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师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教师培训的目的和意义是:
一、目的: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掌握学习方法。“在不能完全预计到未来工作变化的情况下,如何使教育与未来的工作相适应”,这才是终身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应该是继续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意义:
1、学知学能,博学多思:
师者是教育学生的先行者,本身的学识能力水平,决定了教师的思维定式和教育方法,也从中影响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作风。因此教师必须得抱定终身学习的观念,加紧学习,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自己擅长的,也要学习自己所不擅长的。
2、完善性格,丰满人格:
教师的性格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人格完善。不论你是哪一类的性格特征,都要紧紧围绕服务于学生这一主要前提,一切为了学生,有时不能恣意任性,不能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和怨气带到学生中去,强加给学生,让学生带己之过。
3、仪表端庄,修正外形:
教师的职业不同于其他服务行业和企业,外在的形象很重要,它显示的是教师内在的品味和气质,个人的喜好和追求,人格魅力与个人审美欣赏水平,给学生的是第一印象和一生的印象,所以外在形象至关重要。
4、言谈举止,遵礼合仪;
教师的语言技巧,行为举止,决定你能否走进学生心里,是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语言和蔼,态度亲切,行为得体,举止端庄,也展示着教师的个人修养水准。
(1)幼儿教师培训的重要性扩展阅读: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2010年全面实施,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
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主要包括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班主任教师培训,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等示范性项目,为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培养骨干,作出示范,并开发和提供一批优质培训课程教学资源。
㈡ 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性,应该从那些方面谈起,怎么全面分析
摘要:长期以来,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度不高,但是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日渐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也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目前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现状,详细探讨了幼儿教育的学科支柱,指出了幼儿教师除了加强自身素质以外,也应该适当做一些科研,政府也应该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最后,结合农村幼儿教师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如何提高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化、科研能力、政府、农村
1. 幼儿教师专业化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度不高,很多幼儿教师被等同于保育员。但是,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要求日渐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化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造成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度不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
1.1外在因素
今天,虽然幼儿教师有了教养员和保育员之分,但比起中小学老师来说,幼儿教师的分类依然很粗,门类很少,加上幼儿自理能力需要照顾,幼儿教师的劳动比较琐碎辛苦,这也使得幼儿教师的社会专业地位难以得到认同。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整体功能定位仍局限在看护孩子、教孩子唱歌跳舞认字等方面,这使幼儿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普遍较低,并造成了当前幼儿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职业生涯较短、待遇较低等弊端(胡金姣,2009)。其次,政府和社会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长期以来,国家对幼儿教育的投入明显不足,国拨经费仅占幼儿园教育经费总数的1.3%左右。不但远远低于对九年义务教育的投入,也远远低于对其他非义务教育的投入。过去,有很多幼儿园都在"体制"之内,各方面待遇较高。幼儿园体制改革以后,很多企业和事业的幼儿园被"剥离",使得很多幼儿园脱离了体制,经济上完全是自给自足,因此也阻碍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黄绍文,2006)。
虽然各级幼儿教育部门为了提高老师的素养,经常举办各类比赛,但是这些比赛有很多也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创新和实质性的意义,对老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并没有任何帮助。
1.2 内在因素
如前面所言,目前大部分幼儿教师都是中专或者大专水平,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都还不算完备。除了理论的思辨能力较弱以外,尚不具备成熟的科研能力,因此,创新能力也相对较弱。专家思想的"百家争鸣"也使得幼儿教师们对理论知识有些无所适从。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导致对理论的批判性接收能力不强,使得他们不知道"该听谁的".
