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对幼儿教师培训的形式有何建议或意见
好多都是形式,实际效果不怎么好
⑵ 对幼儿教师培训的形式有何建议
教师培训是教师职业生涯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文在对前段时期的幼儿教师培训工作进行反思以后,从培训的理念、形式、内容、师资、方式和策略六个方面对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阐述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主要有:激发内在需要,促进教师主动建构;培训和教研、科研一体化;加强与教师培训机构的联系,开展多渠道的培训。【关键词】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新课程实验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培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为使教师培训更加规范有序,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有必要就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不断探寻教师培训的新模式。”教师培训是教师职业生涯中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我市的幼儿教师培训工作也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本人从幼儿园管理者的角度对前段时期的幼儿教师培训工作进行反思以后,发现还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有关部门在确定培训内容时随意性很大,照搬职前培训的内容。回顾前3年的七项技能培训,除了现代化教育技能以外,与90年代的教学技能比赛内容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培训与贯彻和执行《纲要》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因人施教、家园共育的要求差距很大,教师从中并没有得到什么提高。无论是理论培训还是教学技能培训,仍旧以口头讲授和观摩看课为主,向教师灌输知识,对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策略作用甚微。教师由于缺少主动参与和体验,对学习没有积极性和热情。在培训教材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评价等方面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教师“一视同仁”没有区别。有关部门在确定培训内容时,不了解城乡教师之间的差异,不明确教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培训。最后以书面考试和少数人的比赛定成绩,看似轰轰烈烈,其实收效不大。培训者水平的高低,决定培训的质量,因此培训者更需要有比教师更高层次的培训机会。在前段时间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工作中,强调了以园为本的观念,但这个“以园为本”却成了由幼儿园自己培训自己的代名词。除了开一、两次会议和例行的检查和有少数的人员得以外出学习的机会以外,更多的培训者是在埋头苦干。尽管各园的管理者都想尽了办法,如采用走出去、请进来,互帮互学,城乡结对等形式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缺乏培训理念和培训策略上的指导,这样的培训层次并不高。更何况是否所有的城乡幼儿园都能担负得起自己培训自己的重任呢?以上所述的一切,似乎是对前段时间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加以否定,就好比在一首美妙的乐曲中冒出的不和谐音符。但我的本意却是想让教师培训这首乐曲更加完美,更加动听;反思现状并不是我的目的,而怎样在反思中重建才是一个有责任的教师应该做的事情。下面就是我对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的思考和提出的一些建议。我们的培训目的是什么?以前更多强调的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学校的发展服务。这没有错,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少了些什么?我认为这里缺乏一种以教师为本的思想。我们学前教育改革已从前几年的关注课程逐步转到近年来的关注教师,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新的世纪,新的价值观,决定着新的角色意识,教师不再是蜡烛,照 3 亮别人却燃烧自己;教师也不再是渡船,送起了一批又一批人才,自己却老在原地逗留。教师应该是农夫,耕耘就是为了收获;教师应该是科学家,研究就是为了出成果。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为社会培养下一代,更是为自己积累财富,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价值和品味,从合格教师逐步成长为优秀教师、名教师、专家型教师。怎样满足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怎样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帮助?应当成为幼儿园管理者经常思考的问题,在教师培训这个问题上也不例外。因此我们要更新培训的理念,认识到培训工作不单单是让教师教好学生,为学校的发展服务,同时还要为教师服务,为他们的个人专业发展“培土施肥”,让教师与学生双向成才。 想知道更多关于的教师信息的资料可以关注中公教师网:http://www.zgjsks.com/
⑶ 对新幼儿教师的几点建议
各位新老师大家好,很高兴幼儿园里又注入了你们这些新鲜的血液,也很高兴能借此机会和在座的各位畅所欲言,交流对工作的体会和感受,希望能对各位有所触动。
在座的各位新老师都是刚从学校毕业,心中对未来和事业都有美好的憧憬和渴望,有对未来和事业的设计和展望,渴望能够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这种想法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为我也曾经和你们一样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但是如何将现实和理想结合得更好,在人生的航道上找准自己的坐标和方向,我想是各位需要深思和考虑的问题,因为现实和理想有着天壤之别,幼教工作是如此的烦琐和杂乱,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幼儿都在千变万化中,只有不断的研究、适应、应变,你才能找准你的位置,发挥你的真正价值,而一旦当你投入其中时,你就会发现幼教工作的无限魅力,发现孩子们的无穷潜力和带给你的活力。那么,作为一名新老师如何尽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如何更快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呢?我结合我自己的体会谈几点。
一、尽快了解每个幼儿、尽快熟悉班级环境。
