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培人员 > 新课程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培训

新课程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培训

发布时间:2021-02-22 03:34:50

❶ 新课改形势下教师应该怎样提升自己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关乎课程改革的成败,更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实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更打开了我们的视野,在实施新课程的几年中,许多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走向深化,迅速成长。我们深深感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于是如何运用正确、科学的方法、策略,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了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的一个课题。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发展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当然更离不开教师。当前,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改革、教育发展最终都要通过教师的教育实践才能实现。而面对这一迫切的现实需求,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开始转向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了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托。教育改革给教师群体、教师个人及教师这一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教师发展理论逐渐地形成了。其中教师发展观,成为了所有教师发展理论的支点。
(一)提升教师自身需要和意识
教师的自我意识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起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一个教师如果具备强烈的自我专业需要和意识,就不难形成教师发展的终身教育思想。教师只要形成了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就会主动的、有意识地寻找学习机会,进而明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今后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等,才会最终成为一个自我学习的强者。可是,如何才能不断推动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常新呢,除了离不开教师自身的信念、追求外,还需要学校等外部环境的熏陶和推动。
(二)教师的教育观念要创新。
长久以来,传统教育模式下,应试教育一直困扰着广大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使得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考试方法僵死,更为甚者,统考的指挥棒指到哪里,教师就教到哪里,学生就埋头学到哪里。真可谓是教得尽心,学得认真,教师却变成了课本,变成了机器。时至今日,还有不少的教师喊着创新教育的口号,课堂上仍然是应试教育;创新教育的讨论、学习开展的轰轰烈烈,而应试教育却也是落实的扎扎实实。因此,当前教育形式下的教师发展观,就要立足教师教育观念的创新,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挖掘教师的创新潜能,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从而,使教师以全新的教育思想投身于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中。
二、教育研究能力
(一)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浪潮铺天盖地而来,迫使我们只有去不断“充电”才能游刃有余。学生们所涉及的知识越来越广,也有一定的深度,教师不学习不钻研行吗?因此,教育的改革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作为农村小学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及其与现代教学相适应、现代教学所需的各种知识。现代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如果我们所学的知识不够丰富,那么,随着各种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很快我们就会感到不能得心应手。所以,想要在教师专业上有所发展,关键就是学习。学习是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使得教师迅速成长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教师要力图通过不断地“内省”,确立学习即生活、学习即工作、学习即责任、学习即生命的思想观念,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追求学习的快乐,而不要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同时,学校也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各中各样的学习活动,特别是是校本研讨,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围绕学习新课标、领悟新课标、实践新课标为主题,利用“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的方法
为教师创设各种学习机会,充分利用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时间,有计划地组织专题学习活动,以“落实教学目标,提高课堂实效”为学习专题,增强教师课改意识,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不断探索,提升教育科研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重视和加强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一种教师队伍建设的主流思想,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越来越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的教师要树立“科研为先导”的思想,要引导教师深入开展教育科研,以教育科研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教育内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从而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三)积极反思,促进专业技能成长 教师不是专业的研究人员,在研究时间和理论知识上都欠缺,而案例反思无疑是最切合实际又非常有效的小课题研究。案例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教师应能善于并充分利用外围资源 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师本身的敬业精神、自我发展需求、自我钻研与对教育教学的反思密不可分。但不可否认,教师的成长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钻研与努力以及客观存在的现实条件、学习资源。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从教师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为教师开辟最大程度的学习空间和阵地。而高质量的培训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途径。 当前围绕新课程的教师培训在全国各地缤纷络绎的开展中,形式也各种各样富有特色,有旨在解决共性、前沿、重大问题,提高教师现代教育理论水平的集中培训;有旨在提高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教研培训;有旨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也有旨在培养、引领学科教学改革的骨干教师培训等。我们的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中,这些培训是不可或缺的,而这些培训也给我们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援。

