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体育馆培训内容有哪些
初级体育场地工培训大纲、培训计划
初级体育场地工培训大纲
一、说明
1.课程性质与任务
初级体育场地工的培训是技能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体育场馆的基本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以及场地布置与维护、器材布置与维护、设备操作与维护等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达到基本独立上岗的水平。
2.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场地保洁工具的操作规程和使用方法,场地表面清洁的方法与要求。能操作保洁工具对场地表面进行除尘、清理杂物等。
(2)了解常用场地的规格与功能,常用场地布置的有关要求。能识别常用场地的线段和标识。
(3)了解常用场地表面养护材料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场地表面养护工具的操作方法。能识别常用场地的养护材料和工具。
(4)掌握常用器材布置的规则与要求。能识别常用器材;能完成常用器材布置的准备工作。
(5)掌握常用器材清洁的基本要求与方法;掌握常用器材例行保养的要求与方法。能对常用器材进行表面清洁;能对常用器材例行保养。
(6)了解器材分类管理和要求。能按规定发放和回收器材。
(7)了解常用场地专用设备的名称、功能等基本常识;掌握常用场地专用设备操作的基本要求。能识别常用场地的专用设备;能完成常用场地专用设备操作的准备工作。
(8)了解体育场馆卫生、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了解常用场地公共安全、公共环境设备的基本常识;了解常用场地公共安全、公共环境设备操作的基本要求。能识别常用场地的公共设备;能完成常用场地公共设备操作的准备工作。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由于各地区、各校的生源不同,专业基础不同,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对授课时数安排了部分机动课时。各校在安排教学、培训工作时,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计划机动课时范围内做适当的调整。
(2)本课程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在注意提高专业理论水平的基础上,
应加强对培训对象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注意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
二、课时分配
类别 教学内容 理论 实操 机动 总计
基础知识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体育场馆的基本知识相关法律、法规 282
相关知识与技能 场地保洁 8 12 8 28
手工类保洁工具及性能机械类保洁工具及性能场地表面清理方法与要求场地表面除尘的方法与要求手动类保洁工具操作机械类保洁工具操作场地表面除尘的操作 2222 444 224
场地布置 18 32 12 62
常用场地的规格与功能常用场地布置的有关要求常用场地规格的识别常用场地线段与标识的识别 108 1616 66
场地养护 4 16 4 24
常用场地表面养护材料的基本知识常用场地的养护材料的使用常用场地的养护工具的识别 4 88 22
器材布置 4 8 2 14
常用器材布置准备工作的有关要求常用器材布置的准备 4 8 2
器材维护 4 12 4 20
常用器材例行保养的方法与要求常用器材清洁与擦拭前的准备常用器材清洁与擦拭的操作 4 48 22
器材管理 4
器材分类管理和要求器材的发放器材的回收 4 844 422 16
专用设备操作 4 8 4 16
常用场地专用设备的名称、功能等基本常识常用场地专用设备操作前的准备 4 8 4
公共设备操作 2 4 2 8
常用场地公共设备的名称、功能等基本常识常用场地公共设备操作前的准备 2 4 2
总计 60 100 40
三、教学要求及内容
(一)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1 教学要求及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职业道德的理论和体育场地工的工作紧密结合。
2 教学内容
(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职业守则
(二)体育场馆的基本知识
1 教学要求及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使培训对象了解体育场馆的沿革和发展、分类与功能及体育场馆卫生与安全的基本要求。
2 教学内容
体育场馆的基本知识
(三)相关法律、法规
1 教学要求及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使培训对象了解与体育场馆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2 教学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相关知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知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相关知识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知识
(5)公共场所卫生、防疫、安全等法规的相关知识
(四)场地保洁
1 教学要求及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应注意将教学重点放在场地表面的清理和除尘的技能训练上面,特别注意使培训对象熟悉和掌握保洁的程序方法等重要技能,达到独立上岗的水平。
2 教学内容
(1)手工类保洁工具及性能
(2)机械类保洁工具及性能
(3)场地表面清理方法与要求
(4)场地表面除尘的方法与要求
(5)手动类保洁工具操作
(6)机械类保洁工具操作
(7)场地表面除尘的操作
(五)场地布置
1 教学要求及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使培训对象熟悉和掌握常用场地的规格线段与标识的识别以及常用场地布置的有关要求。
2 教学内容
(1)常用场地的规格与功能
(2)常用场地布置的有关要求
(3)常用场地规格的识别
(4)常用场地线段与标识的识别
(六)场地养护
1 教学要求及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使培训对象熟悉常用场地的养护工具以及常用场地表面养护材料的基本知识,注重训练培训对象掌握常用场地表面养护材料使用的技能。
2 教学内容
(1)常用场地表面养护材料的基本知识
(2)常用场地的养护材料的使用
(3)常用场地的养护工具的识别
(七)器材布置
1 教学要求及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使培训对象熟悉常用器材布置准备工作的有关要求,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2 教学内容
(1)常用器材布置准备工作的有关要求
(2)常用器材布置的准备
(八)器材维护
1 教学要求及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使培训对象熟悉常用器材例行保养的方法与要求,注意提高培训对象的常用器材清洁与擦拭的操作能力。
2 教学内容
(1)常用器材例行保养的方法与要求
(2)常用器材清洁与擦拭前的准备
(3)常用器材清洁与擦拭的操作
(九)器材管理
1 教学要求及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使培训对象熟悉器材分类管理和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突出技能训练。
2 教学内容
(1)器材分类管理和要求
(2)器材的发放
(3)器材的回收
(十)专用设备操作
1 教学要求及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使培训对象了解常用场地专用设备的名称、功能等基本常识,结合实际工作进行讲授。
2 教学内容
(1)常用场地专用设备的名称、功能等基本常识
(2)常用场地专用设备操作前的准备
(十一)公共设备操作
1 教学要求及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使培训对象了解常用场地公共设备的名称、功能等基本常识,结合实际工作进行讲授。
2 教学内容
(1)常用场地公共设备的名称、功能等基本常识
(2)常用场地公共设备操作前的准备
初级体育场地工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标