一些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培养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和一些流于经验式的总结,并未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归纳,更不能形成相关的一些理论。
此外,一部分教师在长时间的工作之后会产生一定的职业倦怠感,工作热情有所降低,敬业精神不足,这些都会成为教师成长的绊脚石。
2. 幼儿教师发展的学科支撑
如何要实现教师的发展,就应该首先让教师们受到严格的专业训练。现在,有一些幼儿师范的幼儿教育基本等同于跳舞、唱歌、弹琴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学校,却忽视了幼儿教师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那么,要对教师队伍进行专业化的培养,就必须有成熟的学科支撑和训练。
教师应受过较长时间的专门训练,其标准是;具有专门的儿童发展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具备教育实践能力,包括教育活动组织能力,教育性反应意识,教育监控能力,对儿童行为、学习、交往、情感的指导能力,创设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环境的能力等;具有专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李焕稳,2003)。幼儿教师需要教育学的、心理学的以及有关幼儿发展的各类专门知识,需要自然科学的、人文学科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素养,还特别需要丰富的教育艺术、教育智慧以及熟练的互动策略和技能技巧。(张元,2003)
有研究显示,科技知识和科技教育的能力是幼儿教师所欠缺的,或者说是他们的薄弱项目。因为他们的职前教育中,文化知识所占分量较轻,那么科技知识所占的分量就更是少之又少。这非常不利于他们进行日常的教学。
此外,幼儿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国学修养。现在国学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幼儿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加强国学的修养,以备教学之需。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有很多,如职前的师范教育、职后的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和教师资格证制度的保证等,但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终身过程,"一朝受教。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教师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条件。(李焕稳,2003)
3. 应该适当提高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
有很多人认为,幼儿教师只需要承担保育工作和教学工作即可,不需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而且科研能力同幼儿教师自身称职的上升似乎并无直接关系。然而,研究意识不强会使得教师平日的工作只是停留在经验式的重复,难以对自身经验进行理性思考和深入分析,并且难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当然,幼儿教师同高校教师的科研应该有所区分,幼儿教师应该将科研与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那么,既然涉及到科研,就必然涉及到科研的技能和各项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的技能。
李焕稳(2003)在文中提到,首先要教会幼儿教师如何实施测验和整理原始材料。幼儿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身边的问题,总结问题,并且要有具体的针对性,这样才能发现研究课题。幼儿教师一定要从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去寻找切入点,然后与理论相结合,或者同理论研究方面的专家合作共同寻找问题。有了研究课题,就应该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且还要学会查找相关文献,懂得如何搜集研究材料、寻找数据。
知道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以后,还应具备如何表述研究结果的能力,即撰写研究报告或者论文的能力,而不是停留在对经验的总结性文字中。
只有在科研中发现了具体问题,才会有动力去寻求解决的方式,因此,科研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自我提升的积极性,加强他们学习的动力,使得他们有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幼儿教师文化水平还不够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因此在幼儿教师中大力普及科研还需要一定的时日。归根结底,这些问题还是主要因为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认同度还不够高,有些幼儿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只能聘请受过基本幼师培训的教师,而且大部分教师在工作中都在考虑自己工作的稳定性,因此没有更多的精力去考虑科研,提高科研能力就更加无从谈起。
由此可见,政府应该在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4. 政府在幼儿教师专业化中应发挥的作用。
首先,各政府部门应该对幼儿教师的发展提出可操作性的要求和一定的保障。教育部应该为幼儿教师提出一定的职业发展要求和规划,各地方教育部门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再对各个地方的幼儿教师提出一些职业发展的要求。国家的一些课题、基金除了考虑高校和各大研究所之外,还应该考虑到一些幼儿园,以保证幼儿园自身也有足够的资金保障来进行科学研究。
其次,应该对园所进行"人本化"的管理,包括提高工作效率、适当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以便教师们有适当的时间来思考自己的工作。另外,应该为老师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培训机制,通过专家讲座、现场案例分析等形式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的问题在大城市的幼儿园相对比较容易解决,但是在农村,却存在着各种非常现实的问题。
5. 农村地区所面临的的现状
目前,农村的幼儿园存在着教师素质普遍不高,幼儿园队伍混乱,人员流动过频等问题。农村幼儿园大部分老师只有中专文凭,甚至有些就只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未曾受过专业训练,素质普遍不高。有很多教师都不懂得幼儿心理特点,不理解学前教育的目的和宗旨。他们的专业技能也不够,有些甚至写字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不能充分理解幼儿教材的编写意图,只是一味地照搬教材,也不能采用适宜于幼儿的教育方法。
其次,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都是"编外",没有编制,因此队伍不够规范化,且流动性很强,要对这部分老师进行专业化的提高存在着较大的障碍。
