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从管理的角度谈一谈教师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应当如何建设
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EMBA、MBA等主流商管教育均对质量管理及其实施方法有所介绍。
通常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包括: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讲师管理制度、培训效果评估和培训管理体系四部分组成。其中前三项是培训体系的三大核心工作内容。培训管理体系是把原本相对独立的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讲师管理制度、培训效果评估融入到企业管理体系中,尤其要和晋升体系、薪酬体系相配合。
1、 如何建立培训课程体系
培训课程设置是建立在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之上,根据培训课程的普及型、基础型和提高型将培训课程分为员工入职培训课程、固定课程和动态课程三类。
员工入职培训课程设置较为简单,属普及性培训,课程主要包括企业文化、企业政策、企业相关制度、企业发展历史等。
固定培训课程是基础性培训。是从事各类各级岗位需掌握的应知应会知识和技能,岗位调动、职位晋升、绩效考核反应知识、技能有欠缺者需加强固定课程培训。
动态培训课程是根据科技、管理等发展动态,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竞争战略做出培训分析,这类培训是保证员工能力的提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不难理解,固定培训课程设置是培训工作中工作量最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在企业中必须建立起以员工职业化为目标的分层分类员工培训体系,明确不同岗位,不同级别的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
首先,人力资源部会同各级部门,从岗位分析入手,对所有岗位进行分类,如分为管理类、专业类、技术类等。在分类基础上对每一类进行层次级别定义和划分。由此,按照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胜任模式来建立固定课程体系就有了分析的基础和依据。以各级各类岗位为基础,分析员工开展业务工作所需的职业化行为模块和行为标准,在分析这些活动时,可以遵循以下三种思路。
从活动开展的内在逻辑关系来考虑。
从活动范围来考虑。
从活动内容本身组成部分来分析。
分析支持这此职业化行为模块和行为标准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由此,确定各级各类的培训课程,从而开发出相应的培训教材。不同级别的必备知识可以是相同的,但在深度和广度上应该有所区别。
动态培训课程可以从二个层次上进行分析。
企业目标。分析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竞争战略,所希望达到的目标。考虑与此相关的管理思路、管理观念和工作重点的转移,组织流程的改造及涉及新的技术领域、工艺技术,并与此确定培训课程。
从科技发展角度分析。如今科学技术、管理知识发展日新月异。当一项工作内容发生重大革新时,由此带来的新技术、新的管理理念来确定培训课程。
培训体系建立之后,培训对象的确定,可以遵循以下思路。
高层管理者。根据企业经营策略确定企业的人员要求,并由人力资源部分析并确定相应的人员培训,例如烽火猎聘。
中层管理者。根据企业为他们制定的发展计划和绩效考评的结果,由高层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分析和确定他们的下一步发展需求。
基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由中层管理者根据员工的绩效考评来分析确定他们的培训需求。
员工可以自己提出培训需求,得到上一级主管及人力资源部认可。
2、 培训讲师队伍建设
讲师是整个培训流程的源头,讲师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培训质量的好坏。培训讲师来源基本上有两种途径:一是外部聘请;二是企业内部讲师。限于篇幅,本文只对内部讲师的队伍建设略作介绍。
讲师的主要任务是讲课、教材开发和参与培训课程的设置。为保证讲师队伍的高素质,企业内部应制订《讲师资格认证制度》,可以从专业知识、专业经验、成就及表达能力四方面进行认证。对讲师的工作绩效可每半年或一年考核一次,优胜劣汰。同时为支持和鼓励讲师主动积极地开展培训工作,给讲师一定的时间从事教材的开发和一定的讲课费和教材开发费。最后企业应帮助讲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组织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和技能训练。
3、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估结果将直接作用于培训课程的改进和讲师调整等方面。评估从四个方面考察。
第一层评估,反应层面。这类评估主要是考核学员对培训讲师的看法,培训内容是否合适等。这是一种浅层评估,通常是通过设计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进行。
第二层评估,学习层面。主要是检查学员通过培训,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书面考试或撰写学习心得报告的形式进行检查。
第三层评估,行为层。该层关心的是学员通过培训是否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绩效。此类评估可以通过绩效考核方式进行。
第四层评估,结果层。这类评估的核心问题是通过培训是否对企业的经营结果产生影响。结果层的评估内容是一个企业组织培训的最终目的,也是培训评估最大的难点。因为对企业经营结果产生影响的不仅仅是培训活动,还有许多其他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结果。
4、培训管理体系
培训体系是动态平衡的体系。包括培训课程体系和培训讲师调整,及如何激励学员培训意愿?如何开发和管理培训供应商?如何把培训课程的内容转化为工作流程和规范化的操作文件等等,这些都是培训管理体系要考虑的,并通过制订相关制度加以落实。正如前文提到的培训管理体系是保证培训体系有效运作,对培训活动顺利开展起支持作用。
