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编制岗位作业指导书
一. 目的和作用
在实施HSH管理体系过程中,文件和实施程序内容较多,不便于岗位人员学习,因此,单一岗位需要一份比较系统的指导文件。岗位作业指导书就是结合传统安全管理方法和HSH管理方法发展而来的此类文件,囊括了员工在一个岗位上应该掌握和了解的知识。
每一个岗位都有一本岗位作业指导书,并下发到岗位员工手中,以便员工随时学习和查阅。因此,组织学习后,岗位作业指导书就成为员工工作的依据,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二. 具体内容
针对不同岗位辨证的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因为有的岗位要巡回检查,有的重复性较强,有的随机、临时性工作较多,所以,有的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较多,有的则比较简单。
以比较复杂的岗位作业指导书为例介绍其包括的内容。它一般包括十二个项目:岗位描述,岗位工作目标和要求,安全职责,岗位职责,巡回检查线路和检查标准,工作范围(内容),隐患分析和削减措施,系统内设备操作规程和参数,系统内工艺流程图,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常用法律法规、标准目录及附录。这些内容可以根据岗位的实际增加或减少相关的项目和内容,便于增强可操作性,对基层的岗位工作有更好的指导性。
(1).岗位描述。这一部分是对一个岗位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其作用是使在该岗位工作的员工能对这个岗位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一项包括岗位名称、工作概述、岗位关系、特殊要求、工作权限、职业资格和工作考核七项内容。
(4).岗位职责。这一部分是介绍该岗位的岗位职责,岗位职责是多年来企业管理中好的管理做法。目前有的企业流于形式,应当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对内容不断修改,增强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能量化的内容尽量量化,避免空洞的内容,既不起界定职责的作用,也无法考核。
(5). 巡回检查线路和检查标准。顾名思义,这一部分是针对需要定时巡回检查的岗位,明确规定巡回检查的路线、检查点和检查的标准,便于岗位员工能够正确检查,掌握正常与异常的差别,能够及时处理。
(7). 隐患分析和削减措施。在危害(隐患)辩识分析的基础上,这一部分将该岗位员工参与的工作列出,按照标准危害(隐患)辩识分析卡的模式逐一编制,使员工在工作实施前清楚这项工作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所需的准备工作和工作步骤,达到具体的标准等。
(8).设备操作规程和参数。有的岗位在日常工作中需管理各种设备。因此,员工应当掌握这些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基本参数。掌握了操作规程,才能作到正确的操作。所以,这一部分要将该岗位所有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基本参数一一列出。
(9).工艺流程图。有的岗位负责工艺流程,所以,员工要对工艺流程一清二楚,否则,出现异常情况就不知所措,不会处理。因此,这一部分主要把该岗位的工艺流程图附上,流程的操作标准、操作步骤和方法也应一并列出。
(10).管理制度。每个岗位员工都应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管理制度。一个员工在上岗工作前,企业首先应当告知这名员工应当遵守的管理制度有哪些,作到什么程度。否则,出了问题,就指责员工违反管理制度,是不合适的。这一项就应列出在岗位上应遵守的制度及内容。有的企业制度比较多,可在此只列制度目录,具体内容要查阅相关的制度汇编。
(12).常用法律法规、标准目录及附录。这一部分列出该岗位员工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供查阅的地点或来源,使员工能够了解到这些知识。附录,指根据岗位实际需要列出的内容,如岗位常用的安全知识等。
三. 编制和应用步骤
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较多,班组长一般很难独立完成。根据实践经验,一般由专业人员为主组织编制,班组长和部分技术骨干为编制工作人员,在完成危害(隐患)辩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工作人员先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按作业指导书的项目内容进行筛选整理,最后形成一个系统的岗位作业指导书。
编制完成后,打印成册,组织岗位人员学习培训,掌握其中的内容,为今后在工作中顺利执行打下基础。新上岗的员工培训完成后要经过考核,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
学习培训完成后,岗位作业指导书发到员工手中,并放置在作业现场或岗位,每天工作中予以实施。岗位工作人员对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都应了解,并在工作中切实贯彻落实,才能在工作中作到遵章守纪,又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对自己的伤害。
在实施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或需要补充的地方,要及时补充完善。待每年全面修订时,该修订的修订,该补充的补充,作到持续改进,使岗位作业指导书一直有实效性。
『贰』 什么叫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是作业指导者对作业者进行标准作业的正确指导的基准。作业指导书基于零件能力表、作业组合单而制成。是随着作业的顺序,对符合每个生产线的生产数量的每个人的作业内容及安全、品质的要点进行明示。
