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西方管理理念的演变过程
西方企业管理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 ①18世纪末~19世纪末的传统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出现了管理职能同体力劳动的分离,管理工作由资本家个人执行,其特点是一切凭个人经验办事。 ②20世纪20~40年代的科学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出现了资本家同管理人员的分离,管理人员总结管理经验,使之系统化并加以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管理理论。 ③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现代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经济的定性概念发展为定量分析,采用数理决策方法,并在各项管理中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
㈡ 西方书籍的历史演变是什么样子的过程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主要载体,文明史的很大一部分是由书籍史构成的。追寻书籍的历史,就是回顾人类自身进步的阶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书下了一个有趣的定义:“一种除去封面至少有49页的非期刊的印刷出版物。”其实,书就是叠起来的写满文字的纸张。文字和纸张,构成了书籍的两大要素。只有当纸取代石头、骨头、粘土或纸莎草,成为书写的新载体时,书籍的历史才刚刚开始。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时代已经远去,但古希腊和古罗马给人类留下了永远性的文明遗产,其载体仍然是书籍。同样是书籍,给《圣经》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文艺复兴时代手抄本中华丽的装饰性字母,成就了书籍的古典形式。 在活字出现以前,书籍是高雅和有教养的代名词,社会可以通过阅读习惯而划分,他们是在酒馆或全家团圆时听书的庶民,和与在书斋里静静阅读的有教养者。 从羽毛笔到铅字,从抄书人的辛勤工作到谷登堡的新方法,期间的飞跃不只是技术性。印刷术发明后50年的1550年,欧洲图书数量已超过900万册,而在手抄本时代大概仅有数万册。这些简单的数字表明,印刷术及其迅速引起的爆炸性冲击作用,也反映了社会对人造字体的大量需求,以及在此之前的手抄本文化的虚伪性。启蒙时代最好销售的书,当属狄德罗和达朗贝尔的《网络全书》。狄德罗的《网络全书》是对知识的思辨的、彻底的、展望的总结之壮举,是对所有已知的知识和经验汇总,是“已有的进步之总结,未来的进步之保证”。 书籍在18到19世纪的西方世界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的狂热”成为18世纪末精神世界的主流。不过,到19世纪中期,随着大众社会的兴起和新媒体的出现,书籍已被看作是“旧媒介”,而书籍也迅速地开始了他的“消费品时代”。在电脑时代,电子书已开始商业化运作,电子书看上去就像一本普通书,只不过书页是没有任何字符的塑料。电子书前景广阔,可以根据需要存诸或删除大量的文章。 书籍从来不远离政治,图书审查制度伴随着书籍的历史,直到1644年弥尔顿出版《论出版的自由》,将“信仰告白的自由”提升到“言论的自由”。书籍虽然曾被当作排他性的宣传、思想和宗教的载体,但面对信息无节制发展的今天,书籍仍将成为人文主义应对异化的防火墙。 :书籍是由文字和纸张构成的,书写于纸张以前的文字,构成了书籍的史前史。文字的历史绵延6000年,从美索不达米亚到地中海岸,从埃及的象形文字到黄河流域的甲骨文,文字的发明为书籍的产生提供了前提。然而那时候的文字书写在泥板、石头、骨头或者草木之上,书籍的历史还没有真正开始。 2泥板上的文字 YY: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这是一种书写在泥板上的文字,据说最初是为了神庙的书记员发明的,不过因为商人记账的需要而广为流传。 文字的来源在大约二万五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创作的岩穴绘画的意味很难为后人所知,旧石器时代的人为什么选择在最黑暗的魔穴深处进行他们的创作?这至今仍是一个谜。企图揭开那些图画谜底的研究人员努力从神话和宗教范畴,从乞求狩猎成功,或者从古时人们希望通过留下生存踪迹以逃脱死亡等方面寻找解释。最初的文字只是一种辅助记忆的工具,由简化的线条构成,用以模拟所指的物体。例如用牛头的线条表示牛,在三角形内加一线表示女性阴部,意指女人。所有这些以线条构成的符号都是形象文字,每一个符号指称一个特定物体。把几个象形文字组合起来表达一个意思,这就形成了表意文字。例如在表示女人的符号旁边添加一个代表山的符号,表示在山那边俘获的女人,意思是女奴。 楔形文字的发现,意大利人巴布洛的在1472年古波斯游历时,曾在设拉子见到过一种奇怪的、从未见过的字体。这些文字出现在古老寺庙残破不堪的墙壁上,都有三角形的尖头,从外形看很像一个个钉子,也有点像木楔,看上去似乎是用指甲刻上去的。不过巴布洛并没有对这些文字进行深入的研究。一百多年后,又有一个造访设拉子的意大利人名叫瓦莱,他把这些废墟上的字体抄了下来。接着,他又在今天的伊拉克发现了这种字体,全都刻在泥板上的。他断定这是古代西亚人的文字。通过瓦莱,欧洲人第一次知道了这种楔形的文字。两百年来,通过对美索不达米亚长解的考古发掘,以及语言学家对泥版文献的深入研究,人们终于成功的译读了这些奇怪的文字,这就是楔形文字,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是古代苏美尔人发明的,后来阿卡德人继承和改造的了这种独特的文字体系,接着巴比伦和亚述人也继承了这份文化遗产,并将这种文字传播到西亚各地。 