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培人员 > 移动公司新员工培训需求分析报告

移动公司新员工培训需求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21-03-12 05:51:45

员工培训需求分析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从组织视角分析员工培训需求:1、分析行业特性,根据行业特性分析企业培训需求。可采用行业资料研究及标杆企业研究的方法进行此方面培训需求分析;2、分析企业发展战略与年度经营计划,确定企业培训需求。可采用高层访谈进行此方面的需求分析;

第二、从岗位视角分析培训需求:在明确了企业的行业特点以及企业发展战略后,须对该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组织结构进行了重新的梳理。根据管理模式与组织结构的调整,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岗位体系,并开发了岗位能力的素质模型,开发岗位任职资格体系,明确岗位所需的知识与能力要求、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该岗位对企业的贡献要求。对现有员工基本素质、专业素质、管理素质进行分析与评估,明确每一个岗位的培训的需求。

第三、从员工视角分析培训需求:为了确保战略落地与提升企业业绩,企业应建立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根据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发现员工与标准要求的差距。根据员工实际表现与标准要求的差距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员工发展计划和培训计划,以提高培训的有效性,使员工的素质得到提高,最终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段内容引入中国培训网,希望能够楼主参考。

㈡ 谁能帮我写一遍公司员工培训调查报告

员工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对全体员工知识与技能的更新和提高、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发掘和培养、行为准则与责任意识的规范和强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和学习能力的竞争。造就高素质员工成为企业参与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必然选择。了解我国企业培训现状,有利于为制定有效的员工培训政策和制度提供决策依据。

一.不同背景公司培训经费投入情况

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经费的投入上普遍较低;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企业仅为8.7%,而占销售收入0.5‰以下的企业有48.2%。如果从企业发展和人才竞争的实际需要看,培训经费的低投入必然严重影响员工素质的提高,需要引导企业从人才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这一问题,加大培训投入力度。

中、西部企业培训经费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5‰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6%和4.5%,明显高于东部企业(3.7%)。

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培训经费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比例为10.4%,高于其它性质企业1.6-6.8个百分点。说明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执行劳动部颁布的《企业职工培训规定》情况较好,但培训经费普遍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应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

上市公司培训经费的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比例为34.1%,非上市公司为22%。

销售额、资产额3000万元以下企业培训经费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5‰以上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5.7%和5.1%),但培训经费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0.5‰以下的比例也最高(分别为50.6%和52.5%)。说明这一类企业在培训经费投入上处于高低不稳定状态。

不同行业企业在培训经费投入的比例上有一定的差距。其中金融保险、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农林牧渔业培训经费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比例较高,分别为14.6%、13.5%和10.8%;公用事业、建筑业、制造业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4.8%、6.4%和6.5%。

二.不同背景公司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情况

企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较高(69%),但也有31%的企业在员工培训中没有培训计划,反映出企业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有待加强。

不同地区企业在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上差别不十分明显,但西部企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比例要高于东部4个百分点(西部企业72%;东部企业68%)。

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上表现出一定的差距。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制定培训计划的比例最高(76.1%),外资港澳台资企业比例较高(72.4%),集体、私营企业最低(60.7%、60%)。国有企业继续保持着培训制度上的某些优势,但也表明不同背景企业的差距正逐步缩小。

上市公司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上市公司。其中,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制定培训计划的比例最高(86.3%),高于仅在境内或仅在境外上市公司4个百分点左右,高于拟上市公司11个百分点、没上市公司22.5个百分点。

不同销售额、资产额企业在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别。销售额、资产额3亿元以上企业制定培训计划的比例最高(分别为81.3%和80.2%);销售额、资产额3000万元以下企业制定培训计划的比例最低(分别为52.1%和52.7);而且销售额、资产额越高的企业,制定培训计划的比例也越高,说明企业培训的制度建设与企业规模有一定的关系,规模小的企业不太注重员工培训计划制度建设。

不同行业企业在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上差别明显。采掘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最高(91.7%);建筑业、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比例较高(80.8%、79.2%和79.1%);农林牧渔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比例最低(45.9%)。如果从“准备制定”培训计划的数据判断,所有行业对这一工作有程度不同的认识,只有集体企业“不打算制定”培训计划。

三.不同背景公司员工培训计划执行情况

大部分企业员工培训计划执行情况不好。“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企业只有42.1%、“执行不力”的56.4%、“没有执行”的1.5%。尽管企业制定培训计划的情况较好,但执行不力,难以产生好的培训结果并达到预期的培训目的。