作业指导书是指为保证过程的质量而制订的程序。
(1)“过程”可理解为一组相关的具体作业活动(如:抹灰、砌砖、插件、调试、装配、完成某项培训)。
(2)作业指导书也是一种程序,只不过其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作业活动,而程序文件描述的对象是某项系统性的质量活动。
(3)作业指导书有时也称为工作指导令或操作规范、操作规程、工作指引等。
(2)员工培训管理作业指导书扩展阅读:
针对不同岗位编制的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因为有的岗位要巡回检查,有的重复性较强,有的随机、临时性工作较多,所以,有的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较多,有的则比较简单。
以比较复杂的岗位作业指导书为例介绍其包括的内容。它一般包括十二个项目:岗位描述,岗位工作目标和要求,安全职责,岗位职责,巡回检查路线和检查标准,工作规范(内容),隐患分析及削减措施。
系统内设备操作规程和参数,系统内工艺流程图,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常用法律法规、标准目录及附录。这些内容可以根据岗位的实际增加或减少相关的项目和内容,便于增强可操作性,对基层的岗位工作有更好的指导性。
作业指导书编制完成后,打印成册,组织岗位人员学习培训,掌握其中的内容,为今后在工作中顺利执行打下基础。新上岗的员工培训完成后要经过考核,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
学习培训完成后,岗位作业指导书发到员工手中,并放置在现场或岗位,每天工作中予以实施。岗位工作人员对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都应了解,并在工作切实贯彻落实,才能在工作中做到遵章守纪,又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对自己的伤害。
『叁』 如何编制岗位作业指导书
一. 目的和作用 在实施HSH管理体系过程中,文件和实施程序内容较多,不便于岗位人员学习,因此,单一岗位需要一份比较系统的指导文件。岗位作业指导书就是结合传统安全管理方法和HSH管理方法发展而来的此类文件,囊括了员工在一个岗位上应该掌握和了解的知识。 每一个岗位都有一本岗位作业指导书,并下发到岗位员工手中,以便员工随时学习和查阅。因此,组织学习后,岗位作业指导书就成为员工工作的依据,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二. 具体内容 针对不同岗位辨证的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因为有的岗位要巡回检查,有的重复性较强,有的随机、临时性工作较多,所以,有的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较多,有的则比较简单。 以比较复杂的岗位作业指导书为例介绍其包括的内容。它一般包括十二个项目:岗位描述,岗位工作目标和要求,安全职责,岗位职责,巡回检查线路和检查标准,工作范围(内容),隐患分析和削减措施,系统内设备操作规程和参数,系统内工艺流程图,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常用法律法规、标准目录及附录。这些内容可以根据岗位的实际增加或减少相关的项目和内容,便于增强可操作性,对基层的岗位工作有更好的指导性。 (1).岗位描述。这一部分是对一个岗位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其作用是使在该岗位工作的员工能对这个岗位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一项包括岗位名称、工作概述、岗位关系、特殊要求、工作权限、职业资格和工作考核七项内容。 (4).岗位职责。这一部分是介绍该岗位的岗位职责,岗位职责是多年来企业管理中好的管理做法。目前有的企业流于形式,应当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对内容不断修改,增强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能量化的内容尽量量化,避免空洞的内容,既不起界定职责的作用,也无法考核。 (5). 巡回检查线路和检查标准。顾名思义,这一部分是针对需要定时巡回检查的岗位,明确规定巡回检查的路线、检查点和检查的标准,便于岗位员工能够正确检查,掌握正常与异常的差别,能够及时处理。 (7). 隐患分析和削减措施。在危害(隐患)辩识分析的基础上,这一部分将该岗位员工参与的工作列出,按照标准危害(隐患)辩识分析卡的模式逐一编制,使员工在工作实施前清楚这项工作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所需的准备工作和工作步骤,达到具体的标准等。 (8).设备操作规程和参数。有的岗位在日常工作中需管理各种设备。因此,员工应当掌握这些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基本参数。掌握了操作规程,才能作到正确的操作。所以,这一部分要将该岗位所有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基本参数一一列出。 (9).工艺流程图。有的岗位负责工艺流程,所以,员工要对工艺流程一清二楚,否则,出现异常情况就不知所措,不会处理。因此,这一部分主要把该岗位的工艺流程图附上,流程的操作标准、操作步骤和方法也应一并列出。 (10).管理制度。每个岗位员工都应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管理制度。一个员工在上岗工作前,企业首先应当告知这名员工应当遵守的管理制度有哪些,作到什么程度。否则,出了问题,就指责员工违反管理制度,是不合适的。