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话题3:怎样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一、健全培训机构,落实培训责任
教育领导班子到位后,必须深刻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应及时成立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口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教育发展形势和需求,撤销原县区教师进修学校,成立县区教育培训中心,负责全区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同时,针对以往干部、教师培训中职责不清、多头培训的问题,制定出一系列有关教育培训的管理办法,明确领导职责,靠实管理责任;理顺培训职能,靠实部门责任;细化培训任务,靠实培训责任。这样一来,我们的培训机构就会逐渐健全起来,培训责任才能够得到落实,培训工作才可以顺利展开。
二、理清培训思路,完善培训计划
“如果方向错了,停止就是进步。”作为培训组织和实施部门,我们更应该立足于队伍现状,借鉴先进经验。各县区应先确立“高端引领,借力培训;发挥骨干,示范培训;依托教研,拓展培训;区域合作,联片培训;立足校情,岗位培训;启动活力,自主培训;多轮驱动,多元培训”的思路,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指明方向。按照国家、省、市关于教师成长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各县区教育实际,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下发《各县区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各县区教师培训n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助推教师成长发展的文件,为实施教育持续性发展战略和促进教师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三、落实培训经费,规范培训管理
“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及时制定和出台相关规定,规定每年全县(区)教育费附加的10%以上,用于教育培训和教科研工作。同时,要求学校想方设法筹借资金,切实加大教育投入。教育主管部门应在年度考核中对培训经费的落实情况予以重点督查,从而确保了培训经费的足额落实。针对以往干部、教师培训中思路不清、目的不明、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我们提出:今后的干部、教师培训,要严格遵循“针对管理抓培训,针对问题抓培训,针对能力抓培训”的基本要求,凡是目的不明确、思路不清晰、针对性不强的培训,一律不予以批准实施,切实杜绝了无效和低效的培训。
四、抓好培训调研,实施多元培训
各县区教育局,应先后聘请各高校的专家团队和专业机构,组织开展教育现状分析与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制定周密的调研方案,挑选科学的调研对象,详细了解学校发展需要和教师发展需要,准确掌握培训要求,使培训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以此为基础,在具体培训过程中,应着力有针对性地抓好以下4个层面的培训工作:
1.参与高端培训。选派数名校长参加校长发展学校培训,以及安排数名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积极承办国家及省、市级大型的教学教研活动,培训教师的人次应该加大力度。高层次的培训需要在全市县区教育管理人才的培养中发挥出显著的作用,要让一批批参与高端培训的校长成为引领各县区教育管理的先锋和示范。
2.实施订单培训。拓展培训思路,想方设法筹措专项资金,委托教育高校,先后对全市区专兼职教研员、教科室主任分期进行订单式培训。与省教科所协作,开设全国心理咨询师培训班。订单式培训,关照骨干教师的成长需求,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极强,才能解决一系列困惑和问题,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落实区域培训。针对师资现状,立足区域实际,先后开展以“校长培训日”活动为主的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培训。这些培训,从培训对象现实需求出发,简洁且可操作性强。在培训中,列专题,请名家,重互动,求实效,注重收获。同时,立足于学科特点,发挥本土人才,需先后开展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等多个专题的培训活动,培训教师的人次需要增加,进一步提升区域培训的参与层面和培训质量。
4.强化教研培训。依托“教研室——片区教学研究指导组——学校教科室”的三级教研网络,通过专家讲座、现场课例、教学评析、教材研读、方法研讨等方式,强化教研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全国教师素养大赛观摩活动和小学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以及组织教师参加全省课程开发与管理实施培训,如此一来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队伍的教研水平。
五、抓好以赛代训
大力提倡举办校长岗位能力大赛、教师素养大赛等各类形式丰富的比赛活动,以赛代训,提高专业修养,锻炼专业技能,特别是校长岗位能力大赛,通过全面、深入、系列、细致的全方位比赛,要遴选出优秀的管理人才,培养一批骨干校长,锻炼一批年轻的校长,要展示出校长团队的风采,提升校长队伍的形象,为中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积极的作用。
六、推进以评促训
需要举行各县区骨干教师、教学新秀和区级骨干教师、教学新秀等一系列评选活动,以评选促专业成长。在评选过程当中,要做到公开、公正,严谨有序,比赛、观摩、学习、提高的有机融合才可以获得教师的高度认可教学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
七、规范校本培训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把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作为学校年度考核的工作重点,抓规范,促落实,求质量,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完善校本培训工作计划,落实校本培训工作责任。学校必须立足校情,创新思路,拓展内容,挖掘深度,丰富形式,扎实有效地抓好工作落实,使校本培训工作做到全员化、经常化、规范化、多样化、全面化,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困难与问题,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
八、鼓励自主培训