新老师到班级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尽快熟悉班级的每个幼儿的情况,包括每个孩子学习习惯、接受能力、个性特征、爱好、家庭教育背景、家长的要求以及孩子的身体状况等等,如:有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有无挑食、厌食等情况等,这样在教育教学和生活中你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和组织活动,如:对一些接受能力稍欠的孩子要抽时间查漏补缺,对胆怯的孩子要多鼓励和扶持,对一些特别顽皮的孩子要个别强调学习和生活常规要求等。
对班级情况也要尽快熟悉,和班级成员要多沟通、相互多了解。在幼儿园的总体要求下,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管理特色和要求,一是新老师要主动的了解,尽快的掌握这些环节的要求,认真主动的配合班级作好这些工作。如:交接班的要求、生病幼儿的护理、配班的要求、身体状况表的填写等等。二是尽快熟悉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常规要求(入厕、洗手、擦手、喝水、集合、冲凉等),在组织幼儿时按照班级的统一要求组织幼儿,和其他老师一道形成班级教育的合力。最后就是对一些工作的细节也要多留意,知道班级物品的摆放位置,如剪刀等教学工具的摆放位置,幼儿学习用品的收放,教具和教学材料及校服等的摆放。只有熟悉了班级环境和幼儿的状况,你工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快速、麻利地完成每一件工作。
二、积极主动和班级教育小组成员合作,共同作好班级的保教工作。
1、懂合作、肯付出、不计较的老师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幼儿园老师就需要这种精神,希望各位在工作中多一分付出,多一分投入,相信你会收获很多。
2、多和班级成员特别是班主任及时交流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如遇到有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孩子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时,千万不要惊慌或是不以为然,请一定要和班主任及班级成员取得联系,一起采取应变措施,处理好突发事件或和教育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对策,采取因材施教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对孩子开展教育。
3、要有集体观念,时时刻刻将自己作为学校、幼儿园、班级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和班级成员一道共同维护学校、幼儿园和班级的荣誉,紧紧团结在一起。
4、老师职责首当其冲是和营造班级浓浓的英语环境,但是班级的保教工作也同样重要,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各项保教工作中去。
三、在幼儿园工作要做到三心和三勤。
“三心”即要做到对孩子有爱心、细心、耐心。
只有爱孩子、尊重孩子,你才会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细心地观察每一个孩子,也只有这样做你才会发现有些不宜觉察到的孩子的一些细微的变化和异常情况。
“三勤”即使在工作中要勤动口、勤动手、勤走动。
在工作中要做到“勤动口”:孩子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记忆力强、遗忘快的特点,同时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常规和学习要求他们很快就会遗忘,这就需要老师反复不断的强调、不断的巩固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常规,使之形成动力定型保持下来。
“勤动手”:在工作中要将观察和心得体会多记录下来,多分析、比较,在不断总结中使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不断提高,做一个真正的研究型教师。
“多走动”:只要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老师就要不断的走动,在不断的走动中让每一个幼儿都在你的实现范围内,也才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宽严相济,爱之有度。
高尔基曾经说过:“爱孩子连母鸡都会,关键是要教育他们。”寄宿制幼儿园的老师就是孩子的父母,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年轻老师很容易就和孩子打成了一片,却易忽略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这样对孩子良好习惯和常规的形成非常不利,因此新老师在工作中一定对孩子一定要做到宽严相济,爱之有度。在学习、活动、生活中都要对孩子提出应该遵守的常规并要求孩子严格遵守,这是爱的升华和体现。但是,严格要求和爱并不矛盾,严格要求并不等于要对孩子成天板着脸,更不等于体罚孩子甚至变相体罚,它是一个期望的眼神、一个制止的手势、一个失望的表情等等,希望在工作中多学习,多体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教育方法。
五、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无论何时何地,教师都要有对危险的预见性,孩子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活动你都要预想它有无危险的后果,如:一个孩子在翻床栏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到过他会摔下来?当孩子跑步去放剪刀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到过万一不小心刺伤人怎么办?如果你想到了,你就能及时制止而将安全隐患降低到最小。在户外活动时要处处从安全着想,检查活动场地有无石子、玻璃等,活动器械是否松动了、有无裂缝,想想活动形式适合孩子吗等等,在活动中,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断的观察孩子,发现异常和危险及时处理和制止,真正地防范安全隐患,杜绝安全隐患。
六、满腔热情、充满活力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烦琐的工作中也许你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但是希望你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每天给自己一个好心情和好的工作生活态度,因为你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工作和生活态度直接感染你身边的每一个孩子,让他们紧紧围绕在你周围,靠拢你,亲近你,你的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认真做好家长工作,密切家园联系。
在工作中,和班级教育小组成员做好三统一:思想、口径、行动三统一。热情接待每一位家长,不卑不亢,掌握和家长交流的一些技能技巧,争取家长对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举例)
总之,幼儿园的工作非常的琐碎和细致,但是只要你处处留心、事事留意,多观察、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和进步,祝愿各位工作顺心,希望大家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共同进步、不断成长!
