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要加强生产一线员工实操技能培训
前言:技能人才是电力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近年来,广东电网公司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人才结构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出现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出现了一线技能人才严重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对一线技能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公司人才战略的重中之重。在具体工作中,科学创新实践、多措并举,强化一线员工培训与培养,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了公司核心竞争力。
1.技能人才队伍现状
近年来,公司由于经历主辅分离,广深分离,农电体制改革使人才结构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人才流动和人才流失比较大,出现人才结构不尽合理,战略性新兴业务单元人才紧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应用型技能人才储备不足,冗员与结构性缺员现象并存,特别是出现了通信、调度、变电、配电等一线技能人员严重不足的现状。一线员工素质偏低、整体技能水平不高,技能人才断层现象严重,这已成了公司的主要“短板”。
2.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
安全生产、优质服务是电力企业的生命线,活跃在生产一线的员工,其扎实的岗位技能是电力企业安全、优质的基石,也决定了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能人才是电力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对一线技能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公司人才战略的重中之重。
3.技能人才培养对策与创新实践
公司以加强班站长队伍建设和班组素质技能提升为主要措施,全面提升班组人员素质能力与技能水平,切实加强以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生产一线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保障。近年来公司对一线人员在培训经费上帮扶,在培训政策上倾斜,在培养方式上不断总结创新,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公司特色的有效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3.1技能人才培养思路
加大培训资源向县级子公司倾斜、向一线班组倾斜力度,以持证上岗促业务技能培训,以职业技能竞赛促岗位成才,着力提升技能人员岗位胜任能力。重点开展生产班组长业务技能轮训,围绕岗位培训规范推动个性化培训,提升一线员工适岗能力。公司在一线技能人才的培养思路上一直注重四项基本原则。
3.1.1服务性原则:培训的职能是为各部门和员工服务,即培训要服务和支持各部门工作需要和员工成长发展需要。
3.1.2实用性原则:培训要明确对象和目的,在内容上注重实用和适用,秉承:“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思想,而不是个人兴趣导向。
3.2技能人才培养标准、机制
3.2.1印发技能专家选聘工作方案,公开选聘技能专家。该方案的出台,进一步拓展公司技能人员职业发展通道,促进优秀技能人才留在基层,立足岗位成才。
3.2.2技能人员评价项目通过验收
通过岗位职责分解、问卷调研与访谈、专家交流评审等,最终形成了公司技能职系(生产类、营销类、通信类、物流类)42个班组247个“岗位胜任能力模型”,以及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对应的技能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标准,解决了公司技能人员缺乏能力管理标准的实际问题.
3.2.3发布技能人员岗位培训规范
技能人员岗位培训规范从一线技能岗位实际出发、自下而上倒推培训需求,促使技能人员岗位培训规范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目前,技能人员岗位培训规范涵盖了公司现有的全部技能岗位,包括变电、输电、配电、营销、调度、通信、信息、物流等8大序列共42类班组。
3.3技能人才创新培养方式和成果
