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班主任教育叙事案例范文
我的教育叙事
转眼之间,我工作已年了,其间有欢笑,有泪水,但我最大的感受,则是充实,这一点可能是没当过老师无法体会到的。教学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它不仅需要爱心、耐心与细心,也需要创造,因为,你面对的是几十个充满创造力的孩子。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们的问题似乎也越发多了,而社会也要求我们教育出充满创造力、有个性的学生。因此,我们教师的班级管理也应富于创造性。我下面就想谈一谈自己在管理班级上的一些自认为有些创造性的管理方法。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我不否定传统的教育方法——说教与处罚。我甚至认为它们在某种情况下还特别有用。其次,我要说明的是我这里说的“说教”与“处罚”是狭义上的,否则,我底下谈的所谓诀窍就与它们混淆了。
一、沉默是金。
俗话说,教师、班主任要嘴勤,怎么还冒出来个沉默是金呢?来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我现在所带这个班有名男孩,长期以来,在五年级刚分班时很令我头疼:作业不做,与同学极易发生矛盾,几乎天天违反纪律。开始时,我对他除了说教,就是处罚甚至惩罚,但收效甚微。有一天,他又犯错了,我将他叫进我的办公室,但他就是那样不在乎地等待我的批评。正好办公室没老师,我看着他,什么话也没说,就那样平静看着他,因为说实话,我不知道说啥,但是很奇怪那时我一点不生气。我发现,他慢慢有了变化,从刚才的满不在乎到有点局促不安。又过了一会儿,他低下头,偶尔抬头瞟一下我,我知道他在窥测我的内心,但我还是很平静地看着他的脸,就好像在欣赏一幅画。他的头越发低了,也更加不安了。良久,我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知道错了,你就可以走了。”他抬起头惊讶地望着我。“你可以走了。”我重复了一遍。他默默地走了。但这次他竟连着几天表现很好,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后来尽管他有反复,但经过我又几次的沉默疗法,他变了。现在,他是个好学生,同班里的其他同学一个样。
案例二:有一次,班上小测试,我事先说了复习范围,可我发现,学生普遍很自信,认为自己考好没问题,很少有人踏实复习。成绩出来的,整体情况很糟糕。发完试卷后,我发现学生很多都在看我,照常理该是说教的好时候了。我当时只是平静地看着大家,目光慢慢地移过每一个学生的脸庞,最后轻轻说了句:“好了,过去了,关键是以后。”自那以后,学生复习踏实了许多。
现在我深深体会到,沉默有时也是一种力量;沉默有时更能使学生明白老师的心。
二、以身作则。
案例:我这么多年一直是班主任,经常带学生打扫卫生。班级有了打扫操场、大道的任务,刚开始学生还很勤奋,拿着大扫把一阵飞舞。后来就没人愿意下去了,尤其到了冬天,手拿着竹子做的扫把,太冷,就更少有人愿意打扫了。看到这种情况,我早上带头下去扫操场,当然,还有几个学生是被我叫去或者主动去帮我的。每天,当我们扫完操场,带着一些微汗,面色红润走进教室,回到教室的时候,面对全班学生,我总是大声对同我一起打扫操场的同学说:劳动使我们快乐,我为你们自豪!现在每天早上,早来的男生争先恐后地下去打扫操场,我相信:他们从中享受到了劳动的乐趣! 我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何况这个榜样是自己的老师呢。
三、让师爱充满智慧。
几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我面对的全体学生。
Ⅱ 小学教师晋级的教育叙事怎么写
撰写教育叙事研究应该说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该是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给人以启迪和回味。以下几点我认为要考虑的:
1、“教育叙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对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做某种技术性调整或修补,但不能虚构。
2、每个“教育叙事”必须蕴涵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一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或发生的某一种意外的”教学冲突”。
3、由于它是对具体的教学事件的叙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它不同于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或“教案”),也不同于教学之后的“教学实录”(或”课堂实录”)。
4、每个“教育叙事”所叙述的教学事件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蕴含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5、“教育叙事”可以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学事件之后获得的某种教学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师忽视了教学事件之后导致的某种教学遗憾。
6、“教育叙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这种”叙述”可以是上课的教师本人在反思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的语气撰写的”教学事件”。要尽可能地”描写”教师自己在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常常用”我想……”、“我当时想……”、”事后想起来……”、”我估计……”、”我猜想、……”、”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等等句子。此类心理描写实际上是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念、个人教育思想渗透在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上,体现了教师在“反思”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时显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个人教育思想。
7、一份完整的“教育叙事“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这个“主题”常常是一个教学理论中已经在谈起、讨论的问题,这个”主题”是所叙述的教学事件中产生、蕴含着的,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附教育优秀叙事一例:
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课堂中生成的问题
今天我听了一节练习讲评课,练习讲评课到底该如何上这里暂且不说,我要说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实在是太重要了。
讲的是阅读初一下《未选择的路》完成课文练习:
第二个问题是“请你说说关于路的一些名人名言?”