因此,针对农村幼儿教师存在的问题,首先应该严把教师准入关,必须进行严格的考试,并且要求同时拥有专业合格证与教师资格证。其次,应该建立一定的培训网点,要求这部分老师定时参加培训和考核。
6.结语
综合前面的内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该充分围绕该学科的特点,从心理学、教育学、文化素养等各方面进行,并且应该适当提高老师的科研能力。同时,政府应该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保障和一些可操作的要求。农村幼儿教师更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胡金姣(2009),《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学前教育研究》第8期,总第176期
黄绍文(2006),《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48,第6期
李焕稳(2003),《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实践探索》,《学前教育研究》第10期
张元(2003),《试析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征及其实现》,《学前教育研究》第1期
朱扬寿、曾福生、陈蜀江(2007),《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学前教育研究》第12期,总第156期
㈢ 提高幼儿园教师技能有什么重要意义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对幼儿教师的“量”的急需逐渐转变为对幼儿教师“质”的提高的要求。到了20世纪,对幼儿教师专业教育技能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师》两个重要报告,同时强调以确立教师专业性为教师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卡内基基金组织的“美国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还专门编制了明确界定教师职业专业性的文件《教师专业标准大纲》。全美幼教协会1993年又发表了《早期教育专业化发展的概念体系》等。全美幼教协会指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应体现在:对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善于观察和评量儿童的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课程计划的依据和设计个性化课程的依据;善于为儿童营造和保持安全、健康的氛围;计划并履行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全面促进儿童的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方面的发展;与儿童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成为儿童发展的支持力量;与幼儿家庭建立积极的有效的关系;支持儿童个体的发展和学习,使儿童在家庭、文化、社会背景下得到充分的理解;对教师专业主义予以认同[1]。 在我国,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担负着学前教育重要责任的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地给幼儿教师予专业化的角色定位——幼儿教师是对孩子一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专业人员,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表达了对教师的尊重和关注,也充满了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期望,给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要求。教师专业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在教师“专业化”的研究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如何实现的,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一直是研究的焦点。伴随着学前教育的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共同感觉到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将意味着教师在哪些方面的变化,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均无任何相关研究。我们基于实践的层面认为:幼儿教师教育技能无疑是一个较可行的指标。 一、幼儿教师应不应该提高专业教育技能 “应不应该”的追问旨在对幼儿教师提高专业教育技能进行价值判断。 (一)政策需求 我国近年来通过教育立法和颁布的一系列国家、地方教育法规,规定了教师从业资格、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资格制度等内容。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十分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教育技能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5)第十条第二款将教师“有教育教学能力”列为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条件之一。《教师资格条例》(1995)规定,公民申请认定幼儿园、小学或者其他教师资格,应当进行面试和试讲,考察其教育教学能力。国家的一系列法规,都对教师从教所应达到的教育技能的规格与要求进行了规定,充分体现了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技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二)理论支持 霍伊尔(Hoyle,E.)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在教学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2]。近年来,我国有很多学者从我国的教师传统以及当前日益变化的教育情境对教师素质结构进行了研究。叶澜则从时代发展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的角度,提出新型教师应具备五个方面素质:专业精神,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智慧[3]。唐松林认为,教师的教育素质是一个三维一体的结构(: 1)认知结构,包括知识结构与教育理念。(2)专业精神,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3)教育能力,包括教育的实践能力、教育的临床技能、心理辅导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等四个方面。[4]林崇德教授认为,教师素质的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即教师的师德(包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和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等)。