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做好校本培训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一、校本培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重视教育的艺术——把对教师的要求变成教师自身的实际需要。这是教师培训乃至整个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不是工厂,教师不是机器,教育事业的全部内涵不是操作而是教育。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要关注发展,关注人的生命质量,提升人的价值取向,通过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化建设,创造教师的幸福生活。 A、让教师理解,校本培训是社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校本培训是为教师更好的生存于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提供保障的有效途径。 B、让教师理解,校本培训是教育自身发展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改革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权,人身获得了最大限度的解放,获得解放就意味着有了更多的选择自由和创造自由的权力。有了权力还必须要能驾驭,驾驭能力的获得必须依靠学习。 C、引导教师追求高层次的人生需要。“人本主义”哲学家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论”指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五类: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属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即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作为校长,必须从小处着手,带领教师去获取一个又一个成功,引导教师体验成功的快感,激发追求的乐趣,从而调动教师自觉学习的意识。心志决定命运,态度决定高度。教师有了追求目标的心理动因,有了高层次的人生需要,校本培训将因调动了教师的内因作用而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和高度。 教师培训要“训能”先“训心”。人脑这部机器可分为两部分,动力部分和工作部分,两者不能相互取代,学习动力不能代替学习实践,学习实践也不能代替学习动力。重视教育的艺术就是调整人脑动力部分的高速正常运转,动力不足,工作无力,因此从思想上让教师充分认识校本培训工作的必要性显得尤为重要。 2、营造“学习型学校,研究型师风”的校园培训氛围。要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养成教师读书的习惯,让教师学会主动反思各自的教学实践。要重视为教师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并在评价机制上加以正确引导。一是要加强硬件建设,创建校园网,为教师提供电子备课室、教师阅览室等;二是以活动为导向,为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如召开课改经验交流会、课题研究汇报会、读书交流会,开展教学反思展评、教育札记和随笔展评等。 3、实施“培训与学习有机结合”的校本培训运作模式。 A、有效调控培训的优点与缺点。“培训”一词在汉语中有“培养训练”的意思,这两个词都是施动词,即使用这两个词的语境,必然有一个施动者,有一个受动者,也就是说,有进行培养和训练者,有接受培养和训练者。从训练者一方说,培训承载着明确的目的、很强的方向性;但是,培训本身往往使受训者缺乏主动的学习追求,因为培训者发出的信息不一定是受训者需要或愿意接受的,因此,培训与学习有机结合,就可以相互补充,互为所用。 B、遵循心理学原理。培训不是目的,目的是促成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培训与学习有机结合”的校本培训运作模式,顺应了人的自我意识形成的一般路线发展规律:从依赖到独立,从他律到自律,从内控到外控。 4、优化校本培训的实施策略。 A、以“问题为中心”激思引趣,宏观引领校本培训。以“问题为中心”就是以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培训组织的出发点,通过问题解决调动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我们落实领导干部听评课包干责任制,针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教师教学行为的误区,组织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等主题讲座和以辅助教研员为龙头的评课活动等。 B、靠主动学习个体挖潜,微观提升培训品位。即教师自主安排学习方向,努力形成教学个性。要求教师写学习札记,记录自己感受到的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成熟的教学实践活动;记教学日记,记录自己读书有感或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 二、校本培训的具体做法与设想 1、开好一个讲座:以问题为中心,重视实践层面的剖析,更重视教育理念的提升。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切入口,重视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全面提高。讲座定位在专家引领层面,尽力达到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以“三高”对接专家引领。一是充分挖掘内部资源,由部分专业知识雄厚的领导干部或骨干教师承担相应任务开班讲座;二是外聘专业人员讲座辅导。 ,记下来就是教学札记;教育教学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产生很多教育教学行为,审视这些问题,反思这些行为,剖析反教育现象或蕴涵其中的先进理念,就形成教学日记。读书札记是吸收,教学日记是输出,吸收和输出的循环往复,教师素养就自然提高,校本培训也就达到目的。 我们认为,做好两个记录活动是基层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最佳切入口。选择课题,开题论证,撰写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计划 ,从事实验研究,结题,验收,不宜人人参与,也不宜过多,不要为了名声追求所谓全面开花,教育科研在学校中的浮华、浮躁之风应该引起每一位脚踏实地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育领导干部的冷静思索。严格意义上的课题研究不能不搞,但不能都搞。要集中人力、物力,重点攻关,通过典型引路,实现滚动发展。 3、抓好“四课”活动:即回头反思课、课改尝试课、观摩研讨课和创新示范课。教学首先是一种自悟,学校要给教师创设自我设计和反思的机会,因此,我们开展回头反思课和课改尝试课,中青年教师要人人设计一堂最佳课,并对年轻教师的最佳课课堂教学进行录象,在集体听评课的基础上,引导教师回头观看研究自己的课堂纪实,进行深刻反思;教学还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还需要取长补短,为此,我们又开展了观摩研讨课和创新示范课两种课,在更广阔的层面上进行课堂研究。总之,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深化课程改革。文 章来源