⑷ 对幼师培训内容,时间等有什么建议和要求
教师来培训是教师职业生涯源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文在对前段时期的幼儿教师培训工作进行反思以后,从培训的理念、形式、内容、师资、方式和策略六个方面对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
比起做优势现在做对外汉语教师是比较有发展的,但是需要持有一定的教学资质才可以任职。对外汉语大学生上岗就业,国内对外汉语教师职称评定和职业评估,都需要考取专业合法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而由国家人社部认证证书是国家级的最高资格证书,比起其他证书都更具有法律效益,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大量的对外汉语行业的热衷者,大学生,中青年在职者都学习并报考该证书。
⑸ 幼儿园园本研训与教研模式,有什么好建议
摘要: 在幼教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身处幼教一线的我们面临着很多的机遇和挑战,一面是日渐匮乏的幼教理论知识,一面是不断更新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在学习接受各种新理论新方法的同时,不断产生一些困惑和不解: 何为园本研修?园本研修等同于园本教研吗? 园本研修中培训者如何定位? 培训者应具备做怎样的研修素质? 培训者如何切实做好园本培训工作? 很多问题都要我们思考,很多理论都要我们学习……园本研修,培训者你准备好了吗? 关键字: 园本研修 培训者 幼儿园实际情况 对于广大的农村幼儿园一线教师来说,"园本研修"是个听起来似曾相识又有些陌生的词汇,说它"似曾相识"是觉得它也许和园本教研有些许联系,或者说有异曲同工之处;说它"陌生"是因为这是个全新的名词,缺少系统全面的研究与学习,不敢妄下断论,做为一线的教师培训者,更应该先弄懂这其中的内涵所在。我在我们幼儿园【沧州市盐山县幼儿园(农村幼儿园)】从事园本教研工作,对于"园本研修"我觉得很是迷茫,庆幸的是2011年末我参加"国培计划-培训者培训",通过10天的培训学习,结合课下我翻看的一些资料、书籍,现在对园本研修有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在这里和老师们探讨一下。 一、 园本研修不等于园本教研 提及园本研修,很多人都会认为就是园本教研,其实不然,一线幼儿教师做的最多的是园本教研,形式一般是做课(观摩课),听课、评课居多,在深入点的就是观课、议课,一般缺少深度和宽度,再就是针对教育现象(个案)开展观察实践研究,这其中实践的反思有一定比例,但依托理论的思考少之又少,而园本研修除了在园本性和实践性两方面与园本教研有异曲同工之处外,它更强调发展性,强调要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幼儿发展,促进整个幼儿园的发展,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才是园本研修,培训与教研不能分离;后续活动的设计要聚焦问题,要做到有深度、有宽度、有厚度、有温度。这些是园本教研很少涉及的,所以我认为,园本研修是更高层次的教育研究和学习,它从园本教研中走来,高于园本教研,优于园本教研,更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 园本研修中各个角色的定位 我从最初的教研员到现在的培训者一路走来,回想每一次教研活动的成败,深深感到,"角色定位"最关键,也就是说,参与园本研修的各个角色的定位,是决定园本研修是否有效的关键之一。园长、培训者、广大教师应该达到下面这种状态,才是理想状态: 首先,园长应是规划者、管理者、引领者、支持者;在幼儿园一般都是业务副园长担当规划者、管理者、引领者,业务园长要有前瞻性的眼光、有高站位的思考定位,有教育改革的魄力和勇气,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个强大的支持者,那就是园长,如果你忙活了半天得不到园长的支持、鼓励,那一切都是枉然,现实工作中不是没有这样的情况,很多园所之所以保教水平得不到提高,很大原因就是没有一个重视教育教学工作、支持业务管理的园长,这不能不说也是当前教育界的一种悲哀。 其次,培训者应是设计者、组织者;说起"培训者"这也是个新词汇,很自然的让人想到"教研员"或"教研组长",前一阵,我们沧州市教育局人事股一行领导来我园进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检查工作时就问:你们园有专职的培训者吗?当时我一愣,心想:平时我负责教研工作,应该就是培训者吧,于是回答了领导,现在看来,我离"培训者"还是有很大一段距离的,这次"国培"把"培训者培训"作为一项独立的项目进行,更说明培训者在幼儿园园所科研水平提高中的重要性,所以,我认为,培训者最起码应是幼儿园的精英级人物,她要具有策划教研活动的技能、教学经验共享的技能、合作解决教学问题的技能和经验理性化的技能。无疑,这是对培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培训者必须在每次开展教研活动之前认真"备教研", 精心策划研修环节,对活动所需的材料作处理,应很好的掌握研修方向,驾驭整个研修过程,但这绝不是"一言堂",或者说培训者因此就具有了绝对的权威,园本研修时不仅问题的选择具有开放性,研修的氛围更应当开放、平等、对话,新教师、骨干教师都能参与发言,主持人可以被打断,互相质疑,观点碰撞。园本研修要有博客精神,要博得开放,博得平等,让参与者完全放松,教师应是参与者、互动者、分享者。 正如沈心艳老师所言:培训者要转变,变讲授者为倾听者、 变检查者为挖掘者、 变评价者为置疑者 、变要求者为建议者 。 这句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需要我们用多大的努力去实现呀! 最后,是广大的参训教师,研修要从教师的需求出发,调动不同层面教师的积极性,挖掘所有教师的能力和潜力,注重分析自身的需求,研究自己喜欢的问题,设计符合每个教师最近发展区的研修方案和计划,让每一位教师能卷入园本研修,让老师们不再总是处于"跟随状态",而是"乐研"、"主动研", 研师、研研,使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这是园本研修中很关键的一步,实际工作中很多时候,培训者费尽心思准备的培训内容,却发现老师们不感兴趣,大家认为可以敷衍了事,认为研修对普通老师来说意义不大,只有做课题、写论文的时候才需要研修,平常工作的研修有点浪费时间和精力,这种状态不改变,园本研修就很难做好,这往往也是园本研修的一个"瓶颈"所在。 三、 园本研修的预设 结合以往的园本教研,我觉得要想做好园本研修,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预设: (1)主题的选择,来自教师的困惑。也就是前面所说的研师、研研和研生,培训者要掌握一线教师的困惑所在,倾听一线的声音,切实为一线教学做好服务。 (2)目标的确定:直接的近期目标、长远目标,这是和园本教研最大的区别,园本研修要系统性、连续性、渐进性。 (3)问题的设计:问题要有层次性,逐渐深入。培训者要多设疑,少否定,多建议、少指正,让老师们在不断地反思、实践、在反思中不断提升。 (4)案例的预设:联系教师的教学实践。平时的非正规的研讨,不是研修,但形成了研讨文化,培训者要善于有效引导、设计,使之走向研修之路。 说了这么多,这只是我对园本研修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和理解,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要思考和解决: 如何提高老师参与研修的积极性? 幼儿园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培训者? 如何让老师们"说的"和"做的"一样(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幼儿园为研修提供相应保障? ……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幼儿园园长、培训者、老师们共同面对和思考,只有多方面因素共同努力才能使园本教研真正走向园本研修。