1.理论知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标准》(简称《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简称《规范》),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身心健康的初级体育场地工。通过专业理论教学,使培训对象掌握体育场馆的基本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以及场地布置与维护、器材布置与维护、设备操作与维护等相关知识。通过专业技能训练,使培养对象熟练掌握场地保洁、常用场地的线段与标识、常用器材布置的准备工作、设备操作的准备工作等专业技能,达到基本独立上岗的水平。
2.操作技能
依据《标准》和《规范》,通过培训,培训对象应达到规格识别、辅助操作水平。
二、培训时间
总课时数: 200课时
理论授课: 60课时
技能操作: 100课时
机动课时: 40课时
三:课程设置和要求
(一)知识要求
1 基础知识
(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了解体育场地工职业道德的概念,应具备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守则。
(2)体育场馆的基本知识
熟悉体育场馆的沿革和发展,了解体育场馆的分类与功能,掌握体育场馆卫生与安全的基本要求等方面的知识。
(3)相关法律、法规
了解和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相关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知识,公共场所卫生、防疫、消防、治安等法规的相关知识。
2 专业知识
(1)场地保洁
掌握场地保洁工具的操作规程和使用方法,场地表面清洁的方法与要求。
(2)场地布置
了解常用场地的规格与功能,常用场地布置的有关要求。
(3)场地养护
了解常用场地表面养护材料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场地表面养护工具的操作方法。
(4)器材布置
掌握常用器材布置的规则与要求。
(5)器材维护
掌握常用器材清洁的基本要求与方法;掌握常用器材例行保养的要求与方法。
(6)器材管理
了解器材分类管理和要求。
(7)专用设备操作
了解常用场地专用设备的名称、功能等基本常识;掌握常用场地专用设备操作的基本要求。
(8)公共设备操作
了解体育场馆卫生、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了解常用场地公共安全、公共环境设备的基本常识;了解常用场地公共安全、公共环境设备操作的基本要求。
(二)技能要求
(1)场地保洁
能操作保洁工具对场地表面进行除尘、清理杂物等。
(2)场地布置
能识别常用场地的线段和标识。
(3)场地养护
能识别常用场地的养护材料和工具。
(4)器材布置
能识别常用器材;能完成常用器材布置的准备工作。
(5)器材维护
能对常用器材进行表面清洁;能对常用器材例行保养。
(6)器材管理
能按规定发放和回收器材。
(7)专用设备操作
能识别常用场地的专用设备;能完成常用场地专用设备操作的准备工作。
(8)公共设备操作
能识别常用场地的公共设备;能完成常用场地公共设备操作的准备工作。
四:培训计划表
类别 教学内容 课时
基础知识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体育场馆的基本知识相关法律、法规 282
专业知识与技能 场地保洁场地布置场地养护器材布置器材维护器材管理专用设备操作公共设备操作 286224142016168
总计 200
2. 如何对教师健康教育进行培训内容
新形势下如何针对少年儿童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较强的活动能力、勇敢顽强的毅力、艰苦奋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使他们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小学阶段的体育和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新任务。
我校结合实际情况,为加强教师保健意识及预防疾病能力,为向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水平帮助学生降低常见疾病患病率,促进学生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习惯,扎实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做如下计划、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小学生健康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运用健康教育的理论的方法,切实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对教师进行健康教育培训,使老师、学生了解卫生健康的重要意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卫生习惯,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1、加强领导,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切实抓好健康教育工作。 2、聆听专家讲座,拓宽教师知识层面。
3、积极参加各种健康教育教研活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 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内容
小学的体育教学主要是让孩子有体育认知水平,足篮拍的基本认知技能,跑步跳跃的基本认知以及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通过体育游戏达到体育锻炼的初步掌握。
4. 浅谈如何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的发展需要一支专业化水平很高的骨干教师群体,需要优秀的、有自己教育优势和特色的骨干教师引领整个教师队伍的成长。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立足校本,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读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不应是专业发展的“被动的接收器”,教师应是自身发展的积极建构者。“自觉”、“自主”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它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即教师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并能自主自觉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努力实践,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使教师的成长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可以说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师范院校直接造就出来的,优秀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必须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寻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资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书籍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当一个教师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非常渴望获得它们的时候,他就不会放弃任何-个可能通向成功的机会。他会利用、发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自觉学习,关注校内外的先进经验,举一反三,注意积累自己的实践历程并加以理论上的反思和提升。可以说,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是其成长的最关键因素。 二、培训---提升理论修养 一个好的教研组,必须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教研组成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以及较强的组织能力。学校各教研组要带领本组教师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专项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养成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是走出去、请进来。所有走出校园培训的教师回校后必须要在校内上一节汇报型的提高课,这样不仅使培训的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还使校内的青年教师开阔了眼界。