培训体系建设
一个培训体系构成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制度、课程和讲师。
制度是基础,包括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计划、相关表单、工作流程、培训评估办法及内部讲师制度。
课程是灵魂,包括课程设计、课件的制作、课程的审核评估。
讲师是载体,也就是说讲师仅仅是培训的其中一个执行者,扮演的只是去演绎课程的角色。
培训制度的作用在于规范公司的培训活动,作为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制度依据。应当包括: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计划、相关的表单、工作流程、培训评估办法及内部讲师制度等几个部分。培训管理办法中应充分体现培训的过程及培训结果评估将与员工的绩效考核想结合。内部讲师制度应体现选拔和激励内部讲师的精神,起到管理内部讲师,规范内部讲师授课行为的作用。
建立培训体系首要工作就是建立培训制度,设计培训工作流程,制作相关的表单,制订培训计划。
完成了制度建设,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培训调研,即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及人力资源规划,针对培训体系建设提出问题,对公司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并作出调研报告,完成岗位核心胜任知识和技能的确定,提出培训目标,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根据培训计划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是灵魂,培训的核心内容就是课程。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那么如何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呢?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根据岗位说明书和作业指导书对现有岗位进行有效的岗位分析,提取该岗位的核心胜任技能及关键技能;其次,对目前在岗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测评,找出改进点;再根据改进点进行培训课程设计。这是以胜任岗位、改进目前工作为目标的课程设计方式。
课程设计、课件的内容,课程的审核评估会根据培训目标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讲师是课程的演绎者,主要职责是将该课程的核心精髓传达给学员。一个好的讲师必须对课程涉及到内容有很深刻的了解,同时配合适当的授课技巧。如:技术类培训课程的讲师首先必须是一个技术专家,对该项目有充分的了解,培训部门能够帮助他完成的仅仅是改善授课技巧。
有了制度的保证,完成了课程的编、导、演,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培训评估。
培训评估是目前的最受企业关注的问题。没有评估的培训很容易就变成了“赔训”,无法达成预先设定的培训目标。我设计的评估包括两个部分课程评估和培训效果。课程评估又可以分为课程内容评估和授课效果评估。
课程内容评估主要是评估课程内容是否与培训目标相吻合,是否体现了培训的目标;采用量化关键指标的评估方式。授课效果评估主要是评估讲师的授课技巧和演绎方式是否能被学员所接受;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培训效果评估的关注点是员工知识和技能的提升,采用的是书面考核和训前训后的两次测评的数据差的形式来完成。
最后是培训的形式和内部讲师建设。
培训通常是由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来完成的。其形式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课堂授课,还包括目前流行的沙盘模拟,情景演示,户外拓展。当然不能忽略传统的师带徒、日常工作中的工作指导和指引也是非常理想的培训形式。
有选择的引入外部培训,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对于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更新和思想冲击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内部培训应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这样既有助于节约企业的成本,又防止了企业核心机密的外泄,同时形成学习型组织的氛围。更重要的是,企业的核心技术在企业内部的传播防止了关键员工离职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建立内部讲师制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建立内部讲师队伍的难点在于无法充分的调动讲师的积极性。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分析需要层次理论把握人的核心需求的形式来改善,建立一套合理的讲师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来解决。
B. 乐高课程主要教什么
主要课程内容如下。
1、学编程,逻辑思想,创新思维。
2、各种结构的搭配。
3、学习数学、物理。
乐高课程学的不仅仅是搭积木,还有更高级的机器人,教学内容还是很丰富的。
拓展资料
乐高教育隶属于乐高集团,1980年成立于丹麦,为全世界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学习工具和教学解决方案。
乐高教育的独特学习理念、教学指导、小组作业、教师培训、安全环保的学具、趣味性的比赛方式,使孩子们发挥出天生的创意力和想象力,培养团队精神、解决问题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帮助他们从容应对 21世纪所带来的新挑战。
C. 请问如何从教师管理体系看一个留学培训机构的实力
