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如何组织提高团队凝聚力的论文 不少于800字的论文 急急急
团队领导由于不知道如何建设高效团队,于是只好大声呼喊:“我们一定要加强团队合作,要讲奉献,要上下凝成一股绳,我们的工作则无往而不胜。”喊口号可以,但效果却很不佳。团队领希望部属和员工工作时像年终聚餐把酒时那样士气高昂,充满工作热情!但员工的实际表现却远非管理者所想。而企业最终的关键是“让员工众志成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潜能,为企业创造绩效”,因此,建设高效团队提高其凝聚力尤其显得重要。
一、高效团队的特点
高效团队是一个怎样的团队呢?其实高效团队具有的条件很简单:1、规模比较小,一般不超过10人;2、互补的技能,即团队各成员至少具备科技专长、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沟通技能;3、共同的目的,共同的目的产生的前提,并可以为成员提供指导和动力;4、可行的目标以使成员采取行动和充满活力;5、共同手段或方法来达成目标实现;6、相互之间的责任。
二、如何建设高效团队
21世纪是一个团队至上的时代。所有事业都将是团队事业。依靠个人的力量已经不能取得什么成就了。这就需要一种团队凝聚力,正如歌词中唱的那样“团结就是力量”,只有拥有了一支具有很强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拥有了一批彼此间互相鼓励、支持、学习、合作的员工,企业才能不断前进、壮大。版权申明:浅谈如何提高团队凝聚力由原创,版权所有仅供参考学习,未经授权用作商业用途将追究法律责任。
(一)、设计高效团队
在企业团队建设实际运行过程中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也不像大多数人认为那样——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常常感觉好像无从下手。通常可以借助一些常见的管理工具来简化团队建设工作。团队成员自我的深入认识,明确团队成员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对工作的喜好、处理问题的解决方式、基本价值观差异等;通过这些分析,最后获得在团队成员之间形成共同的信念和一致的对团队目的的看法,以建立起团队运行的游戏规则。
每一个团队都有其优势和弱点,而团队要取得任务成功又面对外部的威胁与机会,通过分析团队所处环境来评估团队的综合能力,找出团队目前的综合能力对要达到的团队目的之间的差距,以明确团队如何发挥优势、回避威胁、提高迎接挑战的能力。
以团队的任务为导向,使每个团队成员明确团队的目标、行动计划,为了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激情,应树立阶段性里程碑,使团队对任务目标看得见、摸得着,创造出令成员兴奋的幻想。
合适的时机采取合适的行动是团队成功的关键,团队任务的启动;团队遇到困难或障碍时,团队应把握时机来进行分析与解决;以及团队面对内、外部冲突时应在什么时机进行舒缓或消除;以及在何时与何地取得相应的资源支持等;都必须因势利导。
怎样行动涉及到团队运行问题。即团队内部如何进行分工、不同的团队角色应承担的职责、履行的权力、协调与沟通等,因此,团队内部各个成员之间也应有明确的岗位职责描述和说明,以建立团队成员的工作标准。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在很多企业团队建设中都容易被忽视,这可能也是导致团队运行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团队要高效运作,必须要让团队成员清楚地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加入这个团队,这个团队运行成功与失败对他们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是什么?以增强团队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即将我们常常讲的激励机制引入团队建设,可以是团队荣誉、薪酬或福利的增加、以及职位的晋升等。
(二)、为员工提供深造的机会
只有一个懂得不断充实自我的学习型团队,才能在发展的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从学习的作用来讲:传统型营销团队的学习性意识不强,他们多满足固有的知识和经验,而不很自觉吸取新知识,也不积极开展横向学习。而在学习型营销团队里,无论是从机制上还是观念上都充满了强烈的再学习意识,善于在实践中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善于发现他人优点,加以吸收。 面对这样的员工,企业领导需要擅于创造学习的机会和组织学习。在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一书中,他讲到,作为团队来说,组织学习的特点是什么?实际上就是五项修炼,一个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工具和方法就是分出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是对核心能力的支持。把它形容为一个三条腿的凳子,三条腿都非常重要,如果拿掉一个腿,凳子就会倒,左边那条腿叫做热望、欲望,右边的是心智模式和团队学习,中间就是系统思考。每一条腿都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每个核心能力都非常重要。 总体来说,团体的智慧总是高于个人的智慧。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能产生出色的效果,其个别成员的成长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
(三)、听取员工的见解
在团队里,也许我们并不需要每个团队成员都异常聪明,因为过度聪明往往会自我意识膨胀,喜欢好大喜功,相反,却需要每个人都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对于团队精心制定的战略要在理解、把握、吃透的基础上把战术不折不扣、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下去,对于过程中的每一个运作细节和每一个项目流程都要落到实处。 另外,要保证团队的执行力,关键要在执行过程中明确要实现的目标分哪几个阶段和具体确定工作指标,这是确保任务完成质量的关键,也是保证团队执行力的关键。
(四)、鼓励员工的创造力
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竞争优势,但是创新能力从哪里来呢?做教育培训,是提高人才团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因为抓好教育培训是提高队员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队员的知识技能是激发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产品科技含量高的行业企业,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显。 其实创新能力也体现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也只有综合性的创新能力,才是真正的有竞争优势的创新能力。人才培养不只是重视知识技能方面,还要考虑品德、情感、志趣等精神层面的东西,考虑企业文化、考虑人才队伍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这是只有企业综合性的教育培训才能做到的。谁在这方面把握得好、做得好,谁就能在竞争当中保持长久的整体创新优势,并最终在竞争中打败对手。
