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教师队伍是这一重任的肩负者,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是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但是,目前教师队伍素质高低参差不齐,教师的培训、学习、专业发展、能力提升等问题依然至关重要。面对课改新时期教师培训新需求,应如何改变教师培训的模式,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实效性。结合教师培训的现状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专业引领,提高集中培训的实效性
教师集中培训也就是通识培训、课程标准培训、教材培训,还有一些专题培训。集中培训的理念必须富有前瞻性,必须发挥其专业引领和指导性作用,能为教师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交流掌舵护航,指明方向。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理论来引导,教师的行动研究只会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就谈不上个人专业发展和能力的提升。集中培训的重要性,也是我们教师培训管理部门应该特别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全区、全校的集中培训,组织每一次培训都要先确定主题,定位目标,把握住培训的方向,选择好有能力、有实力的专家或教师授课,确保培训内容和理念与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同步或超前,使参与培训的教师切实受到启发,得到实效。每次培训后,都让学员写出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切实提高了集中培训的实效性。
二、立足校情,探索校本培训的有效途径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事实表明,教师真正的成长仅靠岗前培训或外出学习是不够的,学校才是大熔炉,是研究中心,教师个人就是研究者,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因此,我们要立足校情,发展特色,把培训与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使校本培训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1、建立培训的保障机制,营造和谐的培训氛围
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小组成员始终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列,是教育教学的“领头羊”。制定并落实校本培训工作计划,完善培训制度,促校本教研规范化。如:理论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随堂听课制度、教学反思制度、师徒结对制度等,从制度上保障培训的质量和效益。还注重创造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和宽松的环境,以释缓教师的心理压力,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
2、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以师德建设为核心,深入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将师德教育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强化教师敬业爱岗、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特别注重引导青年教师端正教育思想,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敢于挑战,勇于创新,让他们明确自己肩负的重任,尽快胜任自己的教学岗位。
3、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发展了教师,才能发展学生,也才能发展学校。因此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引导教师不能满足于做一名教书匠,要争取做研究型、科研型教师。
4、深入课堂,进行实践探索
过去的实践证明我们要改变那些形式上的集中、报告式的培训,应当多进行个案分析和现场指导。而课堂是实施这一举措的主渠道,是教师获得发展的重要平台。因此注重开展课堂研讨、即席指导的培训形式效果最好。应不定时的派出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进行现场的课堂指导。
5、强化反思意识,提升专业水平
反思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中最有效的途径,正如叶澜教授所说“写一辈子的教案未必成为名师,而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却能成为名师。” 在实施过程中,尝试如下做法:
(1)多次备课。要求教师根据教学中和教学后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存在问题和今后改进方向,从而不断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2)写教后反思。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可使有益的经验及时得到总结、提炼和升华;可使失败的教训得以改正。
(3)选择优秀教育教学案例研讨交流,并鼓励教师参与各级竞赛或投稿。通过以上方法逐步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能力,有效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6、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促进教师转型
教师除了参加培训和教研活动外,还要增强研究意识,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个没有研究能力的教师永远只是一个“教书匠”。因此,我们鼓励教师从自己的问题出发,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帮助每一位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进行个案研究,结合学校和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和确立总课题和子课题。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转型。