教育局应从管理层面出发,配发教师阅读书籍,通过大力倡导和积极引导,鼓励广大教师主动读书,自主培训,完善自我,提升素质。学校搭建学习平台,制定教师奖励办法,通过报销学费等各项有力措施,引导广大教师读书学习。广大干部教师立足岗位工作,利用课余时间和业余时间,抓自学,抓自修,比业务,比业绩,这样,他们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热情才可以增强,学习效果便会逐步显现了。
积极实施多元化培训,才可以使得一个片区的师资培训工作从过去的水平低、质量不高、后劲不足、培训特色不鲜明、培训效果不明显的低谷中走出来。全方位的培训,可以锻炼师资队伍,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总之,只有基础教育管理不断规范,师资队伍素质才能提升,教育质量才可以提高。教师培训工作必要而迫切,但是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培训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要有意识地去改进,去发展,这样的培训效果才会进一步提升。以上八个方面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的关键,任何一个方面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整个培训没有效率和作用。
『贰』 小学教师发展专项经费如何划定
对各种专项资金要单独核算,划清与生产经营资金开支的界限,不得互相占用。
建立专项版资金使用管理责权任制,明确专项资金的管理部门,提高使用效率。
在资金使用上,要坚持专款专用,量入为出的原则,使各项专用资金正确使用并达到预期目的。
建立好专项资金使用台账,加强专项资金的财务管理及使用监督管理。
制定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发挥好公众监督的作用。
『叁』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费达不到5%如何处理处罚
处罚谁呀。很多地方,这个数是根本达不到。处罚政府,这是办不到的。所以,教师培训能够进行,尤其全面培训很难!
『肆』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近年来,甘肃省兰州市经过多次组织培训和调研,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整体上来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远远达不到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培训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中学教师培训的效率低、方法单一、内容没有针对性的问题,还很突出。纵观甘肃省兰州市多年来教师培训经验,立足于市情区情,我认为有以下方法和措施可以解决当前我们所遇到的问题。
一、健全培训机构,落实培训责任
教育领导班子到位后,必须深刻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应及时成立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口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教育发展形势和需求,撤销原县区教师进修学校,成立县区教育培训中心,负责全区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同时,针对以往干部、教师培训中职责不清、多头培训的问题,制定出一系列有关教育培训的管理办法,明确领导职责,靠实管理责任;理顺培训职能,靠实部门责任;细化培训任务,靠实培训责任。这样一来,我们的培训机构就会逐渐健全起来,培训责任才能够得到落实,培训工作才可以顺利展开。
二、理清培训思路,完善培训计划
“如果方向错了,停止就是进步。”作为培训组织和实施部门,我们更应该立足于队伍现状,借鉴先进经验。各县区应先确立“高端引领,借力培训;发挥骨干,示范培训;依托教研,拓展培训;区域合作,联片培训;立足校情,岗位培训;启动活力,自主培训;多轮驱动,多元培训”的思路,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指明方向。按照国家、省、市关于教师成长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各县区教育实际,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下发《各县区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各县区教师培训n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助推教师成长发展的文件,为实施教育持续性发展战略和促进教师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三、落实培训经费,规范培训管理
“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及时制定和出台相关规定,规定每年全县(区)教育费附加的10%以上,用于教育培训和教科研工作。同时,要求学校想方设法筹借资金,切实加大教育投入。教育主管部门应在年度考核中对培训经费的落实情况予以重点督查,从而确保了培训经费的足额落实。针对以往干部、教师培训中思路不清、目的不明、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我们提出:今后的干部、教师培训,要严格遵循“针对管理抓培训,针对问题抓培训,针对能力抓培训”的基本要求,凡是目的不明确、思路不清晰、针对性不强的培训,一律不予以批准实施,切实杜绝了无效和低效的培训。
四、抓好培训调研,实施多元培训
各县区教育局,应先后聘请各高校的专家团队和专业机构,组织开展教育现状分析与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制定周密的调研方案,挑选科学的调研对象,详细了解学校发展需要和教师发展需要,准确掌握培训要求,使培训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以此为基础,在具体培训过程中,应着力有针对性地抓好以下4个层面的培训工作:
1.参与高端培训。选派数名校长参加校长发展学校培训,以及安排数名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积极承办国家及省、市级大型的教学教研活动,培训教师的人次应该加大力度。高层次的培训需要在全市县区教育管理人才的培养中发挥出显著的作用,要让一批批参与高端培训的校长成为引领各县区教育管理的先锋和示范。
2.实施订单培训。拓展培训思路,想方设法筹措专项资金,委托教育高校,先后对全市区专兼职教研员、教科室主任分期进行订单式培训。与省教科所协作,开设全国心理咨询师培训班。订单式培训,关照骨干教师的成长需求,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极强,才能解决一系列困惑和问题,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落实区域培训。针对师资现状,立足区域实际,先后开展以“校长培训日”活动为主的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培训。这些培训,从培训对象现实需求出发,简洁且可操作性强。在培训中,列专题,请名家,重互动,求实效,注重收获。同时,立足于学科特点,发挥本土人才,需先后开展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等多个专题的培训活动,培训教师的人次需要增加,进一步提升区域培训的参与层面和培训质量。