B. 如何才能开展好教师培训工作
近几年教师培训工作,效果普遍不是在太好。培训教师感觉没有成就感,学员培训完后感觉没有多大的收获.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培训教师出外培训少,几乎没有培训,不能“走出去”。另外培训教师又多不在中小学任过课,不了解近几年课本的变化情况,只是从理论上指导如何教学与管理,这种缺乏实践的教学,必然会脱离中小学的实际,这也是中小学教师感觉理论讲的很好,但回到学校后,感觉学的无用武之地的主要原因。 二是个别培训教师,还有一大部分人认为“自己一次充电,就能终身放电”,无论怎么变化,教学的内容与理论还是那些,只要自己具备理论就可以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要知道我们培训的学生和教材都是变化的,且对学生的评价与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并且学习的对象已不是你们所处的时代了,他们的背景与思想认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和改革教学方法,适应学生,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这种拒绝理论是一些教师不重视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原因,这也是难管理的重要原因。 三是有个别被教师在态度上和培训动机不良。认为培训是走过场,交点钱,取得个证就可以了。对培训的不重视,
2 导致所讲的知识学不进去,更有甚者点完名就溜号。 四是培训形式单一,教师讲得多,学员只是被动的听,调动不起学员的积极性
C. 怎样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要求,如教师的教学质量观、学生观、学习观等。学校和教师们已迫切感到自身和新课程的要求仍相距甚远。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等概念深入人心,教师不可避免地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越来越充分认识到不能仅仅依靠职前教育,而更为重要的是贯彻教师整个教学生涯的继续教育。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验与推广,校本培训在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改进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诸方面,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本文从校本研修入手谈了怎样有效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反思能力、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跟上课改步伐,加速实现专业发展。关键词:校本研修
教师专业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其无与伦比的创新性、发展性唤醒了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广大教师将面对自主、合作、探究的课程文化和全新的教学情境的挑战。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在社会转型、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不但是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更是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是学生潜能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可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现状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尤其是民族贫困地区,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外出的学习机会十分有限,学习的渠道不畅,终身学习观念未形成,从而导致教师学科水平不高,教育观念陈旧,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因此,如何能帮助教师切实领悟新课程的深刻内涵,采取有效的研修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就成了新课程改革工程中最现实、最关键的一个环节。1、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
校本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点是,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
1.1
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
校本研修强调学校是研修的基地,意味着研修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研修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许多教学问题,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教学情境去抽象地谈论,是容易做到的。但却意义不大。比如,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不仅要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还有权力和责任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这就会出现与以往任何进修都很不相同的教学情境,再加上各个学校的情况差异很大,对于具体的学校而言,解决所谓“面上”的教学问题显得并不那么“真实”了,总有一种隔离感,并不能对学校的教学实践产生直接的影响。像校本课程如何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开展,大班额背景下如何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等等之类的问题,只有置于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境中才可能找到恰当的解决办法。
1.2
教师是研修的主体。
