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版画课堂教学的亮点是什么
渝西画派正式提名是在2006年,这时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刚好才到第一个阶段。我国的 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可按年划分为三个阶段:1、奠定基础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重点是调整结构,搞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科技教育等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场体制,培育特色产业增长点,使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初步改善,生态和环境恶化得到初步遏制,经济运行步入良性循环,增长速度达到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2、加速发展阶段:从2010年到2030年,在前段基础设施改善、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制度建设成就的基础上,进入西部开发的冲刺阶段,巩固提高基础,培育特色产业,实施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和专业区域布局的全面升级,实现经济增长的跃进; 3、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从2031年到2050年,在一部分率先发展地区增强实力,融入国内国际现代化经济体系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加快边远山区、落后农牧区开发,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十五”计划时期,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特色旅游业;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特别是要做好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从根本上改善这些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要集中有限力量,精心规划,组织建设一些关系西部发展全局的标志性工程。力争用5到10年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确保西部开发有一个良好的开局。
今年是2012年,渝西画派正处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第二个阶段,如何将渝西画派经济化、产业化?这无疑对渝西画派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不过现在离2030年还有18年的时间 ,恰好是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年的时间。在过去的6年时间里,渝西画派取得了很多优秀的成果,这无疑是令人欣慰的。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它的成长,以下便是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希望真正关心渝西画派成长的艺术家们能够重视起来。
问题一:流动的主力军
为什么说是流动的主力军呢?渝西画派的成员有:美术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地方画院、美术协会的专职画家、中小学美术教师、文联及文化宣传部门的干部职工等。其中美术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就是渝西画派的主力军,大部分参展和发表的作品都来源于这部分人。但是在美术学院教版画课的老师少之又少,一个老师要带好几个年级,连国画班的教师都比版画班的多得多,所以希望就落到了学生肩上。学生的肩上的包袱是很多的,面对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的要求,学生无法平衡学习与实践两者之间的关系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焦虑。当大学四年一结束,学生们都各自奔前途去了。就我所知道的以前几个渝西画派的成员,虽身处自己的教育岗位,但有多少人还记得自己是渝西画派的一员?又有多少人以自己是渝西画派中的一员为骄傲?这就像我们在搭建房子一样,打好了很多个地基,可房子就是修建不起来。
问题二:渝西画派并非一个群体
2008年5月,张咏清教授在自己的一篇名为《“渝西画派”的成因、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文章中对渝西画派的发展做了展望:“流派和群体艺术,无疑是当代中国美术事业发展不可替代的时代艺术生力军。在此情况下,“渝西画派”必将成为中国版画界乃至中国美术界带来新的气息,新的希望,新的景象。”这个设想与西部大开发的第二个阶段很是贴切。为什么说渝西画派并非一个群体?群体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但不是任何几个人就能构成群体。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但如今的渝西画派成员中,真正想把完善版画事业作为目标的有多少个?在这批渝西画派的主力军当中,有多少人会关心自己的作品是否能给渝西画派带来全新的面貌?还是说他们的创作仅仅只是为了能够顺利毕业?
我们看到的是渝西画派中上层与下层之间缺少专业交流,很多活动就只有几个人在策划和关心。因为我没有资格去参加渝西画派作品研讨会,所以对他们研讨出来的结果不知情。当然,作品成败的原因肯定是综合的,倘若渝西画派所有成员的利益与目标不统一起来,那么创作就没有活力,要想更深入的发展就很困难。
问题三:名人效应
版画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可复制性,同时这也是它的优点,是其它画种不能与之相比的。同时刻画的人手上的力要足,才能刻出强有力的线条。初学版画的人难免要被伤着或是累着,不像其它画种画起来那么轻松,这就使得很多人对此画种没有兴趣。美术学院的专业是学生自选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该选什么专业。选版画的学生当中的很多人都是朝着老师——渝西画派创始人兼美术学院院长的身份去的。且不说这些违背自己真正兴趣的学生最终到底有没有对版画产生兴趣,但是这种名人效应给学校的其它专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1、很多在其它专业的基础课上表现得很优异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被版画班“抢”走了,这就使得其它专业课的老师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从而在教学上也失去了以往的积极性。2、渝西画派虽然是我校的精品课程,但是在期末成绩的时候与其它专业的分数相差太多,影响了其它专业学生的奖学金评定,同时也影响了他们对其它基础课程的积极性。这种不公平的竞争最终将会给渝西画派的声誉带来负面的影响,而且也误导了部分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问题四:脱离生活
渝西画派作为版画当中的一个派别,有其自己的地域特色,那就是巴蜀地区的风土人情、农田沟壑。如果没有那份对巴渝文化质朴的热爱,优秀的作品就谈不上。也许创作素材可以从包罗万象的网络中找,但是那种对文化气息的氛围是很难感受到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连生活都感受不到,又如何创作出比生活更高的作品出来呢?渝西画派当中真正深入到巴渝文化当中的人很少,写生的人也很少,这与课程的安排有部分的关系。
渝西画派作为美术界的一股新生力量,有着一群年轻且朝气蓬勃的团队,如果师弟师妹们喜欢艺术、喜欢巴渝文化并且今后愿意留在这里发展,不妨试着去了解渝西画派。
最后提醒各位的是:艺术是有生命的,它需要有人去倾听,热爱它的人只有与它流着同样的血、完全把自己的心思都投入到里面才会感受到它的美,才会有所回报。