❷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1、结合自身体会,? 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三个挑战.一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二是教学行为的改变,要求教师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注重帮助和引导,学会反思,学会合作;三是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成为研究者和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主要有以下四方面.(1)教师要有实施心理教育的能力.心理教育能力就是有效地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发展个性的能力.教师具备了心理教育能力,就能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塑造学生的灵魂;就能将自身的优秀素质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变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教师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调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会关心、会自我教育,有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2)教师应该具备一种反思的能力.过去教师工作往往被当作一种简单操作的技术工作来看待,先观摩别人的课,然后自己模仿.这种技能的训练是由外到内的过程,没有关注教师自身的经验与技能.因此,必须有一个肯定教师个性化发展的评价观:教师的成长是个性越来越鲜明的过程,要在发展中体现出每一个教师的个性,不能千篇一律.(3)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教师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去.一个好的课件制作还得靠教师,因为他最熟悉学生,他创造出来的内容最适合学生,因而是最有价值的.(4)教师应具有健全的专业情意.对待职业的态度、情感、需要、创新精神、自主意识等都将影响教师的职业行为.专业情意健全的教师,往往善于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能够民主管理、公正处事、平等待人、尊重学生人格,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做到胸怀坦荡、宽容守信,善于遵循教育规律,用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学生,对每个学生负责.2、请结合实际分析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探究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体现了自身的诸多特征:(1) 综合性与开放性——探究学习的一个初衷是要消除以往教师分科教学,分科学习的弊端.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探究学习提供了综合学习的机会,通过围绕某个问题组织多方面跨学科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且,探究学习的许多内容是学校无法提供的,其涉及的面相当广泛,既使在同一主题下,研究的视角或切入口也有相当大的灵活度,因而教师和学生须要更多地发挥创造性.(2) 主动性与自主性——探究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学生主动地发现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从选题、组织课题组,到实施研究、撰写课题报告都是学生自己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只是承担指导者的角色.(3) 探究性与创造性——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基本方式.广大中小学生正处于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的身心发展时期,探究学习也正适合他们的个性发展,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对未知的结论层层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结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学生创造性的发挥.(4) 实践性与过程性——探究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整个探究学习的始终.学生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更多的是获得直接经验,并在探究的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相对于接受学习,探究学习更注重学习过程,强调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从中感受到探究的魅力所在.(5) 互动性与灵活性——探究学习是一个多向互动的学习过程,一方面是学习主体和学习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另一方面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师生间的交流、生生间的交互学习来进行探究学习.同时,其学习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交流和合作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灵活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6) 层次性与超越性——学生参与探究学习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在专题目标定位上可以各有侧重,有的专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得较为紧密,有的专题更偏向学术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在强调层次性的同时,也强调要发挥超越性的一面,要让学生大胆地怀疑,大胆地猜测,从而创造性学习,不断地向自我挑战和超越自己.3、举例说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支持策略.答:对策一,需要进一步弄清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对策二,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位置;对策三,熟悉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对策四,选用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策略;4、结合实际阐述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答:(1)依据教学目标:每个单元、课题、项目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即具体的教学要求,比如要使学生知道某个概念、明白某种原理,或掌握某项技能等等.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输教学信息.
(2)依据教学内容: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也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务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也有不同要求.如在语文学科中讲读那些带有文艺性的记叙文,最好配合再造形象,应该通过提供某些情景的媒体,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受,唤起他们对课文中的人物、景象和情节的想象,为学生的体验性学习提供条件,使之加深理解和体会.又如数学、物理等学科的概念、法则和公式都比较抽象,要经过分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理解,应该提供生动、形象、富于变化的媒体教材,才能帮助学生理解.
(3)根据学生变量,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比如,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直观形象的思维和记忆要比逻辑抽象的思维和记忆发达,注意力不容易持久集中,对他们可以较多地使用电影、录像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要生动形象,重点突出,色彩鲜艳,最好多配以动画,每节课使用的次数不宜过多,解释要细致一些;使用录像和电影也宜选用短片,动画镜头可以多一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概括和抽象的能力发展起来,感知的经验也逐渐丰富起来,注意力持续集中的时间延长,为他们选用的教学媒体就可以广泛一些,传递的内容则增多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增加了理性认识的分量,重点应该放在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上,同一种媒体连续使用的时间也可以长一些.另外,在两种效果接近的媒体中进行选择时也可以适当考虑学生的习惯和爱好.
1.进取心理与挫折心理的碰撞 进取心强是青年教师心理状态的主流.但是,对于多数青年教师来说,由于他们主观上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心理准备不足,对教师工作的困难和复杂程度认识不深,加之缺乏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素养,又初涉教育工作,缺乏实践经验,教学业务能力较弱,一时难以适应教师角色,因而存有挫折心理,情绪波动和情感变化较大.再加上教师待遇偏低,校外高收入的诱惑,更增强了他们进取心理与挫折心理的碰撞强度,进而阻碍了他们迅速进入教师角色.
2.师表要求与青年心理的矛盾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广大青年教师追求的心理目标.他们处于青年时期,情感丰富,才思敏捷,富有朝气,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师表,热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但是,由于他们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内涵认识不深,对为人师表要求的艰巨性复杂性的心理准备也不足,往往呈现出心顺了大干一场,心不顺就对付一阵的心理状态,缺乏对学生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的循循善诱精神.这种师表要求与青年心理的矛盾,使他们在初涉教师角色中,表现出情绪不稳,情感起伏较大的特征.
3.竞争心理与压抑心理的冲突 勇于竞争是当代青年教师显著的心理特征.他们渴望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参与平等竞争,施展才华学识.但是,由于他们一方面初涉社会,人生阅历浅,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能力较弱,往往过高估计了自己;另一方面,他们在初级阶段既想尽快胜任教育工作,参加讲师评聘,又考虑必须认真处好上下级和同事间的关系,加之客观上职称评聘、奖金分配、分房等“论资排辈”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影响,使他们既渴望参与平等竞争,脱颖而出,又苦于成家立业的奔波和部分政策制度措施有待完善的困扰,时常发生竞争心理与压抑心理的激烈冲突,往往出现过度紧张、焦虑、烦恼、忧郁的心理失衡状态,个别的导致神经官能症或心理变态的发生.
(二)成熟阶段的心理冲突及其形成因素
青年教师在走向成熟阶段中,集中表现为完善教师人格的心理冲突.据调查分析,此阶段青年教师大体有三类设计方案,其心理冲突具体表现及其形成因素为:
1.加紧完善教师人格型 他们大多是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他们较早地确立了献身教育事业的志向,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较为融洽,进而在教学或科研工作中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因此,他们下定决心,再接再厉,加紧完善教师人格,力争再上一层楼.他们的心理状态,集中表现为进取心理与焦虑心理的矛盾,有时因某种挫折或困惑,表现出过度紧张和急躁不安的情绪.
2.先紧后松完善教师人格型 他们晋升为讲师,表明自己在初级阶段努力的成功,成功之余何不松弛一下!可见他们的心理特征,集中为甘居中游与不甘落后的心理冲突,突出表现在自以为不如自己的某青年教师做出了突出贡献或教学生活发生重大变故时,会产生一些情感振荡和情绪起伏.
3.放慢完善教师人格型 在初级阶段中,有少数教师较长时间陷入不切实际的旋涡之中,他们迟迟进入不了教师角色.后几经挣脱,方减轻些心理冲突,终于评上了讲师,自以为大功告成,可以转移兴趣中心,热衷于家庭生活,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至于完善教师人格就慢慢来吧.以人生一回何必那么苦自己为宗旨,进取意志重又消退.因此,他们的心理特征是追求安逸与害怕落伍的冲突.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适当的心理调节对于缓解青年教师的心理冲突,解决青年教师的心理矛盾,完善教师人格,进而提高青年教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二、进行心理调节,提高青年教师素质
(一)构筑青年教师成才的心理环境,提高青年教师素质
青年教师的心理调节分为外部心理调节与自身心理调节两方面,构筑青年教师成才的心理环境属于外部心理调节范畴.可以这样讲,各级学校党政领导历来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工作,在构筑青年教师成才的心理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是,从当前世界经济竞争和科技进步,从我国加快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面临着希望与挑战并存的形势来看,还有些工作亟待改善.
1.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 首先针对青年教师的心理特征,要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渗透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去,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和谐、催人奋进的工作氛围,从情感上感化人,让青年教师处处体会到领导的爱心,体会到组织的关心.其次,组织他们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如座谈会、讨论会、报告会、演讲会以及体育娱乐活动,培养他们集体主义观念、事业心和责任心,帮助他们建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此外,建立定期与青年教师谈话制度,各级领导要做到经常与青年教师谈话,及时排除他们的消极心理,帮助他们缓解过度的紧张、焦虑、困惑情绪.这些措施对青年教师的心理调节尤为重要.深入细致地做好他们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创建良好的心理环境,对于他们早日进入教师角色,完善教师人格,献身教育事业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 一要加强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特别要加强对青年教师进行教育心理学的培训,这是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进入角色,少走弯路,早日成为合格教师的必经之路.二要完善导师制.要聘请治学严谨、师德高尚、教学科研功底扎实的老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三要开展教学、科研方面的各类竞赛活动,让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的实践中,在相互竞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四要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学校要有计划地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进修,攻读各类学位,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
3.主动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生活条件 改善教工食堂、住房条件、幼儿园工作,加强后勤优质服务,缓解他们的后顾之忧,帮助他们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处理上下级、同行以及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等问题,满足他们多种心理需要.
4.要重视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 大力表彰出类拔萃的青年教师,宣传他们的教学、科研成果与思想进步的表现,在晋升职称、选拔干部、评选先进、改善生活待遇等方面制定倾斜政策,对有贡献的青年教师,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敢于奖励,敢于破格提升,创造机会和条件提高他们的知名度,激发他们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二)青年教师要掌握自我心理调节方法,提高自身素质
青年教师通过自我心理调节塑造健康心理,是承担教师角色、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途径.
1.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心理调节、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 心理学家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对环境及相互关系具有高效而愉悦的适应.心理健康的教师,总是热爱自己的教育岗位,对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并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因此,作为青年教师能否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很好地生活、学习和工作,极为重要的一点取决于他是否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
2.磨砺意志,塑造性格是教师心理调节的基本方法 教师的劳动特点是周期长,见效慢,极其复杂而艰巨.教师若没有坚韧的意志和优良的性格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教师的意志品质和性格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的形成.因此,要求青年教师应该自觉地磨砺意志,矫正不良性格,达到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标准.http://www.doc88.com/p-1146349882708.html3.善于控制情绪是教师心理调节的有效措施 教师的职业特点需要教师具有稳定的情绪和自控能力.具体方法有:一是意识调节法.即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定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时刻想到为人师表应具有的心理修养,自觉驾御自己的情绪情感.二是“宣泄法”这是一种通过适当渠道把胸中的郁闷释放出来的方法.当你为一件事所困扰时,不要闷在心中,而要把它讲给你所信任的人听.这既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又可以从对方那里得到忠告,从而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把自己认为不愉快的事或痛苦的感受叙述出来.三是暗示微笑法.笑能消除精神和神经的紧张.当你自感情绪欠佳或精神紧张时,可以找来亲朋好友娱乐一番,讲几句话,笑上一阵,大脑皮质里出现一个兴奋灶;也可以闭上双眼,面带微笑,在心理给自己以积极的暗示:不要皱眉头,烦恼就会过去……四是体育锻炼法.此法既可以促进机体功能,又可使精神放松,使紧张心理得以缓解,达到增进身体健康的目的.五是变换环境法.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自觉地运用变换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办法来调节情绪,摆脱心理压力.当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下班后心情仍很烦躁时,不要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可干些家务,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或者串串门,聊聊天.这样有意识地变换生活环境,就可以分散和消除不愉快的心理,受到一些自我开导性启发,情绪就会稳定下来.六是避免心理错觉法.这里有三条原则:第一,你所有的心境都是由于你的思想或者说“认识”而产生的.你之所以会有现在这样的感觉,正是由于你此刻的想法造成的.第二,当你感到心情郁闷时,是由于你的头脑正被一种无孔不入的消极情绪所占领.这个时候整个世界看起来就像你想像的那样一无是处.第三,消极思想几乎总是包含着严重的失真,扭曲的思想差不多是使你感受到痛苦的惟一原因.当你排除了这些失真的思想而勇敢地面对真正的问题时,你就会不那么痛苦了.这三条原则向人们揭示了这样的道理:很多痛苦是人们的心理错觉造成的,也可以说是自己虚构的.因此人们要在恶劣情绪产生之前就识别和制止它.七是升华转化法.这是调节情感的最高形式.