3.3.1大力开展一线人员准军事化培训
为锻炼一线班组队伍,增强团队意识,培养“令行禁止,严勤细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提升班组技能和执行力,保障安全生产,大力开展一线人员准军事化培训。准军事化培训项目包括一线人员军事化训练、团队建设与执行力提升训练、人员行为规范培训、物品定置规范培训和“十个规定动作”培训,通过军事化的训练,将服从执行、规范作业、克苦克难等要求,内化成员工的行为习惯,自觉应用到生产班组的日常管理和现场作业,有效提升了班组长队伍的履职能力。
3.3.2县级子公司生产班组长素质技能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准军事化训练、班组5S管理、绩效管理与班组团队建设、生产班组一体化手册、班组长施工现场风险管制等。通过培训,培养一线员工“令行禁止、严勤细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提升了县级子公司生产班组长素质技能水平,提高了基层班组团队精神和员工执行力,促使他们更好地成为懂技术、会管理、善于带班的“四会”一线直接指挥者和管理者。
3.3.3加强高技能人员培训
高技能人员培训以着力提升一线技能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为目的,重点就网公司对员工队伍建设的最新要求、生产管理的先进经验、电网运行的新技术新技能等内容进行培训,采取课堂面授、双向交流、实操演练、参观考察等方式开展培训。充实的课程内容和丰富的教学活动,促使学员开阔视野,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增强适岗能力。
4.结束语
由于强化了一线员工的培训与培养,员工对安全生产理念有了新的认识,业务技能和工作责任心不断提高;员工岗位技能得到增强,岗位知识得到提升;员工服务意识显著提升,优质服务行为不断深化,牢牢树立“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意识;员工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公司生产安全和质量不断提高,平稳过渡了农电体制改革、阶梯电价改革、迎峰度夏,实现了全年安全生产零事故。
⑵ 浅谈如何做好企业员工培训工作
烟草在线专稿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培训之风兴盛,培训无所不在,培训成了所有企业最明显的共性。培训是企业的一种投资手段的说法也得到企业管理者的普遍认可。既然是投资,必须讲究效益与回报。美国著名企业管理学教授沃伦·贝尼斯曾说:“员工培训是企业风险最小的,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在笔者看来,沃伦·贝尼斯教授的话在普遍层面意义上来说,具有导向的作用。但就研究个体而言,则不尽然。投资与收益有时并不一定成正比,关键在于培训的效果。如何有效做好企业培训是所有培训工作者的心愿。 一、对培训本身的认识是做好培训的基础 培训重要性已得到普遍的认同,已无阐述之必要。但,笔者认为,要做好企业员工培训,必须深入分析培训本身,了解培训的特点,掌握培训自身的内在规律,方可按照其规律科学合理的安排培训,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 1、培训是教育的延伸 所谓培训,就是采取不同形式,围绕如何向培训对象传授某些知识、技能的活动。从本质看,培训与教育具有共同性,培训是教育的延伸,基本上也是一种教学,只是侧重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培训也必须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这是规划好、实施好所有培训的基础。 2、培训具有明显目的性 人的主观活动都具有目的性,企业也是如此。培训作为企业实施的重要活动,其目的性是明显的。一个企业开展任何形式或内容的培训,其目的都是围绕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如果说,一个培训方案与企业发展的目标没有任何内在的联系,与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不能保持一致,将无法得到企业认同,培训流程也将无法启动。因此,充分认识培训的目的性是做好培训的前提。 3、培训是管理的方式与载体 笔者认为,培训即管理。作为一个企业负责人(最高管理者),要做好对企业员工的管理,最好的方法莫过于通过培训,将自己的管理理念与要求传授给所有员工,将管理要求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4、培训是形成企业文化的传承 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关乎企业的兴衰成败。