校本研修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认为教学研究不能只是少数专职研究人员的专利,还应该是所有教师的权力责任。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以研究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从事教学工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学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以教师为主体所从事的教学研究不同于以倡导“思想观念”和“理论流派”为已任的象牙塔式的研究,更多的应该是“问题解决”式的行动研究,是自觉和主动地致力于探索和解决自身教学实际中的教学问题,从而达到改进教学实践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3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研修的直接目的。
校本研修,无论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还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机制,其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其中的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这是体现学校交办学水平的主要内容。丢掉了这个直接目的,校本研修的灵魂也就丢掉了,“学校为本”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教师研修的直接目的是否指向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它是否植根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是否与学校日常教学行为的改善联结起来。而且,评判的最终主体应该是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而不应该是学校之外的其他主体。这一点,需要有制度上的保障,也就是说,当学校认为研修没有直接指向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时,他们应该在制度上能够很顺利地表达他们自己的感受和要求。这并不是否定校外评价的重要性,而是要在制度上确认校内评价的应有地位和作用。校本研修的成果,包括它的目的指向,应该由学校师生自己确认,这一点在制度上应该获得更多的鼓励和肯定。研修中存在的一些为研修而研修、为“装门面”而研修的现象,是与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驰的。2、怎样开展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以校为本的研修,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行动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其生长点在学校,立足点也在学校。因此,在学校建立扎实有效的校本研修管理机制尤为重要。
2.1
构建学习型组织。
为保证校本研修顺利进行,必须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校本研修专业指导小组和考核小组。同时,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发展,培养一批“名优教师”,有必要定期开展校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优秀班主任、“十佳”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被评选出来的教师,除给予晋级、适当加分外,还应给予校内津贴和精神奖励。
教育部袁振国司长指出:“学校要重视教师文化,所谓文化,就是教师发展问题。”因此,学校要为教师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可开展各类公开课活动,如骨干教师示范课、课改年级研讨课、青年教师比武课等。通过公开课活动,教师相互观摩,互相切磋,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一般来说,各学校有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的骨干教师。他们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教研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大会交流。要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让他们带动本学科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并给参与课题研究的青年教师实际指导。
2.2
搭建研修学习平台。
校本研修是中小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应关注教师的实际需要,采取培、研、教一体化的培训方式,可以由学校教研室牵头,利用业务学习时间或其他时间进行定期培训或不定期培训,包括教育心理理论、课题研究、德育工作专项培训、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培训。引导教师认识知识是财富、学习是手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变革,才能求得自身生存与发展,从而树立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事业才能成功的理念。
2.2.1
开发学习资源,拓展教师视野
作为一所学校,教师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学校可不断探索和开发社会资源、网络资源和人力资源来弥补自身不足,拓展教师视野,实施名师引领,专家导航工程。专家与名师都有自己的独特思想、见解和经验。聆听他们的报告、观摩他们的课堂、接受他们的指导,不但能给老师们许多启迪,还能促进教师开拓视野,反思自己,找差距;模仿创造,超越自己。因此,学校可聘请一些专家客座教师或科研顾问,定期邀请他们来校为教师们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教研教改
D. 浅谈教师如何进行校本研修
李昌相单位:山阳县城区一中 邮编:726400 学校要教出好的学生,就要有好的教师。教师要成为好教师,就要从专业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入手,通过校本研修的方式,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育好人、教好书,促进学校的发展。教师如何做好校本研修工作:更新校本研修理念是基础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就会指导什么样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教师的立足之本。一流的质量靠一流的教师队伍去实现,一流的教师靠不断磨练去成长。我认为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即从角色适应到经验积累,再到专业成熟。校本研修就是要回归学校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本体功能,通过校本研修,引领教师走出从角色适应到经验积累阶段,实现到第三阶段的跨越,成为专业成熟的优秀教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课堂高效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校本研修中,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同伴引领、快速入轨。