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员工培训体系
个人意见
有效的员工培训体系
1.1初步体系建立需确认培训目的(也就是培训类型,比如培养员工技能,延伸企业文化,如是整体大的培训体系一样,大体系的方向+细化培训体系=企业培训体系)
2.确认培训目的,培训达成率后,甄别,筛选,组合培训内容
3.建立培训文档
4.培训
5.检查培训效果
6.修正培训内容和形式
以上反复进行即可!
+
『贰』 人事课培训专员的KPI指标如何建立
常规指标你可以借鉴已经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指标下,然后根据自己公司的特点,下达一些自己的考核指标
常规指标参考人力资源管理!
『叁』 如何给公司员工做执行力方面的培训。
执行力在当前是一个热门话题。企业的战略、目标、任务,最终要在员工的执行中完成,企业的执行力集中体现在员工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因此,强化员工的执行力就是提升企业的执行力。那么,如何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呢?
一、用能执行的员工
对一名市场人员来说,、业务知识并不能代表他的能力,客户服务意识、等才是其应具有的能力水平。但员工能力水平能否充分发挥,决定其投入程度,而投入程度又受到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和企业向员工提供的资源两个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每个员工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个性,将其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并根据岗位职责要求,下达合理的工作任务,提供适当的生产资料和支持,这样就会直接激发出员工的工作热情。
二、让员工参与其中
为了在市场中有效,企业必须有明确的战略计划,并且在形势发生变化时能灵活机动地计划。计划对企业来说,意味着机遇,但对员工来说,似乎意味着破坏。因为,员工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互惠义务和互惠承诺(包括公开描述的和隐含没有申明的),它们界定了两者的关系,而企业的变革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改变了协议的内容。如果企业在制订新的措施时,不让员工参与,员工就无法了解变革的意图,变革的措施就很难被员工接纳。因此,只有让员工参与其中,他们才容易接受。而且,员工往往最了解问题的症结、改进的方式以及客户的想法,当工作中出现意外情况时,他们就会根据全局情况,做一些机动处理。并且,他们对自己参与制订的战略计划,印象深刻,执行起来自觉性、感大大增强,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
所谓激励,就是者遵循人的行为规律,运用物质和相结合的手段,采取多渠道、多层次的方法,最大限度激发下属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保证组织目标的贯彻执行。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五种需要。人的需要结构,不仅有层次性,而且还有递升性、主动性、差异性和例外性。企业应根据员工在不同阶段、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实施不同的激励政策,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方法和技巧。
同时,任何一项激励措施,可能会引发员工的各种行为方式,但其中的部分行为并不是企业所希望的。因此,在配套的激励机制基础上,应建立合理的约束机制。否则员工只想得到好处,其行为就会偏离组织目标。执行力的生成和养成是以切合实际的激励约束机制为依托和载体,没有一个好的激励约束机制,肯定没有执行力。
四、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
在知识经济时代,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对社会的应变能力,从而提高执行力。那种“只使用、不充电”的用人行为,是对企业持续竞争力的破坏。因此,企业必须建立系统而科学的培训体系来维系员工的发展。只有卓有成效的培训才能使员工有效地执行企业的策略。
西门子公司一贯奉行“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和不断地培训而提高”的理念,并且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培训体系。一是对新员工的培训,保证了员工一正式进入公司就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素养,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在职培训,主要包括业务、系统和技能的培训,一方面为公司储备了大量,另一方面员工自身的发展进步已成为他们衡量自己工作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五、建立及时跟进机制
企业制订出一个好的战略计划并不是万全之策,也不一定保证达到目标,因为战略目标的实施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跟进,必须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因素,需要承担的以及预期的回报,针对达成率、生产率等指标对员工做多方面的考评,促使其不断反省。
跟进按来划分,一是事前跟进,发现潜在风险提前给员工预警。二是事中跟进,在任务进行中发现问题后,寻找解决办法,使员工的工作重新回到正轨上来。三是事后跟进,出现问题后,找出原因,提供补救建议和具体措施,避免员工以后再犯同样错误。通过跟进,向员工传达一个敦促行动的信号,确保他们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作到协调同步,这是提高员工执行力的一个重要控制措施。