4.强化教研培训。依托“教研室——片区教学研究指导组——学校教科室”的三级教研网络,通过专家讲座、现场课例、教学评析、教材研读、方法研讨等方式,强化教研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全国教师素养大赛观摩活动和小学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以及组织教师参加全省课程开发与管理实施培训,如此一来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队伍的教研水平。
五、抓好以赛代训
大力提倡举办校长岗位能力大赛、教师素养大赛等各类形式丰富的比赛活动,以赛代训,提高专业修养,锻炼专业技能,特别是校长岗位能力大赛,通过全面、深入、系列、细致的全方位比赛,要遴选出优秀的管理人才,培养一批骨干校长,锻炼一批年轻的校长,要展示出校长团队的风采,提升校长队伍的形象,为中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积极的作用。
六、推进以评促训
需要举行各县区骨干教师、教学新秀和区级骨干教师、教学新秀等一系列评选活动,以评选促专业成长。在评选过程当中,要做到公开、公正,严谨有序,比赛、观摩、学习、提高的有机融合才可以获得教师的高度认可教学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
七、规范校本培训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把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作为学校年度考核的工作重点,抓规范,促落实,求质量,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完善校本培训工作计划,落实校本培训工作责任。学校必须立足校情,创新思路,拓展内容,挖掘深度,丰富形式,扎实有效地抓好工作落实,使校本培训工作做到全员化、经常化、规范化、多样化、全面化,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困难与问题,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
八、鼓励自主培训
教育局应从管理层面出发,配发教师阅读书籍,通过大力倡导和积极引导,鼓励广大教师主动读书,自主培训,完善自我,提升素质。学校搭建学习平台,制定教师奖励办法,通过报销学费等各项有力措施,引导广大教师读书学习。广大干部教师立足岗位工作,利用课余时间和业余时间,抓自学,抓自修,比业务,比业绩,这样,他们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热情才可以增强,学习效果便会逐步显现了。
积极实施多元化培训,才可以使得一个片区的师资培训工作从过去的水平低、质量不高、后劲不足、培训特色不鲜明、培训效果不明显的低谷中走出来。全方位的培训,可以锻炼师资队伍,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总之,只有基础教育管理不断规范,师资队伍素质才能提升,教育质量才可以提高。教师培训工作必要而迫切,但是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培训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要有意识地去改进,去发展,这样的培训效果才会进一步提升。以上八个方面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的关键,任何一个方面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整个培训没有效率和作用。
『伍』 中小学教师培训要以实施好什么为主要内容
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
教师[201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要求,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教师培训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但也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突出问题。为主动适应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求,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现就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增强培训针对性,确保按需施训。中小学教师培训要以实施好基础教育新课程为主要内容,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为工作目标,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各地要将上述要求贯穿于培训规划、项目设计、组织实施、质量监控全过程。根据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提高培训和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等教师发展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培训。实行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制度,建立与中小学校共同确定培训项目的新机制。
二、改进培训内容,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各地要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课堂教学环境,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技能培训。实践性课程应不少于教师培训课程的50%。要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师德教育和信息技术作为通识课程,列入培训必修模块。遵循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国家制订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各地要加强优质课程资源建设,重点建设典型案例和网络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微课程。