⑹ 对开展好幼儿教师培训的意见有那些
1.健全优质资源准入机制 一方面,一手抓培训课程建设,一手规范教师培训机构的准人机制;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管理与评价机制,做好课程的遴选、培训、奖励与创新工作。 2.完善教师教育管理功能 实现教师身份的统一认证,加强市区、区县之间的平台对接,以及与第三方平台的数据交互,初步实现异构教师培训系统间的数据交换。用大数据分析服务探索分析教师培训行为和能力提升轨迹,提升教师培训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3.建设在线学习平台 建立融学习、考核、展示、反馈、管理等的系统化教师学习平台。逐步提供针对每位学员的个性化课程推送、资源共享、学习计划制定、学习情况跟踪等服务。逐步做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提高学习的便捷性、针对性与有效性。 基于规范化的各项内涵发展 4.研制教师教育系列标准 研制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及开发指南,指导各级各类主体的课程开发建设。完善培训学分的管理办法,探索教师培训选学制度。制定教师教育培训机构资质认定办法、社会第三方教师培训资源和课程的准入资质条件。 5.启动教师培训精品课程建设 建设一批具有针对性、引领性、前沿性且能够满足教师需求的精品课程。通过协同与创新逐步探索示范性精品课程的孵化模式与培育机制。 6.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功能建设 通过院长联席会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市区间的联动机制,并与高校、教育研究机构、社会各类优质机构等形成战略 协作联盟,以此加强教师培训机构的功能建设。 7.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内涵建设 市区共建共育,每10所学校中至少有1所市或区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完善机制,优化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管理机制、加强校校间的信息交流、运用信息化手段跨越时空进行经验分享和成果辐射。 立体化、满足需求的培训体系 8.构建分级分层分类分科的教师培训体系 根据教师的特点与需求,建立分级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增强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导向、支持、提升、优化功能。完善学分管理,原则上市区校占比依次为:10%-20%、30%-40%和40%-50%。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市区、校占比依次为:17%和83%。 9.完善各级各类教师发展平台 建立职初期的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见习教师教学实践大比武,成长期的骨干教师团队发展计划、国外访学进修计划、爱岗敬业教学技能竞赛,成熟 期的研修一体网络课程建设和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高端教师的“讲台上的名师”、“卓越校长领航计划”的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市级展示平台,完善和健全在职教 师岗位成长的制度和机制。 10.完善农村教师培训机制 以学校联合体为单位,送教上门,提升乡村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县做好农村教师培训的线上工作坊的建设;市级机构展“中青年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提升”、“课程实施能力提升”等为重点的农村教师专项培训。 1 1.加强教师培训者队伍建设 市级机构组织并开展提升教师培训者组织实施培训的能力和水平的专项培训,并试行教师培训线上工作坊制度,培养一批教师培训网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同时,区县建立兼职培训者规范管理工作制度,遴选高水平专家与中小学优秀教师担任兼职教师。 1 2.探索教师自主选学研修机制 优化以教师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方式 1 3.形成研修一体教师培训机制。 全面推进教材教法研修一体网络课程建设,建设不少于200门涵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师培训课程。建立一区县领衔、各区县参与、市与区县合作的课程开发机制,探索建设其他领域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 1 4.加强网络研修社区建设 充分发挥区县自主性,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区县现有网络平台及资源。同时,在市级机构的统筹下,加强区县间的研讨与交流,逐步打通各区县间的平台,最终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1 5.健全和完善校本研修机制 各区县加强加强对学校校本研修的管理与指导。市区协同,加强交流、多提供展示平台,促进成果的产出与辐射。学校要立足学校和教师面对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供研究能力,形成教师的教学实践、教育研究和学习进修三者有机结合的模式。 1 6.构建信息技术学用结合培训体系 全面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形成培训、测评、应用、研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
⑺ 你对幼儿园组织的教育活动有什么建议和意见
1、加强家园沟通,提升家园联系。 (1)坚持每学期一次的家长开放日工作,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情况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情况。 (2)严格执行教师上门家访制度,各班上门家访率需达到20%,要求对新生必须进行上门家访,让孩子提前熟悉教师、增强对幼儿园的情感,同时对有特殊表现的幼儿,教师也应及时上门家访,与家长面对面的沟通,了解孩子行为异常的隐藏原因,有的放矢的进行个别教育。 (3)丰富家园联系途径,《家园联系册》内容翔实具体。 (4)根据家长要求不定期的举办家长学校培训,传授正确的育儿知识。 2、加强管理力度,提升保教质量。 (1)班上教师要密切配合,重视幼儿护理工作,确保幼儿在园健康。 (2)重视教师的师德修养,改进自身的教育方法,重视与孩子交流的言语,创设宽松的教育氛围。 (3)加强师资培训,继续实行师徒结对及随班听课制度,定期下班指导,听课重点是活动重难点的突破。 (4)重视对所学知识的再学习,充分利用饭前饭后、离园前等时间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知识,提高孩子掌握程度。每周五上传下周详细的学习内容到幼儿园网站,每月末下发一次纸质的学习内容,方便家长在家进行复习与巩固。 (4)丰富教学内容,增加社会性知识,多组织外出参观活动,扩宽幼儿眼界。 (5)继续加强各项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3、加强后勤保障,提升服务质量。 (1)每周五上传下周的食谱公布在幼儿园网上,方便家长查询。 (2)严格落实消毒制度,坚持每天放学后的灭蚊工作。 (3)向学校申请,改进幼儿园设施设备。加强幼儿生活、学习用品的检查,随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4)加强幼儿园网站管理,及时更新信息,丰富网站内容。
