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学校对新上岗教师培训怎样评价
对于这个培训项目,大部分学校和老师都认为是有必要的,但是依然有许多建议和意见
您看看这篇文字,是有亲身经历的老师写的,希望看过之后,大家能了解,老师和学校对这个培训的看法和建议
对新上岗教师培训的几点建议
安徽省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238300)汪文华
新上岗教师是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处于准备期(学生)向适应期(教学新手)跨进的起始阶段(或者称为“适应前期”)。在准备期,他们应积累了一定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了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性,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新上岗教师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1、没有教育教学经验。由于对教师角色刚由想象进入参与,他们往往凭借着学生时代教师给予他们的教育教学上的直观感受,进行机械的模仿。他们“育”不作为、“教”不得法,使得他们有强烈的焦虑感。
2、不了解学校常规工作。虽然他们掌握了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的理论知识,但是他们各自所在的学校有着自己的具体规定和要求。对工作的不适应,往往导致出错较多。这使得他们易于产生失败心理和很重的失落感。
3、难以及时适应新环境。由于初来乍到,没有和其他教师形成和谐的同事关系。由于刚从学生时代的集体生活步入个体生活,生活上会遇到许多困难。两者之间的差异往往引起他们的孤独和寂寞情绪。
因此,新上岗教师的培训应该针对这几个特点来设计与操作。
一、培训目标和内容定位在“四基”
通过集中培训和岗位研修,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常规,掌握学校的基本情况,获取教师群体的基本认同。
1、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学生教育、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的准备、实施、评价和研究的基本技能。这些是新上岗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成为其专业成长的基础,并在实践中积累实践性知识。
2、基本的教育教学常规:学校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内容、一般过程及其要求。这些是新上岗教师实现由学生向教师角色转变、逐步胜任工作的关键,还是他们顺应学校、适应群体的必然要求。
3、学校的基本情况: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的特色和文化,以及本校的学生和家长等。这些是新上岗教师适应校园文化和工作环境的必修课,其意义在于帮助他们通过对学校、学生和家长的熟悉,定位自我角色和价值。
4、群体的基本认同:参加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和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等。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在交往中被他人逐步了解、主动接受,在活动中表现自我、建立自信,在过程中寻找到归属和位置,从而调适心理、缓解压力。
“四基”的目标指向,不仅仅立足于专业上的准备,而且关注新上岗教师的行为准备和心理准备。因而,其培训的过程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
二、培训方法和手段定位在“两位”
由于新上岗教师已是正式的教育工作者,其角色决定了他们要满足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的一般要求,要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他们既是教师(工作上),也是“学生”(专业上);既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也亟需通过培训发展自我。因此,新上岗教师的培训,从培训所应起到的作用上看,一是“归位”,二是“岗位”。
(一)归位
通过短期集中的学习,使新上岗教师了解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及其对教师素质、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了解本地(如,县教育局、乡镇中心校)对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的基本要求。短期的集中,可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也可由乡镇中心校组织实施。这是前提。其目的有二:一是进行“补课”,缩短职前教育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差距;二是引导“中规”,能够按照规范要求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既归专业之位,又归操作之位。
(二)岗位
通过岗位上的实践研修,使新上岗教师由“了解”到“掌握”,顺应学校环境,能够基本胜任教育教学工作,适合教育教学要求。为此,要引导他们参加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观察活动,写活动记录和活动思考。参加学校等教学研究活动,观察课堂,写听课笔记和评课意见。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设计教育活动方案,组织活动,并进行反思;上公开课,陈述教学设计,撰写课后小结。
三、实践案例带来的几点启示
目前,对于新上岗教师的培训有两种基本取向,一是“岗前”培训,二是“岗位”培训。前者,本着“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后者坚守岗位“练兵”的理念,各有此独特的作用。
【案例一】安徽省2009年特岗教师岗前培训
1、培训内容
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与规范要求,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备课、上课、评课常规与教学基本技能,班主任工作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培训形式