这一项就应列出在岗位上应遵守的制度及内容。有的企业制度比较多,可在此只列制度目录,具体内容要查阅相关的制度汇编。 (12).常用法律法规、标准目录及附录。这一部分列出该岗位员工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供查阅的地点或来源,使员工能够了解到这些知识。附录,指根据岗位实际需要列出的内容,如岗位常用的安全知识等。 三. 编制和应用步骤 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较多,班组长一般很难独立完成。根据实践经验,一般由专业人员为主组织编制,班组长和部分技术骨干为编制工作人员,在完成危害(隐患)辩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工作人员先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按作业指导书的项目内容进行筛选整理,最后形成一个系统的岗位作业指导书。 编制完成后,打印成册,组织岗位人员学习培训,掌握其中的内容,为今后在工作中顺利执行打下基础。新上岗的员工培训完成后要经过考核,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 学习培训完成后,岗位作业指导书发到员工手中,并放置在作业现场或岗位,每天工作中予以实施。岗位工作人员对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都应了解,并在工作中切实贯彻落实,才能在工作中作到遵章守纪,又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对自己的伤害。 在实施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或需要补充的地方,要及时补充完善。待每年全面修订时,该修订的修订,该补充的补充,作到持续改进,使岗位作业指导书一直有实效性。
『肆』 SOP标准作业指导书的培训材料
标准操作规程(SOP)基础知识
标准操作规程(SOP)是各种标准化管理认证和产品认证的重要内容,各行业都有SOP的要求。什么是SOP?简单的讲,SOP就是一套包罗万象的操作说明书大全。一套好SOP是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必要条件。SOP不仅仅是一套技术性范本,它更重要的涵盖了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由于在成熟的行业,都有明确的管理规范和认证体系,因此其SOP的标准化和成熟性都比较高,编写SOP也有依据难度较低。由于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实验室管理和认证体系,因此,在检验工作中编写SOP会有些盲然。
首先,SOP具有行业特点,不同的行业都有不同的SOP。就检验工作而言,仪器有仪器的SOP,试剂有试剂的SOP,各个项目有各自不同的SOP,别说是细菌、生化免疫这些学科不同的有不同的SOP,就是同一学科内不同项目也有不同的SOP。所以检验SOP不是一个,而一套。
第二,SOP事无巨细,也就是说只要与项目有关,要详细全面,要包括所有的可能出现的细节。以飞行员操作规程为例,第一条竞然是“坐下”,由此可以看出,SOP涵盖细节程度。SOP不是简单的操作说明,而应该是实用操作大全,应该成为工具书性质的东西。一套理想的SOP应该让一个不懂的学了后就能成为专家。
第三,SOP不是仅仅是详尽的操作说明,它是管理规范的一部分,也包涵着质量控制和管理理念,从中甚至可以看到人员配置等情况。
虽然不同的行业SOP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但是其是有确实的逻辑联系,因此借鉴其他行业特别相近行业的SOP要求是很有价值的。以药品生产SOP为例,其要求是GMP认证所要求的,根据GMP,其SOP的重点见附。
借鉴药品的SOP的重点,检验SOP应该包涵:
1、 操作程序:实验和仪器的操作程序、实验器械的取用和实验后的处理、实验台的清洗、实验物溢漏的处理等
2、 质量控制:实验和仪器的质量监控,如实验质控数量(高、中、低?),仪器的校正(人员、时间、方法等)、维护和保养、实验的原始记录等。实验原始记录很重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除病人资料外,还应有环境参数(天气情况、温湿度等)、使用仪器及仪器情况、样本性状和质量、试剂厂商及批号、同批质控结果以及处理方式(如复查、重抽、发报告)等,尽量详尽。
3、 异常结果判断及处理:判断异常结果的指标,及分析处理原因方当及程序。如,是异常给果,还是实验误差或错误?怎么判断?样本正常范围是多少?非正常范围的标本如果处理,大于多少或小于多少复查或与临床联系?
4、 流程:应包括样本收发、报告单收发审核、质量和仪器问题处理等都要有明确的流程规定。如谁收标本、谁发报告、多少时间收,多少时间发、向谁收、仪器故障的报养程序等等。
5、 试剂和样品质量指标、验收及贮存:谁人进、谁人检、以什么方式贮存、如果保正贮存质量。如:贮存冰箱温度谁监测、试剂失效谁警告、标准菌多久转种等。
6、 人员职责:人员职责明确是在流程过程中体现如来的,如仪器坏了,是向谁汇报、由谁处理、报告单谁审核,什么样的异常实验操作员处理,什么样的要报主管等等。当然有人员培训SOP更好。
检验SOP的编写,可以以仪器操作手册、试剂说明书为兰本,根据科室情况加上上下游内容,如样本收集处理、异常结果处理等内容就可以做为项目或仪器SOP使用。各项目SOP加上样本收集、报告单发放、试剂购买、验收贮存、发放等SOP就基本完成。
附录:
药品生产SOP的重点内容:
1 偏差的处理
详细表明和说明对于可能出现的与预期结果、结论有偏差的,例如,收得率在预期范围之外,产品不符合规格,反应条件不符合特定的参数,设备标准不合格等等,是在何时以及如何被研究的,采取的措施、程序是什么,是否合理等。科学的试验论证、审查和批准等。
2 内部审计
尽可能描述清楚如何、何时和由何人进行内部审计,以及为何进行内部审计,采取的方法和程序是什么等。
3 外部审计
描述对供应商(原料、包装材料等)审计的频率和理由以及所使用的议定书(合同),最简略而又明了的方法是通过要求供应商填 完一份自行设计的包括上述内容的表格来进行,审查和批准程序。
