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培人员 > 中小学教师新教材培训

中小学教师新教材培训

发布时间:2021-03-04 08:03:51

① 新教师培训的内容包括哪些

一、终身学习是“潜教育”对教师的理想要求

学生时期正处于一个人的品格塑造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并通过教师“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世界中。教师的言传身教也毫不例外地会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王东华先生认为习惯的培养更多的要靠“潜教育”。“潜教育”要求教育者本身的完美,本身越完美,教育孩子就越轻松。

二、终身学习是“人文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塑人文精神,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已刻不容缓。在教学中,如何挖掘、发挥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功能是各门学科教师面临的值得探究的一个课题。以数学教师为例:教材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是我国古代数学家智慧的结晶,向学生介绍这些辉煌的成就,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民族自尊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如在教学“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π”与祖冲之的“祖率”,还可以随时相机向学生介绍现代的杨乐、张广厚、华罗庚、陈景润等著名数学家的研究水平和对世界的贡献等等。通过史料与史实的介绍,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无疑是大有裨益的。而要做到这些,教师没有人文意识与人文素养是行不通的。

三、终身学习是“新课程”对教师的现实要求

首先,新课程强调学科的综合和开放,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这需要教师广泛地阅读,睁开眼睛看看课堂之外的“风景”。第二,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关注生成,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心理需求出发,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所了解,能灵活巧妙地应对课堂即时生成的种种情况。这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第三新课程强调实践探究,要求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这就需要教师心中装有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及其相关的引导经验。然而以上这些知识的获得,一要靠探索,二要靠学习。面对新课程,教师需要做的准备很多,但不管做什么样的准备,始终离不开教师的学习。

四、终身学习是“教学相长”在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普及,通讯发达,信息爆炸,在某一些方面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先于教师或超过教师的事,是经常出现的。虽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但课堂上经常出现尴尬的“反哺”现象,不能不说是对教师威信和尊严的挑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为了在学生面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教师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让“教学相长”的思想在现代教育中显示其生命的活力。

由此可见,终身学习理应成为在座的每一位骨干教师的一种生存的理念,它是教师自身发展、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

复合型知识结构是骨干教师的必备素养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教师在系统专业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思维加工后形成的知识体系,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新课程呼唤综合型的教师,要求教师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既要具备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主体性知识)、广博的一般性文化知识,同时又应具备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性知识.这是作为一位骨干老师必备的素养。

(一)教师的主体性知识

教师的主体性知识主要是指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某门学科教学所特有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所教学科的知识内容、学科架构、发展脉络、学科理念和学科特色等,这是教师教书育人必备的业务素质,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保证。教师如果缺乏学科专业知识,就犹如建造大厦少了砖、灰、沙、石一样,教学过程也就无法有效进行,课程改革的实施也就无从谈起。教师只有当具备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的时候,才有可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真正能手,否则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也就无威信可言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和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这也正说明了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二)教师的一般性文化知识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知识进化步伐的加快,知识的总量大为增加,知识的更新周期大为缩短,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交叉、互动也愈益明显。对于作为学习资源的开发者、教学过程的实施者“教师”来讲,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就显得尤为迫切和现实.因此,教师在力求专业知识不断“爬坡”、“登高”的同时,还必须加强本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艺术等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修养的培养,有意识地实行科际整合,实现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整体优化。否则,拘于一隅,孤立地研究和精通专业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根本不可能的。“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这也说明了,现代教师师只有勤奋广泛地学习,建立起既精深又广博的知识结构,成为专博相济、一专多通、一专多能、主精辅熟的“通才”,教学才能博采众长,旁征博引,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给学生以“复合维生素”,产生综合效应。