一个培训学校,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和最宝贵的资源,无疑就是师资力量。对每个班型来说,安排什么样的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师管理体系,是成败的关键。因为学生的素质,有赖于教师的指引,所以,一个拥有完善教师管理体系的培训机构,才有可能培养出优秀学生。怎样判断教师管理体系的优劣呢?
以曲靖一中国际班为例。国际班拥有完善合理的教师能力考核及管理体系。在教学中,为每班配备1至2名经验丰富的外籍教师,目的在于保证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提高英语听力和口语方面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将按照1:1的标准配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方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语法、词汇以及写作方面的教学和培训,使学生具备稳固坚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为接下来参加标准化考试打下基础。
在标准化考试强化中,国际班将安排多位专业从事标准化考试培训和辅导的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进行教学,针对标准化考试的分项与特点,由负责考试不同项目的教师进行专项和高效的强化与培训。此外,在教学进展过程中,计划安排一名课程协调员,负责处理课程进行中出现的各方面沟通和协调工作,以保证我们国际高中课程的教学计划顺利开展。
国际班教师能力考核及评价体系的考核方法是,依据教师所教班级当月双周考和月考成绩,以月为单位,对每位老师进行考核。
教学水平评价体系分四级。一级教学水平,当月全班考试成绩比前两月成绩平均值整体有明显提高;二级教学水平,当月全班考试成绩与前两月成绩平均值持平,无明显提高;三级教学水平,当月全班考试成绩比前两月成绩平均值下降(<20%);四级教学水平,当月全班考试成绩比前两月成绩平均值出现大比例下滑(>20%)。国际班依据教学水平级别的差异对教师进行管理。一级教学水平,教师继续执行教学方案;二级教学水平,教师继续执行教学方案,对其次月进行递进考核。如次月仍维持B级教学水平,将强制更换教师;三级教学水平,立即强制更换教师;四级教学水平,进行赔付商议。
如此全面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和管理体系,将为国际班的教育质量、国际班学生的平时成绩提供一份有力的保障。
D. 培训体系中 课程研发的职责是什么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助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而成立的学校课程研发中心是负责学校课程资源建设、师资建设和教育科研工作为一体的职能机构,
其主要职责有:
一、课程资源建设
1. 负责组织编制、实施学校课程研发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制定、实施课程研发工作的各项政策和管理办法。
2.探索并优化在新课程背景下符合学校实际的初、高中课程体系。
3.建立健全创新教育团队,做好创新实验班教与学的研究、管理及保障工作,探索并引领重庆基础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4.探索并深化以研究性学习为学习方式,以环境教育、科技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教育模式,将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学生社会生活进一步整合。
5.进一步完善初中“2+2项目”、分层教学实施及管理模式。
6.做好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及建设。
7.会同信息中心,进一步完善基于网络实施的课程平台建设及管理。
二、教育科研
1.指导教研组、备课组的工作,认真审订教研组的工作计划和总结,教研组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加强学科课程研发工作。
2.组织教科研论坛,校内学术交流活动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引领全校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指导教师学习新课标、教材,引进先进的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改革试验。
3. 负责学校教师申报的国家级、市、大学科研课题信息的管理工作,负责学校申报课题的各项工作,做好学校微型课题的申报、立项、监督、评价、结题等管理工作,做好学校微型课题成果推广工作。
4.组织好教师优秀论文的评选及编辑成册工作。负责做好年度科技成果、论文、著作、获奖成果等的登记统计和上报工作。负责学校《科研信息》的编辑,印制等。
5. 组建团队以教育科研形式研究学校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供校长决策参考。
三、师资建设
1.制定、实施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建立教师“成才——成名——成家”的成长、发展机制。
2. 组织开展各教研组课程研发活动,实施教研组考核。
3. 开展教师学历提高、继续教育、教师交流等制度建设及相关工作。
4. 会同教务处规范备课、听课、评课、反思课制度,参与组织新教师汇报课、教研组长示范课和青年教师优质课等工作。
5. 定期举办“教师教育沙龙”。
四、其他工作
1.校史建设。
2.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城乡统筹、学校帮扶等工程及项目。
E. 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有哪些
教师培训笔试一般会考教育理论知识、公基或行测这类的,主要是看公告上的要求,中公教育培训的课程也会根据公告上专门推出课程,面试课程也是一样,针对每一个学科开班,可大大提升同学说课和试讲的能力。
F.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构建体系