三、转变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各地要针对教师学习特点,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利用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提升教育经验,确保培训实效。改革传统讲授方式,强化学员互动参与,增强培训吸引力、感染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大力推动置换脱产研修,将院校集中培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训、优质中小学“影子教师”实践和师范生(城镇教师)顶岗实习支教相结合,为农村学校培养骨干教师。要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加大体育、音乐、美术等师资紧缺学科专兼职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
四、强化培训自主性,激发教师参训动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探索建立教师自主选学机制,建设“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选学服务平台,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建立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学时学分合理转化。建立教师培训学分银行,实现教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学分互认。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教师考核和职务(职称)聘任的必备条件,激发教师参训积极性。
五、营造网络学习环境,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各地要积极推进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推动教师网上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学习;开展区域间教师网上协同研修,促进教师同行交流;培养网络研修骨干队伍,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师培训常态化。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推进高等学校、培训机构与中小学结对帮扶,引进优质培训资源,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丰富研修主题,通过集体备课、观课磨课、课题研究等方式,促进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切实发挥校本研修的基础作用。鼓励各地建设教师培训创新实验区,推动培训模式综合改革。
六、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增强为教师提供优质培训的能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建设培训专家库,并实行动态调整,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优秀培训者队伍。要注重遴选一线优秀教师作为兼职培训者,将其承担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定的培训任务计入教学工作量,并建立工作绩效考核机制。高等学校兼职培训者要积极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容和中小学一线教师培训需求。专职培训者要切实深入中小学校开展研究与实践,原则上每年不少于2个月。国家建立培训专家库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各地培训者的信息共享和培训成效评估。培训者团队主要从培训专家库中遴选,一线优秀教师所占比例不少于50%。各地要为专兼职培训者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加大专兼职培训者培训力度,专职培训者每年研修不少于100学时。
七、建设培训公共服务平台,为教师提供多样化服务。培训机构要将为教师提供多样化优质服务作为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灵活、开放、专业的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师范院校要大力推进内部教师教育资源整合,建立与
中小学合作机制,促进培养、培训、研究、服务一体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各地要依托现有资源,加快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与教研、科研和电教等部门的整合,建设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发挥其在全员培训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和服务指导等方面的功能。
八、规范培训管理,为教师获得高质量培训提供有力保障。国家建设全国教师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国家级培训和各地培训的动态监测。各地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登记教师参训学时学分,加强学员选派管理,建立培训项目招投标机制,对培训经费使用等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教师培训食宿安排要厉行节约,不得安排与培训无关的参观考察活动。培训机构要建立学员培训档案制度,及时将学员培训情况反馈所属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
国家制订培训质量标准,定期开展培训质量评估,发布年度监测报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专家评估、网络匿名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监测培训质量,公布评估结果,并作为培训资质认定、项目承办、经费奖补的重要依据。培训机构要做好培训绩效评价,跟踪教师参训后实践应用效果,不断改进培训工作。
国家将教师培训作为对各地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省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市县教师培训的专项督导,定期公布检查结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师培训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各地要将落实培训经费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确保培训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中小学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5%安排培训经费,保障经费投入。
『陆』 怎样提高教师培训效果