❸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

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无论文本课程、实施课程、习得课程都需要教师去体认、去再造、去落实。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即课程。

反思什么,如何反思,是这套丛书关注的焦点。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科的课程与教学遇到许多问题。

课程改革为我们开辟了大显身手的创新天地,学科教学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思想活跃,举措新颖、策略多样。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新课程不是幻想中的空中楼阁,而是需要理论与实践作为支撑;新课程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突击,而是一个不断内化积淀的长期过程;新课程的实践不是纸上谈兵的部署,它需要一批批的志愿兵与生力军去冲锋陷阵。让我们为新课程的崛起鸣锣开道,重塑教师新形象,重筑课程新文化,进一步焕发课程改革的勃勃生机!




编写这本书的目的,为那些已有新课程改革经验的一线老师提供一个探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方法的平台,帮助一线教师在自主的探索中吸纳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并建构自己的个性“教学法”。

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在编写这本书的过程中贯彻了如下思想。

首先强调图书的实用性。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有关数学课程和教学论方面的图书越来越丰富了,但能够恰当地处理好理论和教学现实之间的关系的图书并不多。《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切合一线教师的教学和学习的特点,把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旨在引导教师更快捷地将教学法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这种课堂教学行动的能力是当前许多一线教师所缺乏的。









  1.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想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以满足多样化得学习要求。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与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❹ 作为新教师对青年教师培训有什么要求