在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的支持配合下,继教网致力于创建先进平台,整合优质资源,以教师远程非学历培训为切入点,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教师培训机构分工协作,大力建设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逐步构建起以全国继教网公共服务平台、省级区域教师网联、市县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中小学校四级上下一体的远程教师培训体系。
有关项目
(一)国家级培训项目
——高中教师新课程国家级培训
根据教育部培训要求,以教育部“ 2008 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的优质课程资源为主要内容,借鉴其先进组织与管理模式,面向全国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地区的高中教师开展的国家级远程培训。
——中小学班主任国家级培训
根据教育部培训要求,以教育部“ 2007 年万名中小学班主任国家级远程培训项目”的优质课程资源为主要内容,应用本次培训的先进组织与管理模式,面向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开展的国家级远程培训。
——中小学校长“校园安全”国家级专题培训
根据教育部培训要求,以教育部“ 2007 年中小学校长‘校园安全'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项目”的优质课程资源为主要内容,借鉴该次培训的先进组织与管理模式,面向全国中小学校长、主管安全的管理干部开展培训,旨在使全国中小学校长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的国家级专题培训。
(二)中小学教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项目
2009 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下发《关于印发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义务教育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考试计划 > 的通知》(考委 [2009]2 号),决定与继教网共同实施中小学教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项目,由继教网和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远程助学及组织管理,由东北师范大学担任主考学校,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开辟新渠道,同步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育教学能力。 2009 年 5 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支持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义务教育专业”课程与在职中小学教师非学历培训课程学分互认试点工作的通知》,支持该项目的开展,并要求各地做好学分互认工作。
(三)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
——教师全员培训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教师 [2004]4 号)精神,面向中小学、幼儿园在职教师,以 “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项目。
——新教师培训
根据 1999 年教育部第 7 号部长令颁布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定》要求, 结合新教师在教学工作的特点,面向 新任教师或任教时间较短的幼儿园、中小学教师, 以一系列针对性强的优秀课程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培训项目。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新课程培训
该项目面向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使用继教网已开发的大量新课程培训优质课程资源开展培训,旨在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以及课堂教学水平等方面的能力。
——教师基本功培训
该项目面向中小学、幼儿园在职教师 ,使中小学教师练就能够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基本功,并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业务素质,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专题培训
该项目面向中小学一线教师、从事一线教育的相关工作者,通过八个模块的教学,采取“知识构建 + 活动 + 理论指导 + 应用案例 + 评价”的形式,使受训教师对未来的教育技术形成理论上的重新认识,从而能在实际教育工作中享受高科技带来的惊奇体验。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
该项目面向 中小学、幼儿园在职教师, 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培训的需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编排了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课程。
——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培训
根据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要求, 为贯彻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该项目 面向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针对其整体素质不高、数量不足、培训提高难度较大的问题,探索大规模、低成本、高质量的培训模式,旨在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英语教师专业提高培训
