟知这些问题就可以知道客户的需求是知识培训、技能培训、还是素质培训,再相应的安排课程就可以了。文化感悟
文化在这里指的是企业文化,简单的说也就是企业及其他组织的工作氛围、人文环境。培训文化氛围是指在组织内存在的,全部有可能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包括价值观差异、人际关系状况、部门协调能力、人员心态、制度压力合理性、领导艺术、管理技术等等诸多问题。一个组织没有学习型的文化氛围,你该怎么确定其需求?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你该如何知道他们需求什么?我敢说:不了解文化,你将一事无成!
企业文化相当于“企业政治”,这世界高手太多,没有政治头脑的人经常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任何管理的背后都是文化,企业文化课是企业中高层必修课,可惜的是中国许多的企业文化师不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即便知道一些也是只“文”不“化”。文化是需要战略理解的,说起来就长了,不想在此长篇大论。留个伏笔,卖卖关子,需要的,私下沟通。
目前几乎所有的大型国有企业都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不推就要出问题,因为什么就不说了。民营企业主要需要的是“企业绩效文化”,目前这类课程本人也在研发,还真是有难度呢。目前市面上的文化类课程通常类似于“标准化课程”,但文化是量体裁衣的,客户企业是需要真正理解文化的老师,就是能够做现场诊断、咨询式培训的老师,一次培训就可以产生效果,结合本企业指出方向。所以文化课的老师是不能选错的,一堂课会影响整个培训项目效果。
⑺ 如何来了解组织和员工的培训需求
1.确定岗位知识和技能
由于不同岗位所从事的工作不同,所以每个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也不相同,即便是同一个部门,各岗位对知识和技能要求也有较小或较大的差异。了解岗位知识和技能可以从分析该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入手,但有些企业以前的工作分析不够细致,或者企业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都会造成信息失真。所以与该岗位的直接上级进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该岗位的岗位人员了解到相关知识和技能,但这样做可能更容易出现一些偏差。因为岗位人员有时会过高或过低地估计本岗位在组织中的功能,或者误将自己的特长或发展动机看成岗位本身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完全准确地确定各岗位所需的所有知识和技能是非常困难的。一般来讲,我们可以要求岗位的直线经理列出他所认为最重要的六项(或者更多)岗位知识和技能。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岗位知识和技能应该是与本岗位工作有直接关系的,而不应该是一些泛泛而谈的内容。比如,对于“软件开发工程师”这个岗位,“熟悉使用C语言”就可以作为一项技能要求,而″工作努力认真″就比较空泛。
2.员工工作区域划分
明确了各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之后,就要以此为参照找到现有员工的差距。培训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不符合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的员工通过培训后符合要求。但是,并不是员工接受培训以后,就一定有所收获,因为这和员工的主观意愿有很大关系。如果他压根就没有接受培训的欲望,或者不愿意做好本职工作,培训对他是没有意义的。
为了使培训有的放矢,真正对员工有所帮助,对员工进行区分是有必要的。根据员工工作态度和工作技能这两项要求,可以把员工划分在四个区域内。
第一区:工作态度好,岗位知识和技能符合要求;
第二区:工作态度不好,岗位知识和技能符合要求;
第三区:工作态度好,岗位知识和技能不符合要求;
第四区:工作态度不好,岗位知识和技能不符合要求。
对于第一区的员工,他们已经是(或者很快会成为)公司的骨干员工。对于这些员工,公司应该积极地考虑他们的职业发展问题,并为这些员工规划一条在公司成长的道路。基于成长的考虑,公司要安排一些相应的培训,协助员工成长,并达到激励的目的。他们是培训的重点。
对于第二区的员工,他们的岗位知识和技能已经符合了公司的要求,所以要解决的是工作态度问题。工作态度问题可能是由于员工个人对公司的组织文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不认同,或者是没有将自己的未来发展与公司相结合。
公司可以通过座谈或单独沟通的形式,及时地了解第二区员工的想法,如果是属于公司管理的问题,应该及时解决。如果是属于个人发展的问题,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施展才华的机会。第二区的员工主要参加公司的常规性培训。
对于第三区的员工,他们也是公司培训的重点。与第一区不同的是,对他们主要侧重于保健性培训,培训的目的是使他们尽快地适应岗位的要求。由于他们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所以公司有理由相信通过培训,他们能够更好地为公司工作。
对于第四区的员工,公司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才能让他们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一般来讲,企业很难容忍这种员工在工作岗位继续存在下去。对于第四区的员工,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先分别与员工和直接上级进行一次谈话,全面地了解实情。如果情况属实,可以要求员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岗位要求,否则要进行转岗或辞退处理。第四区的员工主要参加公司的常规性培训。
3.明确员工差距
通过对员工进行工作区域的划分,可以确定出重点的培训对象(第一区和第三区的员工)。
对于每一个重点培训对象,我们都要明确其与目标的差距。
对于第一区的员工,直线上级要与员工讨论在公司中的职业发展问题,确定出本年度的职业发展目标。目标与现有能力的差距就是培训的需求。对于第三区的员工,要明确其知识和技能的不符合项具体有哪几项,这个差距就是第三区员工的培训需求。
由于每个员工的岗位或具体工作能力不同,所以在明确员工差距方面应该单独进行。人力资源部门要将每个员工的差距记录下来,以便在下一步制定培训计划时进行参考。
4.编写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人力资源部门将所有的信息收集完整以后,要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分析时,要注意对普遍存在的培训需求进行合并。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编写《培训需求调研报告》。报告最好以部门为单位进行编写,报告中一般应涉及“各岗位知识与技能要求”、“各员工与要求的差距”、“部门员工及经理对培训的建议”等。
⑻ 如何分析新员工培训计划需求
新员工进入公司最初阶段的成长对于员工个人和企业都非常重要。新员工培训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个细节的精心筹划。
员工培训需求分析是设计新员工培训计划方案的首要环节。它由员工培训管理人员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对组织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鉴别和分析,从而确定是否需要员工培训以及员工培训的内容。
其实,员工培训需求可从企业、工作(含业务流程)、个人三方面进行分析。
1.企业分析
先确定企业的员工培训需求,以保证新员工培训方案符合企业的总体目标和战略要求。大凡企业组织新员工入职员工培训计划,就是要把新员工因知识、技能不足,不了解企业的概况、历史、现状、远景规划而造成的盲目性所产生的机会成本的浪费,控制在最小限度。如果企业不组织新员工入职员工培训,新员工要花费比员工培训多得多的时间掌握这些知识。
新员工进入企业,面对一个新环境,不了解企业情况,不了解职位要求,不熟悉同事,难免感到紧张不安。为了使新员工消除紧张情绪,迅速适应环境,必须进行入职员工培训。
2.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是指新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
3.个人分析
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未来工作岗位对员工职业技能、态度的要求进行比照,研究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研究需要进行哪方面的新员工培训方案来提高能力,达到员工的职务与技能的一致。
当然,员工培训不是万能的,只有当新员工存在的问题是通过员工培训能够解决的时,则进行员工培训。
⑼ 员工培训需求分析从哪些方面进行
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一般包括以下7个方面的内容:
1、
报告提内要,即对报告要点的容概括
2、
需求分析实施的背景
3、
开展需求分析的目的和性质
4、
概述需求分析实施的方法和流程
5、
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果
6、
对分析结果的简要评析提供参考意见
7、
附录。包括收集和分析信息时用的相关图表、原始材料等。
8、
报告提要。对报告要点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