(五)、团队分工与合作
企业的发展从内而言,经由创始人积聚松散个体到扩大群体规模直至组织结构、功能均衡发展的过程。则是随其进化演变规律呈现出波浪式的起伏推动,其主动力源于内部循环供给能量。也就是说,团队领导人拥有教练、发动团体的能力;管理层拥有教练、发动部属的能力;员工拥有教练、发动自我的能力,最终形成上中下协调平衡、整体互动的运动态势。但各个阶层也要能对其他部门熟悉、了解,并能在工作中相互配合,否则制定的战略、战术只能是孤芳自赏,根本无法让其他部门实施运作。
㈡ 新课改论文:高中化学教师如何培训核心素养
以“核心素养”作为培养目标的新一轮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实施,需要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有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有必要基于“核心素养”理解开展高中化学教师培训。阐述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构建了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并以案例的形式剖析了该培训模式的应用,最后对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进行反思。
随着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文简称“核心素养”)成为这两年来新闻媒体和教育报刊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广大化学教育研究者和一线高中化学教师不管对“核心素养”了解多少、研究多少,未来“核心素养”都将成为指导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方向。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教师,面对“核心素养”,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核心素养”是什么;二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程度如何;三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自身的“核心素养”水平怎么样;四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四个问题的基础就是“核心素养”是什么,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是否理解。因此,在以“核心素养”培养作为目标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正式推开之前,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教师,我们认为有必要提前通过培训的方式促进高中化学教师认识、理解和认同“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评价自身“核心素养”水平的高低,并探寻实践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一、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模式构建
(一)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
本文的“核心素养”涉及两个概念,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一总目标有赖于各个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子目标的落实。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历时3年完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的是所有学生为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所必须拥有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指向的是培养什么样的未来公民的问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大的方面,细化为文化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六大素养又可以用18个基本要点加以分解。高中化学学科教育教学所形成的体现化学学科特质的素养就称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部组织专家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研制,专家们提出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维度来概括和表述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1]简单来说,“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回答的是一个公民有没有学过化学对于他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区别,化学学科具有什么样的学科特质和学科价值的问题。
(二)高中化学教师培训模式构建
为了促进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我们采用近几年一直在研究和实践并取得较好成效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2][3],并对这种模式在该培训项目中进行改进和创新,构建出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以“文献阅读”作为培训环节的起点,并围绕“文献阅读”延伸出“反思教学”“整理、汇编文献”“当堂讨论,专家引领”“在岗实践”,而“当堂讨论,专家引领”“整理、汇编文献”的结果也进一步引领参训教师“反思教学”。围绕“文献阅读”对“核心素养”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参训教师返回各自工作岗位,开展“在岗实践”,在“在岗实践”中把集中培训期间所学习、认识和理解的“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课堂中进行实践,并探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经过若干个月的在岗实践和研究,通过网络研修平台,并组织参训教师进行集中汇报,主要采取“学员展示,专家点评”的方式进行,参训教师将自己之前所学的“核心素养”相关文献结合自己的实践研究,展示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专家进行点评、纠偏。在此基础上,参训教师把前期文献阅读、班级研讨、教学反思、在岗实践、学员展示等环节形成的认识和思考撰写成论文,并向期刊投稿发表,把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其他同行分享,并将形成的成果进一步应用于自己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