该项目是由继教网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依托继教网的先进技术平台以及北外的优质外语课程资源,针对中小学英语基础教师及骨干教师开展的专业提高培训项目。
(四)中小学校长专题培训项目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系统干部培训“十一五”规划》精神,按照《全国教育系统干部远程培训实施方案》提出的培训目标,该项目面向 在职的中小学校长,以及拟任校长的中小学校中层干部,以 23 个相对独立的专题,构建了中小学校长现代远程专题培训的课程资源库,充分满足各地全面开展远程校长专题培训的需求。
(五)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项目
为适应基础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教师 [2004]4 号)文件精神,该项目是由继教网与东北师范大学合作,依托各自优势资源,以开展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方式,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提供专业提高和研修机会。
(六)面授班培训项目
——校长培训(高级研修班
该项目是根据教育部大力创新校长培训模式的要求,面向各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学校管理干部等人员,以 23 个相对独立的专题为主要课程内容,采用面授方式进行的校长高级研修培训。
——班主任培训班
该项目是按照教育部对于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的培训要求,以案例为引导,分六大模块,采用面授方式进行的班主任高级研修培训。
——骨干教师教育教学高级研讨班
该项目是针对全国各个中小学的各科骨干教师、教科研领导、学校领导干部以及即将成为骨干教师的教师, 采用“专家报告、名师示范、专家点评、教学交流”的面授培训方式进行的高级研讨培训。
G. 我在一家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当老师,想系统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网上有没有比较实用的英语教师培训课程
想要系统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是一个上进的好老师该有的态度,首先为你的态度点赞,现在网课非常多,价格也参差不齐,其实想要提高英语水平是需要有先后顺序的,凭良心说英语要比汉语好学的多,我们是中国人,那么就可以用学习汉语的方法来学习英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单词关,然后再进行语法的学习。
其实背单词死记硬背是最不科学的,可以效法学习中文的方法,比如说我们在幼儿时期学习“水”,那么我们就会用“水”这个字来组词,“水果”“水管”“水箱”“大水”“大禹治水”等等等等,那么学习英文单词也是一样的,比如我们学习“province”这个词,就会接着学习“provincial,provincially”等等,那么这样被单词就是成体系的,半年下来冲击30000词汇的方法也是有的可询vvlgg666138。组成单词是要有基本词根来的,比如说-vinc- -vict-,再加上前缀或者后缀,victor就是加上了-or名词后缀,要向学习怎样能在30个小时内解决3500词频 的方法也是有的可询vvlgg666138 的课程非常棒,正确的背单词方法绝对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按照词源词根词缀的有规律组合来记忆。
单词的问题解决了,那么再来学习语法,这样的顺序来应该是可以在半年之内系统的提高你的水平。
H. 我国是怎样对幼师师资力量进行培养的
一、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培养体系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幼儿师范学校一直是培养幼儿教师的主要机构,中专学历的幼儿教师一直是我国幼师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1999年3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师范院校布局调整的几点意见》,要求师范院校层次机构目标由三级向二级师范过渡,逐步取消中等师范教育。在这种背景下,中专层次的幼儿师范学校为谋求自己的发展,纷纷通过并入高校、独立升格、未升格但举办“三·二分段”或“五年一贯制”专科教育等方式提高自身办学层次〔2〕,初步形成了以本科、专科为主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由于我国幼儿师范教育改革目前尚缺乏明确的实施步骤和切实合理的区域规划,这种不顾社会实际需要和自身条件盲目提升办学层次的现象直接导致了幼儿教师培养的严重断层。就各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状况而言,农村、城郊以及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往往更缺乏幼儿教师。师范教育结构调整后,由于幼儿师范学校合并或升格,许多幼儿师范学校已不复存在,面向城市基层和农村所培养的中低学历层次的幼儿教师数量逐年下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幼教师资主要面向城镇幼儿园,农村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很难补充到合格的幼儿教师,这使广大农村地区的幼教师资供给形势更加严峻。