学生1: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学生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路安在?-----李白
学生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应该说学生回答得都很不错,初一的学生能作这样的回答,可见课外是作了精心准备。
接着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追求真理的路,本是人类共同的(理想)……(没听清楚)。老师一听,觉得很陌生,于是就问:“是谁说的?”这个学生一时答不上来,下面是一片哄笑声。
我感到非常遗憾!
遗憾之一:是这一位学生没有说:“是我说的”。我们的学生进入幼儿园起就灌输要当听话的好孩子,强调的是整齐划一。这使我想起《读者》2004年第4期上有一篇文章叫《保护好你孩子的天赋》,文章通过对1979年中美小学教育的考察,做了以下比较,得出了一些简单的结论:
美国:
1.每个学生无论成绩好坏,能力优劣,都趾高气扬,踌躇满志……
2.小学二年纪的学生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闹着要创造发明,想着把地球调个头……
3.美国小学重视音体美,轻数学……
4.小学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
中国:
1.中国小学生课堂上把手放在胸前或背后,老师发问才举起右手……
2.中国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
3.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最优秀的学生,并颁发证书,而其他人没有……
4.中国小学生起得很早,7点钟的时候,大街上最多的是学生……
文章最后的结论是:中国小孩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学生,也是起得最早的,他们的分数是世界上任何学生都比不上的。但,20年过去了,美国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的科学文化远远走在中国的前面。
我们的学生就是不敢说“是我说的!”,缺的正是美国孩子那种自以为是的自信和踌躇满志的敢说敢想;也许这位学生有这样的想法,但就是不敢说出口。难怪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系研究生导师黎加厚老师经常说一句话:我们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被消灭掉了!
遗憾之二:是这位老师没有鼓励他说出来,更没有阻止学生的哄笑,或者对学生的哄笑加以引导和讨论。
教师没有这种意识,一种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意识,这位学生的回答显然与众不同,即使不敢肯定是自创的,但与众不同是可以肯定的,教师就要鼓励他说出来是谁说的,如果说“是我说的!”,那就更了不起,保不准我们班里将来会出一个或者几个名人?谁敢说我们这位同学将来一定不是名人呢?我们从小就应该有这种自信,应该为这种自信鼓掌!这是一个多么有发挥价值的问题。
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哄笑加以引导和讨论,学生的哄笑是明显地伤害了学生,打击了学生的自信,我们学生之所以不积极参与活动,不敢发表独立的见解,很重要的原因不尽是怕教师批评,而是怕讲错了被同学耻笑,讲对了是英雄,讲错了就成了被耻笑的对象,因此宁肯不说。即使从保护学生的自信与发言的积极性出发,教师也应该设法阻止学生的哄笑,或者加以引导讨论,让哄笑者明白这位学生的可贵之处以及自已的不是。
可惜我们这位教师没有这一种意识,由此看来,教师最可贵的是要善于及时发现课堂中生成的问题。记得一位伟人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Ⅲ 教育叙事案例
小学数学教育叙事和案例稿写作范例介绍
一、教育叙事、案例稿写作稿要求
教育叙事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做什么,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做什么。教育叙事要求有典型性,能让读者有心灵的触动。情感交流;唤醒教师主体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案例编写要按照题目、背景介绍、案例描述、案例反思、案例点评来写。其中题目要求体现反思主题,案例描述要写出课程片段,反思要求有问题思考和反思的分析,案例点评要分析通过案例得到的经验或者教训。案例可以是写教学的反思,也可以是教学中对教育的反思。
二、参考格式
1、 教育叙事
我和学生有个小秘密
XXXX学校 XXX
新接到2年级语文实验班数学,看到那些可爱小不点,我什么都不担心,就怕他们对数学没有兴趣,因为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实在浓厚,七、八岁能洋洋洒洒写出千字文章,爸爸妈妈惩罚孩子的办法是不让他看书,想来都有点害怕!