中部和东部企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达49.7%和42.5%;西部企业比例较低,为34.2% 。说明中部和东部的相当部分企业在员工培训中比较规范,相对而言西部企业培训可能比较重视形式,有待加强培训制度的执行力度。

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49.6%和47.1%;私营企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较低,为34.4%。说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培训计划执行情况较好,但培训过程中“执行不力”的情况也有待改正。

上市公司“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上市公司,其中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比例最高(61.4%),明显高于其它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严格执行”培训计划比例最低(35.7%),没有上市公司较低(39.8%)。有待强化非上市公司培训计划的执行力度。

不同销售额、资产额企业在“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别。销售额、资产额3亿元以上企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最高,分别为48.9%和49%;销售额3-1.5亿元和资产额3000万元以下企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最低,均为35.4%。需要正确引导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自觉规范培训工作,并尽快缩小不同规模企业间培训工作的差距。

采掘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最高,为72.7%;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比例较高,为52.8%;房地产业比例最低,为27.9%。这一结果说明,传统国有企业在培训工作中,在培训制度建设和执行方面存在明显优势。而房地产作为社会新兴产业,对培训工作的规范化还需要一个完善的过程,从房地产业“没有执行”培训计划比例为0的结果上,可以看出这类企业对这一问题已经有所觉悟。

四、不同背景公司员工培训的主要方式

在所有的培训方式中,企业采用公司“内部培训”的比例占65.5%,“外部短训”的比例占47.5%,“学历教育”的比例占18.4%,只有5.3%的培训采用了其它诸如脱产或半脱产、替补、出国考察等方式。企业普遍采用以公司内部培训为主的方式,说明企业培训需求更为关注员工岗位技能的提高,是理性选择培训方式的结果。“外部短训”的比例较高,说明企业对外部培训市场的需求较大。同时,企业对“学历教育”仍有一定的需求,但需要在办学方式、课程设计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探索。

中部和西部企业采用“内部培训”方式的比例均为67.2%,略高于东部企业2.3个百分点;西部企业采用“外部短训”方式的比例最高(52.2%),东部企业的比例最低(46.2%);中部企业采用“学历教育”方式的比例最高(28.4%),东部企业的比例最低(16.3%)。

不同所有制企业都采用公司“内部培训”为主的方式,其次是“外部培训”和“学历教育”;“学历教育”方式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表现出较大的比例差别。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采用3种培训方式的比例最高,分别为71.2%、57.7%和34.7%;集体企业采用公司“内部培训”的比例最低,为53.6%;私营企业采用“外部短训”方式的比例最低,为37.9%;外资港澳台资企业采用“学历教育”的比例最低,为7.8%。导致不同所有制企业培训方式上的差别,可能是企业培训需要不同引起的。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比较注重学历教育,说明了“学历”对员工的晋升发展作用更大。

上市和非上市公司在员工培训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别。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采用“公司内部培训”、“外部短训”和“学历教育”3种培训方式的比例最高,分别为82.4%、64.7%和39.2%;没有上市公司采用3种培训方式的比例最低,分别为6.1%、43.4%和15.1%;其它上市公司3种培训方式的需要都比较高,但仅境外上市公司采用公司“内部培训”方式的比例最低(8%),可能是公司业务国际化程度较高,依靠内部培训,师资难以满足现实培训的需要。

不同销售额、资产额企业采用培训方式的特点是:(1)不同销售额、资产额企业采用“公司内部培训”方式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外部培训”和“学历教育”;(2)销售额、资产额越大的企业,在各种培训方式上所占的比例越高。如销售额3亿元以上企业采用3种培训的比例分别为77.8%、61.7%和31.3%,而3000万元以下企业是47.9%、29.3%和8%。虽然培训方式的选择主要是培训需要决定的,并不能作为判断培训效果的指标,但如果综合分析还是可以看出不同销售额、资产额企业间存在的差距。

采掘业采用3种培训方式的比例最高,分别为91.7%、79.2%、和75. %;农林牧渔业采用“内部培训”方式的比例最低,为45.9%;批发零售餐饮采用“外部短训”的比例最低,为27.9%;公用事业、金融保险业采用“学历教育”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6.3%和39.6%;批发零售餐饮和通讯与信息技术(IT)采用“学历教育”的比例最低分别为4.9%和9.3%。其它结果基本反映了不同行业培训需要的倾向。