1、结合自身体会,? 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三个挑战.一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二是教学行为的改变,要求教师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注重帮助和引导,学会反思,学会合作;三是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成为研究者和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主要有以下四方面.(1)教师要有实施心理教育的能力.心理教育能力就是有效地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发展个性的能力.教师具备了心理教育能力,就能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塑造学生的灵魂;就能将自身的优秀素质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变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教师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调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会关心、会自我教育,有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2)教师应该具备一种反思的能力.过去教师工作往往被当作一种简单操作的技术工作来看待,先观摩别人的课,然后自己模仿.这种技能的训练是由外到内的过程,没有关注教师自身的经验与技能.因此,必须有一个肯定教师个性化发展的评价观:教师的成长是个性越来越鲜明的过程,要在发展中体现出每一个教师的个性,不能千篇一律.(3)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教师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去.一个好的课件制作还得靠教师,因为他最熟悉学生,他创造出来的内容最适合学生,因而是最有价值的.(4)教师应具有健全的专业情意.对待职业的态度、情感、需要、创新精神、自主意识等都将影响教师的职业行为.专业情意健全的教师,往往善于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能够民主管理、公正处事、平等待人、尊重学生人格,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做到胸怀坦荡、宽容守信,善于遵循教育规律,用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学生,对每个学生负责.2、请结合实际分析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探究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体现了自身的诸多特征:(1) 综合性与开放性——探究学习的一个初衷是要消除以往教师分科教学,分科学习的弊端.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探究学习提供了综合学习的机会,通过围绕某个问题组织多方面跨学科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且,探究学习的许多内容是学校无法提供的,其涉及的面相当广泛,既使在同一主题下,研究的视角或切入口也有相当大的灵活度,因而教师和学生须要更多地发挥创造性.(2) 主动性与自主性——探究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学生主动地发现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从选题、组织课题组,到实施研究、撰写课题报告都是学生自己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只是承担指导者的角色.(3) 探究性与创造性——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基本方式.广大中小学生正处于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的身心发展时期,探究学习也正适合他们的个性发展,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对未知的结论层层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结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学生创造性的发挥.(4) 实践性与过程性——探究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整个探究学习的始终.学生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更多的是获得直接经验,并在探究的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相对于接受学习,探究学习更注重学习过程,强调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从中感受到探究的魅力所在.(5) 互动性与灵活性——探究学习是一个多向互动的学习过程,一方面是学习主体和学习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另一方面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师生间的交流、生生间的交互学习来进行探究学习.同时,其学习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交流和合作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灵活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6) 层次性与超越性——学生参与探究学习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在专题目标定位上可以各有侧重,有的专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得较为紧密,有的专题更偏向学术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在强调层次性的同时,也强调要发挥超越性的一面,要让学生大胆地怀疑,大胆地猜测,从而创造性学习,不断地向自我挑战和超越自己.3、举例说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支持策略.答:对策一,需要进一步弄清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对策二,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位置;对策三,熟悉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对策四,选用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策略;4、结合实际阐述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答:(1)依据教学目标:每个单元、课题、项目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即具体的教学要求,比如要使学生知道某个概念、明白某种原理,或掌握某项技能等等.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输教学信息.
(2)依据教学内容: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也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务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也有不同要求.如在语文学科中讲读那些带有文艺性的记叙文,最好配合再造形象,应该通过提供某些情景的媒体,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受,唤起他们对课文中的人物、景象和情节的想象,为学生的体验性学习提供条件,使之加深理解和体会.又如数学、物理等学科的概念、法则和公式都比较抽象,要经过分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理解,应该提供生动、形象、富于变化的媒体教材,才能帮助学生理解.
(3)根据学生变量,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比如,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直观形象的思维和记忆要比逻辑抽象的思维和记忆发达,注意力不容易持久集中,对他们可以较多地使用电影、录像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要生动形象,重点突出,色彩鲜艳,最好多配以动画,每节课使用的次数不宜过多,解释要细致一些;使用录像和电影也宜选用短片,动画镜头可以多一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概括和抽象的能力发展起来,感知的经验也逐渐丰富起来,注意力持续集中的时间延长,为他们选用的教学媒体就可以广泛一些,传递的内容则增多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增加了理性认识的分量,重点应该放在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上,同一种媒体连续使用的时间也可以长一些.另外,在两种效果接近的媒体中进行选择时也可以适当考虑学生的习惯和爱好.
1.进取心理与挫折心理的碰撞 进取心强是青年教师心理状态的主流.但是,对于多数青年教师来说,由于他们主观上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心理准备不足,对教师工作的困难和复杂程度认识不深,加之缺乏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素养,又初涉教育工作,缺乏实践经验,教学业务能力较弱,一时难以适应教师角色,因而存有挫折心理,情绪波动和情感变化较大.再加上教师待遇偏低,校外高收入的诱惑,更增强了他们进取心理与挫折心理的碰撞强度,进而阻碍了他们迅速进入教师角色.
2.师表要求与青年心理的矛盾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广大青年教师追求的心理目标.他们处于青年时期,情感丰富,才思敏捷,富有朝气,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师表,热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但是,由于他们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内涵认识不深,对为人师表要求的艰巨性复杂性的心理准备也不足,往往呈现出心顺了大干一场,心不顺就对付一阵的心理状态,缺乏对学生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的循循善诱精神.这种师表要求与青年心理的矛盾,使他们在初涉教师角色中,表现出情绪不稳,情感起伏较大的特征.
3.竞争心理与压抑心理的冲突 勇于竞争是当代青年教师显著的心理特征.他们渴望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参与平等竞争,施展才华学识.但是,由于他们一方面初涉社会,人生阅历浅,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能力较弱,往往过高估计了自己;另一方面,他们在初级阶段既想尽快胜任教育工作,参加讲师评聘,又考虑必须认真处好上下级和同事间的关系,加之客观上职称评聘、奖金分配、分房等“论资排辈”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影响,使他们既渴望参与平等竞争,脱颖而出,又苦于成家立业的奔波和部分政策制度措施有待完善的困扰,时常发生竞争心理与压抑心理的激烈冲突,往往出现过度紧张、焦虑、烦恼、忧郁的心理失衡状态,个别的导致神经官能症或心理变态的发生.
(二)成熟阶段的心理冲突及其形成因素
青年教师在走向成熟阶段中,集中表现为完善教师人格的心理冲突.据调查分析,此阶段青年教师大体有三类设计方案,其心理冲突具体表现及其形成因素为:
1.加紧完善教师人格型 他们大多是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他们较早地确立了献身教育事业的志向,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较为融洽,进而在教学或科研工作中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因此,他们下定决心,再接再厉,加紧完善教师人格,力争再上一层楼.他们的心理状态,集中表现为进取心理与焦虑心理的矛盾,有时因某种挫折或困惑,表现出过度紧张和急躁不安的情绪.
2.先紧后松完善教师人格型 他们晋升为讲师,表明自己在初级阶段努力的成功,成功之余何不松弛一下!可见他们的心理特征,集中为甘居中游与不甘落后的心理冲突,突出表现在自以为不如自己的某青年教师做出了突出贡献或教学生活发生重大变故时,会产生一些情感振荡和情绪起伏.
3.放慢完善教师人格型 在初级阶段中,有少数教师较长时间陷入不切实际的旋涡之中,他们迟迟进入不了教师角色.后几经挣脱,方减轻些心理冲突,终于评上了讲师,自以为大功告成,可以转移兴趣中心,热衷于家庭生活,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至于完善教师人格就慢慢来吧.以人生一回何必那么苦自己为宗旨,进取意志重又消退.因此,他们的心理特征是追求安逸与害怕落伍的冲突.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适当的心理调节对于缓解青年教师的心理冲突,解决青年教师的心理矛盾,完善教师人格,进而提高青年教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❺ 结合教学实际说说,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了那些要求