② 如何开展小学新教师培训

您好,开展教师培训是有原因的。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一、教师培训的理论依据
1、终身教育理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小学教师终身教育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保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新知识、新事物、新能源、新行业大量涌现,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对知识的依赖程度日趋显著,竞争社会对人类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1994年和1997年召开两次终身学习的国际会议,强调“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类的生存概念”,把“终身学习” 提高到“生存概念”、“生活方式”的高度。
2、“教师教育”概念的提出
到底是“教师培训”还是“教师教育”,目前仍在争论。相比较而言,世界各国倾向于“教师教育”的说法稍普遍些。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训练和不断的探究,才能获得和维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公共事业”。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要经历由不成熟到成熟的专业发展过程。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虽然经过了职前教育训练并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但不意味着他已经成为成熟的专业人员。在职教师还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发展其专业水平。
美国于七、八十年代发起了一场“教学专业化运动”,以培养专业人员的教师教育代替原有的师范教育。日本于1972年开始使用“教师教育”概念。教师教育倡导教师的职前培养与教师的职后培训相互衔接;强调教育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为目标。教师教育打破条块分割,实现培训体制一体化。一体化的师资培训体制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职前培养、在职提高和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具有持续性和衔接性;二是指师资培养过程中高等师范院校、中小学校和教师继续教育机构的共同参与。一体化的师资培养模式是教师成长、成熟和现代教育观念形成的需要,是优化师资培养资源的合理选择,是发达国家师资培养模式的普遍选择,也为我国教师教育、教师培训、校本培训的研究提供宝贵经验。
在中国有着100多年教师教育(师范教育)的历史,但提出并使用“教师教育”这一概念是在21世纪初,即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的“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这是在中国教育政策文本中首次使用“教师教育”概念。2002年在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第一次对“教师教育”给予了相对完整的诠释:“教师教育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的统称。”其中,也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这是20世纪60年代全球性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兴起、90年代中国具有严格意义教师专业化运动展开以来的必然趋势。

二。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低下,不受重视。其原因尽管有多方面,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低,教师没能像医生、律师、工程师那样,被看成专业人员(只要高中毕业就可以教小学甚至教初中,换言之,只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就可以当老师;对于教师这一职业完全没有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则是教师社会地位低下的最根本原因。可见,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而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关键是要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这是因为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设计,而教学设计是把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桥梁科学;它要依据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对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步骤进行科学而具体的规划;要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套有效而且可操作的策略与方法。这就表明,教育技术能力是任何学科(包括文科、理科、医科、农科„„)的老师都必须具有的能力,是大、中、小学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具有的能力,也就是“如何进行教学的能力”(它相当于医生“如何进行治病的能力”、律师“如何帮人打官司的能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正是从“如何教”的角度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规范的要求,而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这一计划项目的核心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则是要保证这一要求能真正落到实处——使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都具有这方面的专业技能。达不到这一要求,不具备必要的教育技术能力,即使你有大学毕业文凭,也没有资格当老师。由此可见,“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的实施,尤其是这一轮国家级、强制性并涉及上千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的实施,将对我国教师专业能力建设起何等重要的作用。

③ 新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及措施

读书读报与上网学习相结合。每位班主任除了将指定的书阅读外,还要充分利用校园网上的有关资料学习。

④ 求中小学教师履职晋级培训教材《评好课:新理念 新方法》考核表的填写,回答被采用给高分。

主要学习内容概述:

⑤ 小学教师如何适应新教材的螺旋式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重要场所。如何在课堂中发挥最大效益,好的教学方法无疑是重要的。教师只有很好地掌握好的教学法并有效地使用之,才能使课堂教学成为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
笔者在几年的理论力学课的教学过程中,一直不断地采取了螺旋式的教学方法,并使之趋于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种方法基于下面的观点,一是主要问题要利用课堂时间解决;二是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理论力学的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习到独立解决问题的技能。从长远的观点看,学生掌握了独立解决问题的技能,才能为将来能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科研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意义更大。
理论力学理论性强,具有高度抽象性,这为学生锻炼提高其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力场所。对解力学问题,北京大学教授朱照宣[1]提出“仿照‘思维实验’(Gedanken—experiment)的说法,不妨称之为一种‘思维操练’(Gedanken—exercise)吧”。
螺旋式教学法的实质在于把课堂作为教授课程及进行思维操练的实验室,使课堂从古典的讲习演变为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促使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发生“共振”。