『贰』 浅谈怎样有效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魅力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储备。这是魅力教学的版共性。美术是一门权艺术学科,需要专业的精神,塑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展现美术的魅力,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魅力。
『叁』 如何发挥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美术的强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学生对于自己有兴趣的东西不仅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还会达到十分兴奋、欲罢不能的地步。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尽快兴奋起来,使学生在了解美术课程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当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调节者和控制者。适当的情境可以让学生由情入境,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例如:我在上剪纸课《对折剪——螃蟹》时,我采用结合螃蟹走路的样子(横行)与当前日本明显地想霸占我们钓鱼岛来创设情境。教学一开始我先讲日本的各类暴行然后再讲螃蟹走路的特点(寓意横行霸道),孩子们当时就表示一定要“吃螃蟹”。我相机又把“吃螃蟹”另外一种意思告诉孩子们。大家都乐了。所以那一节课开展的特别顺利。不少孩子还把日本国旗剪在螃蟹身上加上纸的红色寓意被煮熟了。作品完成后学生们也体会到了胜利之感。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美术课不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很高昂,原因是因为学生并非真正都很喜欢美术这一学科,学生对美术课表现出的兴趣,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没有像主课一样学习的压力和负担,能够随心所欲的放松心情。对于学生,只是喜欢美术课上相对宽松的环境和空间,这也是上美术课学生都喊喜欢,有时优秀作业并不多的原因。作为美术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真正让学生从心里喜欢美术课,就应该从提高学习美术的效果上多下功夫。在美术课中采用竞赛、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不错的选择。学生荣誉感强,爱表现自己。在课堂上,采用竞赛、游戏等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我在上剪纸课《喜羊羊》时,准备的是喜羊羊的造型。但是有的孩子剪的也像动画片羊的造型,但是并非喜羊羊。看了有点胖或瘦。于是在制作时,就采用了分组竞赛的形式进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由各组的同学设计制作,最后分别展示评奖。这样一来,大家情绪高昂,都想争第一,于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兴趣越来越浓。通过竞赛,学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我的鼓励下学生剪出自己喜欢的各种羊的样子。作品一多组合在一起,就成了剪纸作品《羊村》。这时课堂一下活跃起来。很快,学生就摸出了是卡通人物五官的造型特点和剪纸中的连接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解决了这一节课中把握人物面部特征的剪纸教学内容,为学生今后创作人物剪纸打下了基础。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延续学习兴趣。也是美术老师不断努力地方向。实践性强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因此,课外兴趣活动第二课堂能起到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如荥阳六小组织学生进行学生美术作品展、各班级版报评比、个人手抄报比赛等各种活动,都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才智,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学生们从美术创作中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和他们自身的价值,从而延续了学习的兴趣。引入正确的评价机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查评定,美术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有人认为美术作品评分应绝对公正、正确,一定要评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实际上,在艺术上是没有绝对的标准,在美术课方面,只要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有创新意识,能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他的作品就是优秀的。六一班有个学生叫樊子鸣,我个人认为这个学生的纪律性差,上课爱跑动,不好管理。在我校第二课堂兴趣班招学生时我婉言拒绝他的要求。谁知他大哭,并托金静教师向我保证一定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如今个性虽没有多大变化,但他的美术作品独特性、创造性和率真性的一面却发挥的很好。如:别的同学剪的喜羊羊造型手中是空的。他会剪出手拿礼盒、棒棒糖、大刀、火箭,人物有时会身穿蝙蝠装。让我感受到了他可爱的一面。所以学生应多元的去评价他们。美术教师就不能以好不好看,画得像不像作为打分的唯一标准,这种做法对学生是很不利的,更挫伤了学生学习绘画的积极性。教师应非常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美术创作,用欣赏的眼光来对待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在自我评查的基础上互相欣赏,然后教师再归纳评价。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可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知识水平提高,能增强学生自信心。美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多发挥启发作用。要想学生在美术课中兴致勃勃、主动的学习,教师的素质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教师的角色应转变,即由知识的传播者转为学习的参与者。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应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要给学生足够的理解、尊重与关注。教师应不断充实自身的修养,要积累广博的知识,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美术教师还必须坚持进行美术创作实践,只有不断地拿出自己的美术作品才能让孩子们眼见为实。因为美术课涉及的画种很多,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先多去实践,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既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预见。本学期我在剪纸教学中的人物头像和版画创作有所突破,让我觉得是件快乐的事情。让我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信心,我讲继续坚持以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由地表现发挥,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并通过适当地评价学习成果,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美术教师应该主动的学习、探索、实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散发出灿烂的光芒!