采取人员集中、专题讲授、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的方式。
3、培训时间
8月26-28日集中培训。
4、培训地点
本着“方便教师、就近学习、厉行节俭”的原则,划片集中进行培训,由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阜阳师范学院、皖西学院等四所高师院校承担培训任务。
【案例二】上海市实验学校“入门见习期(1—2年) ”校本培训
(一)目标:
建立新教师培训制度,建立专业行为。
(二)实施:
1、新教师拜师,由资深教师传授职业基本规范。
2、双月谈心,由校长、教导和带教老师负责定期倾听沟通。
3、完成见习“汇报课”(半年一次,每人两次)。
4、专题研讨学习学校提供的《给新教师的建议》。
5、到本校、外校、名校听课交流。
【分析】
“案例一”实施的是短期(3天)的院校集中培训,其内容分为三个方面:职业素养、教学工作、教育工作。这是根据当下对新上岗教师的一般要求设计的“岗前”培训,具有统一规定性。“案例二”实施的是长期(1—2年)的校本培训,其关注的是新教师的专业行为养成,同时也关注他们心理成长。它具有很强的“校本”性(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和“岗位”针对性。“案例一”偏重的是理论知识的告知,“案例二”则诉求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两种培训模式应该结合起来:集中——校本、岗前——岗位、理论——实践、理念——行动。
【启示】上述两则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很多,其要点如下:
(一)要旨归于教师发展,这是长远目标。也就是说,要引导新上岗教师在心理、行为和专业上有充分的准备,促进新教师素质整体结构的全面成长。
(二)要从专业的角度规划,这是新上岗教师成长的关键。也就是说,要突出专业行为的养成和专业理想的建立,为他们专业成长打下扎实的根基。
(三)短期集中与校本培训要有机结合。也就是理论引领、示范引路要落位在自主学习、实践研修中。其中,资深教师、骨干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责无旁贷。
四、需要解决好的几个主要问题
由新上岗教师的特点及其培训的特殊性生发出的以下几个主要问题,需要予以比较合理的解决,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职业道德规范的熏陶和专业理想的培育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这是新上岗教师的必修课。除了通过专题讲座、师德报告和文本阅读等方式进行职业道德规范的熏陶外,校长、教导和带教老师要负起对新上岗教师职业行为的观察、指导责任。通过榜样示范、“现身说法”、行为矫正、肯定激励等方式,培育其专业理想,即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以形成追求专业发展,并献身教育工作的动力。
(二)基本常规的顺应和基本技能的具备
基本常规和基本技能包括教学工作常规和班级工作常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作为新上岗教师,一方面要熟悉本地本校对教学工作(备教批辅考研)的一套制度,能够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实施学科教学工作,并随时得到指导和帮助。一方面要在协助班主任组织、管理班级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班级工作的常规内容和要求,奠定担当班主任的基础。因此,学校应给予新上岗教师“地位”——班主任的副手,创设岗位训练的“平台”——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组织班级活动。这是作为教育者的新上岗教师在培训上的必然选择。
(三)环境的基本适应和群体的基本认同
新上岗教师所处的环境,不仅是物质上的,如办学条件、食宿条件等,还包括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和学校的文化氛围、人际环境等。作为学校管理者,对群体中新成员的关心照顾不能仅留在生活上,更为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关照。多与新上岗教师谈心,不定期与他们共餐;引导他们参与学校集体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等,带着他们参加家访和社区活动;宽容他们的“错误”,多鼓励多表扬;给予“抛头露面”的机会,等等。通过这些让他们被集体认同,成为群体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员。这其实也是一种“培训”,但却常被忽视。
综上所述,新上岗教师的培训要本着解决他们面临来自学生、家长、同事和校长的,来自制度、规章、学校文化和专业诉求的挑战;要在他们基本专业行为形成和专业理想塑造的关键期,不停位于眼前(“岗前”培训),而“远视”于他们将来的专业成长。
㈡ 培训学习意见和建议怎么写
培训学习意见和建议:
1、本次培训的课程总体内容丰富,课堂氛围好。大家都有学习的热情,每次的课前小互动环境既放松了情绪又缓解了压力。课前小互动是值得推崇的培训环节,也能够让学员们认员。我们的培训老师也是热情高涨,毫无保留的将自己所学所得与我们学员分享,让我们共同进步。
2、做为一名职能部门的员工,感觉培训课程内容多倾向于卖场销售的一线人员,有些课程内容与本职工作相关偏远,应该在培训时有针对性。可以课前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然后制定培训计划并实施。这样可以更大程度的满足员求知的需求,集中力量分人员、分岗位培训。
3、提前下发课件教程资料,以免员工在听课过程中只注意笔记而乎略听课,这样可以帮助记笔记慢,文化基础弱的学员更好掌握学习的重点。对于一些课程需要加入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身边事、身边人、具体事来帮助学员加深课程的理解,深入浅出,引导学员听透所授课的内容。
4、课程的选择上也可以加上实操性的东西。如:陈列、色彩搭配课就可以配上教具。让学员实际动手操作。这样可以增加课程的互动性,更有益于学员对抽象概念的具体理解。如果我们能从重多培训讲师中,确定一部分优秀的讲师固定授课会比讲师轮流授课效果好。
5、授课也是需要一定授课技巧,授课人有内涵,能将课件的内容充分的表达和传递给学员,增强培训授课的效果。建议可以让学员投票选出一部分比较喜欢的讲师,色后固定授课老师另外,也给我们的学员提出一点建议。
6、那就把每次的培训心得留存一份,以便日后翻看时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看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与不足。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建议,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见谅。也希望我们大家在培训中学有所成,共同进步。