⑻ 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怎么写
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建议
我觉得,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
1、幼儿园要有足够完善的硬件设施,例如小孩子容易受伤,不比大孩子,许多东西要考虑全面些;
2、安排科学合理的教育程序,什么科目是必需的,什么是可有可无的,那些课程对于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帮助最大,这是相当重要的一点,非专业的幼教会耽误孩子最重要的智力发育期;
3、小孩子不好带,所以幼儿园老师一定要有爱心、耐心、细心,这样家长才放心把孩子交托给你们。
对幼儿园教学建议
1、 关于课堂教学,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在每节课之前做好准备工作。根据学校语文教学内容制定好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提前一周上好学校作文的内容。
2、 关于备课,坚持在备课之前备学生,接下来被学校作文教学内容,再结合小桔灯教材内容,备好每一节课,因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并且做到提前一周备好课,同时写好下水文,以便了解学生写作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做到在上课之前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
3、 关于作文批改,本学期要做到作文批改及时。做到批改每篇作文必须有总评语,尽力做到要有眉批和旁批,且评语要深入孩子心灵,评语要讲究艺术性。各种评语需要有针对性,要能够激起孩子的写作热情。
4、 关于沟通,因培训班的特殊性,对学生和家长的沟通要及时、有效。每星期做到沟通5到10名家长,将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于家长,同时起到与家长联合教学的目的,也能够督促和帮助孩子学好作文,完成作文方面相关的作业。
⑼ 艺术型幼儿教师培养的建议是什么
美术是人类追求美、创造美的活动的产物,展示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美的认识。美术需要美术鉴赏者去分析、欣赏、鉴别,以发现和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美。如何从美术特有的性质和角度去认识、分析、体验、评判,以对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有深层的探究,这是美术鉴赏的职责所在。作为幼儿美术作品的鉴赏者,幼儿教师可以借助幼儿绘画这个窗口,探究幼儿的心灵,走进幼儿的心灵世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长久以来,我们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赏析只停留在模仿成人画的像与不像和技法是否熟练、构图是否合理等方面,忽略了幼儿美术作品的本质是传达了幼儿的思想和情感。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指出:“教师的的任务基本上是自然出现的那些发展提供支持、 对来自儿童的积极性做出赞许和同情的反应”也就是说教师对于幼儿的一切内容健康、自发地、主动地造型活动,都应给与赞许和鼓励。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美术造型语言本身的特点,尤其是幼儿美术独特的造型特点,并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对幼儿的美术行为与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指南》中也明确提出:“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在《指南》中,不仅强调了“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而且还强调了“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的用成人的标准来评价”由此可见,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赏析能力的高低对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
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赏析能力方面还很欠缺,究其原因原因一是,担任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教师以幼教专业居多,这些教师虽然有些美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可是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基本功训练,而且由于一直以来目标取向的评价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对幼儿作品只评价好中差,不赏析作品内在的情感和幼儿在他这个年龄所要和能表达的对美的感受。因此,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和科学的赏析方法上需要很大提升.调查还发现,大部分教师的美术教学和赏析的经验主要是来自教学实践和同行观摩中积累的,而通过专家指导习得和积累的经验值相对就小了些。
二是教师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意识不足,教育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缺乏。虽然大部分教师在欣赏分析幼儿美术作品时,基本能客观的根据幼儿年龄的发展阶段来进行评价,并在及时予以肯定、表扬,指出优点的同时也能指出不足。但是由于教师的赏析能力、和理念欠缺等因素,仅仅停留在评价的层面,从而导致了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以模仿画模式进行教学,将范例界定为学习的内容、要求和标准,要求幼儿依样画葫芦,把幼儿画得“像不像”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幼儿作品是其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表现。致使幼儿作品千篇一律,缺乏童趣,毫无价值。