语文课程在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要求语文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是实施新课改的主体,教师介入新课程之后将会面临新的教学观念、教学策略、课程决策开发以及研究能力的挑战。

一、语文新课程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究其实质而言,是标志着作为计划经济时代产物的语文指令性课程范式的即将终结和语文新课程的诞生。这无疑是语文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较以前教学大纲有新的突破:一是更加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带来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二是系统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三个维度的目标。更加重视隐性目标、人文精神、情感的体验等。三是强调综合性、跨学科、跨领域学习,打破学科中心论,重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关注课程的现代意识,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突破无疑成为课程改革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语文课程标准改革,一改以往历次大修改只在行文表述上有一些变动,总停留在语文学科这一层面上的做法,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突出了课程改革应有的重点:课程地位有新高度;支撑课程有新理念;教育过程有新特点等等。

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有发人深思的难点:目标制订无梯度,实践操作高难度,师资培训加力度,教育评价换尺度;标准本身欠精度等等。

二、语文教师专业化

随着现在教育制度、人事制度的改革等,特别是随着大量合格师资进入中小学校,教师的专业化问题已经提上了教育部的议事日程,当然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很多学者说现在的教育理论不足以支撑教师专业化。但作为教师应该有“提前量”。教师的专业化、特别是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应及早提上日程,现在就应该把它作为一个理想而长远的目标,以此来激励广大语文教师的专业使命感。时代要求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还要有精深的教育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同时还应有爱心,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现在提倡的校本科研、教师发展等都提出了发展教师的任务。综合考虑,语文教师专业化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 具有“广博的知识面、诗意的情怀、活跃的思维和流畅的表达”

《庄子》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说明了知识之于教师的重要性。新课程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面对这一要求,教师系统地补一些课程固然重要,但我们认为,结合教学实际,教师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知识更能解决教学之急需。应对当今知识的急剧膨胀,教师可能会一时对某个问题了解、掌握得不如学生。泰然处之实不可取,博学多识当为上策。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尽管对新课程理念有了很高的认同感,但面对新教材,在知识结构上常觉得有些捉襟见肘,表现为讲解教材内容时平淡无奇,语言苍白,甚至于有的教师使用新教材仍沿用旧讲法,等等。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知识储备不足,甚至感到匮乏。由此导致教师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差距。课程理念是教学行为的先导,而知识是教学行为的基础,如同有了米才能考虑怎样做饭一样,有了必备的知识作为“资本”,教师才能进一步思考教学中将如何落实新课程的理念。

(二)掌握“对语文学科本质规律的把握和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技能

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语文技能的获得需要有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因为。语文知识有其自身的逻辑体系,该知识体系由若干知识群集(如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文体知识、修辞知识等)组成,每个知识群集又包含着若干个知识点。因此,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必须由浅人深,由简人繁,循序渐进;此外,语文技能也是由不同层级的子技能构成的,而子技能的获得是技能学习的前提条件。所以,语文技能的学习也必须由部分到整体,由低级到高级,逐步累积。既然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那么,这也就意味着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应该由一系列的子目标构成,将这些子目标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特征加以排列,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确定不同侧重点的语文教学目标,所以语文教学目标具有阶段性的特点。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对这些了然于胸。才能较好地把握语文学科的规律,才能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得心应手。

(三)具有“良好的语感、敏锐的感情触角和真诚的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需要改革,这是大势所趋,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而裹足不前;更不能逆历史潮流而动。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语感,丰富的情感,不能想象缺乏感情的老师,对人对事缺乏同情心的教师,能够驾驭古今中外情感丰富的文学作品。但是,我们又不能急于冒进,要结合旧教材,结合传统教学,构建“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在每一天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从而得到不断的进步。教材资源的整合主要表现为语文教材内在知识结构的纵横交错,以及与其它学科、社会生活的联

系,这就对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语文新课程对语文教师专业化的挑战

教师是学校发展之本,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新要求,因此每位教师要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尽快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其鲜明的教育理想和浓郁的时代创新气息,呼唤着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

适应语文新课改,必须转变教学理念。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改的根本前提。语文新课改不仅仅只是单一的教材改革,还有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面对语文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师要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确立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如师生平等观、终生学习观、大语文教学观等等。

适应语文新课改,必须转变教师教学行为。语文新课改实现了由教师权威的教授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转变;实现由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实现由注重教学的结果向注重教学的过程转变;实现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实现由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向个性化教学模式转变;实现由单一化的评价模式向多元化的评价模式转变。

适应语文新课改,必须指导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法。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四、语文教师与语文新课程共同成长

教学,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主渠道;课堂,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主阵地。把传授语文知识作为语文教师的全部职责,这一直是语文教师教学思想中的误区。在语文新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要学习语文知识,也要培养语文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新奇感转化为求知欲。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培植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尤其是新教材的使用中,要求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所提供的空间,体现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事实上,新教材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发展、提升自己素质和能力的过程。我们不仅要承担起培训者的责任,更要充分发挥“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明白:“语文教育是事业,贵在淡泊名利,默默无闻;语文教育是科学,难在持之以恒,求是求真;语文教育是艺术,美在享受母语,陶冶身心。”

总之,语文新课程加速了语文教师专业化的进程,而语文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也不断完善着语文新课程,可以说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进步的,语文教师也就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同新课程共同成长。