(二)师资培养标准不明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大众化和幼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迅速提升,相应的,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上也都有着质和量的变化,而国家层面对此并无统一明确的标准和规定。多数学校没能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条件,及时转变办学理念,找准学校定位,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的调整。一些学校,尤其是幼儿师范学校往往不同专业、不同办学层次并存;一些学校兼办高中或者艺术高中班;一些学校大专、中专混办。导致了办学思想和模式的混乱,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找不准目标定位,办学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学校的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三)课程体系急需改革
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要求培养出既具良好的理论素养、又具有良好的教育技能和保育技能的实用型人才。随着对学前教育教师学历层次和能力要求的提高,单纯的技能型教师和单纯的理论型教师都不能适应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应是二者兼备的人才。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高等师范课程设置显露出“重理论轻实践,重文化素质轻教学技能”的弊端;高师专科课程设置缺乏统整性和独特性,重技能轻理论;而中等幼儿师范则偏重艺体〔3〕。有些学校虽然意识到培养模式的差距,进行了调整,但却没有找对策略,一味地通过加减课来达到目的,导致课程内容庞杂、体系混乱,再加上缺乏相应的师资和专业理论的指导,结果造成传统优势丧失、资源浪费,所培养出的学生既在技能方面不如传统中专生,又在理论方面不如传统大专生。
(四)职后培训问题亟待解决
有研究人员曾对全国东中西部15省市的30个区县的进行调查,结果有近90%的幼儿园园长认为“教师的培训机会太少”是她们在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之一。〔4〕继续教育与在职培训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原因。面对在职幼儿教师知识陈旧、学历不达标的状况,教育主管部门却没有强有力的培训措施。首先,幼儿教师培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未能得到很好保障。例如,国家启动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并不包括幼儿教师;各地的名师工程、骨干教师工程等也大多与幼儿教师无缘。其次,职后培训的目标发生偏离,成效较低。目前的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机构大都进行的是学历补偿教育,加之培训缺乏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以及培训形式单一、重复低效等不足,使得仅有的一些职后培训流于形式,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第三,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县市区之间,差别也很大〔5〕。而就教师的职后培训来说,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区都应重视,尤其是当今教育观念日新月异,更应重视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
二、应对当前这些主要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生教育的基础环节,建设并优化配置一支素质优良的幼儿教师队伍,是保障和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
(一)不断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体系
当前我国幼儿教师数量紧缺,高水平幼儿教师更缺,其根源在于师资培养体系不够健全。因此,应该不断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综观世界各国,幼儿教师学历层次的提升是教育改革大势所趋,具有内在必然性。但是,我们也应在提升层次、提升速度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不能一刀切,一哄而上;要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社会实际需求,允许存在专业人才的层次性和各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并且在提高学历层次的同时,给予相应的配套措施以保证所培养的幼教师资得到社会承认。具体说来,在办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同时,集中力量规划建设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6〕,落后省份可以允许保留部分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并不断扩大各个层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计划。高校应承担大量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任务,减少或取消职业中专或高中幼师班招生.实行学前教育专业提前单独录取,鼓励优秀生源报考学前教育院校和专业。 (二)尽快制定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标准〔7〕