一、教学方法的原则和技巧

对于大学本科的教学,本法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能动作用。
教学过程广义地讲并不起始于开始上课的一瞬间,教师的备课是重要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教材的组织、研究、透彻的分析,掌握各种正确的思维方法,对课程的讲法进行设计。教师如若不能掌握的东西,当然无法教给学生。因此过程大致为:①教材的整体分析,分配课时;②各章内容的分析,分配课时;③各章中重点内容,难点的分析,这需要不断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的,方法如何,效果怎么样;④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设计的中心思想是:在讲授内容的同时,给学生以适合他们程度的问题引起他们的兴趣,并用一些吸引人的问题帮助他们解题,最后通过模仿、实践的过程使学生产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并掌握一些方法。这里的课堂设计并非只指一堂课的设计,它应注意到内容的整体性和前后的连贯性。课程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难点、重点分散原则,即一次集中解决一个难点;
2、难点、重点反复出现原则,反复并不是重复,每次反复应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层次出现,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方法的应用进入更高一个层次;
3、探索式教学原则,在严格证明及求解之前,对问题的各种探索式教学方法可使人大开眼界;
4、机动性原则,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学生的基础能力不同,根据学生的反应,应采用各种灵活多变的方法;
5、整体性原则,把整个课程当成一个整体,注意前后内容的关系,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有条理的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掌握一定的技巧,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技巧:
1、适当的问题,提出问题应该目标集中,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机会去模仿与实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曾采用了“小问题”方法,使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思考的方式得到较大提高,受益匪浅;
2、启发和帮助应顺其自然。教师应随时了解学生思想,给以启发,但不是包办,应使学生有一份合理的工作;
3、注意节奏,根据课程内容的难易,掌握讲授快慢,对重点、难点应慢,但这里所谓的“慢”。并不是慢慢地讲,而是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种方法对同一问题进行认识,从而引起相同的思维,以达到快的效果;
4、特殊及普遍化。无论是讲题,还是启发学生做题,注重对特殊问题进行深入仔细的分析,了解各种解法的形成过程,采取了哪些步骤,并力图阐明促使采取这一步骤的动机和想法,目的是为了提出一般的方法和模式,即使学生形成普遍性的认识。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也可使之特殊化,以增强感性认识。
5、类比。类比就是相似,类比方法通常在教学过程中的中期及后期采用,课堂例题,启发性问题及讨论题应安排有序,选择的问题的类比性清晰;
6、问题的分解和组合,有两种含义,其一是,遇到较复杂的问题,首先应把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了解,弄清问题后进行分解,判断问题的哪些细节值得较细致的研究,然后试用某种新方式重新组合;其二是,把各类问题进行组合,得到新的问题,此法一般在教学后期使用,利于开拓思路。
还有更细一些技巧可以使用,如“回到定义去”,这是一项重要的智力活动,美国杰出的数学家波利亚[2]曾指出“寻求字面背后的意义和事实是一种健全的倾向,对于回到定义去……物理学家寻求的是:专业术语后面的明确实验;而有某种常识的普通人则希望找出铁的事实而不仅仅为字面所愚弄。” 这一技巧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有奇效,在实践过程中笔者曾尝试用这一方法去进行思考。还有一些方法如“倒过来想”、“反思法”等等,这里不一一列举。