4 质量审核程序
描述如何并由何人审核和批准批记录、工艺过程中的检验、以及最终的API检验数据,质保部门(QA)必须对此在成品进入市场前负最终的责任。
5 派到生产部门进行工艺过程中间试验的人员
描述允许生产人员进行工艺过程中间试验所必须符合的规程和标准,例如在提取前核查溶液的PH值等。
6 规格的标准
描述负责审核和批准新原料、中间体和药品规格的人员、部门和程序,如规格改变了,规程的审核和批准也应该在这条SOP中进行阐述。
7 检验规程的批准
描述负责检验规程的人员、部门、检验程序,这个检验规程可能是国家法定的标准,如中国药典、美国药典、国家处方集等的检验规程就是标准,但假如这样的规程不存在或不适用于特定的原料,那么可使用有关的其他检验方法。
8 工艺规程中控制的批准
描述用于工艺过程中控制检验的决定性程序的规程 。
9 验证手册和报告
描述印发、审核及批准工艺验证手册和报告的规定。
10 变更控制
描述当工艺过程、检验方法、工艺过程中检验、设备等改变或将被改变时所必须要做的工作,审核和批准程序。
11 取样规程
描述质控部门如何被通知,以及如何采集、鉴别样品并把它们运输到质控室。
12 标准对照品的批准
描述针对相关的工艺过程,选择和批准对照品的人员和部门。
13 分析研究和评价
描述针对相关的工艺过程,选择和批准分析研究和评价的人员和部门。
14 供试品的批准
描述针对相关的工艺过程,选择和批准供试品的人员和部门,包括有关实验室报告。
15 委托生产物质的审核
描述假如中间体是由第三方生产时如何检验和使用中间体。
16 稳定性试验
描述稳定性试验程序,包括条件、频率、数据审核和文件记录。
17 承包商的评价和批准
描述如何选择、评价及批准承包商,例如企业内部无法进行时委托外部检验等。
18 批记录审核
描述生产记录是如何并由何人审核和签名的。
19 投诉审核
描述客户投诉从接受到评价以及到最终所作出的反应是如何处理的。
20 规格之外物料的使用
描述在何时允许使用规格之外物料以及批准程序所包括的内容。
21 被退回物料的使用
描述使用被退回物料必须做什么以及在何时可接受的或者是不可接受的。
22 SOP的定期审核
描述每隔多久对SOP进行审核(通常每两年),何人审核,以及何人参与审核过程批准。
23 培训记录的建立
描述何人获得培训,他们获得什么类型的培训,由何人进行培训以及培训文件被保管在何地。
24 原料、中间体、包装材料和药品的购买、接收、化验和贮存
描述所有的物料是如何安排的以及它们在何时接收,检查程序(例如所附的标签),在何地并且是如何地被贮存(安置地点与合格的物料分开如待验区)以及合格后的重新安置(合格区或不合格区)。重新入库和鉴别步骤也适用于中间体和药品。
25 不合格的物料的处理
描述不合格的物料是如何被退回给供应商(例如购买时通知供应商并准备文件记录),它是被贮存在何地直到被运出。
26 标签控制
描述标签如何被印制、保存、控制以及需要时被运送到生产部门等有关部门。(注:保存标签的区域必须保证闲人莫入并且标签的量必须被严格控制。)
27 工作服的更换
描述何人必须换上工作服(例如操作人员穿制服及监督人员穿实验室外套),在何时和在何地更换衣服以及每隔多久就要分发、更换工作制服。
28 空气和供水系统的控制
描述对于所用的通风和所有的供水系统每隔多久,由何人负责检查以及检查什么(包括它的过程、符合微生物分析和内毒素规格的去离子水)。
29 实验室和生产区域管道系统标识
描述用于鉴别所有实验室和生产区域管道的系统,可以是颜色代码、箭头、书面说明、标签等的混合使用。
30 生产设备、器皿和容器的清洁规程
描述经验证和批准的清洁每件设备的方法。(假如清洁几个反应罐的规程是相同的,那么写下描述这样的清洁的一个规程就能包含所有的反应罐的清洁。)
31 生产设备的维护
描述每隔多久和需要做什么来维持设备的正常运作。(需要保存每件设备的记录并说明在上一次维护的时间做了些什么,由何人维修。)
32 设备使用的保护和检查
描述在两次使用之间闲置的设备是如何被保管以及在再次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检查,也应记录闲置所经历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10天或有必要进行重新清洁)。
33 清洁验证规程
描述如何制定清洁验证规程 ,由何人审核和批准,以及文件记录被保存在何地。(内容应包括残留物、清洁剂和生物负载物控制的间隔频率。)
34 设备校验
描述校验什么设备 ,每隔多久进行重新校验,由何人进行校准,如何被标示,以及记录被保存在何地。
35 不被使用或校验不合格的设备
描述如何鉴别设备,哪些是由于经校验不合格,需要维修、保养等而不被使用的。
36 计算机系统的验证
详细说明在何时计算机系统被用于生产过程并需要验证的一些标准。被验证的主要内容是:系统的操作、防止发生故障所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检查,记录的纠正、重新启动和数据恢复、变更的许可、变更的记录、电子签字、人工输入数据的准确检查、数据的备份、使用者权限等。
37 设备日志
用于描述用哪些设备,生产了什么产品的日志。注:这对于专用设备是没有必要的。这些内容一般已包括在批生产记录中。
38 主要生产和控制记录的保存
描述如何保存和控制主要生产记录(空白批记录)和分析记录(质量控制检验规程),要求主要生产记录应该由质保部门保存在合适的地方。
39 完整的生产和控制记录的保存
描述如何保存完整的生产记录(完整的批记录)和分析化验记录(分析报告),要求完整的批记录和分析检验报告应由质保部门保存和控制。
40 所有原料和中间体的重新检验周期
详细说明每隔多久,哪些原料必须进行重新检验。例如:盐酸在被检验和合格之后,批准有两年的时间期限,假如到那时还没有用完所有的物料,剩余的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重新检验。合格后可延期使用,否则作报废处理。
41 多批产品的混合
描述如何混合多批产品,假如要进行混批,那么每个批次一定要经过检验并通过所有的标准参数后才能与其它批产品混合。应避免多批API的混合,除非绝对有必要。
42 API标签鉴别
描述如何标示成品。在SOP中应包括标签的复印件。(标签表面被损坏不能被使用。)
43 批生产的可追溯性