校内培训主要渠道是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刊登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请教育专家或名师来学校讲座。学校要为教研组成员提高业务素质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广大教师自觉的参加学历进修,把理论学习内化为自觉行动。 三、集体备课---发挥团队优势 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原来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会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以往的备课,每个老师要备一本书的内容,不但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每个单元、每课内容都备得不是很精致。费时低效,甚至有些老师为了应付检查,就索性“抄教案”。 集体备课应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酌情加减、课后反思”的原则。其一,备课时间、地点、人员制度化: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在各办公室集体备课;其二,备课内容和主备人员制度化: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在课本上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并把这一单元的教案,拷贝到电脑中;其三,个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时反馈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形成习惯。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过去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能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提倡的“三级备课”:即自备、复备、完善。自备,教师分到备课任务后,根据备课要求先行备好教学设计;复备,备课组活动时,由备课教师先行说课,备课组成员就该教案的得失提出修改意见,备课教师根据成员意见修改教案;完善,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教案,使之更为完善,并在教后及时填写好“教后札记”,完成“教学反思”。 这种方式有三点好处:其一,让每位老师集中精力备好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其二,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其三,集思广益,“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群研智慧”,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由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由个人备课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的同时,集体备课还应提倡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由于备课是终身随时的感悟,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因此集体备课应由文字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的教案转变。 四、集体评课---案例引领式校本培训 授课、说课、听课、评课是学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规工作,集体评课也是许多学校的日常教研工作。在集体评课的教研定位上,是与校本培训接轨的。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有意义的案例引领式的培训。以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范例为载体,通过对课例的点评和分析,共同提炼出老师们平日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再合作设计突破的方案,并从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提升教研质量。 每学期要召开几次全校性的教学研讨活动(包括校级评优课、开放日观摩课、青蓝工程汇报课、优秀教师示范课等) ,形成“众人搭台,一人唱戏,大家受益”的良好局面,为老师们集体评课提供了平台。组织由下至上的集体评课,即先由备课组交流评议,再以“宣讲”或“沙龙”及“培训”等形式组织全体老师集中评课,为老师们集体评课创设对话、民主、具有指导意义的研讨氛围。在集体评课的过程中,对于每位参与的老师均要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学习层的教师做课堂实录的记录,由资深教师整理、宣讲评课稿或案例分析,并尽可能由专家教师提炼有指导意义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困惑,参与的所有老师讨论交流。 集体评课应达到以下目标:其一,评出方向。以教学为媒介、课例为载体的集体评课聚合老师们的视野,提出并解决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帮助老师找到教学研究的方向;其二,评出进步。有人说:“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师们在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集体讨论中时常迸发出教学灵感,还有的从交流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能加快老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评出团结。每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分享,会促使老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团结。 目前,集体评课还停留在“示范教学---对话反思”的被动式阶段。为了促进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既要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导老师们开辟包含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课前,先提炼教师真实的教学困惑或问题,带着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中,以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课后,选取多方对话、自我反思的话题,力争引入视频案例的技术,从而引发教师思维碰撞,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产和教师理性思考的深度。 五、尝试走班---创建更广泛的交流平台 学校尽管一直推行群体学习、组内教研、校本培训,但依据班级个体,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师仍会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因此,学校要努力为老师搭建一个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为老师的教育教学提升、班级管理自我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变的,但是在目前相对封闭的教室里,学生要满足享受所有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至少是与本年级的所有老师交流的愿望都是很难达成的。那么,学校就要着力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欢迎本年级老师走进我们班”的机会,先满足孩子们小小的愿望,让他们在与本年级老师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学会适应不同的老师,获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基于这两个需要,学校可试行教师走班制。措施可以课改为龙头,年级为试点,由各课题组的老师们先行做走班实验;或者由试点老师介绍走班经验及教训,然后推广先进经验,并建议教研组实施全员走班制。 每位老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每节课的训练侧重点也不同,每一节走班课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精心设计的,可以说一次走班课就是一次公开课。