『肆』 如何利用版画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解读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其中美术课程设置了5个系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这5个系列都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尊重学生的意愿。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学生可选修其中的内容。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无疑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创新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这一课题值得我们每位美术教育工作者思考、探索。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注重学生艺术观念的培养
"观念"一词在《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
由此可见,艺术观念就是指通过思维,形成对艺术的一种看法或观点。首先要使学生知道,艺术的价值在于发现和创造。二十世纪以来,随着艺术观念的大大拓展,世界上许多艺术家不再囿于技巧和模仿现实,而在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手段、艺术语言等各个领域中探索创造。这些正是我们美术教育中应该汲取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艺术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不在于技巧和内容,而在于不断的发现和创新。如果用这种艺术观念来引导和启发学生,而不是用传统的技巧和方法束缚学生,那么学生的创造力就是逐步的迸发出来。其次要使学生知道,艺术的价值重在表现,同时要让学生知道,模仿再现客观对象,这仅仅是美术表现的一种形式。如果突破这种传统艺术观,我们会发现其实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表现写实的(具象)以外,还可以表现非写实的(抽象),除了可以表现现实生活还可以表现人的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在材料的运用方面除传统的纸、泥等以外,还可以利用生活中废弃材料,如瓶、罐、盒、铁丝、线、绳、泡沫板、塑料板等等,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现代媒体也可以进行艺术创作,因此更加拓宽了艺术的表现形式。在美术教学中,应更看中艺术创作过程及过程中自己得到的感受和体验。第三要使学生知道,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传统观念认为艺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的。而现代艺术观念认为,艺术的价值就在于不断地发现和创造,普通人与艺术家之间没有一道天然鸿沟,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因此在我们美术教育中,要树立学生自信心,要让学生通过艺术教育了解社会现实,关注现代生活,鼓励学生终身参与艺术活动以及享受艺术。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
①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重视美术语言的学习,探索色彩、线条块面、构图等形式因素,强调纯视觉性和形式感。
②运用形象思维的基本方法,如直觉想象、联想、类比与概括、分解与组合,进行艺术加工和创造,探索表现技巧和个性风格,也可以用抽象思维的基本方法,如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研究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
二、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谈不到创造,可以说没有独立思考,社会不能进步,科学不能发展。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往往忽视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学生是根据老师的教学要求机械模仿,被动接受,学生基本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独立想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发挥不出来。因此在本次课改中也强调了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用"形、色、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不断锤炼自己的构思,探索表现的方法"。这种融思考与创造力一体的探索行为对提高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是十分有益的。那么,在教学活动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呢?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做到:
①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不应把所有的问题答案和想法都告诉学生,而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认识事物,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进行实验和实践,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②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美术是一种个体性精神劳动,它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在实践中激发学生思考,促使他们发现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由于每个人的秉性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受的教育不同,在美术方面确实存在很大差异,但作为教师,一定要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能抓住学生智慧的火花,创新的萌芽,鼓励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
三、注重学生探究发现能力的培养
探究发现的目的是为了创新,没有探究也就没有问题。因此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教育学者袁振国先生曾说:"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发现问题,能提出问题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基础。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也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行探究,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反思我们传统美术教育,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技能的培养,而不需要学生提出问题,尤其是当学生提出一些古怪的问题时往往会遭教师的不满或训斥。有的国家的美术教育非常注重在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英国的课程标准中就要求学生通过熟练地使用各种材料、过程和技术,依次引起反应,试验并用来解决各种问题,综合各种观察、观念、情感和意图,设计与制作各种美术作品。