[5]对他们的研究进行归并和比较之后,不难发现,他们关于教师素质的认识统一为五个方面,即:职业道德、教育理念、知识、能力、教师的个性品质或人格特质。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我国关于教师素质研究存在的一个明显的倾向是比较强调教师素质的社会性和完整性,追求教师素质结构的系统化、整体化和面面俱到。其缺点是对教师个性品质、特别是教育临床技能素质研究不多[6]。而教育技能正是幼儿教师教育临床技能集中体现。 (三)实践需求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应用性很强的工作。从经验化、职业化到专业化,有着鲜明的、独特的职业特征和成长规律。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学前儿童,他们年龄小、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环境的适应性、行动的独立性较弱,而个体兴趣、需求差异却很大,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控制能力、理解力正处于萌芽发展之中。要求幼儿教师能充分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适时适宜、针对性开展、实施教育。如顺应不同幼儿发展需要,通过创设环境、提供材料,隐形施教的能力;尊重幼儿不同的家庭文化、社会背景的差异,与家长有效沟通、密切配合合作共育的能力;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因材施教,个别观察与教育的能力等。这些是幼儿教师不同于其他学段教师的一些特殊能力要求。幼儿教师要胜任自己的工作,不仅应具有良好的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具有上述较强的教育技能。 而在幼师职前培养中,技能技巧培养比较过硬,而专业课主要是“三学六法”,学生学到的主要是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的理论,以及语言、计算、常识、音乐、美术、体育等各科的教学方法。尽管这些教学法的内容已进行改革,不限于上课,扩大到了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游戏,但基本还是以组织集体的教学活动为主。幼师生毕业后,弹唱跳画技能技巧尚可,而一线日常工作实践中所需的教育技能严重缺失,如怎样关注幼儿个别差异并进行多元评价,怎样创设教育环境,怎样和家长交往,怎样深入开展教研工作等等。这些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教育技能只能到幼儿园边做边学,新手教师上岗不适应现象普遍存在,幼儿教师自己的感觉是学的东西不够用,幼儿园的感觉是有了教师不好用,幼儿园必须进行上岗前二次培训方能勉强上岗,要达到合格标准,后续培训任务依然繁重。事实上,不同阶段教师都存在专业发展目标模糊的问题,由于没有明确的专业教育技能阶段要求和指标,导致幼儿教师专业成长速度缓慢等问题。同时仅靠个人摸索的经验也缺乏系统和完整性。为此,根据幼儿教师的实践需要,整理出一套系统完整的幼儿园教师必备的教育技能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来利于教师本人明确专业发展具体标准。二来利于幼儿园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二、幼儿教师能不能提高专业教育技能“能不能”的追问是对幼儿教师提高专业教育技能的事实判断。 (一)一线教师拥有提高专业教育技能的最佳位置和丰富机会[7] 一线幼儿教师都是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大多数幼儿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建议,获得专业的提高。因此,由幼儿教师自身来研究提升自己的专业教育技能是最直接最适宜的专业成长策略。在
㈣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幼儿时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期
幼儿的身体正在迅速发育,幼儿感受到自己身体的力量,并在不断的活动中显现这种力量。但另一方面,他们的身体还极不成熟,动作发展还不协调,自我保护能力还很差,易受疾病、事故的伤害。
2、幼儿时期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
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大脑与智力密切相关,因此,在儿童大脑迅速发展的时期,早期教育对智力的影响特别大。若在这一时期内,对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施以适当的早期教育,其智力水平能得到明显提高。
3、幼儿时期是人格健全的关键期
幼儿时期,儿童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这时他们的可塑性强,自我评价尚未建立,往往以家长、老师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因此,幼儿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4、幼儿时期是性教育的关键期
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产生性别意识,这是一个特殊的性心理发育阶段,心理学上称为“性蕾期”。如果幼儿能够正确将自己的性别与社会要求的性别角色对应起来,他们的心理就能够正常发展。
5、幼儿时期是开发思维培养的最好时机
由于幼儿思维、情感的特点,他们喜欢用形象、声音、色彩、身体动作等来思考和表达。从这一特点出发,幼儿教育以美熏陶、感染幼儿,满足其爱美的天性,萌发其美感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发展他们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4)幼儿教师培训的重要性扩展阅读:
幼儿教育的要点
1、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合理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
2、给孩子选择权
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通过提供选择,可以避免紧张气氛,给孩子提供做决定的实践机会。做选择并让孩子负责任都是日常的行为,对于发展孩子的自我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3、通过游戏学习
儿童通过接触具体的、仿真的与生活有关的东西学习,需要与同伴、成人和环境互动交流,游戏使儿童放松且发展专注的工作态度。
4、一起做感兴趣的事情
每个孩子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每天工作之余,我们要腾出一些时间参加孩子的游戏。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经历,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到各类东西。
㈤ 实际谈谈幼儿教师学习《幼儿心理学》的必要性(200字)