描述给定的一批原料或中间体在使用后发生问题时能够被追踪的系统及运作程序。若要回收有关物料,这个系统就要求更加严密。
44 一旦发现不合格时,原料、中间体和APIS的重新取样和重新检验
详细说明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原料、中间体或API在一旦发现不合格后进行重新检验,包括如何进行重新检验和允许重新使用。
45 分析规程的验证
描述验证分析规程时所应考虑的特性,包括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检测限度、定量限度、线性、范围和粗放度等。
46 通知客户有关确定的生产和工艺控制规程的变更
描述假如要变更或或预期将要变更已确定的生产和控制规程时该如何以及在何时通知客户。应注意,区别变更的小变化,大变化和关键性的变化。
47 返工的API的检验和合格证发放
当检验和合格被重新加工的API时需对任何差异都进行分析。例如,对造成API不合格的标准进行关键性的分析和评价等。
48 新配的和回收的溶剂的混合
描述如何保存和使用新配的和回收的溶剂,把新配的和回收的溶剂混合在贮藏桶里是非常不应该的,只有当它们被加在一批产品里面时才能被混合,并且在使用前必须根据各自的规格才能作为合格品使用。
49 APIS的回收
描述当决定有必要回收时必须做什么和通知何人。
50 用于临床试验的药品
描述应用于临床试验用药品生产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内容。注:质量标准与那些正式生产用的药用原辅料相同。
『伍』 作业指导书怎么做
如何编写和管理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作为文件化质量体系的第三级文件,在质量体系的运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用于指导具体的作业,如:设备的操作、产品或原材料的试验、计量器具的检定、产品的包装等。
■文/郑天余 董胜智 王凤清
多年来通过作业指导书的实施,笔者深刻地认识到,作业指导书在质量体系运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但是满足客户要求和达到客户满意的手段,更主要的是保证质量目标实现的关键控制环节。下面谈一下作业指导书的编写与管理。
1.作业指导书编写的目的:首先明确作业指导书是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属于程序文件的范畴,只是内容更具体,对象只需明确回答如何做的问题,没有普遍性和统一性。所以其目的是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并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保证质量目标的实施和实现。
2.编写的原则:按照实验室评审准则的要求,作业指导书应具有法规性、唯一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所以只有一个原则,就是保证最科学、最有效、最实际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综合效果。
3.编写内容:作业指导书是检测活动的技术性指导文件,其主体是作业内容和要求,因此,内容应当准确。同时,内容的表达顺序同作业活动的顺序要保持一致。
4.编写注意事项:一是作业指导书应专注于控制影响质量的因素而不是详细的操作。二是ISO9001规定质量体系程序的“范围和详略程度应取决于工作的复杂程度、所用的方法,以及开展这项活动所需的技能和培训”,同样作业指导书的详略程度也与此有关,并应尽可能简单、实用,写你该写,即只写与控制影响质量的因素及结果的评定方法有关的内容,而有关操作的步骤等内容已在设备操作手册、标准、岗位培训的原始资料中已有描述,人们只需引用或参考这些已经存在的标准和文件,没有必要把它重复一遍。如果是英文的操作规程,应把翻译成中文的操作规程列入作业指导书。三是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述,易于指导试验和管理工作。ISO9000并没有要求用复杂的、冗长的、夸张的语言来编写,无论员工的文化程度有多高,人们都会喜欢看容易阅读的东西,故应选择通俗易懂的句子来表达,避免使用难懂的、生僻的词语。四是作业指导书应易于修改,方便实用,不需要修订页,如需修改按程序替换修改页即可。使用者的需要是很重要的,作业文件应避免全部用文字来表达,可以采用流程图、图表、照片,同时采用较大的字号,避免使用密密麻麻的文字及大量地引用其他的文件或表格。
5.作业指导书的管理:作业指导书属于质量体系的受控文件,经过批准的作业指导书只能在内部使用,并且按受控文件发放和执行,严禁使用无效版本和作废的作业指导书。
综上所述,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和使用是确保内部检测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检测体系出具的检测结果科学、公证、准确、有效,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提高,笔者认为必须高度重视作业指导书的编写、管理和实施。
--------------------
怎样编写标准作业指导书
在了解“标准作业”之前,先要认识一下“标准作业”的前身“作业标准”。“作业标准”是对工作成果的具体要求,包括一下三点:
1、完成工作(或工作节拍)到底需要多长时间。
2、工作成果中包含几个客观的指标。
3、使用什么样的工具(或方法,用扳手还是改锥拧紧螺栓)等服务于具体操作的方法说明。
《标准作业指导书》于《岗位说明书》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是否包含作业成果标准的内容”。
所以,《标准作业指导书》是指包含针对作业成果的标准描述,和一系列富有针对性的操作指令的集合。(编写标准作业,与其说是管理者向操作者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操作要求,不如说是管理者为操作者提供了更直接的服务)
怎样编写标准作业指导书呢?