本次新课改提倡"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获得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美术教师应改变以往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而应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敢地提出问题,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有充分发挥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以及独特的想法。
四、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要求学生克服思维定势,不受习惯的,传统的思路、方式、方法和原有知识的束缚和影响,充分发挥想象力,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思考问题的答案。这就要求教师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主动的学习,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强调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课改发展的要求。新课改的精神内涵,突破了美术教学原有的美术技能的培养,而是更重视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个性品质的完善,学生知识的迁移。所以学生课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科学如此,美术活动更需要想象,离开了想象就无法进行艺术构思。从世界美术史来看,杰出的艺术家,大都是充满想象力的,尤其是二十世纪以来的一些艺术大师,如毕加索、达利、米罗、亨利、摩尔等,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显露出惊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若使每个学生画出一样的画或呈现同样的风格则是创造的大忌,应鼓励学生敢于做不合逻辑的想象,大胆地设想,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式、多角度地思维操作,允许学生自由表现技法、愉悦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受程式的约束,发挥创造思维,进而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创造思维,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其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五、注重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评价的科学合理是促使学生创新能力表达的前提和保证,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促使学生迸发出更多智慧的火花。著名动画大师沃尔特??迪斯尼小时候的经历值得我们借鉴,在小学时,他曾把老师留的作业"盆花"的花朵画成人脸,叶子画成手,这神奇的想象,非但没有得到称赞,反而受到老师的一顿毒打,差一点让这位艺术家早年夭折。评价要鼓励探索与创新,杜绝平淡与重复,重视个性的培养评价应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应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以避免学生只追求作业表面效果,无创新意识和见解的平庸之作,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罗恩菲德曾说过,"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而我们的新课改也正体现了这样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创造能力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高素质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艰巨而又具有深远意义的目标。
『伍』 请教版画的教学日记
推荐淘宝购买这本书看看,心迹——我的版画教学笔记 作者夏娟华 童画有料独家发售
『陆』 如何利用版画培养小学生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解读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其中美术课程设置了5个系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这5个系列都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尊重学生的意愿。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学生可选修其中的内容。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无疑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创新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这一课题值得我们每位美术教育工作者思考、探索。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注重学生艺术观念的培养
"观念"一词在《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
由此可见,艺术观念就是指通过思维,形成对艺术的一种看法或观点。首先要使学生知道,艺术的价值在于发现和创造。二十世纪以来,随着艺术观念的大大拓展,世界上许多艺术家不再囿于技巧和模仿现实,而在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手段、艺术语言等各个领域中探索创造。这些正是我们美术教育中应该汲取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艺术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不在于技巧和内容,而在于不断的发现和创新。如果用这种艺术观念来引导和启发学生,而不是用传统的技巧和方法束缚学生,那么学生的创造力就是逐步的迸发出来。其次要使学生知道,艺术的价值重在表现,同时要让学生知道,模仿再现客观对象,这仅仅是美术表现的一种形式。如果突破这种传统艺术观,我们会发现其实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表现写实的(具象)以外,还可以表现非写实的(抽象),除了可以表现现实生活还可以表现人的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在材料的运用方面除传统的纸、泥等以外,还可以利用生活中废弃材料,如瓶、罐、盒、铁丝、线、绳、泡沫板、塑料板等等,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现代媒体也可以进行艺术创作,因此更加拓宽了艺术的表现形式。在美术教学中,应更看中艺术创作过程及过程中自己得到的感受和体验。第三要使学生知道,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传统观念认为艺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的。而现代艺术观念认为,艺术的价值就在于不断地发现和创造,普通人与艺术家之间没有一道天然鸿沟,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因此在我们美术教育中,要树立学生自信心,要让学生通过艺术教育了解社会现实,关注现代生活,鼓励学生终身参与艺术活动以及享受艺术。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