❻ 教师培训:需要培训什么样的内容

随着教师培训力度的不断加大,国培、市培、区培以及校本培训的次数、人数不断增多,一种“厌培”现象随之产生,表现出教师缺乏参加培训的内驱力,不想、不愿、不乐于参加培训,甚至逃避培训。反思其现象的背后,我们认为,现在的教师培训存在培训课程理想化,“好听不中用”;培训师资学术化,“能上天下不了地”;培训形式单一化,调动不起参训者的学习主动性;培训反馈延时化,起不到评价促进质量提高的作用。怎样使教师培训更具魅力与实效?为此,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在业已开展的“教师行动研修”的基础上,实施“研训合一”,尊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成人学习的心理规律,丰富研训课程,精选研训师资,创新研训方式,活用反馈机制,开展“浇根式改善型”的教师研训新模式。
“三贴近”:重培训愿景的指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平台在课堂,主要方式是上课,所以,他们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适切融合。教师培训,只有贴近学校,才能突出“以校为本”的问题意识,增强教师培训的现实性;只有贴近课堂,才能凸现“以教为本”的专业意识,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只有贴近教师心灵,才能彰显“以师为本”的发展意识,增强教师培训的发展性。
“三为主”:重培训课程的选择。在培训课程的选择上,要充分理解一线教师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和真实需求,就必须很好地贯彻“三为主”的思想。即:构建以更新教育理念,追求教育智慧为主的“创造型”课程;二是深化以提高教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体验型”课程;提倡以读书反思、课题研究、经验提炼为主的“反思型”课程。
“三结合”:重培训方式的创新。从“问题+课例”的基本培训方式出发,灵活运用任务驱动式、课例研讨式、协作互动式、课题引领式、展示辐射式等多种培训方式,很好地实现了“三个结合”。即“圈养”、集中培养与“放养”、自主发展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关注个性发展与追求阶段发展相结合。从而,使每一位参培教师都能在解决“真问题”中得到“真发展”。

❼ 请结合教育实践,就如何尽快适应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谈谈你的感悟

请结合教育实践,就如何尽快适应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我的感悟:回

1、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出发答,概括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及基本特征,并分析了高中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2、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是校本培训的需要 ,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需要。新时期课改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应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

❽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教师应具有健全的专业情意.对待职业的态度、情感、需要、创新精神、内自主意识等都将影响教容师的职业行为.专业情意健全的教师,往往善于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能够民主管理、公正处事、平等待人、尊重学生人格,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做到胸怀坦荡、宽容守信,善于遵循教育规律,用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学生,对每个学生负责.