㈢ 教师职称学校推荐意见
**同志工作以来教学认真踏实,政治思想上能和上级的指示和精神保持一致。他关心、爱护学生,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望。他和同事能和谐相处,热心助人,在老师中有很好的口碑。任教班级成绩显著。班主任工作很有特色,各项工作实绩显著。该同志完全符合中学高级教师的申报条件,经学校推荐,同意晋升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该同志政治素质好,有很强的奉献精神和高尚的师德师风,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教学工作严谨,基本功扎实,胜任高中语文各年级教学工作,实绩显著。班主任工作非常出色。能够出色完成各项任务,组织管理能力很强。平时能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采用多种形式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学中,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勇于探索和研讨教学方法。完全符合晋升中学一级教师条件,经研究,同意申报中学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同志工作以来一直认真负责,政治思想上能和上级的指示和精神保持一致,任教班级成绩显著,发表教科研论文二十余篇,班主任工作很有特色,各项工作实绩显著。该同志完全符合中学高级教师的申报条件,经学校推荐,同意晋升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㈣ 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 学校考评意见怎么写
当前的教育缺乏人性,教育改革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当前的小学教育现状还是过分重视智育为显著特征。来自于教师、家长在学分上的过高要求对学生的压力很大。因升学考试尤重学分使然。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几近一句空话。孩子已经成为被灌输和打压的对象,学习目标不清,学习行为茫然。学校盲从,教师无法,家长无奈无知,真实的现状堪忧。国家的教育方针并没有问题,尊重人性,强调全面发展,尊重个性发展。在高中和大学阶段专业技能的普及教育,配套人财物的投入还是比较理想的。但是,小学阶段还是智育的天下,全面发展教育,个性化教育得不到真正落实。初中涉及升学就更谈不上了。究其原因还是在评价上。在小升初,初升高阶段,如何客观评价学生的真实成长状况,不能只重视智育的学分,为实现全面发展还应在其他各育的评价上下功夫。尤其德、体、劳、美等育是为人之本,智育之基。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稍差,但德行必须过关,也就是说他首先要是一个合格的人;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稍差,应是一个拥有健康体魄的人。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稍差,尽管他的技能稍差,劳动质量不是很高,但切不可做一个好逸恶劳的人,要做一个以劳动为荣的人。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稍差,但能明是非,知善恶,辨美丑,崇尚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德才兼备最为理想,然不能兼备,应以德为要、为首,其他各育附之。如何做到兼顾各育呢?还应该以评价为主导,真正把各育都纳入到考评活动中。落实全面发展就不是问题,说到底还是指挥棒的问题,在政府导向,改革不要雷声大雨点小,切忌穿新鞋走老路。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不断提高,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迫在眉睫。教育部门应结合教育改革需要,积极推动针对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培训。要加强培训的准备、组织和管理。做到不走过场,不流行式。培训要以改革需要为出发点,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为落脚点。在课的研究方向上下功夫,在课的质量上下功夫,从基层学校教改需要上研究,在教师专业素质现状上寻求突破。让教师在培训中真正获益,接收培训的教师回到学校实现培训成果共享。基层学校要以参加上级培训为依托促进校本研培,为广大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实践平台,学校要重视对研培和实践的评价和拓展延伸,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可操作、可持续、见成效、适应教改需要。-----拙见。
㈤ 教师职称评审学校推荐意见
XXX同志,任现职以来,担任XX专业课教学工作,每周授课时数在X节以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成绩显著,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组织和驾驭课堂能力强,善于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学效果良好,所教班级的学生多次在市一级的竞赛中获奖,成绩优秀。作为科组长,带领科组成员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带头上公开课或示范课。任教以来,担任班主任工作已满五年,在培优转差教育工作中有较好的教育方法。根据该同志在教育教学中的表现,同意推荐其申报XX专业讲师资格。
教师评职称单位推荐意见2
XX同志任职以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团结同事,关心学生,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各项政治和业务活动。
在教学工作方面,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任现职以来,共承担和完成了《XX》、《》等课程教学任务,年均课时数418节,教学效果好。指导本科生毕业实习70人、社会调查42人和毕业论文36人。主持校级重点课程项目建设,主要参加广西区级重点课程项目建设,独立承担学校教育研究课题,公开发表教学论文1篇,教学工作成绩显着。