①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重视美术语言的学习,探索色彩、线条块面、构图等形式因素,强调纯视觉性和形式感。
②运用形象思维的基本方法,如直觉想象、联想、类比与概括、分解与组合,进行艺术加工和创造,探索表现技巧和个性风格,也可以用抽象思维的基本方法,如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研究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
二、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谈不到创造,可以说没有独立思考,社会不能进步,科学不能发展。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往往忽视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学生是根据老师的教学要求机械模仿,被动接受,学生基本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独立想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发挥不出来。因此在本次课改中也强调了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用"形、色、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不断锤炼自己的构思,探索表现的方法"。这种融思考与创造力一体的探索行为对提高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是十分有益的。那么,在教学活动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呢?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做到:
①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不应把所有的问题答案和想法都告诉学生,而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认识事物,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进行实验和实践,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②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美术是一种个体性精神劳动,它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在实践中激发学生思考,促使他们发现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由于每个人的秉性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受的教育不同,在美术方面确实存在很大差异,但作为教师,一定要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能抓住学生智慧的火花,创新的萌芽,鼓励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
三、注重学生探究发现能力的培养
探究发现的目的是为了创新,没有探究也就没有问题。因此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教育学者袁振国先生曾说:"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发现问题,能提出问题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基础。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也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行探究,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反思我们传统美术教育,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技能的培养,而不需要学生提出问题,尤其是当学生提出一些古怪的问题时往往会遭教师的不满或训斥。有的国家的美术教育非常注重在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英国的课程标准中就要求学生通过熟练地使用各种材料、过程和技术,依次引起反应,试验并用来解决各种问题,综合各种观察、观念、情感和意图,设计与制作各种美术作品。
本次新课改提倡"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获得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美术教师应改变以往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而应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敢地提出问题,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有充分发挥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以及独特的想法。
四、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要求学生克服思维定势,不受习惯的,传统的思路、方式、方法和原有知识的束缚和影响,充分发挥想象力,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思考问题的答案。这就要求教师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主动的学习,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强调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课改发展的要求。新课改的精神内涵,突破了美术教学原有的美术技能的培养,而是更重视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个性品质的完善,学生知识的迁移。所以学生课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科学如此,美术活动更需要想象,离开了想象就无法进行艺术构思。从世界美术史来看,杰出的艺术家,大都是充满想象力的,尤其是二十世纪以来的一些艺术大师,如毕加索、达利、米罗、亨利、摩尔等,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显露出惊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若使每个学生画出一样的画或呈现同样的风格则是创造的大忌,应鼓励学生敢于做不合逻辑的想象,大胆地设想,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式、多角度地思维操作,允许学生自由表现技法、愉悦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受程式的约束,发挥创造思维,进而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创造思维,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其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五、注重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评价的科学合理是促使学生创新能力表达的前提和保证,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促使学生迸发出更多智慧的火花。著名动画大师沃尔特??迪斯尼小时候的经历值得我们借鉴,在小学时,他曾把老师留的作业"盆花"的花朵画成人脸,叶子画成手,这神奇的想象,非但没有得到称赞,反而受到老师的一顿毒打,差一点让这位艺术家早年夭折。评价要鼓励探索与创新,杜绝平淡与重复,重视个性的培养评价应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应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以避免学生只追求作业表面效果,无创新意识和见解的平庸之作,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罗恩菲德曾说过,"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而我们的新课改也正体现了这样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创造能力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高素质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艰巨而又具有深远意义的目标。