二、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实践案例剖析
下面以我们承办的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国培计划(2016)”跨年度递进式培训项目高中化学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端研修班为例,探讨在该项目中如何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该培训项目采取跨年度、分阶段、混合式的形式开展,在第一年的集中培训和网络培训中,本项目的定位在于通过“课题研究”促进高中化学骨干教师认识、理解和认同“核心素养”,并形成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在核心期刊或主流期刊上发表,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
(一)文献阅读→反思教学
在本项目第一年度第一次集中培训前,项目团队在QQ群共享文件中提供了一系列有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已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相关的宣传报道文章。要求每一位参训教师都要在培训前认真阅读项目团队所提供的文献。通过在班级QQ群里与参训教师进行交流,发现绝大部分教师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并不熟悉,对此有系列学习和深入认识及理解的教师屈指可数。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参训教师在培训前就可以开始反思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与基于“三维目标”培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究竟有什么样的差别与联系。很多参训教师在阅读文献以后,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陌生、困惑甚至抵触转变为初步认识和逐渐接受。他们认识到核心素养其实就是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并不是完全的另起炉灶、推倒重来。
(二)文献阅读→整理、汇编文献→反思教学
培训班开班以后,为了帮助参训教师更为自主地收集有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最新文献进行阅读和学习,项目团队安排专家开设了《文献检索与应用》相关课程,帮助参训教师掌握文献检索的一般方法和文献阅读、分析的一般思路。为了促进参训教师形成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项目团队还邀请中国知网讲师为参训教师介绍中国知网“大成编客”平台的使用方法。项目团队要求每一位参训教师要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整理、汇编一本关于“核心素养”的文献集。让参训教师利用“大成编客”整理、汇编文献集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促使参训教师应用所学文献检索的技术,阅读、下载相关的文献,并在阅读、梳理的基础上对文献进行归纳、分类。比如:有参训教师将文献分为国外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和国内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有参训教师将文献分为国外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和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研究;还有参训教师将文献分为核心素养的概念研究、核心素养的内涵研究和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等等。在整理、汇编文献的基础上,参训教师自然而然地会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是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自己是否能够胜任“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自己在未来的教学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三)文献阅读→当堂讨论,专家引领→反思教学
培训前的文献阅读材料主要由项目团队提供,培训开始后的文献整理、汇编文献阅读材料主要由参训教师利用中文数据库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理解下载。这个环节中的文献阅读主要采用的是文献精读和文献共读的方式。项目团队对培训课程内容和形式做了一个创新。通过与授课专家进行商量,改变过去专家“传经送道”式的专题讲座形式,采用文献阅读、当堂讨论、专家引领的方式进行。在该课程开始前两天,印发了三篇最新发表的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论文给全体的参训教师。这三篇论文分别是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杨向东教授撰写的《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4],原国家督学、著名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撰写的《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5],以及教育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特级教师王云生老师撰写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科教育的灵魂》[6]。要求全体参训教师认真研读这三篇论文,并在自己有感悟的地方做标注、写体会,在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做标注、提出自己的困惑。班级研讨由教育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特级教师王云生老师主持。主持专家围绕三篇论文提出了以下问题作为参训教师当堂讨论的方向:“21世纪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理解‘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社会中生存与生活,有能力为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做贡献的最基本、最重要、最必需的素养?我国的基础教育要为我国未来的公民奠定怎样的基础?