书写在泥板上苏美尔人大约于公元前4000年创造了图画文字,起初是用刻在石头上的图画符号来表示人的身体各部位、植物、动物、自然现象,或接触到的工具、武器等。这种图画文字经过发展,改用削尖的小木棍或芦干等在柔软的泥板上压写,笔画成楔形,这就是楔形文字,也有人叫为钉头字。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的文字进一步完善。泥板晒干或烘干后,就成了可以保存的泥板文书。目前已发现这样的泥板文书25万多块。苏美尔的孩子们往往在河边去上写字课,第一课就是学习用河岸的泥土做成写字的平面。当然,只有特权阶层家庭的儿童才有机会学习写字的艺术。书写技术垄断在僧侣等组织严密的少数人集团手中,他们是僧侣和抄写员,是苏美尔文明的支柱。 传播与使用楔形文字最初用来记录契约、合同书、财产清单、公文、法律条文等,这是神庙的书记员的技艺,但不久就被商人作为记账的手段,在社会上流行开来。随着贸易的往来,楔形文字很快传播到周边国家,为西亚各国采用,并促进了腓尼基字母的形成。祭祀歌曲、占卜文书和文学作品也通过楔形文字保存下来。古代苏美尔人创作了人类的第一部史诗《吉尔伽美什》,叙述一位“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的太阳巨人的传奇经历。今天人们发掘到了这部史诗的文字残片,其中讲到赫克力的苦役,还提到一场大洪水,近似于《旧约•创世纪》的故事。苏美尔人的发明开启了人类文字的历史。 ZL: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地方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美索不达米亚”意思就是“两河之间的地方”。以前一直以为这一地区的文明是巴比伦和亚述人创造的,但现在人们知道,最早创造两河流域文明的不是巴比伦人或者是亚述人,而是更早的苏美尔人。苏美尔人在公元前经4500年时就活动在两河流域,公元前26世纪,苏美尔人已经学会使用战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战车。这是一种四轮战车,木质结构,无轮辐,车厢呈长方形,前部稍隆起。战车往往驾四匹马或毛驴,由驭者驾车,佩带斧子的战士作战,坐着或站着在车上冲入敌阵作战,是古代苏美尔人展现其体魄和力量的最佳途径 罗赛达石碑 而且在历史上湮没已久,直到拿坡仑的军队重新发现罗赛达石碑,而商坡良重新破译了这些文字。 拿破仑入侵埃及 1798年,拿破仑计划入侵埃及,在他的计划中,他不仅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还需要一些科学家,去发现和研究古老的埃及文明。这年春季的一天,一场科学家会议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大厅举行,这时,拿破仑将军突然现身。这时的拿破仑被法国人民视为法兰西的英雄,在法兰西学院大厅,拿破仑与法国的科学文化精英们侃侃而谈,而拿破仑手里拿着一本尼布尔写的《阿拉伯之行》,并不时敲打着《阿拉伯之行》的封面,提醒科学文化精英们到海外去发现奇迹。这年的五月,拿破仑率领他的庞大舰队向埃及进发了,跟随他的不仅有三百余艘战舰和四万余人的远征军队,还有来自法兰西科学院的二百多位科学家和学者,包括天文学家、数学家、化学家、矿物学家、东方学家、画家、诗人、文学家和各种技术人员。来到埃及这片被太阳烤焦的土地上,拿破仑巨大的狮身人面像前,面对着几千年前的神秘文物,拿破仑突然远征军说:“士兵们!4000年的历史在蔑视你们!” 罗赛达石碑 拿破仑大举挥兵入侵埃及的军事行动虽以落败收场,法国士兵却在埃及尼罗河河口的罗赛达镇附近挖掘战壕时,发现了一块刻有埃及圣书字的石碑,这块石碑因此被称为“罗赛达石碑”。碑文从上到下,分别用三种文字即碑铭体文字、人民体文字和希腊文(科普特文字)记录了同样的内容。当时的学者们以为,他们找到了象形符号的钥匙,只要拿希腊文和埃及文对照一下,象形符的谜就完全解开了。当时的学者埃及文是用图案构成的,每个图案和一个希腊文对应,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碑文传到欧洲后,刺激无数学者争相投入破解象形文的研究。当石碑出土,每位学者都相信解读古埃及文的日子近在眼前,学者们借助于希腊文开始尝试译读埃及的碑铭体文字和人民体文字,并取得一定的成果。然而破解埃及象形文变成了一场尔虞我诈的竞赛,各种诡谲国际政治因素作祟,学术竞技变得窦疑丛生。 商坡良 这样,古埃及文的千古之谜拖到二十年后由商博良解开。1822年商博良冲到法兰西学院找哥哥,边跑边挥舞手上纸张叫着:“我找到了!”随即昏厥倒地,五天后才勉强恢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法国著名学者商坡良最后成功地译读了埃及的文字,使得一个湮没了1000多年的古老文明重现展示在世人面前,为现代埃及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商坡良发现有许多象形符号,外面围着一个长方形的框,和希腊文对照起来,这个框中间的就是PTOLMEES这个词,这是古代一个埃及皇帝的名称。这样,方框中的象形图案与希腊文对照起来了。不过这只是孤证,并没有得到证时。幸运的是,这时菲雷岛上又发现了一块古代石碑,也写着希腊文和埃及文对照的内容。对照的结果完全证实了商坡良的推测,原来方框中的每个图案并不是一个字,而只是一个字母,整个方框的符号拼起来才成一个字,从这两个方框中商坡良就认出了十个埃及文字母,他们是P、T、O、L、M、E、C、D、A、R。商博良无疑是个天才,20岁前已娴熟多国语文,并且编纂众多辞典图录。但是,由于赞赏共和政治理念和过于直率的言词,天才的一生跌跌撞撞。使得他不断树敌且屡遭打压,直到晚年才抱病深入埃及抄写铭文壁画,然而回到法国后他突然中风倒下。 关联 古埃及的文字记录非常丰富,仅文学作品就有道德箴言、歌颂诸神和国王的赞美诗、历史传奇、冒险故事、情歌、英雄史诗和寓言等各种体裁。最负盛名的文字作品是一部宗教仪式典籍――《死者之书》。