『柒』 学习木刻版画心得怎么写
我写了几句,看能否对你有所启发。
版画是“造型艺术:之一。其特点是作者运用刀和笔等工具,在不同材料的版面上进行刻画,可以直接印出多份原作。
因此我认为,判断一幅作品是否属于版画这一艺术门类,一看其是否通过刻制成版,二看其是否能直接印出多份原作。注意,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印出的每一张都应该是“原作”,而不是复制品。不错,版画是复数的艺术,但它与印刷品有着本质的区别。版画集多种艺术手法于一身,其情感丰富的刀法、变幻莫测的拓印技巧和独特的艺术语言,组成了版画特有的艺术内涵。版画的艺术价值丝毫不逊于其它艺术种类。
版画是一个画种的总称谓,其中又可作如下区分:
根据版材,可分为木版画(其中包括利用木材纵断面的木口木刻和利用木材横断面的木面木刻)、铜版画、胶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等。也有在石膏板、纸版及玻璃板上制作版画的实例。
根据拓印材料,通常分为油印版画、水印版画等。
根据拓印方法,通常有凸版(如木版、麻胶版画)、凹版(如铜版画)、孔版(如丝网版画)、平版(如石版画)以及交叉运用多种材料及技巧的综合版画等。
另外,版画还有多色(套色)和单色(黑白)之分。
版画的是以刀代笔,在不同性质的板材上创造出形象后,最终将其完美地体现于纸上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创作过程包括画、刻、印三个环节。由于版画起源于印刷术,因此,最初画、刻、印是分而治之的。其中,“画”是根本, “刻”和 “印”要力求体现原 “画”的精髓。这个阶段的作品称之为“复制版画”或“传统版画“,其功能是“模仿”及“还原”名家或画匠的作品。
随着时代的进步,原本为印刷而生的这项“技术”,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颇具装饰风味的艺术形式,并跻身于六大画种之列,即“国、版、油、连、年、宣”(国画、版画、油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被称之为“创作版画”或“现代版画”。
现代版画将画、刻、印溶为一体,且 “刻”和 “印”上升为创作的主要手段,“画”反而退至辅助的地位。也就是说,最后体现在纸上的作品,与作为草稿的“画”已不可同日而语。 今天的“刻”和“印”所追求的目标,已不再是昔日的为了“复制”而所为,而是利用“刻”和“印”的艺术手法,进一步丰满形象及创造机理,以便更加有效地体现版画所特有的韵味和魅力。这是用其他工具和材料无法实现的,也是有别于“复制版画”乃至于印刷品之关键所在。因此,它拓印出的每一幅作品当然都应该是原作了。
在中国,木版画也就是大众所说的木刻比较盛行。可以说,木版画是版画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之一。江苏的水印套色木刻滋润柔美,把江南水乡的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黑龙江的油印套色木刻响亮豪放,洋溢着广袤黑土地和五谷丰收的气息;四川的肖像式且近似于单色水印或油印木刻抒情和刚毅并存,充分表达了西部人民的生活情怀。可以说,现代木版画占据了中国版画大半壁江山。不难看出,木版画其在刀味、板味、纸味和印味方面,也就是在选材、刀法和拓印技巧方面,既能做到趣味盎然,又能完美地体现主题的内涵,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极具观赏价值。
『捌』 你认为美术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去营造良好的学习坏境
新标准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促进了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能有效地传承文化,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课程标准能充分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性是人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具有指向性、协调性和绩效性。它包括认识的活跃、情感的兴奋和意志的努力等多种心理成分。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天生的,它是在需要动机目标的推动、引导下产生的。当人的需要具有确实的目标并呈现出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目标期望时,需要便转变成动机推动人积极行动。在这一过程中,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起着不可忽视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课堂教学氛围,是具有审美潜能的师生与具有美的潜因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一种能引起师生心灵愉快的和谐状态。学生和教学客体的和谐、教师与教学客体的和谐。这二者之间再构成一种和谐的状态。它是教师创造性教学并引导学生积极活动的结果。
美术课堂教学本身是艺术教学,而艺术教学就更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以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潜在的精妙之处,如果教师能细心寻求,深入钻研,精心设计,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到美的环境,插上美的翅膀,实现美
的创造,那么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将是必然的结果。
一、巧设情境之美。
课堂情境是对师生双方的一种刺激模式。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氛围和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加深理解课堂教学理论,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情感随着情境的推进,于自然中进入角色,体验情境,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在有意、无意间感受情境之美。
1、巧设课堂环境,营造教学氛围
浓郁、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这种体验,当你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医院内特有的医药气味,医疗器械的撞击声音,医生、护士们的白大褂,以及人们的面部表情都会使你有种莫名其妙的紧张与不安。这是什么原因呢?道理很简单,特定的情境会强烈地刺激人的心理,感染人的情绪,使人产生极大的想做这件事的欲望和动力,利用这一点,我在美术教学时,注意对教学环境的布置。比如把美术专用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博物馆,让墙上,黑板上,柜子里挂满或摆满各种绘画、工艺、雕塑和学生自己的作品。有时会根据课的内容突出重点。如在工艺课上,适当多摆点工艺作品,挂些工艺制作示意图等。对于桌、椅的摆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是列队式的,有时是作坊式的,有时是长龙式的……让学生时常有新鲜感。另外在教室的前后墙上方,分别写上“爱、情、悟、创”和“心悦、和谐、效率、创造”的标语、有了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可以使学生步入教室就能沐浴艺术的海洋,受到美的感染,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2、巧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一堂美术课是一首优美的童话诗,一段悠扬的音乐,还是一个动人的故事,都是,因为这是老师创设的美丽情境。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拨动学生的心弦,加深认识,在情境中感知、认识、
