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有哪些方法
脱式计算的简便算法、行程问题(包括相遇、追击、环形追击)、工程问题、抽屉回问题、答一笔画问题、假设法、鸡兔同笼问题、植树问题、图形题、数列、找规律、逻辑推理、自定义定理应用、简单概率问题等等,每种题型都有自己的公式,但是掌握公式不能靠单纯的背公式,要是做题的过程中将公式融汇贯通。其实小学数学只有一种解题思路就是找到未知量和等式关系,就是无论多少个未知量只要建立有效的等式关系,将未知量用已知量表示出来就能解出来.
㈡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作图解题能力
通过画图解决问题一直是小学数学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在小学数学中,通过图形把抽象问题形象化、直观化,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利用画图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作为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始终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知识经验、思维发展水平,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画图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画图解决问题是能力是数学能力的一种。它是通过各种图形帮助学生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搜寻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这个意义上讲,画图能力的强弱也反映了解题能力的高低。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家之所以最终比一般人能更快地得到一个问题的解答,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称这样的方法为解题策略,……它们都具有普遍性,可以用于解决许多数学分支中的问题。有一些其实很简单,例如画图,但许多人从未想过尝试它。” 因而,对学生进行画图策略的指导在解决问题的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画图教学中又该如何用新课程观指导教学呢?
(1)在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们比较重视教给学生画线段图。新课程背景下的解决问题,还用不用教给学生画线段图?当前有关画图解决问题的教学和过去相比有什么不同?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不少同学很难会想到运用画图去分析解决问题,除非教师要求学生去画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现在教材在解决问题中强调解题策略。那么,教材中体现了哪些解题策略?在画图策略上是否有系统设计?
三、对“画图”教学的几点建议
1.使学生了解利用画图解决问题的价值和作用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利用画图方法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降低理解难度,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低年级孩子对抽象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存在着一定困难。如果适时的让孩子们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可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比多少应用题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学生对谁和谁比,谁多谁少,总是分不清,造成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错误逻辑。如果教学时借助画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如在教学“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民的前面有3人,后面有5人,这一行一共有多少人?”时,很多学生一看题中的数字及问题马上就列出算式:3+5=8。教师可先不急于否定,而是引导他们根据题意画图,通过画图学生很快就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从图中一下子就可以找到答案,深刻体会到画图在解题过程中的作用。
中高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应逐渐鼓励学生主动尝试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小明看一本书120页,已经看了这本书的2/5,还剩多少页没看? 这是一道比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学生通过画图就能很快找到量与率的对应关系从而正确理解题意,解答出应用题。
2.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图的形式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画图教学更多的是把画图作为一个知识教给学生,而不是把它看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个策略来进行教学。新教材把画图作为一种方法来教给学生,而且画图的形式也不只限于线段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画出不同的图来帮助自己分析、理解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学习完有余数除法后,出示了一道与生活实际有关的应用题。 同学们去春游,有14名同学想乘坐小船,每4名同学需要一条小船,你知道他们应该租几条小船吗? 这道题如果直接用有余数除法来解决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试着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 有的学生先画了14个圆,代表14名同学,然后4个圆为一份、4个圆为一份圈了起来。 还有的学生画4个小人坐一条小船,再画4个小人坐一条小船,这样依次画下去。 在学生画完图后,他们惊喜地发现这道题通过看图就找到了答案,根本不需要列式解答,使学生体会到图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数量关系,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在画图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只要学生画的图能够有效地帮助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都应得到教师的肯定,不必强求统一的格式。
3.重视解题策略的指导
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将隐性问题显性化。这样有助于学生体会到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掌握用画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体验出画图的作用。
①读题:要求学生熟读题目,明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②画图:启发学生根据题里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相应的图形;