五.不同背景公司员工培训效果的跟踪与评价

从统计结果上看,样本企业不太重视培训效果的跟踪与评价,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为48.3%,“没有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为31.8%,“准备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为19.4%。一方面说明目前企业的培训工作不够规范,执行情况不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相当部分企业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作用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由于培训效果的跟踪与评价,是检验培训目标实现与否和实现程度的重要根据,因此亟需提供具操作性的评价指标和技术、工具。

不同地区间企业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有较明显的差别。中部企业“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最高(52.5%),东部企业较高(为49.1%),西部企业最低(为42.7%)。尽管西部企业在培训经费投入上明显高于东部企业,但在培训效果执行的力度上要低于东部企业,因此不能完全用培训经费的投入来评价企业的培训工作,有待于研究制定更为科学的培训评价标准。

外资港澳台资企业、私营企业、非国有股份和有限责任公司,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分别为53.5%、51.9%和50%,明显高于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11个百分点。说明非国有企业在培训中更加注重培训实效。虽然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在培训经费投入上、在培训制度的制定执行上,要明显好于其它所有制企业,但这一结果也暴露出国有企业培训管理工作的问题,需要加大对国有企业培训经费投入产出的评价力度。

㈢ 某某公司员工培训的调查报告

作为一名大二学生,抱着贴近社会,服务社会的愿望,我参加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希望在进入社会之前,积累多点社会经验,提早与社会来个零距离接触,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人交流,如何与人合作等等。经过重重考验,终于成为实践小组中的一员。我相信任何的工作都能给我带来课本上无法得到的知识,所以在工作中我多听多学多做,按时超量的完成任务。我也在工作中学会了许多大到先进的档案管理操作系统,小到复印机的使用。在这期间所做虽无大事,但从点滴做起,所获亦非浅。

实践中,我们认识了不少领导。领导们是那样的和蔼、亲切,对我们的到来也表示了热烈欢迎开始时的紧张顿时荡然无存,想像中严肃的领导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认识。当天,我们一行十多名同学就被安排到不同的部门。并即刻开始了步入社会的第一天工作。

由于是第一次工作,难免会有许多的不适应之处,因此也总会出现一些小错误,但我认真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就问,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错误的逐渐减少,工作效率不断提高。这一点不但充分的体现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更是如何通过合理的分工、有效改善工作流程、发挥团队最高战斗力、使工作效率最高化的现实案例。

由于是在机关单位里面工作,一有时间,我便在办公室里找些相关的书看,看为人父母官,应当如何做,如何公平行政,有哪些行为是违法,有哪些事情是老百姓最迫切要解决的……认识到:为老百姓做事为老百姓解决问题,是为人父母官最大的使命。深刻领会党对教育人事工作的指导意义,增强在市场经济形势下“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自觉性和切实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性。

我被分配到民政科工作,虽然一开始我并不知道什么是民政,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我深深认识到,民政工作的重要性:民政工作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千家万户。可以说民政工作做得好,人民生活安定,有了保障。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也就至少做好了一半。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民政工作政策性强,只有把党的政策落到实处,办实事,做好事,才能让群众满意。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民政干部队伍,这是搞好民政工作的决定性因素。

这段时间,最令我感悟的就是这种敬业爱岗的精神,这种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深深教育了我,处在这样一种工作环境使我深受感染,让我明白到工作就是要这个样子,这个对我以后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是受益不浅的。

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单位里所学到的东西和在学校所学的理论有一定的差别,所以我领悟到:要想在日后工作生涯上有所发展,就必须理论和实践必须紧密结合,使自己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增长,必须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工作中几位前辈对我十分关心,手把手的为我解答疑难,主动为我分担工作。但自然带来了我无事可做,为了不拖后腿,我就要争取前辈和用人单位的信任,每当碰到工作的机会,便积极主动承担。那是不是打肿脸充胖子呢?不是的,那样带来的只会是反效果。在承担前先充分判断自己能用最少的时间做出最好的效果,当你独立完成一项任务后你的道路就算打开了!那是否就以这种稳定的工作方式结束你的实践呢?我认为应当在实践中检验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的最大化程度,所以我开始接受一些有挑战性的任务,如进行档案系统的操作和文档的录入,因为以前没有使用过这类专业的系统,为了不拖慢工作进度,一遇到问题马上就会向前辈请教,而不像之前那样自己摸索解决的方法。没有舞台就要自己建一个;面对不同的工作就要及时调整工作方法。