怎样理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各个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是什么关系?怎样理解和评价我国提出的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什么说,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课堂转型?化学学科的课堂转型,要转变什么,该怎样转变?”为了使整个班级研讨氛围更加热烈,项目团队在研讨开始就将班级按照“世界咖啡”的形式,将桌椅按10个人一圆桌的形式进行了重新布置,全班共分为5个小组。得益于组织形式的改变以及参训教师大多课前就认真反复地阅读和学习了三篇论文,加上主持专家列出了相当明确的研讨问题,整个班级研讨相当热烈,参训教师们围绕提出的问题,参考三篇论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畅所欲言,既谈看法、观点,也谈自己的困惑以及对未来教学的思考。针对参训教师的发言,主持专家做了深入的点评,针对参训教师的困惑和提问,主持专家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四)文献阅读→在岗实践→学员展示,专家点评
在多种形式深入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在第一次集中培训结束后,进入了第一年度第一次集中培训和第二次集中培训间的在岗实践研修期,该阶段有若干个月的时间。在岗实践研修期间,项目团队要求参训教师要积极地将第一次集中培训期间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和反思。在岗研修期间,参训教师可以进一步完成“大成编客”的文献整理、汇编任务。也可以通过项目团队建立的“国培计划”专题网络研修平台发布有关“核心素养”的在岗研修心得体会,其他参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研修平台对心得体会进行回复和点评,项目团队聘请的专家也可以对心得体会进行点评、纠偏。在第二次集中培训期间,项目团队将以“学员展示,专家点评”的形式为主开展总结提升活动,收集汇编参训教师关于“核心素养”的研修成果,并印发给全体参训教师。安排时间让参训教师互相交流研讨在岗研修成果,同时遴选出若干参训教师作为代表,请他们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并请专家对参训教师的研修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既肯定参训教师认识和理解到位的地方,也指出参训教师认识和理解上的误区,起到固化成果和认识纠偏的作用。
(五)文献阅读、班级研讨、反思教学、在岗实践→成果发表,总结提升
在文献阅读、班级研讨、反思教学、在岗实践、学员展示、专家点评等的基础上,参训教师对于“核心素养”应该有了一个“多维立体”的认识和理解。这说明,参训教师关于“核心素养”的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个时候,相当关键的是要及时地督促参训教师将自己的阅读、反思、实践和研究的成果撰写成论文,并指导参训教师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在此基础上向国内核心期刊或主流期刊投稿,并争取发表。论文的发表本身并不是课题研究的目的,而是为了及时总结提升研究的成果,为了使思考和研究更加系统和深入。论文发表以后,可以通过班级QQ群和网络研修平台发布论文成果,让其他参训教师也可以共享研究的成果,增进对“核心素养”的认识、理解和认同。同时,要将研究成果进一步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三、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反思
我们构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并就此进行了实践探索,我们认为要取得较好的成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文献阅读在“核心素养”理解中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阅读对于课题研究具有突出重要的作用。文献阅读是课题研究的起点,也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中,文献阅读是整个培训模式的起点,通过文献阅读,可以引发参训教师反思教学;可以布置整理、汇编文献集的任务供参训教师检索、下载、阅读、梳理、分类、归纳文献;也可以对指定的文献进行精读,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讨;还可以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在岗实践。当然,在岗实践研修过程中,遇到相关疑难问题也可以进一步查阅文献,解决疑难问题。因此,文献阅读在“核心素养”理解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参训教师在“核心素养”理解中要发挥主动性
在整个教师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是培训的主体,作为主体,要激活自身参与培训的动力和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中来,通过文献阅读、反思教学、整理和汇编文献、班级研讨、学员展示、专家引领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同时,作为培训主体,不能对“核心素养”的学习持排斥的态度,而要积极主动地接纳“核心素养”;并积极地反思“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主动地在实践中探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当然,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首先应该具有较高水平的“核心素养”,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对照“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通过自学、培训、实践、反思等方式查缺补漏,提升自身“核心素养”水平。
(三)参训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是动态发展的
在阅读国内教育专家对“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论文的时候,很多参训教师都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专家对“核心素养”的认识、理解和阐述在发生着变化。这其实也很正常,“核心素养”对于国内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来说,都是新生事物。不管是专家还是一线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都是动态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参训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一直在动态发展着。很多参训教师由原来对“核心素养”的陌生、困惑甚至排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他们开始转变自己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核心素养”确实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从教书走向育人指明了践行的方向,他们也更加积极主动地、自觉地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㈢ 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信息化素养