『肆』 如何提高化工企业员工的培训质量和效率
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可以用八个字概述:企业发展、人才先行。
高新技术化工企业对人才的渴求更是不言而喻。作为国有企业,在现有资源配臵上如何让员工培训实现高效化,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解析公司人员构成,提高员工培训针对性
就目前我公司的人员构成来看,大致可分为三部分:新入职大学生,年龄在25岁以下,基本上都是学徒工,后称新员工;几年前入职的大学生,年龄在35岁以下,目前为各装臵的技术骨干,后称老员工;转岗工人,年龄在38岁以上,目前为各装臵的操作人员,后称转岗员工。
1.1 新员工培训与发展,又称岗前培训,但岗前培训只适合安全培训和基础化工知识培训,至于化工专业性比较强的岗位技能培训,如果依然推行讲课授课的方法,那势必会是盲人摸象、纸上谈兵,所以即便是培训时间相对充裕的新入职员工,实行在岗导师带徒比岗前培训效率要高得多;
1.2 老员工的培训与发展,又称在岗培训,简称每年再培训。我公司这些员工有一些特点,即近几年前入职的员工,现在基本上都处于结婚育子的人生阶段,除了倒班工作以外,其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轮流带孩子上,所以集中讲课对他们的不实用性是显而易见的。
1.3 针对我单位的状况,还存在一批特殊的员工---转岗员工,该部分人员有几大特点:年龄大、接受能力不强、可塑性差、化工基础知识薄弱和学习积极性低。对于这部分员工,讲课对他们来说更是听天书---不知所云。
由上所知,集中讲课无论是对新员工,抑或是老员工,都是不合适的,所以,下面我会着重阐述在岗实操培训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加强实践操作部分的现场演示与讲解,可使员工感觉到理论性很强的同时也能够认识到实操的必要性和关键性,对于化工企业职工的操作技能显的尤为重要,化工生产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其专业操作性很强,想让员工全面的熟悉和了解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根据现场工作需要的特点,在岗培训的形式则应是非常直接和形象化的。如设备结构、实操技巧、工艺生产规范等方面的培训最终是要运用到实践操作上的,如果一味的讲理论知识而脱离了实际操作,那样就违背了培训的初衷,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让培训内容更容易掌握,我们的培训方式必须有所改变,将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结合,将理论培训与实际演练结合,因此,培训场所应由课堂转移到生产现场,培训形式也应由传统讲授授课变为在岗导师带徒,从而提高员工的学习兴趣和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通过培训真正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目的。因此看来,职工的技能培训在化工企业来说不在课堂上,而在岗位上,只有这样才能更多地培养出真正能够适应公司需要的人才,为公司的人力资源储备打下良好的基础。
经过以上员工构成分析来看,讲课授课对化工企业来说,正如“橘
生淮南为橘,生淮北则为枳”之言,是水土不服之举也。因此,针对化工企业来说,必须因地制宜的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培训方法,即因材施教+在岗导师带徒实操培训+绩效驱动。 2、改进思路,提高培训实效性
如何通过改进企业培训思路,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因势利导,完成良好的培训效果。 2.1 因材施教,按需施教
只有通过分析和结合职工的特点,推行“因材施教、因龄而教、因能力的个别差异而教”,分层次提要求和进行培训,结合岗位导师带徒模式,再配合公司对分厂,分厂对班组的绩效加以驱动,其实效性必定是事半功倍。公司提要求、要结果,分厂设计大纲及培训思路,班组组织实操技能培训,最终实现公司得人才,分厂得效率,班组得实惠的组合效益模式。
2.2 落实导师负责制,做出适当的职业生涯规划 2.2.1 重视负责导师的培养和选拔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一个导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岗位教授的成效。只有高素质的培训导师才能培训出优秀的新工,由于工作技巧一般都在岗位实际操作中形成,在岗培训正好将此优势利用的非常充分,这方面的培训决定着们今后的工作效率,所以必须挑选业务技术过硬、责任心强、有耐心、善沟通的高水平员工负责培训工作方能产生最好效果。我们选聘的导师大都是各分厂的技术骨干,在教授相关知识方面没有问题。
所以采用考试在公司层面上统一组织,各分厂对调监考,提高考试的严肃性,也就是把好了培训的质量关,很自然的也就提高了培训效果。
2.3.2 因材施教培训配套层次化考试
关于考核方式也应考虑进行改革,培训的目的在于取得实效,培训考试应根据“因材施教”进行层次化选题。新员工和转岗员工可以进行基础操作方面的考试考核;骨干员工在试卷试题的设计上应增加主观题,减少客观试题,例如增加异常处理和突发事故的处理方法,这样才能真正考出水平,使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2.3.3 考核牵动培训,为培训增加源动力
应把各分厂培训计划的完成率、达成率作为月度考核指标之一,通过公平、公正的监督评比对培训工作突出的分厂给予重奖,对不重视培训工作、培训没有实效的分厂给予考核,从而引起各级领导对培训工作的重视,让领导带头抓培训。为保证考核的有效激励作用,一定要细化、量化考核指标,既要有正激励也要有负激励,并且要做到考核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4 加强培训效果的跟踪、总结工作