对新调入单位的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尽快熟悉学校环境和管理制度,快速完成角色适应,能站稳讲台,带好班级。第二步是自我反思、自主研修。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多动脑筋,提出自己对教材、教案的修改意见,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积累属于自己的带班、上课经验,成为研究型教师。第三步是专业引领、提升水平。教师要积极参加“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各类专业培训活动,通过他主和自主研修方式,将自己的专业从经验总结上升到理性思考,能研究自己学科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成为独具特色的学科教师。校本研修的形式应不拘一格,只要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即可,教师可按照安排外出参加校外各类学习培训,也可在校内观看名师专家讲座,参加学科课堂教学研讨、做课题研究、自主研修读书等活动,在研修活动中,从学科原创教学走向关注教法研究,再走上学科教学高地,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在学科教学中形成一定影响。成为教学风格鲜明,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成绩突出,深受同行敬重和学生、家长喜爱的优秀教师。促进课堂优质高效是关键校本研修要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为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主要靠课堂效率来体现。因此,校本研修教师要聚焦课堂,狠抓课堂教学研究,以课堂高效和提高质量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积极参加讲研讨课、汇报课、优质课和示范课等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一要加强课前管理。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做到“四个研究”,即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研究教材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从细节上解读教材。研究学生就是熟悉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实际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分类情况。研究教法就是通过听、看别人的课堂教学方法,取它山之石运用到适合自己的教学之中。研究学法就是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适合自身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搞一刀切、齐步走,追求各尽所能、异步前进。二要加强课堂研究。课堂教学教师要以“精讲精练、章节过关、主动乐学、优质高效”为主要目标,采取“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为:“三段”,即自主学习阶段、集体研讨阶段、合作完善阶段。具体为:自主学习阶段重在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尝试性探究学习,教师要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感受探究愉悦,培养学生养成质疑提问的习惯。集体研讨阶段主要是引导探究问题,要做到引导和牵扶,突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习惯、思考能力及合作意识的培养,进行合作释疑,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从中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点、疑难点、易错点、兴趣点,并有效的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以学定教”,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合作完善阶段是实现尝试性探究学习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归纳小结、板演展示,在展示中让学生感受收获。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新知识、新环节、新方法、新收获。让所有学生在升华中感到自身学习的提高。“五环节”,即第一环节——明确学习任务目标。教师利用每节课最后五分钟时间布置下节课学习任务和目标,设计自主探究题目,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第二环节——自主尝试学习。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课后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能解决的问题,自己想法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带到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并学会发现新问题。第三环节——汇报学习情况。回顾总结尝试性探究学习情况,课堂上同学之间交流疑难点,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环节——问题研讨。分组讨论时,本组同学之间、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再思考、再探究可采取查阅资料等形式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第五环节——合作完善。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训练题目,归纳、总结学习方法规律,形成知识结构,最后达标测试,反馈矫正。三要加强作业辅导。课后要严把作业的落实关,实行分层布置、分类指导、多种方法批改。教师要对学科正式作业定期检查、假期作业及时检查、家庭作业随时抽查,并对检查的错误及时纠错,针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改正,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有效的巩固和提高。 丰富校本研修内涵是保障教师师德和德育能力提升,也是校本研修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在师德与德育能力提高方面,应从职业认同、人格修养、情感关爱、心理品质四方面入手,教师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对事业有进取心,对工作有责任感,对学校有奉献,对学生有爱心。教师通过职业道德修养,善于发现与体验职业生涯的尊严和乐趣,自觉爱岗敬业,乐于做教师。