培训过程的本身,就是对企业统一价值观、行为理念的塑造,是形成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协调发展与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5、培训是提供知识、环境的综合体 随着形势的发展,当前培训已经不再局限于初期的简单知识传授,更多的是结合企业的长远发展与员工的自我发展,把培训作为一个提供知识与环境、引导自学与创新、促进企业与员工双赢的综合体。只有把培训作为提供知识、环境的综合体,才能把培训推向深入,持久发挥其作用。 二、从企业层面做好培训的措施 1、抓好培训规划是基础 综观当前培训存在的问题来看,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企业培训规划的制定缺乏明确目标、系统性和兼顾中长企业发展等要素,而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断层的培训规划,这样无法从整体上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导致培训效果很难持续,无法达到有效推进员工综合素质的效果。 培训与企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培训的目标必须符合与企业当前、长远发展目标,为企业规划发展目标而服务。显然,培训也必须依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制定培训的总体规划,为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认真研究与部署培训的规划问题,制定切实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的培训规划。事实上,在笔者看来,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其管理最重要的环节应体现在对“人”的管理上,而不是对“事”的管理上。只要管住了“人”,也就管住了“事”。因此,从企业方面来讲,抓好培训规划,建立与企业发展规划相一致的培训总体规划,既要考虑当前问题,又要兼顾长远发展,是确保培训整体效果的基础。 2、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企业培训效果取决于培训管理的各方面,而最为关键的在于培训师资队伍。培训师资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培训效果的好坏。笔者认为,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要着重实现“本土化”,才能突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满足于参训人员解决工作中遇到问题的目的。 一是抓好企业培训师资队伍的“海选”。企业师资队伍人才的选定,可在单位全体人员中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选拔。选拔过程可分为自愿报名、初选、试讲、评估等环节,最后择优确定。笔者认为,进行集中“海选”意义不仅体现在“优中选优”的目的,更多的是体现全员参与,激发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二是抓好师资队伍的培训。企业内训师名为培训师,实际上仍是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其培训技能、方法、理论等方面仍比较有限,需要进行培训系统理论等方面的短期培训,如:专业理论培训、教育理论培训、现代化教学技术等方面。在内训师的培训上,可根据内训师人数情况,采取“请进来”或“走出去”方式。通过对师资队伍的培训,铸造一支业务精通、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师资队伍,将为进一步促进企业培训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 三是注重条块化或模块化分工。由于企业培训师是从内部挑选,平常各自负责某方面的工作,存在知识面相对固定化的因素。笔者认为,培训师的培训内容应进行条块化或模块化区分,与其日常业务相对应,则更能体现其优势的一面,突出培训的“实践性”作用。 3、抓好培训内容是核心 培训内容应依托履行岗位职责为基础,加强理论知识为补充的综合内容,以达到实现解决当前问题的目的,又能促进员工自我完善。 一是履行岗位职责是基础。在培训内容的选定上,目前一些人(包括一些专家)对理论、综合知识等是大谈特谈。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偏面的,是缺乏实际可操作性的纯理论,违背企业开展培训的基本目的---解决当前问题。