首先看看日本能效协会给出的标准作业三要素:
1、操作的循环时间。
2、作业顺序(作业手顺)。
3、标准手持量(操作者到底需要哪些工具和设备,到底可以同时处理多少个被加工物)。
其次是标准作业的精髓:
标准作业的精髓就是为处在不同工作上的所以员工提供这样一种机会和一种比较的标准:
1、让他们对工作的成果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对于工作品质本身的要求。
2、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发现自己和他人在工作中的类似问题,从而获得一种更有效 积累自身工作经验的方法,获得一种提高工作经验本身价值的方法。
『陆』 如何做好作业指导书,和工艺技术管理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作业指导的内容。它一般包括十二个项目:岗位描述,岗位工作目标和要求,安全职责,岗位职责,巡回检查路线和检查标准,工作规范(内容),隐患分析及削减措施,系统内设备操作规程和参数,系统内工艺流程图,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常用法律法规、标准目录及附录。这些内容可以根据岗位的实际增加或减少相关的项目和内容,便于增强可操作性,对基层的岗位工作有更好的指导性。
(1)岗位描述。这一部分是对一个岗位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其作用是使在该岗位工作的员工能对这个岗位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一项包括岗位名称、工作概述、岗位关系、特殊要求、工作权限、职业资格和工作考核七项内容。
(2)岗位工作目标和要求。这一部分描述了这个岗位各方面的工作目标是什么,有什么要求和标准。这是一个总体的概述,使岗位员工对这个岗位的工作要达到什么要求有清楚的认识。
(3)安全职责。这一部分使员工清楚该岗位在安全方面应当遵守的职责是什么,要做好哪些安全工作,要负什么样的责任。
(4)岗位职责。这一部分是介绍该岗位的岗位职责,岗位职责是多年来企业管理中好的管理做法。目前,有的企业流于形式,应当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对其内容不断修订,增强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能量化的内容尽量量化,避免空洞的内容,既不起界定职责的作用,也无法考核。
(5)巡回检查路线和检查标准。顾名思义,这一部分是针对需定时巡回检查的岗位,明确规定巡回检查的路线、检查点和检查的标准,便于岗位员工能够正确检查,掌握正常与异常的差别,能够及时处理。
(6)工作规范(内容)。对一个岗位应做的具体工作,在此部分中要告诉员工遵守什么规范,执行什么程序。此项规定越细,越易于员工在工作中执行。
(7)隐患分析及削减措施。在危害(隐患)辨识分析的基础上,这一部分将该岗位员工参与的工作列出,按照标准危害(隐患)辨识分析卡的模式逐一编制,使员工在工作实施前清楚这项工作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所需的准备工作和工作步骤,达到的具体标准等。
(8)设备操作规程和参数。有的岗位在日常工作中须管理各种设备。因此,员工应当掌握这些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基本参数。掌握了操作规程,才能做到正确的操作。所以,这一部分要将该岗位所有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基本参数一一列出。
(9)工艺流程图。有的岗位负责工艺流程,所以,员工要对工艺流程一清二楚,否则,出现异常情况就会不知所措,不会处理。因此,这一部分主要把该岗位的工艺流程图附上,流程的操作标准、操作步骤和方法也应当一并列出。
(10) 管理制度。每个岗位员工都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管理制度。一个员工在上岗工作前,企业首先应当告知这名员工应当遵守的管理制度有哪些,做到什么程度。否则,出了问题,就指责员工违反管理制度,是不合适的。这一项就应列出在岗位上应当遵守的制度及内容。有的企业制度比较多,可在此只列制度目录,具体内容查1i习相关的制度汇编。
(11) 应急预案。一般企业都有各种应急预案,用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作为一名员工,在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正确处理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岗位员工应当清楚遇到意外或紧急情况如何处理。针对岗位的实际情况,可以把可能遇到的情况从应急预案中摘录出来,编人岗位作业指导书。
(12)常用法律法规、标准目录及附录。这一部分列出该岗位员工应当遵守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供查阅的地点或来源,使员工能够了解到这些知识。附录.指根据岗位实际需要列出的内容,如岗位常用的安全知识等。
编制和应用步骤
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较多,班组长一般很难独立完成。根据实践经验,一般由专业人员为主组织编制,班组长和部分技术骨干为编制工作人员,在完成危害(隐患)辨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工作人员先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按作业指导书的项目内容进行筛选整理,最后形成一个系统的岗位作业指导书。
编制完成后,打印成册,组织岗位人员学习培训,掌握其中的内容,为今后在工作中顺利执行打下基础。新上岗的员工培训完成后要经过考核,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
学习培训完成后,岗位作业指导书发到员工手中,并放置在现场或岗位,每天工作中予以实施。岗位工作人员对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都应了解,并在工作切实贯彻落实,才能在工作中做到遵章守纪,又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对自己的伤害。
在实施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或需要补充的地方,要及时补充完善。待每年全面修订时,该修订的修订,该补充的补充,做到持续改进,使岗位作业指导书一直有实效性。
如何加强工艺技术管理
1.正确的工艺设计是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工艺是产品生产的主要依据,科学合理的工艺是生产优质产品的决定因素,是客观规律的反映,也是工人在生产中正确进行加工操作的依据。合理的工艺,必须经过反复试验和正确设计来确定。从抽样检,到贯彻措施等一系列工艺设计程序都必须经过细致的调查,反复试验和积极探索来达到设计正确,起到指导生产的作用,促进产质量,效益的提高。实践证明,工艺设计是缫丝生产中的先决条件,是缫丝生产技术的综合反映,正确的设计,是确保产品质量,提高效益的前提.