(一)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走进童心世界与幼儿在一起,能版否科学有效权地指导幼儿活动,其前提之一就是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心理活动是非常有趣而且独特的。(二)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进入儿童的世界,你就会觉得孩子的内心充满了许多特殊的东西。儿童与成人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心理特点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幼儿心理学会让我们明白,幼儿有许多可爱的特点。学习幼儿心理学之后,你就能够知道如何看待幼儿,能够正确地对待幼儿,尊重幼儿,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四)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和规律,有助于做好幼儿教育工作幼儿教育工作是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为基础的。幼儿教育在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时,要以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为依据。学习幼儿心理学,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幼儿心理发展中存在着个别差异性,了解幼儿的这一特点,能够使我们真正从每个幼儿的特点出发,与幼儿进行积极而有效的交往,引导他们良好的发展。(五)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学,我们会重视并能够为幼儿创造一个能使其很好发展的环境。
㈥ 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或作用
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或作用是:
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决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幼儿模仿的榜样,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正规的幼儿教师需要具备有幼儿教师从业证书和相应的幼教素质。
㈦ 幼儿园老师经常培训进修的好处
这样的各方面的能力会不断提升啊,说明你们幼儿园不错啊
㈧ 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人们对教师的溢美之词都是比比皆是,因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启蒙者,也是文明的化身、行为的楷模,随着人民素养的提高,对幼儿教育的逐渐重视,学前阶段教师这一榜样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培训中学习、领悟到,教师素养的重要意义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为人师表,幼儿教师的本身就是最现实的活教材。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启蒙教育,幼儿园是儿童走进社会的第一站。人生最初的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幼儿教师是这个时期对其产生影响的关键人物。这个期间的孩子情趣广泛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模仿力强是孩子们接受外界影响,形成性格特点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老师、家长、周围人的语言行为,为人处事,时刻都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对幼儿今后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在他们心里教师的话比父母的话还重要,在他们眼里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效仿的偶像,老师的举止言谈如此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其作用是其他任何人替代不了的,也是幼儿教师一个有别于其它职业的突出特点,抓住利用儿童这种心理特点用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的言谈举止,端庄的形象仪表,得体的待人接物来影响和改变儿童入园以前不良习惯对幼儿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幼儿的教育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要特别注意自身素养。在教育他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完美自己,时刻谨记“为人师表”,教育好每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二、爱心、耐心、用心,幼师的素质就是幼教的水平。
幼儿教师的素质应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幼教老师的人格修养,二是幼教老师的专业素养,两者应当是相互交融,自然和谐地体现在每位幼师的身上,每一位老师的素质高低关系着整个幼教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决定了幼儿教育的水平。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关联的道德观念、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质,进而这也是考评教师素质的主要内容。
2、倾注爱心、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幼教老师面对的施教对象是3-6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幼稚单纯,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注意力分散,会提出很多离奇的不着边际的想法和问题,这些想法会很直接地反映出儿童的兴趣趋向和心理活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可以增长知识、开启心智,只要你花心思,细心发现,融入幼儿的生活,就能了解儿童的心理,发现他们的个性特点,找到教育诱导他们的方向和方法,因材施教,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幼儿教师既要保护孩子们的个性又要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健康的兴趣特长,树立远大的理想,引导协助他们自我地处理问题和解决矛盾。
培养人才是一项繁杂而又艰巨的工作,幼儿教师首先力争自己具有比较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生活常识,广泛的爱好和才能,不能因为面对的孩子天真幼稚而让自己也没有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在幼儿的心目中教师无所不知,无所不会,这也往往最能引起幼儿的羡慕和喜爱,激发幼儿求知的兴趣,越是年龄小的孩子,在这方面要求越高,一个多才多艺的教师对成长中的孩子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每个孩子都有其天真可爱的一面,如果幼教老师能对每一个孩子倾注爱心,循循善诱地施以教诲,孩子们都会在慈母般的园丁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成材。
三、科教兴国任重道远,教育改革从幼教开始。