三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将评价和赏析的功能混淆。评价通常指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而赏析是鉴赏的一个过程,即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通过欣赏作品,分析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美等使幼儿理解他人作品的同时,提高了对美术的欣赏力和审美能力。新的《指南》要求:“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与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从中可以看出,评价对幼儿作品来说不准确,它更提倡的是赏析的作用,即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那么如何使教师科学地欣赏、分析幼儿的美术作品,充分发挥它的发展性呢?
一、树立美术活动赏析观
1、以欣赏促发展的发展观
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儿童的发展和完善。欣赏作为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其目的应与教育目标一致。通过欣赏,不仅要达到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激发幼儿的潜能和特长,帮助幼儿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快乐全面地成长。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不断的反思实践,改进教学,获得自我成长,体验职业生涯的快乐。
2、科学的幼儿美术教育价值观
幼儿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有效发展。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幼儿借助美术这一载体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赏析行为应以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为出发点。赏析中要以欣赏为主要方式,以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为主,强调美术技能技巧为辅 。
(二)把握幼儿美术活动的年龄特点
1、幼儿美术指的是2,6,7岁的学前儿童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和欣赏活动,幼儿美术作品表现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印象,表达了他们的愿望和审美追求。心理学家发现:美术是比语言文字更早被儿童用以认识事物、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想象和创造自己世界的一种有效途径,它更是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是他们童真、童趣和独特个性情感的表达和表现。不同的年龄有其特定的表达事物的特点:3---4岁年龄段的幼儿的美术创造能力基本处于“涂鸦期”,他们属于随意画画、撕纸、玩泥。3岁半左右的幼儿开始进入“象征期”。他们尝试利用涂鸦时掌握的简单形状进行表现,但表现的动机和信心都十分脆弱。4---5岁年龄段的幼儿开始进入“形象期”。他们对表现自己的经验、情感和想像明确的目的,能有简单的形状逐渐深入的表现越来越多的事物。5---6岁年龄段的幼儿美术创造能力逐步认识到事物之间的一些简单关系和联系,对于事件、情节的表现成为他们美术活动的突出特点。了解和把握这些特点是教师科学准确赏析幼儿美术作品的基础。
2、美术活动是幼儿获得快乐和自我满足的重要过程。
童年期也是游戏期,获得快乐和自我满足是幼儿游戏的直接目的。幼儿从事美术活动没有任何功利性,在幼儿看来这只是,仅因为“创作”的过程或形象、色彩的变化结果能让他们感受到情感的满足和情绪的宣泄,由此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成功的自信。教师在赏析幼儿作品时,要将这种快乐和自信延续下来使幼儿保持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美术活动是伴随幼儿主动建构的实践过程
幼儿美术活动是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视觉形象的塑造,激活思维,引起情绪、情感共鸣,产生美感萌芽的一种活动。为了表现与创造,幼儿不断地对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着筛选、比较和加工,同化和顺应心理活动交替进行着,伴随着艺术与各领域的连接和沟通,幼儿积极主动地建构着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和方法去分析幼儿的作品使幼儿通过欣赏他人的作品不断加深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不断提高。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也学习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三)注重赏析内容全面、多元,关注幼儿发展个体差异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通过教育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幼儿美术教育也在于此。因此教师在对幼儿美术活动进行赏析时,应注重赏析内容的全面、多元化。具体说来,在对知识技能方面的欣赏分析上应包括构思、造型、艺术材料运用、构图、表现、着色等指标;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分析上则要应注重对幼儿活动中的兴趣性、主动性、自信心等;
赏析内容的全面、多元化能帮助教师从多个角度去了解幼儿,发现幼儿各自的长处,从而让每个儿童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自尊、自信中快乐地成长。
(四)运用多种赏析方法,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赏析时,应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赏析方法,自我赏析与他人赏析,结果赏析与过程赏析,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要求及教师与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实际情况中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五)赏析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积极性