2.开展工艺研究,积极探索新工艺,是攻克技术难关,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技术改进的必要途径
工艺研究是工艺管理中一项重要工作,它在工艺试样设计的基础上,针对生产关键和质量薄弱环节,组织技术人员,探索工艺规律,改进工艺条件,进行技术攻关, 对提高产品质量,加快技术改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加强工艺检查,促进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工艺检查是工艺管理方面的必要补充,是衡量设计水平高低和车间执行情况,考核试样和实缫差距的手段。通过工艺检查,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及时解决,促进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工艺检查必须按照庄口工艺要求,每天对生产工艺进行测查,贯彻自查和抽查相结合的原则,严格工艺规律,对于不执行工艺和执行工艺差的车间和工人,除思想上进行教育,技术上进行帮助外,还必须采用必要的经济手段进行惩罚,提高试实缫符合率和工艺符合率,稳定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促进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总之,只有加强工艺管理,抓好工艺设计,开展工艺研究,积极探索新工艺,加强工艺检查,才能促进生产技术进步,加快技术改进,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才能使企业的生产稳定,促进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的提高。
工艺管理部门的职责1.对在计划规定期限内未完成工艺准备工作,而影响新产品试制进度和生产任务完成负责。
2.对因工艺编制或工装设计问题,导致产品大量报废或返修,造成经济损失负责。?
3.对解决生产中发生的工艺技术问题不及时,影响生产负责。?
4.对审查签署的工艺技术文件、产品技术条件、工艺标准、工艺规程等工艺资料的正确性、合理性、完整性负责。?
5.对原材料工艺消耗定额存在计算方法或数值错误,造成浪费或损失现象负责。?
6.对由于工艺设计不合理,造成不良影响负责。?
7.对本科方针目标未及时展开、检查、诊断、落实负责。?
8.对在工艺技术上发生失、泄密现象负责。?
9.副科长协助科长工作,对科长布置的工作负责。
『柒』 求一篇企业员工培训计划书
转载公司员工培训工作计划为了提高员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保证公司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进行有效的培训,做好培训的基础是要有可行完整实用的培训计划,现将今年的培训工作计划如下:一、建立集团公司、下属各分公司和车间班组的三级培训教育体系一级培训是集团公司负责集团大政方针、公司文化、发展战略、员工心态、规章制度、管理技能、新技术、新知识等前瞻性教育和培训。培训对象为集团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集团全体管理人员。组织部门为人力资源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每次不少于一个半小时。二级培训是各分公司负责对本单位班组长以上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内容是公司企业文化教育、本单位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负责人为各分公司总经理。每月一次,每次不少于一个半小时。三级培训是各车间班组负责对所管辖的全体员工的培训,主要内容是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工作流程和工艺技能专业知识、作业指导书等,负责人是各车间班组的负责人。培训时间是每周不少于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利用每天的班前会班后会,反复学习本岗位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二、各分公司专业业务技能知识的培训,主要内容是三个方面:一是工艺技术知识的培训,二是机械设备维护和保养知识的培训,三是生产管理知识的培训;每周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三、各部门(如销售、财务、采购、人力资源、国际贸易、办公室)专业知识的培训由部门负责人组织进行,主要内容就是本部门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结合工作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专业问题,进行探讨培训交流,教会下属如何去做好工作,提高下属的专业技能,每周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培训形式多种多样,目的就是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质量、产品质量。四、新员工的岗前培训:新员工集中招聘八人以上者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培训,不得少于三天,主要内容是公司简介、发展历程、战略目标、公司文化、产品介绍、通用规章制度和通用安全操作规程,新员工到车间后(或班组)进行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的培训,第一个月内在车间实际培训不得少于6小时,使每个员工到岗后明确本岗位的工作职责范围,本岗应知、应会,应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本岗位工作做到什么标准,明确本岗位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新员工在上岗二个月后要有书面考试,考试成绩纳入试用期转正的考核评定中。对于平时补充招聘到岗的新员工人力资源部每月集中进行一次岗前培训。五、培训的考核和评估,培训计划的有效运行要有组织上的保证,并要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对培训结果要跟踪。建立管理人员培训档案,把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培训作业上交等情况纳入档案管理和全年的考核之中。考核是两个方面,一是对培训组织者的考核,二是对员工参训后的评价和考核;要保证培训工作落实到位。使培训工作真正成为公司的基础工作,培训真正起到作用,有效地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素质,并使之能科学、扎实而又有效地开展起来,变员工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以适应公司的转型和高速发展,塑造学习型组织,体现公司和个人的价值。