笔者认为,培训内容首要还是应围绕岗位职责履行进行培训,坚持把解决履行职责能力作为基础,才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是以提升综合素质为补充。在综合素质的培训上,企业应作好总体规划,逐步推进。综合素质培训内容应着重围绕管理理论、团队精神、职业道德及工作创新等方面,突出员工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综合素质的培训并不是随意性的,仍然要与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相适应。 三、从员工层面做好培训的措施 1、优化队伍,推进员工自我完善 从培训角度来讲,员工参与始终存在一定的被动性。如何转化被动为主动,对于提升培训效果至关重要。笔者认为,要实现由被动变主动,关键在于企业的用人机制。当代企业管理大师詹姆斯·柯林斯曾说过:“将合适的人请上车,不合适的人请下车”。人才队伍只有充分体上下流通顺畅,才会优化队伍,才会激发员工的紧迫感,才会激发员工不断的自我完善,达到由“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员工培训的效果,也是改变目前培训效果不佳的最好途径。 2、合理选择受训员工 在选择员工的培训上,必须充分体现出“合理”二字,才能达到培训的效果。所谓“合理”,着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全面性。对于企业发展所需的基础性知识,关乎每个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操作问题,必须全员培训,人人掌握,不搞选择,否则就会失去了培训的初衷。 二是针对性。“如果你有智慧,请你拿出来;如果你缺少智慧,请你流汗;如果你既缺少智慧,又不愿意流汗,请你离开!”这就是蒙牛集团的著名用人观之一。它充分体现了对人才的区别使用,达到实现人才价值运用的最大化。培训亦是如此。培训要取得好的效果,如何区分培训对象,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特点进行培训是关键。笔者认为,培训工作必须做细,越是细,则越是有针对性,也就越能发挥培训的作用。因此,在培训对象合理选择上,对培训对象进行细分,对于强化培训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贡献性。合理选择培训对象,还表现在贡献性方面。所谓贡献性,就是要把员工对企业发展所做的贡献作为选择参加培训的参考要素之一。目前在企业培训方面,把贡献性作为选择参训对象的要求考虑还不多。但,笔者认为,把贡献性作为参加培训的要求予以考虑,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对于促进培训效果意义重大。理由如下:其一把贡献性作为参训要素,可充分体现企业管理的价值观,也是对那些为企业作出贡献人员的充分肯定,进一步激发他们工作热情。其二把贡献性作为参训要素,更能充分体现培训的重要性,突出员工珍惜参加培训的机会,认真学习,提升培训的效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员工培训关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关乎企业的做大、做强,要从企业发展的战略性高度来重视企业员工的培训,突出从企业当前发展入手,结合企业长远发展和员工自身发展。既要体现系统性,又要着重针对性,解决当前问题,促进员工培训的实效与前瞻性。
⑶ 如何提升一线员工的培训效果和效率
近年来,制造业普遍出现了招工难,离职率高的问题。一是目前越来越年轻的一代进入了社会工作,比如90后、00后等,他们已经不愿意像自己的上一辈一样在枯燥的工厂环境中干一辈子;另一个原因是市场需求的波动越来越剧烈,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导致这种情况传递到供应链时,使工厂的运作波动也越来越大。往往是今天还在招人,两天后订单就没了。所以员工如何快速的进入岗位培训,并熟练的掌握本岗位的技能,变成了很多制造企业面临的难题。
而面临市场的剧烈变动,工厂的人员变动相信也是极其频繁和剧烈的。而且现在工厂为了降低成本,会与劳务公司合作,将一部分业务形态进行劳务外包或者聘用一部分的临时工。这样导致工厂的人员流动更加频繁。
而一个员工要想在一个新岗位上手成为熟练工,这是需要一个系统的培训过程。以传统的企业为例,往往是师父带徒弟的模式,一个新手可能一年或者两年还在领学徒工资,而且要对自己的师父毕恭毕敬。
再回到我们的培训系统理论,常常说到10/20/70原理,即一个员工对于技能的理解和提升,其中10%是理论培训部分,20%是现场辅导,70%来自于他实际的现场实践。
但在剧烈的人员波动情况下,往往是招聘来的员工,召集在一起简单的讲讲安全注意事项,然后就带到各个岗位开始工作了。稍微负责的班组长可能还会对新员工进行现场的简单讲解或者给他发一份“作业指导书”让其自学,然后就上岗操作。这其实相当于直接略过了培训系统的10%+20%,现实中对于生产的风险极大,包括了安全的风险和质量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建议考虑生产一线培训的“数字化转型”。做法就是将具体的培训内容分解到每个工位,同时给每个工位定义了具体的二维码标签。新员工用自己的手持终端(比如智能手机或者PAD)扫码就能获取到最新的专业教学视频。