与不同的老师合作上一次走班课,从学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对不同老师的适应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同时体会到不同老师上课所带来的新鲜感,满足了孩子求新求变的愿望,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不同的班、不同的特点,对老师的组织教学、教学机制是一次极好的训练和考验,提升了老师针对不同的学情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作为走班的施教者,体会到了不同班级的学生思维、学习习惯、语言素养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发现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忽视的问题,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完成教学后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听课老师的收获。作为同年级的听课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更能发现自己在本班教学、班级管理方面的不足与欠缺。通过走班课,听课教师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班,而是一个年级、一个整体,从学生、教师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横向比较,发现的不再是个别的、特殊的现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现象。从而,对年级组的教研水平、团队共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针对学校要达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仅仅立足于本教研组的走班尝试还远远不够。因此,还可以筹划和实现年级大课走班尝试、跨年级走班、跨学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实施,就是为了促使老师从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经验,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校有效的管理制度的规范,离不开教研组和备课组平台的合作交流,离不开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更离不开自身的奉献精神和努力,只有上述四个条件的和谐统一,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5. 关于体育教育实习听课记录
教育实习听课记录写作技巧
一、听课记录的基本要点
听课记录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
1、教学实录包括:
(1)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第几课时等;
(2)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多以记板书为主);
(3)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
(4)学生活动情况;
(5)教学效果。
教学实录通常有下面三种形式:一种是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二种是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记下来;三种是记实。
2、教学评点
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包括:
(1)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
(2)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3)课堂结构设计;
(4)教学方法的选择;
(5)教学手段的运用;
(6)教学基本功;
(7)教学思想;
(8)其他。
写教学评点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间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二种是总评,就是对间评综合分析后所形成的意见或建议记在记录本上。待课后与执教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这里值得提出来的是,在做听课记录时许多人偏于记课堂实录,而不做评点。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记录的内容多是教者板书什么就记什么,成了讲授者的“板书”,此外别无它记。显然这种听课记录其价值是不大的。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评点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评点往往比实录更重要。
二、进入听课现场,记录听课重点
(略)
三、课堂听课评价
课堂听课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结构、学生参与情况和学习效果等几方面阐明这节课的得失,既要有观点,又要有依据,要体现这节课的“质”,为了突出重点,一般不作面面俱到的评价,而是选择比较有意义的、有典型性的方面作点评。评价还要从建议的角度,指出可供选择的改进做法。
通过听课进行课堂研讨活动,对提高和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个人素质是十分重要的。而如何写好听课记录既是评课的一手资料,也是进行教学研究的依据。
6. 体育听课记录及评析 亮点 不足 建议 心得
教育局组织我们兼职的体育老师观摩了十几节优秀体育老师的优质课。观摩后获益匪浅!
每节课体育老师都充分运用了新课程理念,通过自身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安排得体,教学难度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课的结构合理,教学手段、方法多样,措施与策略运用到位,尤其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的调动与教师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更为突出。
下面就谈谈自己的感受!
首先,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地方主要体现在本课的准备部分,比如活动头部运动改为用头写自己的名字,活动腰部运动改为用屁股写数字等。从课堂中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无疑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营造了一个人人爱学,学中玩、玩中乐的课堂气氛。
其次,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课的教学设计上,老师改变了以往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的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始终把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学生经常带着探索、好奇的心情进行学习和练习,教师始终把学生主动性,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高效地完成了每节课的教学要求与目标。
在往返跑中,有位同学不慎摔倒,体育老师及时鼓励他完成,并且让同学们送出鼓励的掌声,既维护了同学的尊严,而且还培养了同学们勇敢拼搏的精神,达到了很好的社会适用目标。
体育器材运用的合理、得当、有效。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体育资源也是体现一位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丁士俊、李忠老师的篮球课以篮球为载体,始终用篮球的各种活动与练习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而且运用的非常合理、得当、有效,可以说把这个球玩得活灵活现。
总体来说,每位老师组织的教学活动紧凑,有序,不拘泥形式但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学生达到了“寓中乐,乐中学”的目标。这些天的听课为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了借鉴,大大开拓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对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