❾ 谈谈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挑战和要求

1、结合自身体会,? 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三个挑战。一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二是教学行为的改变,要求教师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注重帮助和引导,学会反思,学会合作;三是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成为研究者和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主要有以下四方面。(1)教师要有实施心理教育的能力。心理教育能力就是有效地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发展个性的能力。教师具备了心理教育能力,就能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塑造学生的灵魂;就能将自身的优秀素质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变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教师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调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会关心、会自我教育,有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2)教师应该具备一种反思的能力。过去教师工作往往被当作一种简单操作的技术工作来看待,先观摩别人的课,然后自己模仿。这种技能的训练是由外到内的过程,没有关注教师自身的经验与技能。因此,必须有一个肯定教师个性化发展的评价观:教师的成长是个性越来越鲜明的过程,要在发展中体现出每一个教师的个性,不能千篇一律。(3)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教师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去。一个好的课件制作还得靠教师,因为他最熟悉学生,他创造出来的内容最适合学生,因而是最有价值的。(4)教师应具有健全的专业情意。对待职业的态度、情感、需要、创新精神、自主意识等都将影响教师的职业行为。专业情意健全的教师,往往善于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能够民主管理、公正处事、平等待人、尊重学生人格,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做到胸怀坦荡、宽容守信,善于遵循教育规律,用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学生,对每个学生负责。2、请结合实际分析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探究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体现了自身的诸多特征:(1) 综合性与开放性——探究学习的一个初衷是要消除以往教师分科教学,分科学习的弊端。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探究学习提供了综合学习的机会,通过围绕某个问题组织多方面跨学科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且,探究学习的许多内容是学校无法提供的,其涉及的面相当广泛,既使在同一主题下,研究的视角或切入口也有相当大的灵活度,因而教师和学生须要更多地发挥创造性。(2) 主动性与自主性——探究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学生主动地发现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从选题、组织课题组,到实施研究、撰写课题报告都是学生自己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只是承担指导者的角色。(3) 探究性与创造性——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基本方式。广大中小学生正处于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的身心发展时期,探究学习也正适合他们的个性发展,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对未知的结论层层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结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学生创造性的发挥。(4) 实践性与过程性——探究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整个探究学习的始终。学生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更多的是获得直接经验,并在探究的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相对于接受学习,探究学习更注重学习过程,强调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从中感受到探究的魅力所在。(5) 互动性与灵活性——探究学习是一个多向互动的学习过程,一方面是学习主体和学习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另一方面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师生间的交流、生生间的交互学习来进行探究学习。同时,其学习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交流和合作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灵活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6) 层次性与超越性——学生参与探究学习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在专题目标定位上可以各有侧重,有的专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得较为紧密,有的专题更偏向学术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在强调层次性的同时,也强调要发挥超越性的一面,要让学生大胆地怀疑,大胆地猜测,从而创造性学习,不断地向自我挑战和超越自己。3、举例说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支持策略。答:对策一,需要进一步弄清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对策二,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位置;对策三,熟悉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对策四,选用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策略;4、结合实际阐述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答:(1)依据教学目标:每个单元、课题、项目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即具体的教学要求,比如要使学生知道某个概念、明白某种原理,或掌握某项技能等等。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输教学信息。
(2)依据教学内容: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也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务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也有不同要求。如在语文学科中讲读那些带有文艺性的记叙文,最好配合再造形象,应该通过提供某些情景的媒体,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受,唤起他们对课文中的人物、景象和情节的想象,为学生的体验性学习提供条件,使之加深理解和体会。又如数学、物理等学科的概念、法则和公式都比较抽象,要经过分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理解,应该提供生动、形象、富于变化的媒体教材,才能帮助学生理解。
(3)根据学生变量,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比如,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直观形象的思维和记忆要比逻辑抽象的思维和记忆发达,注意力不容易持久集中,对他们可以较多地使用电影、录像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要生动形象,重点突出,色彩鲜艳,最好多配以动画,每节课使用的次数不宜过多,解释要细致一些;使用录像和电影也宜选用短片,动画镜头可以多一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概括和抽象的能力发展起来,感知的经验也逐渐丰富起来,注意力持续集中的时间延长,为他们选用的教学媒体就可以广泛一些,传递的内容则增多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增加了理性认识的分量,重点应该放在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上,同一种媒体连续使用的时间也可以长一些。另外,在两种效果接近的媒体中进行选择时也可以适当考虑学生的习惯和爱好。
1.进取心理与挫折心理的碰撞 进取心强是青年教师心理状态的主流。但是,对于多数青年教师来说,由于他们主观上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心理准备不足,对教师工作的困难和复杂程度认识不深,加之缺乏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素养,又初涉教育工作,缺乏实践经验,教学业务能力较弱,一时难以适应教师角色,因而存有挫折心理,情绪波动和情感变化较大。再加上教师待遇偏低,校外高收入的诱惑,更增强了他们进取心理与挫折心理的碰撞强度,进而阻碍了他们迅速进入教师角色。
2.师表要求与青年心理的矛盾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广大青年教师追求的心理目标。他们处于青年时期,情感丰富,才思敏捷,富有朝气,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师表,热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但是,由于他们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内涵认识不深,对为人师表要求的艰巨性复杂性的心理准备也不足,往往呈现出心顺了大干一场,心不顺就对付一阵的心理状态,缺乏对学生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的循循善诱精神。这种师表要求与青年心理的矛盾,使他们在初涉教师角色中,表现出情绪不稳,情感起伏较大的特征。
3.竞争心理与压抑心理的冲突 勇于竞争是当代青年教师显著的心理特征。他们渴望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参与平等竞争,施展才华学识。但是,由于他们一方面初涉社会,人生阅历浅,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能力较弱,往往过高估计了自己;另一方面,他们在初级阶段既想尽快胜任教育工作,参加讲师评聘,又考虑必须认真处好上下级和同事间的关系,加之客观上职称评聘、奖金分配、分房等“论资排辈”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影响,使他们既渴望参与平等竞争,脱颖而出,又苦于成家立业的奔波和部分政策制度措施有待完善的困扰,时常发生竞争心理与压抑心理的激烈冲突,往往出现过度紧张、焦虑、烦恼、忧郁的心理失衡状态,个别的导致神经官能症或心理变态的发生。
(二)成熟阶段的心理冲突及其形成因素
青年教师在走向成熟阶段中,集中表现为完善教师人格的心理冲突。据调查分析,此阶段青年教师大体有三类设计方案,其心理冲突具体表现及其形成因素为:
1.加紧完善教师人格型 他们大多是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他们较早地确立了献身教育事业的志向,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较为融洽,进而在教学或科研工作中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因此,他们下定决心,再接再厉,加紧完善教师人格,力争再上一层楼。他们的心理状态,集中表现为进取心理与焦虑心理的矛盾,有时因某种挫折或困惑,表现出过度紧张和急躁不安的情绪。
2.先紧后松完善教师人格型 他们晋升为讲师,表明自己在初级阶段努力的成功,成功之余何不松弛一下!可见他们的心理特征,集中为甘居中游与不甘落后的心理冲突,突出表现在自以为不如自己的某青年教师做出了突出贡献或教学生活发生重大变故时,会产生一些情感振荡和情绪起伏。
3.放慢完善教师人格型 在初级阶段中,有少数教师较长时间陷入不切实际的旋涡之中,他们迟迟进入不了教师角色。后几经挣脱,方减轻些心理冲突,终于评上了讲师,自以为大功告成,可以转移兴趣中心,热衷于家庭生活,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至于完善教师人格就慢慢来吧。以人生一回何必那么苦自己为宗旨,进取意志重又消退。因此,他们的心理特征是追求安逸与害怕落伍的冲突。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适当的心理调节对于缓解青年教师的心理冲突,解决青年教师的心理矛盾,完善教师人格,进而提高青年教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二、进行心理调节,提高青年教师素质
(一)构筑青年教师成才的心理环境,提高青年教师素质
青年教师的心理调节分为外部心理调节与自身心理调节两方面,构筑青年教师成才的心理环境属于外部心理调节范畴。可以这样讲,各级学校党政领导历来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工作,在构筑青年教师成才的心理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是,从当前世界经济竞争和科技进步,从我国加快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面临着希望与挑战并存的形势来看,还有些工作亟待改善。
1.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 首先针对青年教师的心理特征,要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渗透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去,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和谐、催人奋进的工作氛围,从情感上感化人,让青年教师处处体会到领导的爱心,体会到组织的关心。其次,组织他们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如座谈会、讨论会、报告会、演讲会以及体育娱乐活动,培养他们集体主义观念、事业心和责任心,帮助他们建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此外,建立定期与青年教师谈话制度,各级领导要做到经常与青年教师谈话,及时排除他们的消极心理,帮助他们缓解过度的紧张、焦虑、困惑情绪。这些措施对青年教师的心理调节尤为重要。深入细致地做好他们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创建良好的心理环境,对于他们早日进入教师角色,完善教师人格,献身教育事业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 一要加强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特别要加强对青年教师进行教育心理学的培训,这是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进入角色,少走弯路,早日成为合格教师的必经之路。二要完善导师制。要聘请治学严谨、师德高尚、教学科研功底扎实的老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三要开展教学、科研方面的各类竞赛活动,让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的实践中,在相互竞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四要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学校要有计划地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进修,攻读各类学位,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
3.主动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生活条件 改善教工食堂、住房条件、幼儿园工作,加强后勤优质服务,缓解他们的后顾之忧,帮助他们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处理上下级、同行以及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等问题,满足他们多种心理需要。
4.要重视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 大力表彰出类拔萃的青年教师,宣传他们的教学、科研成果与思想进步的表现,在晋升职称、选拔干部、评选先进、改善生活待遇等方面制定倾斜政策,对有贡献的青年教师,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敢于奖励,敢于破格提升,创造机会和条件提高他们的知名度,激发他们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❿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着重强化什么能力