教师通过心理研究与调试,纠正心理偏差,保持良好心态,快乐工作和生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教育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首先,教师在熟练掌握多种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先教做人,再教做事,后教知识。如果学生连最起码的文明礼貌、遵纪守规、社会交往都做不到,那么学生肯定对自己没有任何约束,更谈不上课堂守纪、学好知识。因此,教师先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自然、喜欢做事、乐于求知的兴趣,再给学生传授知识、教会学法、提高能力,实现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知识的轻松传递。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就是在老师的引领、指导、传授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的过程。培养学生热爱学科学习,掌握学科特点,创建学科学法,形成学科习惯。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让好的习惯使学生一生受益。再次,教师要用真情去关爱不同类型的学生,课堂上坚持“按时、站立、微笑、协作、文明、优质”教学,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行为示范、知识传承、方法传授、思想品德升华的乐园。因此,只有品德高尚、素质过硬的教师,才能更有效地推动校本研修工作的深入开展。
E. 浅谈如何开展校本培训
随着现代化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作为教师要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就必须坚持学习,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不断提高教学研究水平。教师提高知识与业务水平的途径有很多,而目前最符合大多数教师要求又能大面积迅速提高教师知识业务水平的手段应当是校本培训。它的最大优点是内容灵活,形式多样,效果明显,其关键在于如何开展好校本培训。下面结合我校开展校本培训的实践谈谈我们的做法。 1.注重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 校本培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安排培训内容,培训的结果又可直接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掌握教师的实际需求是决定其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三个结合。(1)教师的需求与学校的发展相结合,找到二者之间的最佳切合点,确定培训内容;(2)教师的知识业务水平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分清二者之间的主次关系,合理安排培训内容;(3)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与其他业务素质相结合,摸清真正存在的问题,精选培训内容。通过如此细致的调查研究,有的放矢,为下一步安排校本培训做好充分准备。例如,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教师虽然掌握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但未能达到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准。课堂上缺乏生动性、灵活性和艺术性。我们便安排了一次《谈谈课堂教学的艺术》的讲座,其效果非常好。 2.精心制定计划,充分考虑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根据校本培训的特点,学校制定培训计划不仅要与学校的近期工作目标和长期发展规划相适应,还要与教师队伍的建设规划相适应。因此,学校领导必须高瞻远瞩,首先要制定一个长期的培训计划,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其具体化,循序渐进地分解到每学期、每月乃至每周的培训活动之中。每次活动都能按计划实施,并做到三个到位:(1)活动之前,安排布置到位;(2)活动之中,讨论研究到位;(3)活动之后,考核评估到位。另外还要有专人负责,保证培训计划的落实。 3.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拓宽校本培训的渠道。 由于校本培训基本是在校内进行,教师互相之间较为熟悉,因而为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一般来说,我们将平时的业务活动内容均纳入校本培训的范畴,使教师在互相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例如,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课堂教学研讨,进行教科研案例分析,组织经验交流以及平时的听课、评课、说课等。并根据实际情况或需要,将诸多形式交叉进行,使培训始终与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仅拓宽了培训的渠道,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培训的实效。 4.发挥教师作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培训。 正是由于校本培训基本是在校内进行,按照以人为本的培训观念,应当把教师作为培训的主体。本校的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积累了或多或少的经验,那些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完全可以胜任培训者的角色,以自己的现身说法与其他教师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这种方式极易被教师所接受,成效十分显著。其次,我们还充分利用每学期专题论文的交流,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充当主讲,大大地激发了教师的探求欲望,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5.注重评估反思,不断拓展校本培训的新思路。 每期培训结束后,学校都要组织专门班子对教师培训的情况进行测评,组织教师进行座谈,或以问卷形式等,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各方面的反馈消息。以便总结经验,查找存在问题,及时调整培训内容,更好地设计以后的培训思路。 综上所述,校本培训的基本要求就是以人为本,以校为本,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学校的教学质量。