六、要求:各分公司各部门拟定本单位的年度培训计划,培训年度工作计划于一月十日前报主管领导;培训计划要认真去做,细化到每个月进行几次,培训计划中要明确培训的组织者、责任人,培训时间,培训主题及内容,培训形式,参训人员,培训主讲,培训要有记录,对培训结果要进行评估和跟踪;培训形式可多种多样,严格按培训计划执行;人力资源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查指导。通过培训全体管理人员和员工明确公司的企业文化内涵和岗位业务知识,明确各自岗位职责、工作标准,熟练掌握多种业务技能,改进绩效,进而提高全体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素质,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达到公司和员工的双赢,从而为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奠定人才基础。
『捌』 编制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什么
1、在实施HSE管理体系过程中,文件和实施程序内容较多,不便于岗位人员学习,因此,单一岗位需要一份比较系统的指导文件。岗位作业指导书就是结合传统安全管理方法和HSE管理方法发展而来的此类文件,囊括了员工在一个岗位上应当掌握和了解的知识。
2、编制这样一种指导书,要从员工和岗位的角度出发,使员工对有关该岗位的相关知识和工作能有全面的了解,知道在该岗位上工作可能遇到的危害、风险和隐患,应当采取哪些防范措施。岗位作业指导书可以提高班组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3、每一岗位都要有一本岗位作业指导书,并下发到岗位员工手中,以便于员工随时学习和查阅。因此,组织学习培训后,岗位作业指导书就成为员工工作的依据,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8)员工培训管理作业指导书扩展阅读
具体内容
针对不同岗位编制的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因为有的岗位要巡回检查,有的重复性较强,有的随机、临时性工作较多,所以,有的岗位作业指导书内容较多,有的则比较简单。
以比较复杂的岗位作业指导书为例介绍其包括的内容。它一般包括十二个项目:岗位描述,岗位工作目标和要求,安全职责,岗位职责,巡回检查路线和检查标准,工作规范(内容),
隐患分析及削减措施,系统内设备操作规程和参数,系统内工艺流程图,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常用法律法规、标准目录及附录。这些内容可以根据岗位的实际增加或减少相关的项目和内容,便于增强可操作性,对基层的岗位工作有更好的指导性。
1、岗位描述。这一部分是对一个岗位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其作用是使在该岗位工作的员工能对这个岗位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一项包括岗位名称、工作概述、岗位关系、特殊要求、工作权限、职业资格和工作考核七项内容。
2、岗位工作目标和要求。这一部分描述了这个岗位各方面的工作目标是什么,有什么要求和标准。这是一个总体的概述,使岗位员工对这个岗位的工作要达到什么要求有清楚的认识。
3、安全职责。这一部分使员工清楚该岗位在安全方面应当遵守的职责是什么,要做好哪些安全工作,要负什么样的责任。
4、岗位职责。这一部分是介绍该岗位的岗位职责,岗位职责是多年来企业管理中好的管理做法。目前,有的企业流于形式,应当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对其内容不断修订,增强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能量化的内容尽量量化,避免空洞的内容,既不起界定职责的作用,也无法考核。
5、巡回检查路线和检查标准。顾名思义,这一部分是针对需定时巡回检查的岗位,明确规定巡回检查的路线、检查点和检查的标准,便于岗位员工能够正确检查,掌握正常与异常的差别,能够及时处理。
6、工作规范(内容)。对一个岗位应做的具体工作,在此部分中要告诉员工遵守什么规范,执行什么程序。此项规定越细,越易于员工在工作中执行。
7、隐患分析及削减措施。在危害(隐患)辨识分析的基础上,这一部分将该岗位员工参与的工作列出,按照标准危害(隐患)辨识分析卡的模式逐一编制,使员工在工作实施前清楚这项工作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所需的准备工作和工作步骤,达到的具体标准等。
8、设备操作规程和参数。有的岗位在日常工作中须管理各种设备。因此,员工应当掌握这些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基本参数。掌握了操作规程,才能做到正确的操作。所以,这一部分要将该岗位所有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基本参数一一列出。
9、工艺流程图。有的岗位负责工艺流程,所以,员工要对工艺流程一清二楚,否则,出现异常情况就会不知所措,不会处理。因此,这一部分主要把该岗位的工艺流程图附上,流程的操作标准、操作步骤和方法也应当一并列出。
10、 管理制度。每个岗位员工都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管理制度。一个员工在上岗工作前,企业首先应当告知这名员工应当遵守的管理制度有哪些,做到什么程度。否则,出了问题,就指责员工违反管理制度,是不合适的。
这一项就应列出在岗位上应当遵守的制度及内容。有的企业制度比较多,可在此只列制度目录,具体内容查1i习相关的制度汇编。
11、应急预案。一般企业都有各种应急预案,用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作为一名员工,在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正确处理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岗位员工应当清楚遇到意外或紧急情况如何处理。针对岗位的实际情况,可以把可能遇到的情况从应急预案中摘录出来,编人岗位作业指导书。
12、常用法律法规、标准目录及附录。这一部分列出该岗位员工应当遵守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供查阅的地点或来源,使员工能够了解到这些知识。附录.指根据岗位实际需要列出的内容,如岗位常用的安全知识等。
『玖』 作业指导书怎么做
1、目的
2、范围
3、生产前的准备
4、生产互检(对所需物料的符合性进行判定,做到不接收不良)
5、生产操作
6、工序自检(对自己的操作进行检验,保证不制造不良,不流出不良)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