现代的美术教学倡导发挥被评价者本人在赏析中的主体作用。幼儿虽年龄小,经验少,需要成人关心照料之处很多,但依然是独立个体的人,主体精神的培养应从小入手。因此,教师在幼儿美术活动赏析中,应改变过去教师唱独角戏,以评判的角度和标准进行单纯的评价而幼儿被动接受的状况,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积极性,通过以幼儿为主题的赏析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应让参与赏析的主体明确赏析的目的、内容与要求,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幼儿之间互相赏析中则应着重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的长处和优点,进而改进自己的行为。其次,教师还应创造条件使赏析的多个主体都从中受益。如让幼儿进行自我赏析,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欣赏、自我分析与自我反省的能力;让幼儿对同伴进行赏析,目的是让幼儿在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以欣赏的眼光和心态去分析同伴的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
(六)赏析与教学融合,实现赏析的动态化
在新《指南》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对美术活动的赏析应是伴随着教学并与之发生持续的相互作用的,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赏析既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考虑到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让幼儿成为活动的设计者,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美术活动指导与赏析结合和起来。幼儿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当幼儿进行艺术创作和表现,而又缺少一定知识技巧时,教师的指导和介入是最适时和最有效的,但这种指导应是以赏析为基础的,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是教师的责任,促进每个幼儿的提高是教师的艺术。教师只有善于通过提高自身善于观察、发现、适时指导的艺术,才能更快地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七)赏析语言生动恰当,体现激励性和发展性
美术作品赏析是提高美术活动质量的手段, 幼儿处在“镜像自我”的阶段,对外界的评价很敏感,往往将成人的评价作为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经常受到表扬和激励的孩子,能较好地悦纳自我,增强做事的自信心。反之,则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应重赏析的语言艺术尽量避免评判式评价,通过赏析既能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又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观察、对话,理解和发现幼儿独特的创意、个性化的表现方法和表达形式。特别是当幼儿的作品“离谱”的时候,应站在幼儿的视角去试图理解其意,并当幼儿本身也不能清楚表达自己意图的时候,善意地给予诠释。进行赏析时,教师则要注意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从多种的角度赏析幼儿作品,用肯定赞赏的语言为他们鼓劲,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激发继续大胆作画的欲望和热情;
幼儿美术作品是幼儿心灵的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户,可以探究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幼儿。幼儿教师只有在赏析幼儿作品的过程中掌握幼儿作品的赏析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 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导幼儿,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完善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个性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⑽ 幼儿园培训方面还有哪些需求和建议
更多幼教相关知识:点击“中国幼儿教育网”即可进入 一、教师“自我接受性”管理的特点 “自我接受性”管理是以教师的自我管理为中心,结合园长等他人的管理,引导教师在形成积极的自我发展意识的基础上发展主体性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自我接受性”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1.自我悦纳 自我接受性管理最基本的一个要素是教师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欣赏,一个能正确认识自己,能自我欣赏的教师,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它包含了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 2.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是教师基于原有的自我认识,依据自身认可的管理指标和准则,对自己教育工作所出的认识和判断。 3.自我管理与他人管理协调一致 自我管理并非是没有标准的管理,为了保证管理的有效性及管理对教育工作的导向作用,园领导的管理是必要的,园长所提出的各种管理要求和标准可以使新教师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两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二、教师“自我接受性”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自我接受性”管理的能力 1.寻找自身优势 自我接受性管理是在教师自我悦纳、自信成长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自主管理,每位新教师正确认识自己,拥有自信、自尊的态度显得犹为重要。我们通常认定的优秀教师应具备组织教学活动和教育研究等能力,对此,很多教师觉得自己平淡无奇,缺乏对自己正确定位和认识。那么如何正确认识自己,进而学会欣赏自己呢? 首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理性认识自己。在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新教师会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或许视觉空间智能突出,教室环境创设丰富优美;或许人际关系智能突出,师生关系、家长关系特别和谐;或许数学逻辑智能突出,做事有条不紊、班级管理井井有条。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并进一步明确对自己管理和发展的方向。 其次,结合他人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在与同伴的合作过程中,我们总是会听到一些评价,特别是新老师,大家的关注总是特别多。比如“这位新老师做事挺认真的”、“这位新老师手还挺巧的”等等。