③显示:在图中标出条件和问题;
④分析:画图后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分析,思考先求什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⑤解答:确定解题过程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自己解决问题,完成解答。
学生通过画图解决问题,就能感受直观图形对于解题的作用,形成应用画图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觉性。
画图可以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多加引导,适时渗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画图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作用。引导学生领会画图策略中的数学思想,提升数学素养。
㈢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解题能力
和你抄分享一下我的做法。
一是袭要求数学教师平时能做一些奥数题目,特别是要求每位教师都能正确地解答教材上的思考题。
二是要教师任课安排时,有意识地让教师进行教学小循环和大循环,每一位教师至少在12年内要教过一轮五六年级。
三是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解题能力比赛。
四是教研组每个月有意识地选取5到10道小学知识解的题,提供给教师。既提高教师的解题能力,又能通过这类题的解答讨论需要用到的小学数学知识,让教师明确这些知识在小学阶段的分布情况,有利于教师吃透教材意图。
㈣ 怎样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教师应把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始终贯穿于教学始终,我们必须把它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数形结合思想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即“数”与“形”结合,相互渗透,把代数式的精确刻划与几何图形的直观描述相结合,使代数问题、几何问题相互转化,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结合。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对图形的认识、数形转化,不仅可以为我们的解题带来来新的增长点,同时对开发智力、启迪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课堂上“老师是主角,高高在上;学生是配角,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而鼓励教学法是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多向探索,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教学中的变条件、变问题、条件和问题的互换等都是一题多变的好形式,但是,变题训练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要在学生较牢固地掌握法则、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变题训练,否则将淡化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不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四、联系对比,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为了减少学生的解题错误,提高解题的准确率,除加强估算和检验外,通常较有效的办法是要善于联系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在比较中区别、在比较中理解、在比较中提高。常用的联系比较方法有:
1.联系生活实际对比。对于一些农业生产上的株距、行距,工业上的产值、工效,商业上的成本、利润等,学生缺乏生活经验,难以产生共鸣;对于一些较难的运算,学生解答毅力不强,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其实,只要把数学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行对比,解题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对于难理解的题,要增添一些与之数量关系相同、能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先解熟悉的题,再解生疏的题。
2.联系正误对比。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解题的错误,往往错在认识不清、感知模糊、理解肤浅上,用给出正确答案(或算式)和错误答案(或算式)的对比,如正误分析对比、正误解法对比等,都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解题能力。通常的选择题就是很好的训练形式。
3.联系题型对比。根据知识内在的联系特点,在教学中,要善于把各种描述的形式联系起来进行训练,达到由此及彼、由里及外、融汇贯通和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反思是主体自觉地对自身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是辩证思维的一种体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对解题过程、学习状态等进行及时反思,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重视教学内容而忽视了教学行为,致使学生学会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而不知为什么学、如何学、学得怎样。为了使学生成为数学的主动学习者和行为者,必须设计好教学。
我们往往还会采用其它方式来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反思课题,主动地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学习目标,这是培养反思能力的第一步。一般来说,学生看到课题总是能想到些什么的,但学生的联想可能有很大的随意性,老师应慢慢地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进行联想。
培养解题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但无论哪种途径和方法,最根本的、相通的是离不开思维的训练。数学的解题方法是随着对数学对象研究的深入而发展起来的。教师钻研习题、精通解题方法,可以促进教师进一步熟练地掌握中学数学教材,练好解题的基本功,提高解题技巧,积累教学资料,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㈤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1、去繁为简,把握核心线索
在解题时,学生们不免会遇到大量繁杂的题目内容信息。针对这类大信息量的题型,我们建议学生把题目内容阅读两遍以上,第一遍可以通过粗略的阅读,找到几处你认为关键的信息加以标注,第二遍可以在前一遍的基础上进行详细阅读,找出题中相关的数据信息,结合题目问题,认真仔细地去理解题目所包含的材料内容,再利用自己平时的解题方式和上课老师讲解的解题技巧,使自己慢慢地在大脑里梳理出解题思路。小学数学理解题常常让学生们产生困惑,并不是因为问题本身难而是由于题目的信息量的巨大,这样导致学生很难很快的提取有效条件,所以亟需锻炼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修一条长847千米的公路,5天修了170千米,再修20天能完成吗?很多学生的解是:170÷5=34(千米),34×20=680(千米)680<847所以不能完成,而实际还应该加上已经修的170千米,所以应该是能够完成的。当试卷发下去时,做错的学生却能立即找到错的原因,原因是他们没有把“再”字体会出来。