三、建立服务平台式的管理机制为培训提供保证
1.创建管理机制
教师继续教育是法律赋予教育行政部门的一项义务,也只有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级管理、分工负责,教师培训才能取得实效。首先要有专职的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它是科研工作小组的联络员和领导者,其职责就是领导工作小组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帮助在职教师达成专业目标和满足专业需求,改革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为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提供管理制度上的保障。
2.搭建网络服务平台
一方面根据各级不同标准制作学习模块和课件以用于远程教育。利用软件环境进行自学是远程教育主要学习方法,面对起点不同、层次各异的教师,必须依靠不同层次的任务模块才能激励他们学习。在这种学习活动中,我们的重要工作是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驱动学员学习的“任务”,通过任务组织学习,同时要注意让学员用自己的方式来学习,而不是强迫,让学员在自学中尽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并安排教师进行网上授课及答疑。另一方面建立网站,负责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及做好网络宣传。通过网络的聊天室、QQ群、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和网络论坛,使学员能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及相关资料,同时也成为了解教师培训需求的一个场所,网络也使全体教师能更方便快捷地了解教师培训的现状及相关政策。
3.建立保障机制
一方面加强教师教育的政策保障。以政府文件统一教师的认识,对教师继续教育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及规划。另一方面,建立了教师继续教育合理的经费分担机制,使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来源得以保证。
四、培训效益的科学评价
教师培训的目的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通过培训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我认为,在重视培训过程的同时,要发挥培训结果的效应。在现实中,往往是教师参加培训后,拿到证书就意味着培训到此为止,至于学习什么,学得怎样无人过问,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培训结果的有效性就是要体现在培训结果利用的最大化上。因此,无论是培训的举办者或培训对象的派出单位(学校),首先都应该重视对教师培训后的跟踪考核,要给受训老师留作业(比如向同事汇报培训心得或进行某项专题研究,进行实践活动交流等),充分利用受训教师的学习成效进行校本培训。特别是要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对象的示范辐射作用,实现学习资源共享;其次培训效果如何,最有发言权的是参与培训学习的教师自己,可参照国际教师培训评估的有效做法,专门设计培训效果评估表,以半开放式问卷的方式,对教师培训的效果进行现场评估调查;另外建立成果集,将受训教师的科研成果和论文集合成册在全市范围交流,方便教师经验的交流,同时也便于向学术期刊、学报等推荐发表。
㈡ 教师培训学习阶段思考的是什么问题
首先,强制性原则更加凸显.新修订义务教育法,通过法律强制手段,迫使每一个适龄儿童必须接受规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强迫教育”,以此来保证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其次,免费性教育提得更明确.1986年的义务教育法提出“不收学费”.这次增加了“不收杂费”.但考虑到国家财力有限,在附则增加了“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的条文.目前,据我了解国务院规定是:县以下在两年内免收学费、杂费的工作必须完成,县以上暂按小学生300元,初中生500元收取.但不管怎样,免收学费、杂费的时间表已定.从2000多年前,孔子收取“束修”作学费,到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免收学费,这是一个历史性转变.
第三,经费保障机制作为修订重点.1986年义务教育法出台时,国家投入只占一半,再采用“转移支付”的办法解决.实行“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方针.这次修订明确提出:“国家义务教育纳入财政保证范围”,突破了过去“以县为主’的体制.新的“以县为主”是指管理,而投入由省级统筹落实.县级财力不足,则由省级政府平衡.中央对省级实行“转移支付”.完成了“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义务教育政府办”的真正转移.
第四,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对各级领导、教师、学生的权利,义务都规定得很到位.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只要不违犯法律、治安管理条例,就不得被开除.教师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对违犯义务教育法的各级领导实行问责制,“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从法律层面保障了义务教育的实施.
第五,强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涉及人才培养,社会公平的问题.这次从法律角度提出,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因材施教.均衡发展的内涵还体现在入学权利,入学机会,区域发展,城乡发展,资源的使用,教育结果,教育质量等.
第六,对素质教育提出更高要求.指出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加强学习,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影响素质教育的应试教育.这些规定以前是没有的.