这本书卷使用纸莎草纸、皮革或亚麻布制成、饰以美丽花边。书中详细描绘了再生的各个阶段,其中一个阶段就是称量灵魂,死者的心脏被放在天平的一端,另一端放置象征公正与诚实的“马特羽毛”,两者必须保持平衡。在公元前13世纪的第19王朝,《死者之书》作为永生之旅必备品,随死者入墓。在葬礼上,僧侣须诵读此书。 作者:galax 回复日期:2007-7-13 8:42:16 回复 4、创颉造字 古埃及的文字随着古埃及文明的覆灭而成为死文字,其它象形文字似乎也难逃如此命运,除了中国的甲骨文。传说由黄帝的史官仓颉发明的汉字,最初书写于龟甲和骨头上,显然他们是用来占卜的。此外印度也发现了古文字,不过至今无人识别,是一种死文字。 占卜的结果 殷商时期,国王遇有重要事情,都要占卜,方法是在龟甲或兽骨上占凿许多凹槽,用火烧灼,使凹槽裂开成纹路。纹路直横粗细不同,巫师将不同的纹路解释成“吉兆”或“凶兆”,据此决定国家政策。占卜和办理的结果刻记在甲骨上,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这种文字就是甲骨文。 仓颉造字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大约有4500个单字,目前已认识其中的1/3。甲骨文的基本词汇、基本语法、基本字形结构与后来的汉字大致相同。这套文字系统经过整理后一直沿用至今,基本上没有变化。关于文字的起源,中国人也有自己的传说。传说,生活于约公元前26世纪的黄帝和他的史官仓颉,仰观天文,俯察万类,从鸟兽足迹中获得灵感,发明了文字。 汉字的审美价值 甲骨文也是由象形文字,但很早就脱离图像式描摹而形式化了。形声字是中国文字的主要特色,由一个表义的形符和一个表音的声符构成。如“龙”是一种神话动物,与“土”组合起来,就是代表田土的“垄”,“土”是形符,表示与土地有关,而“龙”是声符,“垄”的发是与“龙”是完全一样的。同样发音的还有“笼”,不过形符是“竹”,表示与竹子有关。汉字必须写在一个方框内,笔画的排列和组合应该井然有序,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身就是艺术品或装饰品。在中国画中,书法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至今仍在使用,西方人称之为方块字,象形的特征仍然十分明显,真可谓源远流长。 金文 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更加变化多样和丰富了。金文基本上属于籀篆体,这些文字在汉武帝时就已被发现,当时有人将在汾阳发掘出的一尊鼎送进宫中,汉武帝还因此将年号定为元鼎(前116)。以后金文又陆续有所发现,宋代文人欧阳修、赵明诚都对金文作过研究和记载。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就很具有代表性,其铭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最长者。从书法的角度讲,铭文的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行止得当,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铭、《散氏盘》铭也是金文书法中的上乘之作。 “龙骨” 甲骨文的发现十分偶然。1899年,北京城中一位朝廷官员王懿荣对古文字颇有研究。在一味被称为“龙骨”的中药里,王懿荣发现小碎骨片上有刻痕,他认为这是一种无人知晓的古文字,并开始收集。他收集的就是甲集文。1903年,后来以一部小说著名的刘鹗,拓印了《铁云藏龟》,是最早的甲骨文拓片。后来甲骨文在安阳殷墟考古发掘中大量被发掘,最大的收获是1936年夏天发掘的第127号坑,得甲骨文17000多片。到目前为止,已发掘的有文字的甲骨超过了10万片。 关联 公元前2300—1750的哈拉巴文化时期,印度出现了一种主要刻在皂石、赤陶、象牙和铜制成的印章与护符上的印章文字,这是印度最古老的文字。已经出土印章文字的遗物多达2500件,其中有1750枚印章。印章文字的文字符号约500多个,常见的基本符号是22个,有许多符号是象形的,如画有神祗和动物,其中有三面神兽像、水牛、雄鹿、大象等。印章文字的用途可能与商业活动有关,例如用作商品的商标或制造者的印章;印章也可能是一种权力的象征,比如用印章来敬神,或用作避邪。印章文字的数量虽然不多,内容也没有解读出来,但它们属于文字的性质却是无人怀疑的。 作者:galax 回复日期:2007-7-13 8:43:39 回复 3、“魔鬼的谎言与迷信” 玛雅人也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文字同样还没有被破译,这不稀奇。神奇的是,玛雅人将文字写在纸上,而且装订成册,与标准的书籍没有区别。 玛雅文化 1697年,最后一个玛雅人部落被西班牙人征服,此前的玛雅文化大致可以分为前古典时期(约公元前1500-公元317年)、古典时期(公元317-889年)和后古典时期(889-1697年)三个时期,被誉为美洲印第安文化摇篮的玛雅文化,地域覆盖共约三十多万平方公里,包括现今墨西哥东南部的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的提卡、洪都拉斯西部的科潘、瓦萨克通、以及伯利兹和萨尔瓦多部分地区。玛雅人创造了辉煌的文明,精通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在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玛雅人大概在公元前后开始修建城邦,到公元300-900年时,玛雅人创建了大小一百多个城邦,每个城邦的建筑都十分宏假,内部都有完善的组织,人口众多,这是玛雅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 玛雅文字 公元前后,玛雅人也创造了象形文字。玛雅文字有字符800多个,分为意符、音符和定符三种,由复杂的图形和符号组成,约有词汇3万多个。玛雅文字大多刻写在石柱上,或木头、玉石和贝壳上。