改革开放以来,科教兴国,尊重人才,重视教育已成为全民全社会的共识。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认识的转变,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以形成风气,关注早期教育、重视早期教育、投资早期教育这是近年来的重大变化之一。顺应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也有数量和质量变化。改变了计划经济时,多数幼儿园被当作福利机构,依附于企事业单位的体制;改变了单纯为了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的性质,适时国家教委又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方针,指出幼儿早期智力开发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早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早期思想品德的培养。通过学前教育,让幼儿多一些生活情感的体验,培养儿童具备健康优秀的基础素质。
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从应试教育转变为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培养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素质教育是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幼儿开始,幼教领域就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前沿。
实施素质教育不仅对幼儿园的教育来说是一场思想的革命和内容的变化,而且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来说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给整个幼教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授课教育老师可以通过备课、讲授来完成,主要要求老师掌握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通过应试来进行优劣的考评;而对素质教育的考核则是以幼儿的基本素质,包括身体,品德,知识,行为,性格和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来进行综合评价,是更全面和客观的。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注重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行为能力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待人接物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方法,生活自理能力和对外界环境应变能力的增长等等。这就要求幼教老师不仅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生活常识,还必须具备更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还需要做大量的校外工作,去了解孩子在家庭里的各种情况,与家长沟通共同配合施教等。是故,选拔录用幼师的条件、考评标准应当更高于其他层面的教师标准,应当更全面,更细致,而选择了这一职业的每一位幼教老师应当有责任心、荣誉感,有上进心、使命感,高标准地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丰富业务知识,积极进取提高自身素质,在平凡而高尚的教育事业中辛勤耕耘贡献自己的力量。每一位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应该认识到幼儿教师肩负的伟大社会使命和光荣职责,明确幼儿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道德素养,真正热爱幼儿与幼儿教育工作,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幼儿教师。
1、热爱教育事业,投身本职工作。
教师是一高尚的职业,每位幼教老师应当把从事教育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事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自己的发展历史,特色文化,传统美德,道德法规,这些是需要代代相传的民族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和发展这些民族精髓是一种精神的继承,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是一项庞大而长期细致的教育工程,而幼教老师则是这项工程的奠基人。
简言之,教师是来自社会的普通一员,是人不是神,每个社会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好恶,作为教师也是如此,这是正常的。然而教师之所以是教师,就有其与众不同之处,教师在不同的地点、场合、境况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当进入工作岗位时,教师应以职业要求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经常需要用克制力和意志力来调整约束自己的个性、情绪。作为幼儿教师,这一点就更为重要,孩子们都有崇拜老师的特点我们把它称为向师性,通常孩子们把老师的话当做“圣旨”,把老师如何做当做行为标准的事情会发生在每个孩子的身上,回想我们的童年亦是如此,由此看来幼教老师的个人习性、好恶对儿童的影响之大是不可言喻无法估量的。直接影响着儿童判断是非的能力,影响着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面对众多的儿童,由于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父母素养的不同和遗传基因带来的个体差异,其生活习惯、行为爱好、表达能力、脾气性格、理解力和模仿力等也必然不同,且每个孩子都会有程度不同的不良习惯和缺点,甚至个别孩子会存在一些令人无法忍受的嗜好和毛病。从个人情感上讲这就很自然地产生了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的差别。实事求是地讲,也不可能要求老师同样程度地喜爱所有的孩子,但是职业道德要求幼教老师对每个孩子的关爱、教诲是一样的,甚至对问题多有毛病的孩子应当花费更多时间和耐心,这就是说教师的职业就是教育人、塑造人,你热爱投身这个职业就要关爱每一个前来受教育的人,在施教的工作中对每一个孩子倾注同样的爱心,来自不同环境条件的孩子们有着不同的优缺点,造成这些不同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原因,他们是个性的不尽相同的,幼教老师的责任就是发现他们的优缺点,了解孩子们的个性,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进行工作,发扬他们的优点长处,纠正改变他们的缺点和坏习惯,这是一项细致繁琐的工作,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和艰辛,是与其它大中小学老师所不同的,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就需要幼教老师在具备爱心的同时还要有足够的耐心,耐心地等待孩子们的变化和进步,细心发现,用心工作因人施教,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呵护教导下身心健康地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