理解、训练,利于导行。所以我常在美术课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一些情境,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常用的有游戏情境、音乐情境、谜语情境、故事情境、竞赛情境等。
二、追求语言之美。
语言是人们传达信息和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一段优美生动的语言,可以把人带进梦一般的迷人境界,异端忠恳鼓励的语言,可以增加人无限的动力。在教学课堂中,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教师的遗言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事实也证明,教师美的语言能
使学生“耳醉其,心醉其情”,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们神游在美的课堂教学中。因此,我在美术课堂中,注意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追求语言的“精”与“情”。
1、追求语言的“精”。
语言的“精”是指语言逻辑严谨,简洁明了。墨子也曾对他的学生子禽说:“多余的废话就像池塘的蛙声,树上的蝉鸣一样,人们或者不理会它,或者讨厌它,而雄鸡啼晓,寥寥几声,却能引人注意。”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用最少的话说明最多的问题。例如,在教学《纸条工艺》这一课时,当折完纸条后,提问:“现在我们的纸条漂亮了吗?为什么不漂亮?该怎么办?”通过简单的三个问题,达到了课从折形到装饰的过渡,也让学生思维得到了训练。当然不仅问题的设计语言要精练,课堂的小结和总结等也贵在“精”字。
2、追求语言的“情”。
语言的“情”是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充满激情,具有优美的节奏感,富有感情色彩,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兴奋,从而吸引学生专心听课,聚精会神地理解间题,全神贯注地回答问题,达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效果。另外,教师语言的“情”还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表扬、鼓励、肯定上,老师表扬、鼓励的话是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也是教学的最有效方法。我在教学中正努力尝试着,设计形象生动富有情趣的语言,运用巧妙的表扬,鼓励语言,达到“以情动人”。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常用无声的语言—体态语表情达意。一方面注意自己的教态和蔼可亲,举止适度,衣着得体等,让学生感觉亲切;另一方面用体态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为语言增加生动感。有时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比划就能增进彼此间的交流,这也可以算是一种无声的美吧。
总之,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设计出符合美术课特点的,精练、生动,富有情感而又美的语言,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展现创造之美。
创造是人类自由的产物和表现,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使客观的规律性和自己的目的性相统一,从而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改变世界的活动,因此,创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近代,许多教育科目都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纳入自己的目标体系中,这在美术教育中体现尤为明显,而现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已成为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我在美术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力落实到每堂课,并通过三个步骤来完成。
1、激发创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推动力,也是创造的基础。日本有一位儿童教育家说得好:“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得以顺利发展,就会成为天才。”我在教学中,根据课的内容,学生的特点,采用游戏、音乐、故事等来激发创造的兴趣。
2、启发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的显著特点,是其思路具有多向性,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习惯的范围,产生 出大量的变异见解,它是创造的关键。根据这一特征,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开展 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维操作,以求更好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各种各样的玩具》课上,设计一个拼图游戏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几何形纸拼出一辆车,要求与众不同。最后,每位学生都拼出了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有的学生拼出了几辆造 型各异的汽车。对于创造思维的训练方法很多,有时我也会通过“一题多画,一画多变”等形式,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从联想中求异,从观察中求异,从欣赏中求异;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发挥创造力,实现创造。
学生创造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一个智慧闪烁的过程。自由的空间和适宜的氛围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创造力,实现创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实现创造,我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注意给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使其尽情的发挥创造力。例如在教学《立体设计》课时,通过观察、欣赏了解了立体造型特点后,送给学生三个字“新、奇、美”,然后让学生自由想象,大胆创造。这样不给学生过多的限制和约束,使其各显神通。最后,创作了许多新颖、别致的作品。有机器人、汽车、人物等。另一方面注意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创作氛围。例如,教学《天山南北好风光》这课时,根据学生刚去乡村远足这一情况,在学生创作时,以贝多芬的《田园》作为伴奏,那“来到大自然所唤起的快感”、“绿色的草原”、“温馨的农舍”等,激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们在这样的氛围中,情绪愉快,思维活跃,创作热情高涨,我则轻轻地在教室中巡视,对创作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作些点拨,对富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加以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这样的创作过程,不但注意力集中,而且创作效果也很好。