此外,玛雅人还发明了笔和纸,笔是用毛发制成的,纸是用当地的一种无花果树皮制作而成的。16世纪以后,西班牙人入侵中美洲,殖民主义者把他们看不懂的玛雅书籍视作“魔鬼的谎言与迷信”,他们烧毁书籍,屠杀祭司。这样,到了17世纪,玛雅文就成了无人认识的死文字。古代玛雅文献现在仅存三部残缺不全的写本,分别藏于西班牙、法国和德国的图书馆。数百年来中美洲丛林中的玛雅文化遗址陆续发现,石碑、祭坛、建筑物的墙壁和各种器物上存有大量比写本更早的铭文,是极为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通过近百年的努力,玛雅文献的破译进展仍然缓慢,800多个字符已读懂了近1/10,但大部分文字符尚未破译。 最古老的书 就现代的常识而言,书常常指一件印刷品。然而书的界限是模糊的,手稿书或者手稿,甚至成卷的文字,也常常被称为书,其实形式完全不同于手册书。从广义上讲,书指一个文本。但这个定义太广泛了,意味着文字任何文字记载都是书籍,无论载体是骨头还是石头还是泥板。从形式上讲,书是指成册的写有文字的纸张。从这种意义上讲,世界上最古老的书,出现在玛雅文明中。玛雅人早就学会造纸,他们的造纸方法是:首先将树皮捣碎,形成纸浆,然而还加入胶液,把有胶的纸浆压平晒干后,就形成了硬纸板。只要在这些硬纸板上涂抹石灰,将灰面擦拭平滑光亮,这样造纸的工艺就完成了。将这样的几十页或者更多的硬纸板折叠,就成为一个厚厚的册子,这就是玛雅人奇特的书。玛雅文字也是象形文字,需要经过长期的专门训练才能阅读,而平滑的硬纸板更加昂贵,因此书籍十分珍贵,只有祭司、国王和贵族阶层才会阅读到这样的书籍。这些书籍都是由会书写的神庙祭司记录的,他们可能是唯一学会了书籍的群体。玛雅人的书籍主要记载了他们的历法和礼仪活动,此外还有神话故事、历史事件和预言等,甚至出现了叙事诗和剧本等文学作品。玛雅人的书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用纸制成的书籍,这个事实到最近才为人所知,从而书写了书籍史的独特的一章。可惜,玛雅书的历史没有未来,和玛雅文化一样被人为毁灭了。 关联 公元前1500年,玛雅人于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左右学会了农业生产,从此进入了定居时代。玉米和甘薯是玛雅人最主要的食物,这些农作物是他们最早采用原始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培植的。玛雅人还学会了饲养火鸡、狗和密蜂的技术,用龙舌兰纤维和木棉织布,制陶技术也已经发展到彩陶阶段。玛雅人也进行物物交换的贸易活动,可可豆常常成为通用的货币。宗教在玛雅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玛雅人将庙宇修建在巨大的锥形祭坛上,举行盛大祭祀活动,这些蔚为壮观的祭坛看上去很像埃及的金字塔,供奉在玛雅金字塔上的牺牲品包括食品、饰品,有时候则是活人。
㈢ 培训的演变过程
这的演变过程主要是从培训的初期阶段到培训的过程,以及培训的结果去考核整个培训的作用,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基础能力和基础素质。
㈣ 西方领导理论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哪个理论阶段侧重于研究领导行为
第二个,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的行为论阶段,研究人员把目光转向领导者的行为上,专勒温(Lewin)和利普特(Lippit)等学者认为属,领导者不是天生造就的,而是后天培养、塑造和形成的,通过对有效的领导行为模式和领导风格的研究,可以按照一些精心设计的培训项目把有效的领导行为模式移植到其他人身上,使之也成为有效的领导者。
㈤ 论企业员工培训的新趋势(要论文)
90 年代以后,组织培训工作可以说已是没有固定模式的独立发展阶段,现代组织要真正搞好培训教育工作,则必须了解当今的培训发展趋势,使培训工作与时代同步,当今世界的培训发展趋势可以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员工培训的全员性。培训的对象上至领导下至普通的员工,这样通过全员性的职工培训极大地提高了组织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有效地推动了组织的发展。同时,管理者不仅有责任要说明学习应符合战略目标,要收获成果,而且也有责任来指导评估和加强被管理人员的学习。另外,培训的内容包括生产培训、管理培训、经营培训等组织内部的各个环节。
其二,员工培训的终身性。单凭学校正规教育所获得的一点知识不能迎接社会的挑战,必需实行终身教育,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经营理论。
其三,员工培训的多样性。就是培训的范围已从企业扩展到整个社会,形成学校、企业、社会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的完整的职工培训网。培训的方式有企业组织的培训、有社会组织的业余培训、有大学为企业开办的各类培训班。
其四,员工培训的计划性。即组织把员工培训已纳入组织的发展计划之内,在组织内设有职工培训部门,负责有计划、有组织的员工培训教育工作。
其五,员工培训的国家干预性。西方一些国家不但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参加在职培训是公职人员的权利与义务,而且以立法的形式筹措培训经费。
㈥ 简述西方商业发展的过程
一、西方商业发展战略的特点(以银行为例)
(一)经营管理理念日趋成熟
近年来,经济金融全球化、信息化、自由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强,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念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并日趋成熟。主要表现在:
1.彻底的市场和客户理念。一切从客户和市场的需要出发,从业务产品开发、组织架构设置到管理策略制订,完全围绕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进行。基于这种理念,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充分体现了“客户中心主义”的模式特征。
2.整体的营销与服务理念。银行注重“一对一”营销,从出售产品转变为出售方案,由大众化服务转向个性化服务。为客户提供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全面的金融服务。
3.风险与收益匹配的理念。银行在经营管理中,不能只看风险,不看收益;也不能只看收益,不看风险,关键是要研究和找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点,努力实现二者的合理匹配。
4.持续的培训与人才理念。技术、风险管理和人才是商业银行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人才是关键的关键。西方商业银行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一方面,每年从大学挑选优秀的毕业生,上岗前至少进行为期半年的全面系统培训;另一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对员工进行各种继续培训。
(二)战略管理备受重视
随着金融服务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战略管理已成为西方商业银行应对经营环境变化的重要竞争手段,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纷纷成立战略管理部门,战略管理已发展到数理化、模型化阶段。先后出现了风险一收益模型、经济增加值模型、三维模型和平衡记分卡模型战略管理。银行一般每隔3—5年制订一份中期战略规划,确定未来几年业务发展的重点及区域发展策略、资源配置策略等,并进行滚动研究和修订。与中期战略规划相配套,每年年初制订一份策略性文件,确定当年工作重点和资源分配。年末根据执行情况进行检讨和调整。
在选择战略管理模式时,银行通常考虑三大要素:高层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约束。高层管理者的价值取向是追求规模还是质量;是短期收益还是长期价值,直接决定着银行战略管理模式的选择。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国内外经济金融运行态势、政策和法律框架变化、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同业竞争策略等。资源约束包括有形资源(人力、财力和物力)和无形资源(管理、信息和品牌),银行通常根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自身规模和实力来选择相应的战略管理模式。银行战略管理呈现非中介化、社会化、全能化与专业化并存的特点。
(三)业务体系不断丰富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客户中心主义”经营模式受到推崇,银行开始转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更加注重提供量身订造的高附加值型的产品和服务。相应的,业务重心逐渐由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向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和投资性金融服务转移;从公司业务为主转向个人业务与公司业务并重,甚至突出个人业务;从存款人和贷款人转为投资理财顾问;从风险承担者转为风险代理者;从融资者转变为市场撮合者。组织架构也开始由按产品设置转向按客户设置,普遍设立了个人银行、私人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部门。各家银行越来越认识到,成功与否在于其独特的业务体系和服务品质,而不仅仅是价格。
为适应业务体系变化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西方商业银行普遍加快了信息系统建设的步伐。为每个客户建立了数据库(即客户档案),对客户的情况了如指掌,并能综合客户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为其提供量身订造的解决方案,开发个性化的产品。同时,银行纷纷建立能够伸缩自如的信息基础架构,以适应未来业务增长和信息量增加的需求。并确保其信息系统的高可靠性和可用性,使其能在24小时为客户提供服务。
(四)风险管理日益量化和健全
目前,西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已发展到量化管理阶段,通过量化管理来平衡和处理风险与收益的矛盾,形成了以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AROC)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其主要特点是:
1.建立了完善、独立、垂直的风险管理体制。每个业务部门都实行独立核算,能够准确核算其收入、成本、损失、资本占用和风险调整收益。
2.形成了独特的风险管理文化和管理技术。风险管理要靠银行的管理层和各级风险管理人员来具体执行和操作,但任何岗位的员工都要有风险防范意识,做任何事情都自觉地考虑风险因素,各级管理层还必须了解风险调整收益的计算方法。在风险管理中,银行强调经济资本和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 (RAROC)。在技术层面,风险管理技术属于银行的商业秘密,具体做法各有千秋,但一般都根据自己历年积累的业务信息资料,依风险大小对资产进行十级以上分类,根据各类资产风险损失发生概率确定损失准备。并且,风险管理已完全借助电脑数据库进行。