F. 谈谈学校如何组织和实施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一词界定的关键在于“校本”。其含义有三:()以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更有利于学校存在问题的自行解决;(2)基于学校发展的目标,校本培训是一种“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的培训,是以学校存在的问题为培训的起点,以解决这些问题为培训的归宿;(3)学校有充分的自主权,其培训的主体是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任务是为校本培训提供咨询、指导以及评估、监督。因此,所谓校本培训就是为了满足学校与教师的发展和需求,由学校发起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 1.注重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 校本培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安排培训内容,培训的结果又可直接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掌握教师的实际需求是决定其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三个结合。(1)教师的需求与学校的发展相结合,找到二者之间的最佳切合点,确定培训内容;(2)教师的知识业务水平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分清二者之间的主次关系,合理安排培训内容;(3)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与其他业务素质相结合,摸清真正存在的问题,精选培训内容。通过如此细致的调查研究,有的放矢,为下一步安排校本培训做好充分准备。例如,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教师虽然掌握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但未能达到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准。课堂上缺乏生动性、灵活性和艺术性。我们便安排了一次《谈谈课堂教学的艺术》的讲座,其效果非常好。 2.精心制定计划,充分考虑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根据校本培训的特点,学校制定培训计划不仅要与学校的近期工作目标和长期发展规划相适应,还要与教师队伍的建设规划相适应。因此,学校领导必须高瞻远瞩,首先要制定一个长期的培训计划,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其具体化,循序渐进地分解到每学期、每月乃至每周的培训活动之中。每次活动都能按计划实施,并做到三个到位:(1)活动之前,安排布置到位;(2)活动之中,讨论研究到位;(3)活动之后,考核评估到位。另外还要有专人负责,保证培训计划的落实。 3.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拓宽校本培训的渠道。 由于校本培训基本是在校内进行,教师互相之间较为熟悉,因而为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一般来说,我们将平时的业务活动内容均纳入校本培训的范畴,使教师在互相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例如,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课堂教学研讨,进行教科研案例分析,组织经验交流以及平时的听课、评课、说课等。并根据实际情况或需要,将诸多形式交叉进行,使培训始终与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仅拓宽了培训的渠道,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培训的实效。 4.发挥教师作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培训。 正是由于校本培训基本是在校内进行,按照以人为本的培训观念,应当把教师作为培训的主体。本校的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积累了或多或少的经验,那些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完全可以胜任培训者的角色,以自己的现身说法与其他教师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这种方式极易被教师所接受,成效十分显著。其次,我们还充分利用每学期专题论文的交流,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充当主讲,大大地激发了教师的探求欲望,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5.注重评估反思,不断拓展校本培训的新思路。 每期培训结束后,学校都要组织专门班子对教师培训的情况进行测评,组织教师进行座谈,或以问卷形式等,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各方面的反馈消息。以便总结经验,查找存在问题,及时调整培训内容,更好地设计以后的培训思路。 综上所述,校本培训的基本要求就是以人为本,以校为本,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学校的教学质量。
G. 浅谈如何开展校本培训求解答
浅 谈 如 何 开 展 校 本 培 训
四官营子中学卢焕军随着现代化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作为教师要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就必须坚持学习,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不断提高教学研究水平。教师提高知识与业务水平的途径有很多,而目前最符合大多数教师要求又能大面积迅速提高教师知识业务水平的手段应当是校本培训。它的最大优点是内容灵活,形式多样,效果明显,其关键在于如何开展好校本培训。下面笔者结合我校开展校本培训的一些做法谈谈粗浅的认1.
注重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
校本培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安排培训内容,培训的结果又可直接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掌握教师的实际需求是决定其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三个结合。(1)教师的需求与学校的发展相结合,找到二者之间的最佳切合点,确定培训内容;例如:根据平时的调查和了解,我校教师敬业精神差,我们有意识地安排了师德教育内容(2)教师的知识业务水平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分清二者之间的主次关系,合理安排培训内容;(3)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与其他业务素质相结合,摸清真正存在的问题,精选培训内容。通过如此细致的调查研究,有的放矢,为下一步安排校本培训做好充分准备。例如,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在新课改中教师们虽然掌握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但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我们便安排了一次《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的讲座,其效果非常好2.