而由于部分教学视频涉及工厂的工艺隐私,所以建议通过硬件的开发保证视频的隐私性。比如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浏览学习教学内容,如果一旦超过这个范围,则视频教学即时切断。让其只能在规定的地点进行标准化视频学习。你可以网络搜索“地鼠智造”
我看到过比较好的方案的链接如下,建议你可以参考:网页链接
⑷ 如何有效地培养一线员工的工作能力
一、差绩循环 员工对其工作的低满意度和员工的高流失性将产生一个销售额和利润的螺旋下滑。例如,员工对其工作不满意将直接导致其服态度不好,最终造成客户的不满意。同样,员工流动性过高,将破坏公司与客户之间关系的连续性,客户的背离会使利润下降。更糟的是利润下降所造成的对员工培训的不足及员工对工作期望值的下降。所以其后果是从低工作满意度开始一个差绩循环,并不断重复。 二、员工流失的高额代价 研究表明,员工非常看重他们在工作中的能力这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被授权的范围,二是可向公司内部、外部客户提供工作成果的能力。员工获得的这种能力越多,员工流动率越小。 成功组织的员工流动率会低于其竞争对手。即使是那些依靠高流动性员工的公司如快餐连锁店一般倾向于聘用技能不高、不需要很多培训并且工资要求低的员工现在也开始懂得只有那些长期在公司工作并且工作满意度高的员工才能有助于建立客户的忠诚度、满意度以及降低管理成本。 三、成功循环 四、按工作态度选人,按技能要求培训 技能可以传授,但是要教育一个人具有正确的工作态度是很困难的。许多成功的服务公司在选择员工时把工作态度放在第一位,而技能仅仅是次要的。因为他们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对新人进行技能培训。 公司中的每个人都需要具有以客户为中心的态度,无人可以例外,即使是那些极少与客户接触的员工。例如,一个能干但极端自私的软件程序员可能会拖延产品的升级,从而给同事带来很大的麻烦。如果这个程序员的工作态度没有被察觉,这种拖延就会继续发生,而和他合作的技术纯熟的员工将到公司竞争者那儿去找工作。 五、培训投资 人际关系培训不仅仅对那些要花大量时间和外部客户周旋的员工是重要的,对于服务于公司内部其它部门的内部客户也是必须的,甚至对于团队整体的绩效也很重要。 培训必然占用时间和产生费用。那些曾在开发员工方面有所投资的公司发现自己得到了回报:员工流动率降低、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从而导致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加。 六、提供工具和支持 一旦你聘用到一个好员工,就必须给他们机会使之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如果你为员工提供了必需的工具和支持,他们就会把工作越做越好,并且对工作的感觉也会越来越好。这种结果增加了员工的忠诚度,员工的忠诚度又进而增加了客户的忠诚度。 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持系统,即使是最好的员工也无法向客户提供他们所希望的产品和服务。一套精心设计的支持系统,如技术、信息系统、工作地点设计以及完善的服务设施等等都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工作能力。 七、在有限范围内授权 一旦聘用到合适的人选,你应该对他们进行培训以确保他们正确掌握技能、获得有效的支持。授予他们充分的权力,从而把有价值的东西完全地传递给客户。充分的授权给予公司员工必要的权力和责任以迅速做出决策,并果断地纠正错误。最终公司将从精英员工的判断和决策能力中获利。 八、对工作成果的奖励 当你的员工在服务中不断做出贡献时,你要及时对此加以确认并奖励他们。把奖励和工作目标直接联系起来。奖励应能反映出公司的文化和价值取向,并应考虑何种方式最能激励他们。 尽管测量和评价职工的努力程度较为容易,但是请记住你的目标是为客户提供工作成果。所以应该奖励取得这些成果的员工,而不是那些仅仅付出努力的人。
⑸ 如何提高一线员工的工作能力
一、差绩循环
员工对其工作的低满意度和员工的高流失性将产生一个销售额和利专润的螺旋下属滑。例如,员工对其工作不满意将直接导致其服态度不好,最终造成客户的不满意。同样,员工流动性过高,将破坏公司与客户之间关系的连续性,客户的背离会使利润下降。更糟的是利润下降所造成的对员工培训的不足及员工对工作期望值的下降。所以其后果是从低工作满意度开始一个差绩循环,并不断重复。
二、员工流失的高额代价
研究表明,员工非常看重他们在工作中的能力这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被授权的范围,二是可向公司内部、外部客户提供工作成果的能力。员工获得的这种能力越多,员工流动率越小。