在实践中,我认识到以下能力的掌握与熟练对我们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计算机操作:基本操作不用说,在我们活动一开始的时候各单位所需求的名单里面就有很多要求需要计算机基本操作的。Word排版和打印的设置应该比较熟悉,应该能独立排版一篇公文,并在相应格式的纸上相应的位置打印出所要求的文字。另外,也要懂得如何运用网络,网络在当前的应用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搜索,懂得如何搜索,懂得怎样搜索到最有用,最可靠,最接近要求的信息,是我们必须下功夫培养的能力。

文章读写能力:机关单位里面很需要能拟写文章的人才,写公文也是一门学问,却也是一门比较容易掌握的学问。公文有公文常用的格式,常用的语句,而且语句比较死板,但是格式不能乱,原则不能丢。不仅要会写,而且要会看。怎样迅速抓住公文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来读,来理解是个关键。只有抓住重点,透彻理解了公文,才不会在贯彻上出错。

独立认知和分析能力:应该说,很多的要求规定里面都有提及类似的能力,但我认为我们大学生更应该有而且扎实地掌握这种能力。独立的认知能力使你不拘泥于传统,这是个讲求效率,讲求实际的时代,有独立认知能力或许会给你带来创新的灵感和机遇。当然,这并不是说偏激,摆酷。独立分析能力我自己认为也相当重要,特别是在某些大是大非面前,更应该审时度势,准确判断,坚持立场,否则很容易走弯路,走偏路。

在工作中,我还认识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主动性不够,沟动意识有待提高,以后,我一定会不断提高自己,因为我知道,只有沟通,才能相互了解、相互认识;只有沟通,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比如说,组员之间交流甚少。在一起的时候大家一般很少谈论工作中的事情。这样就不利于彼此工作的提高。因为工作中的得与失只有通过交流、沟通,相互学习、参考,才能避免走弯路,才能真正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同时,我也会继续坚持创新理念,创新是源动力,有创新才有发展。创新能为你的工作增加筹码。比如说,在工作中能做到不循常规,以一种创新的形式去完成工作,这不但能为工作赢得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赢得领导或同事的肯定和表扬。还比如说,在讨论一个课题或者在写一份调研报告的时候,如果能用独特的思维提出新的思路、新的观点、新的方法,这对的个人发展非常有利。

在短短一个月时间中我付出了自己的汗水收获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完成了自己“贴近社会,服务社会”的愿望,我永远不会忘记与前辈们一起走过的短暂而充实的日子,谢谢你们的照顾和批评!

时间太短暂了,我们只能走马观花似地去接触和吸收新事物,但我们通过实践也学到了很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既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实践操作能力、丰富了生活阅历,这将是我们走向社会的一笔最为宝贵的财富,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解决了我们学生一些思想认识问题,促进了自身世界观的转变,通过到了机关部门里的温暖,受到了教育和鼓舞,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更为自己日后就业指明了方向,对自己的社会定位和自身价值进行了一次客观评价,发现自己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有句许说得好:实践出真知。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想成为21世纪的一名合格人才,必须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不断分析、总结,从而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走向社会,参加实践,可以帮助我们摆正自己的位置:不盲目自大,也不过分自卑。参加社会实践,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帮助,对我们的事业心、社会责任感也有一定的帮助。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从指尖流逝!为期近回过头来看看这近一个月来的打滚爬摸,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可以参加这样一个有意义的活动,我很珍惜这机会。同时我也深切地感受到“知识无限,能力有限”的涵义。在日后的日子里,我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展现自我,积极向上。

近一个月的实践活动已结束,在工作岗位上留下的是汗水,带走的是知识;在工作期间留下的是快乐,带走的是深厚的友谊。

㈣ 如何分析新员工培训计划需求

新员工进入公司最初阶段的成长对于员工个人和企业都非常重要。新员工培训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个细节的精心筹划。
员工培训需求分析是设计新员工培训计划方案的首要环节。它由员工培训管理人员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对组织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鉴别和分析,从而确定是否需要员工培训以及员工培训的内容。
其实,员工培训需求可从企业、工作(含业务流程)、个人三方面进行分析。
1.企业分析
先确定企业的员工培训需求,以保证新员工培训方案符合企业的总体目标和战略要求。大凡企业组织新员工入职员工培训计划,就是要把新员工因知识、技能不足,不了解企业的概况、历史、现状、远景规划而造成的盲目性所产生的机会成本的浪费,控制在最小限度。如果企业不组织新员工入职员工培训,新员工要花费比员工培训多得多的时间掌握这些知识。
新员工进入企业,面对一个新环境,不了解企业情况,不了解职位要求,不熟悉同事,难免感到紧张不安。为了使新员工消除紧张情绪,迅速适应环境,必须进行入职员工培训。
2.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是指新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
3.个人分析
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未来工作岗位对员工职业技能、态度的要求进行比照,研究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研究需要进行哪方面的新员工培训方案来提高能力,达到员工的职务与技能的一致。
当然,员工培训不是万能的,只有当新员工存在的问题是通过员工培训能够解决的时,则进行员工培训。