俗话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无论哪个方案的初始必有不合时宜的末节,加强分厂主管和培训负责人的培训效果反馈,消除培训隐患,及时取得培训单位的反馈与跟踪信息,不断改进、巩固和提高员工培训的效率。
『伍』 企业培训的误区都有哪些
管理一词在很多领域都会被提及,对于当前企业来说,培训管理工作更非常需要被关注。目前情况下,企业培训相关工作依旧无法很好的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而出现了这方面的状况,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培训在管理方面的一些误区,正是由于误区的出现,导致原本切实有效的行为很可能变得毫无效果。
关于企业培训,一直以来的目的都是通过提升员工职业技能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对于培训的理念方面,从最初的不甚了解到当前培训管理等工作的重视和执行,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依旧存在的问题就在于很多企业在培训管理工作中出现偏差,这种偏差出现的主要原因也就在于培训管理方面工作的误区。目前来说,关于培训管理的误区有以下几个方面:
无法准确区分培训和学习:对于培训和学习两种行为,与其说很多企业无法准确区分,更不如说很多企业认为这两者没有区别。而实际上,培训所成就的是他人,即受训者,而学习所成就的则是自己。对于效果行为保证方面,培训需要的是良好完善的计划,而学习必备的是求知欲。这些方面的要求都很大程度上明确了培训与学习之间的差异。而对于企业内的员工来说,保障良好的培训,首先要具备学习能力,没有学习欲望的员工,即使完善的培训行为也不能获得成效。
过于重视培训:现在也有很多企业管理者开口闭口就是培训,这种情况很明显的说明了当前企业培训得到了广泛认同。部分企业甚至还建立了内部讲师制度,制定培训计划,按照计划去对下属员工进行培训,培训工作也搞得如火如荼。有的甚至还在干部的绩效指标里设置了“培训计划达成率”指标,对培训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可是,这些企业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培训如果企业单方面进行工作,并不能获得相应效果,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协调才是保障培训效果的关键。
将培训的计划与目标相混淆:企业培训需要明确且高效的行动,而保障行动的关键在于完善的计划,保障计划完善的关键在于扎实的基础。对于当前众多企业,有培训计划的很多,有培训目标的却很少。很多人认为培训计划就是培训目标,认为只要培训计划完成了,培训效果也就达成了,这是一种臆想,也是很多企业的培训工作流于形式或者无效的根本原因。其实,培训目标是指通过培训我们要达到的一种标准,包括培训考试合格率、课堂满意度、培训改善率、人力资源提升率等等综合指标。单纯的培训计划只是一种任务,是培训工作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培训要达成的目标。
『陆』 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及改进建议
关于对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改进建议
绩效考核管理是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事行政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绩效管理往往只做到了绩效考核,而忽视了对绩效管理全过程的把握。因此,在考核时将一些固定的表格发给各部门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完表格后交回行政部。那么,这些表格中轻描淡写的评语,成为考核工作的完毕。考核结果与激励起不到必然联系,激励作用不能及时发挥,影响着激励效果的减弱。
目前,运用的绩效考核办法,在绩效表格中,不能充分体现指标的量化,对人员的考核缺乏科学的考评指标,经分析现存在如下因素:
1、上级、同级、下级对其考核采用相同的维度。上级、同级、下级工作关系不同,各方面对其了解的情况也不同,用相同的维度进行考评必然得不出真实评价。
2、考核中,上级、同级、下级在考核过程中占有相同的权重分值。各类人员在工作关系中重要性及影响大小不同,相同的权重导致忽视了重要的评价因素。
3、现有的评价指标单一,这样的指标体系容易导致对公司长远发展考虑不足。缺乏科学的考评指标,无法正确引导被评人向公司所需要的方向发展。
4、不同的部门相同的考核标准,没有特性。现行的考评体系,无法体现各岗位的工作内容,起不到考核的应有作用。
5、考核过程流于形式,激励和指导作用不大。考核结果在实际操作中,对大多数被考核者都采用"趋中"定级。考评内容普遍一致,缺乏个性,内容雷同。
6、考核的监督机制仍不完善。缺乏专业的考核组织,并且缺少相关监督机制。
因此,深化考核制度改革,对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营造和开创 "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具有非常紧迫的现实意义。根据公司的实际状况,结合多种考核方法的分析,绩效考核管理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改进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指标。
考核内容应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和实际工作的具体内容,设定不同的考核指标,注重量化、个性化,使考核标准的导向定位能真正起到激励和指导的作用,改变原有考核制度过于死板、无量化指标的问题。
2、采用KPI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
KPI是Key Performance Lndicators的英文简写,称关键绩效指标。是目前通用的企业经营绩效成果测量和战略目标管理的工具。KPI是指标,不是目标,但能借此确定目标或行为标准。