只要仔细留意一下新教师,就便于我们引导他们在他人的评价中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因此,从多方面去认识自己和发现自己的优点是新教师“自我接受性管理”的基础。 2.制定管理的计划 “自我接受性”管理不是盲目的、自由的管理,制定自我管理计划是新教师“自我接受性”管理的基石。 首先,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计划。新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自身发展的优势在哪里,存在哪些不足,还有哪些影响和制约个人发展的因素存在。在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寻找到发展的立足点,从而确立发展的方向和领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 其次,要结合外部需求制定计划。积极了解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幼儿园目前的发展规划,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同时,要确立行动策略。在确立行动策略时,要尽量将目标细化,并多参考有经验教师的意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行动。 3.掌握管理的方法 所有的教师都觉得自己很忙,但是大部分教师似乎每年都在忙差不多的事情,缺乏挑战,也难以突破和发展。所以新教师首先要学会时间管理,可以依据每段时间内工作重点的不同,进行重点关注和一般关注,据此安排自己的工作。这既节省了时间,又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新教师也要学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工作。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教学风格进行教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在管理的过程中,新教师还应该经常的进行自我反思,认真的听取领导、同伴和家长对自己工作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管理计划,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 (二)增强领导的管理服务意识 1.给予自主 一个整天被妈妈抱在怀里的孩子,学会走路肯定要比别人来得晚,只有大胆放手,他才能在跌倒、爬起的过程中成长。对于新教师也一样,只有给她们充足的自主空间,她们才会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快速成长。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通过“日常工作菜单化”的方式,让新教师有更多弹性的工作空间,从而逐步形成自我管理的习惯。 菜单中的内容,新教师可以自定时间、自定形式、自定具体内容来完成,拥有充分自主的权利。这种菜单式的工作方式,对许多工作内容不再做统一的规定,而是提供一个意向,宣传一种理念,使幼儿园由一个高控制,高结构的管理模式,转化为鹰架式的,开放式的管理模式。这也给了新教师有了更多自我管理的空间,并使她们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掌握自我管理的要素,提高自我管理的水平。 对教育教学的管理是新教师的“自我接受性”管理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在让新教师了解本园发展目标和宗旨的基础上,给予教师充分的教学自主权,开设了三个允许:允许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自行研究,设计适合本班教学实际的课程计划;允许教师建立相对稳定而有单性的,弹性的活动日程,在时间分配上作出弹性的安排;允许教师依据主题活动目标和自己的特长,班级的需要而布置合理的环境。这三个允许让新教师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更加富有创意的开展工作。 2.给予支点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要实现新教师的自我管理,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需要给教师一个支点,让教师在自我接受性管理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避免新教师在尝试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时可能出现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引导教师建立“自我成长档案”来为教师搭建支点。该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自我发展计划;教师自主研训记录;教育信息的获取记录;专题研究(课题研究)的开展记录;教学活动的创意设计思路;教育案例的记录分析;自我反思、工作小结等等。同时我们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自我成长档案”的交流活动,使新教师在与同事的共同分析中再一次反思和梳理自身的教育行为;帮助新教师提炼有价值的教育经验和研究成果,使教师的思辩能力得到发展,并收获成功的喜悦。 新教师通过建立、整理自己的成长档案,对于自己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并能在整理档案、研究档案的过程中,主动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梳理,把握自己成长的足迹。 3.搭建舞台 幼儿园要创设各种机会,帮助新教师从取得最初步的、哪怕是一些小小的成功开始,让她们在成功中看到自己的价值和力量,以强化其自信心,激发其积极性、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展示、观摩、评比、交流等活动,让每位新教师都有成为“第一”的机会,让新教师体验到自我管理的成功与乐趣。 同时我们还通过“活动开展申报制”,来鼓励新教师大胆承担重要任务,从中得到锻炼与成长。如在幼儿园“元旦庆祝活动”的设计过程中,一位新教师的方案被选中了。被选中的活动方案设计者会获得一定的奖励,拥有充分的权利,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任务,园部则根据其需要给予必要的支持。通过大型活动的申报组织,新教师充分实现了的自我管理与他人管理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新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教师自觉管理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自我接受性”管理,应体现以“自我管理为中心,他人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特点,引导教师增强“自我接受性”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促进教师在自我管理过程中得到专业成长。 更多幼教相关知识:点击“中国幼儿教育网”即可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