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被信息化改变着专,教育教学也面临更多机遇和属挑战,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其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及信息技术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到基础教学的信息化使用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成效.因此,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跟紧教学的信息化,带动教学的有效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加强教师教育信息技能培训,促进教育信息发展作探讨。
㈣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嘉积镇大礼小学 黄 力 学习和成长是每个人不断前进的基石,只有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学习,才能成长为优秀的教师,甚至是名师。上海实验学校附属小学的管理模式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一、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成长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也;人们给予教师很多的称号,自然对教师这一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面对的是一群群、一批批的学生,因此身上赋予的责任也就显得特别的大了。虽已有十八年的教龄,但在教学上还是要做到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能自觉的吸纳新教师的课程理念,摒弃旧观念。理论的学习,交流的碰撞,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改变自己,明确自己在课改中的责任和角色,懂得把专家的理念引领变为自己课堂的实践。二、在培训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成长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校为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优质的培训资源,派青年教师外出培训、听课,努力向专家、名师、优秀教师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手段有更大的发展和成功。这次本人十分荣幸,参观学习了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跟名师近距离交流,聆听当前的新课程、新理念。名师们纷纷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特别是学校制定的“新来教师报到课、青年教师技能课、中年教师特色课、骨干教师展示课”就值得我们借鉴。这次考察学习,对自己来说,确实感触很深,受益匪浅,明确自己要认真的对待每一堂课,争取每一堂课有一个亮点,多学习专家名师的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一步一个脚印,迎接生活中的每个目标。三、在反思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成长 自我反思是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活动方式、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时进行反思、总结、改进,从“经验型”的教师向“科研型”的教师转型。1、不断进行师德自查,反省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身正为师,学高为范。2、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时刻做到三个反思:教学前反思,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着手,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教学中反思,及时自动地在行动中反思,培养反思和自我监控地习惯;教学后反思,随时审视,随时修正,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3、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成长。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专家、名师讲的再多,示范的再好,你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反复思考、探析他们的理念和想法,那么你就永远成长不了优秀型教师。 争取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教育教学论文,是每所学校领导快速让青年教师成长的不二法宝。当然,能正确的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技能,评判出自己课堂的亮点及不足,足以能给自己展示舞台的机会,为教学研究提供载体。只有平时注重教学反思的积累,才能写出优秀的论文和教学案例,才能成长为科研型教师,才能在学校成就自己的一生!
㈤ 如何提高语文老师专业素养论文
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就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人文素养,以及较丰富的思想内涵。如今的学生是活跃的、认知是广博的……他们所知道的、掌握的、关注的……是父辈们难以想象的。在这崭新的时空,面对新的形势、面对新课改下具有这些特点的学生,语文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只有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担负起培育全面发展的下一代的职责。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素养,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呢?