二、教学中的螺旋方法

教学过程应是螺旋式上升的,这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呈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形式。
教师在前述的原则下,对教材作了透彻的领会,并收集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要回顾一下,这一问题应运用在什么地方,需要多少预备知识,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先掌握哪一内容,怎样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形式是什么?如何自然地引出这些问题?有了这些准备,教学过程才能使内容丰富的、生动的。
对一段具体的教学内容,重要的概念和方法将是反复地,多层次地,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出现,本教学法不区分讲课与习题课,而是把教学与习题课、讨论课融为一体,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随时作习题、讨论。大致过程为:
讲课→举例→启发性问题→学生做题→讨论→小结→小测验→反思。这里启发性问题应是看起来简单,但概念性很强的问题,问题要小,目标要集中。这类问题通常大部分学生可能要产生错觉,许多学生习惯用生活想象去给出解答,这时“回到定义去”的技巧会发生重要作用,要强调学习了理论,要用基本理论去思考。学生作题的类型也应与之类似。讨论的形式应是多样的,教师在学生作题过程中,寻找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或一些新的想法,加以讨论并加以小结。小测验的题目可多可少,少则一题,多则可四到五题,题目应精选,这是学生直接实践的极好机会。反思是极为重要的过程,使对问题的认识得以深化,并引导学生在做作业时也要学会反思。在这一段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比例将呈波浪式的增加,直至独立解题。对同一基本概念的理解随着各种形式的活动以螺旋上升的形式增加,直至掌握并运用之解决问题。
对一部分内容及整个教材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将呈现大一些的螺旋过程,并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教师的引导仍起重要作用,主要通过对知识的系统化,各种问题的综合和分析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掌握方法。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逐渐由教师对一阶段知识的系统化和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过渡到学生自己独立地总结和分析。在这一阶段里,对各类问题加以分类,并使用前述技巧:特殊及普遍化,类比法,问题的分解组合法等等,把各类问题的思路、关键点搞清。
总之,整个课程的学习是采取螺旋式的上升,打的螺旋中有中、小螺旋,每个螺旋中都是由教师讲解到学生独立积极参与思维的过程,从而在学生思想中达到两个有序,即系统的知识有序,各种思维方法的有序。

三、教学法的特点及效果

从1985年以来,笔者一直力图把上述方法使用在教学当中,很多想法可能并非独创,但整个方法确实是在教学过程中总结摸索出来的,并还正在完善的过程中。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把学生当作能动者,缩小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活跃了课堂,信息反馈快,学生接受掌握快。
笔者在向学完课程的学生征求意见的过程中了解到,大部分同学反映,教的清楚,效果较好。由于方法得当,大部分问题在课堂解决,减轻了学生负担,同事还可以节省课时。例如对于学时理论力学(100~110学时),除了教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内容以外,还剩下5%——10%的课时,以增加一些内容或加深学习内容,这也为高校理论力学教学的评估打下了良好基础

⑥ 新小学教师入职前都要进行培训吗一般是在几月份培训多久培训内容是什么呢

北方学校一般都是九月一号开学,培训会在开学前一周左右集中培训回学习,貌似吃住也会安排。培答训时间不会太长,三到五天左右。培训方式以讲授为主,由专门的培训机构(一般都是职教中心的教师)来给新入职教师上课,讲授写师德规范、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培训的内容都是概括笼统性质的定义,个人认为没有必要记笔记,大多都是以前大学学过的东西,真正想提高教学能力还是得靠之后再教学实践中慢慢学习积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值得注意的是培训的教师和其培训的内容标题最好记清,因为培训完一般都要写培训心得的。
不用紧张,小学生都是很喜欢新老师的,特别是年轻的新老师。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合格教师基本的能力。

阅读全文

与中小学教师新教材培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办春考培训学校 浏览:734
九江船员培训中心 浏览:5
台州绘墨艺术培训有限公司 浏览:207
非科级后备干部集中培训总结 浏览:419
东北舞蹈艺考培训机构 浏览:427
民营企业家培训班结业式 浏览:59
2017入党培训内容 浏览:828
顺德驾驶员培训中心 浏览:125
姜堰市三水培训中心网站 浏览:263
电动汽车维修培训视频 浏览:737
机关党务干部培训内容 浏览:423
企业培训为自己工作心得体会 浏览:512
线上培训工作 浏览:303
泉州舞蹈培训招聘 浏览:709
礼仪培训三年计划书 浏览:926
税务学校培训个人总结 浏览:508
专业技术人才初聘培训小结 浏览:980
是实验室设备安全培训 浏览:54
北京砂锅米线培训学校 浏览:127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建议 浏览: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