考核实质是引导员工的注意力方向,将员工的精力从无关紧要的琐事中解脱出来,从而更加关注公司整体业绩指标、部门重要工作领域及个人关键工作任务。主要用来检测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能够快速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不至于被过多的旁枝末节所缠绕。
3、抽取关键指标。
指标抽取是个关键环节,应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1)指标应涵盖考核对象的主要工作领域,能反映考核对象工作质量的高低。
(2)指标应为考核对象所能控制。
(3)考核者应能够获取证明指标实现情况的客观数据,不轻易选取需要考核者进行主观判断的指标。
(4)指标数量不宜过多,非关键指标无需纳入到绩效考核中。
考核不同于日常管理,更不能取代日常管理,绩效考核检测的是常规工作事项的完成情况,而难以预测的异常情况,则需要日常管理予以及时解决。
4、关键指标操作流程
关键指标是通过把影响80%工作的20%关键行为进行量化,变成可操作性的目标,从而提高绩效考核的效率。
关键指标考核法的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5、按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操作考核关键指标的量化。(例表样式)
根据部门关键指标、业务流程以及各岗位的职位说明书,对部门目标进行分解。根据岗位职责对个人关键指标进行修正与补充,建立企业目标、流程、职能与职位相统一的关键指标体系。
例如:行政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表1)
序号KPI指标考核周期指标定义/公式资料来源
1部门人事、行政工作计划按时完成率月/季/年度
行政部
2人力资源的管控月/季/年度招聘、人员调配、绩效考核、培训、薪酬福利、劳动关系的管理行政部
3文书记录起
草差错次数月/季/年度发生影响文书记录质量的严重错误次数行政部
4印鉴违规
使用次数月/季/年度没有按照制度规定使用印鉴的次数行政部
5文件传递及时性月/季/年度考核期内没有及时传递文件的次数行政部
6会议准备
的充分性月/季/年度因会议准备不足而造成会议
延误或会议中断的次数行政部
7档案资料
归档及时率月/季/年度
行政部
例如:行政总监绩效考核指标量化表(表2)
指标维度KPI指标权重绩效目标值考核得分
内部管理类年度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完成率15%考核期内年度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完成率达到____%
制度执行率10%考核期内制度执行率达到____%
人事、行政工作流程改善目标完成率10%考核期内人事、行政工作流程改善目标完成率达到____%
人事、行政工作计划完成率10%考核期内人事、行政工作计划完成率达到100%
档案资料
归档及时率月/季/年度
办公用品费用控制5%考核期内办公用品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
行政成本控制10%考核期内企业行政成本控制在预算之内
后勤工作计划完成率10%考核期内后勤工作计划完成率达到100%
行政办公设备完好率5%考核期内达到____%
客户
类内部员工满意率5%考核期内内部员工满意率达到____%
后勤投诉次数10%考核期内后勤投诉次数不得高于____次
学习发展类培训计划完成率5%考核期内培训计划完成率达到100%
核心员工保有率5%考核期内核心员工保有率达到____%
本次考核总得分
考核
指标
说明行政办公设备完好率
行政办公设备完好率= ×100%
(或其它)
被考核人考核人复核人
签字: 日期:签字: 日期:签字: 日期:
例如:采购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表3)
序号KPI指标考核周期指标定义/公式资料来源
1采购计划完成率季/年度
采购/仓储部
2采购订单
按时完成率季/年度
采购/仓储部
3成本降低
目标达成率季/年度
财务部
4订货差错率季/年度
生产/质检
5采购资金节约率季/年度
财务部
6采购质量合格率季/年度
生产部
7供应商履约率季/年度
例如:采购主管绩效考核指标量化表(表4)
序号KPI指标权重绩效目标值考核
得分
1采购计划完成率20%考核期内采购计划完成率达到 %以上
2采购成本降低
目标达成率15%考核期内采购成本降低目标达成率达到 %
3采购部门管
理费用控制10%考核期内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
4采购及时率10%考核期内采购及时率达到 %以上
5采购质量合格率10%考核期内采购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6采购计划
编制及时率10%考核期内采购计划编制及时率达到 %
7供应商开发
计划完成率10%考核期内供应商开发计划完成率在 %以上
8供应商履约率5%考核期内供应商履约率达到 %
9供应商满意率5%考核期内供应商满意率在 %以上
10员工管理5%部门员工绩效考核平均得分在 分以上
本次考核总得分
考核
指标
说明1.采购及时率
采购及时率=
2.采购计划编制及时率
采购计划编制及时率=
被考核人考核人复核人
签字: 日期:签字: 日期:签字: 日期:
6、正确处理公司考核、部门考核与岗位考核之间的关系,提升企业整体绩效水平。
为使员工融入到团队当中,关注所在部门的业绩以及公司整体业绩的实现程度上。在综合考核成绩的计算上,员工考核分数以部门/项目考核成绩为重、个人成绩为辅,部门领导的考核成绩以公司业绩为重、部门业绩为辅。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个充满战斗力的团队,而不是个人明星。应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明确责任,奖惩措施,做到考核有法可依,增强权威性和强制性。
总 裁 办
2010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