新《义务教育法》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以及国家的发展意义:
新《义务教育法》的通过,对新世纪的中国教育发展来说,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
从教育法制建设角度讲,新《义务教育法》的出台也是中国教育法制建设一个新的、重要的标志。新《义务教育法》总结了《义务教育法》实施20年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义务教育法》作了一次全面的、重大的修改。
从义务教育发展来看,关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复兴,对整个教育的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作用,是义务教育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无论从义务教育本身、教育法制建设,乃至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都有深远的意义。
㈢ 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最想解决的问题或提升的内容是什么
1. 要读懂教材的内容与结构。
教材所呈现的基本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与技能,也包括过程与方法,还包括蕴含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要求教师对所教数学教材的内容结构有统盘的掌握。教学时要注意所教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不能只掌握一册教材的内容。例如:学习分数,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学生只须掌握把一个个体看作整体“1”的分数即可。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学生要掌握把多个个体看作整体“1”的分数。这样安排教材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否则,把五年级的知识,提前到三年级教授,就会增加学习的难度,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2.要读懂教材渗透的学习方式:
例如:教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表面积”的内容。教材在前两节分别以“长方体的认识”和“展开与折叠”作铺垫,学生已知道长方体共有6个面,对面相等,以及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各个面的关系。那么学习“长方体表面积”时,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再多讲就是包办代替,违背新课改的理念。至于概念性的知识,就没有“合作、探究”的必要。教师讲解就ok了。
3.要读懂教材蕴含的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教学知识的精髓,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的方法;化归的方法;分类的方法等。
所谓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就是将数量转化为图形。例如解分数应用题时利用线段图来表示数量关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还包括将图形抽象为数量关系。例如:从长方体图形中抽象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等等。
所谓化归方法是指问题之间的相互转换。即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把陌生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把一个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问题;将问题的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例如: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利用切割法把它转化为长方形。即把一个陌生的图形转化为熟悉的图形,且它们的面积相等,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化归的方法就是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化难为易,化曲为直。如果说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看作是一种学习手段,那么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则侧重于数学思维。
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常常运用,特别是复习时经常运用。
李主任还指出:“科学的解读小学教材,还要敢于质疑教材中的问题。”
首先,教材中存在滞后性的问题。
例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激情奥运》一节,所选内容是2004年第28届希腊雅典奥运会的内容,就年龄而言,我觉得现在四年级的孩子应该对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内容感兴趣。所以同样是“激情奥运”,教师可否选用北京奥运会的内容呢?
其次,教材中存在局限性的问题。
例如: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推导,教材中仅展示一个例子,这是不够的。因为教材受版面的限制。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拓展开来。
最后,教材中存在的弊端。
教材中个别练习题过难就是一种弊端。例如五年级下册《粉刷墙壁》一节,部分学生用两节课还没有算出最后的结果,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敢于质疑教材,就是敢于质疑权威。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站在课改的最前沿,教材是我们与学生直接对话的媒介,我们有质疑教材的权利,哪怕它是专家编排的,更应有质疑教材的勇气。我们要用心中无畏的勇气,捍卫属于自己的权利。
听了专家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
专家高瞻远瞩、驾轻就熟、见多识广、厚积薄发,语言滔滔不绝、案例精彩不断。专家从理论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辈学习之余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具有自己特点的属于自己的方法。可以去崇拜谁,不必刻意去模仿谁,否在容易迷失自己。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也是有选择的。譬如吃的,你喜欢酸的,我喜欢甜的,各有所好;课堂亦如此,你是幽默的,我是厚重的,各有所长。