一、应由传授知识向引导发展转化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举土为本,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即实施“生本教育”,而传统教学往往以教师为本,只重视知识传授,却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学重点要由传授知识向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转化。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于生心灵中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在发挥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生动、活泼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的学习积极性利潜能,提高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形成一种激励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能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教育机制,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平等的参与讨论练习的机会,让他们自土自动自觉地探究学习,决不搞教师“一言堂”。例如在教学《故乡》一文时,经过课外查找资料,课内讨论探究,有学生提山与传统教材不同的看法:小说中的杨二嫂不应是作者批判的对象,而是像闰土一样属于作者同情的对象。因为造成杨二嫂刻薄自私的根源是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杨二嫂与闰土都是社会的受害者。笔者及时肯定了这种自主探究发现的新认识,并鼓励他们要自主学习,敢于质疑,不要只知道死记硬背,盲从权威,人云亦云,而要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应由组织教学向探究教学转化
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由善于组织教学向善于探究教学转化。为此,教师应及时地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找到完成目标的最好方法;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一种和谐、宽容、热烈、有序的课堂气氛。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转为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当教师以组织教学为主时,他的基本做法就是分解教材中的知识,将知识有组织地呈现山来,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教材的知识,问答课本的问题。而教师以探究学为主时,他就要引导学生不断提出各种问题,使学习过程变为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教师还可指导学生集体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他们设计适宜的学习活动,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丰富而且富有个性。
《庖丁解牛》是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从中可以悟出庄子的人生态度,发现求知的规律,但如果拘泥于教材的参考资料,思维就容易受限制。在探究教学中,学生研读《庄子·养生主》中的一段文字:“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课文提示中略大了“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这句话,学生明白这句话意为:“用有限的生命之求取无限的知识,就会感到疲惫:那么不断求取知识的人只会使自己感到疲惫罢了。”然后对照课文,学生便得山这样的结论:庄子反对无限制地学习知识,而重视技能的训练。在笔者的指导下,有学生还结合切身体会,提山了新的观点:当前我们要转变的素质教育观念,几千年前的庄子就有了类似的想法。庄子并非真的要人们放弃知识,而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去追求真知。
三、应由教学权威向学习伙伴转化
长期以来,“师道尊严”成为传统的师生关系准则。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着、设计者,而且是教学内容的确定者利学生成绩的评定者,从而形成了教学上的绝对权威。教师往往习惯根据白己的设计来教学,习惯忽略冷落学生有创新意识但与教材观点不符的见解认识。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由传统上的教学权威逐步向学生的举习伙伴转化。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应改变居高临下的地位,与学生做到平等对话。教学过程不能仅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合作、充满个性的创新过程。
《左传》中的名篇《郑伯克段于鄢》生动地刻画了郑庄公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课文阅读提示中说“庄公阴险”,鉴赏要点中说“他虚伪狡诈,暗藏心机”,可见教材对郑庄公的评价是贬斥的。针对于此,学生提山疑问:“公叔段被克难道真是郑庄公欲擒故纵的结果吗?”于是,笔者参与到的平等讨论中,有的认为公叔段被克是自己恃宠放纵、野心勃勃造成的,完全是咎由白取,有的认为公叔段被克是姜氏对小儿子的偏爱造成的,还有的认为公叔段被克的根源就在“庄公寤生”这一偶然事件,可谓见仁见智。课后,学生还据此写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有文章认为,根据史料,郑庄公并非课本中所讲的是“虚伪狡诈”,而是春秋时一位非常贤明的国君。他知人善任,又有远见卓识,更能忍辱负重,实属难得。还有文章认为,姜氏对小儿子的偏爱,最终导致了兄弟间兵刃相见的悲剧,也造就了公叔段狂妄自大、郑庄公阴险狠毒的不良性格,并由此得出了父母对子女的爱要一视同仁的观点。通过师生平等合作的多角度研读,不仅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透彻,而且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得到充分训练,教学过程成为充满学生个性的创新过程。
四、应由传统教法向现代教法转化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需要信息人才,信息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的信息化。当今的教材以文字教材为主,音像教材和电子教材为两翼,正向多媒体教材发展。多媒体教材比传统教材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更加有利于教师指导,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的信息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知识、能力和素质,教师应善于将信息网络上的新知识新信息与课本上的知识信息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多媒体,将教学软件、网络等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还要能正确指导学生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检索信息获取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日益应用,给教师的教学方式带来新的变革。
笔者教学《背影》一课时,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了导入。先伴随着优美动听的《月光曲》《游子吟》缓缓映入,然后是设计的一段导语:“同学们,父母爱子女之,无微不至,父母爱子女之事,不可计数。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就表达了深沉的母子之情,可谓千古绝唱。岁月可以带走一切,却带不走父母给我们的爱,因为这爱永远留存在我们心中。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背影》,走进父母的爱吧!”这样笔者先声夺人,通过多媒体手段紧紧扣住了学生的感情之弦,使他们的兴趣与思维迅速集中到笔者设置的情境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应由依赖教材向科研创新转化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向学生照搬课本知识,过多地依赖教材,而缺少自身创造力的发挥。科研创新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但在当前广大教师队伍中,具有科研创新意识的人相对来说还比较少。许多教师在教学上单纯凭积累的经验,教参成为唯一的参考书,很少想到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对教学进行思考和研究,从而造成教育观念陈旧僵化,教学工作完全被教材和教学大纲束缚,教学方法呆板单一,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由于缺乏科研创新意识,有些教师只能年复一年简单地重复劳动,教学水平很难得到真正地提高。
新课程鼓励教师积极从事科研创新,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并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富于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为此,教师需要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与评价,分析不足,不断改进。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开展与自己教学有关的科学研究,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理念,追求创新,推崇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做到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自身应具备雄厚的学科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知识结构,拥有广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知识信息,以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最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学生观念和人才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忘我的热情为新课程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阅读全文

与新课程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培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办春考培训学校 浏览:734
九江船员培训中心 浏览:5
台州绘墨艺术培训有限公司 浏览:207
非科级后备干部集中培训总结 浏览:419
东北舞蹈艺考培训机构 浏览:427
民营企业家培训班结业式 浏览:59
2017入党培训内容 浏览:828
顺德驾驶员培训中心 浏览:125
姜堰市三水培训中心网站 浏览:263
电动汽车维修培训视频 浏览:737
机关党务干部培训内容 浏览:423
企业培训为自己工作心得体会 浏览:512
线上培训工作 浏览:303
泉州舞蹈培训招聘 浏览:709
礼仪培训三年计划书 浏览:926
税务学校培训个人总结 浏览:508
专业技术人才初聘培训小结 浏览:980
是实验室设备安全培训 浏览:54
北京砂锅米线培训学校 浏览:127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建议 浏览: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