3.建立了严格的信用评级制度。对客户的资信情况,西方商业银行不依赖外部评级机构,而是注重自己的信用评级结论。一般对任何授信客户都要进行评级,根据评级结果决定是否给予授信,是否继续与之往来。评级标准全行统一,不因地点和客户不同而改变。评级结论定期调整,遇紧急情况随时调整。评级的基础是客户在业务经营中稳定且能维持的核心现金流量,一般会考虑5-7年,不同利率水平对应不同的负债能力倍数区间。
4.建立了权威的信贷稽核制度。信贷稽核的职责是对全行风险管理能力和风险水平进行监督,并对信用评级有最终决定权。稽核人员定期或随时通过非现场的方式抽样检查全行的信贷评级情况,判断评级人员的评级能力。一旦发现问题,稽核部门将通过现场稽核方式确认,而现场稽核成本一般也由被稽核的分行或部门承担。
(五)财务管理日趋规范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西方商业银行形成了较为规范的财务管理模式,能有效发挥决策支持、信息服务和管理控制职能。一般而言,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是分离的,前者是市场营销的营运支持部门,后者是综合管理部门。财务管理的特点主要有:1.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银行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预算一经确定,就具有“准法律效力”,各部门、分行的各项活动必须围绕实现财务预算开展。2.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产品成本核算是对银行已提供或将提供的各种金融产品的成本进行核算,将产品收益和风险匹配起来,并以此确定产品的价格。3.有效的成本控制模式。根据成本核算结果,确定业务扩大或收缩的地区、产品、客户;注重控制人工成本,一旦收缩业务或员工考评不合格,及时进行人员裁减。4.集权的会计核算体系。西方商业银行充分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的最新成果,纷纷建立了高度集中的会计核算体系,实行总行、分行集中核算体制,由总、分行进行总账核算和明细核算。
㈦ 中西方员工培训有些什么差别
中西方员工培训有些什么差别?西方的培训主要是以实践为主。西方的中回小学的学校教育里,学生们答都有很多的机会到工作现场实习。中国的培训,以课堂讲受为主。理论与实践分离了。学习时,觉得什么都懂,实践时什么都不知道做。500字太多了,没有时间帮你写那么多。
㈧ 西方的政治思想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西方政治思想史主要是指西欧和北美的政治思想,它的内容主要是人们对政治生活各要素的理解和关注,比如政治与理性、政治与伦理、公民与共同体、平等与差异性、自由与强制等一些基本政治要素之间的关系。而对于这些要素的理解和关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侧重点,由此导致政治的概念本身在时间进程中不断变化,而政治思想也表现出不同的面貌。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政治范畴的演变过程大致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古希腊时期。在这一时期,城邦是基本的政治单元,也是政治生活的核心,政治与城邦是同一个概念。政治生活渗透进社会的方方面面,没有个人与公共之分,个人是城邦的一部分,因此个人的生活必须完全服从城邦的规则与利益,城邦(政治)价值占据了人们精神生活的全部,这是一种“泛政治”的概念。
第二阶段是古罗马时期,而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哲学与政治的分离阶段;一是宗教与政治的分离阶段。
由于罗马领土的扩大,其公民已经不可能像古希腊城邦时期那样广泛的参与政治生活,因此,公民的个人生活开始于政治生活疏远,政治开始成为少数人的特权。人们不得不开始在政治之外寻找安身立命的伦理依据和精神支柱,于是,道德哲学开始从政治生活中分离出来。
但是,哲学是深奥难懂的,一般平民百姓很难懂得哲学,这就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留下了某种空白,并最终促成了基督教的产生。基督教的出现使人的精神生活与世俗生活相分离,前者归宗教管,后者归国家管,双方又通过世俗权力相互斗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第三阶段是近代时期,个人价值、利益开始被挖掘、体现,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个人利益成为人的根本追求,个人在追求利益时应该是自由的,而国家的目的就是要保护个人追求利益的自由不受侵犯,因此国家只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恶”,应该追求“最小限度的国家”。此时国家与市民社会,公与私的界限很明确,政治只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极小部分。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这三个阶段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它是古代希腊思想与古罗马和基督教思想以及日耳曼民主的政治和法律传统渐次融合形成的。具体体现为: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的政治思想,并接受了基督教的观念;日耳曼人又吸收了罗马人的政治思想和基督教观念,并将其与自身的传统相结合,奠定了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基础。