㈣ 教师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教师培训的目的和意义是:
一、目的: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掌握学习方法。“在不能完全预计到未来工作变化的情况下,如何使教育与未来的工作相适应”,这才是终身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应该是继续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意义:
1、学知学能,博学多思:
师者是教育学生的先行者,本身的学识能力水平,决定了教师的思维定式和教育方法,也从中影响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作风。因此教师必须得抱定终身学习的观念,加紧学习,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自己擅长的,也要学习自己所不擅长的。
2、完善性格,丰满人格:
教师的性格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人格完善。不论你是哪一类的性格特征,都要紧紧围绕服务于学生这一主要前提,一切为了学生,有时不能恣意任性,不能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和怨气带到学生中去,强加给学生,让学生带己之过。
3、仪表端庄,修正外形:
教师的职业不同于其他服务行业和企业,外在的形象很重要,它显示的是教师内在的品味和气质,个人的喜好和追求,人格魅力与个人审美欣赏水平,给学生的是第一印象和一生的印象,所以外在形象至关重要。
4、言谈举止,遵礼合仪;
教师的语言技巧,行为举止,决定你能否走进学生心里,是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语言和蔼,态度亲切,行为得体,举止端庄,也展示着教师的个人修养水准。
(4)教师培训问题扩展阅读: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2010年全面实施,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
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主要包括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班主任教师培训,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等示范性项目,为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培养骨干,作出示范,并开发和提供一批优质培训课程教学资源。
㈤ 我国教师培训工作存在什么主要问题
最近正好在研究这个问题。总体来说我国目前的教师培训工作,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系统的评测机制,其次是针对性不够,不同背景,不同需求的教师被集中在一起培训,真正能够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寥寥无几。再加上很多培训可能出于学校领导或者单位上级的硬性要求,不少教师没有充足的培训动机培训效果差。目前来看,体系内的问题还有很多,培训的各个层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㈥ 教师培训总结怎么写
很荣幸参加了XX年xx区中小学“名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学习,非常感谢区教育局为我们搭建了如此好的一个学习平台,使我得以有如此珍贵的机会从各方面提升自己.总的来说,这次的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有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观摩课,也有学员的互动讨论。通过这一轮的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下面是我在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乐观对待教育事业
回首这半年的教师培训,真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特别是xx教授有关《寻找教师的职业幸福》的专题讲座,真是心生感慨,让我受益非浅,让我懂得从平常的工作中去体验幸福。我们老师面临着来自自身、学校、家庭、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面对如此重大的压力,我们必须先学会爱自己,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因为一个人的心理因素不仅影响到人的健康和寿命,还关系到人的成败。作为教师要学会调试自己的心理,同时还要学会与学生沟通,用阳光般的心态积极面对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坚持读书,丰富自己的内涵。
任何人想发展都离不开书,读书的边界就是人生的边界。书籍可以让我们跨越时空与先哲进行精神对话。给我们培训的老师,几乎都谈到了这个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还要博览群书。不读书,如何更加深入地教学,如何在课堂上与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如何与时俱进地掌握教育教学的技巧?在培训中,我深感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我深感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博览群书,授课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而不是照本宣科、索然无味。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刷新,而不是复制。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同时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更需要有创新的思想创新的理论。因此,以后要坚持读书,以丰富自己的内涵,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
要做创新型、研究型的教师
通过此次培训,我得以反思自我,寻找自己与“名教师”之间的距离。我经常会思考: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怎样做才能算是一位好的老师?怎样成为学生好的引导者?平时我们疲于应付日常教学,很多问题都没有认真去探究和思考,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