长期以来,我国没有制定专门的幼儿教师教育标准,有关幼儿教师教育的规格问题,一般在相应的师范教育“教学计划”中附带说明。在当前大量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已经改制、升格、合并的形势下,尽快制定明确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标准,已成为我国当前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工作。标准的设定应该考虑到不同学历层次和类型,在“德行”、“学识”、“能力”、“身心”等方面均做出具体的规定和要求。要把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科研人员以及其它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具体说来,首先,要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儿童、甘于奉献自己的崇高职业理想,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要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多方面的兴趣才能,同时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适宜的教育方法,具有广泛的人文基础知识和音乐、美术等方面的艺术才能和初级的外语听说能力;第三,要主动了解和接受新型教育思想并转化为教育行为,作用于实践;第四,还要具有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管理组织能力,要有适合于幼儿的活泼开朗、积极主动的性格。只有尽快出台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标准,提高幼教师资门槛,提升幼教师资整体质量,提高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素质,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才能确保学前教育师资满足社会对多层次高素质幼教人才的需求。
(三)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设置
幼儿教育对师资有着特殊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要求,针对当前幼儿师范教育课程设置滞后于幼儿教育的发展需要的现状,幼儿师范教育有必要基于各自的培养目标和院校的学历层次以及师资水平调整课程结构,在师范性与学术性之间寻找平衡点,“坚持素养与技能并重的原则”〔8〕,既要夯实基础理论课程,突出专业课程,也要重视工具性课程,加强实践课程,另外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发展特长,增加各类选修课。教学内容也应作调整,删除陈旧、过时的内容,增加能反映教育理论新进展和幼儿教育改革实践的新内容。课程设置应把握专业的特殊性,从生源的实际和社会对幼儿教师的专业需求出发,优化课程结构。要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改革传统的培养适应分科教学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探索能够培养学生适应各种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要改革教学方法,改革重课堂轻实践教学的模式,采取“模拟课堂”和“实践操作”,增设“观察记录幼儿行为”的课时,扩充“儿童发展”的内容,重视“课后阅读笔记”的检查等等,加强学生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创新课程设计,构建合理的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实践活动课等课程体系;要创新技能培训,赋予传统技能的新内涵,增添时代发展需要的新技能,提出技能考核的新要求。
(四)大力加强职后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要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将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大力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经费、有考核,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使幼儿教师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要求。要提高教师职后培训的实效,变职后教育的“学历教育”为“能力教育”。加强职后教育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密切联系,以教师需要为本、为一线教学服务。地方政府应加强县、乡两级教师培训、进修机构建设, 逐步建立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建立培训网点,定期培训幼儿教师,培训形式可以有多种:一是师范院校举办短期培训班, 侧重讲授教育理论, 训练专业技能;二是教育行政部门与教研机构联合或单独举办幼儿园系统幼儿保教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三是各幼儿园开展园本培训,即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幼儿教师职后培训要形成制度, 规定教师在一定年限内必须到师范院校接受几次短期培训,更新知识与技能, 提高专业素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幼儿教师进行专业素质考核, 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其进行奖励与处罚。
I. 怎样评估教师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应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以下简称《能力标准》)自行开发“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体系”(以下简称“测评体系”),以便为本地区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全员测评服务。
本指南是以《实施意见》和《能力标准》为依据,对能力测评体系的方案设计、工具开发、过程实施、机制运行和结果应用等给出具体建议的指导性文件,以帮助各地设计、实施适合本地的测评体系。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测评体系的设计原则
<!--[if !supportlists]-->1. <!--[endif]-->落实全员参训、全员参评的要求