㈨ 关于西方发达国家工人运动演变的研究
以下资料可供参考,详情文章已经发消息给你。
1. 劳资关系理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 被引次数:15次
王大庆 焦建国 文献来自:经济研究参考 2003年 第51期
四、西方发达国家的劳资关系 (一)西方发达国家劳资关系的历史演变及现阶段的特点。 资本主义制度自诞生之日起,劳资矛盾、劳资斗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基于不同经济利益的这种矛盾斗争贯穿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 ...
2. 论西方发达国家阶级结构的变化 被引次数:1次
刘俊杰 文献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4年 第04期
由此形成了西方发达国家以中间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型阶级结构。二西方发达国家阶级结构的变化西方发达国家阶级结构的变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动的产物 ...
3. 试析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政治运作机制的演变 被引次数:1次
许平 文献来自:江苏社会科学 2000年 第06期
一在西方发达国家 ,特别是在欧洲各国 ,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 ,曾经历了一个从等级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化的过程。在传统农业社会 ,出身门第是确定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唯一标准 ,一个人在门第系统里的地位就是他在 ...
4. 西方国家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次数:1次
宋士云 文献来自: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 第04期
严重的社会保障赤字危机一直是令西方发达国家最为头痛的国内问题之一 ,也是其他国家对西方社会保障模式颇多非议的主要原因。现在西方国家的一些经济学家也认识到 ,社会保障水平过高 ,不仅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影响国家的竞争力 ,而且还会滋长国民的 ...
5. 论20世纪发达国家情报研究学理论的进展 被引次数:2次
周军 文献来自:图书情报工作 2003年 第01期
他们的情报研究理论及实践活动开展得较为活跃,积累的经验也更为丰富。2.2孕育阶段欧美发达国家和前苏联情报研究学理论的主要成就2 ...
6. 西方发达国家的劳资关系
王大庆 焦建国 文献来自:经济研究参考 2004年 第41期
西方发达国家的劳资关系@王大庆$中共中央党校 @焦建国$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正> (一)西方发达国家劳资关系的历史演变及现阶段的特点。 从产业革命开始至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的发展处在自由竞争时期。这 ...
7. 对立 位移 趋同——西方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关系的演变 被引次数:2次
熊家学 文献来自: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7年 第04期
当今西方社会的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为什么会出现接近甚至趋同呢?首先,从二者的阶级属性来看。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是垄断资产阶级,因而为垄断统治服务的政治思想,不论新保守主义或新自由主义,基本属性都是代表垄 ...
8. 论西方人权观念的演变
郭芳 导师:房宁 文献来自:首都师范大学 2002年 硕士论文
西方发达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展开攻势的重要一招便是打“人权牌”。因此,搞清西方发达国家所推行的人权观念的产生、发展、本质等问题,对于我们应对国际人权斗争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
9. 社会主义政党历史演变问题研究
付立华 导师:王韶兴 文献来自:山东大学 2005年 博士论文
作者主要运用了以下研究方法:第一,坚持马克思主 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我们对社会主义政党的历史演变进行研究的基本原则。 第二,运用以史为主,论从史出的方法,科学地梳理、研究自1847年第一个工人 阶级政党组织一一“ ...
10. 西方大学教授治校研究
徐峰 导师:欧阳光华 文献来自:华中师范大学 2006年 硕士论文
、朱景坤和李泽或的《世界一流大学内部管理科学化与民主化比较研究》、 汕头大学副教授袁祖望的《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李新元 和吴国凯的((美国高校管理特点析》、以及别敦荣教授的《中美大学学术管理》一 书,这些研究客观上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㈩ 员工培训的内容,越详细越好!