1.教--研分离。“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成长”,要想成为一名教育科研专长骨干教师,光会教还不行,还得研。要朝着教育特长型发展,这就要求必须在一定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将自身调节机制放在教育活动的控制执行环节上。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多做创新尝试,要多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以堆积、沉淀并吸收经验。通过此次培训使我认识到一个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还应该从经验型逐步向研究型转变,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2.缺乏激情和创新。
通过此次培训,通过聆听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通过与各学员的相互交流,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贫乏.我觉得自己太安于现状、自满自足多,紧迫感、危机感少;工作中容易被俗念束缚,惰性大,闯劲少;课堂上展示自己才华多,给学生参与的
机会少。通过培训,我清醒地认识到:激情和创新是成就你走向名师的必要因素.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素养,人格的魅力,离不开广博的知识,离不开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技术。通过学习我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转变,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的更为系统。本次专家的讲座可谓:深刻独到,发人深省,作为教师,必须有渊博的学科知识,良好的思想品质,特别是骨干教师,更应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技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将次此培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我相信,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理论沉积,一定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
㈦ 如何看待教师的培训问题
近日,《浙江省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办法》)颁布,这意味着我省正式启动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工作。从此,中小学教师“进退”有了新的“门槛”,以往“只进不出”的机制将被打破。“教师定期注册制度的全面铺开,将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激励教师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同时,激励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教师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多重优势都将会逐渐显露出来。”省教育厅师范处李敏强这样表示。
宁波“影子教师”计划的学员在澳洲与外国学生共度中国传统新年
“不进则退” 打破教师队伍建设瓶颈
作为国家试点区,嘉兴市于2011年10月在全国率先启动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2014年,我省的试点范围扩大至绍兴市、湖州市、舟山市及所辖各县(市、区)、温州市洞头县。在先行试点的各市、县,试点期间的首次注册均有近5%的教师未达到资格定期注册标准。其中,刚领取教师资格证未来得及注册、低证高聘、注册前入职无教师资格证书(多为专业性较强的职业学校教师)和培训学时不够等是主要问题。
“注册制度有很好的激励作用,给地方校长管理教师多了一个抓手。”嘉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教文体局副局长沈锋曾参与开展试点工作。他表示,长期以来因为教师“铁饭碗”制度,即使有不合格者,学校也“无可奈何”。注册制实行之后,校长可以对在教学岗位上不能达到教学要求的教师进行暂缓注册。“教师注册制度更大的意义是加强对教师入职后的管理,督促教师在取得教师资格后加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保持良好的师德。”
“教育事业关键在教师,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推行更加严格的教师进退机制势在必行。”绍兴市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省特级教师莫国夫这样认为。
舟山市学员们认真听导师讲课
加强师德师风 对职业懈怠说“NO”
“今年,我省首次将教师职业道德与法规等纳入培训计划,并且占据了30个必修学时之多,可见对师德建设的看重。”近年来,湖州市教育康复学校和湖州市特殊教育实验学校先后成为湖州市的师德教育培训基地。湖州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任钱月新介绍,所有教师都需要轮流到特殊学校参加“爱心体验”实践培训,和特殊学生一起打扫校园,在特校教师的指导下授一堂课等。“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们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教师职业需要的爱心和耐心。”
在宁波,每位教师都需要与学校签订师德承诺书。这份被当地教师戏称为“师德二十一条”的承诺书,从教师的工作纪律、工作态度、爱岗敬业、廉洁从教和与学生相处几大方面细化了教师的师德准则。宁波市荣安实验中学校长冯艳告诉记者:“学校每月的例会,都会强调教师不能越过的底线。每学期,学校分两次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师德进行评价。”
“今年宁波市一些区县在进行师德考核时,发现一些教师在工作上出现懈怠情绪,更出现个别教师存在有偿补课的现象。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对这些教师进行了师德培训、谈话。在此期间,教师原则上不能进行一线教学工作。”宁波市教育局人事处副处长王珂表示,对于一些问题严重的教师,在谈话未果的情况下,学校会进行劝退处理。
宁波直属学校新教师进行入职宣誓
自主择“训”才是王道
《办法》中规定的平均每年72学时、5年360学时的培训学时要求引起了不少关注。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教师对培训有着担忧心理:“以往培训,白发零星者有之,二十出头者有之,培训‘一锅炖’不能有针对性地促进各级教师专业成长。”