开学以后,最担心的事也就出现了,班上一部分孩子反映出对数学的“淡漠”,家长也和我交换意见,怎么才能让孩子对数学有兴趣呢?实在的,面对一群聪明的孩子,怎样才能让他们喜欢数学呢?对我真是一个挑战!
我除了上课尽量使用电教手段,做一些动画,讲一些故事,“放宽”对他们的管教,让他们慢慢亲近我外,我与学生还有一个小秘密。
只要有家长与我交换意见,我就给他们讲:“学生对数学的没有兴趣,关键在于他们对数学的那份自信的丧失!我们要给予他们自信,他们才会喜欢数学!我打算把考题提前叫一些同学先做一遍” 。有的家长问我这样好吗?我说:“其实,考试不是目的,目的是怎样让他们今后学得更好。”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考试的题都会在考前3到5天发布到网上,然后一个一个单独对“需要自信”的学生说:“我们隔2天要考试,题老师已经发到网上,你去下来做吧!老师只对你一个人讲了,千万别给其他人说。”于是他们都回去认真的做了一次,还有家长帮忙,考试时他们再次轻松愉快的做了一次。评讲试卷时,我大大的表扬了一番突飞猛进的同学,那时我分明看到了他们开心的笑容!
有个学生在网上这样写到:“昨天, 姜老师把试卷发下来了,我看了一下,等级是A+,错了两道小问题,分数就说明是95分—99分,我唉声叹气地说:要是得了A++就好了,分数是100,平时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成绩会越来越好。啊!这真是我最满意的数学试卷啊。”还有学生这样写:“今天是11月5日,星期三。上午,我们第一节是数学课,姜老师先问:你们是愿意上课还是愿意考试呀?有很多同学都说愿意考试,姜老师一听,就说:数学书放进书包里,把文具盒留在外面,我们一听,异口同声地说:耶!数学考试喽!一会儿,姜老师把试卷发了下来,我们就开始做题了,我做到最后一题的时候,我一看,哈哈!我全会做!我一定能得到100分!”
要知道他们都是数学有点“问题”的孩子,看到她们对数学自信的回归,我心里激动不已。就这样,班里几个上期数学不好的孩子,都“考”到了很好的成绩,上课他们特别的认真,作业虽不算很好,却能较好的掌握新内容。
真正的单元测查更令我高兴,上期班上补考也不及格的A同学也考了84分,他已经成为班上听课认真、积极举手的一员了,也成为了一名自信的孩子。不过我和他的秘密还要进行下去,直到他考得更好。
2、教学案例
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XXXXX学校 XXX
背景介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老师不可避免的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描绘它。第一是我们学生的情感……”,因此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是我们所特别需要注意的。
案例描述:
我教学“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一课时,2个教学班我都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1、324+198 5968-3999 396+498 2、324+200 5968-4000 400+500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到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 “气愤”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中,加减整百、整千当然简单一些……
课的发展如设计一样顺畅,但是 “比赛”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名“优秀”学生都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独自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是脸上没有一丝的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
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叫过“优生”,向他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向学生道歉(老师没有考虑你的感受),并重点帮助他分析了“哭泣”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时,变得更坚强和从容。对差生我问他为什么胜了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案例反思:
反思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差生比优生算得快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实质是“凑整”。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当我看到“优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时,我知道对他们我失败了,显然这不是他们的精神需要。
反思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对差生更多鼓励,对优生进行挫折教育
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使我想到了“小学数学教育网”上网友讲的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一位老教师到农贸市场去买菜,遇到当年他教的一名做小生意发了财的学生,正在卖鸡蛋的学生热情的邀请老师去吃饭,老师说:“卖鸡蛋这样的工作你不觉得难为情吗?”学生说:“这和当年您教育我的情形相比,算不了什么……”。
这个故事主要讽刺老师对待差生教学行为,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正如学生比赛胜了也不敢“声张”,是啊!我们真的应该给差生更多的阳光,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挫折,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从另一个层面看:学生得益最大的竟然是老师的“关照”。他在无数次的挫折和打击面前变得坚强,而这种品质将使他终生都会享用它的利息。所以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课,而学习上一帆风顺的优生,却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会在一次不正规的比赛“输”掉后哭泣不已。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其中有127人在生活中都遭受过重大的挫折。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说法,表明有成就的人大多是由磨难而成的。孟子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都表明挫折教育是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对于优生也是如此。