能力测评是教师自主选学、修得学分及获取认证的基础,是“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有效实施的保障。各地的测评体系应能督促和保障本地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参加能力测评和全员培训,实现选课有依据,培训有质量,课堂有应用。
<!--[if !supportlists]-->2. <!--[endif]-->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用的定位
能力测评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有效学习与应用,为此,在测评体系的设计上,一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性、情境性、过程性,避免简单量化;二要将培训前的能力自评与培训后的实践应用作为测评体系的重要环节,促进教师按需选学、强化应用;三要强调诚实测评,增强中小学教师客观展现自己真实状况的意愿,并通过有效管理增加各个环节测评的客观性。
<!--[if !supportlists]-->3. <!--[endif]-->结合本地实际自主开发测评体系
各地设计测评体系时,既要紧紧围绕《能力标准》,又要充分考虑本地实际(特别是已有信息技术相关培训的认证情况),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不同表现形式选择恰当的测评方式,开发测评工具,科学解读评价数据,有效利用测评结果,形成由行政机构、培训机构、学校及个人共同承担评价责任的测评体系。
<!--[if !supportlists]-->4. <!--[endif]-->将培训评价作为重要测评依据
“工程”的《培训课程标准》中对大部分课程提出了“绩效评估”的设计要求,即在大部分课程中,中小学教师需通过提交与自身信息技术应用密切相关的作业(如信息化教案、上课用课件、技术支持的作品、课堂实录等)来完成培训。为提升能力测评的可行性,各地应加强对培训评价质量的监控,确保培训结业证书的含金量,从而将培训评价作为重要的测评依据。
<!--[if !supportlists]-->5. <!--[endif]-->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测评实效
能力测评是一项全员参与、关注过程的系统性工作,其测评结果又是各地及时调整“工程”实施方向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有效结合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才能提升能力测评的实效性。各地应将多种评价方式有机嵌入学分管理或培训管理平台之中,利用信息化手段针对性收集、处理测评数据,为教师的课程学习提供依据、为工程实施和质量保障提供即时支持。
<!--[if !supportlists]-->二、 <!--[endif]-->测评方式的组合
依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表现方式和评价目的不同,能力测评应有机组合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if !supportlists]-->1. <!--[endif]-->诊断性评价
根据《实施意见》,诊断性评价表现为教师在培训前(后)开展的能力自评。在教师参与培训之前,由各地组织教师进行自评,分析学习需求,为选学提供行动依据;在参与培训或实践之后,教师也可以参加自评,并可将前后自评结果用于对比关联。在在线自查工具的支持下,不但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各校、各地也可以及时汇聚、了解本校或本地区的整体状况。
<!--[if !supportlists]-->2. <!--[endif]-->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具体可由“培训评价”与“实践评价”两部分组成。
培训评价,是指各培训机构依据《能力标准》和《培训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教师参与培训的作业及相关成果所进行的评价和考核。各培训机构应自行开发评价工具,高质量地开展培训评价。
实践评价,是指各地或各校依据《能力标准》,针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实践应用所开展的评价和考核。各地或各校应自行选择、改编或开发实践评价工具,通过课堂教学视频分析或随堂听课等方式开展他评、互评和自评,把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实际情况,给出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情况的相关证明。
<!--[if !supportlists]-->3. <!--[endif]-->终结性评价
为提升能力测评的质量,各地应设计一定形式的终结性评价。可供选择的方案包括但不限于第三方测评、绩效任务评价、标准化测试等。
第三方测评,是指利用教育系统认可的高品质信息技术应用比赛、公开课等方式,将第三方(如比赛主办方、教研部门等)的认可证明作为能力评价指标的方法。这种方法较容易从教师现有的职称晋升规则中获得规则依据,但覆盖人群有限。
绩效任务评价,是指为教师指明若干具体任务(如开设一堂信息化教学课、开发一个教学课件、设计一个评价方案、制作一个微课程等)供选择,将教师所选定任务的完成质量作为终结性评价依据。与上文所提到的培训评价不同,此处绩效任务评价的评价方不是培训机构,而是教育行政机构。这种评价方法的选用和落实需要对管理渠道进行很好地梳理。
标准化测试,是指依据《能力标准》,以标准化测试题的方式(往往表现为“机考”)系统、科学、规范地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评测。这种方法的自动化程度高,但对题目的质量要求高。
终结性测评的方法多样,鼓励各地根据本指南的建议进行选择、组合和创新。
<!--[if !supportlists]-->三、 <!--[endif]-->测评工具的开发与支持
不同的测评方式需要相应的测评工具支持。下表对于测评工具的功能、开发主体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以下简称“工程办”)的支持方法做了简要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