“只要培训内容适合,培训质量和效率能够得到保障,教师很乐意进行继续教育。”湖州晓墅小学教师胡峥嵘希望,在接下来的继续教育培训中,能够有更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满足教师适性需求的课程。
为保障培训质量,省教育厅出台了《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和《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其中分层分类、精准化培训的要求,极大程度上满足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
“在两个文件的指导下,湖州市教师培训工作按照不同学段、不同层次逐渐形成,不断完善分层分类、覆盖全员的培训体系。同时,教师自主选择培训比例不断提高,课程选择不断丰富。”钱月新介绍,在教师培训课程开设之前,湖州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会提前进行针对全市教师的调研摸底,并充分利用省内外高校、师训机构等优质培训资源,全方位构建分层分类的精准化培训网络。
“近年来,宁波一直注重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这与教师培养分层分类、精准化培训不谋而合。”王珂介绍,学科教育家培养项目主要针对名师和特级教师,“常青树”计划主要培养以骨干教师为主要对象的名教师,推进“卓越工程”培养青年骨干教师,还有针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计划,和专门针对中职和特殊教育骨干教师推出的专项培训项目等。“我们的培训项目已串成了一条线,上下启承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辐射网络,教师们要做的事情是行使好自主择‘训’的机会。”
为保障培训质量,近年来嘉兴、湖州、宁波、舟山、绍兴等多地还加强了对培训队伍的管理。不少地区组织师训、干训培训者开展智慧培训、培训设计与研究、考察国内优秀培训机构等的专题培训,着力于培训者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双提升。
教师和学校应直面工学矛盾
工学矛盾是不少普通中小学管理者面对教师培训时面临的难题。
90学分的必修学时需要教师集中进行培训。为了不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湖州市教师继续培训中心通过深入调研,获取每一位教师的具体情况,统筹规划出精准的培训时间表。钱月新表示:“我们为每位教师安排好时间,最大限度地保障培训能有条不紊地开展。”
“当教师需要长时间的外出培训时,就需要管理者的智慧。”王珂表示,像宁波市教师培训中含有1~3个月海外合作培训计划,学校和教师就要安排好原本的教学工作。冯艳表示,荣安中学也曾遇到过相似的问题,学校提前招聘了一名英语教师顶岗参加海外培训的英语教师,让这位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培训。“当然,这是民办中学的随机应变,不少公办学校教师在获得这种机会时,组内其他教师会主动承担需要培训教师的教学任务。”
宁波教育学院师训中心张赛园介绍,面对工学矛盾,宁波除了统筹规划外,还通过整合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培训项目,妥善安排理论、实践培训。同时,近年来“互联网+”的培训方式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巧妙应用移动端进行远程培训能够更好地解决工学矛盾”。张赛园也提到,尽管教育主管部门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工学矛盾,但前提是学校和教师能够直面这一问题,“从近年教师培训反馈来看,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提高了,终身学习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从培训机构角度而言,各地培训越来越注重精细化、专业化和品牌化建设。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的推广以及相应配套文件的下发,使得继续教育培训可供教师选择的课程越来越多,教师的主体性有所保障。教师应当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专业素养,形成自己这个‘品牌’,才是最好的选择”。
㈧ 教师培训:需要培训什么样的内容
随着教师培训力度的不断加大,国培、市培、区培以及校本培训的次数、人数不断增多,一种“厌培”现象随之产生,表现出教师缺乏参加培训的内驱力,不想、不愿、不乐于参加培训,甚至逃避培训。反思其现象的背后,我们认为,现在的教师培训存在培训课程理想化,“好听不中用”;培训师资学术化,“能上天下不了地”;培训形式单一化,调动不起参训者的学习主动性;培训反馈延时化,起不到评价促进质量提高的作用。怎样使教师培训更具魅力与实效?为此,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在业已开展的“教师行动研修”的基础上,实施“研训合一”,尊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成人学习的心理规律,丰富研训课程,精选研训师资,创新研训方式,活用反馈机制,开展“浇根式改善型”的教师研训新模式。
“三贴近”:重培训愿景的指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平台在课堂,主要方式是上课,所以,他们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适切融合。教师培训,只有贴近学校,才能突出“以校为本”的问题意识,增强教师培训的现实性;只有贴近课堂,才能凸现“以教为本”的专业意识,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只有贴近教师心灵,才能彰显“以师为本”的发展意识,增强教师培训的发展性。
“三为主”:重培训课程的选择。在培训课程的选择上,要充分理解一线教师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和真实需求,就必须很好地贯彻“三为主”的思想。即:构建以更新教育理念,追求教育智慧为主的“创造型”课程;二是深化以提高教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体验型”课程;提倡以读书反思、课题研究、经验提炼为主的“反思型”课程。
“三结合”:重培训方式的创新。从“问题+课例”的基本培训方式出发,灵活运用任务驱动式、课例研讨式、协作互动式、课题引领式、展示辐射式等多种培训方式,很好地实现了“三个结合”。即“圈养”、集中培养与“放养”、自主发展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关注个性发展与追求阶段发展相结合。从而,使每一位参培教师都能在解决“真问题”中得到“真发展”。
㈨ 如何让教师培训更有效
第一、要确立培训目标和目的;
第二、要明确培训对象;
第三、要了解培训需求、设计和规划培训内容;
第四、做好培训师和培训机构的选择;
第五、明细培训时间、地点和培训次数;
第六、培训教材准备;
第七、做好培训考核与评估;
第八、做好培训预算。
在制定培训计划应遵守几个原则: 针对需求、内容全面、 效益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