一、转变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教师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事业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显而易见,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正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掌握知识已成为人们生存的先决条件,从而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教育模式和教育结构。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如何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具有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人才,已成为教学改革非常迫切而又重要的课题,这无疑对处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而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转变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
走进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将由传授者转化为促导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策略也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则主张教学活动以教师为本,师道尊严,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与主体,学生围着教师转,绝对服从教师。上课是老师讲学生听,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厌烦、疲倦,缺乏思维和积极性。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是师生平等、民主,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指导者、引路人。
课堂是显示教师人生价值的舞台,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直接影响课堂的的活力。而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促进者、学生的帮助者、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关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地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教学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从讲台走向学生,与生为善,以退求进,以学论教,以学定教。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走到孩子们中间去,与他们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融合到他们中间去,创出一个融洽、和谐的课堂。
三、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想搞好教学,必须狠抓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涉及面广,它是教师的思想素质、知识、认识能力、逻辑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的综合。它体现了教师的内涵和魅力。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发现了问题之后,要去调查研究、进行分析,确立研究课题,勤于动手去解决问题。教师必须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实践。教师对于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1.俗话说,博大才能精深,没有广博的知识,没有良好的基本文化素养,高水平、高能力就成了虚妄之谈。作为一个教师要上好课、育好人,没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能行吗?想要受到学生的敬佩,得到学生的依赖,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由于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知识的更新,教师必须勤奋学习,认真参加继续教育等培训活动,搞好自修,不断地充实自己。
2、会读书,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师要以书为主,多读书,读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要博览群书,在脑子中建立一个“活书库”,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教师要学会学习和读书,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尤其要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文化素养,尤其要提高人文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科学精神,这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形成、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教师还要向周围其他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还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还要积极向教学实践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思考、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等。
3.我们应苦练基本功。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连基本功都不过关的教师,谈何赢得学生的信赖和佩服,谈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来。因而教师应做到内强素质,外练操作能力。我们要善于挤出时间来学习,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提高自身的素养。具备了良好的教学技能,教师才能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地学习。
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到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如今,已不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时代了,信息时代的快节奏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也要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的理论修养,不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要有与时俱进、创一流业绩的不懈追求,永操教育者的青春。
㈥ 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的论文
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㈦ 如何提高教师文化素养论文1500字
一名优秀教师的快乐与否,不是个人境遇的贫富升迁,而主要是事业的荣辱兴衰,内学生的进退得失,他们容的心田里总有一颗“育人为乐”的心灵之树。
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面对喧嚣的诱惑,只有守住心灵的一片宁静,
不断培植育人为乐”的心灵之树,才会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会苦中求乐,才会
觉得备课快乐,讲课快乐„„由此就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有较大贡献的教师。
㈧ 如何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通过以下途径。
1、做到课、研、结合。
以课堂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为突破口,通过每一堂课的教学各个环节,即通过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观摩课、示范课等教学活动,开展课堂研究,结合本专业,同科互评、反思、后记等研究方式,开展教研互动活动。最后,自我反思,撰写教案、设计、案例、反思总结或论文等促进教学改进。