回想前一教学片断,教师对自己忽视尊重学生人格的无意识行为表示歉疚。但心理活动明显是倾向于优生。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优生”几乎是在“优待”中成长。身上存在害怕困难、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等特点。事实上,孩子们的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老师有责任早一点让他们具有“免疫”能力。让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从容不迫,不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面对挫折能够从容不迫仅靠说教是无法达到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学生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教育环境,更不要阻碍他们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练的机会。
案例点评:
1、该课例思考的问题有前瞻性。本次课程改革提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域,体现了当代教育对学生情感领域的重视性,本文体现了一线老师对本领域的深刻理解。
2、一个好的教学情景设计,应该在考虑教学的同时,更全面的考虑对学生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
3、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寻找差生的闪光点,让他们回答简单问题,让他们重塑自信;同时我们要寻找“优生”的弱点,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Ⅳ 中小学教师如何撰写教育叙事——校本研修专题之三(上)
它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背景下广泛流行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近十年来也颇受我国教育界关注,一线教师和研究者也乐于使用。但是对于农村学校尤其小学教师来说,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其原则、特点、操作策略如何?它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随笔、教育论文、教学案例等几种文体的写作有什么不同?究竟怎样的教育叙事才是优秀的?为此,本人不揣浅陋,再谈校本研修专题之二——教育叙事——的撰写,以便厘清,有裨益于同仁。 一、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概念(一)叙事与教育叙事“叙”是叙述,“事”即故事。合言之,叙事(narrative)就是陈述人、动物、宇宙空间各种生命事物身上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教育叙事(narrative in ecation)是从文学叙事迁移到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一种方法。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讲述叙事者亲身经历的教育故事。它是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二)教育叙事研究将叙事研究运用于教育领域,就是教育叙事研究(narrative research in ecation)。最初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教育研究领域,经过80年代加拿大的几位课程学者的大力倡导,至90年代末开始引起我国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并被逐渐运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研究中。教育叙事研究又称“教育故事研究”,是由研究者(“我”,多数情况下是参与行动研究的教师本人,下同)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自己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其实它是自己对自己的研究,“是一种平民的思维和话语方式”。除了叙述之外,还要进行反思、评析,是“讲教育故事+反思或评析”。它是研究者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实质是“反思”自己的教育,即“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变自己的生活”。 因此有人认为,教育叙事研究就是叙事化的教学反思。由于教育叙事研究是为改进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而进行的“行动研究”,因此也有人将它称为“叙事的行动研究”。可见,所谓的教育叙事研究,简单地说,就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通过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师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和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中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宏观上,它还能以此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以更鲜活的形式丰富教育科学理论,促使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更加完善和灵活。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开展这种研究活动就叫教育叙事研究,若将教育叙事研究活动撰写成论文,就称为“教育叙事研究报告(ecation narrative study)”,人们习惯将两者都简称为“教育叙事”。如《安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手册》中规定的“教育叙事”这一文体其实就是指“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本文标题亦然,后文中除大、小标题之外有时也简单称为“教育叙事”。二、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策略既然教育叙事研究对象是教师的教育活动,那么它必须具备“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的内容和特点。