精心制定计划,充分考虑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根据校本培训的特点,学校制定培训计划不仅要与学校的近期工作目标和长期发展规划相适应,还要与教师队伍的建设规划相适应。因此,学校领导必须高瞻远瞩,首先要制定一个长期的培训计划,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其具体化,循序渐进地分解到每学期、每月乃至每周的培训活动之中。每次活动都能按计划实施,并做到三个到位:(1)活动之前,安排布置到位;(2)活动之中,讨论研究到位;(3)活动之后,考核评估到位。另外还要有专人负责,保证培训计划的落实3.
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拓宽校本培训的渠道。
由于校本培训基本是在校内进行,教师互相之间较为熟悉,因而为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一般来说,我们将平时的业务活动内容均纳入校本培训的范畴,使教师在互相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例如,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课堂教学研讨,进行案例分析,组织经验交流以及同伴互助、典型引领,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比赛等,
并根据实际情况或需要,将诸多形式交叉进行,使培训始终与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仅拓宽了培训的渠道,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培训的实效。4.
发挥教师作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培训。
正是由于校本培训基本是在校内进行,按照以人为本的培训观念,应当把教师作为培训的主体。本校的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积累了或多或少的经验,那些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完全可以胜任培训者的角色,以自己的现身说法与其他教师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例如开展教学沙龙。这种方式极易被教师所接受,成效十分显著。其次,我们还充分利用每学期专题论文的交流,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充当主讲,大大地激发了教师的探求欲望,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5.
注重评估反思,不断拓展校本培训的新思路。
每期培训结束后,学校都要组织专门班子对教师培训的情况进行测评、汇总,对表现突出者进行表彰:组织教师进行座谈,或以问卷形式等,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各方面的反馈消息。以便总结经验,查找存在问题,及时调整培训内容,更好地设计以后的培训思路。
综上所述,校本培训的基本要求就是以人为本,以校为本,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学校的教学质量。
H. 浅谈怎样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要求,如教师的教学质量观、学生观、学习观等。学校和教师们已迫切感到自身和新课程的要求仍相距甚远。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等概念深入人心,教师不可避免地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越来越充分认识到不能仅仅依靠职前教育,而更为重要的是贯彻教师整个教学生涯的继续教育。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验与推广,校本培训在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改进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诸方面,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本文从校本研修入手谈了怎样有效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反思能力、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跟上课改步伐,加速实现专业发展。关键词:校本研修 教师专业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其无与伦比的创新性、发展性唤醒了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广大教师将面对自主、合作、探究的课程文化和全新的教学情境的挑战。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在社会转型、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不但是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更是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是学生潜能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可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现状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尤其是民族贫困地区,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外出的学习机会十分有限,学习的渠道不畅,终身学习观念未形成,从而导致教师学科水平不高,教育观念陈旧,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因此,如何能帮助教师切实领悟新课程的深刻内涵,采取有效的研修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就成了新课程改革工程中最现实、最关键的一个环节。1、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 校本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点是,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 1.1 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 校本研修强调学校是研修的基地,意味着研修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研修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许多教学问题,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教学情境去抽象地谈论,是容易做到的。但却意义不大。比如,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不仅要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还有权力和责任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这就会出现与以往任何进修都很不相同的教学情境,再加上各个学校的情况差异很大,对于具体的学校而言,解决所谓“面上”的教学问题显得并不那么“真实”了,总有一种隔离感,并不能对学校的教学实践产生直接的影响。