2、聆听专家或名师讲座。通过参加各种专家培训或观看专家和名师讲座,掌握教育教学最前沿的理论,更新教学观念,提升专业化水平。
3、请专家和名师指导。针对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请专家和名师到校举办专题讲座、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个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助解答疑难。通过听课、评课、座谈等形式,对教育教学进行具体的分析指导,提出意见,帮助自己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开展师徒结对活动。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签订相关的师徒协议书,组成对子,高级带一级,一级带初级,骨干带普通,师徒之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对徒弟进行全面指导,相互之间要交流经验、反思教学行为。
5、同伴互助。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论坛、案例分析、教学观摩、教学设计研究、教学反思等,在共同学习中发现各自存在的问题,找到亮点,启智解疑。
6、走出去。到省外、省内、县其它兄弟学校听课、评课,听竞赛课和名师的经典展示课,参与观摩和教研活动,互相交流学习,直接获取经验,通过交流探讨、互相学习,互相得到提高。
7、参加各种培训学习。通过培训,使自己从思想认识到专业学习都能与时俱进,理念得到更新,掌握课程标准,知识得到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更强,更能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
8、学会反思
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面临诸多的问题,因此,作为教师要想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养成反思自己教育教学行为和记录教学反思的习惯,在不断地反思中完善自我。
9、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
实践出真知。教师一定要做好两个实践:一是教学实践,另一个是研究实践。教学是教师的第一要务。而无论是所学的理论知识,还是学习取得的经验等,都只有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后才能把别人好的东西变成自己的。
实践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研究,教师应有意识的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观察、反思、讨论而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感悟、收获,以及对经验、教训等的总结。通过课题研究,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形成自己一整套的教育教学体系,以促进专业化的发展。
10、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一要学理论。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著名教育家的论著、理论等;二要学理念。学习新课程理念以及新的教学理念等;三要学经验。学习优秀同行的经验、名师的经验等。
㈨ 如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论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物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养
生物教师转变观念,以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为突破口,充分相信学生,还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
1 注重师德修养,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1.1师德修养
1.1.1教师职业必备的几种素养
教师职业责任――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对教师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
教师职业态度――有从事教育劳动的光荣感与自豪感,要有肯吃苦的精神。
教师职业技能――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要懂教育规律,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勇于实践,不断创新。
教师职业作风――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要有优良的职业态度和行为,等等。
1.1.2教师个人修养
修炼自己的声音,让它引人入胜;修养自己的语言,让它妙趣横生;修炼自己的眼睛,让它传神丰富;修养自己的表情,让它神采飞扬;修炼自己的行为,让它规范专业;修养自己的学识,让它有如泉涌;修炼自己的脾气,让它逗人喜爱;修养自己的个性,让它鲜明唯美;修炼自己的心灵,让它平和美丽;修养自己的气质,让它超凡脱俗;修炼自己的灵魂,让它崇高圣洁;修炼自己的人生,让它阳光幸福。
1.1.3教师的几种意识
“天平”意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和育人是分放在两个托盘中的砝码,要使天平永远处于平衡状态,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做到教书和育人并重,教师要把教书育人内化为自身需要。
“镜子”意识:树立“平面镜”意识,即经常性地以人为镜,时时进行自我对照、自我检查、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最终达到自我履行职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境界。
1.2钻研教学业务
钻研怎样备课、上课、测评、说课、评课、教学反思、教学研究、教学论文等。
2 着力提高教师的基本功和文化素养
2.1基本功
包括三笔字、普通话、简笔画,使用工具书、计算机操作、教学课件的制作,备课、作业设计、作业批改、考核、教学研究、指导学生第二课堂等。
2.2 加强课堂教学艺术水平的培养和提升
在广大教师中深入开展上达标课、示范课、展示课、竟赛课以及听、评课活动,让所有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讲课艺术与评课才能,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2.3新课程教学的“五还”、“六尽量”
五还:(1)还“时间”――每节课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更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
(2) 还“空间”――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空间的便利,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及根据需要变动位置;
(3)还“工具”――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4)还“提问权”――让学生在预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想问的各种问题;
(5)还“评价权”――包括自评和他评、发表感受等。
“五还”对解放学生、活跃课堂起到了推动作用,学生的积极性、对课堂的感情态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六尽量: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尽量让学生独立思想;尽量让学生实践操作;尽量让学生动口表达;尽量让学生提出问题;尽量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㈩ 如何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教师队伍是这一重任的肩负者,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是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但是,目前教师队伍素质高低参差不齐,教师的培训、学习、专业发展、能力提升等问题依然至关重要。面对课改新时期教师培训新需求,应如何改变教师培训的模式,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实效性。结合教师培训的现状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专业引领,提高集中培训的实效性