(一)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1、学习理论、积累经验。学习有关教育叙事理论——理论支撑,这是研究前提,也是激发教师智慧的源泉、提升叙事研究的奠基石。积极关注教育经验、关注学生每一天的发展变化,注重教育叙事的方法研究与运用。2、研究教师的教育活动。研究教师的教育思想,寻找教师生活故事中所蕴涵的教育理念。研究教师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教育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并由此带来教育的整体升华。3、研究教师的教育对象。研究学生的认知与情意特点、人格特质,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身心规律,研究学生感兴趣、常思考的学习活动等。(二)教育叙事研究的分类与层次根据不同的视角可将教育叙事研究分成不同的类型。1、教育叙事研究的类型。根据教育行为涉及对象,分为教学叙事、生活叙事(管理叙事或德育叙事)和自传叙事;根据教师行为,分为生活叙事、思想叙事、课堂叙事;根据叙事主体,分为个体叙事和群体叙事、自我叙事和他人叙事;根据叙事内容,分为教育行为者的思想叙事、教育活动叙事、教育行为对象叙事。2、教育叙事研究的层次。一个完整的教育叙事应包括叙述事件、反思事件和升华事件三个方面。据此,教育叙事研究也就相应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情景层(对教育、教学过程和细节的描述);二是经验层(对情景知识的讨论,对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三是理论层(情景中的具体经验在更大的教育、教学范围内的普遍性意义和价值,如启示、经验、教训)。(三)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华东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郑金州指出:“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其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教育叙事研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教师自我反思将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1、叙述过去的教育故事:叙述故事内容是实际发生、已经过去的教育故事。叙述者既是说故事的人,也是故事中的角色。2、故事情节完整曲折:叙事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特别的冲突、问题,或使教育生活变得复杂的事情,是有曲折的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富于戏剧冲突。3、故事人物形象具体:特别关注叙述者的亲身经历,不仅把作者自己摆进去,把写作的对象从知识事件转换为人的事件,而且采用“心理分析”技术,对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行为作出解释和合理想象。4、教育理念是归纳出来的:教育理论、教育信念是从过去的具体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归纳出来的,而不是演绎的。(四)教育叙事研究与相近文体的区别1、与教学论文的区别:表述方式上,教学论文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展开论证;教育叙事是以叙事为目的,通过故事说明道理,以记叙为主,兼有说明和议论。思维方式上,教学论文写作一般是演绎思维、从抽象到具体;而教育叙事则属于归纳思维,方式相反,从具体到抽象。2、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好的教育教学思路,写在教之前,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教学过程的说明或表述,是预期、不是结果;教育叙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学事件的反映,写在教之后,是事实、是结果。教学实录与教育叙事都是描述教学情境,但内容的详略、描述的角度又有不同:教学实录有闻必录,它记录整个过程的全部内容;而教学叙事则依据不同的主题有所选择,甚至只是过程的某一方面、某一情境或某一片断。3、与教学案例(研究)的区别: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但两者又有不同:教育叙事叙述的只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个案;而教学案例则是教学的整合,在教育叙事的基础上,以某个核心主题为对象,可选取若干个有典型意义的、不同角度的教学故事进行研究、反思和讨论,是宗案。4、与教学随笔的区别:两者共同点是叙述教育情境,夹叙夹议,反映个人的思考。但教学随笔写作形式比较灵活,通常对教学活动有感而发,自由洒脱,属于感性化的教育故事式的散文;而教育叙事所叙述的教学事件必须有典型性,蕴含一定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反思也较深刻,其理性色彩浓厚,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能于平常中见深刻、于细微处见精神。三、教育叙事研究的操作策略教育叙事研究的操作过程其实就是研究者的具体设计并实施的过程。(一)确定研究问题教育叙事研究是有“教育”意义的问题:一是研究者对该问题确实不了解,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获得一个答案;二是该问题对研究者来说具有实际意义,是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二)选择研究对象选好对象是确保研究顺利实施的前提。需要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动与合作。研究者要有灵敏的“嗅觉”,能细致入微地把握研究环境、研究对象;研究活动要得到被研究者的认同、理解与合作。(三)进入研究现场这是研究者获取真实资料的直接来源。现场观察教师的生活,理解教师做法的背景,进而把握教师的行为、观念所赖以产生的深层原因。要善用慧眼发现和搜集鲜活的故事,并做好现场笔录(有人形象地称为“钢笔录像”),及时转化为教育故事文本。(四)开展观察访谈为获取更多的信息,需围绕研究问题开展观察访谈。观察力求客观,避免“先见”或“预设”的干扰,要求研究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亲和力;访谈力求开放,使被访者能轻松思考并回答问题,以确保研究自然、真实。(五)整理分析资料从实际出发,力图创设现场感,既要淋漓尽致地展现真实的教育生活,又要剖析现场各种信息,解析故事现象所隐含的重要价值。研究者应注重从所收集的大量资料中寻找出“本土概念”,即被研究者经常使用的、用来表达他们自己看世界的方式的概念,凸现研究的“个性”特征,彰显研究报告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