像校本课程如何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开展,大班额背景下如何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等等之类的问题,只有置于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境中才可能找到恰当的解决办法。 1.2 教师是研修的主体。 校本研修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认为教学研究不能只是少数专职研究人员的专利,还应该是所有教师的权力责任。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以研究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从事教学工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学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以教师为主体所从事的教学研究不同于以倡导“思想观念”和“理论流派”为已任的象牙塔式的研究,更多的应该是“问题解决”式的行动研究,是自觉和主动地致力于探索和解决自身教学实际中的教学问题,从而达到改进教学实践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3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研修的直接目的。 校本研修,无论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还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机制,其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其中的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这是体现学校交办学水平的主要内容。丢掉了这个直接目的,校本研修的灵魂也就丢掉了,“学校为本”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教师研修的直接目的是否指向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它是否植根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是否与学校日常教学行为的改善联结起来。而且,评判的最终主体应该是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而不应该是学校之外的其他主体。这一点,需要有制度上的保障,也就是说,当学校认为研修没有直接指向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时,他们应该在制度上能够很顺利地表达他们自己的感受和要求。这并不是否定校外评价的重要性,而是要在制度上确认校内评价的应有地位和作用。校本研修的成果,包括它的目的指向,应该由学校师生自己确认,这一点在制度上应该获得更多的鼓励和肯定。研修中存在的一些为研修而研修、为“装门面”而研修的现象,是与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驰的。2、怎样开展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以校为本的研修,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行动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其生长点在学校,立足点也在学校。因此,在学校建立扎实有效的校本研修管理机制尤为重要。 2.1 构建学习型组织。 为保证校本研修顺利进行,必须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校本研修专业指导小组和考核小组。同时,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发展,培养一批“名优教师”,有必要定期开展校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优秀班主任、“十佳”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被评选出来的教师,除给予晋级、适当加分外,还应给予校内津贴和精神奖励。 教育部袁振国司长指出:“学校要重视教师文化,所谓文化,就是教师发展问题。”因此,学校要为教师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可开展各类公开课活动,如骨干教师示范课、课改年级研讨课、青年教师比武课等。通过公开课活动,教师相互观摩,互相切磋,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一般来说,各学校有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的骨干教师。他们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教研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大会交流。要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让他们带动本学科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并给参与课题研究的青年教师实际指导。 2.2 搭建研修学习平台。 校本研修是中小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应关注教师的实际需要,采取培、研、教一体化的培训方式,可以由学校教研室牵头,利用业务学习时间或其他时间进行定期培训或不定期培训,包括教育心理理论、课题研究、德育工作专项培训、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培训。引导教师认识知识是财富、学习是手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变革,才能求得自身生存与发展,从而树立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事业才能成功的理念。 2.2.1 开发学习资源,拓展教师视野 作为一所学校,教师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学校可不断探索和开发社会资源、网络资源和人力资源来弥补自身不足,拓展教师视野,实施名师引领,专家导航工程。专家与名师都有自己的独特思想、见解和经验。聆听他们的报告、观摩他们的课堂、接受他们的指导,不但能给老师们许多启迪,还能促进教师开拓视野,反思自己,找差距;模仿创造,超越自己。因此,学校可聘请一些专家客座教师或科研顾问,定期邀请他们来校为教师们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教研教改
I. 如何做好教师培训的服务工作
这个就需要有参考的进行了。
一、首先就是要有一本培训手册,手册上面就罗列“管理服务指南”,让学员在培训期间方便联系的事项。比如:
1、办公地址:“湖南师范大学培训中心(湖南师范大学本部文学院大楼xx楼2楼xx)”,
2、联系方式:项目负责人和班级负责人的电话
3、学院食宿培训等的地址
4、作息时间等等
二、培训期间
1、建立微信或者qq群,在里面了解和解决学员的要求,并满足能够解决的问题。
三、评测表
1、设置学员教学满意度评测表等,了解学院在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和不适,整理汇总,然后就是根据意见改进相关的不合格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