教师集中培训也就是通识培训、课程标准培训、教材培训,还有一些专题培训。集中培训的理念必须富有前瞻性,必须发挥其专业引领和指导性作用,能为教师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交流掌舵护航,指明方向。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理论来引导,教师的行动研究只会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就谈不上个人专业发展和能力的提升。集中培训的重要性,也是我们教师培训管理部门应该特别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全区、全校的集中培训,组织每一次培训都要先确定主题,定位目标,把握住培训的方向,选择好有能力、有实力的专家或教师授课,确保培训内容和理念与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同步或超前,使参与培训的教师切实受到启发,得到实效。每次培训后,都让学员写出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切实提高了集中培训的实效性。
二、立足校情,探索校本培训的有效途径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事实表明,教师真正的成长仅靠岗前培训或外出学习是不够的,学校才是大熔炉,是研究中心,教师个人就是研究者,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因此,我们要立足校情,发展特色,把培训与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使校本培训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1、建立培训的保障机制,营造和谐的培训氛围
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小组成员始终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列,是教育教学的“领头羊”。制定并落实校本培训工作计划,完善培训制度,促校本教研规范化。如:理论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随堂听课制度、教学反思制度、师徒结对制度等,从制度上保障培训的质量和效益。还注重创造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和宽松的环境,以释缓教师的心理压力,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
2、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以师德建设为核心,深入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将师德教育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强化教师敬业爱岗、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特别注重引导青年教师端正教育思想,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敢于挑战,勇于创新,让他们明确自己肩负的重任,尽快胜任自己的教学岗位。
3、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发展了教师,才能发展学生,也才能发展学校。因此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引导教师不能满足于做一名教书匠,要争取做研究型、科研型教师。
4、深入课堂,进行实践探索
过去的实践证明我们要改变那些形式上的集中、报告式的培训,应当多进行个案分析和现场指导。而课堂是实施这一举措的主渠道,是教师获得发展的重要平台。因此注重开展课堂研讨、即席指导的培训形式效果最好。应不定时的派出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进行现场的课堂指导。
5、强化反思意识,提升专业水平
反思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中最有效的途径,正如叶澜教授所说“写一辈子的教案未必成为名师,而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却能成为名师。” 在实施过程中,尝试如下做法:
(1)多次备课。要求教师根据教学中和教学后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存在问题和今后改进方向,从而不断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2)写教后反思。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可使有益的经验及时得到总结、提炼和升华;可使失败的教训得以改正。
(3)选择优秀教育教学案例研讨交流,并鼓励教师参与各级竞赛或投稿。通过以上方法逐步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能力,有效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6、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促进教师转型
教师除了参加培训和教研活动外,还要增强研究意识,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个没有研究能力的教师永远只是一个“教书匠”。因此,我们鼓励教师从自己的问题出发,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帮助每一位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进行个案研究,结合学校和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和确立总课题和子课题。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转型。
三、建立服务平台式的管理机制为培训提供保证
1.创建管理机制
教师继续教育是法律赋予教育行政部门的一项义务,也只有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级管理、分工负责,教师培训才能取得实效。首先要有专职的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它是科研工作小组的联络员和领导者,其职责就是领导工作小组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帮助在职教师达成专业目标和满足专业需求,改革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为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提供管理制度上的保障。
2.搭建网络服务平台
一方面根据各级不同标准制作学习模块和课件以用于远程教育。利用软件环境进行自学是远程教育主要学习方法,面对起点不同、层次各异的教师,必须依靠不同层次的任务模块才能激励他们学习。在这种学习活动中,我们的重要工作是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驱动学员学习的“任务”,通过任务组织学习,同时要注意让学员用自己的方式来学习,而不是强迫,让学员在自学中尽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并安排教师进行网上授课及答疑。另一方面建立网站,负责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及做好网络宣传。通过网络的聊天室、QQ群、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和网络论坛,使学员能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及相关资料,同时也成为了解教师培训需求的一个场所,网络也使全体教师能更方便快捷地了解教师培训的现状及相关政策。
3.建立保障机制
一方面加强教师教育的政策保障。以政府文件统一教师的认识,对教师继续教育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及规划。另一方面,建立了教师继续教育合理的经费分担机制,使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来源得以保证。
四、培训效益的科学评价
教师培训的目的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通过培训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我认为,在重视培训过程的同时,要发挥培训结果的效应。在现实中,往往是教师参加培训后,拿到证书就意味着培训到此为止,至于学习什么,学得怎样无人过问,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培训结果的有效性就是要体现在培训结果利用的最大化上。因此,无论是培训的举办者或培训对象的派出单位(学校),首先都应该重视对教师培训后的跟踪考核,要给受训老师留作业(比如向同事汇报培训心得或进行某项专题研究,进行实践活动交流等),充分利用受训教师的学习成效进行校本培训。特别是要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对象的示范辐射作用,实现学习资源共享;其次培训效果如何,最有发言权的是参与培训学习的教师自己,可参照国际教师培训评估的有效做法,专门设计培训效果评估表,以半开放式问卷的方式,对教师培训的效果进行现场评估调查;另外建立成果集,将受训教师的科研成果和论文集合成册在全市范围交流,方便教师经验的交流,同时也便于向学术期刊、学报等推荐发表。