一、健全培训机构,落实培训责任
教育领导班子到位后,必须深刻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应及时成立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口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教育发展形势和需求,撤销原县区教师进修学校,成立县区教育培训中心,负责全区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
同时,针对以往干部、教师培训中职责不清、多头培训的问题,制定出一系列有关教育培训的管理办法,明确领导职责,靠实管理责任;
理顺培训职能,靠实部门责任;
细化培训任务,靠实培训责任。
这样一来,的培训机构就会逐渐健全起来,培训责任才能够得到落实,培训工作才可以顺利展开。
二、理清培训思路,完善培训计划
“如果方向错了,停止就是进步。
”作为培训组织和实施部门,更应该立足于队伍现状,借鉴先进经验。
各县区应先确立“高端引领,借力培训;
发挥骨干,示范培训;
依托教研,拓展培训;
区域合作,联片培训;
立足校情,岗位培训;
启动活力,自主培训;
多轮驱动,多元培训”的思路,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指明方向。
按照国家、省、市关于教师成长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各县区教育实际,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下发《各县区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各县区教师培训n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助推教师成长发展的文件,为实施教育持续性发展战略和促进教师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三、落实培训经费,规范培训管理
“兵马未到,粮草先行。
”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及时制定和出台相关规定,规定每年全县(区)教育费附加的10%以上,用于教育培训和教科研工作。
同时,要求学校想方设法筹借资金,切实加大教育投入。
教育主管部门应在年度考核中对培训经费的落实情况予以重点督查,从而确保了培训经费的足额落实。
针对以往干部、教师培训中思路不清、目的不明、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今后的干部、教师培训,要严格遵循“针对管理抓培训,针对问题抓培训,针对能力抓培训”的基本要求,凡是目的不明确、思路不清晰、针对性不强的培训,一律不予以批准实施,切实杜绝了无效和低效的培训。
四、抓好培训调研,实施多元培训
各县区教育局,应先后聘请各高校的专家团队和专业机构,组织开展教育现状分析与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制定周密的调研方案,挑选科学的调研对象,详细了解学校发展需要和教师发展需要,准确掌握培训要求,使培训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以此为基础,在具体培训过程中,应着力有针对性地抓好以下4个层面的培训工作:
1.参与高端培训。
选派数名校长参加校长发展学校培训,以及安排数名教师参加国培计划。
积极承办国家及省、市级大型的教学教研活动,培训教师的人次应该加大力度。
高层次的培训需要在全市县区教育管理人才的培养中发挥出显著的作用,要让一批批参与高端培训的校长成为引领各县区教育管理的先锋和示范。
2.实施订单培训。
拓展培训思路,想方设法筹措专项资金,委托教育高校,先后对全市区专兼职教研员、教科室主任分期进行订单式培训。
与省教科所协作,开设全国心理咨询师培训班。
订单式培训,关照骨干教师的成长需求,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极强,才能解决一系列困惑和问题,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落实区域培训。
针对师资现状,立足区域实际,先后开展以“校长培训日”活动为主的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培训。
这些培训,从培训对象现实需求出发,简洁且可操作性强。
在培训中,列专题,请名家,重互动,求实效,注重收获。
同时,立足于学科特点,发挥本土人才,需先后开展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等多个专题的培训活动,培训教师的人次需要增加,进一步提升区域培训的参与层面和培训质量。
4.强化教研培训。
依托“教研室——片区教学研究指导组——学校教科室”的三级教研网络,通过专家讲座、现场课例、教学评析、教材研读、方法研讨等方式,强化教研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全国教师素养大赛观摩活动和小学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以及组织教师参加全省课程开发与管理实施培训,如此一来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队伍的教研水平。
『柒』 回复:继续教育培训经费谁承担
四、条件保障来
第十六条 中小源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经费标准按不低于小学教师工资总额的2.5%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地方教育附加费中应按不低于5%的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培训。中小学校应在业务经费和办学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
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力量所办学校或其他教师机构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由举办者予以保证。
第十七条 政府财政拨付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由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或挪用;其中直接用于教师进修院校办学的经费由相应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培训计划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安排。
第十八条 经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批准参加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学习期间的费用应按有关规定在继续教育经费及在任职学校业务经费中支付。学习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教龄、工龄连续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