在科研工作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任现职以来,先后独立完成学校重点科研项目《XX》,主要参加广西区级重点课程项目《XX》,主持承担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电子政务与档案管理研究》,公开在省级期刊以上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科研对档案学基础理论,特别是对档案管理现代化课题研究有一定深度和广度,并形成系列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㈥ 对开展好幼儿教师培训的意见有那些
1.健全优质资源准入机制 一方面,一手抓培训课程建设,一手规范教师培训机构的准人机制;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管理与评价机制,做好课程的遴选、培训、奖励与创新工作。 2.完善教师教育管理功能 实现教师身份的统一认证,加强市区、区县之间的平台对接,以及与第三方平台的数据交互,初步实现异构教师培训系统间的数据交换。用大数据分析服务探索分析教师培训行为和能力提升轨迹,提升教师培训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3.建设在线学习平台 建立融学习、考核、展示、反馈、管理等的系统化教师学习平台。逐步提供针对每位学员的个性化课程推送、资源共享、学习计划制定、学习情况跟踪等服务。逐步做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提高学习的便捷性、针对性与有效性。 基于规范化的各项内涵发展 4.研制教师教育系列标准 研制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及开发指南,指导各级各类主体的课程开发建设。完善培训学分的管理办法,探索教师培训选学制度。制定教师教育培训机构资质认定办法、社会第三方教师培训资源和课程的准入资质条件。 5.启动教师培训精品课程建设 建设一批具有针对性、引领性、前沿性且能够满足教师需求的精品课程。通过协同与创新逐步探索示范性精品课程的孵化模式与培育机制。 6.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功能建设 通过院长联席会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市区间的联动机制,并与高校、教育研究机构、社会各类优质机构等形成战略 协作联盟,以此加强教师培训机构的功能建设。 7.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内涵建设 市区共建共育,每10所学校中至少有1所市或区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完善机制,优化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管理机制、加强校校间的信息交流、运用信息化手段跨越时空进行经验分享和成果辐射。 立体化、满足需求的培训体系 8.构建分级分层分类分科的教师培训体系 根据教师的特点与需求,建立分级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增强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导向、支持、提升、优化功能。完善学分管理,原则上市区校占比依次为:10%-20%、30%-40%和40%-50%。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市区、校占比依次为:17%和83%。 9.完善各级各类教师发展平台 建立职初期的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见习教师教学实践大比武,成长期的骨干教师团队发展计划、国外访学进修计划、爱岗敬业教学技能竞赛,成熟 期的研修一体网络课程建设和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高端教师的“讲台上的名师”、“卓越校长领航计划”的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市级展示平台,完善和健全在职教 师岗位成长的制度和机制。 10.完善农村教师培训机制 以学校联合体为单位,送教上门,提升乡村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县做好农村教师培训的线上工作坊的建设;市级机构展“中青年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提升”、“课程实施能力提升”等为重点的农村教师专项培训。 1 1.加强教师培训者队伍建设 市级机构组织并开展提升教师培训者组织实施培训的能力和水平的专项培训,并试行教师培训线上工作坊制度,培养一批教师培训网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同时,区县建立兼职培训者规范管理工作制度,遴选高水平专家与中小学优秀教师担任兼职教师。 1 2.探索教师自主选学研修机制 优化以教师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方式 1 3.形成研修一体教师培训机制。 全面推进教材教法研修一体网络课程建设,建设不少于200门涵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师培训课程。建立一区县领衔、各区县参与、市与区县合作的课程开发机制,探索建设其他领域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 1 4.加强网络研修社区建设 充分发挥区县自主性,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区县现有网络平台及资源。同时,在市级机构的统筹下,加强区县间的研讨与交流,逐步打通各区县间的平台,最终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1 5.健全和完善校本研修机制 各区县加强加强对学校校本研修的管理与指导。市区协同,加强交流、多提供展示平台,促进成果的产出与辐射。学校要立足学校和教师面对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供研究能力,形成教师的教学实践、教育研究和学习进修三者有机结合的模式。 1 6.构建信息技术学用结合培训体系 全面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形成培训、测评、应用、研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
㈦ 学校对教师培训评审意见怎么写
该同志培训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