激发兴趣是为了启发思维,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造,学生在课的学习中是一个喜欢创造,学会创造和实现创造的过程,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体验到成功,那么创造之美也就得以实现了。
四、用演示之美。
我们都知道,美术这一视觉艺术的特性已进一步确定了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梅洛·庞蒂认为:“艺术创造是一种运用物质媒体进行创造性知觉的活动,媒体的运用,带来了知觉的形式话,从而使知觉的意义得以扩展和丰富化的表现。因此,媒体是艺术创造和表现的重要环节。”面对现代教育媒体的复杂性,多样性,如传统教学媒体中的黑板、挂图、实物等,现代教学媒体中的幻灯机、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电脑等,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大创造思维的显著特点,是其思路具有多向性,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习惯的范围,产生出大量的变异见解,它是创造的关键。根据这一特征,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开展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维操作,以求更好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3、发挥创造力,实现创造。
学生创造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一个智慧闪烁的过程。自由的空间和适宜的氛围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创造力,实现创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实现创造,我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注意给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使其尽情的发挥创造力。例如在教学<立体设计》课时,通过观察、欣赏了解了立体造型特点后,送给学生三个字“新、奇、美”,然后让学生自由想象,大胆创造。这样不给学生过多的限制和约束,使其各显神通。最后,创作了许多新颖、别致的作品。有机器人、汽车、人物等。另一方面注意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创作氛围。例如,教学(天山南北好风光》这课时,根据学生刚去乡村远足这一情况,在学生创作时,以贝多芬的《田园》作为伴奏,那“来到大自然所唤起的快感”、“绿色的草原”、“温馨的农舍”等,激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们在这样的氛围中,情绪愉快,思维活跃,创作热情高涨,我则轻轻地在教室中巡视,对创作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作些点拨,对富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加以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这样的创作过程,不但注意力集中,而且创作效果也很好。
激发兴趣是为了启发思维,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造,学生在课的学习中是一个喜欢创造,学会创造和实现创造的过程,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体验到成功,那么创造之美也就得以实现了。
四、用演示之美。
我们都知道,美术这一视觉艺术的特性已进一步确定了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梅洛·庞蒂认为:“艺术创造是一种运用物质媒体进行创造性知觉的活动,媒体的运用,带来了知觉的形式话,从而使知觉的意义得以扩展和丰富化的表现。因此,媒体是艺术创造和表现的重要环节。”面对现代教育媒体的复杂性,多样性,如传统教学媒体中的黑板、挂图、实物等,现代教学媒体中的幻灯机、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电脑等,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围绕重点、难点,多层面精心选择使用媒体,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也显示出课堂教学中运用演示之美。
美术教学作为直观性很强的教学,教师的演示,能使学生倍感亲切,在演示中教师熟练的运用各种美术技巧,能使许多语言难以表达的东西一目了然,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也得到美的陶冶,在我的美术课堂中,媒体是好帮手。例如,利用录象多方位,多视角展示版画的“制版”细节,将复杂冗长的版画制作过程变得步骤清晰,生动有趣;利用幻灯机和明胶片展示剪纸手法,让剪纸的一刀一划一清二楚,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作业展评,采用放大,特写将学生作业通过电视屏幕展示给全体学生,克服学生作业画面过小而无法组织学生同时欣赏,品评的缺憾;利用黑板简明扼要的演示课的主题,重点、难点,给学生指明本堂课的学习的方向。
在教学中,媒体的使用也要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用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和增加学生参与使用媒体机会,这样可以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画画自己的手》这一课时,请学生在幻灯机前表演手影游戏,同学们觉得很新奇,很好玩,争着上来演示,通过游戏,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一个个有趣的头像等魔术般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使整个教室沸腾了。这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手的神奇,艺术的魅力,以及演示的美。
当然,媒体在教学使用时,教师除了使用熟练,关键在于运用适当,千万不可滥用,如果媒体的作用纯粹是为用而用,那么也将难以体现演示的美。所以,我们在教学媒体的使用方面,应慎重考虑,精心安排,用在刀刃上。
当前,学校都在如火如茶的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对于美术课的教学改革,我觉得,在探索教学新模式,寻找教学新方法的基础上,不妨再从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方面作些思考,下些功夫,让艺术的教学在艺术化的教学中达到最美,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玖』 小学美术课堂如何进行版画教学
根据版种的不同点抄线面起的作用也不同。 点:铜版画中的点,特别是美柔丁技法中营造的点多半用来表现物体的暗面,营造一种厚重的体积感,或者是制造一些肌理效果。木版画的点多是通过刀法的运用来表现,有大,小,方,圆,三角,长,短等等各种点...(火星人)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