㈤ 员工培训需求分析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一、培训需求的层次分析

1、前瞻性层次分析。(对未来的分析,人力部发起,考虑改变组织优先权的因素。)

2、组织层次分析。(找出企业存在问题并确定是否培训,考察企业目标和对目标发生影响的因素。)

3、员工个人层次分析。(个人实际绩效与绩效标准对员工技能要求的差距分析。依据员工业绩、技能测试和个人需求调查问卷。)

二、培训需求的对象分析

1、新员工培训需求分析:对企业文化、制度、工作岗位的培训,通常使用任务分析法。

2、在职员工培训需求分析:新技术、技能要求的培训,通常使用绩效分析法。

三、培训需求的阶段分析

1、目前培训需求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未来培训需求分析。(未来发展的需要。)

3、能力要求。

(5)移动公司新员工培训需求分析报告扩展阅读

培训需求产生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由于工作变化而产生的培训需求

企业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之中,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培训需求随之产生。

2、由于人员变化而产生的培训需求

无论员工原来从事何种工作,当他们进入一家新的企业或踏入新的工作领域时,为了尽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实现较好的工作业绩,培训都是他们的首要选择。

3、由于绩效变化而产生的培训需求

实现既定的或更优异的绩效是企业所希望的,但部分员工因各种原因,在其现有状况和应有的状况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距,由此也产生了相关的培训需求。

㈥ 如何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企业进行培训需求的分析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企业内部需求的分析。包括四个部专分①调查企业的属现状;②预测企业未来人力资源的需求;③分析现有人力资源的现状;④做出培训预算与培训收益的预测。另一方面是个人培训分析。分两个方面来说:①进行员工培训需求问卷调查;②汇总、分析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培训意向。

㈦ 如何进行新员工入职培训需求分析

我们一般给人家建议几方面:单位的行业特点,大家平时的工作特点,以前员工容易出现的问题。当然,也可以做一些调查,向新员工调查,向领导做调查。然后结合这些情况,来选择培训的需求。

㈧ 论文《新员工的培训需求分析》怎么写

不知道你是做什么职业的,从普遍意义我认为可以做一个问卷调查:

首先设计问卷,按照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涉及一些问题:包含封闭、半封闭、全封闭的等,这些问题必须是你自己根据工作经验所关注到的一些新员工培训的现实问题;
第二:选择调查样本,注意具有代表性,进行问卷调查;
第三:统计问卷数据;结合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你可以用调查报告的形式撰写;也可以用其他论文形式撰写,把调查作为前期的分析。根据你对新员工的调查分析工作与员工素质等隐私之间的关系,从时代的要求和企业发展特点、需求等方面进行阐述...

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
一、概念与特点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调查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写实性。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
(二)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所以,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
(三)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分类
调查报告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情况调查报告。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这种调查报告平方根是为了弄清情况,供决策者使用。
(二)典型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从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问题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澄清事实真相,判明问题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为问题的最后处理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写法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阅读全文

与移动公司新员工培训需求分析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办春考培训学校 浏览:734
九江船员培训中心 浏览:5
台州绘墨艺术培训有限公司 浏览:207
非科级后备干部集中培训总结 浏览:419
东北舞蹈艺考培训机构 浏览:427
民营企业家培训班结业式 浏览:59
2017入党培训内容 浏览:828
顺德驾驶员培训中心 浏览:125
姜堰市三水培训中心网站 浏览:263
电动汽车维修培训视频 浏览:737
机关党务干部培训内容 浏览:423
企业培训为自己工作心得体会 浏览:512
线上培训工作 浏览:303
泉州舞蹈培训招聘 浏览:709
礼仪培训三年计划书 浏览:926
税务学校培训个人总结 浏览:508
专业技术人才初聘培训小结 浏览:980
是实验室设备安全培训 浏览:54
北京砂锅米线培训学校 浏览:127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建议 浏览: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