成功组织的员工流动率会低于其竞争对手。即使是那些依靠高流动性员工的公司如快餐连锁店一般倾向于聘用技能不高、不需要很多培训并且工资要求低的员工现在也开始懂得只有那些长期在公司工作并且工作满意度高的员工才能有助于建立客户的忠诚度、满意度以及降低管理成本。
三、成功循环
⑹ 一线员工培训什么
一、 充分考虑一线员工在学习速度与基础、技能水平的高低等个体差异,在班组建立技能传授平台,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使专业知识与实践现场相结合,把工作和学习融为一体,以缺失确定培训内容,通过现场培训不断提升一线员工技能。
二、通过合理使用激励办法,增强一线员工学习主动性
要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关键在于增强一线员工学习的主动性,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在一线员工培训中,要通过合理使用激励办法,开展多角度、多形式的评先创优活动,鼓励一线员工每天进步一点,在班组内形成互帮互学、争先创优的气氛,这将大大增强员工主动学习的意识。
因此,要建立严密可行的教育培训考核办法,把受训者参加学习培训的表现和考核成绩同他的工作业绩考核、职务升迁、职称评定、工资奖金等真正挂起钩来。
一线员工技能培训
三、确保“四个保障”,保证一线员工技能培训有序进行
提供充足的物质,确保班组技能培训经费的使用;强化执行,以考核为主要手段,提升执行力,技能培训效果将不断得到促进的提高。
培训中做到这“四个保障”,将使班组技能培训活动有序进行,并取得实际效果。
一线员工技能培训
四、创建学习型组织,促进互帮、互学、互促进
创建学习型组织,不仅仅培养受教育的职工的自我教育能力,使职工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监督、自我改正,养成自觉学习、自我陶冶的学习习惯,在实践中引导职工将学习当成一种使命、一种责任,尽可能使职工多掌握一些新知识、新概念、新理论,更重要的是提倡以提高团队核心竞争力的共同学习,是一种团队中员工之间有充分交流、能产生可持续绩效的学习,它能使个人和企业取得快速回报。
一线员工技能培训
五、改变培训方式,使技能培训不断创新
技能培训要不断创新形式,使技能培训常讲常新,就要使日常的技能培训和生产、安全、造纸紧密结合起来,着重培养班组成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及分析、处理异常缺陷的能力,把培养“一专多能、一工多艺”的复合型人才的标准落实到班组技能培训中。
注重职工教育的实用性。
教学形式、方法提倡培训以学员为中心,学员自学为主、在学习过程中学员可以调整学习进度,选择学习内容,能充分发挥学员的个性、特长,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⑺ 如何提高一线员工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抄根据一线员工的差异开展现场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二、通过合理使用激励办法,增强一线员工学习主动性 三、确保“四个保障”,保证班组技能培训有序进行 四、合理分配工作成员,促进互帮、互学、互促进 五、创新培训形式,使技能培训常讲常新
⑻ 如何对一线员工进行有效培训
团队的协同作战能力显的尤为重要,管理者更要致力于团队的建设和培养,培训是一种很重要的员工培养手段,也是管理者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⒈针对员工进行实物操作的演示,要进行分节操作,保证演示的细节都能让员工注意到,通过多次重复加强员工的记忆。演示可以采取互动的方式,重复演示可由员工来完成,既纠正了个别员工的错误操作,也加强了所有培训人员的记忆。 ⒉小组讨论更能启发每位员工的思维,使每位员工参与到培训的课题中来。 一般采取设定一个讨论的题目,培训的员工进行分组讨论,限定时间,小组选派代表发表小组讨论的观点和建议。培训者对于各组讨论的观点和建议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最终的结论。 对于表现突出的小组要提出表扬,激励小组的讨论热情。 ⒊培训者根据培训的课题, 设计几个问题进行提问,可以采取员工自主应答的方式,如果自主应答的响应并不热烈,就要采取指定提问的方式,随机指定员工进行回答。 自主应答气氛强烈表示员工的参与热情较高,指定提问的随机性也提醒了员工不能大意,积极的活跃思维,做好应答准备。 提问也是培训者就某个观点不能确定时所采取的最好方式,通过提问的方式,既拓展了培训者的思路,也启发了员工的思维,最终得出合理的结论。 ⒋培训的员工既能发挥个人的表演天赋,也能从角色的演练中获得实战经验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