对于企业而言,培训实质上是一种系统化的智力投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培训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培训有利于企业加强自身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培训能够提高企业自身改革和创新的能力;培训是企业吸引人才、培育人才和保留人才的重要手段。对个人而言,培训是员工本文从员工培训的概念着手,分析了员工培训需求,探讨了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方法设计,优化设计了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的流程,得出了企业员工培训改进策略,总结了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设计影响因素,运用科学的设计方案,有效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理论依据。
一、员工培训的概念
培训是企业有计划地实施有助于提高员工学习与工作相关能力的活动。这些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或对工作绩效起关键作用的行为。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则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和发展的需要,为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政治理论、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常识等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教育与训练活动,从而使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价值观念等有所改变,使他们在现在或将来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表现达到组织的要求,并发挥最大的潜力以提高工作绩效。伴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和发展,人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局限性总要受到实际工作的挑战,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往往难以有效地扮演好各自的职业角色。为保证自己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人力资源的优势,提高经营管理效益,就必须对本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二、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在企业培训的过程中,培训需求分析是设计培训项目、建立评估模型的基础。培训研究表明,企业组织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需求分析:组织、工作任务和个人。
从组织角度进行培训需求分析,通常可以了解实现企业目标需要的技能、企业人力资源的供需情况、竞争对手等情况。
从工作任务的角度入手,需要确定哪些是重要任务,哪些是属于在培训过程中必须加以强调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
工作分析时,调查者必须了解做好一项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知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实的信息:程序性知识指有关技能和解决问题过程方面的知识。技能则指正确自如地做好工作的能力,实际是一种心理能力,在企业实践过程中,主要与工作绩效标准有关。能力是指做好工作所必需的认知能力。能力的形成是以知识为基础的。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分析人员如果已经了解到做好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了解到工作中包含哪些主要任务,那么就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寻求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据此进行培训项目的设计。在实际情况中,找寻任务要求和履行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的对应关系显得特别有意义。
如果从个人角度来进行需求评估的话,分析人员应该关注以下两个问题:企业中谁需要培训?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企业中的绩效评估实践及反馈机制能够帮助分析人员了解企业中的哪些员工需要接受培训,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另外还可以从研究员工的学习动机的角度来了解培训需求。调查培训需求时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如观察法、调查问卷法、面谈法、阅读技术手册和记录、访问专门项目专家等。由于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公司借鉴竞争对手的培训模式来制定适合自己工作发展的培训类型。
三、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的流程优化设计
(一)整理学员出勤情况(成绩资料建档)
统计出席人员及原因,分析参加者的成绩并通知其主管,对完成课程的学员建立资料档。(二)分析课程评估表
对讲师及学员的评估意见加以分析,一方面给予讲师回馈建议,另一方面作为课程设计的改进参考。
(三)撰写课程实施报告
对于课程的规划、执行方面所发生的状况,进行整合性的分析与检讨,提出综合报告。
(四)训练后访查学员
在训练结束后二周内,抽样访查参加学员,追踪其对参加训练的印象及可应用程度。
(五)应用跟踪
在训练后一周内,整理出课程精华摘要,通知各学员的直属主管,以利于主管对学员受训后的应用跟踪。
(六)召开课程检讨会议
针对课程规划、执行及追踪相关人员的意见统计做全盘检讨,以利于行动展开及往后改善。
四、企业员工培训改进策略
企业员工培训改进,就是对培训工作进行追踪、总结和改进。培训改进的流程如下:
(一)追踪训练后的行动计划
对训练时学员所承诺的行动计划,于事后追踪其执行成效,并给予协助及回馈。
(二)追踪配合单位改善行动
对训练时学员提出改善建议及要求相关单位配合的行动计划,加以追踪并掌握状况,将有助于管理改善。
(三)抽样访查直属主管
以抽样方式访查主管的看法与积极性建议,有助于提升训练质量。
(四)对高阶主管的建言
根据参与训练学员的态度及意见,对上级单位做出改善建言。
(五)研讨资料的整理
对研讨资料进行有效整理,并扩大流传范围,或作为自我学习教材,将便于训练效果延伸。
五、企业员工培训方案评价设计影响因素
培训的成效评估和反馈是不容忽视的。培训的成效评估一方面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另一方面是对培训工作的总结。选择什么样的设计取决于几种因素。在大多数情况下,决定恰当设计的因素之一是,能不能得到评价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结果的合适的数据。因素之二是对工作环境的现实考虑。评价设计越复杂,实施评价的成本就越高(有效性就越大)。另外,还要考虑对照组的获得、随机抽样的难易程度、消除学习之外的其它因素的影响等。如果设计不够理想,那么人力资源开发的专业人士在做出选择时要掌握好如何平衡的问题。
参考资料:http://hi..com/jinleitufei/blog/item/11cf3e3c43c07f3697ddd8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