2、排除干扰,打破解题障碍
要更加快速高效的解题,第一要树立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自信心,这是学生应该在解题之前就具备的心理素质。因此,作为老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要善于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而不单单是掌握了一门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解题心态。例如: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春游,工友师生186名,大游船每条可坐28人,小艇每条坐12人,问需要租几条大游船。很多同学在做这个题目时犯了难,把大游船和小艇都用上了,其实这里根本用不着算小游艇。这都是由于长期形成的那种“给出的条件都用完”的心理习惯干扰、影响的结果。这说明了定势思维在审题过程中带来的不良影响确实值得教师的注意和重视。教师在概念教学中既要重视概念建立的条件,又要重视训练他们运用概念、规律解决问题的技巧,帮助学生消除不利的思维定势。再如:某出版社发行一本杂志是月刊,每月发行一期,最新的一期是第72期,问这本杂志创刊多少年了?有的学生碰到这样的问题又无从下手了,因为题目中只给出了一个数字。其实,题目中的“年”就是一个隐含条件只要72/12就可以了。如果揭露了隐含的条件,审题的障碍也就扫除了。
3、强化能力,学会思维转换
针对小学生在解题的问题上,最为重要的还是要增强学生对题目中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此,提高学生两个方面的能力变得尤为重要,一个是语言表达能力,另一个是阅读理解能力。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解题时更好的读懂题目的意思。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该不时的对学生加以引导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它的重要并且喜欢上阅读,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从而能够在平时积极主动地去读书。另一方面,老师也应该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多多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学习自我表达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自身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长期以往,就可以更好的锻炼学生语言的理解能力,同时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能够更上一层楼。例如:某工厂买来一批煤,先用汽车运了一半后,改用一辆载重5吨的小汽车运了3次,还剩3吨,这批煤共有多少吨?学生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表现如下:审题过程中他们的思维集中在“先用汽车运了一半”这个问题上,以为一定要把它先求出来才能解决问题,想不到只要把思维的焦点转移到求“另一半”上,那么,这个问题就可解决了。看来要改变这种思维的狭窄状态,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灵活选择合乎条件、要求的方法解决问题,克服审题障碍,提高审题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工作。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我们要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主观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也使他们对索然无味的“学业”产生浓厚的兴趣;要锻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的能力。
㈥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应用题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应用题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呢?一、审题训练审题就是了解题目中的意思,已知条件及所求问题。认真审题是学生正确解题的重要前提,但它容易被忽视,从而导致差错。根据应用题的特征,迅速、准确地确定思维方向,深刻理解数量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强调认真审题,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应用题的叙述是一个整体,它包括情节、条件和问题三个要素。审题时,必须从整体到局部逐步理解题意,要求学生自读题目,找出应用题里的条件和问题,读题时既不多字也不少字,尤其是对关键性的词句,要仔细思考,切实领会。在理解性读题的基础上,认真审清题意,确定解题的思维方向和方法,最后通过细读,将解答算式,答案与题目对照,看其是否符合题意。强化审题训练提高解题正确率的有效方法。二、画线段图训练画线段图的训练是针对小学生具体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弱的特点,指导他们借助线段图,形象地揭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理解题意,找出解题的方法的一种训练。对于稍复杂的应用题,具体直观的线段图是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的有效性途径。三、一题多解训练在一题多解训练中,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去分析解答应用题,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而且能拓展解题思路,增强其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开发智力潜能。四、补充问题和条件,自编应用题的训练分析法和综合法解答应用题是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是应用题教学的重点。而培养学生用分析法或综合法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补充问题和条件以及自编应用的训练。补充问题和条件以及自编应用题是通过改变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所求问题,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和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㈦ 数学老师怎么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那要看你是什么学生的数学老师了.小学数学老师,你需要的是讲解的方法学生能听懂内,初中和高中的数学老容师,要多刷题,然后总结方法,最后归类方法.大学数据老师就是数学研究了,深入研究.
我觉得初中和高中解数学题不应该满足把数学题解出来,应该是一道题有多少种解法都可以快速反应出来,最后一定要形成自己的解题风格,保持这个风格把他交给你的学生.
我很喜欢我高中的一个数学老师,很有自己的解题风格,对我影响很深,希望你也是一位对学生影响深远的数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